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得體會 >

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

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1

嫦娥五號自一誕生就揹負諸多使命,將月壤帶回地球就是其中之一。這任務本身看上去並沒有多麼奪目,因為四十幾年前美蘇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但是在時隔44年後,當中國的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採取月壤的任務後,竟然引得全球矚目,嫦娥五號究竟憑什麼呢?

通常一提到人類對月球進行探測,大家多會想到美國第一次載人登月的時候,算起來也有51年了,中國起步較晚這一點不得不去承認。但若就此認為中國航天技術一直落後於美國就錯了,這完全是兩碼事。

以往月球探測器返回時,是從月面起飛直接飛回來的,但嫦娥五號不一樣,它採用的是全球最先進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比起地軌對接,月軌對接的難度要大多了,想要搭建月軌空間站,該技術是基礎,想要打造月球基地,該技術是支撐。

在過去的十年裏,美蘇等國掌握了先進的航天技術,卻堅決不肯吐露給中國分毫,所以嫦娥五號才會承載和44年前蘇聯月球探測器一樣的任務,但是實現技術的.途徑卻大不相同,以致於實現成本也是天差地別,這就是技術優勢的好處。

別小看這些成本,在美蘇爭霸的歲月裏,太空競賽也被很多人看做是將蘇聯拖垮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為美蘇兩國均在太空探測的問題上投入了重金,讓整個國家都蒙受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所以,蘇聯剛一解體,美國就開始不斷縮小太空探測的規模。

當中國開始探月工程的時候,有不少人都擔心這得要投入多少錢才夠,中國的經濟水平能否扛得住。單用性價比這個詞來形容中國探月工程的經濟性已經不足夠了。按照葉培建的話説,中國是花小錢辦大事,按照媒體的説法,中國是在用白菜價換取含金量十足的太空探索科研項目。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但凡被中國拿下的尖端科技,價格就會跌到堪比白菜,很多人認為這是中國用工成本低的原因,主動放棄了暴力,其實這是技術升級造成的。設備作用相同,但實現技術的形式不同,成本自然也有所區別,技術優勢就有這樣的好處。

中國的探月工程根本談不上是費錢費力,無論是經濟還是科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任何太空競賽都不足以令中國畏懼。反觀美國那從滿心不屑轉變成緊盯不放的態度,每當中國在某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以後,美國都要高喊着中國要豁達一些,把技術分享給全世界,為全人類造福,這一次也是一樣。

雖然美國人的做法已經沒什麼稀奇,但這份呼籲卻值得人們深思。畢竟美國早在1969年就實現了載人登月,中國是在51年後才完成這項任務,中國手中獲得的這些數據對美國人而言真那麼有價值嗎?美國人的反應告訴了我們答案,他們真正重視的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技術路徑,他們也想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説到這裏,我們不得不提防美國那最龐大也最複雜的間諜組織,如何防範技術間諜已經成了現在的主要問題。當前美國極力打壓中國的5G技術,莫非是中國先進的5G技術限制了美國技術間諜對情報的獲取?

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2

“民以食為天”,這話我深有感觸。

小時候,在爺爺的懷裏,就得知糧食對人的重要。飯桌上,爺爺見我們兄妹拔飯丟了飯粒,他便心疼地一顆顆揀起往嘴裏送,一邊講起他缺糧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爺像你們大時,你祖公哪養得活你爺,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討飯吃去啦!那時一斗米能買一大壩田呢!”往後,父親的嘮叨裏依然還夾雜着一些共和國飢餓的歷史,三年的自然災害不知餓死了多少人,那險些餓死而又活過來的人們自是把糧食看得格外珍貴,對糧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記起的只是大集體最後那年分糧的事了。爹孃都是隊上的好勞動力,共掙了400多個工分,一年下來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穀,這還是我家分到糧食最多的一年。聽娘講,要是往年頂多只能分個800斤稻穀,不摻這就摻那,一年總沒能吃上幾頓白米飯。我當時還看見隊長三狗大爺笑眯眯地把隊裏分剩的幾十斤苞谷叫寨上窮得叮噹響的那幾家背了去。

