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求職 >

求職指導的幹物

求職指導的幹物

“充電”眼下已被公認為職場人保持競爭力的必備武器之一。雖説開卷有益,但對忙碌的職場中人來説,能夠用來“充電”的時間畢竟有限,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裏,制訂合理的“充電”計劃,使“充電”的效能達到最大化,為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推波助瀾?從本期開始,“‘充電’有方”欄目將為您分析“充電”中常見的誤區、“充電”需要把握的關鍵點,以及“充電”如何與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相契合等,希望能為您制訂“充電”計劃提供一些幫助。

求職指導的幹物

在今天的職場上,時時“充電”,日日進步,才能讓自己保持競爭力。只是,對每個職場人來説,每個人的發展目標不同,每個人都處在不同的職業生涯發展階段,如何“充電”還得細細思量,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充電”的誤區,好事反成了壞事。

一般來説,職場人的“充電”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提高個人效能的,譬如時間管理、溝通技巧、團隊合作能力的培訓等,這類培訓是長期的、持續的,也是通用的,在職業生涯的各個階段都需要。這類培訓常常是由公司為員工統一安排;另外一種則是專業方面的培訓,如學習新的管理方法、技術等,這類培訓常常是個人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或業務能力而進行,因而一般也是由個人自己制定方案。前一種培訓可以説是錦上添花,而後一類的培訓,常常與所從事的行業、職業有更加密切的關係,如果把握不好方向,就可能陷入誤區,反而不利於個人發展。

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獵頭以及培訓工作的經驗,有關人士認為職場人“充電”有兩大忌。

一忌:

“多一個證書沒壞處”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就是“多一個證書沒壞處”,所以市場上流行什麼,什麼證書最吃香,他就學什麼,拿了一大堆的證書,似乎什麼都能幹,競爭力增強了。其實不然,這裏有一個真實的例子。

張先生中專學的是理工科,給排水專業,在相關崗位上工作了幾年後,覺得學歷太低不利於發展,便想到了“充電”。當時上海服裝設計專業很新鮮時髦,張先生雖説並沒有這方面的天賦,身上也沒多少時尚細胞,可他還是去某大學“深造”了3年的服裝設計專業,拿了大專文憑。讀完後一時沒找到服裝設計專業的工作,張先生就出國打工去了,在國外學了一點外語。多年後回國,因為要重頭開始,張先生需要新的就業資本,他又報名參加了某校的MBA課程班和研究生班學習。學成後,證書有了,學歷也有了,張先生反倒更迷茫了,我到底該找什麼工作呢?我能做什麼呢?

姜曉芸:“多一個證書沒壞處”這種想法的表現,就是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先學完拿了證書再説。我覺得這樣的“充電”對個人來説不僅是金錢和時間上的損失,更關鍵的是很容易把自己的職業觀念引入歧路。首先,有一大堆不成體系的證書之後,就會覺得自己已經是個“通才”了,什麼都能幹,但到底自己最擅長什麼,幹哪一行最好呢?自己會很迷茫。更進一步來説,如果因為自己拿了某張證書就去從事某一方面的工作,而不管它是否真的適合自己,那損失的就是自己職業生涯的好幾年時間;其次,去求職的`時候,用人單位看到你的一大堆證書也會很迷茫,比如上文中的張先生,有給排水專業、服裝設計專業的證書,還有MBA的單科結業證,可能還有其它一些短期培訓的證書,但説到與專業對口的工作經驗,又似乎都很缺。用人單位據此可能會認為他缺乏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沒有選擇能力,反而對求職不利。

張建勤:我同意姜小姐的觀點。從我多年從事獵頭工作的經驗來説,我也不希望看到候選人的培訓經歷涉獵太寬,而縱向看起來又缺乏深度。一般候選人的簡歷出現這種情況,我甚至會建議他們去掉那些與所要應聘的職位關係不大的培訓經歷和證書。所謂術業有專攻,這樣反而顯得更加專業。

二忌:

在錯誤的時間點進行不恰當的“充電”

“充電”的方向是對的,可是卻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上來進行,結果同樣是事倍功半。這也是人們常常犯的毛病。

小朱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多,職位是公司的行政管理助理。一段時間以來,小朱發覺自己很喜歡做管理工作,但就目前的情況看,職業要有所提升,似乎還欠火候,另外自己管理方面的知識也很欠缺。於是小朱想到了“充電”,她想去讀MBA,因為這似乎是成功人士的必修課。待她出了一筆不菲的學費,“犧牲”了雙休日坐在MBA課堂裏,小朱卻感覺很差。一方面身邊的同學看起來平均年齡都比自己要大十來歲,無論是職位、閲歷都遠勝於她,不少人都是開着小車來上課;另一方面,雖説自己在工作上得心應手,可真的坐到課堂裏聽老師講企業戰略、併購重組,小朱又覺得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上課常常提不起興致。小朱有點迷惑了……

標籤: 幹物 求職 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qiuzhi/9440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