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

本次有幸參加了為期三天的新課標培訓會,從今年4月底以來,教育部就頒發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新課標對以後的數學教學過程有着非常強的指導作用,現分享下這幾天的感受:

一、在課程標準引領下落實核心素養

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我們在強調的話題,以前我們提到“核心素養”,可能只停留在“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數據分析”這6個方面。通過2天專業課程老師的講解,我明白現在核心素養是要學生參與在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例如:徐斌豔老師所分享的一個神奇的槓秤的案例:

通過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方案,在活動中體會真正的核心素養,在經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學生在經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學生解釋數學結論的現實意義,進而解決問題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在這個案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展開,這也是我們現在教學中要真正落實的。

二、在學科融合中凸顯數學本質

其次就是實現學科融合的理念,數學絕不是孤立的學科,它是為各門學科尤其是理工科方向的學科奠基。像上面的所舉的槓秤的例子,其實也就凸顯了學科融合的理念,將物理中的槓桿原理通過數學的函數模型的思想來解決。日後如何以新課標為依舊設計出凸顯數學本質又能學科融合的主題式學習課程也將成為我們一線老師思考的一個重點方向。

三、建立合理的科學的評價體系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評價手段不僅僅限於考試,要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理念,評價形式等,既要關注學的數學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的變化。像徐斌豔老師所説,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評價表來評價學生。見下圖:

也可以通過開放式反思日記,讓學生在經歷項目活動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示在數學知識等各方面的收穫。甚至我們在佈置的作業也可以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來評價學生。像章建躍老師在講四邊形到平行四邊形時給學生布置的這份作業(見下圖)不僅僅再是要求我們的學生寫幾道四邊形的題目,而是讓我們的學生上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通過本題讓學生切切實實在體會數學,感受數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要努力讓學生做,從做中探索並發現規律,鼓勵學生與同伴多交流,達到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鍛鍊,把思想表達清楚,提高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對於我們老師更要及時瞭解並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學習態度、意志強弱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按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好每一位學生。在問題情景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在與其他人交流中選擇合適的策略,由此來豐富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教學工作的遇到的難題,有了解決的方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了一進步的瞭解,以及自己需要改善的地方也有了明確的目標。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是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用自己學來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創出自己的教學特點。幫助學生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2

最近學習了20xx年的《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數學新課標理念有了更深地理解,下面簡單談一下我的感受。

新課標通過數學教育讓學生獲得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獲得的知識都是通過直觀的操作獲得知識,比如34+16等於多少時,是讓學生通過擺小棒、撥計數器瞭解怎樣計算,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把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成一捆,最後説出來算理。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觀察世界的習慣,從而發展他們的好奇心,並用數學的思維來思考,表述出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簡潔和優美。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新課標對知識結構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學段由三個學段分成了四個學段。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的每個知識不是教師講什麼學生就接受什麼,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這個知識必要性。比如説,國小階段的方程知識現在已經劃入中學階段,因為國小階段的學生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課時很少,掌握的不是很透徹,在一些數學問題中可以用四則算式計算,所以在學習方程的時候學生感受不到必要性。

數學教學時可以結合相應的實踐活動或者傳統文化,像曹衝稱象的故事就可以應用到認識千克,噸或者求不規則面積時的轉化思想。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頒佈,需要我們教師做出相應的調整。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要多學習、多思考、多反思,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學。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3

第一、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立(基礎)、自為(實質)、自律(保證)。具體表現為:學生參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參與制定學習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習慣。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體驗,並以之激發自己學語文、用語文,自己能在語文實踐中及時反思並調整學習活動。合作學習要求明確共同的任務,要求學生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評估學習活動,尋求改善途徑。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掌握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要培養合作的生活態度。探究學習着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學習要求在語文實踐中,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重要現象,在對重要現象的觀察體驗感悟中,有針對性的所及與處理相關信息,在對問題的探索認識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逐步形成,並呈現、説明、評價和檢驗探究解惑,在探究學習中掌握防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發展實踐創新和探索進去精神。

第二、正確認識自主合作探究的對立面

對立面包括教師的指導性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驚醒必要的指導和要小的幫助。包括使他們明瞭學習目標和內容,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涉及語文學習活動,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合作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個體學習。合作學習錢,個體都應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有知識和經驗的新的建構。探究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接受學習。如果接受學習中學習者是主動地,能夠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建立實質的聯繫,就是有意義的。

第三、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4

這是一次有意義的學術活動,兼具理論學習和實踐指導,為一線教師解開不少教學疑惑。

對於學生成績的分析,不是單純地憑印象判斷,更應該基於大數據進行高中英語學業質量測評。而測試數據的獲得可以通過分析考試成績的集中趨勢(平均分、中數、眾數)、離散趨勢(標準差)、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等方面,從而反饋學生情況。教師應相應提高自身的測評素養,注重對學生進行語用能力和語篇能力的培養,而不是隻是慣式或套路化的生硬教學。

好的教學活動開展離不開科組的教學規劃和實施。例如高三學年的安排,可以以三大主題為引領,以話題整合(常用表達、句型使用、語法填空、書面表達等)開展教學,接着以專題教學的形式提升語言能力,完善學習策略,而衝刺階段主要以規範化和查漏補缺為主。

單純依賴教材或者教輔,其實是不夠的,而應該能動地提升我們的高中英語閲讀素材的改編能力。改編維度可以從詞彙、句子和篇章着手,但的確會因為缺乏難度評估標準而存在一定的挑戰性。一般而言,難詞比例在2-5%的範圍內相對比較合理,否則英語閲讀會有困難。金檀教授推薦的指難針工具對於評估難詞的比例,主要通過等級指標的選擇、大綱詞彙的統計和難詞比例的計算來實現。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5

通過為期一天的集中線下學習,對《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年版)》有了更深的認識,這非常有利於我們今後制定學習重難點,也是今後物理會考命題的根本依據。現將學習心得做如下總結:

一、課程性質

物理學的概念

心得: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質最基本的運動形式和規律的是物理學研究的部分,因此成為其他各自然科學學科的研究基礎,需要我們即教會其知識又要培養其興趣。

