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

孔子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個理想社會的美好畫面,即老者安享晚年,朋友彼此信任,少者感懷奮進的這樣一個完整和諧的一家人。與其説他將社會人歸類成這三者,其實反觀自己的家庭,也無一例外是由這樣三者構成的。

想想自己的長輩,我們是否能做到讓他們毫無顧慮地安享晚年了呢?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確是這樣的,家裏的老人才是我們的動力和奔頭。有了他們,家好像才是完整的,我們也就有了拼搏的底氣。我年過八十的姥爺,現在仍然工作在工程一線指揮着他的那片“江山”,每天堅持鍛鍊,規律作息和飲食。有這樣一位不停下前行的腳步的長者作為我的榜樣,我又怎能怠慢我的工作和生活呢?家裏的晚輩們每每工作上有了些小成績的時候,我們都第一時間分享給姥爺。能看到晚輩們在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都努力拼搏着,也許是他晚年最大的幸福吧!

想想自己的朋友,我們是否能做到彼此信任,堅定不移呢?在孔子看來,有志同道合的理想信念的人才是朋友,因此,得一摯友是怎樣的不容易啊。任何情感都需要經營,友情也不例外。要懂得把他人放在心上,可能我們偶爾的一個走心的關心,就會是朋友寒冬裏的那星點炭火。就像子路説的那樣“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多麼行俠仗義的情懷啊!

想想自己的晚輩,我們是否能做到嚴慈相濟,使其心生感懷呢?對晚輩的教與養要要懂得張弛有度,獎懲分明。並不是一味的溺愛討好式的教養方式是孩子們最喜歡和感激的,相反,只有對他們有要求,不斷地根據他們的發展水平幫助他們設立不同的人生目標,讓他們品嚐到收穫和進步的成就感,這種高級的獲得感才是他們的成長中最需要的,最受益的,那還擔心他們不感懷我們嗎?

心得寫到這裏,發現這美好的社會離我遠又不遠,遠是因為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和進步的空間,不遠是因為這三類家人正是人到中年的我們才會擁有的寶貴財富,因為,我們家裏有長輩是我們的底氣,有朋友是我們豪氣,有晚輩是我們的福氣。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榮幸地被請到這台上來,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在這十幾年中引導孩子的一些心得。不正不妥不當之處,還望大家海涵,批評,指正。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思想的貧窮是做父母的錯,因為他小的時候,父母沒給他正確的人生觀。家長的觀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我曾看到這樣一段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思想會變成語言,語言會變成行動,行動會變成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性格會影響人生!我們對孩子的要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因為父母沒有做到。比如説,家長一邊打麻將,一邊呵斥孩子去學習,孩子當然不願意學習。當父親説:“老子沒出息,你也想跟老子一樣沒出息嗎?”孩子就會想,你説你沒出息,那打麻將時我看你也挺開心,你沒上大學也挺開心,為什麼非要我上大學呢?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接下來,我就從家庭生活細節中家長如何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一、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的樂園

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樹立孩子健康第一,快樂第二,學習第三的理念。孩子放學回家千萬不能板着面孔,應笑臉相迎:“寶貝,回來啦!今天開心嗎?”家長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對話,孩子才樂意與你交流,把快樂的、不快樂的都告訴給你。風水為渙,渙然若冰之將釋。老闆着臉的家長你的孩子願意與你溝通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要麼是與你對着幹,要麼乾脆沉默不語。你不尊重他,他會覺得你不愛他,這個家沒法呆了,這樣遲早會出問題的,非常危險。特別是在孩子的叛逆期,我們更要注意。要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關愛。家長就要有幽默感,要大度,不能斤斤計較,特別是在買學習用品上要捨得、大方。只要對孩子的學習有幫助,我們都應該願意花,捨得花。但是也不能嬌縱孩子,他想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這樣也會助長孩子亂花錢的壞習慣。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什麼,一旦承諾便要兑現。不要成天絮絮叨叨,沒完沒了地數落孩子。要多與他們一起玩遊戲,看書,或者帶孩子到户外走走。有專家認為: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平靜和喜悦的過程,平靜和喜悦的狀態就是愛!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心量拓寬的過程!改變孩子很容易,當你“容”下孩子時,孩子就“易(改變)”了。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每個孩子都自有一份屬於他的優秀之處!不要用比較殺傷孩子的自尊!我曾在一本育兒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孩子生長於鼓勵中,便學會了自信;孩子生長於包容中,便學會了忍耐;孩子生長於讚美中,便學會了欣賞;孩子生長於接納中,便學會了愛人。孩子生長於肯定中,便學會了自重;孩子生長於認同中,便有確定的目標。孩子生長於分享中,便學會了慷慨;孩子生長於安全中,便充滿了信心。這就告訴我們家長必須有一個本領:在任何情況下,既能督促孩子進步,又能保護孩子的自尊不受傷害。你要保證孩子得第一名高興,得最後一名也高興,讓孩子覺得活在世界上很美好,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熱愛,是家長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二、不斷更新的目標定位

