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演講稿 >

【推薦】教育演講稿模板錦集7篇

【推薦】教育演講稿模板錦集7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那麼一般演講稿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演講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教育演講稿模板錦集7篇

教育演講稿 篇1

愛孩子才會教育孩子

在數千年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人類對幼兒教育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實驗,從原始和自然狀態下的“母育”“膝前教育”到近代的幼兒園和託兒所,幼兒教育從朦朧接近科學,並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20世紀教育界通過反思與研究,大力提倡“愛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用愛心作為與教育對象溝通和與之相互理解的精神依託,有了愛則任何頑劣的兒童都會被感化,任何艱難的教育工作都會被推進,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矛盾與隔閡將會在“教學相長”的環境和氛圍中冰釋,信任、關心、理解與相互支持將成為維繫良好師生關係的紐帶。

甜甜的母愛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小班幼兒剛剛入園,哭鬧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們哭着找媽媽的時候,我的心也被觸動了,每每這時我便走過去把他們抱起來,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讓他們感受到媽媽一樣的温暖……午睡對於有的幼兒來説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們班的張妍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時,孩子們都躺下了,只有張妍眼裏含着淚的默默坐在牀邊,我走過去問道:寶貝,你怎麼了,不舒服嗎?,她沒有説話,淚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頭,沒事啊。於是我有耐心的對她説道:寶貝,是不是想媽媽了,在幼兒園老師就是媽媽,讓我當你的媽媽,看着你睡覺,好嗎?張妍抬頭看看我,用小小的聲音説道:我想媽媽,睡覺的時候我都摟着媽媽的胳膊,我要媽媽……。為張妍擦乾眼淚,哄她躺下後,我從她耳邊説:老師就是張妍的媽媽,你摟着我的胳膊睡好嗎?——看着張妍摟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時,我感到了做老師的幸福……以後的日子,每到午睡時,張妍總是摟着我的胳膊緩緩睡去。一天,張妍高興的跑到我跟前大聲説:老師象媽媽,曹老師就是曹媽媽。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興奮了,曹媽媽,曹媽媽的叫個不停,聽到孩子們甜甜的叫聲,我的眼角泛出了淚花,心裏感到無比的欣慰。

堅定的友愛

教師只有捧出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學生,熟悉他們,瞭解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真心實意地交朋友,使他們感到師生之間的真誠和依賴,教育才會成功。……孩子們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動時,解偉豪跑來問我:曹老師,你有沒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誰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們啊!,忽然徐叢悦大聲説道:老師是老師,老師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為什麼不和我們盪鞦韆玩攀緣牆啊?對啊,為什麼呢?孩子們開始議論起來,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謝偉豪跑來拉我手,説道:老師,咱們一起去玩攀緣牆吧!説完,不由分説的拉我來到攀緣牆跟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爬上了牆壁,雖然看起來我的身體和幼稚的攀緣牆是多麼的不合適宜,但是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樣子,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在他們心中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曹老師,我變成了他們中的一員,我是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

温馨的師愛

學生是人,是富於生命意義的人,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樸素觀,也是第一位的`學生觀。作為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支柱、教育的主導者——老師,不僅要傳播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傳遞給學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脈動。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學生生活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角落,使之富於生機,充滿希望。大班孩子要畢業了,畢業典禮時,孩子們和我都流下了酸酸的眼淚,還記得他們剛剛來園新奇的樣子,還記得他們第一次打防疫鎮的恐懼,還記得他們對福利院小朋友奉獻的愛心,還記得每一個六一演出時的那精神勁。看着他們和我揮手到別、聽着他們用哭啞的聲音對我説;老師,我會回來看你“老師,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你對我的期望”“老師我長大要像你一樣,做個的好教師”,我感到做老師的自豪和驕傲。

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當你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孩子時,就會激起孩子對你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對教師來説,力量的源泉就是對學生的愛。愛學生才會愛事業,才會對教育工作保持經久不衰的熱情,才會充滿獻身精神。在漫長的教育生涯中,我們只有用一顆火熱的心去熱愛每一位學生,才能為祖國的明天培養更多的新一代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我們的民族也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演講稿 篇2

哲學家薩特曾經説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亙古不變,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我們每個人如果能時刻讓自己的心湖蓄滿寬容、愛心、温情、善良與微笑,那灑向世間的定是縷縷明晰而美麗的陽光。我想班主任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做班主任的我,會細心地就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儘量的因材施教;儘可能多地給學生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有所前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品嚐到成功的喜悦,看見自己的進步。