物理學的發展和作用

心得: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應對挑戰,加快我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是我國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成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作為物理教育工作者應對物理學科的地位和作用有個清醒的認識。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性質、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任務、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教育功能

心得:20xx版課標中更重視物理學科於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也更看重從義務教育到高層次物理學習的整體性,強調義務教育階段物理從知識學習,能力提高,思維培養,到科學態度等綜合協調育人的重要地位。

二、課程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課程目的)

心得: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異,是體現教育的公平。核心素養是育人目標的全息演繹,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所以從課程教學論角度講,它是學科與課程的全息迴歸。讓每一節課成為撬動學生學科整體素養和人生素養髮展的全息概念。少即是多,核心素養少的關鍵在於能夠以少勝多,以小撬大,撬動學科本質,撬動教育整體發展。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課程內容)

心得: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實踐,注重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其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究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注重物理與科技、社會和日常生活的聯繫,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課程結構)

心得:教學因教學主題的延展而有序發展,而主題與各個教學點斷續互動、有效交融後建構起來的課堂教學,教學點之間彼此相連,融通共生,建立意義關係,生成完整的意義鏈,學生心中生成的學習主題是由自身的實踐運行結構轉化而來的,進而使分散的知識有機交融,平面的教學循序漸進,孤立的活動互涵共振。

(4)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課程教學)

心得:新課程理念下的國中物理課堂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它要求教師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以促使學生的素質水平、科學素養、能力水平等方面獲得大幅度提高。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幫助學生獲得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5)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課程評價)

心得:拓展課程評價,是拓展課程教學過程極其重要的一環。有效的評價方式,能使教師對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加以斷定,進而對教學提供反饋信息和改進依據: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習評價這一教學環節激勵學生、教育學生,真正意義上來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6

課程目標體現了學科育人,落實“雙減”要求,着眼於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的思維、科學的方法,體現了物理學科服務於社會、服務於生活的理念。課程目標是在三維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了優化,從國家對教育的要求角度出發,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領,有相當”的時代新人為培養目標,課程標準將這一目標逐步分解,具有了可操作性。所以,我們不再會以知識點為具體的目標,而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這個目標統領我們的每一個教學設計、每一個學習活動、每一個單元設計、每一節課、每一個學期。課程目標中要求:

1、立足學生全面發展;

2、依據核心素養內涵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3、體現物理課程獨有的育人價值。

(一)對核心素養內涵的思考。

核心素養學生經過漫長的學習過程後所達到的一種境界或能力,這種能力既能使自己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又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1、物理觀念的思考。

物理觀念是具有科學思維的基礎、包括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但不是教材中具體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它是學生在認識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時思考的一個角度。例如。學生在買鞋時除了考慮美觀、經濟外,還需考慮實用,而實用這個角度就包含了運動和相互運用的物理觀念。雖然我們教師每堂課都在教物理概念和規律,但真正的目的是學生學了這些後,能夠與實際的情境、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實際的問題聯繫起來,所以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經歷科學家如何獲得這些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以便能學以致用,能客觀、辯證的認識這個世界。

2、科學思維的思考

科學思維是一種認識方式,是人的大腦對認識事物的一種反應過程,它包括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質疑創新等。模型建構是科學思維的基礎,指在熟悉的環境中,建構模型分析物理問題,例如在學習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時,提供的器材是木塊、水、大燒杯、細線,一種情境是木塊在細線的作用下懸浮在水中,一種是剪斷細線後的情境,兩種情境下,木塊的受力等情況是不同的,這時就需要學生的模型建構能力,從而進行科學的推理和論證,國中階段學生所構建的模型沒有十分複雜的,都是簡單的模型。

3、科學探究的思考

科學探究是學生在處理問題或認識自然現象時的一種方法,包含四個要素:問題、證據、解釋、交流,教材中的探究實驗、演示實驗都是在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學生在做這些實驗時也要遵循科學探究的四個要素,潛移默化地使其在生活或社會中運用到這些科學探究方法。

4、科學態度與責任的思考

科學態度與責任是一種品質,一種自覺的行為,一種使命擔當,主要包括科學本質觀、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等要素,這三個要素是逐層遞進的,首先有想認識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然後去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有嚴謹認真、實事求是、與他人合作交流、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最後在這個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對社會、人類等做出貢獻。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只能多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靜待花開,使其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與責任。

(二)對課程目標要求的思考

課標中明確提出了目標要求,四個要求是對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即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所以為了在教學中落實課程目標,我認為要做到四點:

1、創設熟悉的物理情境來引領學生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

2、創設難易程度不同、層層遞進的物理問題,引導運用物理模型,推理論證各個擊破;

3、注重實驗或實踐過程,領悟科學探究方法;

4、設計與生產生活社會相關的問題或情境,體會物理的有趣和有用。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7

20xx年5月25-26日,我參加了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舉辦的20xx年廣東省普通高中新大學聯考新課程新教材線上研修活動。兩天的研修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在大學聯考命題研究方面,打開了新的研究思路,也擴充了我的視野。

例如華師胡中鋒教授的講座中,重點講解了試題命制信度、難度、區分度和效度等四個指標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注意用雙向細目表讓我們的命題更加科學、規範,提高試題命制的質量。而黃麗燕教授以基於大數據的高中學業質量測評研究為主題的講座中,結合20xx年廣東大學聯考英語學科的相關數據進行具體而到位的分析,讓我明確瞭如何結合測評數據精準施教的方法。金檀教授的《高中英語閲讀素材的數據驅動型改編》專題講座教會我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數據驅動,把握文本改編的原則。

教授們的講座高屋建瓴,而接下來各位優秀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的分享讓我備受鼓舞。例如佛山教研員廖明生老師做了《區域高中英語階段性測評研究》的專題講座,從“大學聯考英語備考試卷的精選與改編”進行詳細的介紹,且利用大學聯考真題進行選題和改編的解説和示範,讓我對大學聯考真題的開發又有了新的思路。韶關教研員王錦霞老師提出“主題式教研”和“對分式教研”兩種模式互相補充、互相完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研活動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組織科組教研活動的方式如何再進一步優化。廣州二中學科組長楊雅碧老師與我們分享了高三教學規劃與實施的相關內容,談到如何利用主題化備考,提升備考質量,這正是我們下個學年準備在高三大力推進的“大單元大概念”指導下的主題模塊複習模式。