你來自何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遠不會失去自己!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志之人立長志,無知之人常立志。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擬定一下孩子的發展方向。人一旦沒有目標,就像無頭的蒼蠅,到處亂撞。所以我們當家長的就要隨時觀察孩子,根據孩子的發展適時地引導孩子調節奮鬥的目標,只要目標明確了,孩子就有了奮鬥的動力,有了起航的方向。高爾基曾經説過:人的認識決定高度,態度決定未來。一個人有什麼目標,就會走向哪裏。我們的孩子現在正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他們將走向哪裏?該何去何從,這就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要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標,讓孩子跳跳就能摘到桃子。只有有了奮鬥的目標,孩子才會有奮鬥的方向。

三、重在引導孩子體驗學習的過程,調動孩子自身的學習動力,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悦

首先要注重孩子想象力、記憶力的開發。注意引導孩子發現並總結利用事物間的規律,使其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學習起來輕鬆愉快,事半功倍。家長就得用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點滴教育素材去引導你的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學習。如xx年我參加進城教師招考,其中語文題中有一副對聯:“此木為柴山山出,因火成煙夕夕多”,我一回家就考孩子,當時她8歲不到,剛讀完三年級。我引導她去發現字的組合規律,很快地她就根據上下聯及字的組合規律正確地填出來了。這就説明我們的孩子個個都是聰明的,不是不會做,而是我們沒有引導他們如何去做。

其次,對於孩子的成績可以縱向比較,但千萬不能與別的學生進行橫向對比。我就從來不拿我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只是跟她自己做縱向比較,讓她明白自己是否在一次次地戰勝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特別是高中的時候,孩子每次月考成績一發來,或者孩子一彙報,我就把它輸在電子表格裏,包括單科得分,單科年級名次、班級名次,總分、總的班級、年級名次,然後進行對照,分析情況。,最後對症下藥,看看哪裏還需努力,哪裏值得保持,哪科還有發展空間,然後鼓勵她要一次次的打敗自己,而不是超過別人,在我們一家的支持與鼓勵下,她也確實是在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在高三下的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了全年級第四的好成績。這時,我並沒有欣喜若狂,反而冷靜下來鼓勵孩子,一定要沉得住氣,把握好自己,心中要依然秉承做最好自己的信念。

孩子的學習主動與否直接關係着學習的成敗,孩子只要有了學習的主動性,那學習起來就會事半功倍,否則外界再大的力量也會收效甚微。這裏我要談談如何善於訓練孩子的思維,把孩子培養成為成功的人,最重要的是三個積極性:向上的積極性、自信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的積極性。

我曾經看過一個場面,一輛小公共汽車,一大羣人在奮力地推它。我問:這輛車壞了?他們説:不是,司機不在,放在這裏堵路,給它挪個地方。我想,如果司機在,給車挪個地方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車有馬達,油箱裏有油,一發動就跑起來了。硬推,或者着急了打砸一頓,無疑是很愚蠢的辦法。

我們希望孩子進步,希望孩子成功,千萬不要做不會開車的人,去推,去打,去罵,而要去發動。發動什麼?要發動這個汽車本身的馬達,要發動孩子本身的學習動力。

孩子學習的動力在什麼地方?主要是三個積極性。在這個問題上,希望家長們打破迷信,千萬不要認為只有大知識分子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才。絕對不是這樣。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他們的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

一位得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談到他成功的經驗時曾經講過:父母從小不管我,讓我自由發展。現在,很多家長拚命在管,可是孩子還成長不好。那麼,那個所謂“不管”的父母給了孩子什麼?

他們給了孩子幾樣東西:一個是向上的積極性,一個是學習的興趣,一個是自信心。這些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特別重要的環節。要使孩子發生變化,主要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最起碼要把挫傷積極性的做法收起來。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成功,就千萬不要做那個推着車往前走的人,更不要着急了把車打砸一頓,要做善於把汽車發動起來的人。如何把孩子學習的興趣、向上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充分調動起來,是家長最主要的智慧。

大人都有自己喜歡乾的事情,為什麼喜歡幹,努力幹?或者覺得它很重要,或許對它有興趣,或者還有很高的自信心。那麼我們就要讓孩子也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所以,家長主要的工作是調動孩子的三個積極性。成功者的父母並不一定都有很高的文化教養或很高的社會地位,大科學家的母親也可能文化程度普通,大作家的父親可能出自社會底層,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與向上的積極性。

有了學習的興趣與向上的積極性,孩子就會熱愛學習,就會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有自覺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從而產生人生的自信。

學習的興趣與向上的積極性就像一粒小小的火種,當父母將這粒火種在孩子心中點燃的時候,就像面對需要點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種落在上面,風大了會吹滅,風小了燃不起來,柴草太緊了不透風,太鬆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濕了還不行,這時候,你要小心呵護這株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點點燃起來、旺起來,最後成為熊熊烈火。當火勢旺盛起來的時候,有時會風大一點,有時柴草濕一點,有時柴草緊一點,有時柴草鬆一點,就都不大要緊了。

