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骨幹班主任的培訓心得體會

骨幹班主任的培訓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一

骨幹班主任的培訓心得體會

本人蔘加了在欽州市由中國學校教育學會培訓中心主辦的“班主任自我成長與班級文化構建”班級管理培訓會,培訓分別由浙江省湖州市的優秀班主任鄒六根教師與重慶市優秀班主任張萬國進行經驗彙報。鄒六根教師的《行動德育》介紹,讓我看了聽了感觸頗深。

不得不承認,當前某些學校的德育工作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我們深知思想道德建設在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中的重要意義,時時處處強調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的德育工作。另一方面,學生的非道德行為卻層出不窮,愈加使人擔憂。從名校學生殘害動物,到馬加爵殺害同學,他們的理由簡單得讓人心痛。一個僅僅是為了試驗硫酸的威力和黑熊的反應,一個僅僅是因為被人懷疑打牌作弊。拋開法理不論,單從教育的角度講,他們身上所缺陷的,正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善良。

實施行動德育,要形成整體互動的學校德育體系。人的認知規律,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具有過程性。學校要在一系列行動中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分別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糾偏教育和內化教育。養成教育是指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品質,主要從國小階段開始,如教育學生懂禮儀、守紀律;糾偏教育主要矯正學生不良的道德行為,每個學段都要以一貫之,如自查不良習性、不鋪張浪費等;內化教育激發學生的內在道德需要,靠薰陶和潛移默化完成,如與名人對話、爭做未來棟樑。學校要制定三種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確保德育工作環環相扣,形成序列。

實施行動德育,還要依託切實可行的學校德育載體。學校的德育工作實效性差,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隻把德育教育的設想停留在紙上,口談而不真抓,偶爾象徵性地做做,也只是一陣風吹過。要避免德育教育的動搖性和反覆性,必須依託長期可行的德育載體,把德育工作正規化。一般來講,學校德育工作的載體有活動、課程、社會實踐三種。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進行德育的良機,入學時的軍訓、生活知識比賽、道德專題的演出,都可以是活動的內容。有些學校每天都有一定時間的道德教育課,以課程的形式把德育教育固定化。當然德育課程不能侷限於總結學生的道德表現,還可以學習先進德育事例,模擬德育教育場景等。

欽州的培訓讓我更深刻的瞭解了班主任工作在學生德育形成中的重要性,班級工作是學校工作的基礎,班級文化構建好了,學校的文化內涵就有了;班級成長了,學生進步了,班主任成長之路也會越來越寬廣。

培訓心得體會二

十天的培訓學習緊張而忙碌,每天學習六小時,晚上還要研討寫作業,身體上很累,今天一些新鮮的理念來不及消化與吸收,又得忙於第二天學習與反思,心理上很累,學習的過程中還有考慮回去後如何向學校領導彙報,精神上很累,在三累中折磨着、煎熬着、掙扎着,不過,有人説:“勝利就在那最後的堅持中”,這句話説得太好了,我在這堅持中圓滿地、出色地、高質量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短短的十天培訓學習,是我教學生涯中一次最難忘的學習交流。對於在一線做了十七年班主任的我,不僅是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盪滌。本次培訓的主題是“以文教化,以智啟慧——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及理論問題”,在方案解讀中,我明白了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而這種班級獨特的風貌和精神,自覺或不自覺的通過一定的形式影響着學生的行為,通過學習,幫助我們理清文化建設的設計理念與思路,探索班級文化的類型和結構,確立文化建設的基本載體,實現教育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短短的十天培訓學習,我認真傾聽了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明白了:班級文化是現代班集體發展的載體,涉及到學生知識能力、思想道德、文化風尚、行為習慣、管理制度、環境氛圍等方方面面,班級文化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只有把師生的發展與班級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可能激發師生的文化創造潛能,班主任應成為班級文化發展的核心,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成長氛圍。

短短的十天培訓學習,我一直都在感動着。我為專家們俯下身子的精彩講座而振奮,我為楊校長晚上親自來房間逐一輔導而感動,我為班主任張紅老師的精闢理論而折服,我更為同伴們的高漲學習熱情所打動。他們都用自己淵博的學識、崇高的人格魅力為我詮釋了一個大寫的人字。我慶幸我來對了,我學到了,我思考了,我收穫了。原來班主任工作可以如此精彩,夢想與智慧的相逢原來可以如此激情澎湃!我曾經低頭默默耕耘,也曾為自己取得的點點成績而欣喜。如今面對高屋建瓴的班主任教育智慧,當提起沉甸甸的行囊返航時,我不禁反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去做什麼?我怎麼做?”深思熟慮後,我豁然開朗:“作為教師,不僅是一個學者,她更應該是一個研究者。”我的研究就是帶着思考、質疑、探尋去不斷地工作實踐。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班主任工作的神聖,明白班主任工作不僅需要認真負責的態度,更需要藝術性和實效性,我僅有愛是不夠的,我要不斷地反思,創新,追求卓越,提升教育理論,構建我的教育風格。我開始思考屬於我的育人理念、我的班級教育價值觀。

