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自我鑑定 >

課題自我鑑定

課題自我鑑定

自我鑑定即為自我總結,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為此要我們做好自我鑑定。自我鑑定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自我鑑定,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自我鑑定

課題自我鑑定1

我校區開展的“有效開展課外閲讀,提升語文素養”課題,於20xx年12月開展研究,並於20xx年12月結題。通過將近一年時間的實踐與研究,經過課題研究人員的努力,本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孩子們對課外閲讀感興趣了,學會了選擇適合自己看的書,學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閲讀方法,閲讀能力提高了,這些成績更體現在孩子們的語言積累、語言感悟、閲讀理解及寫作水平的提高上。同時,在實驗過程中,還轉變了課題參與老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課題參與老師的科研能力。

1、開展閲讀實踐活動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組織實驗班學生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活動過程中作好相關記錄,並注意收集學生優秀作品,期末結合課題分工的主研內容寫一份課外閲讀實施情況小結,包括實施過程、實踐的收穫、存在問題(困惑)、改進措施。一年來,我們組織學生成立“教室書吧”,要求實驗班學生每週背誦一首古詩詞,做讀書卡,剪報編報,每月評比“閲讀之星”,開“班級讀書會”,進行挑戰性閲讀,每節語文課前安排5分鐘的讀書時間,研究人員進班負責指導學生的讀書工作,推薦好書,交流讀書心得此外,還組織學生影視欣賞,上網瀏覽和參觀、旅遊。

2、建立評價體系

課外閲讀是一個開放式的不受時間、地點、形式約束的語文學習方式。對它的評價不能按照課內閲讀那樣運用語感、語素等要素進行細微評價,而採用模糊評價的方式,從總體方面對課外閲讀開展情況進行評價,通過檢查學生課外閲讀筆記上的學期閲讀計劃、閲讀書籤、讀書摘記,並結合平時閲讀活動的表現,對課外閲讀量、閲讀面等進行評價。由於課外閲讀具有開放性、廣泛性,所以不強行對每一位學生統一要求、統一步調、統一內容,評價的標準不是一刀切,在評價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課外閲讀評價形式採用等級和評語相結合的方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補評和研究人員總評的方式。評價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最終目的。課外閲讀要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有時也有難度。怎樣處理好課外閲讀與課堂學習的關係,合理安排好課堂學習與課外閲讀的時間,切實提高課外閲讀的質與量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需要我們研究人員在以後的研究過程逐步處理好。

課題自我鑑定2

本課題是20xx年5月申報,20xx年10月16日經教育體育局批准同意立項為縣級重點課題,2XXX年X月正式啟動的, 課題總共分三個階段進行實施,我們現在已經完成各階段的實驗,下面就各階 段進行總結:

一、準備階段:定於20xx年5月,我們課題組想要把課題實驗研究好,就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一階段非常重要。首先召集一線教師與課題組成員進行商討定題,定什麼樣的課題,從哪方面入手,根據本區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也是普遍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不喜歡上音樂課或者説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這一教學的突出特點,大家一致認為確立了《國小音樂教學中奧爾夫節奏教學法的實踐與運用相關研究》這一課題。其次,課題組成立後,我精心挑選了5名由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有經驗、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工作踏實的優秀教師組成的課題小組,明確了各自的實驗工作職責和分工,並對課題組教師進行了系統的業務輔導和專業培訓工作,對新的實驗教師進行了如何開展課題實驗、課題研究的程序、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以、論文寫作與課題研究等相關內容的培訓。使實驗教師們能夠快速進入角色,把課題實驗搞得更好。再次,確立實驗學校、實驗班級,使此課題在加區大面積開展起來,讓每一位學生在音樂課中真正得到知識的學習。

二、實施階段:實施階段是課題研究工作的第二道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在這一階段中,課題組成員通過學習、培訓對實驗課題的研究略有一點粗淺的認識,組織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在教學中取長補短。我們知道:奧爾夫節奏教學法作為一種能夠幫助學生快樂學習音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創造音樂,真正走進音樂殿堂。課程是通過參與者的行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預先設定的課程。這一理論對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課堂的開展有着積極的意義。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所以大力提倡積極的學習、建構性學習、積累性學習、目標指引性學習、診斷性與反思性學習。建構主義的音樂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音樂學習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促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交流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音樂知識的意義構建。

三、驗收階段

1、通過運用奧爾夫音樂節奏教學法,大部分學生的創造能力,節奏感、音樂感受力、表現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2、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課題的引入豐富了教研內容,開闊了老師的思維,也促進了音樂組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我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明顯提高,剛剛參加工作二年多的兩位青年教師進步突出,她們的專題研究課在全校進行彙報,課題組的老師們的論文,受到了校教科室領導的好評。這一專題研究也調動了老師們教學的積極性 ,使課堂教學質量均有了明顯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習效果好。

3、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以全面、和諧、自主地發展,形成良好的音樂教育模式。

4、通過課題研究探索出奧爾夫節奏教學法與國小音樂教學有效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是我對本課題的小結,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與上級教研部門領導和各位一線教師努力研究探討,研究制定出更適合我校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所謂教學有法,也無定法,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創造。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本着“百花齊放”“各抒己見”的思想,與同仁攜手,真正提高我校學生音樂能力.

總之,音樂教學中只有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持有恰當的教學途徑,優化方法和教學手段,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課題自我鑑定3

本課題是20xx年5月申報,20xx年10月16日經教育體育局批准同意立項為縣級重點課題,20xx年3月正式啟動的, 課題總共分三個階段進行實施,我們現在已經完成各階段的實驗,下面就各階 段進行總結:

一、準備階段:定於20xx年5月,我們課題組想要把課題實驗研究好,就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一階段非常重要。首先召集一線教師與課題組成員進行商討定題,定什麼樣的課題,從

哪方面入手,根據本區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也是普遍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不喜歡上音樂課或者説學生對音樂課不感興趣這一教學的突出特點,大家一致認為確立了《國小音樂教

學中奧爾夫節奏教學法的實踐與運用相關研究》這一課題。其次,課題組成立後,我精心挑選了5名由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有經驗、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工作踏實的優秀教師組成的課題

