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1

暫時離開臨牀一線工作一段時間,今天在科室轉了一下,聽聞那個全血細胞減少的病人過世了!心裏兀地一陣悲傷,我慶幸我沒有親眼看見他離開。儘管,見慣了那麼多的離別,我以為我已經不會有什麼波瀾,但聽到這個消息那一刻,心裏還是沉痛。

我與他的醫患關係應該有十年了,他初來我們科的時候,脾氣很差很差,誰都受不了他,也難以跟他溝通,用藥也總是要醫生聽他的。還依稀記得他第一次因為鼻出血入住47牀,瘦弱的身軀、一張蒼白的臉、鼻腔內不停的出血、歇斯底里的咒罵着,因為要推輪椅護送他去耳鼻喉科會診,對於剛參加工作一兩年的我心裏是害怕的;後來住院多了,漸漸發現他唯一能對我好點,可能是因為跟他打針打得好;而後,他只住我們科,儘管血液內科已經從我們科獨立出去了,曾住過一次,還是要求住回我科;再後來,有幾次他蠻不講理,哪位醫護人員都拿他沒轍,只有我跟他理論一下,會“心有不甘”地服從醫囑。儘管這樣,下次住院他還是會“不計前嫌”地來找我,因為他知道,我是能為他解決問題的,看似他執拗的背後,我能感受到他對我的信任;看似與他理論,實則是對他關心的;這點,我們彼此都形成了這樣一種默契。這可能也是我一直喜歡從事內科的原因:就是在病人的反反覆覆住院過程中,醫患之間的關係會逐步變得更為互通理解,會有更多的感情溶入其中。

十年間,我從一名小護士成長為一名護士長,他見證了我職業路上的成長,為我欣喜着。他單身了四十多年,在近三四年的樣子,找了一個女伴還帶了個兒子,第一次看見他的女朋友,我由衷地恭喜他,他靦腆的説:“謝謝”!看着平時他們之間的相處,女朋友和她的兒子對他應該還不錯,這次住院還在網上發起了獻血援助,雖然已經挽留不了他的生命。

據同事們説,他在彌留之際説:“謝謝你們這些年來對我的照顧。”

我用這樣一種情懷去緬懷這顆逝去的生命;用這樣一種獲得再次點亮信仰;並用我的執着去守衞更多的生命……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2

歲月輪迴,光陰荏苒,回首從護的日夜兼程,品讀着生命的春華秋實,曾經年少時的憧憬歷歷在目,相信每一位護士都有不同的感慨。記得冰心老師曾經説過“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經長途點綴的花香瀰漫,使穿花佛葉的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悲涼。”我認為這是對白衣天使最好的詮釋,也默默的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她做出註腳。

記得上個月的一箇中班,我像往常一樣巡視病房,看見急2牀患者獨自一人躺在牀上,面色蒼白,無意識,呼之不應,未觸及頸動脈搏動,大聲呼叫醫生及同事,放平牀頭,去枕,給予單側鼻導管低流量吸氧,建立靜脈通道,大家分工明確,秒秒必爭,持續胸外按壓,大家默契的配合着進行按壓計數,所有人都心無旁騖,只有一個信念:搶救,堅持下去!兩分鐘後再次判斷,患者恢復頸動脈搏動,我們喊着他的名字,三分鐘後患者慢慢的睜開了眼睛,大口的呼吸着,我們安慰着患者,大家看到患者神智轉清,監護儀上各項指標也基本穩定,彼此都相識一笑。後來患者家屬返回病房,聽到同室病友講述剛才發生的一幕,非常感動,對我們説了很多感激的話,其實我們也只是做了我們該做的,只是我們面對的是生命,上班的分分秒秒都是對我們專業知識,判斷能力,反應速度的考驗。我們並不偉大,只是對於生命,我們永存敬畏。關於搶救,我們並無莽夫之勇,強大的理論支撐着我們,讓我們敢於去跟死神賽跑。讓病人度過危險,彷彿只是與死神握了下手。我們每天都有故事上演,在這裏,你能看盡人生百態,你也能嚐盡千般滋味,無論如何,只希望你我都安好。