短短的十天培訓學習,我思考着,成長着,收穫着,快樂着!感謝給我們上課的專家教授和一線名師,感謝北京教育學院為培訓項目辛勤工作的老師們,更要感謝領導給了我這次開眼界的機會……在歷次的教育培訓中,還沒有像這次這樣的有所突破、有所收穫,令我震撼。

短短的十天培訓學習,我也結識了五湖四海的朋友,無論是專家與老師,在這裏我們都像一家人,一起同吃同住同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雖然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但卻懷揣着同一個夢想,走到了一起;雖然身在異鄉,但卻感受到了濃濃的'兄弟姐妹之情。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我的思考不會停止,學習不會結束。教育是一個“悟”的過程,更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裏的感悟將伴着我成長,我將和我的孩子們一起揚帆起航。

培訓心得體會三

今年五月份,我參加了20XX年福建省國小骨幹班主任第一期培訓。每一位授課專家、學者們的人格魅力、淵博的知識令我高山仰止。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穫頗多,感受到省教育廳對加強國小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視,進一步認識到了國小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

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師愛——打開心扉的鑰匙

我們當班主任的老師經常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但期望值與收穫相去甚遠。做老師的都願意而且期盼和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種正常的、友好的甚至是親密融洽的師生關係。學生呢,卻始終有意無意地對自己的老師關起情感的大門,學生個性開朗些的,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這種現象在學校裏非常普遍。究其原因,一是現在的學生信息量大,思維活躍,思想開放,求新求變意識較強;道德取向多樣化,評人評事敢想、敢説;主體意識強,逆反性強,不願立即接受外界勸告和他人的批評。二是教師沒把師愛表達得清清楚楚,未取得學生的信任,師生的情感沒有共鳴。顯而易見,老師如不能真正瞭解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會增加施教的難度,素質教育也在無形中被架空了。面對新生代的孩子,我們有時會覺得老辦法不好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管用。

這裏有個小故事,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有一扇門是鎖着的,磚頭、木棍使盡渾身解數怎麼也打不開,這時鑰匙來了,它輕而易舉地打開了門,磚頭木棍很羨慕鑰匙,鑰匙輕輕地説:“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

班主任工作其實也是一種藝術——愛的藝術!是的,沒有一個字能像“愛”那樣,如此豐盈地佔據我們教育者心靈的空間。是愛,開啟了孩子心靈的大門;是愛,喚醒了孩子沉睡的靈魂。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敝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症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

當我們蹲下身子,和學生對話,蹲下的不僅僅是高度,更多的是角度。如果我們擁有一顆童心,喜歡孩子的喜歡,興趣孩子的興趣,討厭孩子的討厭,和學生零距離溝通,學生自然而然地親其師,信其道。這有點像孫子兵法的“美人計和苦肉計”,也可説是收買人心計,投其所好,以其好為餌,誘其學習,促其反省,修正自已的人生座標。

當然,光有愛,成長的力度是不夠的,還要花心思讓他成長,等待他,相信他在慢慢地成長,借用邵武實驗國小的校長趙志華老師的話,班主任要四像:像家長一樣,真心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像春風一樣,去温暖學生的心;像路燈一樣,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像舵手一樣,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和不足,及時糾正學生前進的方向。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於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

二、溝通——和諧班級的溶劑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聯繫科任教師的紐帶,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大的。班主任工作是一種具有緊迫性、艱鉅性及長期性的教育教學活動。我們知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直接影響着教育成果。對於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現在有一種流行説法:5+2=0(5天的學校教育+2天的家庭教育等於0)面對這種不良的現象,抱怨是沒有意義的。這是社會因素給班主任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美國心理學家哈里森説:“幫助兒童的最佳途徑是幫助父母”。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因為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持,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礎上的,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學校教育也難以獲得預期效果。要教育好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教師必須通過家訪、電話、短信、網絡等活動進行溝通探討、客觀反饋,一視同仁、熱情幫助家長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育情況及存在問題,進一步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樹立正確的育子觀,自覺調節受家庭、婚姻、生活等方面困擾的心理,為孩子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走出心靈的困境。讓我們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打造一個以多種健康、積極、人文的力量交匯成的無限的“班集體”,吸引孩子們在這個“班集體”中自由呼吸、自然感受、自主探究、自我成長。

