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磨課心得體會

磨課心得體會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磨課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磨課心得體會

磨課心得體會1

國小數學計算教學貫穿於國小數學的始終,學習時間最長,分量也最重。培養學生正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國小數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石。所以,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尤為重要。新的課程教材實施以來,由於教學內容多,課時減少,課堂上計算的訓練時間明顯減少。通過我校計算教學的磨課,使自己進一步認識到:目前在計算教學方面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由於教學內容多,課時減少,許多老師忽視了基本的口算訓練。二是許多老師感到計算教學枯燥無味,無話可講,缺少合理、靈活的解題技能的指導。三是學生計算技能、技巧、分析綜合能力差,計算正確率低,總體速度慢且計算速度大。為儘快改變這一局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總結出了以計算着眼,口算着手,加強課堂內計算教學,探尋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摸索課堂內計算教學的基本模式。

我們依據教學大綱,對計算教學提出內容、要求,結合學生實際進行了探討與研究。並選擇了我校三年級下冊的內容《有餘數的除法2》,由楊海英老師先後兩次執教示範。我們的基本做法是:

一、以口算的基本訓練作為計算教學的突破口。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任何筆算四則計算,實際上都是分解成一羣基本口算題進行運算的。專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練的學生,筆算速度就快,正確率也高。筆算四則計算的熟練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數量程度所制約。因此,計算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1)堅持每節課1-2分鐘的基本口算訓練。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練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不懈地訓練,所以我們規定了每節數學課必須在開始時安排1-2分鐘地口算基本訓練。

(2)口算內容有計劃,要求有層次。口算的內容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新、舊知識必須交……混合訓練,針對學生現狀及大綱對計算內容的不同要求、分層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訂相應的口算量表。

(3)口算形式、方法多樣化。在教學中,凡需要計算的,儘量與口算訓練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不僅如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形式交替進行口算訓練,強化訓練速度、密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是課堂計算教學的重點。

(1)遵循認知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更為突出。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形象直觀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不僅讓學生知其然,更重要的然他們知其所以然。

(2)運用“遷移”規律,促進計算法則的掌握。在計算法則教學中,主義喚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回憶,尋找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運用舊知識的遷移學習新法則。例如小數加減法法則學習,課建立在加減法法則的基礎上進行理解。

(3)重視算法指導,在計算的合理性、靈活性上下功夫。在講情算理、揭示規律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解題的技能、技巧,使解題過程既正確,又合理。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靈活運用所學的運算法則、定律,使解題過程最憂化。

三、組織好有效練習是計算教學的關鍵。

(1)新授內容重點練。課堂內應重點練習新的知識點,以便及時鞏固新知。

(2)基本內容方法練。在一堂課內必須組織二次獲多次基本練習。做到:小步子、多反饋、高密度,及時糾錯,加強指導。

(3)易錯內容針對練。學生剛學新法則後,經常會發生各種錯誤,我們建立錯題庫,設計各種易錯題,讓學生進行鍼對性練習,以進一步鞏固新知。

(4)新、舊知識結合練。課內還應答適當結合新、句知識進行練習,以達到融會貫通。

四、創設情景、激發興趣是計算教學的動力。

總之,這次的磨課讓我收穫很多,讓我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但值得我去思考和摸索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會不斷琢磨,不斷改進,爭取做得更好。

磨課心得體會2

敢於把自己的缺點和失誤毫無保留地展示與他人,需要怎樣的勇氣?驕傲自負者不肯,因為他不願意承認失敗。自卑自慚者不敢,因為深深地自責已讓他無力言説。處事中庸者或許又懶得這樣做,認為是非對錯自有他人評説。

誠然,有些事情發生了,過去了,結局好壞,只需淡然一笑,説聲再見。不必常掛於心,不必沾沾自喜,更不必耿耿於懷。

然而,作為參與磨課的教師,卻不妨跳出課堂看看自己。以旁觀者的身份評價一番,倒也別有一番情趣吧。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的一篇寫景散文。課文的條理非常清晰,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為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城市特有的風光。

本次磨課活動我講授的是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本課的生字詞,重點品讀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領會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把人的活動同事物、風情結合起來描寫的表達方法。

聚焦xx國小:

遵照領導安排,我在5號下午匆匆趕到xx國小。上課之後見到了五年級的孩子們。走進教室頗令我吃驚,全班一共20個孩子。我好發現後面有五六個個頭比較大的孩子都是單人單桌。據他們的任課老師介紹,這幾個孩子比較調皮,也不愛學習,上課不怎麼聽講。

我意識到了第二天的挑戰是不可避免的。看來課前的交流要用點心了。我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陳娜,讓孩子們讀一讀,猜一猜我為什麼寫這兩個字。這個問題不難,孩子們一下子就猜到了這是老師的名字,我趁機表揚他們。與孩子們的交流就這樣愉快地開始了。我發現其他的十來個孩子還是非常活潑可愛的。最後我告訴孩子們第二天要學習的課文,讓他們自己預習課文。從走進教室到離開一共十來分鐘。一是我還要趕回學校上第二節課,二是覺得也沒有必要事先和孩子接觸太久。

初讀課文本來打算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課件出示生字詞讓學生認讀和理解。因為xx國小沒有多媒體設備,初讀課文改為指名分段讀課文。這樣做,第一便於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第二便於及時糾正學生的讀音。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先讓學生畫出描寫小艇特點的關鍵詞,瞭解小艇的特點。然後通過引導學生讀出小艇的長,讀出新月的美,讀出小艇行動時的輕快靈活,感受三處比喻的妙用。並通過對比感受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文字更加生動有趣。

