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心理學 >

心理學心得體會【薦】

心理學心得體會【薦】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理學心得體會【薦】

心理學心得體會1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必須具備判斷學生是否熱愛學習以及引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理論的支持,即人的學習動機分析理論。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高爾基曾經説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這次學習,使我對未來的工作更加充滿信心。作為一名教師,系統的學習一些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非常有必要。通過這段時間學習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穫和體會。

一、瞭解了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和框架

通過學習,自己對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體系有了比較清楚地認識,對一些基本概念有所瞭解,特別是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問題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差異等內容有進一步的深入瞭解。這些有利於自己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情況,因地制宜,做好教學工作;有利於自己用科學方法指導工作,減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師和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這個職業有其工作獨特性。作為一個教師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穩定的心理素質,堅定的意志品質,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能不斷樹立威信,不斷地努力學習和提高,促進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知道他們存在不同的心理差異;會辯證地看待問題,面對學生的差異,採取不同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分層教學,進行個別化教學;能及時瞭解學生,不斷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堅持性、獨立性和責任感。

三、意識到師生交往和課堂互動的必要性

師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作為教師要能夠和自然地和每個學生交流、談心,做他們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願意接近。要能夠利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師生關係融洽,互相愛護、關心和幫助。教師要真正瞭解和理解學生,不要有認識上的偏差。給學生適當的期望值得,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要在平時的工作中積累經驗,不斷探索學生心理髮展規律的方法,形成科學的對待學生的態度。

四、明確了自己將來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師德和穩定的心理素質。要熱愛教學工作,充分認識到教學工作的偉大和重要,對業務進行認真鑽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穩定的心理,對待學生生活上要關心,學業上要嚴格要求,要作到“嚴而不畏,敬而不遠”。

心理學心得體會2

很榮幸能參加市心理健康教育協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在今天的培訓中,聆聽了《心理健康教育》雜誌的主編陳虹的精彩演講。近四個小時的學習,讓我進一步理解了“積極心理”對學生的發展和學習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課間、課後還聽到一些老師的不同觀點,因此本人也想就這一天的學習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陳虹主編的講座讓我們對《積極心理學》有了初步的認識,所謂積極心理學是對人類積極的正面的經歷以及人的性格特徵長處和福祉的科學研究。它也是對能給人、小組、和機構帶來昌盛或使他們能夠發揮最佳功能的環境、氛圍和過程的學習。而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教育中,就是積極教育,所謂積極教育,其主體為了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積極的心理體驗,以充分發掘積極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動。

那麼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曾經經歷了怎麼樣的過程呢?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犯的一點錯誤,就會橫眉冷對,而且甚至會大打出手,棍棒出孝子,打罵才成人的思想曾經在許多家長的身上體現。

對教師來説,嚴師出高徒,師道尊嚴也曾讓許多老師把自己高高的擺學生之上。

隨之以後出現的,師生平等,教學相長理論讓我們的教師把學生當朋友看待讓我們的老師與學生站在了同一高度。

今天,新的教學理論讓我們把學生托起,讓學生佔主體位置,教師作為主導,突出了學生的自我能力展示和自主學習的能效。

那麼這些經歷讓我們怎麼樣面對今天的教學呢?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認為心理學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為學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優勢,但這並不代表後天的成功,作為家長的培養,作為教師的指導這些後天的因素應該起到了決定作用。而積極教育則是把孩子的優點突出出來,讓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發展的優勢。

2、作為家長、教師如何發現孩子的長處,如何搜尋孩子的閃光點,如何適時的表揚,讓快樂的心態伴隨孩子的成長,讓他們在成功中享受歡樂,在歡樂中爭取成功是我們必須要研究的課題。

3、中國文化,博大精神,而語言是表達情感的首要表達方式。同樣一句話,在不同的表情下,不同的語氣下説出來,所表達的意思會大相徑庭。因此,作為老師也罷、作為家長也罷,用恰當的語氣、合適的表情真誠的表達你的讚賞,在對孩子的積極教育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4、信任是交流的前提,因此在表揚孩子時要適、在批評孩子時要適度,用你的真誠換取孩子的信任自然,你的言行才能對孩子產生預期的影響。

5、適度的批評(當然要注意時間、場合),讓孩子在讚揚中夾點措折感,才能讓孩子不會盲目自大,在成功中找到不足,也才能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

總之,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適合當前教育形勢的一種教育心理學。

學前期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變化最快、可塑性最大的時期之一。幼兒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在以遊戲為主的各項活動中,心理髮展異常迅速。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

通過學習《幼兒心理學》,我深知:幼兒階段是人生的奠基階段,而幼兒教師是年青一代最初的啟蒙老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作為幼兒教師,首先是要做幼兒的朋友,在平等的關係中,教師是幼兒的夥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放鬆,讓他們感覺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幼兒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的慾望的能力和機會。

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大方,他們能主動表現自己,見到客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能翩翩起舞,為大家表演,這樣的是我們所倡導的。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在幼兒園裏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他們熟悉的環境,或家裏來了客人,或者幼兒園來了陌生人蔘觀等等,他們便很膽怯,不敢説話。這種膽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為缺乏鍛鍊的機會,缺少表現自己的勇氣的條件,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嚴重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膽怯的幼兒往往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説話聲音很小,為改變這種膽怯的性格,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説"的機會,讓幼兒在每個人面前表達自己慾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現在的教育觀,要求教師與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麼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去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麼,需要什麼。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係,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儘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遊戲。真正做到"在遊戲中學習"。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他進行讚美,他們定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

我們班有一個小女孩,小臉胖乎乎,可説話聲音比較小,別的小朋友幹什麼,她就跟着幹,很少主動自己做什麼。不過她很愛笑,每次她從我旁邊經過,我就會摸摸她的小臉告訴她,你真可愛。每次這樣的讚美,樹立了她的自信心。有一次,她主動到我這裏對我説:"老師,今天我吃飯很快,能讓我帶隊嗎?"我當時真是又高興又驚訝,同時也感到老師一些無意的動作和讚美,對孩子來説卻是很重要的,她會覺得老師是注意我的,老師是我的朋友,是值得信賴的。

因此,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幸福的成長。同時要認真學習心理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開展幼兒教科研,為幼兒教育事業做出自的貢獻。

幼兒心理學是研究3——6、7歲幼兒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有幸在遠程研修中學習到了幼兒心理學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我認識到,對幼兒進行教育,如果不懂得幼兒的心理髮展的特點和規律,必定不會成功,甚至適得其反。

讓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幼兒學習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由興趣驅使的學習積極性;語言指導下的直觀形象性;學習的無意性和個別差異性。在我及我周圍的同行中,很少人懂得以上這些,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過程中,常常不知不覺地把孩子的學習主動性扼殺了。