小組,明確了各自的實驗工作職責和分工,並對課題組教師進行了系統的業務輔導和專業培訓工作,對新的實驗教師進行了如何開展課題實驗、課題研究的程序、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以、論

文寫作與課題研究等相關內容的培訓。使實驗教師們能夠快速進入角色,把課題實驗搞得更好。再次,確立實驗學校、實驗班級,使此課題在加區大面積開展起來,讓每一位學生在音樂課中

真正得到知識的學習。

二、實施階段:實施階段是課題研究工作的第二道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程序,在這一階段中,課題組成員通過學習、培訓對實驗課

題的研究略有一點粗淺的認識,組織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在教學中取長補短。我們知道:奧爾夫節奏教學法作為一種能夠幫助學生快樂學習音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鑑賞音樂、創造音樂,真正走進音

樂殿堂。課程是通過參與者的行為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不是預先設定的課程。這一理論對於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進課堂的開展有着積極的意義。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獲得知識的多少取決於學習

者根據自身經驗去建構有關知識的意義的能力,而不取決於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講授內容的能力。所以大力提倡積極的學習、建構性學習、積累性學習、目標指引性學習、診斷性與反思性學習。建構主義的音樂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音樂學習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促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作、會話、交流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音樂知識的意義構建。

三、驗收階段

1、通過運用奧爾夫音樂節奏教學法,大部分學生的創造能力,節奏感、音樂感受力、表現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2、教師的教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

課題的引入豐富了教研內容,開闊了老師的思維,也促進了音樂組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我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明顯提高,剛剛參加工作二年多的兩位青年教師進步突出,她們的專題研究

課在全校進行彙報,課題組的老師們的論文,受到了校教科室領導的好評。這一專題研究也調動了老師們教學的積極性 ,使課堂教學質量均有了明顯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習效果好。

3、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以全面、和諧、自主地發展,形成良好的音樂教育模式。

4、通過課題研究探索出奧爾夫節奏教學法與國小音樂教學有效結合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是我對本課題的小結,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與上級教研部門領導和各位一線教師努力研究探討,研究制定出更適合我校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所謂教學有法,也無定法,貴在音樂教

學實踐中去創造。貴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本着“百花齊放”“各抒己見”的思想,與同仁攜手,真正提高我校學生音樂能力.

總之,音樂教學中只有我們面向全體學生,持有恰當的教學途徑,優化方法和教學手段,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課題自我鑑定4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21世紀,開拓創新和科學發展是當代中國發展的主旋律。當前我們正處在知識經濟和網絡信息經濟的社會,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其發展和前進的動力就是創新。傳統的教育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是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以時俱進”的課題,同時也是當前高教改革的重點領域。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關鍵是人才。向大學生傳授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引導他們樹立科教意識,學會科學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是高等院校的責任和義務。本研究力圖在學生原有素質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教學體系,注重開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培養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為學生進一步發展或深造提供銜接的窗口,為學生的二次學習和今後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矗

本研究從XX年起,通過承擔的“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教學改革課題和“我國預防醫學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研究”教學課題,探索公共衞生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課題研究的基本設想是:以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全面素質培養為中心,重新調整公共衞生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定位。

一、本課題的內涵:

1. 確定了公共衞生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高、基礎知識紮實、知識面寬,有創新意識,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預防和控制疾並促進健康中的實際問題的高級應用型專門醫學人才。

2. 構建課程建設體系、典型示範體系和規範管理體系三大體系,將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培養全過程。

3. 將培養目標的實施納入教學計劃,做到課程體系化。帶領學生深入研究,做到科研前瞻化。強化社區實習,強化實習基地實習,強化畢業生產實習,做到活動規範化。

4. 整合教學內容,創造多種選擇機會,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本課題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 建立了“課程體系化,科研前瞻化、活動規範化”的公共衞生專業醫學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進行了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研究。以問卷調查形式,對東北地區預防醫學專業畢業5年以內及相關高校的教師、畢業生用人單位進行調查研究,研討預防醫學的發展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問題。調查內容包括:當前預防醫學專業教學計劃中的人才培養目標,基本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各學科課時比例,授課教師的授課方式方法,基本性實驗、創新性實驗與綜合性實驗課程安排比例,生產實習時間及內容,用人單位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要求等。收集調查表,結合相關的書籍和文獻,對我國當前醫學院校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本研究成果認真分析社會發展和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科技發展趨勢和醫學模式變化以及高等教育學原理和教育對象身心發展的特殊要求,並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及醫學現狀的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重點解決以下幾個問題:準確定位預防醫學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調整和充實課程結構和內容體系;重新設計和安排課程組合形式和教學方式。結合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及國外院校的教學培養模式,重新優化公共衞生相關學科的課程設置,使課程體系化;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承擔的科研課題,提前瞭解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培養創新能力;通過定期的學術報告、社區實習、開放實驗室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 開展“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教學模式,注重創新性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中國醫科大學公共衞生相關學科的教學中,首次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疾病控制相關知識的學習與討論。同時,根據教學改革反饋,不斷調整和完善公共衞生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與發展模式。教學中以流行病學經典案例和熱點案例為問題線索,通過實際描述、分析,學習掌握疾病分佈原理、應用描述、病例對照、隊列分析等方法,探討病因,驗證預防措施與效果評價。摸索出具有流行病學特點的“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教學模式,重點覆蓋針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驗教學,實踐環節,教育及知識背景,課程設置、課程結構、教學模式及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內在結構和特點等方面。成果完成人配合學校推行雙語教學工作,主動深入課堂瞭解教學需要,為雙語課程準備了豐富的外文教學素材並研製了配套的多媒體課件。

3. 重視實踐能力培養,構建課外活動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深入社區。讓學生在專業課學習之前就走入社區,瞭解社區的疾病負擔,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本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實踐環節:①、科學設置實驗實習課。實驗課對檢驗和鞏固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具有重大意義,科學合理地設置學生實驗實習課,有針對性地加強對設計性、綜合性試驗和實踐操作方面的考核,重視最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畢業設計。②、積極開展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加大對學生課外科技協會等社團組織的指導力度,通過科協骨幹來帶動全體公共衞生專業學生對科技活動的參與。 ③、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和技能特長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過程中,自己的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