對於第四自然段的教學,我首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然後找出哪個詞語最能體現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兩個問題都很簡單,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然後我讓學生再仔細的讀這段話,畫出描寫行船環境的關鍵詞,體會行船的艱難。然後再讀讀描寫船伕操縱自如的句子,感受船伕的了不起。再此基礎上問學生想不想當一回船伕,讓學生以手代挺,聽老師讀句子進行表演。表演過後,我挑選一位“船伕”到講台上,大家根據書上的句子誇誇船伕。最後提議一起誇誇船伕,實際上就是齊讀第四自然段。這些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用多種形式讀文,加深理解,最終能熟讀成誦。

課堂上有兩三個學生特別積極,但其他孩子不太活躍。有一個男生不聽課,一直心不在焉的,我幾次走過去給他以暗示,無用。還有兩個女生,其他孩子表演時,不參與表演。除此之外,其他孩子無論是否積極發言,都在認真的參與學習。教師語言自然流暢,自認為對學生的引導還算到位。

當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環節用時過多。原因是對學生字音的糾正過多,但是,我想我無法做到為了趕進度,對學生的錯誤讀音聽而不聞,置之不理。我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是學有所獲的。對於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也顯得過於細緻。導致對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時間上有些緊張了。另外,在講完第二自然段,本打算鼓勵學生在平時的習作中恰當的運用修辭手法。在學習第四自然段之後有個小結,本段是按總分的結構來寫的。結果都忘記了。

張振海老師首先肯定了我在這節課中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然後指出整個課堂看起來有點散。我想那是因為安排的內容不是太多,每一步的設計都本着紮紮實實的原則,走得穩妥、緩慢。凌主任給我提出:課題不能代替板書。也就是不能把課題作為板書的一部分。還有一位老師提出應該讓學生明白威尼斯的小艇和我們平時見到的船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要造成這樣的形狀。我認為都言之有理。

聚焦趙xxx國小:

趙x國小是可以用課件的,於是,六號晚上我修改了教案,並根據需要做了課件。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以為一個課件我可以快速完成,於是不慌不忙的吃完晚飯,檢查過孩子的作業。才打開電腦,開始做課件。沒想到又是搜索圖片,又是插入視頻,竟忙活到了2點。第二天一早起來熟悉一遍課件,就立刻趕往距離我家二十多裏遠的趙x國小。到達時已經快上課了,好在我是第二節講課。張老師説我昨天配樂範讀第三段課文時,用手機放的那個音樂不合適,應該用《威尼斯船歌》。

因為前一天沒來見學生,還是先去見見學生吧。走進教室發現學生挺多的,任課老師説有四十多個學生呢。我心中竊喜,這麼多學生課堂氣氛應該可以吧。於是跟學生做了簡單地交流,問問有沒有預習課文,學生説預習過了。簡單交代幾句,就到樓下借用校長辦公的電腦修改課件了。等修改好後到電教室聽小賢講課。小賢下課後,我就連忙去試課件。剛調整好上課鈴就響了。我説:“孩子們,準備好了嗎,可以上課了嗎?”就開始上課了。

課堂環節比起在xx國小時做了一些簡單的調整。初讀課文改成了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出示生字詞,指名讀,並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操縱自如、手忙腳亂”兩個詞語的意思。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課件出示了威尼斯的小艇和獨木舟、新月、水蛇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明白把小艇比作獨木舟、新月、水蛇分別寫出了小艇的什麼特點。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表演時不再是老師讀句子學生表演,而是讓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因為可以用課件出示句子,這樣方便多了。另外,把老師們給我提出的一些建議加了進來。例如,小艇為什要造成這個樣子?板書也做了調整。

趙x之行,有許多的意外。課堂上學生不是很活躍,並不是不會,而是放不開。估計是我的課前交流沒有做到位。提出問題之後總是聽到有孩子很小聲的回答,並不舉手。這時我會讓他大聲地説出來,結果回答得很好。自由朗讀課文,然後出示詞語,指名讀詞語,本以為這樣比起分段朗讀課文會節省一些時間,沒想到更費時。更可笑的是,我慌里慌張地就開始上課了,沒有調整好心態,整節課似乎都不怎麼在狀態。這一不在狀態啊,就容易出狀況。例如,板書課題時剛寫一個“威”字就聽到有孩子小聲説“錯了”,我趕緊停下看,再仔細看,沒錯啊?就繼續板書。誰知還沒寫“小”字呢,就開始指導“艇”字的寫法了,我暈!再如,“道具出示的不是最佳時機。本來設計好的環節,有漏掉的現象,又臨時調整。課堂語言就不夠精煉準確了。一向覺得自己上課從不説廢話的,這次卻被張老師指出,語言太碎,不精練等等。原因估計就在這裏了——不夠沉着。

親,感謝您耐心地讀到這裏。更要感謝您真誠的批評、指導。

磨課心得體會3

國培校本教研第一段磨課,已接近尾聲,通過磨課我體會頗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觀課前的準備

加強集體備課,老師們在一塊備課,能互相交流,瞭解參與磨課教師教育教學動態、知識現狀、各自的優缺點,能取長補短,借鑑吸收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增長自己的智慧,進一步提高自己備課的主動性。讓授課教師介紹課時備課的思路,做好觀課説明,自己把握住教師課堂教學脈搏,掌握教學的主線。提前進教室瞭解學生,加強與學生溝通,對提高課堂上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的觀察效果,有的放矢的進行觀課,做好鋪墊。

二、認真觀課、提高觀課效率

在觀課過程中,根據研修組各自的分工,瞄準自己的觀課點,把握主攻方向 進行觀課,在觀課中,用心靈感悟課堂,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理念、教育追求是否符合新課標,學生的學習行為,精神面貌、學生的坐姿、握筆姿勢等行為習慣的養成,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師的教學語言,有效提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具有借鑑意義。啟發自己主動思考:“假如我來執教這課,該怎麼處理?”