有時,當孩子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時,老師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好奇、好問、好探究、好模仿的學習心理,常常給孩子的就是隨口亂答,甚至還表現出不耐煩。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適合幼兒的活動入手,給幼兒創設利於他們學習的環境來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對幼兒提出的任何問題,首先都要給予肯定,然後認真回答,回答不出來的,可以請其他幼兒回答,如果都不知道,老師就直接告訴幼兒,老師將下班後在書中或網上找答案後再告訴你。同時,也請幼兒自己回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找答案。像周香老師講的案例裏的老師一樣,既保護了孩子的求知慾,又激發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學習了幼兒心理學後,對“幼兒教育國小化”這一普遍現象,我也是體會深刻,感到茫然與無奈。根據幼兒的心理髮展特點及規律,幼兒的認知力、理解力還未達到國小生的水平,機械的模仿、死記硬背,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在幼兒園學的國小知識最多能讓幼兒一、二年級時一時領先,以後就不可能了,這樣反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幼兒應該在活動與遊戲中獲得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可是,目前的學前教育狀況又如何呢?我們有目共睹,深有體會。

我期待着讓每個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科學的教育觀早日駐入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心中。

心理學心得體會3

通過這段時間對管理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瞭解了有關管理心理學的部分知識,接下來,我就將在課程上所講到的激勵的重要性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俗話説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聲暑天寒。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和激勵,尤其是孩子,激勵孩子會使他們更加健康發展,而批評打擊的一句話,會讓幼兒變得畏縮猶疑。所以説,激勵使人擁有自己,擁有動力,擁有改變自己甚至改變世界的作用。

激勵的含義激勵就是激發鼓勵的意思,查閲資料可知: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在管理心理學中,是指通過滿足個體的需要,提供支持,創造條件並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過程。可見,激勵是引起個體產生明確的目標,並指向目標行為的內在動力。激勵是管理的基本職能:組織管理就是要運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以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財力、信息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和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從相關書籍瞭解到:激勵是管理的基本職能,管理者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員工採用適當的手段和策略,以激勵其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管理者要了解員工的心理,關心員工的需要,運用激勵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所以我們可以認為激勵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有效手段: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人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人是實現組織目標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沒有人的積極性,或者人的積極性不高,再好的裝備和技術、再好的原材料都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而激勵作為一種刺激因素,目的在於通過滿足員工的需要,激發其工作的動機,使員工對實現組織的目標保持高度的熱情。因此,激勵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有效手段,是保證組織各項工作正常進行的有力保證,對於組織目標的順利達成具有重要意義。

如何讓整個企業運行管理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要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是管理的一個重要功能。激勵,簡單地講就是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作為組織的管理者,為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就必須通過有效的激勵,激發全體成員的鬥志,充分調動人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資源,為管理工作服務。

激勵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業績: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在對員工激勵的研究中發現,按時計酬的分配製度僅能讓員工發揮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員工,其能力可以發揮出80%---90%,管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員工的工作業績是員工能力和售激勵程度的函數,即績效=能力激勵。如果把激勵制度對員工創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動提高自身素質的意願的影響考慮進去的話,激勵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就更大了。激勵可以造就良好的競爭環境:科學的激勵制度包含一種競爭精神,它的運行能夠創造出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進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在具有競爭性的環境中,組織成員就會受到環境的壓力,這種壓力將轉變成為員工努力工作的動力。有效激勵可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意味着企業間對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勵。德魯克認為,每一個組織都需要三個方面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績效,組織費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須在這三個方面均有貢獻。

我們常聽到公司的成績是全體員工努力的結果之類的話,表面看起來管理者非常尊重員工,但當員工的利益以個體方式出現時,管理者會以企業全體員工整體利益加以拒絕,他們會説我們不可以僅顧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幹就走,我們不愁找不到人,這時員工就會覺得重視員工的價值和地位只是口號。顯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視員工感受,不尊重員工,就會大大打擊員工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工作僅僅為了獲取報酬,激勵從此大大削弱。

信任是最好的激勵。

主管人員要懂得怎樣用有效的態度和悦人的方法去激勵員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用各種方法方法去激勵員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經理在整個職業生活中起着雙重作用:經理激勵下屬,下屬激勵經理;既當雙親,又當孩子;既是教師,屬激勵經理;既當雙親,又當孩子;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既是銷售員,又是顧客;既是主人,又是學生;既是銷售員,又是顧客,又是僕人,經理總是在扮演兩種角色。父母經常激勵孩子。我們是從托馬斯父母經常激勵孩子。我們是從托馬斯愛迪生和他的母親那兒認識到這一點的。的他的母親那兒認識到這一點的。旁人對一個小孩的信心能使這個孩子信任他自己。

當這個孩子感覺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時,感覺到他是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時,他就會幹的很出色。他就會幹的很出色。他不會費盡心機地去保護自己免遭失敗的傷害,相反,己免遭失敗的傷害,相反,他將全力地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暢的。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暢的。信任已經大大地影響了他,使得他把自己內在最美好的東西發揮出來。愛迪生説:我的母親造就了我。

激勵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業績: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在對員工激勵的研究中發現,按時計酬的分配製度僅能讓員工發揮20%30%的能力,而如果受到充分激勵的員工,其能力可以發揮出80%---90%,管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員工的工作業績是員工能力和售激勵程度的函數,即績效=能力激勵。如果把激勵制度對員工創造性、革新精神和主動提高自身素質的意願的影響考慮進去的話,激勵對工作績效的影響就更大了。激勵可以造就良好的競爭環境:科學的激勵制度包含一種競爭精神,它的運行能夠創造出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進而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在具有競爭性的環境中,組織成員就會受到環境的壓力,這種壓力將轉變成為員工努力工作的動力。有效激勵可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意味着企業間對人才的爭奪越來越激勵。德魯克認為,每一個組織都需要三個方面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績效,組織費垮不可。因此,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須在這三個方面均有貢獻。

用信任來激勵你的下屬和員工吧!

當你對員工抱有信心時,他會成功更好的理想的完成你交給他的任務。激勵的方式激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人的激勵主要有外在的激勵方式和內在激勵方式。外在激勵方式在短期內能顯著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效果不能持久,甚至有時會減低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內在的激勵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見效較慢,可是一旦起了作用,不但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而且效果可以持續很長的一段時間。激勵的作用在傳統的管理中,激勵的作用根本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和利用。隨着人本管理思想的發展和在實踐中的應用,人們越來越重視作為組織生命力和創造力源泉的人的作用。因此,激勵作為組織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對於組織目標的實現、工作效率的提高、職工潛在能力的發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課堂上的學習和大量的查閲資料,我們可以明白激勵不僅是對人,還是對企業的管理都是具有相當大的作用的,而一個企業的運作得怎麼樣,激勵在此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不可磨滅的,在現在人才湧現的社會中,如何留住人才,不是考什麼工資待遇,而是一個公司的管理模式,運作模式,而激勵恰恰是整個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如何運用好這個重要的管理武器去提升一個企業公司內員工的積極性,是一個長遠的課題。

