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求職 >

幼兒園社會教育

幼兒園社會教育

大家瞭解過幼兒園社會教育嗎?知道社會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幼兒園社會教育,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幼兒園社會教育

  幼兒園社會教育重要性【1】

結合開展的“社會集體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為專題的研究,1有幸請到了幼教專家老師為我們作了專題講座——《重視對孩子進行社會教育》,聽後使我受益匪淺,感觸也很深。

本講座分別從“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解讀了重視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的原因,重點梳理了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

從關注一些社會事件開始,歸納了這些事件的終極原因是“社會教育的缺失”,我覺得她説的太好了,人生活在世上就是解決與人相處的問題,小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大到朋友、同事之間的相處,再到人在社會規則的框架內所從事的各項活動,無一不是解決社會問題,所以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是社會的人。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就是孩子踏入社會的第一步,幼兒園也是孩子人生必走的一步。剛入園的孩子有的哭鬧,有的不肯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孤僻,有的在幼兒園裏表現的很軟弱,有的則很霸道,等等不一而足,歸根結底是孩子社會交往經驗的不足,因而顯得焦慮不安,難以溝通。到了中班、大班,孩子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矛盾也就應運而生了,孩子們解決問題的直接的辦法就是用拳頭,於是孩子開始告狀了,面對這些問題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他們顯得是那麼無助和彷徨,回到家裏甚至也不能從家長那裏得到妥善解決的好方法(因為中國的家長都特別愛孩子,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受一丁點委屈,他們聽説孩子受氣了,第一反應往往就是要還過來,要報復)日積月累,孩子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最後導致了孩子有暴力傾向或其他不良行為。給家庭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可見社會教育從幼兒園就要開始。

我們説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三觀”,指導着人們的行動。中學階段,要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其實不僅是中學階段有“三觀”教育,在幼兒園進行的社會活動也是對幼兒進行“三觀”教育的啟蒙,和中學階段的“三觀”教育是一脈相承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幼兒的社會教育。

心理學研究顯示,幼兒階段是自主性、自信等個性品質建立的重要時期,促使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幫助幼兒建立起足夠的自信,則有助於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在不同的`年齡段,社會教育有不同的內容,剛入園的 孩子,由於沒有集體生活的經驗,老師應 “引導”孩子如何與人相處,儘快融入到集體中來。到了中班、大班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老師的任務是“協助”孩子制定規則,規範孩子 的行為,懂得集體生活中應遵守的規則,逐漸豐富幼兒社會交往經驗。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幼兒教師更應該恪守這一原則,並且將這一理念內化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滲透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我們要時時刻刻做好孩子的榜樣,從正面引導他們,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他們,改變着他們,使他們從小懂得愛祖國,愛人民、孝敬父母長輩,對同伴友好,為人要善良、寬容、公平、正直、陽光、節儉等,教會孩子分享自己的快樂、幸福,做到大公無私,使孩子成長為一 個“身心健康”的社會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幼兒園教育是重要的,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我覺得家園配合起來,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效果會更好,希望家長和老師都能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樣就會形成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良好局面,讓我們充分重視幼兒的社會教育吧!

  幼兒園社會教育【2】

幼兒在觀察和學習榜樣行為、接受了種種教育後,成人要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內部行為準則。這樣,當幼兒的行為符合這個準則時,就能自己表揚自己,違反了這個行為準則時,也能自己批評自己。只有做到邊教育邊鞏固,才能使他們形成習慣。

社會性是指作為社會成員的個體為適應社會所表現出的心理和行為特徵。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但長期以來,在幼兒保教方面,人們往往只注意對幼兒生活的照顧和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幼兒進行社會性的教育。幼兒是21世紀的棟樑,他們將生活在一個開放的、瞬息萬變的、競爭性極強的社會裏,他們不僅需要有較高的智力,還需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種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要經過反覆的培養,反覆的模仿練習才能形成。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注意有計劃地、循序漸進地對幼兒進行社會性的教育。