三、加強議課,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

觀課教師 觀課後, 對觀察到的這節磨課,從不同角度 展開討論,發表各自的見解 ,鞏固觀課效果。 課堂上 執教老師好的地方,對自己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足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 警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磨課,磨出了感動,磨出了精彩,教師交流、師生合作、生生互動,磨出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友誼,為我們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藝術奠定了基礎。磨課是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將奮力拼搏、開拓進取,取得更加紮實的成績,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

磨課心得體會4

今天(7月25日),國小教師遠程研修進入了第三天。上午,我和項目辦的同志們一起到各個學科專家團隊走訪看望,瞭解研修的進展情況。接着,召開各個學科課程團隊專家組組長會議,聽取大家對搞好遠程研修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國小教師的遠程研修主題是:貫徹課程標準——基於學生學習行為的課例研究,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是“磨課”,而“磨課”運用的基本範式是“三次備課”。為了讓老師們深刻理解和把握“磨課”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我想談談對以下幾個問題的認識。

一、課是觀察老師教育教學行為的細胞

組織實施遠程研修,其目的無疑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而教師專業發展的載體多種多樣。在這裏,對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來講,為什麼大家往往對“課”的研究情有獨鍾?

首先,課是教師最熟悉的教育教學現象。教師生活的主要形式就是備課、上課、反思課。其次,教師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上好課。這是教師的看家本領。

第三,課是觀察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最直接、最客觀的“全息源”。

第四,課如其人。課最全面最集中地反映了教師的個性、能力、品德與知識素養。我們看到的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教師素質的集中反映。研究與反思課,就是研究與反思教師這個“個體的人”。正因為如此,課的改進、完善與提高,必然意味着教師整體素質與專業素質的提高與發展。

二、課例是優秀教師教育創造性的集中體現

在確立了課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獨特價值之後,我們必須要回答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什麼樣的課才具有研究價值?這裏有兩種價值取向:一是常態課,就是發生在一般教師的課堂的課。二是優質課。這就是優秀教師創造的具有典型示範意義的課,我們稱之為“課例”。“課例”往往體現了優秀教師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與教育風格,是優秀教師教育創造性的集中體現。

一個優秀教師留下的教育財富,除了他培養的優秀學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創造的優秀課例。這些“課例”對於廣大教師來講具有示範、引領與借鑑價值。正因為如此,廣大教師對“課例”特別感興趣。但是,必須強調指出的是:優秀教師創造的課例,並不能直接照搬於任何教師的課堂。這是因為“課如其人”,而人與人都是不同的。這就像任何一位卓越人物的優秀品質都可以供別人學習借鑑,但他所創造的優秀業績並不能供別人複製一樣。那麼,在這裏,優秀教師的“課例”對於一般教師的專業發展而言,其價值到底意味着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研究、學習、體悟和借鑑優秀教師創造的優秀課例背後藴藏的教育教學規律。

三、遠程研修就是為教師提供一種研究課例的範式

説到底,我們的遠程研修就是為教師們提供一種學習、借鑑、實踐優秀課例的範式。其過程大概包括三個部分:

(1)一堂好課是如何形成的?(2)按照一堂好課產生的範式,教師在同伴引領和專家指導下,進行課的設計,即“磨課”;

(3)運用“磨課”的辦法,研究、設計、實施、反思自己的課。前兩個步驟在集中研修期間完成,後一個步驟在開學後的校本研修中進行。

在這裏,我想強調指出的是,“磨課”如何才能真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就不能不談到著名語文特級教師於漪老師的“三次備課”思想。第一次備課,就是教師個人的獨立備課,成果是形成第一個教案;第二次備課,就是在教師個人獨立備課的基礎上,學習借鑑優秀教師的課例,成果是形成第二個教案;按照第二個教案上課後進行第三次備課,即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效果進行反思,然後形成第三個教案……。於漪老師就是藉助這樣的教育智慧,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成為一位卓越的語文特級教師的。這就是我們進行“磨課”流程設計的經驗模型。

按照這個“磨課”流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為什麼能夠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這裏有以下三個關鍵環節:

(1)獨立“研課”。現在,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是分工備課,搞所謂成果分享;二是不動腦筋,直接照搬別人的教案上課。這兩種做法,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沒有經過自己大腦的加工。必須堅持教師的獨立備課,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與潛能,俗話説:要先知道自己有多大斤兩。其價值在於,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智慧潛能充分釋放出來 ,激活自己的專業發展活力。只有如此,才能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2)與同行對話。包括與優秀教師的“課例”對話、與同伴對話。這個環節的要害在於尋找自己與優秀教師或同伴在課的設計上存在差距是什麼?或者理念上,或者方法上,或者知識儲備上……找到了這些差距,才能找到自己專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找到自己專業發展的着力點。

(3)實踐反思。包括上課之後的自我反思和同伴研討。這個環節的意義在於尋找自己的教學預設有哪些沒有實現?為什麼?尋找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有哪些意外的成功?為什麼?尋找下一步教育教學改進的方向,……。

