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演講稿 >

爭做中國好網民演講稿

爭做中國好網民演講稿

爭做中國好網民演講稿

身處網絡時代,幾乎人人都離不開網絡,人人都是網民。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賦予我們更多責任:爭做中國好網民,淨化網絡空間,抵制危害網絡健康和安全的“病毒”,還網絡世界一片“湛藍天空”。這也是“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與故事徵集活動的意義所在。

爭做中國好網民演講稿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以10-39歲年齡段為主要羣體,比例達到78.4%。其中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31.4%,在整體網民中的佔比最大。因此,爭做中國好網民,青年人要發揮好“主力軍”的作用。

比如,當面對紛繁複雜的網絡信息時明辨慎思,青年人不人云亦云亂跟風,杜絕形形色色的網絡誘惑,保持客觀理性地接收信息、傳播信息,要慎重地轉發,客觀地進行評論,既不當傳謠者,也不做“網絡暴民”。理性上網、文明上網,是中國好網民的“標配”。

再比如,筆者身邊有許多“低頭族”和“網蟲”,他們在課堂上不認真記筆記,而是低頭刷微博和朋友圈;課餘時間不復習功課,而是在網遊的世界裏“練級”……這種被網絡“綁架”的生活也不該是青年人的價值追求。

要熱衷於網絡,但不沉溺於網絡;要利用好網絡,但不被網絡“利用”。既需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既能敢想敢幹,又能嚴於律己。網絡和現實可以相互支持,關鍵在於權衡好二者的關係;好網民與好青年也是相通的,關鍵在於用青春傳播正能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主動扛起淨化網絡空間的大旗,將大好的青春投入到學習和工作當中,為國家和社會的安全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光”和“熱”,這是廣大青年的光榮使命。

爭做中國好網民演講稿

怎麼成為一名有高度的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等“四有”的“中國好網民”?或者説,什麼樣的網民才是“中國好網民”?

這樣的問題,讓我想到了發生在一個孩子身上的故事。南京的一名15歲男孩,去埃及旅遊手欠,在文物上刻畫“到此一遊”,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剛被媒體曝光第二天,孩子父母便主動通過媒體公開道歉,希望大家給孩子一個改正機會,然而仍然成為網民口誅筆伐對象,孩子及家庭成員遭遇“人肉搜索”,許多個人信息被公之於眾。

之所以要在“中國好網民”語境當中,再次回顧這個“到此一遊”輿論事件,是因為它很是值得輿論或網絡民眾冷靜反思:對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文物上刻畫“到此一遊”的不文明行為,固然應該批評教育;但是類似“人肉搜索”這般網絡暴力,咋能聽任縱容處處“到此一遊”傷及無辜?

南京孩子跑去埃及留下“到此一遊”,讓人再次深刻體會到網絡世界當中,任何事情都可能映射出“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互聯網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力量無窮,就是因為其最大作用在於可以讓最廣泛的民眾參與。特別是關於某些言行的質疑、批判或監督,巨大的網絡力量一方面體現“羣眾智慧無窮”,另一方面卻為諸如“人肉搜索”的網絡暴力,創造出了一切可能。

據報道,在被“人肉”出來、並在不少網絡媒體上被點名批評之後,在埃及文物上刻畫“到此一遊”的南京這名孩子,因巨大的心理壓力而整夜不能入睡;鑑於“網絡暴力”嚴重挑戰文明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底線,運用法律等多種手段規範網民、以及某些網絡媒體平台的表達,不斷提升網民整體文明素養,或已成為當務之急。

很明顯的是,目前規範網民文明表達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一方面是網民的某些正常利益表達得不到充分保障;另一方面,偽裝得道貌岸然的侵權表達,卻沒有受到及時地懲罰。網絡的虛擬性與匿名性特點,少數網民及網絡媒體在大膽表達現實生活中,或傳統媒體無法、或不願表達的訴求同時,偶有衍變成為極端的私慾利益或粗暴情緒宣泄。南京孩子的“到此一遊”遭遇輿論炮轟和網絡“人肉搜索”,不僅直接體現出少數網民情緒的非理性偏激與極端,缺乏網絡文明素養的行為,往往導致當事人遭受多次傷害、公眾認知被扭曲誤導、社會公信力被嚴重損傷。

