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1

參加社會實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大學裏不僅僅要在學校中學習知識,還要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取得最好的成績,社會實踐的好處是在學校中學不到的。到社會上體驗人情冷暖可以讓自己很快的認識到自己的成長,我就是這麼想的。

XX年3月至5月頂三個月工夫,我在招近市委宣揚部故聞科虛習。固然引導不給我部署很具體的工作,但這是第一次邪式與社會交軌踩上工作崗位,開端取以返完整不一樣的生涯。天天在規定的時光高低班,歇班期間要認偽準時天實現自彼的工作義務,不能輕率一絲不苟,凡事失謹嚴警惕。

“在國小表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作自教的才能”。加入農作先才幹深入領會那句話的含意。課原上學的實踐知識用到的很長很多。仄時我在工息只非擊挨電話助閒寫寫稿子,簡直沒用上本人所學的業餘知識。修正稿件時,爾只能在大家以前的基本下盡力從學儘速控制無關消息學的常識。素日面懶靜腦、着手、糟學多答。

“地停好漢都我輩,一進江湖坐馬催。” 主學校到社會的小環境的改變,中國古代十大軍事人才排名 ,身邊交觸的我也完整換了角色,嫩徒變敗領導,同窗變敗異事,相處之敍徹底不異。在這宏大的改變西,咱們否能徘徊,迷茫,無奈馬上適應故的環境。咱們興許看不慣共止之間殘暴的競讓,有法忍耐共事之間袖手旁觀的眼神跟語言。很多時候感到自人不授到引導沉用,所濕的只是一些有閉主要的純活,自彼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失去領導的確定。作不沒成就時,會無往自各圓點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共事的譏嘲。而在教校,有同窗嫩徒的關懷戰支撐,逐日只是下上課,很輕緊

名習進程外有二件事錯我觸靜挺大的。

一件是應我謙懷信念第一地歇班,我柔站在辦婆室的椅子下,一個共事就答我:“你學什麼博業的?”問曰私共事業治理。“先這個博業啊,你會寫稿子嗎?” 看着他這一臉茫然取不屑,思科變革渠道體系矛頭直指惠普微軟,免何説明皆是過剩的,我決議用理論舉動證實給他看看。

另一件事非替了證實大家的才能,我總是不得機會天展示從人,農作西領導部署給爾的寫稿戰改稿的義務,我皆認認實偽的實現,素來不敢馬虎,應我將本人辛辛勞甜寫的稿子一停,必恭必敬地遞到領導桌前時。引導交功説了一句:“糟,無時光我會看的。”就順手拾在了桌子的一角,持續他的工作了,而且預先他居然把這事給記了。

常言敍:工作一二年勝功十多年的讀。三個月的虛習時光固然不幼,然而我主外學到了很多常識,對於幹我,幹事,做知識。

因為住的處所離名習雙位比擬近,所以天天7點不到就失訖牀往擠私接車,這留給集體安排的工夫更多。咱們必需抑制自己,火箭,不能為所欲為天不想歇班就不往,而在學校能夠睡睡勤覺,着實不想上課的時候否以追課,自在很多。逐日反覆枯燥簡瑣的工作,工夫暫了輕易厭倦。像我就是每地就是清掃掃除衞死,接接電話,站着錯着電腦擊挨字,顯失單調累味,然而工作簡略也不能馬虎。

實習,就像退了社會小熔爐正常,就算在教校非從爾感到良糟,然而在社會面本人就像是空氣西一粒渺小的塵埃,也意識到自彼才能的短餘戰常識的匱累。虛習那三個月期間,我拓嚴了視線,增加了睹識,體驗到社會競讓的殘暴,而更多的是盼望自人在農息外積聚各圓點的教訓,愛――那時的傳世 ,替未來大家失業之路作籌備。千淘萬漉雖辛勞,但也要躍躍欲試,又一次投身熔爐的預備。

以後的路上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學,不過我已經在不斷的學習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那就是不斷的實習,不斷的進步,我相信在每一次實習中我都會取得自己應得的進步的,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是很夠,所以我才要在實習中找到自己進步的方向,那樣的我才會更好的進步,在將來的社會上做到最好!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2

作為一個縣級電視台,一個老百姓自己的電視台。我們報道的內容僅為當地的社會經濟服務,作為政府和民眾的傳聲筒。通常都是幫助百姓解決他們生活中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或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諮詢之類,有時也會報道一些政府或某些單位的通知。在編輯一些關於政府的新聞時,領導的名字和職位不能有差錯,甚至領導的排列也要按照職位的大小來排,否則就可能弄出顛倒主次的笑話。可想而知,新聞編輯是一件多麼嚴謹的事情。

對於新聞的編輯製作,我的工具就是編輯室裏的兩台電腦編輯機和一台新聞採集機。新聞編輯製作並非想象中的那麼簡單,首先開始剪輯,從記者粗編的節目裏,檢查新聞畫面和新聞的文字稿是否相配合,相互呼應。然後進行聲音的處理,我們需要檢查聲音是否太高或太低,聽清記者上的字幕和當事人所説的話,是否相一致。有的時候我們還會給一些新聞配上音樂,使得新聞更加生動,也更加吸引人。此外,還要經常維護好編輯機和採集機,定時對其的維護工作。我在工作上的收穫主要有:1、基本學會使用和維護攝影機;2、基本掌握會議新聞與社會新聞的拍攝和採寫的區別;3、基本瞭解並初步學會新聞攝像帶;4、基本學會電視新聞稿的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等。在這期間我不僅可以較好地配合各位師兄一同出去採訪拍攝工作,還可以自己獨立外出採寫完成具體的新聞作品。一個月的時間,我配合各位師兄一起完成新聞採寫近15篇,自己獨立完成的採寫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採訪任務都基本可以順利完成。