在上個單元英語檢測臨近結束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目光不是那麼胸有成竹,於是我拿起試題看了看,原來有道題很難,連我都做了一會兒。試卷交上後,我已經習慣了總那麼偏信於優生,於是就接二連三地翻看了幾名優生的試卷,結果讓我很失望,他們竟無一人做對。我不再看名字了,繼續翻閲着。 這時,一張寫得很亂的試卷上這道題竟然做對了,我本以為又是哪一位聰明的孩子,可是當看見了名字時,我怔然了,原來是班內學習不理想的一名同學做對了。一念之間,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得話:教育孩子的全部祕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因而,我想: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智力因素也可能是平等的,可能是由於行為習慣或者其它的原因導致學習不理想的。看了他的試卷後,我表揚了他,這時,他的臉上也洋溢起一種從未見過的笑容。接着放學留作業時,他拿出了記作業的小本,工工整整地寫下了今天的作業內容(以往總用腦子記作業,第二天檢查作業時,不是忘了,就是沒做)。放學的'時候,我寫給了他一張紙條:“‘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但願能激勵他,迅速地趕上來。

同時我又為自己設置了一個座右銘:要學會發現學生的優點,學會賞識,學會欣賞學生,擁抱學生,稱頌學生,讚美學生,為他們的點滴進步而驕傲,這才是每個學生的成才之本。

讓自己的心隨愛一起走。前幾天的一節課,我幾次發現有個女同學上課心不在焉,這會兒她又在拿着文具盒擺弄着。我邊講課邊走過去,用眼睛斜視了一下坐在裏面的這位女生,正好看見她在照鏡子。我忽然想起這幾天有同學反映她上課照鏡子。下課後,我找她談話。開始她把頭埋的很低,我説:“沒人説你是壞學生,我對你印象很好的,我發現你不但聰明而且漂亮,可這幾天發現你學習不夠認真,怕影響了你的成績,老師是為你好。”她臉紅了。我接着又説:“老師會原諒你的。”然後她説:“我上課總想照鏡子,打扮自己,還總偷瞧同桌在做什麼。我知道,這樣做不好。但是不知道怎麼改正。”聽了她的話我説:“謝謝你,能把心理話講給老師聽,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只不過我們應該選擇在合適的時候,比如你過生日的時候,成績優秀的時候……就可以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你説對嗎?”這時她努力的點頭,然後鄭重説:“老師我一定能克服掉我的毛病,你以後看我的實際行動吧”聽到這裏我相信她一定能改正掉壞習慣去迎接自己新的開始。

是啊,生活的每一天,不經意之間,總會有一些不同昨日的情景翩翩而至;總會有一些另人感動和心懷感慨的片段破殼而出。即使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平凡和簡單。

平凡的生活中有着真實的感動和最樸素的美。生活中的細枝末節無不流動着點點滴滴的愛與暖。只希望自己能夠安靜從容地把這一切漫漫的觀賞,用心細細地品位,同時用我的筆把美麗的剎那,感動的心情,一字一句的收藏。

“痴心一片終不悔,愛心催開希望花”。當班主任的這幾年,我付出了心血與汗水,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和家長的肯定。教育,是需要夢想的,那是一種激情的華彩。教育,更需要的是實踐,那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那就讓心和愛一起走,輝映每一天的充實。

教育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好習慣,益終生》。

法國學者培根説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該努力追求好習慣。”是的,行為習慣就像我們身上的指南針,指引着我們的行動。好習慣養成得越多,個人的能力就越強。養成好的習慣,就如同為夢想插上了翅膀,它將為人生的成功打下堅定的基石。小時候的魯迅先生,就養成了不遲到的`習慣,他要求自己抓緊時間,時刻叮囑自己凡事都要早做。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輝煌的業績。可見,行為習慣對一個人各方面的素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同學們,今日的習慣,決定明天的你們。因此,在今天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要養成一些好的習慣,比如:習慣於主動打掃衞生,形成熱愛勞動的習慣;習慣於説聲“謝謝”、“你好”、“對不起”,形成以禮待人的好習慣;習慣於每天堅持鍛鍊,形成健美的體魄;同學交往中習慣於理解、寬容,便能化干戈為玉帛;習慣於去用心觀察,才能形成好的觀察能力;習慣於提前預習,課後複習,才能形成高效的學習方法……

人們常説,“播下一個行動,便會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便會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便會收穫一種命運。”我送給同學們幾句話——“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謙讓,讓出安全,讓出和諧”、“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同學們,希望你們從小將“好習慣,好人生”的種子埋下,用恆心去澆灌,去成就你們生命的精彩!

