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演講稿 >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合集6篇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合集6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模板合集6篇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1

“作為記者,我走過很多路,也遇到了很多人,更見證了他們的故事。”新華社國內部中央新聞採訪中心記者孫鐵翔説道,汶川地震、釣X島巡航、南海巡航,危難面前他衝在一線、從容應對、記錄真實;“黃金稻米”事件調查、湄公河復航,新聞現場他感受責任、堅韌和擔當,用平凡人的故事彰顯向善、向上、向前的力量。

汶川大地震發生不到16小時,孫鐵翔冒着餘震爬進了北川,採訪時,北川老縣城的一座山滑下來一半……談起在北川的生死瞬間,軍人問他:“當時就不怕被捂到裏面?”孫鐵翔説:“怕,但我更怕不進去後悔一輩子。”

20xx年9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X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發出後,中國海監編隊在釣X島海域高速巡航,並第一次在釣X島海域度過中秋。孫鐵翔問船長,“一年要在海上待多久?”船長説:“200多天吧。”孫鐵翔心裏嘀咕:“這個中秋我在海上待了20多天就瘦了8斤,懷孕9個月的愛人每天都在盼着我早些回去……”

共和國的安寧,離不開這些默默無聞、堅守陣地的船長船員們,是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孫鐵翔評價道:“這是一份要耐得住寂寞的職業,比風吹日曬更難熬的是內心的孤獨和對家的牽掛。”其實,記者何嘗不是這樣一份職業呢?無私奉獻,這是每一位平凡的記者在平凡的每一天,始終在堅持的狀態。

平凡人的故事還有很多。孫鐵翔説,這些看似平凡的人、自認為平凡的人,卻時時迸發着不平凡的勁頭,不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身上那種責任、堅韌、擔當,不僅成為支撐個性的基石,更為國家積累着蓬勃興旺的力量。

所以,向平凡人致敬。向記錄平凡人的記者,致敬!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2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指針。對於如何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我們這些常年奮鬥在基層一線的記者也許説得不太準確全面,但是我們卻一直滿懷激情,擔當使命,用行動在努力回答這個問題。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靈魂,也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的工作作風。對電視新聞而言,畫面是證明新聞真實性的主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電視新聞記者要做到實事求是,就必須在每一個新聞報道中扛着沉重的攝像機親臨現場,用鏡頭記錄新聞過程。無論雨雪風霜,不怕艱難兇險,只要有新聞需求的地方,就有電視記者忙碌的身影。電視新聞播出時只有短短的一兩分鐘,可是在這一兩分鐘的背後,往往是電視記者付出的數十倍的時間和努力。

20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攝了市交通部門及時清理公路幹線積雪的情況,通過畫面向羣眾傳遞了出行信息。在採製這條新聞時,我所乘坐的採訪車被一輛廂貨嚴重追尾,坐在後排的我,腦袋撞在車窗上,磕得又青又腫,頭昏眼花了好一陣子,可是為了心中那一份責任,我強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時發稿。20xx年我的電視新聞短消息《鑽井平台升起五星紅旗》獲得XX好新聞一等獎,在這條僅一分鐘的新聞裏,莊嚴卻又激情澎湃的升國旗畫面表達了鑽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對祖國的熱愛。但是它的背後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採訪任務後,頂着七級的海上大風,乘坐顛簸不已的快艇來回行駛3個小時,站在只有幾根繩子牽引的吊台上,帶着幾十斤重的攝像機和三腳架,在風浪中飄搖着登上亞洲最大的深海鑽井平台的過程;是強烈的暈船反應讓我暈頭轉向,嘔吐不止,回到陸地上走路腿腳發軟的感覺。20xx年8月,盤錦防汛進入關鍵期,我和同事採製了機關幹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聞,畫面展現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實場景。為了採製這條新聞,我和兩名男同事們在風雨交加,泥濘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兩個多小時,全身濕透,滿身泥漿的走進各個單位的防汛帳篷,進行採訪和拍攝。當時雷電轟鳴,身上的手機響了多次,都不敢接,回來時實在走不動了,幾乎癱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來給抗洪人員送東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車,我們才得以搭車返回。當時在很多艱難環境中採訪時,不覺得有什麼痛苦,因為有一種工作的信念在支撐着;而現在想來雖然多少有些後怕,卻依然感謝那些難忘的經歷豐富了我的人生。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核心;為了人民、服務人民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石;把這兩點結合好的就是關鍵要把人民作為新聞報道的主體。多年來,我始終堅持新聞三貼近的原則,不怕辛苦勞累,深入到最基層,最艱苦的地方採訪拍攝基層羣眾。田間地頭、廠礦工地、郊區野外是我經常出入的新聞現場。每天早出晚歸,節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時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過。過年當天我在寒風刺骨的濱海大道寫過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燈下采訪過守護綠地的園林工人;在春節晚會直播出時,在市民家裏拍攝過人家四世同堂、歡度春節的畫面。工作中,我在以羣眾為主體的同時,也始終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題宣傳當成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有效方式。