忙碌的時光雖然匆匆,但不虛度。無論今後的日子怎樣,我仍會選擇這樣忙碌的方式生活,就如同現在。我在忙碌的工作中享受着生活,感悟着生活。人的充實是可以用時間來填充的,忙碌之時總感慨時光飛逝,那是思緒投身繁忙所獲取的快慰,更是心懷在平和與煩躁下正確的取捨。

我有夢,醫院也有夢,我們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秉承:博愛、精業、創新、奉獻的醫院精神及:“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的醫院宗旨,取得了卓越的功績。面對充滿挑戰,魅力無限的未來,我們要繼續開拓進取,為實現“建立現代化三級綜合醫院和區域性醫療保健中心”的目標而努力,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漫漫人生路,悠悠天使情。我們是生命的捍衞者,我們是健康的守護神!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3

野菊將它的詩卸載懸畔,謂之“秋耀金華”,睡蓮將它的詩寫在水中,譽之“清水芙蓉”,助產士將它的詩寫在下一個生命,頌之“愛的奉獻”。

因為有了你們,生命綻放光彩。你們是最美的天使,你們的美是世界給與的,你們的美是準媽媽相信的,你們的美更是發自內心的,對工作對生命的熱愛,儘管辛勞的痕跡爬上額頭和眼角,儘管青春在燃燒中消盡,但你們迎接太陽的愛依舊,奉獻依舊。你們是最美的天使,用你們温暖的微笑熟練的技巧驅趕產婦內心的恐懼和繁雜的思緒,正是有了你們無私的奉獻,耐心的交流和指導,堅強了產婦的信心,成為她們無形的後盾。你們的美在這裏,用温柔的雙手托起愛的夢想,喚醒了一個又一個黎明,你們的美在這裏,用甜蜜的微笑,告訴產房外那些焦急着等待的心,“母子平安”!你們真的好美,50多歲了,依然奮鬥在最前線,依然承受着漫長的夜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歲月在你們的身上烙下無情的痕跡,助產士工作的特殊性,哪一個不是腰痠背痛,哪一個不是頸椎病就是肩周炎,即使帶上老花鏡也還要耐心仔細的一針一線的熟練縫合,你們的存在是產房裏不可或缺的力量,是不容埋沒的玫瑰。有時面對家屬和產婦的不理解,為了正確的指導產婦用力,嗓子喊破了,話都説盡了,有時身上衣服上也會沾滿鮮血,仍然不動聲色的繼續為產婦服務,為了保證寶寶的健康到來,羊水也會不小心吸到嘴裏,嘴裏澀澀的苦苦的,可聽到寶寶響亮的哭聲,瞬間一切犧牲都值得付出。記得是在那樣千鈞一髮的時刻,一個26歲的初產婦,胎膜早破入院,助產士徐冬蕾老師為其馬上進行胎心監護,胎心很慢才50次/分,胎兒缺氧,十分危險,經驗豐富的徐老師進行進一步檢查發現臍帶脱垂於陰道5公分長,如果臍帶完全受壓7-8分鐘,胎兒的血液急劇減少甚至中斷,胎兒在短時間內將出現嚴重的窒息甚至死亡母嬰都會有生命危險。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打響了,時間就是生命!徐老師當機立斷、沉着應戰,立即為產婦實施了臍帶還納術,並通知大夫準備手術,同時進行吸氧繼續胎心監護,由於臍帶還納困難,徐老師的手一直託着臍帶,向上推着胎兒,以減輕胎兒對臍帶的壓力,徐老師的手麻木了,神經反射性的發抖了,可是徐老師不敢有一絲鬆懈,堅持着那樣高難度的動作到達手術室,已經累得汗流浹背的徐老師還不忘安慰產婦,讓產婦穩而不亂的配合大夫的工作,可是有誰知道徐老師經受着身體、精神和心理的考驗,當寶寶平安降臨,徐老師的手也已經徹底斷了,前傾半蹲的腰背也變得僵直了,唯獨只有臉上是微笑的,在感謝大夫感謝護士的天使,最應不忘的是盡職盡責的徐老師,就是這樣不畏辛勞不畏犧牲的最美助產士。也許走出產房,產婦和家屬不記得她們的模樣她們的聲音,可是偉大的助產士用她們自己的方式為準媽媽們完成了粉色的期待,為可愛的寶貝們營造了温暖的夢想。