4. 構建了教學、科研、實踐三元並重的教學培養模式。通過承擔課題了解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及時傳授給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和鼓勵學生參加教師所承擔的課題研究或進行學校資助的課題研究,使他們掌握科研的基本流程,受到初步的科研能力的訓練。通過教學基地實習,讓學生深入瞭解我國公共衞生的現狀。

5. 建立創新性教師隊伍。 首先要進行理念的灌輸,讓每一位教師腦海裏有了創新的概念,使其在教學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融入“創新”概念,形成創新的濃厚氛圍;其次是教師自身創新素質的提高,通過學歷教育和開展科學研究來提高教師自身的創新素質,使教師具有引導學生研究問題、幫助學生解決創新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在教書育人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改進思維方式,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為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儲備合格優秀的師資。

課題自我鑑定5

《xxxx的實驗與研究》是xxxx年立項的xxx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大課題,xxx年立項的xxx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根據課題組成員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學習及其基本規律,探索在中國小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形式,為中國小開展研究性學習推動新課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經驗。通過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立項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員和實驗學校校長教師組成的實驗隊伍,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實現了“兩個結合”:一是課題實驗與新課程改革實踐緊密結合,將實驗研究成果及時應用於新課程改革實踐,再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納入課題研究的內容不斷深化研究。通過課題實驗拉動新課改,通過新課程改革促進課題研究。二是理論研究與科學決策相結合,把理論研究成果作為決策依據,以科學決策促使課題實驗的不斷深化,推動課改進程。本課題通過研究與實驗,提出了研究性學習在各學段的目標、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評價方法。在課題研究中總結出從學科、生活、大自然、社會四條途徑中引發、發現、挖掘、尋找課題等做法,對中國小開展研究性學習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性學習經過四年的探索與實踐,總結出的基本經驗是:依據國家、地方、學校三類課程,憑藉學校、家庭、社區三個空間,依據自然、社會、自我三個取向,開展研究性學習。以研究性學習為龍頭,整合綜合實踐活動其他領域的內容。在實踐操作中總結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六個步驟”,即:指導學生正確選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材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組織管理上“六個落實”,即:指導教師落實、時間落實、活動落實、管理落實、交流展示成果落實、評價落實。這些基本經驗在全省發生了重大影響,該項成果已在省市全面推廣。

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教育者在教育觀念上實現了四大轉變:即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課程觀和教本觀的轉變;人才觀的轉變。

課題自我鑑定6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一)背景

1、課程改革的需求。新課程實施以來,國小數學課堂正悄悄地發生着

變化: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手段多樣化,教學內容情境化??課堂已逐漸成為一個充滿探索、充滿情趣的學習樂園。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有不少教師在認識上不深或理解上偏差,導致課堂形、實不一致,教學內容不明確,學習目標定位不準確,在衝破了凱洛夫的五環節課堂結構模式之後,並沒有真正建立起科學的課堂教學結構體系。課堂結構設計不清晰,課堂教學缺乏讓學生有效探索體驗的過程,學生學習表面化,不少教師對四十分鐘缺乏通盤的考慮,課堂教學中存在普遍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重知識,輕能力,重講解,輕探討,重訓練(熟能生巧—熟能生厭---熟能生笨),輕思維,重結論,輕過程的蘇聯凱洛夫五環節課堂結構還常常影響這部分教師,課常教學結構落後僵化,教學效率低下。

2、教學研究的需要。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教師需要教育研究;需要將教研、科研兩者相結合。引導教師規範、深入地開展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研究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

3、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實現學校發展與深化課改的統一,教師和學生成長的統一,教師發展與深化課改的統一,需要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塑造研究型教師羣體,並且培養出一定數量的名師和一大批骨幹教師;從而達到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和諧發展。

(二)意義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取決於課堂結構是否合理;優化課堂結構是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的重要條件;抓住了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也就抓住了教學改革的“牛鼻子”。現代課堂教學,一定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活”,關注學生的感受,讓課堂成為學生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使課堂教學真正充滿生機活力。構建符合新課改理念的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組織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形成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能使學生擁有快樂的學習生活,是我們數學教學不懈地追求。

鑑於以上考慮,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在於:有利於改變課堂教學單一、封閉和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煥發課堂的生命活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通過課題的研究,使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方式,和國家課程改革同步一致,並能發揮教師在教學上的創新能力。理論價值在於:本課題研究成功,將形成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一般模式,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實踐推廣價值。其次,本課題研究和積累的經驗資料,對於豐富和發展課堂結構理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優化課堂活動結構,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需要,是革除陳腐的教育觀念,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發展的新人的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課堂活動結構,是指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課堂結構各組成部分的合理搭配和排列。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為主線,兼取行為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長並棄其之短,對“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揚棄。它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課堂結構實際上是課堂教與學活動的流程,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媒體三個要素組成,它們之間有着相互制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教師和學生作為課堂系統中人的要素,是有情感、有意志、有需要的。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為社會作貢獻的意識構成課堂系統中的整體格局。課堂結構中除了人的要素外還有物的要素,它包括教材、教具等教學媒體。這些“物”是一種信息載體,他存在諸多缺陷。就以教材來説吧,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優秀的學生理解力強,認為課本過於繁瑣,讀後產生厭煩情緒,差生則看不懂,產生畏難情緒,可以這麼説,教材是一本無人活動的科學筆記。正是因為課堂系統中物要素有侷限性,才導致教師這個偉大而崇高的角色的產生和存在。

課堂結構與教學結構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學結構多數情況下是針對某個教學階段而言,如果教學結構針對的是整堂課,那麼這種結構就是整堂課的一個活動結構,即課堂活動結構。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教學也是如此,是一種過程性存在。

2、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理論。美國學者喬伊斯等人提出的教學模式理論

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是教學思想與教學規律的反映,具體規定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活動,實施教學的程序,應遵循的原則及運用的注意事項,成為師生雙方教與學活動的指南,它把比較抽象的理論化為具體的操作性程序和策略,有利於理論研究和指導教學實踐。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實踐中很好地理解、把握這一理論,遵循課堂教學元素多元化,師生關係民主化,課堂教學的情境性、交互性等教學原則,指導教師在優化課堂活動結構中提升改進策略,進而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