因為我知道,作為電視台這個主流媒體的記者,傳播正能量,推出有利於團結穩定,加油鼓勁,正面宣傳又深受羣眾歡迎的作品,這是我的責任也是義務。20xx年初,我開始創辦電視新聞專題欄目《在基層》,在主導思想上開創了省內以電視媒體引導領導幹部到基層去為羣眾解難題,辦實事的新聞報道形式。伴隨着《在基層》欄目走過的路程,上百個涉及百姓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解決和關注。通過我們節目的拍攝,藍色康橋小區H區兩棟廉租樓被砸的對講門得到了修復;XX縣XX鎮XX村的歪腳丫女孩馬XX得到了政府送來了的電腦,為自己與外界溝通架起了一道嶄新的橋樑;XX鎮居民於XX一家五口終於申請到了夢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別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夥房水庫飲水工程異地交税,非常麻煩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盤錦港設備檢測進展順利,保證了港口的順利運行;身有殘疾的外來務工人員“趙虎姐”姐妹倆在盤錦落了户口,辦理了低保邊緣户救助證,解決了一連串的煩惱,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為電視新聞記者,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如履薄冰、如坐鍼氈、如釋重負”三種狀態。在採製新聞時,身上擔負着沉甸甸的`責任,要考慮新聞的客觀性、時效性,權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聞播出時,生怕有遺漏和差錯,有對不住觀眾的地方,所以如坐鍼氈;在新聞播出後,如果沒有什麼負面聲音,也沒有什麼批評指責,效果不錯,才能如釋重負。我們每天都要在這種壓力和煎熬中度過,雖然也有過抱怨,有過委屈,但是卻從未有過甩手不幹的想法。這樣的堅持不是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遠存在一份對於新聞事業的熱愛,敬畏和執着。

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女記者,對於工作,我總是滿懷激情和責任,不辱使命。但是對於家庭我卻虧欠很多,因為工作關係,每當年邁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時,我是那個只有晚上才能到醫院照顧他們的孩子,白天病牀前的悉心照顧和噓寒問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因為工作關係,我沒參加過一次兒子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他每天上學放學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權負責;他去上輔導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爺爺奶奶陪同;我許諾過節或者假日帶他去玩兒的諾言往往都成了空話。我從小由奶奶帶大,和奶奶感情無比深厚。在奶奶去世一週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對我説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當時以為奶奶會真的會好起來,就趕回了單位。可是20xx年7月6日,當我在參加宣傳部組織的去遼東灣新區集體採訪時,奶奶與世長辭了。她對我説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給我的最後一遺言!!!

多年來,在長期忙碌的工作中,採訪對象那一張張真誠的笑臉讓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個個獲得省市大獎和觀眾認可的新聞作品讓我享受到了敬業的成果;“遼寧省十佳新聞工作者”等榮譽讓我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悦。回顧往事,酸甜苦辣品嚐過,悲歡離合經歷過,但是對於新聞事業,我也從來不曾後悔過,更不曾放棄過。

因為我最引以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電視新聞記者”!謝謝大家!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3

xx年夏天,我獨自一人坐上南下的火車,去了福建一份都市報,在那裏開始了我的新聞旅程。

幾年裏,我時常在想:我們為誰怎樣寫作?有前輩告訴我,做新聞就是做事,做事的根本是做人。

是的,事實上,我們一生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事?我們要怎樣去做事?

我們會很容易給出一個答案:做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可是實踐我們的答案,可能需要耗費一生的時光。

是什麼讓我們永遠抓不住正確的答案?我想,答案是:我們始終沒有解決內心的衝突———我們為誰寫作?