綜上所述,“磨課”流程是形式,藴含其中的價值對話是關鍵。可以説,第一個環節是對自我的“觀照”,第二個環節是對同行的“觀照”;第三個環節是對實踐的“觀照”。在這裏,所謂“觀照”,就是對自我和他人行為背後的價值的觀察與省思。只有出現了這種自覺的觀察與省思行為,才能有教師主體專業發展的可能性。正因為如此,在遠程研修中,我們判斷教師專業發展的標誌性成果,最重要的並不是教師們的“磨課”成果——教學設計方案,而是對上述三次觀察與省思的記錄。透過這些記錄,我們能看到教師專業發展的着力點——理念改進、方法借鑑、知識提高、能力發展……。

在座談中,有專家提出遠程研修能不能更貼近教師的教學實際。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提供的“磨課”流程離老師們的常態教學比較遠。的確,每位教師的日常教學準備,特別是每堂課不可能都按照專家們提供的範式來進行,我們只是希望教師們在日常的校本研修中要按照這種專業範式開展校本研究。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校本研究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

磨課心得體會5

連續兩週的數學大組磨課活動結束了,李雪萍、文靖、曾臻3位老師以同課異構的形式給大家展示了三節非常精彩的示範課,3位老師各有千秋,課堂精彩紛呈,使這次磨課活動得以圓滿結束。

我曾今説過,我喜歡把每一次活動當作一次學習的好機會,因此每次聽課我都能學到新的東西,身為鵝山路國小數學組的一員,我很高興我們有着這樣一個團結的團隊,從領導到組員,大家每次活動都能盡心盡力的去配合上課老師,使她們總能夠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每一次活動又是那樣的精彩。對於《打電話》這樣的體現優化思想的課,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今天大家討論得很激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大體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要把課上得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第二是讓學生理想化的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這是兩個很大的命題,也是當今中國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對於學生,在應試教育的這個大前提下,當然,他能掌握應試的技巧,掌握解題方法會幫助他在考場上立於不敗之地,這話不假,但是我們的學生也是自然人,也是社會的一員,他在經過多年的學習努力之後必將踏入社會,找到他自己的生態位,這還要求他除了具備應試技巧以外,還需兼顧掌握一些生存的本領。前者不難,傳授知識無外乎言傳身教,而生存本領,為人處事,適應社會,這才是我們的學生在老師身上很難學到的。因此,我認為一個老師,她的教學方式方法必須儘可能的去適應我們的學生,適應當今社會,換句話説就是當我們無法改變一種教育體制的時候,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去適應當前的體制,在摸索中尋求一種最佳的、最有利於我們學生的契合點。雖然我是一名剛踏上講台不久的“新人”,但我覺得,學生的利益永遠是教育所追求所向往的,因此,我覺得我們數學大組的每一位老師的觀點都是正確的,她們都在為學生着想,都在摸索和探求着新課改精神下教師教學的契合點,每一位教師都在追求着相對意義上的完美,而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在一節課上,只要我們的學生從老師身上學到了東西,那怕課不是那麼完美,那麼這位老師就是成功的,是幸福的!

有感於學校的這次磨課活動,我想説,鵝小數學組的大家是最棒的,是最成功的,也是最幸福的!

磨課心得體會6

11月28日上午,“阜陽市國小國學教育教研活動之磨課活動”在太和縣一小的多媒體教室成功舉辦。本次磨課活動參與者有來自阜陽教育局周鵬主任帶領的名師團隊、王成傑名師工作室全體成員、以及相關年級的老師和學生。整個磨課活動共分為四個階段:名師引領、分組評課議課、彙報交流、專家評課等。參課老師受益匪淺。

一、名師引領

太和一小的付莉老師和阜陽市北城國小葉慧老師分別給大家展示了精彩的國學經典教學。國學經典文化是我國古代先賢的智慧,博大精深,給我們現代人帶來很多啟示。可是在教學國學經典時,老師們卻不知所措,往往是把古文上成背誦課或者“一言堂”——枯燥無味。然而,今天兩位老師卻給我們展示了不一樣的課堂,真正地走進經典,走進生活。如:付莉老師的教學採用創設情境,教學行大禮,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有梯度教學,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等等。還有葉慧老師為學生創設出輕鬆的課堂,讓學生在此自由發揮。上課伊始,葉老師通過大量的數字告訴學生老子的《道德經》被譯成外文,帶給學生深深地震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課堂上,葉老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教學時聯繫生活實際,課件出示相關句子,配以相關文字和插入相關視頻,更直觀的理解句子的含義,並結合生活讓學生談感受,葉老師適時讚揚並小結,真讓我們享用了一場豐盛的教學大餐!他們的教學為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古文指明瞭方向。

二、分組評課議課

課堂教學結束後,阜陽市教育局周鵬主任給前來觀摩的老師分了兩組,進行評課議課,並提出評課時抓住“老師們選材是否合適?教學目標是什麼?”進行小組內評課議課。老師們也踴躍參加,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感言。

三、彙報交流

在王成傑主任的主持下,兩組各派一位代表上台,就本組評課議課的內容展示並講解給大家,代表們針對不同的課進行了詳細的彙報。

四、專家點評

最後,周主任做了總結兩位老師成功教學的經驗:作為老師,首先有責任有義務把課上好!其次,得法於課本,引導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選材上切合學生實際,關注全體學生;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以標扣本順學情等等。

整個活動地開展,從聽、評、議到展、結,我們每位觀摩老師都親自參與,親身感受,與名師零距離接觸,聆聽專家的精彩點評,可謂是不虛此行,收穫頗豐!