心理學心得體會4

即將步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學習教育心理學是相當必要的。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記得那是大一的下學期,帶我們《數學分析》課的是任親謀老師,他衣着樸實大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個智者,那種親和力完全讓我感到温暖,聽其授課如沐春風,受益匪淺。他雖操一口陝西方言,但我也不覺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識在他講出來之後是那麼的易於理解,傳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啟迪心靈,這才是我夢中的大學教授。每每在大學校園裏見到他,都猶如陽光灑在我的身上,是那麼的温暖,感覺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後來無福再得其授課。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遞者。“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第四,教師要富有"愛心",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教師還要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最後,教師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並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人格的培養對學生來説是最重要的。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如此之重要,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去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呢?我想這也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世界,對一門課程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嘗試多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材料閲讀、討論、練習、實驗、案例分析以及課案設計等,理論聯繫實際,理論思想指導實踐,立竿見影,少走些彎路。在實踐中領略,感悟理論思想,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結合自己的專業在教育事業上有所建樹,力爭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做一個專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個機械式的教書匠,那樣的話,自己也痛苦,國人也失望,國家下這麼大的氣力搞免費師範生教育,培養未來的教育人才,為什麼啊?不就是國情所需,情勢所需嘛!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人才濟濟不假,但教育戰線上的人才卻遠遠不夠啊!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國家要進步,要發展,要騰飛啊,所以人口素質得先上去。所以,作為一個準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應該的,教育不好就萬萬不該了。

國小兒童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思維與語言密切聯繫着,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物質外殼,正常的人是憑藉語言來思維,用語言來記錄和交流思維活動的成果。所以,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素質。”

在教學實驗中我深刻認識到,科學教師自身語言的規範程度直接影響着學生科學語言的學習和使用。因此,當一名科學教師應重視自己的示範作用。教師準確、規範、清晰、精煉的語言,時刻影響着學生,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上,如果教師的語言精煉,而且有感染力,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所以我對自己這樣要求:可以預設的語言要在教學設計上推敲斟酌,而生成性,隨機性的語言要在平時多練,對自己嚴格要求。每上一節課,課後,我都反覆分析本節課的科學語言,是否有明顯的問題,如果有,及時記下,加以改進。此外,我在課堂上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示範、引導,讓學生逐漸學會用準確、規範的科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

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與學生科學語言密不可分,因為思維與語言是切聯繫在一起的。作為一名科學教師,要從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的目標出發,將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科學語言的學習和應用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不同:教育學研究的是教育過程的一些基本規律,而相對應的,教育心理學則研究在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及應用。這兩個學科比較好區分,我的認識是教育學更多的是重宏觀的角度去研究我們的教育教學,而教學心理學已經進入到了我們的教學過程。教育心理學和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的關係可以説是十分密切。教育心理學是以它們為學科基礎的,卻不好説誰包含了誰,誰從屬於誰。教育心理學更好的幫助了我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估的理論和實踐。

在通讀這本書後,我對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主旨,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另外關於書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學及兒童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對於我在理解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幫助。

心理學心得體會5

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我們都面臨着許許多多的壓力,在中國小的時候,我們面臨着應試教育,所以我們要不斷的讀書、考試,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考上好的中學、大學。但是現在我們考上大學了,這些壓力就離我們遠去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大學裏我們同樣要面對很多的壓力,有考試的壓力,還有就業的壓力。這麼多的壓力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所以,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學習心理健康課是必不可少的。

在心理課上,我知道了所謂的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上的完整和正常,而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心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成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即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通俗的描述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和社會都抱有積極的態度,特別是遭受挫折和打擊的時候,如失戀、失業和生病等,能夠主動的去面對、學習和尋求幫助,在迎接挑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滿足感。從某種意義上説,心理健康表現出一個人具有解決問題、應對壓力、適應人生各種改變的能力。

通過個人的感受與經歷,我愈加覺得心理健康課對於大學生的重要性,高校都應該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製約了高校培養人才目標的實現,改變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如何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我們長期的探索與努力,也需要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參與。前方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也是光明的。隨着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對心理健康的重新認識與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一定會逐步得到解決的。

在大學裏,許多同學都因為課程較少、壓力大於是就沉迷於網絡遊戲,到了最後就無法自拔,於是他們為了打遊戲就開始荒廢學業,開始連課也不去上了,整天呆在宿舍,坐在電腦前。甚至是不分晝夜的打,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也使得他們的心理開始變得扭曲了,可能分不清自己身在虛擬的遊戲中還是現實的世界裏。這讓他們變得孤僻了,不善於與人交流,他們只活在虛擬的世界裏。於是他們有的模仿遊戲的場景去殺人,連自己的親人也殺了;也有的猝死在電腦前,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保持快樂人生的祕訣是:

1、學會寬恕他人

2、要有目標和追求

3、經常保持微笑

4、學會和別人一塊分享喜悦

5、樂於助人

6、保持一顆童心

7、學會和各種人愉快相處

8、保持幽默感

9、能處變不驚

10、有幾個知心朋友

11、常和別人保持合作,並從中得到樂趣

12、保持高度自信

13、尊重弱者

14、偶爾放鬆一下自己

15、具備膽識和勇氣

16、不要財迷。倘若我們可以做到這些,那我們就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係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輝煌的成就。

心理學心得體會6

在團體活動中,我感覺自己收穫頗多,我收到了不同的同學給我的一些建議和評價。首先,我非常感謝他們能夠誠懇的指出我的不足,幫助自己找出那麼多的問題。

當我剛進教室的時候,發現所有的椅子都被圍成一個圈,一種不祥的感受頓時湧上心頭。有種後悔走進來的感覺,所有的桌子被挪在一邊,讓我覺得心驚膽戰,當我坐下後,我的身體一直在不停的顫抖。輪到我第一次發言時,我的緊張感更強烈了,身體裏那個做好準備的自己立刻逃之夭夭,剩下的那個糟糕透頂的自己立刻跳了出來。我變得手足無措,語無倫次,説話結結巴巴。天啊!那不是我想展現的自己!

其實,我並不想那麼沉默,也希望能像其他同學一樣能積極説出自己的觀點。但是在這樣人數眾多的場合下,緊張的自己完全找不到迴應的答案,就像突然短路一樣,腦子一片空白。有時周圍的氛圍變得緊張時,我感覺自己基本快要喪失的説話的能力。

這樣的活動讓我收穫很大,特別是同學們都真誠的給予了我一些建議,也指出了我的一些不足。這些建議關於:應該怎讓自己能很好的融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怎樣去與陌生人接觸,才能讓自己和別人自如的交流。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可以更好的探索自己,更加真實的感受自己在陌生場合説話困難的狀態。我希望這樣的活動繼續進行。也希望下次自己能更加主動積極回答一些問題,讓自己不斷成長。

心理學心得體會7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各行各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除了十分強調思想品德、文化素質外,也越來越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積極心理學》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建立起高質量的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

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源於學生的主體活動,積極心理教育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活動”。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獲得心理體驗,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針對中國小生年齡小的特點,比較適合這一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關心自己的心理髮展,成為自己的主人。

人們經常講現在獨生子女多了,逐步會在孩子中形成一種以“我”為中心的現象,有些孩子不關心班級集體,自私自利。所以,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習慣、學會與人相處,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之一。

針對積極心理教育的特點,我上了一節《同學間的互助》的心理活動課。課上我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裏走一圈,然後談談感受,孩子説:“很害怕,怕撞到課桌上”。第二次,再請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後請一位同學帶着他走,再讓他談談感受,孩子説“比起第一次不那麼害怕了,因為同學攙着我的手,不會撞到東西”。為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的心理體驗更加深刻,積極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積極的心理體驗作為主要手段。我在實踐中反覆做幾次同一種遊戲,讓更多的孩子來體驗,這兩次走路的不同感覺。最後同學得出同一種結論: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關心,這樣即使有困難也能比較快的克服,還可以少走彎路。這也就是團隊協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課要達到的目的。

這一堂課既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又讓學生懂得了幫助、關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説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讓學生學習在生活中學會與人交往,與人交流的方法與技巧;學習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強,這樣也一定能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

經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對學生來説,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其立足點是通過教育活動塑造學生,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總之,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對待生活,這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

心理學心得體會8

你有“心理飽和”現象嗎?