在這兩天的學習中,我不僅在個人的測評素養和高三備考方面有更明確的方向和更具體的計劃,也堅定了在接下來的兩年內成立科組的測評素養工作坊的決心,跟親愛的同事們一起研究大學聯考試題的改編、開發和原創命題等頗有難度的工作,相信只要突破這個難點,我們的大學聯考備考質量將會有更進一步的優化和提升。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8

這次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修訂,從國家層面釐清了育人目標,明確了改革方向,優化了課程內容,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再動員再部署。通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版)》,能從中看到新方案、新標準中以核心素養導向貫穿於課程編制、課程實施的全過程,主要凸顯了“四個深化”。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學科育人目標。核心素養導向是本次新課標所有課程都遵循的依據。新課標強調核心素養的整體性、一致性和階段性,其中國小階段側重對經驗的感悟,國中階段側重對概念的理解。把國小和國中一盤棋考慮,不割裂國小和國中的教學,是這次新課標修訂的一大特色。具體到數學學科的“三會”核心素養,細化到國小階段的11個、國中階段的9個核心詞、關鍵詞,貫穿於課標的字裏行間,形成清晰、有序、可評的課程目標。在11版課標的基礎上繼續強調“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與“四能”(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的素養具體到“四基”和“四能”的育人目標,更具體、更易理解,給一線教學指明瞭方向。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結構化教學內容。數學課程的四個領域有了部分內容的調整和整合,課程內容的修訂除將部分內容安排的學段做了調整外,如將“負數”“方程”“反比例”移到了國中,重點是對數學課程內容進行了結構化整合。如在“數與代數”知識領域,將“數的認識”與“數的運算”統整為“數與運算”,增加並單列了“數量關係”這一知識子領域,並用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統整常見的數量關係。通過知識結構化,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供路徑,幫助學生建立能體現數學學科本質、對未來學習有支撐意義的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結構化、一體化教學內容的構建,注重主題教學,使得教與學體系更明晰。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教學方式變革。從課標的教學內容説明這一部分中,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這一改編很明確的提出了素養的教學一定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01、11版課標中就強調“過程與方法”目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些理念在一線老師中得到廣泛認同,在實踐中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大部分留於形式或者沒有目標導向,22版的課標更強調通過實踐獲取、理解與運用知識,倡導學生在實踐中建構、鞏固、創新自己的學科知識。學科實踐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自主性,而且強調真實的社會性,這一變化更加強調以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為目標的教學方式變革。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深化學業質量的新要求。此版課標首次將“學業質量”加入其中,明確地指出學科質量的要求就是為了素養的達成和發展情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特點加強了幼、小、初、高的學段銜接,並對每一個學段都有具體的要求。這樣的修訂,明確“學到什麼程度”,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考的一致性,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素養教學的時代已經到來,在接下來的時間我要帶頭加強新標準和新方案的學習,聯繫教學實際積極思考,用新理念新方法落實好標準的新要求。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9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羣,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根據學段特點,學習任務羣安排可有所側重。

1、基礎型學習任務羣

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語言經驗,形成良好語感;通過觀察、分析、整理,發現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掌握語言文字運用規範,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奠定語文基礎。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認識有關人的身體與行為、天地四方、自然萬物等方面的常用字;認識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常用字;學習書寫筆畫簡單的字,初步體會漢字結構的主要特點。

(2)先認先寫基本字,學習部首檢字法,嘗試發現漢字的一些規律,初步學習分類整理課內外認識的字;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發展獨立識字能力。

(3)認讀拼音字母,拼讀音節,認識聲調,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習音序檢字法;在日常交際情境中學習漢語拼音和普通話。

(4)誦讀、記錄課內外學到的成語、諺語、格言警句、兒歌、短小的古詩等,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成自主積累的習慣。

第二學段(3-4年級)

(1)在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獨立識字與寫字,初步梳理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聯繫。

(2)關注校園內外漢字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情況,整理自己的發現並和同學交流,互相正字正音。

(3)誦讀、積累成語典故、中華文化名言、短小的古詩詞和新鮮詞語、精彩句段等,豐富自己的語彙,分類整理、交流,初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在語言積累和運用過程中,體會同義詞、反義詞等詞語的作用,發現、感受語言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1)主動通過多種方式獨立識字,按照漢字字形結構等規律梳理學過的漢字。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2)開展校園內外講普通話、寫規範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情況的調查,整理、分享自己的發現。

(3)誦讀優秀詩文,分主題梳理自己積累的成語典故、格言警句、對聯等語言材料,並嘗試運用到日常讀寫活動中,增強表達效果。

第四學段(7-9年級)

(1)在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發現、感受和表現語言文字的魅力。圍繞漢字、書法、成語典故、對聯、詩文等方面內容,策劃並開展語文學習、展示和交流活動,加深對語言文字及其文化內涵的認識和理解。

(2)梳理學過的語言現象,欣賞優秀作品的語言表達技巧,初步探究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學習按照詞類梳理字詞,學習整理典型的語法、修辭應用實例。

(3)繼續豐富自己的積累。分類整理、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詞語、名句、詩文等,並在日常讀寫活動中積極運用,提升自身的中華文化修養。

[教學提示]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識字內容,選擇適宜的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識字、寫字、誦讀、積累、探究的興趣,並注意將語言積累、梳理與體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在識字、寫字、語言積累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激發熱愛中華文化的情感。