我深信,只要不是先天的大腦缺損,每個孩子都可能被培養成天才,都可能成為學習的天才。孩子沒有成為天才,首先是由於他受到的是並不理想的家庭教育。在錯誤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沒有向上的積極性,更談不到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作為家長,如果你在一天之中通過自己的言行,使得孩子這三方面的積極性有一點發展,你在這一天就是個很好的家長,就完成了很好的家教。日積月累,孩子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四、培養孩子閲讀為首的廣泛興趣

大聲朗讀語文和英語,既是為了記憶,更能讓孩子讀出自信。平時要求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用孩子高中語文老師經常苦口婆心教導他們的那句話説就是:多看書多看電影多上網。當然,我們那是對高中生的要求,對於我們國小生來説,家長的督促就更顯重要了,孩子的自控能力不強,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如何正確的利用網絡為我所用。如何幫孩子挑選有益的書籍,讓孩子在閲讀中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會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孩子對某事某物有了興趣,那做起事來就會得心應手。我的孩子就是在閲讀中成長起來的,我的孩子讀國小時,那時我們還在鄉下,每次出差我送給孩子的禮物都是書,久而久之,孩子盼你出差歸來,首先想到的就是書籍,而不是什麼好吃的零食。條件反射,可能我們大多數家長都知道,當你多次給孩子的是什麼,他們就會愛上什麼,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們,請給你的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吧,讓你的孩子學會閲讀,學會享受閲讀的快樂。這樣,時間長了,你的孩子就真正愛上了閲讀,你的孩子會感激你一輩子的,比你現在給他(她)帶一大包零食,或是一兩件漂亮衣服,帶來一時的快樂更快樂,學會了閲讀會讓他們更加終生受用!

五、激發潛力的鼓勵教育

關於如何鼓勵孩子的問題,我先講一個故事。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家,上國中剛開始學物理的時候,他的物理成績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師找他談話,讓他好好學物理。學生説我不喜歡就是學不好,老師特別聰明,他告訴這個學生,別的同學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學生一想我隨便劃個勾就能及格,很容易,於是就答應了,結果下次考試考了28分。雖然28分,老師還是沒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因為還是不及格的分數。這個老師很聰明,她讓全班同學把上次的考試成績和這次的成績做一個減法,上次考了90,這次還是90,一減就是0,上次95,這次93,一減就是負2,這樣減到最後,就一個同學剩下了20分,就是這個同學。老師把所有同學兩次考試的分數差寫在黑板上,問了個問題:“哪個同學進步最大?”全班同學異口同聲説某某,這是一個鐵的事實,因為只有他一個人進步了20分。這種鼓勵方式不但沒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勵色彩。這個學生一下就興奮起來,他想無論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進步最大的,我有無數進步的空間。老師做了件聰明的事情,孩子就覺得有廣闊進步的空間,從此這個孩子就喜歡上了物理,並最終成為了全世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老師的教育方式十分重要,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更重要,因為孩子更加看重家長的一言一行。

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裏就不會晦暗;和快樂的人在一起,嘴角就常帶微笑;和進取的人在一起,行動就不會落後;和大方的人在一起,處事就不小氣;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迷茫;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做事就會機敏。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

以美好的心,欣賞周圍的事物;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以負責的心,做好份內的事;以謙虛的心,檢討自己的錯誤;以不變的心,堅持正確的理念;以寬闊的心,包容對不起你的人;以感恩的心,感謝所擁有的;以平常的心,接受已發生的事實;以放下的心,面對最難的割捨。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3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記錄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這部作品,與我一點也不陌生,學生時代老師勸人寬容時告訴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教我們學習時常説“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工作後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也常常引用孔子或《論語》中的經典語句教育自己的學生……

自從參加了施健校長組建的“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引路人”《論語》百日線上學習羣,雖依然覺得自己見識淺薄,但在專家的講解和小夥伴的共讀、分享感悟之下,對《論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更深入的理解。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説:“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人近而立之年,我追問自己真的懂什麼叫“而立””了嗎?不知道其他人是怎樣,但自己之前就沒仔細思考——是那種“道理我也都聽過,但是不是真的明白知道,我自己也不清楚”的狀態。

青年的年齡上限一再被提高,畢淑敏認為:“那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玩出的花樣,為掩飾自己的衰老,便總説別人年輕。”瞧,作家總是清醒得可怕,羅曼·羅蘭也説:“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成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説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地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脱腔走板……”

“三十而立”是孔子對當時自己三十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是指孔夫子在這個年紀做事合於禮,言行也都很得當,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於世。讀書時課本內的解釋也差不多——“三十歲的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做老師好幾年了,依然普普通通,也曾羨慕過同學的年少有為,但腦子裏很清醒地意識到:他們是付出了多少才擁有了多少,與其羨慕,不如努力。