生命之託重於泰山,親愛的準媽媽們放下你們的誤解和委屈,助產士的言語不是呵斥,是引導正確的航程,面對事業她們的得失無悔,奉獻更無悔,因為她們的付出,換來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為她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千家笑語,萬户歡聲。助產士是最美的天使,更是無數個寶寶最美的“媽媽。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4

我長期從事急危重症護理工作,曾經救人無數,但也親眼目睹了太多的生死離別。工作和生活的經歷使我更能體會到病人的心理。

去年我們科曾經收治了一名系統性紅斑狼瘡的42歲女性患者,因併發了狼瘡腦病病情加重入住ICU。患者入科時神志還是清楚的,病情發展迅速,入科第二天出現了多臟器衰竭,不得已我們為她插上氣管插管用上了呼吸機。通過詢問病史和家屬交談得知,患者從發現疾病到入ICU僅僅8個月時間。在我院風濕免疫科診斷明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後,家屬便急切的帶着她輾轉濟南各大醫院求醫,幾個月後病情不見好轉反而進一步加重,家屬也認識到疾病的不可治癒性,原本小康的家庭已經債台高築,無力承受高額的醫藥費,無奈之餘又回到我院求治。她一共生育了3個子女,大女兒19歲,二兒子12歲,小兒子才4歲。大家知道系統性紅斑狼瘡偏愛女性,有可能她早就有輕微的感覺但被她忽略了,生產時身體生理變化會促使病情進展,也正是這三次生育逐漸加重了她的病情。老實巴交的丈夫已經被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壓得喘不過氣來,進來探視時只是默默垂淚,他的內心是多麼的痛苦和無奈,三個即將沒有媽媽的孩子怎麼辦,以後的家庭生活怎麼辦?