教育演講稿 篇4

高爾基曾經説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而現在的孩子不好教,要麼是獨生子女,要麼是家中的獨子,在家中寵慣了,以我為中心,稍有不順,就説要這樣,要那樣。我就遇到過這樣的學生。他在家中排行第四,前面有三個姐姐,打小全家人什麼都依着他。想要什麼,買什麼;要吃什麼,其他人想吃也得讓給他吃;稍有不順,就把自己就關進房間,管他誰叫也不開門。小的時候父母都不以為然,可上一年級開始,麻煩事就來了:同學碰了一下他的腳跟,賭氣不上學;見別人有點讀機他要買,不買賭氣不上學;好不容易他來上學了,科任老師希望他堅持來上學,故意安排一些職務給他做,他覺得辛苦又賭氣不上學??總之不上學是常事,家人及老師為了讓他堅持天天來上學,可謂是絞盡腦汁。家人為此也不知流過多少眼淚。有時都把他送進教室了,他都執意要回去。身為班主任的我,給了他母親般的愛。

“愛需要用心去聆聽”。我覺得要想與孩子得到溝通,必須從聆聽開始。對於這樣的孩子一味的指責是不行的,我從他的`家人、鄰居、與他要好的同學、朋友入手,聆聽所有關於他的事情,對他進行初步的瞭解。然後再與這個孩子進行交流,儘管頭幾次去都吃了閉門羹,隔着房門,我像一位慈祥的母親,我跟他説:“老師見不到你來上學,老想着你,想來聽聽你的聲音。”一開始他跟我説的很少,慢慢地他跟我説的話多了,他知道我是他的忠實聽眾,從而我開始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愛需要真心去欣賞”。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就像母親欣賞自己的孩子。無論怎樣的孩子,總有他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我們要仔細地去挖掘。其實這個孩子也很聰明,儘管他經常沒上學,囑咐他姐姐回去教一下他,他的成績幾乎是全班最好的。這也是我欣賞他的地方。在欣賞他的同時,也嘗試教他去欣賞自己,去欣賞別人。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愛需要持久的付出”。對於教育這樣倔強的孩子,真不知道要拿出多少的耐性。他不是一天兩天不來上學,有時會連續好幾天,你必須一有空就往他家裏跑,耐心去引導。雖然過程是艱苦的,但我始終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愛是感動”。天下的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有情有義的人,而這個孩子有嚴重的自我為中心,只想自己,很少去理會別人。對於父母、老師、同學為他做的很多事情,他都熟視無睹,不懂得去感恩。要改變這個孩子,必須讓他學會感動。我常利用班會課開展關於感恩的主題班會,並收集不同時期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地震、水災、火災中的一些感人畫面,讓學生觀看,讓孩子的心靈得到洗禮。讓孩子學會感動,從而知道感恩,成為一個有血性的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慶幸自己是一羣孩子的母親,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無怨無悔。

教育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們,大家好!

從教以來,很少和別人談論自己的工作,總覺得對教育這樣一個大話題,很難用許多厚實的理論,以不同的方式給它以評論。每天只是以一個普通教師的身份觀察着、體會着。今天,我終於有了一些來自心靈深處的感悟---講台,我生命的舞台。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又漫長的育人之旅。和許多老師一樣,我也用青春在教育的“畫卷”裏繪上了最鮮明的色彩,寫下了最燦爛的詩句。我會情不自禁的為學生滿意的回答而鼓掌,為充滿童真稚氣的表情發出會心的微笑。其實,這不由自主的一切正源於我對自己專業的那種根深蒂固的情感與依戀。這正是師德、師魂之所在!