磨課心得體會7

一堂好課是怎樣誕生的?經歷過前段時間分宜一小數學工作室的課例打磨活動,我有了深切地體會:好課是“磨”出來的。尤其是跟隨着一個優秀的團隊,在名師指點、團隊每個成員智慧的碰撞下,在“磨課”過程中給自己帶來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這一次我們工作室確定的研究主題是:如何促進學生對數概念的真正理解。選擇的研究課題是《分數的意義》。

最初,我們的思路是引領學生在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的基礎上,揭示出分數的意義,並板書出來,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概念。可是,在第一次試課之後,我們發現,學生雖然能清晰地説出分數的意義的“概念”,但是在實際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卻感到困難重重。這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正如李水蓮老師所説的那樣:學生會背誦“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話,或者會依樣畫葫蘆地説出有關一個分數的一句話,是否意味着學生理解並掌握了分數的意義?我們的教學是重在體會分數的意義,還是重在體會分數形式化的“概念”?

毋庸置疑,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在前者。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設計思路:先從生活中找能用1表示的物體,再體會一些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能用“1”表示。然後從平均分不同的物體中形成直觀表象;再創設自由創造分數的情境,在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接下來創設了如下情境:根據班上男女生的人數用分數説句話,調查班上視力不達標的孩子有多少個?你能聯想到哪個分數?創設分糖遊戲環節,學生在想一想、説一説、分一分的過程中,由部分想整體,學生動用各種感官,在大量的現實情境中做出取捨、抽象和概括,在不斷變換的情境中,體會到情境雖然變換但分數所表示的意義實質不變。這時候,板書不板書出分數的意義的形式化的概念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對分數意義已有了深刻地理解。

窺一斑而見全豹。通過這次磨課,我再次深深地體會到,學習有三個階段:感性認識——感悟——知識,知識是學習的最高階段。先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這個時候知識就變成了智慧。我們要讓孩子走完三個階段,才能得到知識。因此,在進行概念教學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流利地背出概念,而是要從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出發,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達到對概念的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其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想“當然”而為之,應該把“備學生”落到實處。

在最初,我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定在:對“單位1”的認識和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雙重任務上。因此,確定了我們的思路是:以問題帶動,在不斷變換分物體的情境中,引領學生一步步地豐富對整體“1”的認識,引入“單位‘1’”的概念;接下來仍然以問帶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闡述自己想法的過程中,再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然後在此基礎上揭示分數的意義。從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到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學生對分數的認知,就會沿着我們為他們鋪設好的階梯,一步一步地拾級而上,本節課的重難點就會得以輕鬆突破。這樣的設計,我們認為是“時刻在為學生着想”。可是,在接下來的第一、二次磨課中,卻發現學生對“單位1”的理解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困難。其實,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他們是有生活基礎的,如一包薯片、一盒鉛筆、一個小組等等,只是沒有給他們冠之以“單位1”的名稱而已。於是,又調整了教學思路,不再把“單位1”當做教學重點處理,只是幫助他們把散落在腦海中有關一個整體的零星表象彙集提升,引導學生用“單位1”的概念來表示一個整體的內涵。

教學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説”早已會説。但“做”,在很多時候只是“想當然”,會自以為是的認為學生應該是這樣的。他們到底已經理解了什麼,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是如何思考的,這還需要我們在備課前要真正地去了解、去研究。

再次,在進行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將導致膚淺。

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學分數的意義應該涉及到的知識,如分數的產生、分數符號的歷史發展、分數單位、量與率的比較等內容都非常重要,極想有在一節課中就傾其所有而告之之勢。這是我在備戰公開課時經常會犯的痼疾,還好有其他老師頭腦清醒,做事果斷,大刀闊斧,修枝剪葉,才令得本節課不蔓不枝,主幹分明。

但是對 “量”與“率”比較,終難割捨,大家在第一、二次的試課中都作為重點關注點之一。後來在工作室成員的研討下刪減一部分內容,把重點放在對分數意義的理解上。她們讓我懂得設計教學不能因為求全而面面俱到,不能因為求新而花樣百出,一定要把握準重點,懂得取捨。

俗話説,好事多磨。其實,“課”也是要經過多番磨礪才有可能變成經典。“磨課”帶給我的不單單是一節好課,通過此次活動我從團隊中的老師們身上學到了很多,帶給我更多地的是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去研究每一個教學內容,在沒有團隊的情況下如何“磨課”,要養成一種思考習慣。經過此番磨礪,希望自己在今後的課堂上能做得更好。

磨課心得體會8

xxxx年4月19日在我們幼兒園進行第一次的研課磨課活動,由我們園的邢維凡老師組織這一次的活動。活動由三個流程,第一個環節是邢維凡老師對國培研修活動作業的佈置講解,第二環節是由四位老師上課,分別是文儒園的黃海萍老師上的《荷花荷花幾時開》、石浮園鍾丹潔老師的《警察捉小偷》、加樂園陳栩栩老師的《丟手絹》、以及紅崗園王繡花老師的《貼人》,老師們都很有激情,在遊戲中孩子們很開心,快樂。第三個環節是老師們進行評課活動,活動中老師們針對四位老師的課作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xxxx年4月21日,由加樂園的陳瑩老師主持活動,先是四位老師進行磨課,然後進行評課,最後由邱梅金主任進行重要講話和最這次民間遊戲做出明確的指導。經過兩次的磨課,做為執教教師的我感到非常的榮幸,能得到那麼多老師的幫助和支持,雖然壓力很大,但是也要勇往直前。經過這麼多天的學習,讓我對民間遊戲有了更多的瞭解,我們要抓住關鍵點,探索好玩的點子讓孩子在身體、心理都有很大進步。在一節遊戲活動中,老師的引導、音樂的點綴都能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幫助,使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