自覺提升網絡文明素養、踐行“中國好網民”四有標準,首先需要網民或媒體,無論是行使輿論社會監督,還是試圖以正義為名發起“道德審判”,都應體現對道德與法律的遵從和敬畏。如果連起碼的文明修養都沒有,連他人的名譽隱私權都被選擇性忽略,當然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最近,國家網信辦因某服裝品牌試衣間事件約談微信和微博客運營商,公安機關及時立案調查,表明國家職能部門就是應該主動作為,再次向億萬網民和網絡媒體,亮明文明上網用網底線,並對網絡文明缺失的“網絡黃賭毒”作出明確規範。

互聯網事業在中國發展方興未艾,互聯網思維愈發清晰地深入人心。然而,如果聽任缺乏文明誠意的網絡行為處處“到此一遊”,這於國於民於社會的損害,哪怕就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丟人”程度,和在埃及文物上刻畫“到此一遊”相比,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每位網民都是一個文明社會的有機分子之一,因此爭做“中國好網民”,當從理性規範自己的網絡言行開始,當從敢於向任何非文明網絡暴力“説不”開始——唯有如此,以後再次回望南京孩子在文物上刻畫“到此一遊”而引發的輿論圍觀,以及因此而來的網絡論戰,才可能看到網民的羣體素養,朝着文明社會理應的成熟與理智逐漸迴歸!

爭做中國好網民演講稿

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讓我們距離網絡如此之近,沒有任何一個時期使我們的生活與網絡聯結如此緊密。自1994年我國接入互聯網,截止目前,中國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絡第一大國。網絡便捷大眾的衣食住行,塑造公眾的思維方式,加速社會的發展進程。人們在網絡世界裏盡情遨遊,享受網絡帶給公眾的種種便捷與進步。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雖無狄更斯《雙城記》中描繪的世界那般矛盾,不可否認,當前網絡中仍有一些“毒素”存在,網絡謠言的屢禁不止,網絡色情充斥其間、網絡暴力層出不窮、網絡敲詐屢見不鮮……凡此種種,已嚴重侵擾網絡安全,危害網絡健康。在此背景下, “2015中國好網民”流行語和故事徵集活動,正當其時。提升網民素養,弘揚網絡正能量,清朗網絡空間,其意義不言而喻。

做中國好網民,人人可為,全民有責。責任不能泛化,也不能虛置。據CNNIC第35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我國目前6.49億網民當中,青少年佔80%,成為網絡“主力”。故做“好網民”,青年人更應當仁不讓,爭當先鋒。

爭當網絡好公民,是當代青年義不容辭的歷史使命。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誌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清朗網絡空間,關乎民族未來發展,關乎國家前途命運。這一宏偉事業的成功,需要當代青年的敢為人先。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一代,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當代青年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休慼相關,共建綠色網絡空間的接力棒,已經交到當代青年手上。

清朗網絡空間,須全社會青年共同努力。青年羣體富有朝氣、極具潛力,歷史昭示我們,贏得了青年,就贏得了未來、贏得了希望。在網絡空間淨化的征程中,當代青年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礎;當代青年具備文明的網絡素養,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會擁有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當代青年養成守法的行為習慣,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能匯聚起奮發進取的強大力量;當代青年掌握必備的防護技能,綠色網絡空間的實現便能構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禦壁壘。

《禮記》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清朗網絡空間任重道遠,絕非一日之功,當代青年需志存高遠,百折不撓,爭當中國“好網民”,當代青年更需一種明辨慎思,一種篤行踐履。

理性思考,辯證思維。清朗網絡空間,廣大青年爭當中國“好網民”,應從認知與思辨開始。保持客觀理性的思辨狀態,具備良知,擁有底線,面對新聞熱點,慎重轉發、客觀評論,真實點贊;擁有獨立判斷的價值取向,堅持自我,不受誘惑,面對公共事件,不人云亦云,不迷戀大V,不迷信“專家”。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廣大青年更應腳踏實地,勇於實踐,敢於擔當,堅決遠離媚俗傾向,自覺抵禦低俗之風,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在每一條微博、每一條微信、每一次轉發中,謹言慎行,爭當“四有”,用自己的一點一滴的行動使互聯網真正成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園。

此外,青年不做置若罔聞的局外人,要做敢為人前的先行軍,要做弘揚正氣的“好網民”。用青春的熱情弘揚真善美,用青春的“俠氣”滌盪假惡醜。

標籤: 演講稿 爭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yanjiang/w2n1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