做記者,有人追求的只是一種謀生手段,有的人只追求一份體面的職業。分歧在於內心。

幾年來,我一直為“新聞”兩個字激動和驕傲。我熱愛我從事的這個職業。在這個行當中,我曾經被朋友和同事們寄望去“開創大場面”,也曾因為能力的欠缺而自怨自艾。但是,有多少人能如同我們這般幸運,在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裏成為“當下”的記錄者,成為“歷史”的見證人?

我們是記者。顯然,我們不是作家、不是教師、不是評論家、更不是什麼無冕之王……

記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創作,不是教導讀者,不是對事物發表看法,我們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背後成千上萬的讀者,替他們選擇的對象發問或是探查一件讀者感興趣的事情,然後用旁觀者的身份、平靜的心態,客觀真實地寫出一份報道,回答讀者的困惑……

做記者,幾乎每天要研究選題,寫作稿件,然後是每週,每年。

要做一個好記者,我的強烈感覺是,一定要有長跑的毅力和心理準備。

我們很多青年記者,包括我總是在詢問: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怎樣寫出一篇好新聞?

我想,這一方面能證明我們對於新聞事業的激動與熱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們面臨最緊迫和焦慮的問題。

有時候我聽到一些“訣竅”,有人推薦我們閲讀一些範文,更多時候,我被告知:去做,去寫,去思考。然後告訴自己:我這一篇比上一篇寫得好。做新聞就像談戀愛,唯有實踐才能抵達幸福。

我還聽到一個關於閲讀的“訣竅”,那就是讀傑作,讀偉大的故事。好新聞就是一個好故事。好記者就是一個傑出的講故事的人。新聞與小説一樣,都是故事,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於:新聞是真實的,小説是虛構的。那些偉大的故事會告訴我們,將故事講好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所有東西都要回歸到信仰。你相信什麼,你就可能成為什麼。

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有無數條岔路,這時已不存在天賦、能力或者運氣的差別,關鍵在於你的選擇。你選擇了什麼,你就可能成為什麼。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4

我來自中原地區一個普通的城市——駐馬店。

今年做“七一”報道採訪中,我遇到了三個人,他們讓我明白了什麼叫作共產黨員。

第一個人是駐馬店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張銀良。老張曾患小兒麻痺症,他拖着一條不太方便的腿滿世界跑,不停張羅,在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竟然蓋起了一棟免費為殘疾人服務的綜合大樓。為蓋這棟樓,他曾經連夜頂着漫天大霧上北京辦事,也曾經揣着燒餅蹲守在主管部門辦公室門外等候辦公人員。

平輿縣有個聾啞兒,叫凱文,父母都是聾啞人。幫小凱文最好的辦法,是為他裝人工耳蝸。“人工耳蝸一套28萬元,放在我們農村能蓋一座樓了,怎麼辦!”老張四處奔走尋求幫助,終於為小凱文爭取到了特批救助金。小凱文裝上人工耳蝸那天,我問他:“能聽到了嗎?”小凱文點點頭,眼裏閃着驚喜的光芒。如今,5歲多的凱文已經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上學讀書、唱歌、做遊戲。

第二個人是泌陽縣畜牧局副局長祁興磊。老祁平時説話有些口吃,可一説起牛來口若懸河。經過21年攻關,老祁培育出一種“夏南牛”,被審定為中國第一個肉牛品種。

老祁的故事很多,古代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今天有“老祁中原追種牛”。在羊冊鎮,他發現一户農家的公牛品相極好,想作為種牛進行繁育,於是天天去看這頭牛。突然有一天,他發現牛沒了!原來這户農民急用錢,偷偷把牛賣了。老祁一聽急了,發瘋一樣到處尋找打聽,走了4天,轉了兩個縣四個鄉,終於在西邊社旗縣境內找到了這頭心愛的公牛。後來,這頭牛挺爭氣,雜交繁育了八萬多個強壯的後代。

第三個人是從河南省直機關選派到村裏當書記的吳樹蘭。頭一次採訪她時,她正從牛棚裏走出來,鞋沾滿泥巴和草屑,比鄉下農婦還樸實,無論如何與我想象中的形象對不上號。她是省城副廳級幹部,卻把自己扎進了鄉村泥土之中,忙起工作來幾個月不回省城。村裏鄉親們都不叫她“書記”,而是叫她“嬸子”“姐姐”“閨女”“丫頭”,因為他們早已經是一家人了。