3、行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人類的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人類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思維過程,行為的變化是可觀察的,同時通過行為的變化也可以推斷出學習者內心的活動。在個體所受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存在着中間變量,這個中間變量是指個體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它們是行為的實際決定因子,它們包括需求變量和認知變量。需求變量本質上就是動機,認知變量就是能力,它們包括對象知覺、運動技能等等。因此,在教學實踐研究中,我們將着力關注並運用一定的策略改進課堂教學活動結構,使其成為課堂結構與有效課堂之間的中間變量來改進並強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

4、新課程標準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就是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少數“精英”的發展;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獲得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知識或能力的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而不是使所有學生“模式化”發展;重視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某一階段的發展;注重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個人的發展。而這些都不是傳統的忽視學生本體的教學模式所能完成的,所以需要建構多元化、開放式、活動化的數學課堂活動結構模式。

5、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根源在於普通的常識”。教師應想方設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悟知識的本來面目,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獲得知識背後藴藏着的某些更為重要更有價值的東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通過對“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結構的研究與探討”,試圖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學生“主體性數學活動”為載體,以教師、學生共同和諧發展為核心目標;探尋有利於培養國小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數學課堂活動策略;探尋如何有效促進國小生理解數學知識,學會學習方法,發展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尋如何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探尋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羣體的共同發展;營造合作、共享、創新的校本教研文化。具體的説:

1、教學過程變革。變教師導演的“教案劇”為現實背景下師生平等對話、互動生成的鮮活生命歷程,充分利用探索出的課堂活動結構模式靈活組織教學,讓教學過程植根於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推進於師生互動生成之中,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

2、學習方式變革。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有充分的參與與表達的機會,學生學習成為教師引導下的自主的、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激發學生持續學習的興趣,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3、注重學生髮展。讓學生經歷自己發現問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互動學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學習數學,利用自己的經驗、通過合作交流學習數學。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讓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特別是對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為學生創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的學習環境,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關注教師成長。教師的教學觀念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轉變為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全人教育,教學行為由教案的執行者變為學情的關注者、教學資源的發掘者、思維發展的促進者和教學智慧的積累者,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5、形成具有指導意義國小數學課堂活動策略和活動結構模式及其相關的課堂教學案例。

課題自我鑑定7

羅傑斯説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僅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數學課堂必須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努力創設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進取構建和諧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和諧發展。那麼,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才能使數學課堂更加和諧呢?下頭我談談自我的幾點做法。

一、師與生的和諧

我們認為:和諧社會是一種有層次的和諧,其核心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即人與人的和睦相處,是保證社會機體協調發展的基礎。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關係如何,便是構成了課堂這個“小社會”能否和諧的主體。

師生關係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與人的關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和諧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要善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認為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夠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簡便的教學流程

堅持好心境,才有好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要簡便起來。試想,鈴聲響後,學生看見講台前黑着臉的教師,誰還能簡便起來。所以,教師要努力堅持微笑,讓微笑成為教師課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教師不要刻意讓學生體驗學習壓力。有的教師喜歡一上課給學生個下馬威,先來個背、罰、練……。這如何能讓學生簡便起來呢?此刻孩子的學習壓力已夠多的了。有來自家長、教師、同學、社會等重重的壓力已經壓得他們喘可是氣了,這些均與新課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馳的。所以,知識的呈現也要簡便、自然。經過簡便的形式呈現抽象的學科知識,學生不知不覺進入學習,不僅僅易懂,並且樂學。

2、幽默的教學表達

幽默是一種智慧,它常常給人帶來歡樂,並給人以啟迪,其主要表現為:教師講課生動形象,機智詼諧,妙語連珠,動人心絃。有時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猶如畫龍點睛,給學生以啟迪。在這種課堂氛圍中,學生心境舒暢,樂於學習,變機械模仿為心領神會,變被動理解為主動探究。

教師要因時、因地、因人適時地對教材進行再加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活潑和有效。有時應對學生的差錯,也不必聲色俱厲,幽默地糾錯更能讓學生印象深刻。

在教學中我們能夠幽默引趣、幽默點撥、幽默糾錯、幽默啟悟,為我們的課堂注入一股新鮮血液,使課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留連忘返的殿堂。

3、自我價值的實現

人的本質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個學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作為教師要努力放大他們的優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科的特點,把師生關係的和諧體此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俗話説:“僅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實踐充分證明,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了,教師的行動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知識成為學生探索追求知識的磁鐵了,這樣的師生和諧的關係,就成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二、教與學的和諧

新課程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教育應從過去的尖子生教育轉向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傳統的理解式學習向自主探究式學習轉化,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傳授知識的主角向教育促進者的主角轉化,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強調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整合。教師應當在教學的各個環節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和實踐,並向學生供給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從而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

1、目標導課堂,讓學生有桃子可摘

目標導課堂指以完成教學任務,到達教學目標的觀點來統率課堂教學。施行“有效”教學,首先要設置有效適當的教學目標。我們按照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學生、基礎知識和本事的實際,把每個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全體學生均能到達的,“保底不封頂”;第二層次中等生必須到達的,後進生跳一跳也能實現的;第三層次優秀生能發揮餘力的。

2、興趣統課堂,讓學生感到有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麼活動效率就較高,並且不易產生疲勞或負擔過重的感覺。興趣統課堂是課堂上教師自始自終憑藉課堂動態生成、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踐活動等有意義的信息或技能,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成為學習的主人。

(1)靈活運用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富有啟發性,教師要千方百計創造情境,創造機會,引發學生求知慾,喚醒學生好奇心,培養學習興趣。教師呈現信息技能有意義,學生對上課富有親切感,怎能不激起內心的漣漪,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呢?