今年接手了新的一年級,一切都是新的,朋友説我做得有聲有色,家長感謝地説着老師真負責,我僅僅只是做好自己而已。事業的規劃,在幾年的彎彎繞繞中被釐清了,我就只是向那走,走得磕磕絆絆也好,走得順順當當也罷,都不害怕,一個人成熟的本質,是瞭解到自己是人生唯一的責任人。不逃避不埋怨,不盲從他人,也不要老拿自己跟別人作比較,更不要把幸福寄託在他人身上,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為自己而活,明白幸福要靠自己親手創造。走自己的路,無愧於心,就足夠了。

告訴自己從現在起,你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要保證明天比今天更值得過!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4

今年,我參加了“赤峯市國小幼兒園教師全員遠程培訓”,我十分珍惜這次不斷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機會,積極認真地學習了培訓內容。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認為只要把語文課教好,讓學生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可以了。可通過研修,我的認識有了轉變,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有了一種新的理解。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一、通過研修感覺自己受益匪淺。

首先提高了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知識素養,完善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其次通過網絡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我們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在交流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知識。幾周的網絡教研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現代教育要求教師要由“單純、簡單教書型教師向學習、研究型教師轉變”,而網絡教研卻幫助我在不知不覺中成功完成了教師角色的轉換。

二、網絡教研活動的過程,是我學習、反思過程。

以前我總對自己的教學感覺良好,認為備好課,講好課,學生就都學會了。但看了別人的課,聽了別人的見解,才深感自身的不足。

在上《找春天》這課時,我就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文中寫到“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嘴裏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作者通過擬人和排比的手法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個活潑可愛的、欣欣向榮的春天。在此基礎上,我繼續發問:“同學們,還有哪些事物告訴我們春天來了?”這時的孩子們已經打開了想象的大門,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説:“她在風中跑啊跑。”有的説:“她在柳樹下跳啊跳。”還有的説:“她在小魚的嘴裏吐泡泡。”等等優美的句子。

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我眼中的春天”擂台賽: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任選其一。讀春天:選擇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讀出春天的美;寫春天:寫出自己在春天裏的發現;畫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畫出來;唱春天:唱唱春天的歌、跳跳春天的舞。

通過這節課,我深刻的體會到,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需要的是教師的發現與開發。我們必須蹲下來,走近學生,溶入學生,傾聽他們的`心聲,體會他們的情感。這樣才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本”!

三、網絡教研活動,為我搭建了教學研究的平台。

當我認真、反覆觀看每一節課例後,我總是圍繞每一次的教研活動探討,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結合課例,開展討論,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與同行、專家共同探究,使我倍受啟發。這次學習,我明白了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總之,這次研修是我們一個良好學習的平台,因此,在今後的行動實踐中,觀念上要更新多一點,實踐體驗深一點,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探索多一點。讓課改落到實處,從而更好的為學生服務,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5

今日這則《論語》再一次喚醒我作為老師要淡泊名利,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顏回有“一簞食,一瓢飲”的淡泊自守,又有“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安貧樂道。追求內心的富足,既要追求自我內心的快樂,還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懷。

作為老師,首先自己要做到內心充盈富足,不要去跟別人攀比物質條件的好壞,要有這樣一種意識:今日來之不易的物質生活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創造出來的。無論物質生活的好與壞,都要有一顆仁愛之心。有些人即使物質生活很貧瘠,但他們卻做出了很偉大的事蹟,這也讓我想到了今年七一勛章的獲得者張桂梅,在她的幫助下,20xx多名女孩子圓夢理想大學。這麼多麼偉大的壯舉,又是多麼無私的付出啊!而有些人即使物質生活很富裕,卻缺少精神食糧的充斥,內心空虛,碌碌無為。我覺得,一個好老師,就要思想富足。如何做到思想富足呢?不斷學習必不可少。暑假剛剛開始,覺得自己雖然可以放鬆一下了,但也要給自己制定一個有效的計劃。比如,希望這個假期自己可以把剛剛買完的書認真看完,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多積累、沉澱,還要為下學期的班主任工作調整好心態。

作為育人工作者,我們應該多鼓勵那些家庭條件雖差,但有志向,有理想,努力拼搏,自強不息的同學。他們現在的處境雖然差一些,但他們一定會通過知識、技能改變自己,改變家庭。在他們的身上,揹負着責任感與使命感,有時我不希望給這些孩子們太大的壓力,在行動上,希望用我的愛心去感化他們,給予他們更多的温暖,讓他們覺得“有夢不覺人生寒”,在關愛下不斷成長,勇於擔當,把自己的理想化為現實。

同時,也時刻告訴自己,不論自己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一個機會。身處順境時,不以物喜,鼓勵自己之後仍要回歸到起點,不忘初心;身處逆境時,更要學會安慰自己,用心態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都是在考驗着我們的決心和毅力,一切逆境都會在人的主觀能動性下轉換為我們心中所期。保持一顆平靜的內心,泰然看待生活的點點滴滴。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6

