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

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

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的範文有哪些?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關於《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的範文,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

範文一: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

全員導師制與全員督導制是我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引入的新模式、新方法。實施以來,全校教職員工都歡欣鼓舞、滿懷激情地投入到了這兩種制度的創建與實施中。導師積極主動地與學生談心交流,拉近了師生關係,增進了師生情誼,同時與全員督導制相輔相成。正是這兩種制度的實施,給我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和校園氛圍帶來了喜人的變化。

談心是我們每個教師的必修課,但全員導師制在我校確實是一個新生事物,大家都在實踐中摸索經驗並逐步積累經驗。今天坐在這裏真的很慚愧,經驗談不上,只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一個月來的談心體會。

一、要平等相待,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 在以選擇為標誌的當今社會,在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中,師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我們只是學生的引路人、導航者,與學生的談心應是一種交心。因此,導師要通過談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要學會與學生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着想。這樣學生才會接受我們。只有師生關係融洽了,學生才會敞開心扉,如飢似渴地接受導師的教誨。導師也才能真正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學生真正需要什麼。這樣談心交流工作才會順利開展。

二、要以誠相待,不“空洞説教” 學生是活生生的情感豐富的人,與學生談心必須動真情、講真話。

真情是無價的,也是遵循等價交換原則的,導師應用真情去感染學生,一句温馨的話語,一束關注的目光,往往能撥動學生的心絃,使學生走出既定的生活圈子,擺脱因煩躁帶來的不良情緒。空洞的説教只能促使學生反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再頑劣的孩子也會接受一個老師真誠熱情的心。

三、要耐心開導,不急於求成 我們的學生小的'十四五歲,大一點的十六七歲,正在步入心理自我時期,他們往往總是按自我意識去理解、認識客觀世界。因此,與學生談心時,不能急於求成。三言兩語的訓斥,不可能使學生在態度上產生認同,更不能使學生在自我意識上達到同化。急於求成相反會使學生萌生逆反心理,耐心地教育、和風細雨地開導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要看準“火候”,因人而異 捕捉與學生談心的時機,既是導師的策略,也是導師的智慧。有自控能力的學生一旦犯錯,常常會引起內心的自責,及時談心點破,可能使其失去自信;性情孤僻的學生一旦犯錯,總希望他人諒解,教師的嚴肅批評,往往會傷害其自尊;性格倔強的學生一旦犯錯,導師找其談心,往往總是情緒偏激,不是強詞奪理,就是避重就輕,長此以往談心不但起不到效果,還會形成敵對心理。因此,與學生談心,必須看準“火候”,因人而異。“冷處理”或積極的暗示有時將更有利於學生的轉化。

五、要善於傾聽,不“自以為是”

心情鬱悶的學生,常常多愁善感、悶悶不樂。因為在他們的心中總有一個難以啟齒的小祕密,或者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總想一吐為快。因此,導師找其談心,應先靜靜地聽其訴説,使他心情感覺舒暢。如果我們自以為是,説三道四,甚至捕風捉影,主觀武斷地橫加訓斥,則會無形中拉開師生之間的距離。導師應在靜心傾聽的基礎上,加以綜合分析,找出其心理問題的所在,再給學生指點迷津,讓其從鬱悶的情緒中走出來,擺脱煩惱。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六、要正面激勵,不求全責備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學生偶有犯錯,不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是很正常的事,無可厚非。導師的談心不能以統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並激勵其張揚,通過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在“揚善救失”中積極面對,尋找對策,自覺加強自我調控。

七、要以德感人,不“以勢壓人”

導師要為人師表,重點要體現在關愛學生,與學生實現心貼心的交流,導師理智地用自己切身成長的經歷去感染學生,可以使學生在改正錯誤時充滿自信,這樣我們也更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和尊重,使學生產生聽得進、記得住的神奇效果。相反,如果教師以勢壓人,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以上是我個人在談心工作中的一些體會,不恰當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也非常願意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學生管理方面經驗與方法。謝謝!

範文二:與老師交流心得體會

1、就事論事。在和學生溝通時,要就事論事,不要去翻舊帳。更不能不針對個人的個性與品格,否則,會給學生造成傷害,導致學生與你對立。

2、尋求合作。在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要給學生機會去體驗獨立,自治權越多,敵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會怨恨別人。和學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減少反抗。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要放棄與學生爭辯,因為辯論只會帶來反辯,特別在課堂上學生髮生輕微不當行為的時候,改變上課氣氛比設法改變學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學生的合作。

3、用心接納。師生之間相互接納與瞭解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向學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評與非批評的語言效果不一樣。非批評的語言不涉及情緒並且減少衝突,而批評的語言引發怨氣、製造緊張。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説出自己的感受與期待,用“我”字開頭;回答學生的問題或請求,則用“你”字開頭比較好。

4、在憤怒時不能用侮辱的語言。在現實中班級人數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時造成教師憤怒是不可避免的。學生經常惹你生氣,教師可以宣泄怒氣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擊學生的品行。老師生氣時,學生會特別注意聽老師講話。

5、不給學生貼標籤。貼標籤就是一種傷害,貼標籤的形式有:以成績、以相貌、以家庭、以財富、以表現等貼標籤。處置學生問題時要儘量避免評斷和預測,評斷的結果可能會使學生形成真的毛病。學生通常照着老師的消極性語言成長,變成老師所説的那種人。

6、不要帶有敵意的盤問。當學生出現問題時,不要帶有敵意的盤問學生,這樣學生容易接納你,也有益於問題的解決。教師不劇烈的反應,對學生具有長遠的影響力,能使學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負責,這樣會有更好的效果。

7、簡明扼要。教師要像劇作家一樣引人入勝,學生會對喋喋不休的老師關起心門。教師解決眼前的問題時,應避免長篇大論究將來的責任和過去的經歷,沒有必要鑽牛角尖。老師如果忽略學生的情緒而採取羅嗦複雜的解釋,學習就難以進行,甚至終止。

8、不要諷刺。尖酸刻薄的教師尤其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師生溝通不容許使用有害的語言。老師的工作是幫助,不是傷害。學生出現困難時,迅速的安慰,諷刺幫助不了他們。

9、糾正指導。學生沒有不犯錯誤的,當他們犯錯誤時需要的是指導,不是苛責。有效的糾正能夠指導學生,使他們認識到問題的實質,便於學生改正。適當的溝通可以改善教育,適當的溝通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溝通要真誠,而不能造作。虛情假意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讓學生感到反感。

總之,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應當注意:激發學習、鼓勵自治、支持自尊、樹立自信、消除焦慮、去除恐懼、減少挫折、平息憤怒、化解衝突

標籤: 心得體會 老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dq25n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