(2)採用多樣手段

平時,我們常常看到“一支粉筆一本書”進課堂的現象,這種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的做法是缺少意義的,是不可取的。所以,必須創設條件,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運用多樣化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創設條件,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

(3)引導學生參與

如何改變課堂上的“一言堂”、“講得多,練得少”的現象?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實際教學時,我們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腦、口、手等多種感官活動,經過看看、聽聽、想想、講講、做做等產生複合刺激,增強參與效果,為學生供給實踐機會,引導學生人人蔘與。在實際教學當中,可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每個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在全班實踐本節課所講的知識點,同時,其他同學在經過聽、看的同時挑出其缺點和不足,這樣,既能加深他們的印象,又能讓他們找到自我的不足。

三、激勵評價,揚起自信風帆

激勵評價,是揚起學生自信風帆的靈丹妙藥。教師的每一句讚語、每一次表揚,每一個鼓勵的眼神,對學生都是一種激勵。異常是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更要創造條件,使他們有機會“體面”地表現自我,在“表揚—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再成功”這樣的過程中構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不斷萌發上進的心理,揚起自信的風帆。

四、尊重信任,實現師生心靈互動

教師應當是一個公正的法官,對每一個學生都是等同的,要像一個無私的園丁,把愛的雨露灑入每個學生的心田。“虛弱的禾苗”更需要陽光雨露。尊重全體學生的關鍵,在於能否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學困生”,對他們應當變忽視為重視,變嫌棄為喜愛,變冷眼為尊重。我們要調整課堂上的視線投向,讓學習較差的學生也能天天看到教師親切的目光,敞開心扉,實現心靈互動,過上幸福的學校生活。

“新課程”倡導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教師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我當作學生的朋友。用我們的熱情、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們的興趣、活力,贏得學生們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參與,讓我們師生彼此敞開心扉,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讓我們致力於探索、創造充滿情感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使教師的勞動裏呈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格魅力。

實驗證明,課堂教學在高興、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生當堂的學習效果比一般情緒下的學習效果要高得多。所以,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就必須研究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幾個因素如何協調相處,使之和諧,把課堂變為師生互動的平台。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課堂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

課題自我鑑定8

20xx年8月,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組織專家組,對《“分層主題式”校本培訓模式的研究》進行了結題鑑定。專家組聽取了該課題的研究報告和工作報告,認真審閲了所有的研究成果和過程性材料,經研究,做出如下鑑定意見。

該課題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實驗,課題進展順利,結題報告完備,研究和運用環節完整,研究成果較為豐富,體現了課題組的紮實研究水平和現代科研意識。本課題研究主要進行了國中教師的培訓,取得了較豐富的成果

通過該課題的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學校形成了以探索性研究為主的科研骨幹教師隊伍,促進了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該課題使校本培訓中行動研究的理念得到創新,構建了“分層培訓、分類指導、分佈提高”的培訓方式,最終激發了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實現了學校的“塑造人格完美高尚的人,培養全面發展現代的人”的辦學目標。

該課題從校本培訓的方式、方法研究入手,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將課題分解為兩個子課題進行,即“分層式校本培訓模式研究”和“主題式校本培訓模式研究”。

子課題“分層式”校本培訓模式以培訓對象為依據開展了職初教師引領工程,骨幹教師培訓工程,名師鍛造工程,新調入教師培養工程等;以培訓內容為依據進行了通識性培訓和學科培訓;以培訓形式為依據進行了以下幾種方式的分層:走出去培訓、請進來培訓、網絡培訓。這一系列層次培訓的開展,給教師創造了不斷學習的機會,促進了探討和對話,鼓勵了共同合作和團隊學習,建立了學習共享系統,把教研組建設成了浮現共同願景並不斷鼓勵個人願景的、師生都能獲得自我超越的“學習型組織”,實現了學校的持續不斷的創新發展。同時,把“引領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通過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來打造一支師德高尚、素質精良、業務精湛的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有思想、有作為的骨幹教師隊伍,有效地帶動了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子課題“主題式”校本培訓模式主要進行了預設性主題和生成性主題的研究。課題實施以來,課題組學習借鑑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經驗,合理嫁接外地課堂教學模式,全面落實“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教學要求,開展了主題漸進式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和諧——自主——高效”系列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該項活動的舉行加大了教師教研教材、探究教法的力度。全體成員都積極認真備課,從確定教學內容到確定重點難點,從研究教法到問題設計,從時間安排到講課過程,再到互相聽課評課等等各個環節。每一位教師都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形式加大了理解教材、使用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充分體現了備課組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説是時時有教研,處處有教研,事事有教研。這樣的活動對於教師的成長有着積極推動作用。

課題在運行過程中,注重結合上級教育部門活動的開展,靈活機動的進行研究。結合教育局 “學科知識精,課堂水平高,觀課議課準,課件製作好、科研能力強”為主要內容的系列教學技能比武活動的要求,課題組制定了學校系列教學技能比武活動的具體辦法。主要包括:課件製作培訓、觀課議課培訓、教科研能力培訓。這一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強了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提升了學校內涵發展,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

課題組在預設與生成了培訓主題後,把這些主題按一定的系列,用教科室計劃與教研組計劃相結合的形式排入工作計劃,為生成性主題提供培訓的契機。

該課題通過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紮紮實實地開展活動。通過幾年的磨練,促進了新教師快速成長、青年教師快速成材、骨幹教師快速轉型,使各層次的教師都得到了充分發展。

該課題推行多種模式,促進了課堂教學的精品化,更加自主、高效、和諧。 也使課題組對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有了四點新的認識:一是階段目標明確,更容易收到改革的實效。我們把課堂教學的改革分成了三步,和諧課堂融洽師生關係,自主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高效課堂減少無謂勞動,每一階段要求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老師們便於落實,也就收到了實效。二是課堂教學改革最忌説一套做一套,穿新鞋走老路。平時的教研活動中,我們覺得絕大多數教師的理論水平都不低,“自主、合作、探究”,都能講出個一二三來,但一到課堂上就走回了自己的老路。“立標、學標、達標”應該是改變這一弊端的有效途徑。三是課堂教學改革永無止境。系列改革活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課堂的和諧程度、學生的自主程度、課堂的效率都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同時,由於教師人數多,程度參差不齊,課堂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四是課堂反思還須進一步提升境界。現在的課堂反思還只是停留在面上的過場式反思,要麼是冠冕堂皇的幾句話,要麼是對個別細節的幾點分析,理論層次較低,一些骨幹教師還不能站在較高的層次審視自己的課堂,總結提升,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課題的不斷推進,促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價值觀發生了新變化。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遊刃有餘的把握教學,科學的調控教學節奏,給學生更寬鬆的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時間,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敢於提出問題,爭議問題、合作解決問題,而且還能將課堂學習的知識拓展延伸到課外,自主開發設計、內化新知的實踐性作業,進而使學生的思想道德、健康心理、完善人格、方法技能都有了很好的發展。