第三天,患者意識模糊,出現無尿,氧和進一步惡化,血壓下降應用了兩種升壓藥物維持血壓,她出現了歎氣樣呼吸,這是一種臨終前的呼吸。上午主任查完房在交代了患者的病情後,家屬簽署了放棄應用搶救藥物知情同意書,他的親人都在ICU的門口靜靜的等待,等待她死亡的到來。按照家屬的要求,升壓藥用完了不在繼續配置,但是我們的護士發現升壓藥用完後她的血壓一直維持在70毫米汞柱左右,她還有微弱的自主呼吸。2個小時後,門外等待的家屬開始焦躁不安,一遍遍催問病人走了沒有,可能他們已經做好了回家的一切準備。這時下午2點鐘,我剛進病房責任護士對我説:“老師,10牀的家屬們急壞了,病人就是不走。”我看了看病人想了想後説:“我知道她為什麼遲遲不願走,她還有未了的心願。”我抓緊讓責任護士把病人牀單元整理了一下,用濕巾擦乾淨臉,把頭髮梳理整齊,我們要讓她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家屬。我們把她的老公和姐姐請進病房,他們來到病人牀邊,她老公和姐姐握着她的手只是哭,我説有什麼心裏話快和她説説吧,我聽到她老公説:“你放心吧,孩子們我一定會照顧好的,不會讓他們受難為”。這時我們觀察到監護儀上病人的心跳一下從80多次降到60次左右,血壓也降到了50毫米汞柱左右,自主呼吸沒有了,但是心跳和血壓穩定住不降了。我想了想她還在牽掛她的三個孩子呀,也許她在進ICU前還沒來得及看上孩子們一眼,尤其是最小的兒子。馬上我把她老公和姐姐送出去後,讓兩個大點的孩子進來,因為小兒子太小了會害怕,也許在她的心裏也不希望小兒子看見她臨終的模樣。兩個孩子進來了,他們被眼前媽媽的形象嚇了一跳,媽媽雙目緊閉,嘴裏帶着插管,全身浮腫,周圍全是搶救的儀器和各種管道。孩子們不敢相信這就是他們親愛的媽媽,呆呆的不敢靠近只是捂着嘴流淚。我説孩子們來看看媽媽和她説説話,我拉着孩子的手來到牀邊,把他們的手交到媽媽的手裏,這時女兒一下明白了我的用意,這個瘦弱的女孩抽泣着伏在媽媽的耳邊説:“媽媽,你放心吧,我一定會照顧好兩個弟弟的。”一句對媽媽的承諾,這個女孩會用一生去償還,以告慰媽媽的在天之靈。孩子們在哭泣,看着這生死離別的場面,在場的每一個醫護人員無不留下了同情的眼淚。這時我看到病人流下了兩行晶瑩的淚水,她的心跳在急速的下降。原來她遲遲不肯離去,艱難的與病魔鬥爭,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就是在等待老公和女兒的這一句承諾,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在淚眼朦朧中我抓緊把兩個孩子送出了門外,邊走邊安慰他們,其實他們也許明白這就是見媽媽最後一面了。待我回到病人牀邊時,她的心跳已經降到零,她安心的走了,面容非常安詳。我看了看錶,整個時間22分鐘。人在臨終的時候,聽力是最後消失的感覺,雖然她的生命體徵已經瀕臨死亡,但是她聽到了親人的呼喚。一個母親在人生最後時光,念念不忘放心不下的永遠是自己的孩子啊!

有人説,母親是一本書,一本用心血作墨,用摯愛作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的確是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母親,母親不但養育了我們的生命,也會為了我們而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為兒捐肝的暴走媽媽,身患癌症的三胞胎媽媽,這樣的故事常常發生在我們的生命中。而當醫學在疾病面前無能為力時,當我們束手無策時,我們還可以為病人和家屬做些什麼。我常常想起美國特魯諾醫生的'墓誌銘,作為醫護人員我們對待患者應該做到“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讓我們走進病人的心裏,真正瞭解他們的需求,做病人的知心人。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5

記優秀護士陽光從窗外灑落在病房的地板上。

“昨晚睡得好嗎?”,“頭還暈不暈?”,“耳朵這樣包着會不會很緊?痛嗎?”。在這親切温暖的晨間問候中,您開始了一天的護理工作。自xx年畢業後來到中山一院,您一直堅守在臨牀一線。提燈長行20載,在平凡的護理崗位上,風和雨,您一路前行。如果説平凡是命運,那麼堅守又何嘗不是一種美麗。憑着對護理工作的熱愛,您始終保持着極大的熱情,用温暖的語言、真摯的眼神、嫻熟的護理技術、純潔善良的心意,為患者排憂解難,送去炙熱的愛心。

耳專科的病人多有聽力下降,不能正常與人交流。嚴重者幾乎全聾,無法用言語進行溝通。此類病人極易產生悲觀情緒。失落、焦慮、擔憂、痛苦,時刻折磨着他們脆弱不堪的心靈。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您總是拿出寫字板,不厭其煩、認認真真地寫出每一個問題的答案,耐心地解釋,微笑地注視,看着他們逐漸舒展的眉頭,您才能放心地離去。末了,總是不忘拍一拍病人的肩膀,點頭示意,以表鼓勵。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發生。我們平時巡視病房,不經意間,總能聽到病人對您的誇讚與感激:謝姑娘是個好護士,真不錯!這種信任難道不是對一個護士最高的讚揚與肯定嗎?