在這期間,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聞拍攝技術相對落後,畫面的穩定性不夠;2、新聞的採寫比較古板,缺乏新意;3、新聞的敏感性相對較差,特別是對與會議新聞相關聯的社會性新聞把握不足等。

作為電視工作者,要更好的為工作服務,需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工作任務雖重,但作為一名電視工作者,部室成員成員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瞭解黨和政府工作中的新精神和新要求,在工作中進行實踐;部室專門購買了6套專業方面的書籍,供大家不斷的學習進步,製作出符合社會大眾的電視節目。

因為工作壓力大,製作部成員經常期盼有更加先進的工作設備來提高工作效率。其主觀願望是好的,是為了更加優質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到電視台的現情,不能一味的要求高投入,高回報。應該保持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在現有的工作條件下,釋放激情,充分發揮每一個製作室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最大的價值。面對累積的經驗和成績,我不能驕傲自滿。飲水不忘掘井人,藉此機會,製作部全體成員共同感謝縣局給我們創造的環境和機會,感謝領導給予的指導,感謝各部門予以的支持與配合。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為單位的發展,為我縣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3

按照《中國政法大學本科生專業實習管理辦法》,及教務處《關於2007-2008學年本科生專業實習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及新聞專業教學計劃,新聞系2005級的61名同學於2007年2—6月份進行了專業實習。經過這120天的實習,同學們重回校園時帶回瞭如下成果:署名文章237篇,廣播報道132個,編輯版面88個,電視節目31期,網絡專題33個,參與編輯的稿件萬餘篇。

更令人可喜的是,同學們在專業技能、新聞素養、社會經驗和人生觀的確立等方面都得到了培育和提升。現將集體實習經驗彙報、總結如下:

五條舉措是實習的前提

早在去年年底,我們就召開會議,成立了專業實習工作領導小組,由副院長兼系主任宋建武老師掛帥擔任實習指導小組組長,班主任做策應,細化任務,分工明確。同時,科學設計實習目標,提出標誌性媒體概念,合理安排實習單位、流程和日程。具體來説,是做好了以下五條舉措:

一、責任細化

2007年11月,人文學院新聞系組成了由新聞教研室副主任劉徐州老師牽頭、2005級兩個班主任王永亮、王佳航老師參加的實習指導小組,具體負責實施實習指導工作。

根據2005級本科生的實際情況,依據2006年制定的《中國政法大學新聞專業2005級本科生實習計劃》、《新聞專業實習的標誌性媒體》等實習制度及標準,實習指導小組明確了本屆學生總體的實習原則、實習工作的組織和指導任務、注意事項等。2005級學生的實習指導本着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和以學生為本兩個原則,要求從實習工作啟動到實習表彰總結,各實習指導老師嚴格要求,細化指導工作,幫助每位同學完成既增長才幹,又體現個人專業興趣的實習計劃。

考慮到新聞專業實習時間長、實習中涉及範圍廣等特殊性,新聞系強調要從細節入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實習環境。按照學院的有關規定,新聞系及時為全體實習同學購買了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二、摸清意向

為了保證同學對實習有積極明確的認識,消除各種不必要的擔心和顧慮,實習指導小組要求各班主任首先在班級內召開班會,講清實習目的、介紹實習要求。

為了更好的瞭解同學的實習意向,2007年12月,實習指導小組還通過下發調查表、隨時解答同學問題等方式,對每位同學的實際目標和規劃進行摸底。這一系列摸底的目的,是為了使實習分配方案能夠儘量滿足每位同學的要求,與同學未來發展方向保持一致。充分體現了高校專業實習以學生為主,為學生服務的原則。

摸清同學們的實習意向後,人文學院新聞教研室隨即開會佈置實習單位的聯繫工作。這一工作涉及到教研室的每一位老師,需要老師通過自己的資源聯繫到合適的媒體。經過全體教師近一個月的共同努力,共聯繫到實習崗位約80個,為同學們提供了充分的選擇機會。

此後,實習指導小組一一對應,精心為同學們安排了實習崗位。

2008年1月初,實習博客正式開通。實習指導小組在1月16日首次貼出實習分配初步方案。經過兩個星期的反饋,實習小組再次根據同學的意見,進行了部分調整。於2月13日確定了實習崗位分配的最終方案。

三、充分動員

2008年1月初,新聞系召開2005級實習動員大會。士氣不可以不鼓,動員會是號角,是預防針,是心理諮詢,是預案會。會議現場,2004級的優秀實習生首先向學弟學妹們介紹了自己的實習表現、實習經驗及心得,告訴同學們如何快速地適應新環境和巧妙處理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她們的講述言簡意賅,言之有物,實用性強,現場反應熱烈。而後,人文學院副院長兼系主任宋建武教授詳細介紹了系裏為2005級同學實習所做的各項準備工作,強調了新聞實習的特殊性及其在四年學習中的重要意義,並提醒同學應當如何正確處理實習當中遇到的各種衝突。劉徐州、王永亮和王佳航老師也分別為大家鼓勁。同學們對未來四個月的實習充滿了期待和熱情,他們也提出了許多關於實習單位、飲食住宿等實際的問題,在場的老師和2004級優秀實習生也紛紛用自己的經歷進行了解答。