如今吳樹蘭所駐的西王樓村,全村200户貧困户已有190户脱貧。村民李相庭開了一家餐館,他拿出勾畫得密密麻麻的一張紙,告訴我説:“俺能開上這個餐館多虧了吳書記。她來俺家一趟要走10來裏山路,有時鞋都磨爛了。你看,她每來一趟,我就畫一個勾兒,去年她來了23趟,今年來了49趟。”

張銀良、祁興磊、吳樹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不忘初心,幾十年如一日,堅定、堅持、堅韌!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5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敬業與家業的三個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販的故事。

時光回到1996年。那是一個滴水成冰的冬日,為了解城市賣菜人的生活狀況,我,一個剛工作的小女孩,獨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販,深夜去批發市場購菜、白天又到農貿市場賣菜,從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

辛勞之餘,一個温暖的細節,至今印在我腦海:那天凌晨,剛剛還在為一毛兩毛精打細算的菜販在忙碌了一夜之後,熱情地邀我在小攤上吃了一頓熱乎乎的青菜面,我搶着去付錢,他卻立刻跟我翻了臉:“你瞧不起人?”

那一刻,平凡的人給我最深的感動!帶着情感一揮而就的《與菜販馮學至同行一晝夜》,讓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穫了江蘇省好新聞一等獎。18年過去了,我還在路上,始終關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撈沉沒的聲音,成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縣長的故事。

20xx年的一天,我正在省環保廳採訪,偶然聽説廳長要去省監察廳,對治污不力的灌南縣長進行“聯合約談”。 我立刻斷定這是條“鮮活好魚”,就自己跑到廳長辦公室,死磨硬纏獲得了獨家採訪的機會。

“問責政府現場直擊”見報後,在全省激起強烈反響。被問責的陳縣長此後被調任??環保局局長。不少人戲稱我“一篇報道挑落了一個縣長”。3年後,“不打不成交”的陳局長在接受本報回訪時這樣説道,“問責的具體日期我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他更發自內心地説,發展經濟一定不能給當地留下污染的爛攤子。這樣的轉變,何嘗不是對新聞價值的最好肯定?

直面熱點,直擊痛點。回望近20年職業生涯,最讓我滿足的,是自己的纖弱之筆,能夠擔當記者的應有之責,推動社會的點滴進步!

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對6歲的女兒,我常常感到"愛不夠”的歉疚。因為她,可以説是我歷經磨難才得來的。

永遠不會忘記!20xx年5月31日。那天,我已懷有84天的身孕。一大早,我趕到江浦的江灘上去採訪,鄉間小道,一路顛簸,採訪結束,我發現自己流血了……而這一次失去孩子,帶來此後多次懷孕不順,成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後,我準備再次懷孕,醫生卻給出了這樣的診斷:“因上次流產損傷嚴重,可能懷不上了”,頃刻間如五雷轟頂,短短几天,我的雙鬢竟然長出了白髮!

意外的是,在悲傷焦灼中,我卻懷上了。然而,快七個月時,這個讓我滿懷期待的孩子忽然早產了,我哭着請醫生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但最終孩子仍離我而去……

兩年後,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懷孕失敗。

那些年,領導同事都勸我多注意休息,但對新聞事業的摯愛卻讓我不願懈怠:我一邊堅持繁忙的工作,一邊擠出時間看中醫,天天喝苦澀的中藥,常常揹着醫院代煎的藥包去出差……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20xx年,距離我第一次流產6年之後,我以躺在牀上8個月為代價,才換來了這個心肝寶貝。

孩子出生的剎那,我發誓一定要將全部心力撲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女兒出生6年來,我6次獲得省級好新聞一等獎。榮譽背後,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兒熟睡的深夜。一天,我晚上8點多回到家中,女兒驚喜地撲上來,“媽媽,你怎麼回來得這麼早啊!”

此愛綿綿,此憾千千。雖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兒還是給了我最好的回報。此刻,我的腦中映現出這樣一個鏡頭:躺在爸爸懷中撒嬌的女兒,看到牀的另一頭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過來悄悄哄我:“媽媽,我不跟你睡一頭,其實是怕爸爸腳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篇6

我20xx年進入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主要做 “3·15消費維權”節目。有人問我,你為什麼愛做調查節目?為什麼喜歡暗訪?我説,這不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因為,我明白我是誰,知道為了誰。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與靈魂,也是新聞傳播的基石,而3·15維權節目,正是最要求用事實説話的節目。從20xx年至今,我拍攝播出曝光類節目120餘個,從20xx年到20xx年連續8年參加3·15晚會。我和同事們一起尋找事實、揭祕真相。當然,這個揭祕的過程,也是一段危險的旅程。