您常説:“護理也是一門藝術,不僅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超乎常人的體力、愛心、耐心、責任心及奉獻精神”。您一直身體力行,您讓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愛與舒適。也讓我們體會到您對護理事業的付出與熱情,並把您作為學習榜樣。

您從xx年3月代護長至今,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帶領我們不斷改善工作流程,美化工作環境,製作了耳專科特有的平衡功能障礙示意圖及耳蝸植入患兒資料填寫流程,在病區人力緊張之時,以身作則,常常入組分管病人,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事情,還要質控我們的日常工作。可您卻從未言苦。作為同事,我們要謝謝您的幫助,感謝您的無私!

南丁格爾誓言説到:終身純潔,忠貞職守。不論事情如何平凡,只要一直堅持,心懷感恩,也能讓平凡的護理事業充滿着陽光和愛。也能在泥土裏開出美麗的花來。願每一個前行在提燈之路上的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以此為信念。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6

説起“白衣天使”,人們總是聯想到白衣飄飄、温柔體貼的女護士。然而,在這個以女性為主導的護理隊伍中,也有男同志的身影,他們一改護士羣體“女人天下”的局面,正在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晴朗天空。

我們重症醫學科到目前為止,一共有九名男護,護士長常説:哎,什麼時候再來一個,那時候我就湊成了十大護法,那我就可以稱霸醫院啦,我看誰還敢惹我?雖是護士長的一句玩笑話,但我在護士長充滿期待的眼神中看出:那滿滿的都是愛。

面對就業的壓力,作為一名男生,我糊里糊塗的選擇了護理學專業,開始了求學之路。畢業後,我進入醫院,成為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男護士,開始從事繁瑣的護理工作,每天穿梭於病人之間。剛開始工作的一段時間,每次聽到病人叫自己護士,我就羞得滿面通紅,不知如何應答,感覺自己的工作沒有尊嚴。每次聽到某位醫生稱自己小護士時,總感覺比他們矮一截,每次朋友們聚會時,也總是模稜兩可、答非所問,只説自己在醫院裏工作。在這個男女觀念還具有明顯區別的社會,從事一種他人認為“只有女人才從事的工作”,總覺得自己在社會上很難立足。

從事了一段時間的護理工作,看到危重患者經過自己和同事的精心護理,康復出院,徘徊於死亡邊緣的病人,經過自己和醫生的搶救又獲得新生,我慢慢發現護理工作其實是一項專業化很高的工作,就像南丁格爾説的“護理是所有工作中藝術性要求最高的工作”,同時,作為一名男護士,我發現其實我有許多優越之處

“小吳,快來幫忙看一下監護儀”

“小吳,麻煩你幫忙抬一下病人吧”

“小吳,電腦好像出了點毛病,麻煩你看一下吧”

“我不行了,沒勁了,你來心臟按壓吧!”......

作為男護士,我儘量的發揮着男生力氣大,膽子大,對儀器、機械類特有的喜好,來幫助ICU的這幫姐妹們,將我們的工作做的更好。我也漸漸認識到,作為一名“男”丁格爾,不應該去逃避,自己從事這份工作,並沒有入錯行,一名護士也並不是呆板的去執行大夫的醫囑,而是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將我們的護理事業發展的更寬、更廣。醫生和護士並不是附屬的關係,而是左手和右手的關係。作為男護,我們也許還面對很多困惑,我們還在夾縫中求生存,我們也許還遭到鄙夷的目光,但我們更應該相信,隨着更多“男”丁格爾的加入,我們總有自己的春天,總會有自己的舞台。我們繼承的應該是南丁格爾的精神,而非是提燈女神的性別符合!

其實扎堆在女同胞中工作,一開始是有點不習慣,在病人眼中也會覺得這男護士有點扎眼,但是同事們總是毫不吝嗇的給與了我最大的認可,她們包容、愛護、諄諄教導的言行不僅讓我快速地適應了護理工作,同時也教會了我應該如何在護士的職業生涯中繼續前進。

當然,病人對我工作的肯定是我最大的動力。不管是轉運重病人,擺放功能位這種重體力活,還是詳細宣教,耐心解釋這些細活,每當病人説一句“這個男護真不錯”的時候,再苦再累都是浮雲!