“問於不能”、“問於寡”代表着謙遜的態度,也代表着一顆好學求知的心。具備這樣的心態的人,才能發現別人的閃光點,才能學到智慧。

如若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夠客觀、高於本身的水平,即使身邊有很多優秀的人,他也許只看到別人的缺點與自己的優點、以自己的長處比別人的短處,那麼他是無法進步的。一味的沉浸在淺薄的沾沾自喜之中,愛聽表揚而不喜歡批評,這是非常可怕的生活狀態。而且會惡性循環,最終使人原地踏步,與積極向上、鋭意進取的時代大環境格格不入。

我們應當時時自省,端正自己的心態。只有真誠的請教才能換來智者的指點、虛心的學習才能讓自己的弱項逐漸變成與別人一樣的水平、甚至超越自我成為強項,而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同一領域的人都可以給我們靈感和智慧。做一個時時自省的人,做一個每日進步的人。

“犯而不校”中傳達出的忍讓精神和寬闊的胸懷,不僅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摯友,也能讓我們成為更受歡迎的人。有的時候對別人寬容,也是在對自己寬容,斤斤計較的人生活得很累,記着別人的錯誤,哪有瀟灑的揮揮手忘記了更輕鬆呢。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7

為了加強我們教師的師德風範,學校對我們全體教師進行了教師禮儀教育,專門從深圳請來了禮儀講師李世源先生為我們講座,使我對教師禮儀有了新的認識。

我們的國家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謂,可見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禮儀教育,作為現代的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把我們國家的這項傳統美德傳揚下去,要知道教師形象重於生命,教師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教師的形象就是學校的形象。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1、教師的着裝非常重要。教師教書育人的職業特點,就決定了教師的着裝可以時尚,可以新潮,但不能獨出心裁,不能奇裝異服,不能讓學生接受異常,不能讓家長議論紛紛,更不能讓社會上的人對你“刮目相看”。教師着裝應“簡潔”,“簡潔可以理解成“簡單,潔淨”但不是保守,落後。簡潔之中體現端莊,不要過分張揚。另外,作為一名女教師,還要注意自己的髮型。“凡事從頭開始”,一個人頭部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乾淨、又要整齊、利落,不能蓬頭垢面,也不能髮式怪異,一定要給人穩重、大方的感覺。

2、舉止要穩重端莊。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必定要在舉止、姿態方面反映出來,作為教師,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注意公眾形象。在公眾場合,應注意自己的言談和舉動,語言要文明、舉止要大方;在社會上更要成為遵守文明規約的典範,為他人做出榜樣,不能給教師丟人。

3、教師之間相遇,一般都應主動熱情地招呼對方。早晨相見,道聲“早”;課間相見,可互相點頭微笑;臨下班則互道聲“再見”!這樣,會使大家感到好似生活在一個温暖的大家庭裏。青年教師和學生相處,因為年齡差距短,態度可以隨和一些,也可以主動招呼學生。這樣有利於和學生打成一片,並有利於教學工作。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在任何場合,都應自覺地保持良好的儀表,待人接物温和自然,舉止態度謙恭莊重。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信任以及社會的敬重。

“身教重於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學生喜歡的老師。

學校作為一個既嚴肅又活潑,既莊嚴又親切,既緊張又文明的地方,與此相適應,就要求必須有合適的禮儀規範,這不但是教師為人師表的體現,也是學生養成良好教養以便於融入社會的要求。

我們教師這個特殊的羣體,舉手投足之間是否擁有禮儀,能否講文明、懂禮貌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文明修養的尺度。所以,當我們想讓社會、家長和孩子們知道我們的學校是一所好學校,我們的老師是一羣好老師的時候,我們應該首先向他們展示我們良好的學校教師形象,因為教師是學校工作的主體,他不僅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師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以自己的言行舉止、禮儀禮貌對學生進行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對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生作用。因此,老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從各方面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夠仿效的榜樣。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8

“問於不能”、“問於寡”讓我想到了前一陣所學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説的都是對待學習要有謙虛的態度,要虛心向別人請教的問題。

學習中,時而覺得自己缺少這種謙虛的態度,不愛向別人請教,或是覺得面子的問題。其實,向別人請教是一種謙和嚴謹的學習態度,對待同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的思路不同、解決的辦法也不一樣,如果我們能夠敞開心扉地降低自己的姿態虛心向別人請教,會受益匪淺,頓時覺得面子問題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打開自己,敞開心扉,定會有所收穫的。我們會從別人的視角看到同一問題的不同思路、解決辦法,這無疑為我們的思維提供更多的幫助,“橫看成嶺側成峯”善於接受別人的建議,會啟發我們的智慧,而這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我們所請教之人並非一定是高於我們的人,那些沒有知識,沒有才能的人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他們的身上依舊有我們值得借鑑的地方,正所謂“人無完人”,我們應該善於發現這些人身上的閃光點,多與人接觸,這樣我們個體生命的社會屬性才會得到滿足。