磨課心得體會9

您有磨課的經歷嗎?如果有,那您是幸運者,因為您已經擁有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您正在磨課,您將品味磨課中的酸甜苦辣,但不管是什麼滋味,請您帶着快樂的心情去品嚐,收穫的是美味佳餚。如果您還沒有磨課的經歷,您將感受不到成長的喜悦。磨課就像爬山,在山腳下,望着高山,您想退縮,您想打退堂鼓,就如我們剛接到任務時畏難的情緒與感受。在爬山過程中,我們會覺得累,但在累過之後,沿途的風景,山上的新鮮空氣,在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感受,只有到了山頂才能感受。我有幸成為磨過課中的一員。

一個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有多優秀。一個人,想要優秀,你必須接受挑戰;一個人想要儘快優秀,就要去尋找挑戰。一個人的知識,必須通過磨練才能獲得。朋友,到磨課中去收穫快樂的果實吧,在磨課中學會成長。

磨課磨得友誼。在磨課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同事對我的關心與幫助。我們全生物組老師,為了我的課來回奔波;我切身感受到通過磨課增進了同事間的感情與友誼。

磨課磨得是財富。磨課苦,磨課累,但在苦中收穫的是快樂,在累中收穫的果實。在磨課中,首先收穫的是教學"財富"。在正式上課前的每一次試教都是考驗,在每次的試教中卻都能得到教學的"財富"。其次,在磨課中收穫的是自信。在每次試教前,同事們給予微笑與鼓勵,一句句祝願與鼓勵的話,暖在了我的心裏。在磨課中我磨練了自己意志與膽量。這樣的"財富"將終身受用。

磨課磨得是體力。在磨課過程中,其它事情還是一樣不能少,只有在晚上8點之後的時間才能安安靜靜地靜下來想自己的課,想教學過程,想教學環節的銜接,想上課時的表情與動作,還要做教學用具、課件,請人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等等,有時需要忙到很晚。因為自己的身體素質較差,這時的你如果體力跟不上,在課堂的正式展示前你就會倒下,那一切的努力將都是白費。這也跟爬山一樣,開始用力過多,到了山腰,就會體力不支,半途而廢。因此,在磨課的這半個月中我合理分配自己的體力,合理安排教學與休息的時間,並及時補充體力。所以,磨課磨出了我的意志,還磨出我的體力。

磨課生活已告一段落,磨課使我收穫頗豐,磨課使我在教學中成長很快,但留給我的是思考,是今後努力的方向。這次在朋友的幫助下,爬上了一座小山,而在我面前呈現的卻是更多更美的高山,想要領略高山的獨特魅力,只有努力,再努力。

磨課心得體會10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是國小階段對立體圖形的第一次深入的學習,所以本節課的難點就是通過學習它們的特徵從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最初的設計中,活動1我是通過學生觀察我手上的長方體去引領學生總結長方體的特徵。

在設計時,我正好在上一年級的認識一些基本的立體圖形,其中就有長方體和正方體,所以我覺得長方體的基本特徵學生應該很清楚,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學習來很吃力,我講起來也很吃力,也很空洞,學生糊里糊塗,我更是急得一身汗,花了太多的時間卻沒有得到我想要的效果。後來,通過李校長和曹主任給我的一番建議,我恍然大悟,我找到了我接下來突破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切入點了。

首先,我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深入的瞭解,學生對於圖形的知識遺忘也是需要顧慮的,而且學生學習立體圖形需要去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的掌握。後來,我通過整改,將活動1這樣設計了,首先,引導學生認識面、稜、頂點,這樣慢慢在知識體系中開始建立框架,然後接着讓每一位學生帶着問題去摸一摸長方體,這樣學生活動起來就有了方向標,感受也更深刻一些了。

就從這一點的設計者我明白了,我們在設計一堂課時,起點定的時候要考慮學生的情況,空間觀念對於成人來説可能比較簡單,但是孩子的思維中空間觀念是比較薄弱的,我們要充分地讓他們去感受去領悟,這樣的學習才有意義,也更易於學生去掌握,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是我們國小階段圖形學習的一個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時不能忽略。

磨課心得體會11

專家老師們集思廣益,深思熟慮制定出本次研究課例 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1.對於意藴豐富的文言文,怎樣從“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入手,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層次品讀?

2.如何尊重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積累語言,在思維碰撞中昇華認識?

在經過兩次備課之後,丁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比較成功的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多角度、深層次品讀文本意藴,有集體誦讀、自由誦讀、個人誦讀等幾個多種方式,關注學生的閲讀體驗,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出色達成了“反覆誦讀、多角度品讀文本意藴效果”的目標。

二、依據情景導入——整體感知——賞析品味——拓展延伸的教學流程由淺入深,整個流程,師生傾情投入,層層品讀,邊讀邊品,以讀帶品,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收到了讀者與文本共鳴的效果,達成了“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教學目標。如:在丁老師多次集體誦讀“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抓住關鍵詞“解衣”、“ 欣然”,體會作者“清閒”。品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一句,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誦讀,小聲齊讀,再加速齊讀,最後,慢慢地齊讀“相與步於中庭”,加深了學生對“悠閒”的認識,讀出了“安閒”之意。在丁老師的點撥下,運用重點字重讀、快讀、慢讀、大聲讀等多種方式,體會出作者蘇軾的清閒、悠閒、安閒,促進學生對“閒人”的解讀。

三、最後,為了讓學生體會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丁老師投放一些資料,又安排了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讀深讀透,獲取資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就這樣,結合背景資料學生體會到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被貶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的微妙複雜的心境。

本節課丁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誦讀課文,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感受到了月夜景色之美,品味出文章語言之美,還感受到了作者曠達閒適的思想情感之美,出色達成了“反覆誦讀、多角度品讀文本意藴效果”的目標。

針對這堂課,我想説一點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情景導入,用青島的月亮導入,並投放了照片,説實話,那圖片上,毫無特色的居民樓上空一輪空洞又無光澤的圓月,單調又無趣,與文本中美好的意境相差甚遠,再説,月亮美不美,與賞月的心情 有關,心情好,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一起 , 自然就美, 反之,就不然。所以,導語可否換一下,從蘇軾的作品、成就切入,不行嗎?