當我站在這裏演講的時候,我不由的想起上學期我們學校舉辦的“迎國慶,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當時,我們班的`學生膽子都很小,不敢報名參賽,我當時就鼓勵他們説:“你們的參與就是一種自我挑戰的成功,參賽不一定非要拿獎,而關鍵在於參與的過程,是對自我的一種鍛鍊。只要你敢站在那個舞台上,你就是成功了!”就這樣,我們班的徐禮正,一個9歲的孩子,一個平常普通話不怎麼標準的孩子,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在我的精心輔導下,包括他的一個字一個句子,一個表情,一個發音,一個動作,我都為他反覆推敲、斟酌。最後,他終於取得了高年級組“第一名”,當這個孩子雙眼含淚的舉着獎狀向我跑來時,他的第一句話是“謝謝您,老師!”我當時激動的熱淚盈眶,難道還有什麼獎賞更能勝過這發自內心的語言?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從事的是根的工作,我從不羨慕紅花的光彩奪目,也不嫉妒綠葉的欣欣向榮。要知道,沒有根的默

默奉獻,怎能有豐收的秋天?我喜歡這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匯成的三尺講台,我喜歡講台下孩子們那真誠的渴求知識的目光,我更喜歡講台那道獨特的詩意盎然的風景線。

育我者,講台;成我者,講台!三尺講台融進的是辛勞,是陶醉,融出的是師德,是師魂!

講台,神奇的土地;講台,我生命的舞台!

謝謝大家!

教育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輕輕地翻開《愛的教育》的扉頁,抱着崇敬之心閲讀每一篇愛的故事。每讀一篇,心中就翻滾起愛的波——是母愛,或者是友愛……

朱利奧一位鐵路職員的長子,因為生活的拮据以至於他的父親找了一份抄抄寫寫的工作。而長期夜以繼日的工作使父親疲憊不堪,孝順的朱利奧默默地每夜十二點替父親抄寫。日復一日的'抄寫使父親掙的里拉日益增多,卻使朱利奧的學業日漸消沉,更重要是,父親對他喪失希冀。朱利奧想過放棄,可每夜十二點的抄寫,卻成了一個雷打不動的規矩,當冷漠已久的父親發現時……

合上書,波瀾起伏的心潮混雜着一種莫名的感動。是兒子對父親的那份濃濃的關懷?是父親對兒子的望子成龍?不是朱利奧的乖巧、懂事?更是……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用心與心匯成的感動——愛。

“愛”其實在生活中的表達方式並不單一,有時候,是個微不足道的手勢;有時候,是一句噓寒問暖的問候;有時候,是一個鼓勵性的眼神;有時候,則是為給他人默默無聞的幫助。

從這篇《佛羅倫薩小抄寫匠》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什麼叫“孝順”。它不是偉大的代名詞,它是一種不善言辭卻意藴萬千的子女對父母的愛。這種愛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表達的。

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我也要以“孝”和“愛”的要求對待家中父母。因為,他們不僅是我至親至愛的人,還是哺養我的親人,“父母”是最崇高、最親切的稱謂了。

在他們閒暇之餘,我要為他們泡上一杯濃濃的熱茶,消除他們整天的疲憊,使舒心和安逸陪伴他們左右。

在他們工作之餘,我要多為他們捶捶背,也許,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片心意,會使他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暖暖孝心,愛。

父母含辛茹苦地將我培養,在我身上寄予了殷切希望,他們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就是對我濃烈的愛嗎?而我呢,我現在能做到的,就是像小抄寫匠對父母一樣,體諒、理解他們的困擾,分擔他們煩惱,使他們眉宇間少幾分急躁;額角少幾道因種種麻煩而增添的皺紋;青絲中少加雜一些因焦慮而恣意橫生的白髮。讓他們嘴角揚起,臉上綻放出燦爛和發自內心的笑靨。讓憂傷因為無機可乘而乖乖逃之。也許,這就是我該做的,該盡的孝心吧。

我掩卷深思着……

“《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我喃喃着。真如題所言,每讀一篇故事,就受到了愛的洗禮,被愛教育着。

教育演講稿 篇7

今天下午放學後,利用週三大教研時間,進行了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對自己不成熟的教育故事進行了分享,獻醜了。

用愛教育,做幸福的班主任

前幾天看了一個電視節目,説的是一個專門照顧孤兒的機構叫xx助學中心,其中當看到xx助學中心的王媽媽為了助學中心的孩子們而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時,我在感動之餘問我自己:“我能像助學中心的老師那樣愛自己的學生勝過愛自己的孩子嗎?”我的答案是:“不能。”孩子是我帶到這個世界的,是我最親近的人,我愛她勝過愛我自己。然後我又退一步想:“我能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我的學生嗎?”我想了半天,答案是:“也不能。”我瞭解自己的孩子,我能進入我孩子的心靈,而面對40個孩子,我不可能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樣去了解我的每一個學生。但是我想我最起碼應該做到:在面對我的學生的時時刻刻,我應該想到:“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她遇到一個怎樣的老師,我希望老師怎樣對待我的孩子,我就怎樣對待我的學生。教育的真諦是愛,只有有愛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只有愛自己的學生,你才會有幸福的感覺。