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多向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師請教,向他們請教教學問題、學生問題,更應該學習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對待事業的盡心盡力,可能我們有時會感到倦怠,而他們卻總是克服困難,始終如一地堅守崗位,對每個學生盡心盡責,用心良苦。同時,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也同樣和我們的學生一起探討,或許我們在一起解決問題中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的思維有時很活躍,他們時而就會想出老師想不到的一些辦法和思路,所以即使我們是老師,也要虛心聆聽學生的建議和想法。

在生活中,我們應多向自己的父母請教,他們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他們處之泰然的為人處世原則,都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鑑。任何一個人都不是生而知之,都是學而知之,學然後之不足。所以,勤學、勤問、勤反思,讓我們的生活不光有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9

關於第一次接觸《論語》的記憶,還停留在國小四年級時的每日課前背誦一則。那時的學習,只是簡單的朗讀和背誦,缺乏閲歷和思考的我,對於其中藴含的深刻道理更是一知半解。後來也總説着要學習,卻因為種種藉口而拖延着。直到這次加入施校的《論語》百日學習羣,真有一種重新出發的感覺呢!

今年去了萬年國小,上下班路途實覺遙遠。開車途中打開語音,聆聽李修平老師的誦讀,那些年少時背誦的詩詞歌賦,被時光沖淡,停留在記憶的角落,因為這樣的機緣再一次被含英咀華,郎朗在口時,頓覺感動。再一次細細品讀《論語》,這50分鐘的路程好像也不那麼漫長,變得有味了……

“吾十有五而致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小時候學到這句,便覺此話“暗藏功與名”,那時便在心中暗暗識記下。人在十五歲時有所自覺,立志於做學問,通過十五年的努力,經過了歷練,豐富了學歷,在三十歲時懂得做人處事的道理,能夠自立。想來慚愧,和聖賢相比,我似乎是“二十有五”才致於學。就好像是最近兩年,心中才有所自覺,心之所知我人生最嚮往的去處。大三大四時,我職業規劃當一位有情懷的老師。現在,作為一名畢業兩年的年輕教師,我又時常感覺到知識經驗的匱乏。所以,我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日學習《論語》,研讀一份優秀教案,試着寫教學案例和反思,儘可能地豐富和成長自己,不説謊,不抱怨,盡己責,在經典浸潤下,遇見更好的自己!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0

今天的學習內容我想可以概括為“百善孝為先”。孝悌是人的自我生命的覺醒。只有生命的覺醒,人才會產生那份“仁”情,才會對父母,對兄弟姐妹充滿愛,進而擴大到對社會,對他人的愛心和同情心。也只有這樣,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簡言之,看一個人的本質可以看他是否孝悌。

母親兄弟姐妹六人,是個大家族。父親兄弟姐妹三人,家族不大。我和老公都非常喜歡媽媽的家族。喜歡並不是因為人多熱鬧,而是這個家族充滿了人情味,用有子的話就是有“仁情”。

外公外婆都長壽,外公活到94歲,外婆活到99歲。不管是日常生活還是生病療養,小舅一家、遺孀大舅媽和我的母親都給予兩位老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愛。

那時,每個星期天我都會載着母親帶着兒子去看望老人,給老人帶些牛奶糕點,給舅舅舅媽捎去葷菜。到了那,我們和諧分工:我幫着舅舅舅媽準備飯菜;母親給老人洗洗頭髮,剪剪指甲,洗曬被子;兒子陪着老人説説話,接受他們的愛撫。那樣的畫面即使不復存在三四年了,如今想來還是那麼温馨。有時,外婆住院了,母親讓舅舅舅媽安心在家種地,照看牲口,她和小姨承擔起了陪護工作。上午,等小姨來到醫院後,她就回家買菜做飯,再送去醫院。到了晚上,她總是以自己的身體更健康為由將小姨趕回家。輪到禮拜天,媽媽就給小姨放假,她在醫院專心陪護,由我做飯送飯……那樣的日子有點忙碌。當時我年輕不懂事,有時會抱怨,但是至今想來,忙碌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所謂的值得不僅僅是換來週日離開時舅舅舅媽往我車裏塞雞蛋蔬菜,也不是外婆笑着誇我能在冬天變出甜糯的豌豆,而是我們三口之家在不知不覺中被染得也特有人情味了。

“仁”情是人活在這世界上的一個基礎,一個根本。心中有愛,將愛如陽光播灑,讓我們的生命充滿意義!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1

9月28日,孔子的誕辰紀念日,我有幸跟隨特級教師施健校長開啟《論語》百日線上學習活動,學習兩個多月以來,從一開始為了完成學習任務,每天堅持誦讀原文,聆聽講解,撰寫心得,到後來成了一種自覺行為,從而不斷地切己體察,不斷接受靈魂的洗禮,不斷追求內心的澄澈和寧靜。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我們不要刻意追求物質的滿足,如果把幸福的支點建立在物質慾望的滿足上,那麼慾壑難填,永遠無法尋求內心的開心。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追求自己的教育技藝,修煉自己的才藝,但願在不斷修煉的過程中練出一片誠意,對自己對孩子對周圍的人一片真誠,心安處則故鄉。