其次,這節課在“學生文言知識積累”方面,丁老師從實詞積累、虛詞積累、句式積累、名句積累、背景積累等多方面入手,

教學生積累了不少文言知識,在這一積累過程中, 如果能穿插一些形式靈活的小測驗,如:重點字詞句的解釋,寫景名句的小填空,背誦時雙人合作,一人背誦,另一人翻譯等等,那樣積累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再次,在解讀“閒”字時,面對稚嫩的學生,我們如何讓他們感受一種正能量,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世人苦被“名利”累,多少“忙人”沉醉於“案牘之勞形”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有此心境,自己與張懷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人生能有一知己,隨時相與中庭,共賞一輪明月,無聲勝有聲,這又是一件怎樣的幸事啊。

我個人覺得,我們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蘇軾的悲苦與無奈上,我們可以在作者豁達樂觀上,做以引導。比如,可以從美麗的月色引發到博大的胸懷。可以從欣然、悠然賞月引領到積極樂觀的心境。可以從他“誰到人生無再少”“大江東去”領略他的豁達豪放。在人生低谷,在挫折逆境中,他的從容坦蕩,怎不令人動容?

磨課心得體會12

在培訓中我聽取了3位老師精彩的英語課,每位老師的課都是那麼的精彩,讓我既羨慕又欽佩。

一、羨慕他們紮實的基本功: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課上儘量多的使用英語。為學生學習語言創造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只有教師説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我望塵莫及的,但是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會努力的。也希望能為自己的課題創造更精彩的語言環境。

2、他們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這是多年教學生涯的沉澱。

二,欽佩他們的教學能力。

1、課堂駕馭能力。老師們都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使課堂更生動,比如慄傑老師運用網絡展現中國傳統民間藝術,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思想教育,同時給人一種賞心悦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電腦課件也使課堂的容量增大,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課堂的效率。課堂的整體性強,銜接緊湊,在控制時間上能靈活應變,使課堂趨於完整性。

2、教學設計能力。英語閲讀課的教學一直是我的軟肋。不知道怎麼處理閲讀與夯實基礎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幾位老師為我解了疑惑。這幾位老師都能在閲讀教學中運用閲讀策略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有效的從學英語水到渠成的轉變成用英語。如樑金花老師講授“在恰當場合使用合適語言”之後,讓學生編對話,切實讓學生活用英語,用活英語。老師們都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在每個教學的過程中,每個老師都能充分利用課堂,珍惜每一分中,提高課堂的實效。我在感歎如果是我自己上課的話,這麼多的練習能夠當堂完成嗎?可是在授課老師的課中,真的做到了當堂課程全部完成,讓人不得不讚歎老師高效的教學能力。在此次聽課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讓我對這些新的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合理應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教學真的是用心、用腦的大膽實踐過程。我想關鍵的關鍵在於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這次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課堂教學方面的方法與形式,但是如果照搬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可能會不行。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課堂上執教老師好的地方,借鑑學習,不足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警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磨課心得體會13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從教學中轉變了認識,從今以後要重新挑戰自我。通過研修,教學方法有所改進。

教學方面,我把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後進生的轉化,中等生的優化和優秀生的進一步發展作為工作的總目標,注重考研,大膽改革,形成勤懇踏實,樂幫善帶的作風。指導老師班為我們介紹了一位位有着各種優秀頭銜的專家時,我認識到自己有幸加入了一個專業、規範、有着先進理念的培訓隊伍。這十天的的培訓必將改變我英語教育的專業化成長之路!

聽了老師的專題講座,使我認識到要讓學生有創新精神,那麼教師首先必須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怎樣才能有做到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礎,廣才學,薄名利,遠物慾,樂在其中。

睿智的老師,讓我們見識到了來自中國頂級國中英語教師的風采。在這堂示範課中,我們初步認識了教育的理念:真實、自由、個性;我理想中的英語課堂應該體現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藝術,應該時刻洋溢着生活氣息,與生活聯繫在一起,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讓學生無拘無束,盡情的交流。快樂的英語課堂讓每一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張揚,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學習活動。是啊,新的時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索。我們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誘惑,積極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英語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儘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濘的,但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要從頭做起,有自信,能堅持,我們的英語課堂就一定會煥發出生命活力,我們的英語教育一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當然,還要感謝老師,你們真的辛苦了,想餘下的日子學習會更加的精彩!