為了管理上的通暢,根據指導老師專業特點,同學們分成了9個實習小組,形成了指導老師—實習組長—每位同學的階梯式管理路徑。

四、陪送到崗

根據實習指導工作原則的要求,實習生到崗應由指導教師選擇性陪送,以體現新聞系對實習工作的重視以及對實習單位的尊重。實習單位對我校實習生也非常重視,按同學各自的興趣將他們分到了不同的版組,並分配了指導教師。

就這樣,實習第一階段準備、上崗工作,截至3月12日全部完成。同學們投入到了緊張的實習當中,實習生活也揭開了新的篇章。截至3月21日,同學們均已進入較好實習狀態,在各自崗位上按照實習單位要求熱情工作。

五、重視總結

我們非常重視實習總結會,這樣保證了實習工作的有頭有尾,是收心會,是鼓勁會,是温暖會。實踐證明,我們建立的實習小組長制度、實習博客交流制度、實習簡報發佈制度、實習指導教師激勵制度、優秀實習生獎勵制度等對於保證專業實習的順利實施,達到理想的實習效果有着積極的作用,也為總結實習中的經驗教訓提供了素材。同時,我們適應多媒體融合的時代新格局,專門引導學生製作了實習雜誌《蜕變》(包括電子版)和電視片《尋寶記》,在新聞系廣大師生中受到較好讚譽。

四個階段是實習的動力

經過四個月的實習,同學們普遍反映對實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切身的感受。大家在總結實習生活時,既感到沉甸甸的收穫,也感受到在競爭激烈的傳媒業自己即將面臨的挑戰。雖然由於崗位性質不同,同學們最終表現在媒體上的有形成果多寡不均,甚至一些參加團隊作業的同學可能沒有署名成果,但一樣努力過,大家的收穫是相同的。具體而言,在實習的四個階段有不同表現:

一、實習第一階段的表現:適應環境,踏實起步

對於同學們來説,實習是一項大消耗的工程,不管是物質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人文學院新聞系對本科專業實習的重視與精心準備,使得2005級新聞實習的工作一開始便紮實而從容。現在2005級實習同學對待實習工作的熱情日益高漲,實習大半個月,已經貼出了50篇博客,在博客上大家充分交流實習感受,相互鼓勵,相互提高,雖然實習開始大家見面的機會少了,但凝聚力卻更強了。

實習使同學們體會到另一種成長。張邸同學總結説:實習,作為我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教會我們的不僅是怎樣去工作,更意味着我們從此長大成熟了。長大了的我們,學着用一個積極的心來面對未知的.新生活,學着用一個學習的心來充實自己,學着用一個勇敢的心來應對競爭。長大了的我們,更加愛護與珍惜自己的集體、學校,並主動維護她們的榮譽。長大了的我們,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親情和友情的真諦。

對於實習期間可能遇到的困難,同學們也有冷靜的認識,那些細緻、實實在在的工作內容,同學們有腳踏實地認真面對的態度。從實習第一階段的表現來看,未來幾個月,同學們將憑藉自己的努力辛苦而從容地順利度過。

二、實習第二階段的表現:鞏固思想,初試鋒芒

2008年4月,人文學院新聞專業的學生進入實習學期的第2個月。在實習單位老師和學校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同學們已經基本適應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在各自的崗位上初嘗收穫。現在,實習過半,同學們業務能力增長,專業思想鞏固,對新聞工作及未來職業狀態也加深了理解。

為適應傳媒業新媒介增長迅猛,多種媒介共同發展的格局,2005級新聞專業學生也被精心安排在報紙、期刊、廣播之聲、電視台、網絡、通訊社等不同類型的媒體實習。在度過實習適應期之後,大多數同學已調整好心態,積極投入工作。目前同學們已經基本適應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熟悉了所在崗位的工作規律和業務要求,並能綜合運用在校期間所學知識,初試鋒芒。一個多月來,同學們對不同類型媒體的運作規律逐漸熟悉,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同學們的實習作品分佈在經濟、政治、外交、法制、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通過實習,同學們也增長了知識和見識。

經過兩個月的磨練,同學們開始培養起職業精神。《經濟觀察報》的楊文玥談到了她實習中的心理轉變:遭受過許多次拒絕採訪,最初總會覺得氣餒,但是編輯説‘只要我們做的事問心無愧,只要是真誠的,總會被感動,雖然被拒絕採訪是很經常的事情,但是以後回頭再看,不會毫無收穫。’參加各種大型會議、電話採訪讓我對各種環境、氛圍下的採訪更加熟悉而不懼怕,漸漸有了勇氣。

在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實習的陳海斌同學説:記得剛剛來辦公室,見到那些指導老師的時候,我們羞澀得連一句整話都説不好,而現在已經很好地融入了這個整體。忙的時候,我們一起編輯稿件,空閒下來,在辦公室一起進行飛鏢比賽。可是説是其樂融融。交際能力的提高也是我們這次實習一大收穫。

三、實習第三階段的表現:心態成熟,感受進步

5月,人文學院新聞專業的學生進入實習的第三個月,同學們從最初的興奮、好奇慢慢走向平靜、平和,實習開始進入到較深層次的專業思考和實踐階段。而且,今年春季以來,新聞大事多,突發事件、政治敏感事件、災難性事件多發。面對緊張複雜的局面,同學們在實習單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顯示出了專業精神和良好的新聞職業素質。突如其來的地震考驗了同學們的職業技能和素養,也顯示出同學們牢固的專業思想。在災難面前,很多同學都意識到作為一個傳媒人的責任,做力所能及的事並對媒體的報道有自己的思考。同學們基本熟悉了媒體的工作流程,經過初期的訓練,絕大部分同學變得更加安心和用心,並開始進入深層的專業實踐,多數同學已經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經過三個月的實習,同學們的心態、情緒以及行為,開始逐漸分化,大部分同學經過前兩個月的鍛鍊,對實習單位的環境、人員、規則都越來越熟悉、適應,心態也越來越從容、成熟;一小部分同學則在連續三個月、日復一日的工作中,感覺到了疲憊和失落。這個新情況引起實習工作指導小組的高度重視,本月實習指導工作加強了對同學們實習心態的輔導。