該項研究多種方法並舉,為教師培訓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鑑的範式,具有重要的實踐借鑑意義。

鑑於以上意見,專家組認為該項研究成果豐碩,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在泰安市處於領先地位,一致同意通過鑑定,同時建議課題組今後還應加大培養、宣傳力度“名師工程” ,以期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社會聲譽和教師的社會地位,深入研究生成性主題,加大力度建設特色學校。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深化研究,進一步拓寬教師培訓和提升的途徑,強化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整合,建立一種長效的教師培養和素質提高機制。

課題自我鑑定9

一.經過三年的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列舉如下:

1.對英語單詞構詞法做了深層次的研究,揭示了縮合詞的構詞原理,提出了縮合詞普遍存在的學説,從而奠定了縮合詞大面積研究的理論基矗。

2.總結出一系列深受學生歡迎、省時高效的“愛迪英語”詞彙立體學習方法,使得詞彙學習的省時高效和大面積豐收成為可能。

3.課題組成員有多篇論文、多篇執教的課例、教學設計、教學隨筆等,在全國、滄州市、任丘市的教研活動中獲獎,並有部分成果結集成冊(《優秀論文集》)。

4.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詞彙學習和競賽活動。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了興趣,發展了智能,提高了能力。

5.實驗中改變了傳統的詞彙教學模式,初步探索了體現“奧妙愛迪”英語詞彙立體學習模式的教學方法。編寫了《詞彙教學優秀課例集錦》,製作了“愛迪英語”詞彙教學課件。

6.編輯了“奧妙愛迪”英語詞彙立體學習法系列工具書:《國中英語詞彙學習寶典》、《詞彙學習方法集萃》、《英語詞彙活動集錦》、《國中英語詞彙總表》;製作了與教材同步的1-6冊“奧妙愛迪”英語系列詞彙活動幻燈片。

7.課題研究使課題小組成員的整體水平得到提升,研究成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實驗教師參加各級教學技能大賽和教學設計大賽屢屢獲獎。我校英語教學整體水平位於全市前列,連續三年英語會考成績在我市名列前茅。

二.不足:

有一些專業性強的東西運作不了,如多媒體人機互動軟件單詞遊戲仍是幻想。由於教學任務繁重,在科研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度的,一些研究還不夠深入。再者,由於部分老師的侷限,不少有價值的東西還只停留在反思或案例的層面上,上升不到理論的高度。

課題自我鑑定10

我進行的“培養九年級學生自主評價作文能力”的研究”課題,於20xx年開展研究,並於20xx年9月被萊州市教科所定為科研課題,課題自我鑑定意見。我在市教科所指導下,嚴格按課題研究方案開展了研究工作,在理論探索以及相關活動的開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過不懈的努力,摸索出了一套適用中學生自主評價作文的新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表達和作文能力,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1、“培養九年級學生自主評價作文能力”的研究,注重學生作文的個性差異,為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愛好、特長創造條件,發揮學生的才幹和個體潛能,為學生的自主作文提供了平台,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語文素養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2、本課題的實施,促進了學生自主作文能力,在我與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現已初步形成了學生自主作文的氛圍,學生作文達到了願為之,樂為之的境界。而我不僅發展了自己的特長,展示了聰明才智,更拓寬了知識面,學會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因而,我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科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業務水平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和全面的提高。

3、“培養九年級學生自主評價作文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對學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使學生讀書與作文熱情高漲,許多學生養成寫評析、寫批註的良好習慣。自主作文加大了學生的作文閲讀量,提高了學生的作文鑑賞度,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和積澱,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鑑定意見《課題自我鑑定意見》。

4、通過開展自主評價作文活動,改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也改變了一些家長對作文的看法。

5、課題的實施對自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我通過本次實驗研究提高了科研意識,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總之,我們九年級實驗班學生的自主評價作文能力和作文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較大提升,該項研究已較圓滿完成預期的研究任務,我認為此課題有深遠的研究價值和推廣價值,達到了結題的要求,請專家鑑定予以結題。

《PowerPoint課件製作軟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經中央教科所批准立項的子課題,我們認為,該課題選題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目標明確,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對促進學校英語教學改革、教師專業成長、學生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同時,課題具有可操作性。

自課題立項以來,我們積極組建課題小組,規範研究過程,不斷完善評價與激勵機制,提升全體課題組成員的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使課題研究與平時教學一體化,堅持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形成了領導重視與教師積極參與的良好研究氛圍,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與有效開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法,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改進,循環往復,既注重理論的學習與思考,更注重具體的實踐探索,初步形成了在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總體看來,該課題研究過程比較紮實,制度健全,計劃完整,每次活動內容具體、詳實。通過研究,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使教師實現了有效教學,使所有學生實現了有效學習,促進了好學生的發展,更激發了弱勢羣體的學習熱情,師生成果較為豐富。

課題自我鑑定11

自20xx年9月起,我校數學教研組承擔了內蒙古自治區基礎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創新性教學的研究》的子課題研究《信息技術環境下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一年來,在各級領導的指導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課題組教師共同努力下,通過不斷地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不斷提高。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發現,教師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理論的學習、課題研討和活動探究,對新課程的理念及信息技術與學科緊密整合的思想方法有了飛躍,而且也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計算機操作技術。在實驗過程中,課題組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參加市評優課;撰寫的相關教學論文、在市以上評比中獲獎。

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均得到了提高。

推動了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通過調查,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學生的個性也有了廣闊發展的空間。課堂民主、平等的氛圍日益濃厚,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同時也為他們更好地學會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三、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困惑:

在課題實驗取得進展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地進行反思,真實地總結自己的不足,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如何確定目的要求,突出重點,把有限的教學時間用在刀刃上。

(2)如何充分估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潛力,儘量在已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類推,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能力,又節省時間。

(3)如何根據目的要求、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基礎恰當地確定作業的質和量,做到有針對性,尤其怎樣讓後進生做到有效學習。

(4)如何根據課題,從本班學生實際出發,從不同教案的比較中選擇最佳教案,避免教學中搬用參考資料上的教案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探討。

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進行總結經驗,將研究成果在教學中推廣應用,在完善課題基礎上,圍繞新課題改革的實際,緊密聯繫實際汲取成功經驗,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繼續推進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