“飽和”一詞系化學術語,將精加人水中,當它不能再溶解時,叫做“飽和”。“心理飽和”則是指心理的承受力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

如:卓別林在《摩登時代》中扮演一名工人,成天做着“擰螺絲”的活,幹久了,他看見過路胸前的一對鈕釦,也用扳手去擰。又如:一位參加書法大展,工作人員請他題字,他信手寫下“同意”二字。這雖屬笑話,卻也是心理飽和的典型例子。

心理飽和現象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有個美國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遊,他見那裏的編織草帽很漂亮,於是問道:“買一頂多少錢?”對方回答:“10元。”“如果我買100頂同樣的草帽呢?”“每頂20元。”“為什麼我買批發反而更貴?”“做一頂我們感到很新鮮,做10頂我們要耐着性子,而要做100頂相同的草帽,我們將要怎樣強忍着性子!”心理飽和導致這筆生意流產。

心理飽和多為負面效應。比如,老師佈置100道數學題,學生開始做作業時,動作快,做得也正確,但做到後來,速度慢了,還常出差錯,同時出現厭煩情緒。同理,工人做同樣工作,幹部伏案辦公等,都可能出現心理飽和的現象,簡而言之,他們幹膩了。

現在婚外戀的現象比較多,其實也是心理飽和在作怪。兩夫妻結婚幾年或十幾年,一直在一起生活,對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自己都瞭如指掌,彼此之間漸漸失去了當年的新鮮感,就連性生活也遠不如新婚時那麼痴迷,互相間要説的話都説過了,要做的事也都做過了,一種隱藏着的厭倦開始萌生。此刻,一旦碰到別的異性向他(或她)投來異樣的目光,飛來意味深長的媚眼時,他們便感到新奇、刺激,覺得對方比自己的配偶有趣,假如墜入情網,便難以自拔。縱觀各種婚外戀,屬於心理飽和的要佔相當的比重。

心理飽和的能量很大,許多自殺事件均由它而起。所以,有人又把心理飽和戲稱為“自殺者的幫兇”。江蘇某地有位青工小李去醫院看病,醫生診斷為“疝氣”。小李識字不多,誤把“疝”字認作“癌”字,以為自己得了絕症。因他內向,既不敢向醫生求教,也不向彙報,自個兒悶在心裏。他越想越怕,越想越絕望,最終達到心理飽和的程度,草草留下一紙遺書,自殺身亡。

由此可以看出,心理飽和是一種“不安定因素”,對人有害無益,不過,它並非不治之症。比如,當每天做同一工作出現厭煩情緒時,你不妨自我輕鬆一番:活動活動身子,極目遠眺片刻,或散散步,或與別人説説話,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這樣,可以減少心理飽和給你帶來的精神。

因心理飽和導致的婚外戀,是個比較複雜的社會課題,然而,只要“預防在先”,同樣可以將它消滅於萌芽之中:一是夫妻雙方都要自律,莫放縱,立場堅定地拒絕外來的性挑逗、性誘惑,對配偶負責,對子女負責,對負責;二是也要“更新”,夫妻都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品位,自己,使自己成為一部一讓對方永遠看不厭的“好書”,不叫配偶產生心理飽和。

至於疑心自己患有絕症而自殺的心理飽和現象不是很多,不過,因對自己疾病是否能治癒而產生的心理飽和現象卻是屢見不鮮的。身為病人,首先要有堅強的信念,自己能戰勝病魔。若解不中千千結,可以向書本討教,請醫生指導,對親友傾訴,以求正確答案,將憂慮疏散開來,別讓心理飽和成為自己的包袱。

對於心理飽和,我們應有清醒認識: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無處不在,並時時干擾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預防措施,一經遇上它,要沉着,莫驚慌,要善於知己知彼,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將它“大化小,小化了”,讓它遠離我們的正常生活。

心理學心得體會9

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積極的參與到了集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集體的力量…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本很實際、很基礎的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門書籍,這對於我們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識,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大學生而言,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學書籍,裏面沒有心理測驗、沒有心理故事、沒有人力資源、社會任何一個方面的專業內容。它能讓一個對心理學毫無所知的人,有能力一步一步的走進心理學更深奧的世界。看了這本書,讓我發現原來生活真的到處都有心理學。

每個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瞭解別人。心理學是一面鏡子,能讓我們把自己清晰地呈現出來。心理學是一座橋樑,跨越這座橋樑,讓你通往別人的心靈。有人説心理學是神祕的,我想神祕的知識隱藏在其背後的人們。其實很高興在大學裏初識了心理課,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了鏡子裏的自己,大學生活已走過了一半,回頭卻看不到神祕沿途的風景,只留下時間的腳印。

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

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隨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而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自身存在着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因此,本書籍是由各高校聯合編輯,並且在大學開設專業課堂,為的就是幫助大學生解決上訴問題的。

進入大學後,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因而需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學習自覺自己主性,否則要麼因方法不當,不得要領而事半功倍,要麼自控力不好,浪費時光、

克服自卑

我們周圍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願意接受自我。對青年來説,正確評價自我、接受自我至關重要。它關係到建立正確的自我觀念,適應環境,促使性格健康發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證。怎樣才能增進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們做到真正瞭解自我、樹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奮鬥目標、不斷擴大自我的生活經驗、誠實坦率、平心靜氣地分析自我,找出問題之所在,就能及時予以補救,化失敗的打擊為增進自我接受感的動力,由主觀因素造成的心理動機的種種衝突都可能讓大學生產生挫折感,如學生所學專業與本人不相符合,班集體中人際關係不協調,生活上不適應以及個人的外貌,身高,經濟狀況,家庭狀況不佳等等、

正確走好感情之路,學習

心理學讓我們的氣質類型粗略地歸納為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四種。同學們在戀愛過程中,不同氣質類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現。但由於氣質本身並無優劣之分,故其表現也都有積極的一面和消極的一面。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能嚐到愛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戀愛的不順利,原因很複雜,但氣質方面的消極因素無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於古板遲滯,而有的卻恰恰受害於過分的靈活通便。但擁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識的同學,每個人都能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擁有膽汁質的人,在戀愛過程中儘可能發揮自己胸懷坦蕩之長,不猶豫地向你真正所愛者吐露衷情,但切忌急躁,且應注意方式。另外,對性知識,性行為的不適當的認識和理解,也會形成心理壓力,從而進一步發展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同時,還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並且,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培養大學生的個性心理,使大學生擁有善於獨立思考,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