四、實習第四階段的表現:受益良多,依依不捨

6月,人文學院2005級新聞專業同學進入實習的最後一個月。這一階段同學們在實習崗位上越來越得心應手,業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實習即將結束,很多同學感到受益良多和依依不捨。

在經過最初的適應期之後,同學們的業務水平從熟悉程序轉入提升階段。經過四個月的學習鍛鍊,同學們已經擺脱實習之初的青澀與懵懂,在各自崗位上工作得越來越熟練,獨立擔綱進行新聞採編工作的機會越來越多,一些同學開始承擔比較重要的工作任務。由於表現出色,部分同學還得到實習單位的挽留,希望他們能夠延長實習期。

四個月來,同學們憑藉自己的業務能力和品格贏得到了實習單位的信任。在《新京報》評論部實習的史會元同學、在兒童雜誌《動動漫》實習的馬妍同學被實習單位再三挽留,希望他們能夠延長實習期。在《精品購物指南》實習的張蕾同學則獲得實習單位聘任工作的邀請。

三點收穫是實習的目的

成果有形,成長無形;成果有限,成長優先。實習不僅僅讓同學們有機會通過現實的新聞工作環境對學校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動手能力增強,而且磨礪了同學們的品性,使同學們的專業思想更為穩固,心態更為成熟。總結而言,同學們在實習後主要有三點收穫。

一、樹立專業精神

通過實習,同學們深知,記者的榮譽就在於深刻地關注和記錄人類社會正在發生和形成的歷史,不斷地揭示歷史進程中的瓶頸因素和問題所在,深刻地反映社會制度與政策的弊端,從而以新聞的力量推進社會的進步與文明。張大偉在實習感悟裏如此表達自己的心情:六月,我最怕六月來了。學了三年新聞,看了三年古往今來記者,現在自己扮演了四個月的記者,我也喜歡上了這個角色。讓王夕最開心的一件事是台長聽了她做的一期節目,説很不錯。雖然有老師指導的成分,但是她感覺很有成就感。因為那期節目她做得很辛苦,光是跑順義就跑了兩趟。在那一刻,她覺得辛苦是值得的。

王黎莉在5月12日那天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媒體的責任。當時她正在中新社裏實習,整個社裏亂了一下,也聽到樓下有跑出去的人惶惶不安,但是馬上每個人都忙了起來——沒有人忙着給家人打電話,聽到的是馬上聯繫地震局、快發通稿、五要素齊了就發稿、派記者去四川……那一刻,記者的職責這個詞那麼清晰的展現在我面前。對傳媒來説,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可以確定為三個境界:人性境界——對人類價值的追求;理性境界——對真理價值的追求;超越性境界——對生存價值的追求。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一、文化關懷。二、情感關懷。三、成長關懷。四、社會關懷。這就要求自己在文章中,力求跳出小我,獲得一個大我的人類意識,或者更準確地説,是一己的傾吐表達出人類共同的情感與思考。

《精品購物指南》雖然是一家娛樂服務性較強的媒體,但並不像我們想象中那麼隨便,很注重消息來源,很注重媒體的公信力,張蕾説:就像主編經常教我的:任何一個信息渠道都要進行核實,我們必須對受眾負責。這時候,她深刻認識到,真是誠之精髓。大真無言,大真為美。誠信自古就是核心道德之一,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新聞事業正常運行的道德基礎。

美國新聞界巨擘普里策在一篇名為《新聞學院》的文章中曾大力提倡新聞學教育:鑄就未來共和國的力量就掌握在未來一代的記者手中。同學們在實習中逐漸意識到,真正成功的、對人類進步事業有貢獻的傳媒都是以體現人文關懷,關注制度安排為己任。為之而奮鬥應該是一個真正的記者畢生的追求!真正有良知的記者應記錄真實的中國,並以其人文理想推動中國的文明與進步。這種傳媒人之愛有三個層面:第一、無私忘我之愛。第二、物我合一之愛。第三、天人合一之愛。史會元説:新京報是一家京城的新興媒體,由於南方報業集團參與管理,其理念有別於京城的各家老都市報,更加親民化,尤其是其言論更加大膽、新鋭。逄成欣説:在實習單位,感受到中青報能做出冰點時評與之正氣、嚴謹的作風分不開,既耐心細緻,少説多做;處理問題時又靈活應對,不拘泥形式。

二、磨礪職業心態

通過實習,很多同學把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真正結合起來,他們更熱愛新聞,更願意通過努力,成長為優秀的新聞工作者。中新社的呂可珂説:實習前的我並不想今後從事新聞方面的工作,但經過兩個月實習,我的想法在變化,現在感覺當記者也挺好的,能讓我把自己感興趣、喜歡的事兒寫出來告訴大家,向大家傳播好的消息、好的心情,這個過程很開心、很温暖,我喜歡。張大偉同學説:實習已經近兩個月了,一開始的興奮也慢慢歸於平淡,感覺自己也漸漸融入了中新社的經濟部的工作氛圍,像一塊乾枯的海綿拼命的吸收來自外界的一切信息和知識,每一天的醒來都讓我興奮,我迫不及待要面對今天的挑戰。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名目繁多的各種會議,國家領導到普通市民,從五星級酒店到市井衚衕,開闊了眼界,長了見識,更多了一份成熟和自信。現在,我覺得做一個記者很快樂,像鏡子一樣反映着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點滴變化。有時候看鏡子,我分不清自己是個學生還是個記者,我想,我喜歡上了這個工作。我很快樂,我不喜歡重複。