(2)識字與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識字與寫字教學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境,綜合運用隨文識字、集中識字、注音識字、字理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逐步發展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第一學段應多認少寫,要求學生會認的字不一定同時要求會寫,合理安排識字與寫字的量。一年級第一、第二學期會認的字大致安排250個和350個,其中二分之一的字會寫。應先認先寫《識字、寫字教學基本字表》中的字,充分發揮這些字構形簡單、重現率高、組字構詞能力強的特點,打好基礎,舉一反三。應重視學生的寫字姿勢,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誦讀、積累與梳理,重在培養興趣、語感和習慣。引導學生增強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意識,教給學生語言積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積累、梳理與運用相結合。誦讀材料要選擇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和名言名句,既要有文化內涵,又要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提倡日積月累,不要貪多求快;提倡熟讀成誦,不要死記硬背。引導學生藉助信息技術等多種方式彙總、梳理自己積累的語言材料,建立自己的創意語言資料庫,並能學以致用。

(4)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等方面的知識,要避免圍繞相關知識的概念、脱離實際運用進行機械訓練。在教學中應根據語言文字運用的實際需要,從遇到的具體語言實例出發進行指導。

(5)識字評價要考察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漢字基本意義的情況,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的能力,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查檢字詞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寫規範字的習慣,減少錯別字。第一、第二學段應多關注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第三、第四學段要重視考察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寫字評價要考察學生對要求“會寫”的字的學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語文知識的概念不作為考試內容。

2、發展型學習任務羣

實用性閲讀與交流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傾聽、閲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有效傳遞信息,滿足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交流溝通需要。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閲讀有關個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認識圖文中相關的漢字,感受美好親情;學習運用文明禮貌語言,與家庭成員、親朋好友交流溝通,學會感恩。

(2)閲讀有關學校生活的短文,認識圖文中相關的漢字;學習與同學、老師文明溝通;樂於分享學校生活中的見聞和感受,熱愛學習,熱愛學校。

(3)在革命遺址、博物館、公園、劇場、車站、書店、超市、銀行等社會場所中,學習認識有關標牌、圖示、説明書等,瞭解公共生活規則,學會有禮貌地交流。

(4)學習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短文,將讀到、聽到、看到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閲讀有關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的短文,學習用口頭和書面的方式,客觀地表述生活中的見聞片段。學習寫留言條、請假條、短信息、簡單書信等日常應用文,注意稱謂和基本格式,文明禮貌地進行交流。

(2)學習閲讀説明、敍寫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賞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學習用日記、觀察手記等,展示自己觀察自然、探索科學世界的收穫。

(3)學習具體、清楚、生動地講述有關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英雄、勞動模範、科學家的事蹟,以及反映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第三學段(5-6年級)

(1)觀察、思考日常生活,閲讀記人敍事的優秀文本,學習通過口頭表達、書面敍寫,與他人交流身邊令人感動、難忘的人和事。

(2)走進大自然,走進科學世界,走進社會,閲讀參觀訪問記、考察報告、科技説明文、科學家小傳等文本;學習記筆記、列大綱、寫腳本、畫思維導圖等整理和呈現信息的方法;學習通過口頭表述和多種形式的書面表達,分享觀察自然、探索科學世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3)能寫日記,關注家庭、學校、社區生活中發生的新鮮事。

(4)學習革命英雄和勞動模範的事蹟,嘗試用多種媒介方式記錄、展示、講述他們的故事,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閲讀敍事性和説明性文本,發現、欣賞、表達和交流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熱愛生活,感恩生活。

(2)閲讀科技作品,欣賞人類的科學創造,關注祖國的科技創新和社會主義建設成就,交流自己的發現與體會;學習為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的事蹟,激發創造精神。

(3)學習跨媒介閲讀與交流。通過多種媒介關注國內外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新鮮事,比較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嘗試探究不同媒介的表達特點;閲讀新聞報道、時事評論等作品,關注社會主義建設新成果,就感興趣的話題與同學進行線上線下討論,根據目的與對象選擇合適的媒介進行交流溝通。

[教學提示]

(1)應緊扣“實用性”特點,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情境進行教學。第一、第二學段可以圍繞“我愛我家”“我愛上學”“文明的公共生活”等主題設計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日常生活語言,學會文明交往,學習表達生活;第三、第四學段可以圍繞“擁抱大千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科學家的故事”“數字時代的生活”“家鄉文化探究”等主題,開展閲讀與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表達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和感受。

(2)學習活動可以採用朗讀、複述、遊戲、表演、講故事、情景對話、現場報道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蒐集處理信息等融為一體;應加強對跨媒介閲讀與交流的指導,充分利用數字資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導學生提高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逐步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規範性。

(3)評價應注重學生在真實生活情境中語言運用的實際表現,圍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閲讀與交流的實際任務,評價學生實用性閲讀與交流的能力。在評價中,應引導學生注意實用性閲讀與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內容明確、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明瞭,注意應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規範。

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瞭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閲讀並學習講述革命領袖、革命英雄、愛國志士的童年故事,表達敬仰之情和向他們學習的願望。

(2)誦讀表現自然之美的短小詩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與變化。

(3)學習兒歌、童話,閲讀圖畫書,體會童真童趣,感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初步體驗文學閲讀的樂趣。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閲讀並講述革命故事、愛國故事、歷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對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閲讀描繪大自然、表現人類美好情感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結合自已的生活體驗,嘗試用文學語言表達自己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3)閲讀富有想象力和表現力的兒童文學作品,欣賞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形象,感受純真美好的童心,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展想象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1)閲讀、欣賞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創作的文學作品,以及表現他們事蹟的詩歌、小説、影視作品等,感受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偉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認識生命的價值;運用講述、評析等方式,交流自己的情感體驗。

(2)閲讀表現人與自然的詩歌、散文等優秀文學作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義;用口頭或者書面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觀察與體驗,抒發自己的情感。

(3)閲讀表現人與社會的優秀文學作品,走進廣闊的文學藝術世界,學習品味作品語言、欣賞藝術形象,複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節,積累多樣的情感體驗,學習聯想與想象,嘗試富有創意地表達。

(4)閲讀反映少年成長的故事、小説、傳記等,交流自己獲得的啟示;學習運用細節描寫等文學表現手法,描述自己成長中的故事。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閲讀反映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偉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蹟的優秀文學作品,感悟革命領袖、革命英雄、模範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奮鬥精神,運用多種方式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

(2)閲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鑑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