醫學衞生的基本工作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真理:環境衞生好了,個人衞生意識、衞生習慣好了,人的健康水平必然提高,儘管疾病不可能完全消滅。拉馬克的進化法啟示我們,地球上疾病徹底消除的那一天,就是人類免疫系統徹底退化的一天。但是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到來;所謂困難越大,信心越強。人類在與各類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免疫機制的功能會越來越強大。

從認識社會、認識自身出發,立足學習與發展,對於大學生心理髮展教育也是如此。雖然,現在大學生心理存在着許多問題,但是我相信,通過學習此書,再根據老師課堂的正確指導,我們一定可跨過那道砍的。當我們出現矛盾或是抉擇時,只要想想這本書告訴我們的心理學知識,想着自我做心理調節,那麼我們一定不會被那些瑣碎的事情所困擾,不會因為暫時的失敗而放棄的。

雖然我沒系統的學習過心理學,但一直以來都很喜歡心理學,在高中時還夢想着自己在大學時可以學習到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我從圖書館借閲的一些圖書中略知心理學很深奧,所以要學好學通心理學並非易事,如果把心理學的東西以授課的方式講出來,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要找到一種靈活,生動,通俗易懂的授課方法把模糊,抽象,深奧的心理學知識向學生解釋清楚分析透徹確實很難。如果課堂形式繁多,做遊戲,看電影,搞辯論,搶答題等等會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那麼此課堂就幫忙解決了這些難題。現在,雖然不是主修那門課程,但是還是會有機會再次接觸心理學,並且學到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東西,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東西。這個課堂的開設,更多的是在課堂的實踐活動,大家都會積極的參加,在學習中學會對合作精神,學會相互信任,學會相信自己的夥伴,相信自己,這些都是很寶貴的東西。在未來的十幾二十亦或是終身收益。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好,那麼真正的認識自己就變得很重要了。在從新認識自己的道路上,小心艱難的前行着,只是卻不感覺到孤單,因為心裏滿足了。不會感覺到恐慌,因為我們明白怎麼定位自己。在未來的大學生生活裏,沿途的風景總是會消逝,那麼看看自己的腳印吧,哪一段走的比較直?哪一段的

印跡深刻些?學會認識自己,相信自己,那麼未來的道路上,錯過了風景,卻留下痕跡。

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

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

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繫,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學心得體會10

一、管理心理學在學校教師管理活動中的應用

(一)學校在教師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

從當前許多學校的教師管理工作情況來看,存在着重管事輕管人,重管結果而輕管過程的傾向,更有甚者,要求教師每天上班簽到、坐班定時和下班點名,似乎只有時刻把教師管得嚴嚴的,才能顯示出管理的威力和水平。這種管理策略,對某些企業或許確有實效,但對教師來説,若無視其工作特點和職業的社會特殊性,照搬照套,則未必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教師的工作特點和心理特徵。

(二)學校教師積極性的心理分析

積極性是推動人們去從事創造性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也是主動自覺、認真負責、創造性的完成任務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是在需要和動機的推動下,在目標的指引下產生的。 教師工作積極性主要表現為:在政治上,有鮮明的觀點, 堅定的立場,有一定的政治敏鋭性和鑑別力;在思想上,敬業樂教,默默奉獻,有自我犧牲精神,有正確的教學觀、育人觀、質量觀;在行為上,注重師表形象,一言一行不失為人師表的特殊身份,嚴謹治學,勇於創新,不斷增長自己的才智與學識;在工作上,勤奮工作,恪盡職守,善於關心、幫助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從組織,顧全大局,較好地完成學校分配的各項工作任務。

(三)解決教師管理問題的措施

刻師在工作過程中,其心理活動和所處的心理環境直接影響着他的行為方式和行為結果。學校管理者只有掌握教師的心理特徵,有效地運用心理學這個“神祕武器”,才能創造出適合教師工作的心理環境,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所以,研究作為辦學主導力量的教師的職業心理特徵及其管理策略,對學校的有效管理有着極大的幫助。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中,會遇到積極、熱情、主動、能幹的教師,也會遇到消極、冷淡、被動、敷衍的教師。作為管理者,應該明確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是否能夠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學校領導管理成敗的關鍵。學校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主要靠教師的積極性,靠調動教師內部的動力。學校領導必須認識到教師在學校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校長的管理思路再好,也需要教師去積極實施。教師的積極性決定一切改革的成效,從一定意義上講,教師的積極性反映學校的辦學水平。只有在瞭解教師積極性的來源、規律及心理活動的基礎上,善於運用各種管理手段,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才能出色的完成預訂目標。

二、管理心理學在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一)學校在學校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根源

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文化知識不突出,而受到同學的歧視。一方面,他們在心理上失衡,不願讓別人稱他們為差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同學之間產生了一條明顯的界限。他們雖在校園裏學習,卻沒有身處學校的優越感,這種來自社會和心理上的壓力,使不少人產生強烈的自卑心理,因此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但另一方面,在他們內心深處有一種不服輸的勁頭。他們渴求新知,積極進取,希望自己的價值能夠得到社會的承認。只有刻苦學習的緊迫感,而由此產生的潛意識的心理動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他們自強向上的競爭意識。

(二)解決學生問題的措施

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思想規律,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和管理,已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作用,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來探討一下如何運用管理心理學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在校園內虛度光陰。

1、運用社會心理動力機制促進班級管理

學生管理規定、班集體目標、班集體輿論和班集體規範構成了班集體的動力系統。在班集體動力系統的規範和壓力下,學生常常表現出從眾、服從等社會心理現象,如遵守作息

制度,早上要按時起牀,整理內務、出操等。從眾和服從是在規範、羣體的壓力下發生的,它只是個人不願被集體排斥或制裁所做出的妥協,並非自覺自願的行動和態度的真正轉變。因此,班級管理運用動力機制不應僅滿足於此,要注重運用榜樣的力量,促進學生出現模仿從同榜樣的社會心理現象,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獲得質的提高。“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教育者角色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必然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注重自身的言行,以班級中進步的同學為榜樣,是促使學生模仿併產生認同行為的重要方法。對於青年學生來説,模仿是在社會認知的基礎上出現的,他的發生完全是自覺自願的;認同則比模仿更進一步,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的一致,因此更具積極意義,能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地向榜樣學習。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行為應該給予及時的強化,激勵其積極行為的經常出現並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品質特徵。

2、應用激勵理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人的積極性是以合理的需要得到滿足為基礎的,是由動機推動的。學生在校期間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注意瞭解學生的需要,盡力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滿足其物質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同,開展各種教育和文化、體育、娛樂活動,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端正學習動機,正確處理個人需要同國家需要、當前需要與長遠需要的關係,反對只顧個人需要忽視社會需要、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的思想傾向。

學校教育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促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表現在良好的學習行為,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從而實現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中應用心理學理論顯得非常重要。 目標是一種刺激,合適的目標能夠誘發人的動機,規定行為方向,具有激勵作用。明確對學生德、智、體、美諸方面的要求,使之具體體現在學校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上。讓學生能在不斷的成功中逐步樹立自信心,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為。