實習中,同學們對新聞操作技巧,新聞從業環境、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等也有更深思考,實習使同學們對行業環境更為了解,對新聞的理解也從書本上應然的討論到實然的思考。

逄成欣同學説:在實習單位,感受到中青報能做出冰點時評與之正氣、嚴謹的作風分不開,既耐心細緻,少説多做;處理問題時又靈活應對,不拘泥形式。

不過,並非所有同學的實習都一帆風順,也有一些同學在實習遇到困難時難以自我調整和適應。實習工作指導小組針對實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類指導。對於個別由於個人原因不能很快適應實習生活,甚至產生負面心理的同學,實習工作指導小組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其轉換了實習崗位。對於由於私人理由要求提前結束實習的同學,實習工作指導小組則提出了嚴肅批評,並再次申明實習紀律。此外,實習指導老師還建議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實習成果觀,幫助同學們擺正實習心態。

三、錘鍊事業品格

實習是同學們從校園裏走出來,接觸社會的開始,特別是新聞工作本身是需要廣泛社會交往的工作,同學們深切感受到通過實習,他們還得到了很多關於人生的培訓。

在《精品購物指南》實習的黃鴻毅説: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關係,與周圍的人事關係是良性的,才能在集體中找到安全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林芳斐也認為,兩個月下來,她學到最多的不是專業知識,而是如何與人交往。

在鳳凰衞視的胡曉和李晨平日較文靜,她説迄今為止,我想我們最大的收穫其實是懂得了怎麼與別人有效的溝通、交流。但是,就在一個月前她們還為此焦頭爛額。第一次老師讓我們去找嘉賓的聯繫方式時,我們甚至不知從何入手,以前都以為聯繫這樣的事應該是有專門的部門或工作人員去做,心想這些人以前聞所未聞的,突然要讓去把他們的電話號碼找出來豈不是很不可思議?現在她們已經擁有更主動更積極的心態,懂得溝通、交流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後來我們在錄棚的時候,還會主動跟那裏的燈光師、攝像師等老師交談,問他們一些專業方面的問題,這在一個月前的我們是不可能的。

韓雅堃同學説,一個真正優秀的記者是一個具有開放性格的人。這種開放,不僅是指要有開朗的性格和善於與人交流的能力,而且要有開闊的眼界和活躍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韌勁。在這段實習生活中我實實在在體會到了老師所説的開放的含義和真諦。

胡曉無比珍惜在鳳凰衞視實習的4個月:這是實習的最後1個月,我們的實習開始倒計時。隨着天數一天一天的減少,我們因不捨而更加珍惜所剩的為數不多的實習時間。四個月的時間,説長也不長,説短也不短。在這個團隊裏,我們真的吸取了很多的養分。如果説,在學校我們的知識是老師傳授的、給予的;那麼在社會上,那些技術、經驗、方式卻是我們踮着腳尖摘來的。態度決定一切。你有多積極,你就有多少收穫。

康燕清同學説:四個月的實習,增長的不只是經驗和閲歷,還有心智,在實習的過程中經歷了迷惘、掙扎、追求然後思索的心理成長的四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有看不懂稿件的痛苦,也有做出採訪的快樂,有連轉四趟車的辛酸,也有半夜一個人趕不上公交車的恐懼,但感受最深的還是在學到新知識時的充實。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4

九月三日起,十月二十六日止,我在xx師範學院工會的實習工作在改稿和審核推送中結束。

實習沒想象得那麼苦難。拋去工會“鞍師職工之家”公眾號新媒體運營的這層身份,我們和在鞍師裏唸書的孩子無二,只是我的三點一線是寢室、食堂、行政樓416辦公室,而不是龍宮一教;我打開的也不是本,而是擁有排版功能的微信編輯器、空白的電子檔和圖片處理器;我面對的也不是授教師,打交道的對象是教職工協會的各負責人和工會的老師。實習期間,修改了大大小小二十篇推送,給自己發了快一百遍預覽,最終得到的是若干條留言、幾十個點贊和五六百的瀏覽量。

我不是第一次在工會裏幫忙。早在大三,我就已經是工會大學生記者團的團長,負責協助老師處理工會的一些活動報道。這次的實習也可以説是得心應手,畢竟已經經過了一年的磨礪,基礎的知識都學得爛熟。再加上有三個得力同伴的幫助,在這兩個月內,我做了一名充實而快樂的新媒體運營員。

但不是沒有難過的時候。首先就是新聞素養:盯不住現場沒拍到好鏡頭,一個沒留神做好的推送全部報廢,寫寫去都沒辦法抓住新聞的精髓——這對我説已經是常事了。

再就是個人問題了。我越是想做出一點成績,一顆心越是焦急,我的進步反而越拖沓。每次在辦公室加班我都自怨自艾,假如我再認真些努力些,是不是會產生出一個不一樣的結果?假如我能創新思維,寫寫原創的二十四節氣的,推送的瀏覽量能不能增加到一百甚至更多?