一、劉xx和我説:“老師,你學習的時候,我想你了。”

劉xx和我説這句話的時候,我正在擦教室外的玻璃,他一直在我旁邊跑來跑去,很高興的樣子,因為我用了他的抹布。

劉xx是一個在班內被邊緣化的學生,上課不聽講,自己玩自己的,物品擺放很亂,經常被學校查到,基於此,平時在班內對劉xx多的是指責和批評,雖然極力掩飾,但難免會流露出厭惡的情緒,但孩子説想我了,我很慚愧,確實沒有給孩子多少關愛。

説起劉xx的抹布,還有一些曲折。開學初給每個同學安排了衞生打掃的任務,劉xx的任務是擦玻璃,需要帶抹布,但是一連好幾天,他都沒帶來,所以少不了批評他。劉xx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平時由奶奶照顧,看他一直帶不來抹布,我也很無奈,於是就在家裏帶了一塊抹布,準備給他用,誰知早上剛到教室,劉軍強就拿了一塊竹纖維的抹布很自豪的給我看,我表揚了他,囑咐他好好擦玻璃。

今天是週二,下午第三節集體打掃衞生,重點是擦玻璃,作為二年級的學生都不會擦玻璃,越擦越髒,由於抹布沒擰乾,玻璃全是水珠幹後的.斑漬,我就用劉軍強的窗户給學生示範,對劉xx説:“把你的抹布拿給我用。”劉xx的抹布在課桌裏,他連忙跑去拿,這時手裏有抹布的學生爭先恐後的説:“老師,用我的。”“用我的”我笑着説:“不,我用劉xx的,劉xx的抹布很好。”這時劉xx很自豪的把抹布遞給我。示範後,讓學生擦教室內的玻璃,考慮到安全因素,我親自擦教室外的玻璃,由於劉xx的抹布我用着,他負責的玻璃我也擦乾淨了,就安排劉xx説給我搬個座位到教室外。放下座位後劉xx並沒有走,而是在我身邊轉來轉去,突然對我説:“老師,你學習的時候,我想你了。”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生?學習優秀,聰明伶俐的學生人見人愛,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渴望得到教師的愛,而是我們稍稍的關愛,孩子就會給我們更多的驚喜,上一學期教的學生焦金傑是一個和劉軍強差不多的學生,由於經常完不成作業,批評和訓斥是少不了的,今年不教他了,焦金傑總是主動問老師好,其他的學生做的都不如他做得好。現在想想,孩子沒完成作業,好像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孩子的智力有差別,不可能一刀切,怎樣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快樂,讓他們成為教室的一員,而不是邊緣化,那才是完美的教室,讓孩子進入教室時是憧憬和嚮往,期待今天老師會表揚我嗎?而不是忐忑和恐懼,我做錯了什麼,不會挨批評吧。那我們的教室就離完美教室又近了一點。讓越來越多的學生説:“老師,你不在我好想你。”想想真美!

二、用孩子的眼睛看待孩子的世界

縣裏來學校視導,很忙,除去大課間帶操外幾乎沒上班裏去,中午的時候碰上張書浩,張書浩神祕的告訴我,“老師,王xx犯事了。”“犯事了?”我心裏有點好笑,問:“犯什麼事?”

“我也不知道,我聽寫字老師説的。”由於太忙,想下午有時間的時候找震宇瞭解一下情況。正好下午習字時間碰上張老師,問了一下,張老師説,在上午第三節的寫字課上,王振宇説上廁所,過了有十分鐘還不回來,張老師就到廁所去找,正碰上王振宇把紙簍裏的手紙倒到馬桶裏。本想下午的時候找王振宇,可是由於下午到縣裏開會就沒來得及找。週一到校後,找到王xx,沒提週五的事,讓王振宇反思一下上週表現,有哪些違反紀律的事,他想了半天説:“帶錢到學校,買玩具,喝孫靚穎的水,到草坪上玩”説了很多,我一一做了評價,可是就是不説週五的事,於是我提示説:“在廁所裏幹啥了?”“在廁所裏衝紙玩來。”王振宇説。我注意到他用了一個字“玩”,而不是説把手紙倒進馬桶,於是我問:“你知道手紙為什麼放紙簍裏嗎?”“不知道。”是的,農村的孩子沒見過馬桶,不知道馬桶會堵,他可能只是覺得水流衝下時覺得好玩。就像《窗邊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上課時不停的開關課桌蓋,以致影響正常上課,不是因為她故意搗蛋,而只是覺得:“學校真棒!家裏桌子的抽斗是這樣拉出來的,可學校的桌子上面有蓋。和垃圾箱的蓋子差不多,只不過更滑稽,什麼東西都能收進去,可好玩哩!”我們習慣用成人的是非標準來評價孩子,給孩子帶上道德敗壞的帽子,讓學生感覺自己是個壞人,並慢慢認同自己是個壞人,最終學生可能真的就變成了壞人。