教導幼兒遵守規則,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首先讓幼兒掌握和遵守最基本的社會行為準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通過言語教導和動作指導等方法向幼兒具體説明應遵守的準則是什麼,並講解一些簡單的道理,使其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應怎樣做和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道理。行為習慣的培養過程可分講解培養和習慣形成兩個階段進行。教師要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中獲得各種感受,並把由此產生的觀念、認識、情感轉變為行動。幼兒年紀小,尚未形成系統的世界觀,因此,要從小開始培養,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觀點,並在這些觀點的指導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從而逐步學會控制自己,時間長了他們的意志就能得到鍛鍊和加強。要達到以上目的,首先應該給幼兒提供大量的行為實踐機會。只有在實際生活中,幼兒才能進行社會知識、經驗、行為規則的學習,將所學到的知識指導自己的實踐,並逐漸養成習慣。在教學工作中,可以設計一些情景教學內容,如《可愛的白雪公主不見了》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讓幼兒分別扮演失主和拾物者,讓他們進入角色後,再引導幼兒體驗丟失心愛的娃娃玩具的焦慮心情,讓他們思考:“你的娃娃玩具被別人拾到了,你希望他怎麼做呢?”“如果你拾到別人的東西該怎樣做?”通過以上活動,使幼兒在移情、同情和角色轉換過程中,形成“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的認識,懂得在現實生活中拾到東西應交還給失主的道理。其次,要注意引導、幫助幼兒,將其在特定條件或場合中學到的良好社會行為應用到更廣泛的日常生活中去。

開展各種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對於幼兒掌握社會交往的本領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要重視和鼓勵幼兒的同伴交往,給予幼兒充分與同伴接觸、交往的機會。在日常教育活動中,遊戲不僅是幼兒喜愛的活動,而且能為幼兒提供大量的交往機會,滿足幼兒參與社會活動的願望。例如:角色遊戲《我是小主人》,幼兒通過扮演“主人”這一角色,學習了作為主人所應具有的職責和行為要求:照顧好客人;待人有禮貌;當接待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時,更應體貼、關心和愛護等等。通過遊戲教育幼兒學習如何待人接物、關心同伴。其次,可以在遊戲中引導和培養幼兒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這種品質情感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社會性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開展遊戲、活動時,教師應注意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讓幼兒自己商量如何進行遊戲、建立遊戲規則。在遊戲中重視引導他們解決爭執和矛盾,學習如何協調各種關係,正確採納別人的意見等。

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榜樣在日常生活中,教師的行為是幼兒行為的榜樣,幼兒會主動地觀察、學習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要非常重視自身對幼兒的榜樣作用。教師的觀念、價值觀的選擇、言行舉止、心理行為特徵、外表着裝特徵等都無時無刻地、潛移默化地、有力地影響着幼兒。如果老師親切友善、樂於助人,無形中就為幼兒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幼兒天天與老師在一起,也會逐漸表現出同樣積極的行為。其次,老師與幼兒都不是單一、獨立相處的,因此,教師對某一孩子的關心、體貼,不僅温暖了這一個孩子的心,也會起到教育其他孩子的作用。例如:當孩子傷心、難過時,教師如果能給予關切、慈愛的詢問、温柔的摟抱,孩子在感動之餘,也學習到了如何關心、撫慰別人的行為。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並利用社會生活和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教育幼兒,防止社會生活和文藝作品中的不良行為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

注意外部強化與自身強化相結合外部強化是指教師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物品等,向幼兒傳遞對其特定行為的肯定或否定信息,以達到鼓勵或控制幼兒行為的目的。外部強化也是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由於幼兒的心理髮展和認識水平都處於較低的發展階段,因此,幼兒往往通過他人的評價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他人的評價直接影響了幼兒的行為。外部強化對幼兒行為影響較大,所以要針對幼兒不同性質的行為採取明確適宜的強化方式。對幼兒良好的行為,老師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讚許、肯定和高興;對那些不適宜和不良的行為,老師要明確表現出自己的不滿、遺憾,從而使幼兒明辨美醜,強化塑造幼兒的行為。其次,要注意強化的及時性,要抓住幼兒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對幼兒進行及時的教育,這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注意外部強化的同時,也要注重幼兒的自我強化。自我強化對幼兒行為的形成與發展具有控制和調節的作用。幼兒在觀察和學習榜樣行為、接受了種種教育後,成人要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內部行為準則。這樣,當幼兒的行為符合這個準則時,就能自己表揚自己,違反了這個行為準則時,也能自己批評自己。只有做到邊教育邊鞏固,才能使他們形成習慣。由於幼兒的可塑性大,除了老師的耐心教育和培養,還要藉助家長及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使幼兒學會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在當今社會,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幼兒的社會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沒有社交能力和與人協作的精神,就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如何去適應社會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qiuzhi/dvjow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