(3)閲讀表現人與社會、人與他人的古今優秀詩歌、散文、小説、戲劇等文學作品,學習欣賞、品味作品的語言、形象等,交流審美感受,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嘗試寫詩歌、小小説等。

(4)領略數字時代精彩的文學世界,欣賞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藝術魅力。

[教學提示]

(1)可以根據學段學習要求,圍繞多樣的學習主題創設閲讀情境。比如,第一學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學段“飲水思源”“珍愛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學段“英雄讚歌”“壯麗山河”“愛與責任”“成長的腳印”,第四學段“光輝歷程”“精忠報國”“社會萬花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等。在主題情境中,開展文學閲讀和創意表達活動,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2)注意整合聽説讀寫,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朗讀、默讀、誦讀、複述、評述等方法學習作品。重視古代詩文的誦讀積累,感受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獨特魅力和思想內涵,提升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引導學生成長為主動的閲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

(3)評價應圍繞學生閲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性表現進行。第一學段關注閲讀興趣,通過朗讀和想象等,側重考察學生對作品情境、節奏和韻味的大體感受;第二學段在閲讀全文基礎上,側重考察學生對重要段落和語句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語言和形象的具體感受;第三、第四學段,側重考察學生對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領悟程度和體驗,評價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關注研討、交流以及創意表達能力。

思辨性閲讀與表達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閲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係;辨析態度與立場,辨別是非、善惡、美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負責任、有中心、有條理、重證據地表達,培養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閲讀有趣的短文,發現、思考身邊的鳥獸蟲魚、花草樹木、家用電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處,説出自己的想法。

(2)大膽提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閲讀、觀察、請教、討論等方式,積極思考、探究,樂於分享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説出一兩個理由。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閲讀有關科學的短文,嘗試發現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草木等大自然的奧祕,依據事實和細節,運用口頭和圖文結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2)閲讀解決生活問題的故事,尤其是中華智慧故事,結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思考的方法,嘗試運用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等方式,表達故事中的道理。

(3)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主動記錄、整理、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和思考,學習辨析、質疑、提問等方法。

第三學段(5-6年級)

(1)閲讀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社會公德等方面的短論、簡評,結合校園或社會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學習有理有據地口頭或書面表達自己的觀點。

(2)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發現並思考成語、對聯、諺語、繞口令等多種語言現象的特點,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

(3)閲讀有關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的故事,用畫思維導圖等方式輔助,簡潔清楚地表述科學家發現、發明的過程,學習科學家的創造精神,體會猜想、驗證、推理等思維方法。

(4)閲讀哲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感受其中的智慧,學習其中的思維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閲讀關於生活感悟、生活哲理方面的優秀作品,學習思考與表達的方法,結合生活經驗和閲讀材料,闡述自己的感悟和觀點。

(2)學習關於科學探究方面的文本,聯繫自己的科學學習經歷,圍繞問題提出、探究過程、解決方法等進行專題式的研討、演講和寫作。

(3)閲讀詩話、文論、書畫藝術論的經典片段,嘗試運用其中的觀點欣賞、評析作品。

(4)學習革命領袖的理論文章、經典的思辨性文本(包括短小的文言經典),理解作者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圍繞社會熱點問題,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參與討論。

[教學提示]

(1)應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在不同學段創設適宜的學習主題和學習情境。比如,第一學段“生活真奇妙”“我的小問號”,第二學段“大自然的奧祕”“生活中的智慧”“我的奇思妙想”,第三學段“社會公德大家談”“奇妙的祖國語言”“科學之光”“東方智慧”,第四學段“生活的感悟”“探究與創造”“藝海拾貝”“理性的聲音”,等等。將文本閲讀和自主探究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思考、表達和交流空間。

(2)應設計閲讀、討論、探究、演講、寫作等多種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發現、思考、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應注意不同學段的特點,避免操之過急、求之過深。第一學段,重在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自信心,引導學生多觀察相似事物的異同點,多問為什麼;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充分表達,以表揚為主。第二學段,可通過具體例子引導學生知道事實與觀點的不同。引導學生髮表對文本的看法,嘗試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文本中尋找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第三學段,應引導學生分析證據和觀點之間的聯繫,辨別總分、並列、因果等關係,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評價。第四學段,注意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冷靜地思考問題,識別文本隱含的情感、觀點、立場,體會作者運用的思維方法,如比較、分析、概括、推理等,嘗試對文本進行評價。引導學生基於閲讀和生活實際,開展研討等活動,表達要觀點鮮明、證據充分、合乎邏輯。

(3)應鼓勵學生藉助現代信息技術,自主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論説。應引導學生學習蒐集和選擇信息的基本方法,關注信息的可靠性和權威性。能區分原始資料與間接資料,學會註明所援引資料的出處。

(4)評價要關注學生在問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研討、分享、演講等現場表現,以及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文字、表格、統計圖、思維導圖等學習成果,要特別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和思維的方法。

3、拓展型學習任務羣

整本書閲讀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閲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訂閲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閲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閲讀心得,交流研討閲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閲讀經驗,養成良好閲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閲讀富有童趣的圖畫書等淺易的讀物,體會讀書的快樂。

(2)閲讀、朗誦優秀的兒歌集,感受兒歌的韻味和童趣。

(3)閲讀自己喜歡的童話書,想象故事中的畫面,學習講述書中的故事。

第二學段(3-4年級)

(1)閲讀表現英雄模範事蹟的圖書,如《小英雄雨來》《雷鋒的故事》等,講述英雄模範的動人故事。

(2)閲讀兒童文學名著,如《稻草人》《愛的教育》等,感受作品傳達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述故事大意。

(3)閲讀中國古今寓言、中國神話傳説等,學習其中藴含的中華智慧,口頭或書面分享自己獲得的啟示。

第三學段(5-6年級)

(1)閲讀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如《可愛的中國》《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等,講述自己感受到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

(2)閲讀文學、科普、科幻等方面的優秀作品,如《寄小讀者》

《十萬個為什麼》《海底兩萬裏》等,學習梳理作品的基本內容,針對作品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交流。