你砸別人飯碗,別人就要你的命。

我曾接到過這樣一個選題——“調查地下人工授精”。地下授精是用沒有經過檢測甚至不知道來源的精子,通過個人或沒有這方面資格的醫院進行的授精手術。

趕到河南駐馬店,我發現這件事是某些醫生為了牟取暴利,僱傭了幾個穴頭拉生意,非法提供人工授精服務。這些人行事卑劣、極為隱蔽。為了拍到事實真相,我只能親身與不法分子接頭,獲取他們的信任,再體驗人工受精的全過程。前面的環節,我可以和攝像一起完成,可是最後一個環節,拍攝人工受精的過程,我必須獨自完成。

要進行人工授精,得等到母體卵泡成熟,於是我在三天內做了7次B超。駐馬店是貧困地區,上蔡縣有個艾滋病村,而進行手術的地方是一家偏僻破落的小旅館。在門口,我真的猶豫了,因為進了旅館,就沒人可以幫我,我必須獨自面對接下來所有的未知和危險。

房間內燈光很昏暗。我趁他們沒注意,調亮攝像機進行拍攝。在醫生做準備工作的時候,我連續問了幾個重要問題,醫生被問得有些不耐煩。只見,她拿出了一個止血鉗,然後又拿出一瓶沒有任何標籤的試管,將裏面不知道來源的精子抽到了針管裏,然後對我狠狠地説了聲:“躺下!”我一邊假裝配合她一邊又露骨地問了幾個關鍵問題,而那個醫生一邊交待着事實,一邊拿着裝着精子的針管向我走過來。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必須馬上離開這兒。我胡亂找個藉口,沒等她回答,拉開門就走。那個醫生在後面叫着,立刻驚動了門口和樓下的黑哨。他們看我慌張地跑出來,馬上跟了上來,不敢想像被他們堵到會是什麼後果。我用最快速度跳上了一輛出租車,圍着縣城轉了三圈才甩掉了跟蹤我的人。就這樣,我拿到了最真實的影像、最有力的證據。其實,像這樣危險的拍攝,我經歷了不止一次兩次,每一次都讓我心有餘悸。有時我也會跟老公半開玩笑地説:“如果哪天我真的出了事,你也彆着急,我沒有外債,沒攢過私房錢,咱家就放着我那張銀行卡,密碼是你的生日,錢留給孩子!”

堅持,咬着牙“頂住”。

20xx年的“3·15”,為了拍攝錦湖輪胎偷工減料的事實,我的同事從市場上買來假工作服,在半夜時分混進工廠內部;20xx年的“3·15”,為拍攝到家樂福超市違法違規經營的內幕,我的同事隻身一人在超市裏砍了六個月的牛棒骨。為了取證,他們有的半夜爬過牆頭;有的被非法拘押;有的被黑道追殺,就連一米八幾的大個,在僥倖逃過一劫後,都哭得泣不成聲。而在這個揭祕真相的征途上,我們唯一要做的還是堅持。

20xx年的“3·15晚會”拍攝期間,我的同事小王,在老婆懷孕的情況下到一家公司作卧底,調查某公司大量銷售過期烘焙食品原料的事情。一進公司,他就卸貨、裝貨,幾十斤的大包,一扛就是上百袋。接下來,他又刷洗一人多高,三人多粗的大塑料筒!他幹了兩天不到,就滿手起水泡。水泡破了又結,結了又破,最後兩隻手都佈滿了老繭。為了拍到真相,小王咬緊牙堅持。終於,一個月後,他被安排接管一個倉庫,這裏,儲藏着過期食品原料。可就在他接近真相的時候,公司一名員工發現了他。為了穩住這名員工,追查更多證據,小王把他拉出工廠,開誠佈公地談了五個小時,他終於答應暫時保密。就這樣小王堅持了下來,拍到了大量過期食品原料以及公司修改日期的方法,以及一幕幕讓人震撼的場景。

我們“3·15”團隊從20xx年開始,已經制作了一千多期調查類節目,曝光了數百家違法、違規企業以及個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遭受過無端的誣陷,生命受到過威脅,更有膽大妄為者叫囂着要買記者的人頭。面對危險、辛苦,我們也曾灰心、難過、害怕過,但最終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因為我們明白我們是誰,我們為了誰。

標籤: 演講稿 講好 模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yanjiang/oy6n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