隨着時間的飛逝,我已經上班都五年了。感受到了護理專業的重要,同時也看到了我們的未來。在繁華的國際化都市,在不同的醫院都可以看到男護士,不在為當初病人的疑問而羞愧;不在為一次靜脈輸液失誤而懊惱;不在為加班而煩惱;不在為學生講課而怯步。這所有的一切,見證了自己當初的選擇。很高興ICU選擇了我,感謝兩位護士長對我的教育和愛護,感謝老師們對我的包容和照顧,也感謝和我一個戰壕的兄弟們的陪伴和幫助,謝謝你們,給了我一個温馨快樂充滿濃濃愛意的港灣,讓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最後我想告訴我們所有的男護士:雖然我們少數,但我們是精英。雖然我們遺憾過,但我們不曾後悔。雖然我們道阻且長。但我們何曾畏懼過,只因為有兄弟的存在,一起相互扶持,一直的走下去,請相信,未來屬於我們!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7

又到5.12國際護士節了,每年護士節內心都感慨頗多,一轉眼,我從事護理這一職業已經九個年頭了。還記得剛來醫院的時候,我是那麼的年輕,只是單純地認為護士的全部就是打好針、發好藥、量好體温和血壓……殊不知這僅僅是作為護士最最基本的職責,隨着工作的深入、經驗的積累,以及護理行業的不斷革新,我才深深明白,護士兩個字的含義,是工作繁如星海,責任重於泰山。

護士,是別人酣夢正甜時自己卻精心守護在病人身邊的衞士。凌晨一點,18牀的病人又該翻身了;凌晨三點,14牀病人泵的硝普鈉需要續加藥液了、15牀的監護儀出現了報警音;凌晨四點,9牀患者説稍感胸悶、11牀説醒來後有些心慌、45牀説鄰牀的患者打鼾影響他睡不着、26牀昨晚剛做過介入手術的患者説綁繃帶的手有些不適能否提前鬆解繃帶……凌晨五點16牀患者要上廁所,這又是一個沒有陪護的急性心梗病人,尚未渡過危險期,需要絕對卧牀休息,作為護士的我們,不會計較他們是否是我們的親人,也不會計較是否會弄髒我們潔淨的雙手,第一時間來到病人的牀前,拿起便盆,協助病人牀上大小便……日夜復日夜,年月復年月,我們就是這樣,忠誠於職業,履職於崗位,奉獻於年華……

護士,是一個看似簡單的工作,可事實上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其中的萬千滋味!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我們守護着病人,以精湛的技術,以精心的護理,以精細的服務,從病魔手裏挽救健康,從死神手中爭奪生命。有好多病人都曾發自內心地説:你們護士才是我的親人,比我的親閨女還親、還好!我們心血管內科,大多患者都是老年且反覆住院的病人,而現在留在老人身邊的年輕人少之又少,老人們生病了大都是自己一個人來醫院就診,有的甚至還帶着孫兒們來住院,自己病了還要為外出工作的兒女們照看孩子。每當這時我都會想:父母是最偉大的,可當父母老了、病了,兒女們又為他們做了些什麼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正是因為我們的換位思考以及職業素養,我們護士也就更加愛護這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來到我們心血管內科的老人們我們都尊稱他們為“伯伯、阿姨、爹爹、婆婆”,這一聲聲親熱的呼喚,一句句親切的問候,讓老人們原本煩愁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心上感受了一縷慰藉,自然也多了一份戰勝疾病的信心!