3、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在新的形勢下,針對學生可能和已經面對的各種問題,僅僅着重於他們的智力與能力的培養顯然是不夠的。我認為,學校還應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較高境界的道德修養、強烈的高成就動機、調整與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達到心理學家公認的心理健康素質標準。即:一是要熱愛生活,接納自我;二是情緒穩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識正確,自我評價客觀;五是有強烈的高成就動機,學習興趣廣泛,求知慾強;六是有堅強的意志力,自信心強;七是適應能力強,能正視現實;八是人際關係和諧,樂於與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為與年齡相符。

當然,要做好一個學校的管理工作當然還離不開行政、後勤部門的配合,也可以運用管理心理學理論來加強對其他人員的管理。

三、總結

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研究教師和學生等的心理狀態,掌握他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思想狀況,切實堅持“以人為本”,對於進一步做好新時期學校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指導作用。

心理學心得體會11

經過了一個學期教師心理學的學習,我學會了很多,也從課堂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心理學本身就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學科,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悄無聲息的影響着我們的生活。而教師這個概念更是一個我們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名詞,教師心理學講教師和心理學兩者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從教師的社會心理,教師的應用心理,人際交往等方面向我們介紹了作為一個合格的教師以及作為一個合格的個體的要求。

教師心理學的課程主要明確現代教師心理學研究、性質和研究的原則與方法的基礎上,對國內外迄今為止關於教師心理的研究作了簡要介紹。着重論述了與學校教育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諸問題,主要涉及:一、教師的心理結構,包括教師人格、智能和職業才能等心理結構;二、教師的社會心理,包括教師的角色行為。社會認知與情感、教育意志與態度、教師的人際關係與交往、教師團體心理等;三、教師的應用心理。包括班主任心理、教師教育、教學的心理技術、教育的心理測量與評價、教師心理諮詢與治療技術以及教師心理衞生與心理健康等,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分析與探討。

《教師心理學》系統介紹了教師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師羣體在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實踐與轉化、技巧與策略、發展與提高、體驗與行為、幸福與成就、師德與人格、倦怠與促進、問題域途徑,以及教師心理衞生相關知識。《教師心理學》論述精煉,語言活潑,深入淺出,實例豐富,能夠迅速而全面地把握教師心理,是教師的必備書籍。

我很有幸的在這一學期學習了教師心理學,無論以後我是不是從事教師這一行業,但是教師心理學帶給我的感悟和思考都會陪伴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讓我受益匪淺。以上是我對教師心理學書本身的結構和內容的一些簡單概述,下面我講結合自己的實際感受,理論聯繫實際的談談我學完教師心理學的一些切身感受。

首先,在教師心理學中我們學習了教師的動機心理,包括需要動機、幸福動機和成就動機。

人是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因為個人存在的需要,所以產生了我們豐富的心理活動,正如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所描述的那樣,個體成長髮展的力量是動機。而人的動機根據其所處的環境和地位又是各不相同的,最初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人為了活下去,必須去滿足吃、喝、穿、住等基本需要,這是人最本能的需求,也是作為一個生物所必須去實現的。這是心理學最基本的有關需要的理論,所以,教師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也遵循這一規律。教師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就是教師的生存需要,即指當一個人選擇教師作為其職業時,無論他對這個職業有多麼崇高的追求和熱愛,其前提都必須是他能依賴這個職業生存下去。這給我很深刻的感受,在如今這個物慾洪流的社會,真的深刻體會到理想是豐滿的,顯示是骨幹的,那些把教師當做自己一生最高的理想的年輕人在殘酷的現實條件下將會很難繼續自己的理想。另一個就是教師的認知需要,表現為教師虛心求知,刻苦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教師的認知需要是其個人生命成長髮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這種內在需求的推動下,教師能夠對自己進行認真、持久的內部反省,從而對自己產生客觀的認識,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才幹,以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承擔和尊重,保持自信和從容。這些從最基本的方面規定了一個教師的需要。給教師們規定了基本的行為規範。

其次,教師的情緒和情感一章也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相信情緒和情感這些名詞大家都不陌生,最早在普通心理學中,我們就習得了情緒和情感的定義,它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是人的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教師雖然是一種職業,但更本質的他也是一個個體,他具有所有個體一樣的情緒和情感,然而,除此之外,教師所必須具備的情緒情感要遠超過普通人,因為他的職業決定了他必須熱愛他的學生,熱愛他的事業。當然我們知道,教師在教學和管理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的突發事件以及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比如學生的青春期叛逆,這個時候教師必須做的是站在一個冷靜的角度思考與處理這個問題,既要考慮當事人的感受也要能警示其他學生,這些普遍的來説就是教育機智。

其實,教師心理學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那些東西,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從中感悟到的,我們所形成的自己的思想或者説課堂教學對我們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這門給我印象最深的應該算是胡老師採取的學生課堂教學,而且還錄像了,這其實類似於普遍意義上的微格教學。我們很清楚,學校雖然為我們提供了微格教學的平台,但是學校有這麼多學生,保數量就很難保質量,同學們都只有一次微格教學的機會,這實在起到的效果不大。然而教師心理學的課堂上老師為我們提供了這個機會,讓我們同學自己準備教學內容,自己講解,再讓沒講課的同學評價,完成一整套的課堂教學,之後再反饋給我們自己。無可厚非,這種教學方式很大程度上的把我們完全的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其效果是明顯的。然而,有一點給我的感觸也是很深的,我們平時單一的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真的讓我們這些讀了好些年書的學生感到麻木了。

心理學心得體會12

運動心理學這個術語首先出現於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人顧拜旦的文章中。在他的倡議下,國際奧委會於1913年在洛桑召開運動心理學專門會議,它標誌這個學科進入科學的行列。運動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顧名思義,它是研究人在從事體育運動時的心理特點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也是體育科學中的一門新興學科,與體育學、體育社會學、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理論和方法,以及其他各項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有着密切的聯繫。

運動心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人們在參加體育運動時的心理過程,如感覺、知覺、表象、思維、記憶、情感、意志的特點,及其在體育運動中的作用和意義;研究人們參加各種運動項目時,在性格、能力和氣質方面的特點及體育運動對個性特徵的影響;研究體育運動教學訓練過程和運動競賽中有關人員的心理特點,如運動技能形成的心理特點、賽前心理狀態、運動員的心理訓練等。

運動心理學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

1、研究人在體育運動中心理過程的特點和規律以及人的個性差異與體育運動的關係。比如:在體育活動中存在自信心方面的男女性別差異嗎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們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

2、研究體育運動對人的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徵產生的短期影響和長期影響。比如:有氧訓練對人的焦慮水平有哪些短期效應和長期影響長期的運動訓練會,促進或改變運動員的個性嗎體育活動,會加強殘疾人生活中的獨立性和自信心嗎。

3、研究掌握運動知識,形成運動技能,進行技能訓練的心理學規律,比如:如何克服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的高原現象,如何利用遷移規律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哪些影響運動技能掌握,提高的重要心理因素更多地受遺傳因素制約。

4、研究運動競賽中人的心理狀態問題。比如:比賽中的最佳喚醒水平是什麼如何在比賽中達到最佳,喚醒水平如何區分和評定運動員的心理負荷,和心理疲勞優秀運動員在比賽的關鍵時刻,運動操作的注意中心是什麼。

運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多是優秀運動員,也有青少年運動員;它也研究羣眾體育中的心理學問題。