磨課心得體會14

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大學畢業生走上教師崗位,每一年都有許多次教育研究部門或教育管理部門組織各種各樣的優質課、公開課或觀摩課。怎樣才能鍛造出一堂好課?我覺得除了儘量釋放在學校裏所學的各種教學理論,諸如: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之類以外,重要的是要從兩個詞入手,即“摩課”與“磨課”。

所謂摩課,就是模仿別人的課,模仿別人的講課風格、講課樣式來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青年教師剛剛踏上講台,摩課是非常有必要的。他們可以從優秀的課堂教學過程實錄、教學影像資料中,學得優秀教師駕馭課堂的技巧和方法。如:如何導入,如何激發興趣,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何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如何傳授知識、鍛鍊技能、培養方法,如何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等等。甚至於優秀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在青年教師的眼裏都極有魅力,都值得一摩。

摩課一定要注意幾個原則。

一是摩課要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切不能只摩外部形式。李吉林、霍懋徵的課都是好課,可是,別人拿來往往就不倫不類,特別彆扭。這是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沒守着拿來主義這一原則。你穿上別人的舊鞋子走老路,自然會覺得道路不好走。所以,摩課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需要摩課的教師在摩課的過程中撥開雲霧見青天。發現一堂好課的真正內涵所在。比如説一個環節教師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他是運用了什麼樣的教學原則?他是以什麼形式來實踐這一原則的?如果讓我來上這一課,我還可以從哪些角度來踐行這一原則?會有什麼樣的預期效果?等等。

再如優秀的教師突破難點總是能深入淺出、遊刃有餘。他到底是採用了什麼教學方法?是講讀法、討論法、讀書法,還是實物演示法?還是多種教學方法的複合?我們摩課的教師一定要摸清他的教學方法,並能舉一反三。同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哪幾種形式展示才能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從而選出屬於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並且再進一步發散思維:哪一些課型的哪一些環節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達到預期的最佳效果。

二是摩課要摩最適合自己摩的課。並非所有的優質課都值得你去模仿。有一句廣告語説得好,“只買對的,不選貴的”,作為一名新上任的教師,往往會眼花繚亂,看到哪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都很高,都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總想一口氣把這些優點都學到自己手中。我想,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造就“千手觀音”式的教師,最終出現的形象必然是一個“四不像”。有一篇小短文講到:一個百分之百,強過十個百分之十。這就是説一個人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的特點,往往強於你在多個方面都有淺顯的涉獵,而哪一方面都不深入、不通透。我們當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有着強烈求知慾和獨特思維個性的學生,他們對教師的要求總是無定向、無止境的。當他們問你一個問題,你總是支支吾吾,好像知道,又説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你的魅力就會讓你自己抹殺了。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首先要達到在一個方面是專家,然後再逐步達到一專多能、多專多能。

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方面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就要確定一種最適合自己特點的優秀課型為自己的教學基本式,並能提煉出其基本骨架課型,或者去修正別人的課型,並博取眾長,來形成屬於自己的教學基本形式。教學的基本課型的“鋼架結構”出台以後,再去豐富它,保養它,成就它,把課堂變得既思路清晰,又有血有肉。

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教學思路或教學基本形式並不容易,要想成就一個形式新穎,又很科學、很實用的模式更是非常難,必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積澱、不斷提高,甚至要改正或推翻原來的形式,再形成新的教學基本形式。

一個人只有一種屬於自己的教學基本形式往往是不夠的。不同類型的課文,你只套用一個公式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每位教師都要針對不同的課型,形成多種成功的教學基本形式。當然,這需要每一位教師求真務實、勤奮好學,要付出多年乃至一輩子的心血。這也就是“磨課”的過程。

所謂的磨課,就是打磨自己的課堂教學。一堂好課需要仔細地去雕琢,去打磨。磨課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需要有着豐厚的文化積澱,在此基礎上,還需要有足夠的磁性、足夠吸引力的語言表達水平,需要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更需要有將各種素質整合為和諧課堂的能力。這些都是需要用心去打磨的。

一個課堂教學的高手,他的文化是由內向外滲透的。他應該是在每一個眼神中、一舉手一投足中,都浸潤着文化。這就需要從教者去浮華,去功利,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這片寧靜的心靈,耐心地去磨礪自己。去讀書,去讀好書,去讀破萬卷書。為我們保證每一堂課都有源頭活水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課堂教學這條長河中,摩課只是一個起點,一個基礎。摩課的最終目標還是要跳出別人的圈套,形成自己的課堂教學基本形式。磨課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它包含着摩課的過程,還有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過程。摩了課,再去長久地磨課,才是我們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成功之道,吻合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個打磨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一般人的成功之道。願成功屬於那些善於打磨自己的人。

磨課心得體會15

磨課猶如磨劍,鋒芒在無數次花火中呈現。當然這樣的花火便是我們在磨課的過程中反覆推敲,不斷積累,把智慧和精華聚集在一起的過程,去努力呈現出每一堂精彩的課堂。

我認為精彩課堂的基礎是深入鑽研教材並抓住教材核心內容,去鈎織一個有型的網,這樣才會在有條有序的去組織語言,順利地進行餘下的準備工作。

當然在和眾多優秀的教師進行磨課活動的時候,也讓我受益匪淺,那些都是我自己在書本及日常積累中所得不到的東西。“好課是磨出來的”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精心去設計方案,用充足的準備去講好一堂課是要付出辛勤和汗水的,一次次的實驗,一次次的積累,讓我更好的掌握了磨課的重要。在課堂去營造和諧的氣氛,熱情可以讓同學們滿懷信心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象,哪怕有時候他們説的並不正確。並且這樣還可以在他們的錯誤中進行延續的剖析,去引導開拓等,要完成一堂好課應該考慮各種因素,這樣磨課雖然艱辛,但是其中快樂和收穫才是最大的。

磨課讓我必須站上講台面對學生及聽課教師的檢閲,是一個反覆修正的過程,在磨課中,要先讓自己不斷積累去體會其中的精華,還要加上自身的觀點理念,靈活地運用在授課當中去。在磨課中不止提升了我的勇氣和自信,它讓我對自己的説課,講課,認真回憶,思考接合在一起,從這樣的深厚的積累中讓我的授課更完善,其次更加完善自己的內心,磨課帶領自己越來越強大,不畏艱難困苦,要不斷突破創新,這正是要講好課不可或缺的精神。

標籤: 心得體會 磨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ory2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