寨上人歡天喜地的把集體田地,沸沸揚揚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一畝水田和幾畝旱地,幾塊黃泥巴土,爹孃為此還高興得幾夜沒合上眼。

當人們帶着極大的熱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種下各自的希望時,一場罕見的'災害向我們地方襲來,飢餓又一次捲土重來,靠國家的供應、救濟,我們才淌過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飢的日子。到了1984年,風調雨順,我家就豐收了一回,全家人靠4畝地收了3000多斤稻穀,比集體時多了4倍,打那時起我家就開始吃上了白米飯,那是爺爺們從未過上的好日子。

1992年,我到縣城讀高中,在城裏聽人家講雜交稻種能夠增產兩倍,於是就省了半點錢半信半疑的到種子公司去問,好心的阿姨幫我裝好稻種後,千叮萬囑要按科學方法種植,我用筆記本記了整整兩頁,喜滋滋地趁週末趕回家去講給爹孃聽,爹哪裏肯相信:老子幾十年都是栽一把秧子,栽一根會結得好穀子才怪,還要栽兩次,又麻煩又費時,一根一根怕是要栽到別人收穀子。我好説歹説,還把報刊上雜交水稻增糧增產的報道讓他看,他勉強答應育4包稻種,我特地請了幾天假,在家幫爹搭了個簡易的育秧棚,把秧子育了出來,讓他們在家慢慢地栽。放假回來,姐告訴我:栽小秧那陣子,寨上別家洋芋都除了草,苞谷全下了種,就我家還未做那些活,3個人差不多栽了半個月才完事,寨鄰看了都説:“他家今年是在辦怪,怕是要兩頭結穀子。”

秋後收割奇蹟出現了,經爹苦心管理,那年我家稻子出奇的好,收割時我看着那壯實的秧杆和飽滿的穀穗,一根種苗竟發出十多根來,我也驚奇,開始感歎科學的神奇,當然寨上的堂公伯叔們就更覺奇怪了。在往年的基礎上,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稻子壓彎了爹那堅實的肩膀,我發現爹一貫愁眉不展的臉上溢出了難得的笑容,從此他開始相信科學,帶頭宣傳科技。

寨上的人傻眼了,多收了3000多斤,算起來應該是兩頭結穀子啦!雜交水稻給他們大開了眼界。第二年,家家户户買來雜交稻種向我家取經。打這後,寨上的糧倉都能裝得滿滿的,不愁吃不上白米飯了。

國家糧食安全個人學習心得體會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詩人李紳寫的一首家喻户曉的愛惜糧食的古詩。是啊,每一粒糧食,正如古詩中所寫的那樣都是農民伯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來的,包含着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來之不易啊!因此,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應該從我們每個國小生做起。

現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來,可有些人卻鋪張浪費,不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從全球角度上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聲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費的糧食數量高達13億噸,倘若這些是糧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夠保留,就足以養活全世界目前約為9億的飢餓人口。我國每年浪費糧食的數據也很驚人,有數據顯示,中國人在飯館的飯桌上,有些人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訂了一大桌飯菜請朋友吃,可到最後大量飯菜幾乎沒動筷子。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闆倒掉了。其實這種事情完全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少點一些,吃完了再點,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節約方式。只要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只需舉手之勞。

為了提醒人們節約糧食,為了避免更多人飢餓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將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讓人們珍惜糧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費食物。讓每一個人都珍惜糧食。

從古至今,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為新世紀的我們,更要節約糧食,愛惜糧食。我會這樣做:每天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菜,吃乾淨盤子裏的每一粒米飯、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飯剩菜放進冰箱,明天再吃;在飯店裏請客吃多少點多少,不鋪張浪費、不擺闊氣......這些都是節約糧食的好方法。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必須要從小處着手,從珍惜一粒米開始,從小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珍惜糧食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de/w9re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