三、心態——教育工作的法寶

邱孝感老師説:“知識很重要,技能比知識更重要,素質比技能更重要,魄力比技能更重要。”這裏的魄力我把它理解為人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質三合一。而好的心態是魄力的推進器。聽了專家們的精彩解析,貼切的理論引導,我聯繫自身生活、感悟,使我對人生、對工作——為人處事,有了更新的認識,那就是——傳播快樂,因為眾所周知,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班主任的工作對象和任務,是無法選擇,而完成任務的方式和工作態度,是可以選擇的。在學習中,林藩老師用人性化的獨到見解,教我們怎樣面對過錯學生的“罰”;好動機怎樣獲得好效果?那就是“攻心為上,激勵為主”,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處事不驚,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也就是用好的心態來調整我們的狀態。有人説,説得容易做起來難,對快樂的感覺是短暫的,就如減肥,誰都可以減去3、5斤,但怎樣保持住呢?我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控,控制自己的意念,衝動是魔鬼,我們怎樣剋制住自己意念?二調,調節自已的情緒,在遇到煩心事的時候怎麼辦?三變,改變自己的心態,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工作的狀態。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得快樂。快樂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來自於自己的心態,是自己內心的感受。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態,因而便產生不同的結果。有三句看似很簡單的話,曾經幫助很多人找到並體驗了人生的快樂。這裏,把這“三句話”送給大家,只要經常使用它,你便能成為一個快樂的人。這三句話就是:“太好了!”“我能行!”“我幫你!”快樂的人常説:“我幫你”。煩惱的人愛説:“你幫我”。助人為樂,不只是個詞語,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為人的原則。如果你能真心,無私地幫助別人,你就能體驗到人生的快樂,在幫助他的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的價值,會有一種成功感。

四、心理學——班主任的祕密武器

大家都知道,人的健康成長,光有才能發展是不行的。程靈老師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心理不健康的人稱為易碎品。這很形象。一個人必須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學校心理輔導指的是通過研究學校教育情境中有關成員的心理活動,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手段,直接或間接地為促進學生髮展而提供的心理學幫助。那麼,在學校裏,誰該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擔當責任呢?有的人會認為:那應該是學校心理老師的事。這一點,毋庸置疑,心理老師責無旁貸。但是,在國小裏,又有哪幾個學校配備專職合格的心理老師呢?我們能等到專業的心理老師來了,再來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嗎?我們能要求學生説:你們等等,再等等,等心理老師來了,你們再出現心理問題吧?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每個人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的話共鳴,我自己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對準音調。”每個教師都知道每個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後進生,他們是班級中的弱勢羣體,往往被忽視或歧視,心理非常脆弱、自卑,“澆花要澆根,育人要育心”對後進生或問題學生做工作,要用心撥動學生心中最隱祕的那一根獨特的琴絃,去感化他們,才能奏出和諧的樂曲。

五、安全——教育活動的保障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師生安全事故一旦發生,對哪一個家庭都是毀滅性的打擊。學校安全工作,事關師生的生命和青少年學生的生命安全,事關社會安全穩定,是學校發展的頭等大事,是社會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班主任老師應當注意的有關問題:1、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對學生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職責。2、思想上對安全工作高度重視,認真學習安全工作常識,做安全工作的明白人。3、做學生的知心人。瞭解、掌握學生的各種思想動態和各種特異體質和疾病狀況,發現矛盾糾紛,及時轉化解決;發現學生的行為具有危險性,立即予以告誡或制止。4、做安全防範的細心人。

經過一星期的學習我更覺到當班主任辛酸並幸福着。我們手裏牽着的是祖國的未來,要面對個性迥異的學生個體,層次不一的家長,還有社會中形形色色的誘惑、衝擊。而班主任是學生行為習慣的滲透者,班級管理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涉及到課堂紀律、教學質量、師生關係、學生思想動態、安全問題、養成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工作。

我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員,深深感受到自己所處崗位的壓力和責任之大,在培訓和與大家的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到對學生的教育不應只停留於學識教育的表層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讓學生珍愛生命,時刻感受到班集體的温暖,讓他們在班集體裏健康快樂地成長起來;也讓我重新定位了自身的角色:做學生生活的點撥者,人生的引路人,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信賴者,做一個有責任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3qpmr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