體育運動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對體育運動的教學,訓練,競賽與選材有着重要作用。體育運動心理學研究解決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狀態與各種心理活動的具體規律,揭示了青少年學生和運動員的心理特徵,為體育教學過程中採用合理的教學,訓練措施,提供科學的依據,從而有效地影響學生,提高教學質量。

現代運動訓練,除了身體,技術,戰術訓練外,還包括專門的心理訓練,才能構成現代運動訓練的完整體系。整個運動訓練都含有心理結構。只有瞭解身體素質的心理特點,才能有效地指導運動員進行身體訓練。運動技術訓練是在心理活動的支配與調節下逐漸使動作達到自動化的過程,運動技術水平,依賴於心理過程的機能特性和發展水平。如運動表象,空間,時間定向與判斷,反應,思維及注意,情緒等,這些因素都參與了技術動作的調節,是提高技術動作水平的基礎。

比賽雙方在身體能力和技術,戰術水平的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對實力相當的兩隊來説,心理因素的訓練和心理能量的發揮,往往在競賽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兩隊交鋒,可以説心理能力強者勝。運動員的選拔內容必須包括心理因素。心理選材要依靠一套心理測量,心理實驗,心理調查等許多心理測定手段,並根據體育運動學所提供的原理,制定心理素質測驗的標準。

在研究運動心理學的過程中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研究運動心理學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實驗研究法。

實驗研究法是心理學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揭示心理和行為規律的重要手段。它在體育心理學的研究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並已得到廣泛的運用。它的優點在於可以在任意時間內進行周密的觀察,並且別人可以驗證,具有科學研究所要求的高度公認的客觀性。實驗研究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自然實驗和準實驗三種。

(一)實驗室實驗法,是指在實驗室內藉助各種儀器系統地操縱一個或多個變量而進行的實驗。例如,測定反應時的實驗,操縱的變量是某種聲音或顏色的光,藉助的是反應時測定裝置。

該方法的優點:實驗者能夠有效地控制實驗中的各種變量。

該方法的缺點:人為的痕跡過多,需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需要有昂貴的實驗儀器。

(二)自然實驗法,是指由實驗者在自然的條件下創設一定的實驗情景,操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變量而進行的實驗。例如,在自然班級的條件下,對實驗組被試採用一種新的體育教學方法,對對照組被試採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以便證明哪一種教學方法更為優越,這種實驗就屬於自然實驗法。

該方法的優點:被試的反應比較真實自然。

該方法的缺點: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條件難於控制得完全一致。

(三)準實驗法,是指在某些自然情景下將實驗室實驗作一些變通處理,但仍然利用真正的實驗設計的某些方法來收集資料而形成的實驗。例如,考察體育鍛煉對減輕潛在的焦慮的作用,需控制有氧鍛鍊的項目、持續的時間、並記錄被試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和測量焦慮的水平等指標,這屬於準實驗的方法。

該方法的優點:使用起來有一定的靈活性。

該方法的缺點:對變量的操縱控制具有一定的侷限性。

二、現場研究法。

現場研究法是指到實際的現場進行詢問或觀察的一種研究方法。它不對被試進行控制,不對被試施加影響。也就是説,實驗者到現場去詢問或觀察時不操作任何變量。所以,它作為研究現實問題的一種方法而被廣泛採用。

在現場做觀察記錄時,要做到客觀、不帶主觀的傾向。必要時,可以通過錄象、照相、錄音、遙測等手段來作詳細而又真實的記錄。為獲得詳盡、全面的觀察資料,事先可以編制好觀察記錄表,明確規定觀察哪一種或哪幾種行為,每次觀察多長時間,兩次觀察之間要間隔多長時間。此外,事先練習作記錄的方式,使能夠很快而又不漏地把被試的行為反應記錄下來。該方法是研究從事體育活動者心理現象的最簡單方法。其缺點是研究者對所觀察的事項不能隨意地加以控制或操縱,現場條件在不斷地變化着,觀眾和教師等因素常常左右着研究結果。因此,從現場研究所收集到的資料不容易明確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關係,結論的科學性難於保證。

三、心理測量法。

心理測量法是指使用心理學家已經編制好的標準化測量工具來進行研究的方法。標準化的個性測驗、智力測驗、成就測驗、態度測驗、焦慮情緒測驗等工具都有其特定的測定範圍和作用。在採用心理測驗法時,要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正確地選擇測量工具。在使用這些測量工具時,一般要受過專門的培訓,或者受過嚴格訓練的心理學工作者來實施。

具體運動心理學研究時,究竟採用什麼方法應根據研究的目的、任務和課題內容來確定。為使研究成果更接近實際,運動心理學研究者常常同時選用幾種方法來進行研究。

心理學心得體會13

22、23日兩天我有幸參加了高校教師崗前培訓中的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培訓,授課的老師知識豐富,博學多識,毫不吝嗇的展示出自己優秀的成果,令我們在許多方面得到了啟發,也讓剛加入教師隊伍的我對教師這個崗位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收貨頗豐。

首先,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於瞭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學習高等教育心理學有助於高校教師加深對大學生認知特點、人格和社會特點、個體心理差異的理解。有助於高校教師瞭解大學生的學習心理、把握教學規律,提高有效教學能力、提高其評價、反思。有助於把握教師角色,增強角色勝任能力。有助於高校教師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有助於高校教師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療手段。

其次,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上,我們只有做一名教育工作的促進者,才能逐漸提高學校德育的效能,提升大學生個人的品德修養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1)學習。學習是培養、提升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大學生道德知識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感性知識,主要來自社會實踐等;二是理性知識,主要來自課堂教育和倫理書籍等。通過學習,它們可使學生了解關於道德的知識。(2)立志。立志就是樹立願望,是樹立做一個合乎道德規範的人的願望,立志就是陶冶道德情感的修養方法。(3)躬行。躬行就是按照道德規範做事,從事符合道德規範的實際活動,通過躬行才能落實品德修養。躬行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在自己與他人共處、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道德規範做事;二是在自己獨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仍能按照道德歸法做事。後者是最重要的躬行方式。(4)自省。自省即反省,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察,通過自省,學生才能瞭解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感情、道德意志的實際情況,以便為自己的修養形成依據,從而有的放矢地去惡從善、改過自新,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第三,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僅關係到大學生個人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未來的發展,因此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為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應採取以下對策:(一)學校應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1)優化校園文化環境。(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宣傳活動,樹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觀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設置心理教育機構,開展心理諮詢服務;利用各種傳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教職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意識。

(二)大學生自覺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各種心理現象,積極的,消極的,正常的、異常的,都發生在大學生自己身上,大學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應做到:(1)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最後,教師的社會角色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和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符合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模式和規範。在學校教育中,社會、學生、家長期待的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教師社會角色內容的豐富性、多樣性和複雜性。教師在職業角色的形成上存在時間和程度上的差異,這些差異會影響一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進而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般經歷角色認知階段,角色認同階段和角色信念階段。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學習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在於揭示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質、培養自我意識、協調人際關係的心理規律,揭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心理髮展與教育情境的依存關係,從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學的基礎上,提高教育的科學性和效益,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因此,教育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幫助我們青年教師儘快熟悉和適應高校的教育工作,儘快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以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自覺進行教學改革。只有運用符合科學規律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心得體會14