(3)梳理、反思國小階段的閲讀生活,運用口頭或書面方式,與同學分享自己整本書閲讀的經歷、體會和閲讀方法。

第四學段(7-9年級)

(1)閲讀革命文學作品,如《革命烈士詩抄》《紅巖》《紅星照耀中國》等,體會、評析革命領袖、革命英雄的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

(2)獨立閲讀古今中外詩歌集、中長篇小説、散文集等文學名著,如《朝花夕拾》《駱駝祥子》《艾青詩選》《西遊記》《格列佛遊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根據閲讀進度完成讀書筆記,針對作品的語言、形象、主題等方面的話題展開研討。

(3)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豐富、拓展名著閲讀。藉助多種媒介講述、推薦自己喜歡的名著,説明推薦理由;嘗試改編名著中的精彩片段;結合自己的閲讀體會,嘗試撰寫文學鑑賞文章。

[教學提示]

(1)應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閲讀活動,宜集中使用每學期整本書閲讀課時,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閲讀,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閲讀整本書。指導學生認識不同類型圖書的特點和價值,根據自身實際確定閲讀目的,選擇圖書和適宜的版本,合理規劃閲讀時間。應創設自由閲讀、快樂分享的氛圍,善於發現學生閲讀整本書的成功經驗,及時組織交流與分享;善於發現、保護和支持學生閲讀中的獨到見解。

(2)整本書閲讀教學,應以學生自主閲讀活動為主。引導學生了解閲讀的多種策略,運用瀏覽、略讀、精讀等不同閲讀方法;通讀整本書,瞭解主要內容,關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重視序言、目錄等在整本書閲讀中的作用。設計、組織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師生共讀、同伴共讀,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建立讀書共同體,交流讀書心得,分享閲讀經驗。

(3)根據開展讀書活動的實際需要,合理推薦和利用適宜的學習資源,如拓展閲讀的書目、參考資料,以及相關音頻、視頻作品等,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豐富閲讀體驗,拓寬閲讀視野。藉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拓展學習空間,提供寫作、展示、研討和交流的平台。

(4)注意考察閲讀整本書的全過程,以學生的閲讀態度、閲讀方法和讀書筆記等為依據進行評價。教師可以圍繞讀書的主要環節編制評價量表,製作閲讀反思單,引導學生從閲讀方法、閲讀習慣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改進。

跨學科學習

本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結課堂內外、

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閲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學習內容]

第一學段(1-2年級)

(1)圍繞愛圖書、愛文具、愛學習等主題,走進圖書館、閲覽室、書店、文具店,在借用、購買、整理圖書和文具的過程中,學習識字、説話、計算、設計、美化,學習與他人溝通、交流,養成愛書、愛文具的好習慣。

(2)在班級、學校或家裏養護一種綠植或者小動物。綜合運用語文、科學、數學等多學科知識,學習日常觀察和記錄。

(3)參與學校、社區舉辦的節日和風俗活動,留意身邊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感受和學習生活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學段(3-4年級)

(1)嘗試運用科學、藝術、信息科技等相關知識和技能,富有創意地設計並主動參與朗誦會、故事會、戲劇節等校園活動。

(2)參觀物質文化遺產,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傳統節日節氣、民俗風情、民間工藝、歷史和傳説等;探尋日常生活中龍鳳、松竹梅蘭等中華文化意象。積極參加學校、社區舉辦的文化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獲得多樣的文化體驗。

(3)選擇自己發現和關心的日常語言、行為、校園衞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研討,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同學交流。

第三學段(5-6年級)

(1)積極參加校園文化社團,參與學校和社區舉辦的戲曲、書法、篆刻、繪畫、刺繡、泥塑、民樂等相關文化活動,體驗、感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多種形式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

(2)綜合運用語文、道德與法治、科學、勞動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小組研討,集體策劃、設計參觀考察活動方案,運用跨媒介形式分享研學成果。

(3)選取衣食住行、學校、地球、太空等某個方面,設計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生活,運用多樣形式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呈現與分享奇思妙想。

第四學段(7-9年級)

(1)結合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學習,或者自己參與的科技活動,學習撰寫並分享觀察、實驗研究報告。

(2)在心理健康、身體素質等方面,選擇師生共同關心的問題,組織小課題組,開展校園調查,學習設計問卷、訪談、統計、分析,撰寫併發布調查報告。

(3)在環境、安全、人口、資源、公共衞生等方面,選擇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查找和閲讀相關資料,記錄重要內容,列出發言提綱,參加班級討論。

(4)圍繞仁愛誠信、天下為公、和諧包容、精忠報國、英勇奮鬥、自強不息、明禮守法,以及科學理性、藝術精神等,選擇專題,組建小組,開展學習與研究,運用多種形式分享學習與研究成果。

(5)組建文學藝術社團,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參與社區文化活動與文化建設;在參與過程中寫出策劃方案,製作海報,記錄活動過程,運用多種媒介發佈學習成果。

[教學提示]

(1)充分發揮跨學科學習的整體育人優勢,增強跨學科學習的計劃性和目標意識。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生活的範圍、學習興趣和能力,精心選擇學習主題和內容,組織、策劃多樣的學習活動。考慮每學期的課時安排,把握活動週期和難度。第一至第三學段以觀察、記錄、參觀、體驗為主,第四學段以設計、參與、調研、展示為主。

(2)要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注意引導學生掌握問題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學會提煉、表達、呈現學習成果,着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要拓展學習資源,增強跨學科學習的綜合性和開放性。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社區生活場景、文化場館等,為學生開展跨學科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持;也可以結合學校和社區開展的文化活動進行語文跨學科學習。

(4)評價主要以學生在各類探究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活動過程中完成的方案、海報、調研報告、視頻資料等學習成果為依據。教師可以針對主要學習環節和內容制訂評價量表,邀請相關學科教師、家長、社會人士參與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評價以鼓勵為主,既充分肯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又引導學生自我反思提升,不斷提高跨學科學習的質量。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0

開學初,我反覆研讀了《語文新課程標準》,頗有感想,收穫頗多。語文課程標準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教學的標杆。以下我就談談自己學習《新課程標準》的體會和感受:

一、注重識字與寫字教學

課標除了在四個學段都對“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提出要求外,課標21頁還明確指出:“按照規範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練字的過程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此外,還在習作教學中對寫字也提出要求:“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做練字的過程。”其實,新課標明確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

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寫一手漂亮、規範的漢字,在板書給學生時,做到一筆一畫,特別是低年級寫字時,每一個字要分析字形、結構、佔格,在每次教學時,要儘量留15分鐘進行識字寫字,只有保證充足的識字寫字時間,抓好課上有效的時間,認好字、練好字、學好字。

二、閲讀教學重在平時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各個學段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各學段關於朗讀的目標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讀”,這是指,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學習用恰當的語氣語調朗讀,表現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度的理解。朗讀要提倡自然,要摒棄僑情做作的腔調。

在教學一二年級,學生們愛唱讀,把音拖得長長的。我想,根據課標的教學目標,今後在教學過程中,課堂上多的是學生琅琅的讀書聲而不是學生拖腔怪調的吼聲。

課標23頁還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提高閲讀品味。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加強對課外閲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閲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語文教學並不是只把課本的課文會讀會背,還要培養學生愛讀課外書的好習慣。所以,在低年級,語文老師就該與家長相互配合,在校內、家中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

三、習作教學強調兒童生活實際的連接。

《語文課程標準》注重樂於寫作和自信,注重發展個性,注重打好基礎,從而降低了寫作教學要求,要求學生會“寫話”,中年級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高年級僅僅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只要求“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和“能根據習作內容的需要,分段表述”。這些都比過去低得多了。作文的本質在於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進一步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裏,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1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了新課程、新標準、新的教育教學理論,這必然會引發教師在教學行為方面的一系列的新變革。新課改為對教師行為要求的變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師必須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重新審視自我,儘快轉變自身行為,從以便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發展變化。

學習型社會要求社會成員都是專業人員,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遣隊,應率先實現專業化。因此,新課改要求教師應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多層複合的知識結構、新的工作能力、高度的教育智慧。就是自己由“知識壟斷者”轉變為“終身學習者”由“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就是應自主的、能動的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校學生生活中積極地閲讀學習拓展的教育眼界,實現反思自我提高,向同事、向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成長,行動研究積累教育教學質智慧。況且,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首先,教師應掌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新課改要求教師提高素質,更新觀念,重新進行角色定位,必然有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相應的變化。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就是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要騎要尊重那些後進的學生。山中學生同時意味着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教師還要學會讚賞每一位學生,在上他們的獨特性、善意、質疑和超越,哪怕是微小的成績。

2、在對待教學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促進、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

重點在於幫助:幫助學生確立目標、尋找利用學習資源、涉及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反思自我,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性格,進行自我評價。幫助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是一種激勵。目的在於促進。通過多種形式發展評價促進學生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倡科學和人文素質。

3、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通過學生、同事、家長、“超自我”等視角,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自覺、及時地反思,是教學高質高效進行的保障,是教學經驗理論化的途徑。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2

近期對《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前兩部分進行了學習,配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xx年版)》,感覺對《新課標》有了更深的認識,現將學習心得做如下總結:

一、課程性質

物理學的概念

心得:物理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有自己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任教幾年來也深刻感受到物理的研究方法對生活的影響,比如控制變量法在實際生活中研究一些問題的具體應用,如果熟練掌握這個方法,對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

物理學的發展和作用

心得:從古至今物理學引領着人類對自然奧祕的探索,深化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對其他自然學科也有重要影響,推動很多領域科學技術進步,促進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對人類思維方式、價值觀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國中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這門學科,讓他們瞭解物理學的發展與作用尤為重要,使他們產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熱愛之情。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性質、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任務、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教育功能

心得:與20xx年版課標相比,更強調了在大中國小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義務教育物理課標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以及作為基礎學科與其他自然學科課程之間的密切關係。突出了其在學科綜合發展,跨學科發展以及綜合協調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xx年版課標課程性質有助於教師探討物理學的內涵及功能,明確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的定位、性質、特點及價值,從而引導學生從物理學視角分析認識世界,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二、課程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心得:體現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實現“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機會”的教育理想。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國家依法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所以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關注到每位學生,不拋棄,不放棄。儘量根據每位同學的“前知識”設置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讓每位同學學有所獲。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心得:這一理念確立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內容的選擇應遵循國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關注學習生長點,通過生活、物理、社會三者之間進階的實質跨越,幫助學生建構對物理世界的初步認識,引導學生學會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內容的選擇上,要注重時代性,加強與生產生活、現代社會及科技發展的聯繫。

(3)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

心得: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由五個一級主題構成。有助於明確物理課程的核心特徵,釐清課程內容結構的設計邏輯,深入地理解課程、科學的實施課程,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格物致理、“學以致用”,促進學生“知行合一”。課程內容結構化,進一步凸顯知識之間的聯繫,側重於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整體性、綜合性與遷移性的理解,是學生真正的學會知識,應用知識。

(4)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

心得:注重科學探究,突出問題導向,強調真實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不斷探索中解決物理問題,發展核心素養。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及教學資源等的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教學方式,合理運用信息技術。以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創建適宜學生髮展的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搭建起學生與課程內容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從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可能。

(5)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心得:該理念強調評價應堅持立德樹人導向,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以期通過構建構建功能全面的物理課程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評價角度、評價主體、評價技術、評價方式以及評價指標都有變化及相應的要求。不僅重視對學生終結性學業成就的考核和學習過程的評價,而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動機和興趣,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3

20xx年7月14日下午,我們伴着天公贈予的熱情,心懷豫西湯湯洛水般的積極之情來到了豫北衞水之濱求知問道,開啟“新課程新大學聯考”專業素養提升的學習之旅,首日的學習便感果碩維寬!

帶着付耙牯校長“認清形勢、換道超車”的目標指引,通過瞿洪明教授“新大學聯考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的解讀我即隨之所思:

首先,我們該做什麼?