最後就是處理能力。無論是在推送還是工作分配問題上,我都沒辦法很好勝任,時常把開會內容攪得一團糟,到散會也不知道到底工作重點是什麼。這些喪氣念頭幾乎埋沒了我。

雖然工作中偶然會變得垂頭喪氣,但是大多數的時候還是美好的。一間辦公室,四位老師,四個實習生,工作時認真工作互相幫助,休息時又親暱地像一家人,快快樂樂地談天、説笑。真的,像一家人。工會的氛圍活潑又温暖,充滿了人情味兒,正如王登科老師為工會題的字一般。

“温情和敬意。”

其實刨去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我們真正待在工會裏的時間並不多,短短的日子裏,卻學會了很多書本上教不的東西。如何提高溝通能力,怎樣獲取有效信息,為人處世的道理,這些簡直是再老生常談不過的東西了,但是身臨其境,真正去接觸一份工作時,感受得卻更加深刻。我很慶幸能在工會裏度過實習期,也很慶幸遇見這麼好的老師和工作夥伴。可能畢業後不會再從事相關職業,但這次實習積攢的經驗會成為我踏入社會的“階梯”,引導我走上更遠的路。最後再次真誠地感謝xx師範學院校工會的徐鐵軍老師、張麗霞老師、張孝偉老師、郝英傑老師,您們辛苦了!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5

回顧過去十年來的新聞工作經歷,我勤勉敬業,筆耕不輟,其間有許多的感觸,也有不少的體會。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講學習是提高業務水平的關鍵

學習是立業之本。一名好的新聞人,要想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就要學習、學習、再學習。不僅要向書本學習,更要從實踐中汲取營養;不僅要向前輩學習,還要善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僅要善於發現新聞索材,還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新聞現象背後的深層社會哲理和人性真諦。

二、講政治是加強黨性修養的前提

政治是為政之道。作為一名黨報的幹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始終堅持講政治,一切聽黨話、跟黨走,關注民生,時刻關注社會上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這就需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用高度的黨性原則規範言行,切實履行起一名共產黨員新聞工作者的神聖職責。

三、講正氣是履行廉政職責的基礎

正氣是修身之基。作為一名紀檢幹部,只有堅持用黨紀、政紀規範約束自己,自覺履行廉政職責,不斷加強道德修養,一切從嚴要求,時時以身作則,一切為了工作,一切為了大局,才能自覺抵制社會上的各種誘惑與歪風邪氣的腐蝕。

四、講奉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

奉獻是做人之要。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不但要有堅定地政治立場、敏鋭的新聞視角、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更要有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每一名新聞工作者成功的背後都是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付出。只有具備愛報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才能深入社會,貼進羣眾;才能犧牲小我,顧全大我;才能千錘百煉,多出精品。

在燈火輝煌的都市裏,在日新月異的鄉村裏,在來來往往的人羣裏,如果能有一絲光、一點力、一分熱是我發出的,那將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同時也是我一生持之以恆的追求。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6

回顧這100天的實習生活,感慨頗多。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新聞實習對每一個新聞人來説,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們新聞專業將理論知識付諸於行動的必需環節。我們可以通過實習,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感性認識,綜合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所鍛鍊的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用理論指導實踐,提高自己在社會中,在學生面前,在學校裏的實際操作年能力,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書本的知識,理論的思維。這100天的實習,我收穫了很多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綜合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體會了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光榮與責任,以及明白了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所要付出的艱辛和勞累。

20xx年10月10號星期天的早上,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8人來到了xxx電視台,在系主任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作了簡短的介紹之後,我們就跟着我們各自的指導老師來到了各自的部門,一進入工作室,馬上就有老師的熱情包圍了我們,他(她)們紛紛鼓掌歡迎我們,心裏面真的覺得自己就是一名真正的新聞人了,那種榮譽感激發了在我心底埋藏了很久的夢想我要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在第一星期,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熟悉工作環境,熟悉部門情況。在辦公室看老師工作了一星期後,漸漸的接觸多了,從一個點都不會到稍微會點,再到能獨自出去拍攝,回來寫稿,到最後自己能獨立完成片子。再加上平時觀察和與餘主任以及其他老師的交流,很快就對這裏的一切熟悉了。

正式實習的第一週,我和其他兩個同學選擇了社教部,給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部門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一個月後,我們各自有自己的任務,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我因為初次涉及有些問題,比如在撰稿時,有時候不懂得用怎樣的語言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用什麼樣的話説比較好,在剪輯的時候,起初好像是在看稿子找畫面一樣,剪的支離破碎,還沒有更多的經驗去解決問題,都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的用更多時間的學習才會得到提升的。

再接下來的時間,真正開始出去拍攝,雖然在起初拍攝時,畫面質量不高但是自己感覺還是挺好的,這畢竟是初學者,初學者這個詞也許用在這兒不恰當,但事實告訴我們從學校到電視台就和初學者一樣。

新聞無處不在,在媒體工作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在平時更要注意保持新聞人的良好形象。我利用週末的時間常常加班、學習;堅持早起到辦公室打掃衞生,整理文件。並且在實習的過程參與老師們的評片和開會,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拍攝時認真根據老師講的去做,保護設備。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並學會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這一點老師講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在踏入社會時,首先面對的是做人,業務其次,因為業務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我在實習中時刻在履行一名實習記者的職責。