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不知不覺我已經走過了四十不惑,漸漸邁向五十知天命。我也常常會思考哪裏需要修正,哪些需要改變,原以為自己進入不惑之年會不再矛盾糾結,活得通透豁達,但有時在工作生活中也會迷茫,常常叩問自己,我的工作、生活有意思有意義嗎?學習了聖賢的思想後,瞭解到這原來是人類共同的普遍狀況,只要我們理解並接受,就能實現人生的超越……想到這裏也就豁達了,人生本是一次修行,就是在反反覆覆地自覺反省中對待一切事物,對待生命的最大嚮往,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對自己未來所要走的路不再疑惑,而會多一份堅定和堅持。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2

字面看上去似乎不適用於當今社會的這短短几句話,卻藴含着君子人的追求:不恥下問的態度謙虛、“不知而不愠”的格局眼界以及萬物平等的人生願景。

對君子的要求是覺醒,覺醒的前提是學習,學習的內容並不是侷限的。我們自然可以向優秀的人學習,向滿腹經綸的人看齊,但也要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所評價的一個人的才能可能只是片面的,那就要懂得“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種謙遜不是點頭哈腰的虛偽,不是為了生物性滿足的逢場作戲,而是一種“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捫心自問,一種“三人行必有我師”的積極篤定,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坦誠真摯。人若能做到時刻謙虛低調,那他一定有着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

從學《論語》到現在,給我影響最大的一句可能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了吧。今天這則論語中辛教授所講解的“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再一次將這種“有無”“虛實”和“自我存在”展現出來。天性敏感的我,總是缺乏了一種叫做“鈍感力”的神器,此前總會在乎別人的眼光,總會為了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而敏感自責。其實,忽略也好,冒犯也罷,人總是無法左右他人的目光和看法的,那麼確實沒有必要為了“有”或“無”而自尋煩惱。

正因為君子有着向“不能”和“寡識”的人學習的勇氣,也正因為君子有着每個人都可能被“知”與“不知”的坦然,才使得他能夠以平等的眼光看待這世間萬物。

我想,《論語》向我們勾勒的並不是哪一位具體的人,哪一段具體的歷史時期,而是一種值得追求探尋的共同理想和美好願景。讓我們知道,如何學習、如何覺醒、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影響世界。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3

學校在假期的時候,組織了為期一週的教師培訓,要求所有的老師都參加。這次培訓,對我的幫助很大。我想,在之後,我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更好的傳授給我的學生們知識。

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幾個方面的內容,有學生心理、師德師風、怎樣寫好教案、素質教育和備課方面的一些內容。我認為,這次培訓對我們這些老師來説幫助很大,讓我們的教學工作進行得更加的順利。

首先是學生的心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點。教師要掌握好學生的心理,才能夠更好的、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班級的情況也都不一樣,需要我們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學。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進行輔導。還有學生的氣質,一般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類型,但很難有單一的氣質類型出現,都是混合的。教師要學會分辨學生所擁有的氣質,進行不同的教育。

其次是師德師風的學習。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經常被爆出許多教師的負面新聞,正面新聞則很少出現。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獲得家長的信任,也需要學校加強師德的建設和培養。教師要做到教書育人,一言一行都會被學生看在眼裏,所以不能在學生面前做一些有不好的影響的事情。雖然每個行業都會有行為不端的人,但因為這些人對整個行業產生偏見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就是教案的寫作。教案是很重要的,上課的時候老師就是依據教案的內容進行講課,可能上課要講什麼話都會在教案上寫明。這就是教師為什麼能把握好上課時間的關鍵。學校也經常會開會,每個科目的任課老師坐在一起寫教案,互相交流教學經驗。我覺得這樣很好,能夠讓新老師吸取到老教師的一些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第四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跟應試教育的區別在於,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現在的情況還是會比較的偏向於應試教育。很多家長和老師還是會更多的把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這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老師只能在平時上課的時候,多對學生進行其他方面的培養。

第五就是備課。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和備教法。老師上課圍繞的還是課本,所以需要教師自己把課本讀透,準備好教學內容。備學生是最重要的,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備教法就是準備好教學方法,要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得更好。

我會把這次培訓中學到的內容運用到我之後的教學中去,讓我的學生能夠學得簡單、學得快樂。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4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結束。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感觸頗深。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49人,部分學生頭腦聰明靈活,求知慾強,個別模仿性強,對語文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特別是在閲讀方面以及在寫作文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而部分學生雖然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安靜聽講,卻未能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未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還有個別學生則有“厭學”的症狀,表現在家庭作業長期欠交,學習消極應付,成績不理想。

針對上學期本班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本人在本學期對語文教學工作做了些調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現作出總結: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