課題自我鑑定12

一、課題基本狀況

在20xx年6月我們數學組部分成員參加了市級立項課題《“問題為串,練習為線”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國小數學創新教學模式,在實施中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理論,用課改理念指導實踐。實踐中堅持遵循課題研究原則,公開教學研究,用課改理念反思教學。用課改理念尋找策略,吸引學生自覺、自願地投入到創新的學習活動中去。已初見成效,現將階段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考察及網上研討結合法:透過對相關文獻的蒐集、考察等理論學習,獲得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透過理論培訓、網上研討等形式溝通認識,分析提高。

2、調查分析法: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學情,確定實施進度,及時調整實施方法或步驟。完成了學生學習方法問卷調查狀況與彙總,為本課題研究帶給理論依據。

3、資源歸納法:在實驗或調查中做好詳細紀錄,做好對照實驗收集撰寫論文時所要引用的數據和證據等,如原始資料和照片等,有什麼發現,當時就進行初步分析、歸納、整理。課題負責人有意識地收集和保存好這些原始記錄和資料。

4、經驗總結法:堅持邊探索、邊研究、邊總結、邊修正、邊引導等過程性研究,及時構成階段性小結。

三、立項以來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促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學習國內外創新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堅持記讀書筆記,寫讀後反思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實。組織課題組教師學習相關教學理論,加強教師教學理念的提升。

2、確定子課題進行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

在調查問卷分析報告的基礎上,課題組確定子課題安排下一階段的行動研究。經過課題組成員羣眾研究,確定以下課題為本研究課題的方向:

1、以創設問題情景開展有效教學為主題。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出有效問題的潛力。

3、培養學生過程性學習方法、增加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潛力。

4、以學生有效學習,教師有效教學為主題。

5、以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或方式為主題。

6、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或成長為主題。

7、如何培養學生溝通潛力與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績:

1、用心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前提。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而興趣總是在必須的情景中產生的。所以在教學中應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始終被這種氣氛陶醉、感染、激勵,由此而產生興趣,主動用心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對國小生,創設質疑式情境並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用心的活躍狀態,樂於參與,用心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頓悟不斷產生,探索出解決各種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僅學到了知識,並且還提高了潛力,促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2、採用多種手段,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潛力。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善疑者必善學也”,《新課標》也提倡把提問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教學以本來面目。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讓學生自我提問時,學生往往不善抓住主題,問題支離破碎、不得要領,或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甚至提出的問題與本節課關聯不大或背道而馳,結果造成教學計劃難以完成,教學過程鬆散。所以,課題組教師注重引導學生自我提出梳理目標的“問題串”,既保護學生“異想天開”和獨樹一幟的見解,鼓勵學生自由地述説期望解決的實際問題;又及時組織學生進入有效、有序的狀態,緊扣核心資料和知識的前後聯繫來質疑。僅有使“問題串”串於知識的“生長點”、串在思維的“延伸點”,使梳理出來的目標是學生願意親身體驗和探究的問題,才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於新知的完整體系中。透過前期努力,學生已經對模式逐漸適應,並願意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

3、挖掘教材中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資料,開展課題研究。

教學過程中,務必貫徹“量力而行”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用”好教材,發揮好教材的特殊作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前提務必要先研究教材,從中挖掘適合“研究性學習”的資料,這樣才能保證課題有目的的開展。為此,課題組教師在教學中邊學習研究邊實驗邊總結,採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實驗。課題組教師在課題研究中透過不斷調整自我的教學方式,自身的專業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教材的使用和處理有了更多自我的見解。

4、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了明顯的增加,自主學習潛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效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能夠用心主動地參與自主性合作學習。

五、課題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課題組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但由於我們的科研潛力有限,理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課題研究的資料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1、過程性資料保留的不夠完善。大家重課堂教學,做了很多工作,但對過程性資料的蒐集、整理不太及時。如對挖掘出來的“研究性學習”資料沒有進行整理;錄像課及圖片等是個空白。

2、課題研究的進展不是很順利。由於課題組教師工作任務重,參與研究的用心性未被充分調動;對本課題研究研究不夠深入。致使課題研究只是蜻蜓點水式,有“動靜”,無“漣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用心發展教師的素質,推進課題研究的深度

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透過不斷的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題研究氛圍,進行階段性考評;平時做到多思考、多聽課,多積累、多交流、多總結。在原有課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對課題研究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對在過去的課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充分認識自我課題研究的意圖,從而為課題研究的深入打下紮實的基礎。

2、進一步加強對模式的理解,培養自覺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單從對模式的生搬硬套上下工夫是遠遠不夠的,要解決對模式的運用與教學方式多樣化的矛盾,模式的單一與教學資料的複雜的矛盾,使課題研究有更過的實效性,最終到達教師的自覺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時

實驗報告、論文、教學案例、教學故事、學生作品和經驗總結等。透過探究,撰寫一些有價值的關於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論文和實驗報告,並探索出適應新課程理念下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同時透過探究,能初步使__學校的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認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課題自我鑑定13

通過四年來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我校的英語課堂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局面,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善,教師的教學觀念得到轉變,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1、 開闢了我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新局面

通過教師的集體備課,多媒體課堂,創新型的課堂容量得到大大的增多,傳統的英語課堂模式得到了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得到了提升,能積極主動配合教師課堂上設計的教學程序,通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進行學習認知,課堂氣氛活躍,各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有提高,07-09連續三年的英語會考在會城街道穩居前列,國中學生參加全國英語能力競賽獲獎率逐年遞增,09年在會城的初賽選拔上送學生100%獲得區決賽資格。會考喜獲佳績,大學聯考英語成績也不遜色,09年大學聯考英語又取得了突破,課題組成員鄧秀瓊副校長執教的班獲得了全區第五名的成績,是學校開辦以來最好的成績,為我校在09年獲得大學聯考成績一等獎作出了貢獻,改變了英語科在我校各科中的弱勢困局。