總的來説,這次實習,對我來講是上了一堂重要的社會課,獲益良多,受益匪淺。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加明白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人需要怎樣的努力,走入社會,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回顧這100天的時間,我是用心的,但用心不一定等於成功,我畢竟是一名實習生,在拍攝以及整體思想上還存在着許多不足,還缺乏攝像經驗,甚至因為拍不到全景別或者拍虛了,老師把錯誤指出來而無地自容事情也有過。在作為一名真正新聞人的這條路上,我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還有第二步、第三步……但不管怎樣,我都會努力,把實習中學到的一切加以融會帶到今後的事業中去,我會以我的真心去對待工作,因為我面對的是一種高尚的職業。事實告訴我,應該對自己有信心,應有勇氣去嘗試。即便在嘗試中失敗,也能讓自己成長,沒有鍛鍊的機會,談何積累和成長而這一切,只能靠自己去爭取。等待,只能讓你在沉默中消亡,只有主動,才能為自己創造良機。實習,陪伴我經受了挫折,也經受了歡樂!實習的經歷雖已經過去,可我還會回頭去看一下我在那裏留下的腳印,我相信那不會是我旅途的歸宿,而是我充滿挑戰和希望的開始!

新聞專業的工作總結7

短短三週的實習生活一晃而過,我告別短暫相處的夥伴,離開了實習單位,內心有許多的感觸交織在一起。

總體來説,我對自己這次實習的成果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沒有多少作品,但我學到了很多受用的習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實習多是自己主動學習的過程,我也是重點學習了前輩們的工作方法和思考習慣,關於寫作部分我認為靠短短一個月也是出不來成績的。抱着過來“學漁”的心理,我對實習單位的工作安排和人員構成進行了一番細緻的觀察,在心理默默給自己的實習生活做好了規劃。

鑑於《煙台廣播電視報》是週報,在新聞時效性方面不是很看重,大家工作起來時間並不很吃緊,就算有采訪也多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我有大量時間可以去閲讀報紙和書籍,《今晨六點》、《齊魯晚報》是電視台每天都派發的,《看天下》、《商界》、《中國新聞週刊》則是我每期必看的雜誌。除此之外,我先後看完了柴靜的《看見》,高曉鬆的《如喪》,法拉奇的《風雲人物採訪記》,傑克.海敦的《怎樣當好新聞記者》,南振中的《我怎樣學習當記者》,除了大量閲讀,我開始留意報紙上的新聞,按照種類進行整理做成了剪報,讀書筆記也是每天必須完成的內容,除此之外,我還參加了一些外出採訪的活動。 跟安姐採訪的是煙台青歌賽二等獎獲得者陳騰二曼,人如其名,這是個長相酷似男生的極具個性的女孩子。在她面前我明白了那句話“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着。”

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小姑娘已經多次轉參加台大大小小歌唱比賽,而且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採訪之前我想當然以為這是一個關於天賦和夢想的故事,其實不然,小姑娘的每一步都走得艱辛,每一個成績的取得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她跟我們一樣沒有過人的天賦,她開始唱歌是國中以後了。但是她憑藉驚人的毅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使她擁有了肯定和掌聲。而且我相信她對音樂的這份熱愛一定可以為她撐起更大的舞台。我在她身上看到更多的不是比賽場上獲勝的光芒,而是她為了站在這個舞台上而付出的汗水。我跟她一樣心懷夢想,但我卻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有像她那般執着地追求過,即使是很喜歡的東西,與人無爭的性格也讓我錯過了擁有的機會。這種不爭不搶的心態固然可以換來安逸的生活,但是後來才明白一直深諳於心的不去爭搶就不怕失去的處世哲學其實在現實面前不過是一種消極的逃避心理,按競爭法則的説法,很多東西都是錯失在我們的猶豫不決之間,其實我們以為不會失去只是因為我們不曾得到。作為一個記者更要在是非黑白麪前勇敢站出來,捍衞社會大眾的合法權利是記者的使命,與世無爭不是記者該有的態度。

和蓋峯一起去牟平採訪了一位得癌症的老人,曲爺爺今年八十二歲,得食道癌已經二十多年,這些年來他沒有選擇醫院而是完全靠自己的方法管治身體,病情加重的時候也會吃止痛藥,不過老人根據食道癌的病理想出來一種含藥的治療方法,即改正常的吞服為含服藥物。老人邊示範邊表示“這種服法藥效發揮好但實在是太苦了,很多人根本受不了”。除了能吃別人受不了的苦,老人還把自創的捶打健身法堅持了十幾年了,每天早上都要練幾遍,從呼吸到站立,老人都有自己的説法。我不由想到老人與癌症抗爭二十年有多麼不易,而我

卻是個沒有恆心的人,和曲爺爺比起來差遠了,我在自己覺得應付吃力的事情面前就很容易放棄。除了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老人那種坦然面對生死卻格外珍惜生命的態度更讓人敬佩。很多人得知自己患上不治之症往往意志消沉、一蹶不振,還有的不相信奇蹟甚至選擇了放棄生命。老人笑指這類人“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中國自古就有敬老的傳統美德,可能是因為活着是件辛苦的事,活那麼大歲數就更是不容易。

這次實習雖然時間短,活動參加的也不多,不過就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記者絕對是個“苦差事”。首先,新聞記者的生活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優哉遊哉”,記者的確可以以工作之便到處轉悠,參加完政府要員的住宅又出現在某名人的新聞發佈會。在外人看來這樣的工作毫無壓力,其實,記者有來自各方的壓力。例如,截稿日期就是最大的壓力來源,相信對這個概念有一點了解的人都不難想到記者朋友們在跟時間賽跑的緊張和壓迫感。與截稿日期相應的就有來自主編的催稿。就算稿子趕出來也不見得就能發表,很多時候記者辛辛苦苦採寫完成的新聞稿在主編的手下生生被壓了下去,這種不被認可的感覺估計對每個記者而言都是不小的打擊。即使是發表了的稿件也有可能給記者帶來煩惱,因為記者畢生都在報道最新的東西,而且要把新的問題尖鋭地提到讀者面前,有時候一篇報道就有各種不同的聲音,有的人反對,有的支持,有的來信商榷,有的公開駁斥。這個時候,如果記者不能正確對待譭譽就會“進亦憂,退亦憂”,甚至會失去原本的堅定,陷入困惑的泥沼。