三、捉蝸牛,逮螞蚱

有一天午休時到班裏轉了一圈,高媛告狀説:老師誰誰誰到那個水泥柱子那兒去捉螞蚱,我拿眼看了一下被點到名字的幾個同學,一臉的犯罪感,經過核實,又有幾個同學被揪出來,我狠狠的教育了他們一番,學校規定、自身安全,道貌岸然的講了一番道理,學生也表示做錯了,再也不去了,我感到很滿意。又過了幾天,又有學生告狀説:有的學生到土地裏去找蝸牛,又被我訓了一頓,從此班內太平。過後我反思自己的行為,他們在驚奇的主動地探索自然,認識這個世界,被我以安全為理由扼殺了學生的探索行為,其實還有一個私心,那就是學生捉螞蚱、逮蝸牛的行為會把大量的泥土帶到教室,破壞教室衞生。這個理由多麼的蒼白,和學生的探索行為比起來,教室的衞生髒一點、學生的個人衞生髒一點是多麼的不重要。教室衞生髒了打造一下就好了,個人衞生髒一點洗一洗就可以了,俗話説一歲年紀一歲心,孩子的好奇心過了這個年齡就再也不會回來了。學生主動去探索時被我制止了,等到學生的好奇心被抹殺了,不想研究了,我們又在科學課上讓學生去研究蝸牛,學習螞蚱。我都幹了什麼?

更重要的是我沒問孩子們:螞蚱蝸牛去哪兒了!

我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廝殺,欣賞蚯蚓被裁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我錯失了一個多麼好的生命教育的機會,學生捉螞蚱,逮蝸牛,逮完後做了什麼?逮的螞蚱蝸牛是怎麼處理的?我都沒有過問,只是簡單粗暴地制止,螞蚱是美麗的,仔細觀察,螞蚱的腿簡直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品,蝸牛是美麗的,蝸牛的殼是大自然的傑作,這些我都沒有引導學生去發現,更重要的是沒有問學生這些螞蚱蝸牛的去向,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螞蚱也好、蝸牛也好,都是一種生命,所有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你揪掉螞蚱的一條腿,就像有人砍掉你的一條腿一樣都會疼,我們觀察完後應該把他們放回他們生活的棲息地,讓他們自由地生活。這讓我想起了很多報道:虐貓事件、虐熊事件、弒母事件太多太多對生命的漠視,甚而是一不如意就捨棄自己的生命,我們試想一個連螞蚱都不忍傷害的孩子還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嗎?前幾年在中國地理雜誌上看到一組蚊子吸血過程的圖片,作者説:“我為這段視頻深深着迷。我曾經在書上讀到,蚊子的口器可以在皮膚中移動。能親眼看到這一情景太棒了。因為蚊子的口器可以像針一樣刺入皮膚,所以你會覺得它是一個堅硬的結構,但實際上,它柔軟易彎,還可以控制彎曲的方向和角度。昆蟲的身體結構真令人着迷!”這就是對生命的敬重,按照人類的説法,對人類有益的是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是害蟲。但是對於大自然,或者其他生物那就完全不同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害蟲!站在人類的角度看,打不死、除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蟑螂是廚房或雜物間的常客,是人們的一塊心病。但是

站在蟑螂的角度看,他們只是循着食物氣息生存,哪裏陰暗潮濕有垃圾就去哪裏,用報紙、用拖鞋、用殺蟲劑將他們趕盡殺絕的人類,也是它們的頭號敵人。這些道理我都可以在捉螞蚱事件中傳輸給學生,可是我錯過了,怎麼辦?補,亡羊補牢,我決定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日開一次主題班會,就捉螞蚱事件展開討論,我還要找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和孩子們一起去尋找螞蚱、蝸牛、蜻蜓的祕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yanjiang/3wev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