(一)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上學期期末考試中,顯示出本班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紮實,本學期在這方面進行了狠抓。如對課文的生字新詞和要求背誦的內容,一定要全班同學都過關。對於學習的重點,容易失分的知識,我則採用了多種形式的練習,小結方法,練習鞏固等,爭取絕大部分學生在課堂裏過關。另外,對於學生馬虎做作業書潦草的現象,我要求全班學生做作業一律用鋼筆書寫,課餘讓他們練寫字帖。一學期下來,學生在字詞句方面的知識得到了鞏固,提高了他們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二)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此,我在教學不同的知識點時,都結合學生學習的情況來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在預習課文時,要求學生“讀—畫—思—寫—問”的五步預習方法,意思是“讀課文、畫詞句、思內容、寫批註、問不解”的方法。學生掌握這個預習方法,有利於提高他的自學能力和閲讀水平。

在閲讀教學上,我注意理清文章的脈絡,滲透理解詞句的方法,指導學生抓住文眼來理解中心,歸納小結“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感悟表達方法”等閲讀技能,並進行遷移學習到同體裁的課文中去,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在習作教學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邊的事物,關心時事,對於熱點的豬流感等事件,讓學生時時追蹤事態的發展,並把自己的感受訴諸筆端。把從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課文表達方法遷移運用,多積累素材,多練筆,學生的表達能力亦然不斷提高。

在綜合性學習中,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多實踐,多思考,多總結。我組織多種展示課,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彙總分類,確定研究主題,走出學校,深入家庭,走進社會來進行調查研究,學生的研究報告雖然內容欠具體,結論欠精準,但已初步閃現了學生智慧的火花。

當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關鍵,要求學生認真書寫,按時完成作業,專心聽講,大膽發言,定期複習等則始終在整下教學過程中要強調的內容。

(三)做好轉差工作

本班極需幫助的差生大約有五名,提高他們的成績,對提高全班整體的學習質量有很大的作用。我採用的方式是“以多優帶一差”的方法,幫助差生制定出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每天讓優生抽出半小時幫助他們掌握,因為是多名優生來幫助,所以他們都不會有增大負擔的感覺。另外我還設了獎勵的制度,形成了競爭的機制。通過單元和知識點的小測,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給差生鼓勵,使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四)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只有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通過學生自主搜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好詞佳句的收集。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

3、原創得意句段的展示。

4、開展各種語文活動。如辯論、演講、出手抄報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

三、取得的主要成績

1、本人在本學期中參加了學區舉辦的青年教師教學比武中,榮獲三等獎。此次參賽給了我鍛鍊的機會,也讓我在同行的身上學到了更有效的教學技能。

2、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和學習的基本技能有較大的提高,對學習增強了信心,後進生的轉化率和及格率均有提高。

四、存在問題與不足

1、同學們的作業,部分學生書寫質量太差,作業本保護的不夠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對教材內容把握不夠,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沒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中,未能有效地關注整體,激勵性語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當好老師的心得體會15

很幸運加入了XX校長組建的“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引路人”《論語》百日線上學習羣,不管多忙多累,每天十幾分鐘的聆聽和思考,我的內心得以平靜,得到更多的洗滌和積澱。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確實,“孝弟”是仁者的做人之本,也是為人之根本。今天的學習,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她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十年前奶奶不幸去世,那時留下了半身不遂的爺爺。當時村裏很多人都在小聲揣測爺爺以後的日子不好過:沒有了老伴兒,只能由兒子媳婦照顧,“久病牀前無孝子”,誰會盡心盡力地照顧一個早已癱瘓的老人呢。母親沒有反駁,她和父親在我家樓下為爺爺開闢了一個房間,準備了乾淨舒適的牀鋪,用輪椅把爺爺接到了我家。爺爺因早年生病,已經在牀上躺了6、7年,生活也已完全不能自理,每天需要有人伺候他吃飯、洗漱、大小便……還要時不時地幫他翻身防止他身體潰爛。一開始,我特別擔心,父親為了生計在外面打工,照顧爺爺的重任就落在了母親身上,但母親畢竟是兒媳婦,照顧公公勢必會有很多尷尬之處,母親卻摒棄了世俗的想法,對我説:“爺爺是父親、是長輩,他更是個病人,我有義務照顧好他!”從那時起,母親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到爺爺房裏向他問好,雖然那時爺爺已經不會説話,只會“啊啊”地回覆,但只要聽到爺爺的回答,母親就很高興地説:“新的一天開始了!”隨即進入一天的忙碌……就這樣母親照顧了爺爺八年,直至爺爺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的母親是一個最普通的農村婦女,沒有轟轟烈烈的功績,但8年來的點點滴滴感動着我們,不知不覺,我們也學會了體諒和照顧,更學會了“百善孝為先”。我也會主動挑起照顧爺爺的重擔,學着母親的樣子給爺爺煮可口的飯菜,一口一口餵給他吃;我的女兒也耳濡目染,小小年紀她也學會了分享,會把最好的東西先給最年長的老人用……

我追問自己:我能否像我的母親一樣做得那麼好?父母的養育之恩,我該如何去報答?我想只有盡孝,只有心懷敬意好好去孝父母、孝長輩。

孔子説只有心中有愛才會發展世界的美好、人性的美好!所以,不管世界怎麼變化,我會永守初心,做一個口中有德,心中有愛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d4lk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