通過這段時間對管理學的學習,使我對有關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學會了通過對別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別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我認為,無論在學習生活還是工作中都需要具備幾點管理心理學的

知識。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時時,也是一種捷徑,更能讓自己的工作達到時間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學是現在管理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門以心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為基礎,以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反應模式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主要探討組織中的個體,團體以及組織的行為規律,以便運用這些規律來預測與控制這些行為,以提高組織的效率。它是心理學知識在組織管理工作實踐中的應用的結果,是研究組織系統內,個體,團體及結構對組織內人的行為的影響,以理解,預測和管理人類行為,提高組織績效的一門科學。工商管理,企業管理以及公共事業管理中,管理心理學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課程,而把心理學運用到管理學裏面是一種突破。什麼是管理者?管理者通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他們做決策,分配資源,指導別人的行為以及達到工作目標。管理者在組織中完成他們的工作。曾有人説,所有的管理者都發揮五種職能:計劃,組織,指導,協調和控制。今天,這些職能被簡化為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者的角色有人際角色,信息傳遞角色,決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門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學問,而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不完美每一個充滿這樣那樣缺點的人都能掌握的學問。簡單來説就是如果一個組織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話,那麼他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個組織必須有一個形式,在一個有普通人組成的領導集體領導下能夠正常運行。也就是説,管理學的奇妙之處在於能夠通過讓一羣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來,管理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

管理心理學是運用普通心理學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並使之在管理活動中具體化,了從而解人心理活動的規律。譬如在企業,人是主體,是人財物諸多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學以分析組織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為重心。人是一切事業的基礎,人是管理的基礎,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現代管理的特點之一就是強調以人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掌握人在管理過程中的心理活動的規律。而管理心理學就是研究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因此,學習心理管理學的知識,不僅有助於管理者掌握管理過程中人的心理互動的規律性知識,而且有助於管理者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

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因素是影響組織管理中人的行為差異的重要心理條件之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驗,愛好,興趣及個性特徵,這就是人眼中事物被打上了主觀的烙印的原因,也是為什麼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事物有不同的方法。管理主要是針對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學必須涉及個體行為的管理問題。人的個性是個體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瞭解了人的個性差異,做到人盡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每個人都會形成自己待人處事的態度,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的工作行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動中,必須重視態度的作用。目標管理的概念擴大到整個企業,它是通過上下級共同參與制定企業目標,是個人從中受到激勵,共同實現目標而努力,並檢驗目標實施情況和事實結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標管理已成為一種激勵技術,成為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一種有效方式,職工的心理水平對於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人的智力體力的發揮,不但要與健康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心理作為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必須瞭解有關心理健康的知識。

人是社會性的,作為社會的一個成員,人不能獨立的生存。一個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羣體中,他在某個羣體中的行為,同他在獨自一個人時候的行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規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把許多獨立的個人羣體貫通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信息溝通是交流意見傳遞感情,協調人際關係是必不可能少的手段。溝通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個管理者,首要的任務就是進行有效的溝通。人不能脱離社會羣體而單獨生活,人在社會實踐和羣體中,不可避免的要與他人發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一定的人際關係,只有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使人們團結一致,協調和諧工作,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專門研究管理活動中個體羣體組織的心理活動規律的學科,他強調以人為中心和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理念,協調組織與團體的人際關係,改善組織與環境條件,改進領導與管理方法,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與人的關係發展。

管理心理學的研究原則:客觀性原則,管理領域中的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活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是互相聯繫的:聯繫性原則,人的心理現象與外部條件的刺激,主體的狀況和反應活動緊密聯繫着;發展性原則,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處在運動與發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也要觀測發展性原則。

管理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觀察法,是在日常不做人工干預的自然社會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的直接觀察組織中人的行為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是研究者有目的通過嚴格控制或創設條件,主動地引起被試者的行為變化;調查法,是通過收集各種材料間接瞭解組織中人的心理活動的方法,調查的方法有談話法,問卷法等;測試法,是根據預先制定的標準測量表對人的心理品質進行測量的方法;個案法,也叫案例法。

在管理心理學中,溝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溝通,指在管理中發生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或羣體,通過一定的聯繫渠道,傳遞和交換各自的意見觀點思想情感與願望,從而達到相互瞭解的過程。而人與人的溝通有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不僅限於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態度觀點等的交流;而交流動機,目的和態度等因素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出現特殊溝通的障礙。因此,不管是面對上司還是下級,只要有良好的溝通,才能使事情進展順利。

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説,能夠在畢業後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首先自己要懂得如何去搞好人際關係,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方式,為工作的需要奠定堅實的基礎。

人們在共同勞動過程中,彼此間結束了複雜的社會關係,其中有一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在現實中,人的經歷知識,經驗能力,性格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產生雙向交流,使彼此的長處得意遞減,彼此的短處得以克服,進而為實現羣體的工作目標共同努力。在心理學中,人際關係是指人們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裏關係。它反映了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心理關係是社會交往的基礎,它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際關係的主要特點就在於它具有明顯的情緒體驗的性質。人們在共同活動的前提下建立起來各種關係,在性質,方式和過程完全相同的活動中,人們之間的工作關係,行政關係經濟關係往往是固定或相同的,而人際關係確實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就關係具有情感體驗的特點。

另外,學會管理溝通也很重要。人際溝通的行為準則有兩種功能:首先,它提供和獲得社會資助條件,為人際溝通提供了基礎;其次,它是一種調節行為,他可以減少可能導致破裂的積極因素,旨在維持關係的過程中達到個人目標。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羣體內與其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象,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認為打交道,在與人的交往中,如何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裏就涉及到自生能力的問題。所以我們在學校學習期間,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思辨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裏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啟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鍊自己在領導面前的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可以瞭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善於與人交流,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會的東西。

作為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十分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或的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心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心裏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

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人人都渴望真誠友愛,大家都力圖通過人際交往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對象和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得一部分學生由此而導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劇。此時,積極的人際交往,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緒飽滿,充滿信心,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一般説來,具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學生,大都能保持開朗的性格,熱情樂觀的品質,從而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形成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迅速適應大學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積極的人際交往,不能正確地對待自己和別人,心胸狹隘,目光短淺,則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心理矛盾。嚴重的還可導致病態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形成惡性循環而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處於青年發展期的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容易導致焦慮、緊張、恐懼、憤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和生活。實踐證明,友好、和諧、協調的人際交往,有利於大學生對不良情緒和情感的控制和發泄。大學生情感豐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需要進行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討論理想、人生,訴説喜怒哀樂。人際交往正是實現這一願望的最好方式。通過人際交往,可以滿足大學生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動地體會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價值,併產生對集體和他人的親密感和依戀之情,從而獲得充實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進身心健康。

心理學心得體會15

我認為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集體;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通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助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提供心理援助的過程。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積極的參與到了集體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集體的力量…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悦,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悦。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達到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

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形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提供展現自己行為的機會和場所。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務。特別是今年的5. 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這裏我可以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助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可以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繫,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xinlixue/rrrl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