為國育人、為黨育才,為實現新時代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站好教育崗位。同時在瞿教授對新大學聯考改革的歷程、背景、意義、問題、挑戰、思考以及我們河南新大學聯考改革七個方面的報告中,進一步使我感到方向的明確,更令我感到“高改也是對教師的革新!”面對機遇與挑戰這把雙刃利劍,我們該做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與時俱進。

然而,捫心自問:我們想做什麼?我們當然都不想被時所棄,而是乘着大學聯考改革的風在破浪中超越自我,贏得未來。

那麼,為此我們能做什麼?學習中受到了大大的啟發:教師、學生、家長,課程、選擇、賦分,報考、政策、利弊,我們能做學生髮展的導師。汪才安老師“基於學生的課堂管理”也為我們從課堂這一關的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鑑的良方技法。

兩節課,數十頁的筆記卻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和明天的樣子和需要,帶動的思考也不只如此。

總之學校永遠都不是“封閉地帶”,恰恰是改革的前沿陣地、前進的雲梯平台,我們要把握機遇,做好“人師”!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4

十年課改,我們的課堂發生着歷史的鉅變。傳承與創新,認同與質疑,反思與覺醒,探索與挑戰,都在這十年聚焦、跌宕……20xx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20xx(修訂版)的基礎上再次新鮮出爐,撲面而來的課改春風的確煥發了我們釋放教育的生命活力,也喚醒了內心強烈的教育探索意識。每一位語文教師必須站在宏觀角度瞭解時代變化的趨勢,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具體內涵,立足學生核心素養髮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新的課程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核心素養內涵的第一條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旨在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認同並熱愛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梳理國小語文部編版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各數量的分佈狀況,發現教材中經典文化典籍內容豐富,既有詩、詞、歌、賦,又有四書五經等,整體上體現了“經史子集”四部要素體系,涉及經、史、子、集各個方面。在選文、插圖、字詞教學中都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它們正在引領、傳承和振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中國風”,這一風向標也使得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增強了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責任擔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民族精神的象徵,在建構國小生文化底藴、提高學生整體文化素養方面也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xx年,部編版國小語文教科書在國內國小正式全面啟用後,其中的諸多傳統文化內容也備受重視。那麼,部編版國小語文教科書中到底有哪些傳統文化內容,而一線國小語文教師又該秉持怎樣的傳統文化內容教學策略,這些議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也令我們工作室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工作室全體成員共同選定一個研究專題:部編國小語文教科書傳統文化內容選編及教學策略研究。我們的研究旨在為所有語文教師開闢一個以“傳統文化”為軸心的部編教材研討氛圍。我們的目標和大體思路:

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創新傳統文化教學策略。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策略,形成文化語文課堂,讓學生在充滿文化氛圍的課堂中,潛移默化的被傳統文化內容的魅力所吸引,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實現傳統文化活動和社會實現的轉變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提高境界、振奮精神,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塑教師教學理念,提高傳統文化教學有效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要立足於實踐,立足於教育,從學校抓起,從國小生抓起,利用學校語文教育這一載體,不斷開展語文課程的教育活動,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總結當前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教學存在的問題,並且分析背後的原因,以現有教育理論為基礎,為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的教學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教材中傳統文化內容教學實現的有效性。

為今後的教科書傳統文化作品選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鑑。通過對部編版國小語文教科書中的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梳理研究,引發教師對教科書中傳統文化內容的重視,幫助教師整體掌握其中傳統文化內容的呈現,以期為今後的教科書傳統文化作品選編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鑑,最大程度上優化國小語文教科書文化傳承效果。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語文教科書只是為學生叩開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門。此次課標研修還引發了我的一些思索:

作為一個教育人,我們首先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確立以學生終身發展為本的教育意識,正確把握教育規律,準確判斷教育前景,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培養具有共同使命感和責任心的學生,讓學生人人有顆中國心,且能夠持續保持這份愛國情懷。

教育是藝術,更是科學,教育不是急功好利的,不能浮躁,要慢慢引導,靜待花開。

“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會有奇蹟”,好的理論、思想,好的經驗、體會,只有結合自身實際,一點一點、一項一項地去逐步實踐、修正、再實踐、再修正,堅持不懈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適時的培訓比埋頭苦幹更重要;學習理論比經驗實踐更重要;行進在教育的路上比成為教育家更重要。

新課標讀書心得體會15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作為教師,應該認真地學習新課程,嘗試着正確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於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新的課程標準下,我們的教學應該朝什麼方向發展?這是我們教師的困惑。認真學習了新的課程標準,聆聽了專家的報告,傾聽了名師的現場教學,我體會很深。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標準》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學習新課程,體驗教學目標的變革

傳統的教學大綱以學科體系為中心,從知識、能力、情感三的方面來表述本學科的教學目標。新的課程標準則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的教學目標,它與以往的大綱強調知識的系統性是有區別的。

其次,學習新課程,品嚐學習方式的變革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覺得教師講,學生聽是最適合的教學方式,而新課程標準在以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指導下,不再是師問生答的傳統方式了。它主要倡導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新課程強調師生互動、互教互學。課堂上要求教師儘可能的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而且,這樣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再次,學習新課程,品味“以人為本”思想。

新課程的教學關注的是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面對這樣的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如何去做?是不是應多思考一下作為一個人,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上健康快樂的生活?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不同於以往課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更加強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強調深入到學生的認知世界,通過參與學習過程,給他們深刻的體驗。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舞台、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便得到了豐富;有了親身的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的價值等的認識就可能有了進一步發展。一個人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一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發展的內在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已經成為新課程標準的主要思想。

最後,學習新課程,挖掘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它的開放性,比如,一堂美術課,老師可以設計出十幾種教學形式和內容。這都是以往教學中所沒有的,這對教師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其實,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則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髮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新課程的理念告訴我們拿到教材後,千萬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適和重組。這就要求教師學會尋找、開發、製作、整合教學資源和資料,還要學會現代信息技術。教師在執行新課程計劃中,開發利用校內外的一切課程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

新課程的學習讓我們教師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思想要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要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是終生的學習者,我們要身體力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5oej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