我為自己是一名護士而驕傲,我們可以時時在自己的崗位上,去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關心幫助的人,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健康,給他們快樂,讓每一個接受過我們護理的病人都能感受到我們心內科如家一般的温暖祥和,並讓他們早日康復,與家人重聚,共享天倫。

國際護士節個人心得體會8

奔跑在生死線上的“天使”

對通大附院急診搶救室的主管護師倪花而言,在踏進搶救室之前,她就自動進入“戰鬥狀態”。不久前,倪花被省衞生廳評為20xx年度省優秀護士。5月9日,來到搶救室採訪她時,她的腳步就沒停下來過。15牀發高燒的患者要“方便”、1牀糖尿病患者要辦住院手續、2牀患者感覺不舒服,要上監護儀……只要患者病情有變化,倪花就條件反射一般,忙碌在搶救室裏。“今天的情況還算好,我們搶救室最忙的時間是1—3月份。”倪花和聊了起來。急診室的患者大多病情急、重、複雜,病情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急診護士不僅要眼快、手快、更要腿腳快、判斷快,第一時間趕到患者牀前,準確處理各種突發狀況。急診護士勞動強度大、對業務技能的要求也很高。不少實習生在到急診室實習後,都怕到這個崗位上工作。

因為工作強度大,對家裏的照顧相對就會比較少。倪花説,10歲的兒子一直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旅遊,好好玩幾天。但她卻無法滿足,只能在不上夜班時,一家三口出去散個步。做了16年護士,其中15年在急診室,這個大家眼中的苦差事,倪花卻如魚得水。“每次搶救成功一名患者,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説的。”倪花説。中午11點40分,正準備去吃午飯,一位72歲的患者中風被送至搶救室,倪花和同事們又衝到了第一線。

坐上“專家門診”的護士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現代護理工作正呈現“專科、專能”的新格局。每週二、五下午是通大附院造口治療師袁寶芳的專家門診時間。袁寶芳是蘇中蘇北地區首位獲得國際造口治療師資格證書的護士,從20xx年起,她坐上了“專家門診”。每逢門診,病人絡繹不絕。

家住如東的王伯伯是袁寶芳的老朋友了。今年初,袁寶芳第一次見到老人的時候,雙腿癱瘓的王伯伯尾骨處長了一個口小底大的褥瘡,最深達8cm,褥瘡表面腐肉發黑發黃,滲液不間斷流出,去除黑色壞死組織後肉眼可見肌腱和骨頭。家屬流着淚告訴袁寶芳,老人十分痛苦,已拒絕進食,一心求死。經過袁寶芳3個多月精心的治療,老人的褥瘡竟奇蹟般的癒合了,只留下一個直徑2cm的粉色傷口。

門診加班,對袁寶芳來説已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加班時間最長的一次,她整整加了2個半小時班。袁寶芳告訴,她的患者中有的是經歷了大手術,處在恢復期;有的是被頑疾纏身,苦不堪言;最小的患者出生只有幾天……看到這些患者,她的第一感覺是心疼,能夠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他們減輕痛苦,她覺得十分有意義。

據介紹,目前我市醫療機構已擁有重症監護、血液淨化、母嬰護理、腫瘤、營養、糖尿病、外週中心靜脈導管維護等多個領域的專科註冊資質護士。她們將最先進的護理理念、最前沿的護理技術帶到各自的崗位上,為患者送上的是高品質、更專業的護理服務。

醫生助理,護士未來的地位

在不少人眼裏,護士的職責就是打針、配藥,以及做一些簡單的日常基礎護理工作。通大附院常務副院長、通大護理學院院長朱健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護士未來的地位是醫生的助理。

隨着醫療水平的發展,市民對護理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對護士的要求越來越高,護理工作越來越精細化。護士不僅要承擔患者醫療上的護理,患者的生活、心理都需要護士的關注。近年來,我市護理工作在護理結構和人員組成、學科建設、臨牀護理理念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市護理學本科學歷的護士,佔護士羣體總數的10%,還有20多名護理學碩士、博士活躍在一線,他們的論文、課題、專利、研究成果十分豐富。

徐旭娟表示,未來護理工作的發展趨勢有三:服務範疇更廣,要從臨牀護理拓展到社區護理;專業化更強,護士將不再是“大而全”,而是朝專科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護理更加國際化,對護士的英文水平、職業技能操作要求更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klm39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