2、更新了教師的教學教育觀念,教學有實效,科研出成績

通過不斷的《新課標》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的親身體驗,教師的教學教育觀念得到更新。由於我們通過組內集體備課,夥伴互助,組內交流討論,集思廣益,擺脱了過去單一固化的個人獨立備課,將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與個人的努力形成合力,做到資源共享,優化了課堂的設計,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產生了良好的效應;在課堂教學上,教師不再穩固地佔據課堂,而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設計教學過程,課堂內容更加貼近學生,提倡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占主導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課堂教學效果好有實效,會考、大學聯考成績有逐年提升的趨勢;教師在研究中注重經驗總結,注重理論昇華,科研能力逐步提升,多人次撰寫的論文在省、市、區中獲獎,課題組成員趙豔玲、何雪梅在新會區20xx中學英語優秀教學設計及案例中分別獲得高中組和國中組一等獎。

課題自我鑑定14

“以愛育愛,構建國小和諧課堂的研究”課題,從申請立項、確定方案、確立子課題,構想策劃、理論學習、前期調查,到此刻已經一年時間了,一年中,根據科研資料把科研思想滲透到平時的教學研究活動中,舉行了多種多樣的活動,讓自我逐漸成長。回想這一年來,雖然忙綠卻感覺很充實,在研究中既嚐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了困惑與不解。現將自我開展課題工作以來的狀況總結一下。

一、課題研究進展

這一年根據學校“以愛育愛,構建國小和諧課堂的研究”大課題的統領下,我首先進行了理論學習,結合認識及班級學生具體狀況,確立了自我研究的子課題“引導質疑,主動解惑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確立好子課題之後,做了一份前測調查試卷,分析了學生當前的狀況,制定好自我的實施目標與方案,在自我的日常教學中滲透,實施。平時閲讀理論書籍,讓自我在理論上有依據,是自我成為知識型教師。並且每月書寫一篇讀書筆記或者摘抄,每學期根據自我的教學中的得失書寫教學案例及反思,分析學生髮展的個例。準時參加學校根據教科研課題開展的各項工作,並在活動中用心交流自我課題研究中的收穫與疑惑。

在開題立項時,請來教科所教師指導確立子課題;確立課題之後,本人用心參加了實施階段課題展示課,給教科所專家上了一堂語文課,為了培養學校教師成為學習型教師學校請來教科所教師為大家作了精彩講座,等等。

二、取得的課題研究成果

這一年中,首先自我提升了認識,取得了必須的成果。給專家上了課題展示課,在讀書講座的感染下,寫了論文,在國家獲獎,區級獲獎。同時指導學生學生的作文在市級刊物上發表。自我積累了很多教學中的第一手資料,為自我的科研和教學帶給寶貴的經驗。

其次,學生得到了收穫。此刻學生由原先的不知提問題,能主動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也有淺顯的向有內涵的發展。並且還敢於大膽質疑教材不當之處,如:在教學《蘋果裏的五角星》這一課時,課題中的五角星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帶引號(以前教材上有),我就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蘋果裏到底有什麼?孩子們紛紛發言,這時一個孩子滿臉疑惑,小手似舉非舉,眼神中充滿着不解卻有不確定。這時我提問了他,他吞吞吐吐的説:“教師,我認為題目裏的五角星要加引號。不是真的五角星。”最終的聲音能夠説低不可聞。這讓我喜出望外,孩子有了疑惑,敢於質疑,還説出了自我的看法,我們的孩子不恰恰缺少這一點精神。難怪孩子這麼為難,的確,質疑的是書本呀。我狠狠表揚了他一通,並把教師之前的想法説了出來,同時告訴孩子,科學家之所以成為科學家,是他們在必須基礎之上,對於一些不確定的敢於產生質疑,這才得到新的理論,發明新的事物,如果不這樣,社會將永不會提高。此刻我們的任務教授他們知識,而是培養各種潛力,可能孩子此刻的想法並不完整、成熟,可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這種潛力,思想、觀念就會日趨成熟、完善。

三、課題研究中的困惑

一年過去了,課題研究中有收穫的同時也有困惑。

1、為了問題而問題。部分孩子不是發在內心想了解某些東西主動朗讀,質疑,而是為了完成教師的任務:教師要提問,不説不行。這樣就產生了問題膚淺,沒有內涵的現象。是課題研究走形式,達不到預設的效果。

2、有了問題不解惑。

問題提出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部分孩子抱着這樣的想法,已提出問題就是結束,而止於思考,解惑做得不到,如何調動學生有疑之後主動解惑是下頭要做的重點,因為僅有疑,而不能得到解決,是沒有作用的。

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在下頭的研究中我會再接再厲,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爭取把研究工作做得更系統更紮實,讓研究成果為更多學生服務,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提高和發展。

課題自我鑑定15

《xxxx的實驗與研究》是xxxx年立項的xxx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大課題,xxx年立項的xxx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根據課題組成員近五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務。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探索研究性學習及其基本規律,探索在中國小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形式,為中國小開展研究性學習推動新課程改革提供可借的經驗。通過研究,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推動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立項具有重要的意義和理論意義。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教研室、教科所的研究人員和實驗學校校長教師組成的實驗隊伍,從理論和的結合上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實現了“兩個結合”:

一是課題實驗與新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將實驗研究成果及時應用於新課程改革,再把中遇到的問題納入課題研究的內容不斷深化研究。通過課題實驗拉動新課改,通過新課程改革促進課題研究。

二是理論研究與科學決策相結合,把理論研究成果作為決策依據,以科學決策促使課題實驗的不斷深化,推動課改進程。本課題通過研究與實驗,提出了研究性學習在各學段的目標、管理模式、操作方法、評價方法。在課題研究中出從學科、生活、大自然、社會四條途徑中引發、發現、挖掘、尋找課題等做法,對中國小開展研究性學習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研究性學習經過四年的探索出的基本經驗是:

依據國家、地方、學校三類課程,憑藉學校、家庭、社區三個空間,依據自然、社會、自我三個取向,開展研究性學習。以研究性學習為龍頭,整合綜合活動其他領域的內容。在操作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六個步驟”,即:指導學生正確選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材料,開展研究,撰寫研究報告,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組織管理上“六個落實”,即:指導教師落實、時間落實、活動落實、管理落實、交流展示成果落實、評價落實。這些基本經驗在全省發生了重大影響,該項成果已在省市全面推廣。

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與研究,教育者在教育觀念上實現了四大轉變:即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變;課程觀和教本觀的轉變;人才觀的轉變。

標籤: 自我鑑定 課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jianding/k47p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