除了在寫作方面的壓力,記者的工作還有很多艱難的部分。他們是“一羣吃苦耐勞,並隨時準備被鬧鈴叫醒的人。”記者大多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除了採訪時間不確定以外,記者連休息的時間都被思考佔據,一定程度上來説記者是屬於重度腦力工作者。不光這樣,記者因為要深入到生活的底層,要深入到山鄉僻壤,而這些地方往往是不通汽車的,不能因為有些地方車子進不去就一生不去那裏採訪,遇到不靠公路的地方,就要步行,有時還要帶着行李作“負重行軍”。這對記者的體力無疑是個很大的考驗。除了“走路”,還有“住宿”、“吃飯”等一系列問題困擾着記者。

既然記者本就是個辛苦的職業,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樂此不疲?我覺得新聞記者不僅有“苦”,而且有樂,可以説是“苦中有樂,樂在苦中”。首先,作為記者時刻都活動在整個社會的“前沿陣地”,記者總在捕捉能激起浪花和波濤的重大問題。一旦寫出來的報道在實際工作中有了反響,這個時候就算再累再苦也會感到幸福。其次,記者大多希望通過自己的報道充分反映人民羣眾的願望、要求和呼聲,總是希望自己能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尋求多些援助和支持。一旦反映的東西給人民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就會感受到這其中的“樂趣”。還有,記者的“樂趣”還在於每日都可以學到新鮮的、有趣的知識。古今中外,許多著名學者把學習看成是最大的樂趣。羅蒙諾索夫説過:“我怕的不是那艱苦嚴峻的生活,而是不能再學習和認識我迫切想了解的世界。對我來説不學習,毋寧死。”新聞記者具備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學習一輩子的客觀條件,無窮無盡的新知識給記者帶

來許許多多的歡樂。記者是個有價值的職業,記者的筆記下的是這個時代的日記,是關於這個時代真實的印記。記者可以像個偉大的史學家公平地記載着歷史的發展,這不是哪一個職業可以做到的。而且,記者是追求真理的人生。布魯諾在面對宗教的火刑判決時勇敢地説:“你們對我宣讀判詞,比我聽到判詞還要感到恐怖。”布魯諾為真理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用他的行動給人們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為真理而鬥爭是人生最大的樂趣。”我想我也會義無反顧地踏上這條尋求真理的道路。

記者應當是具有各方面知識的通才。“新聞專業的學生,應該像哲學家培根一樣,把一切知識都當作自己的領域。”“知識面越廣,就越能寫好各種各樣的題材,要把複雜的問題寫的條理分明,就必須吃透這些問題。”由此可見,記者是社會的雜學家,記者的工作像作家一樣需要時時留意生活,在細節中找尋靈感。“長期積累,偶然得之”,這些天長地久的留心也將成為日後寫作的基礎。

戈公振編譯的《新聞學撮要》一書中有這樣兩段話:“空氣中充滿了新聞,到處都在等候新聞採訪人,家家屋裏都藏着新聞,楚楚交易的地方也是如此,新聞是用不着去製造;新聞是存在的,新聞必等人去尋覓。”“新聞普遍是不會飛來的,是取來的,是要搜尋的,掘取的……完全等候新聞向自己身邊飛來的編輯和訪員,是一定缺乏材料,無事可做的。”作為一個記者是不能待在舒適的辦公室裏的,新聞不是小説,不是隻靠想象就能杜撰出來的,新聞記者應該從社會的“避風港”裏走出來,自覺地深入到有激烈鬥爭的“是非之地”去調查,去研究。“採訪不僅是記者的工作,而且是記者的生活。”美國《塔爾薩論壇報》編輯鮑勃.福爾斯曼也説過“筆下的功夫不強照樣能當一名出色的記者,但不善於進行訪問是絕當不好記者的。”想要做好採訪,記者必須更積極主動地同外界接觸,在採訪過程中更要“心記不如手記”記者的筆記本是十分珍貴的材料,多數記者記者認為,如果你不能做筆記,就不該幹這一行。關於新聞稿的寫作一定要以客觀真實作為唯一準則。新聞不應包含沒有出處的評論,這有別於社論或專欄作家,記者的責任就是把發生的事情寫出來,而不加個人評論。

通過對記者各個方面情況的總結,我對心目中記者這個職業也有了全新的認識,相比之前的理解更深刻和完備了。“公平是神話,誠實是義務。”記者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公平正義,記者在報道中如果有所偏袒,那就會失去信譽,記者應當把有爭議的問題不偏不倚地報道給公眾。專業記者不會讓自己的觀感去妨礙事實,“雖然我對某件事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仍能誠實地報道它。”對記者來説,無論他們怎樣獻身於某一事業,也無論他們多麼同情某一政治主張,他們在職業上是中立的,他們只把事實擺出來,而讓專欄記者或社論作者去表明態度。

新聞記者要抗拒虛榮心的誘惑,應該抗拒物質利益的誘惑,前《申報》總主編陳景韓曾説過“記者之職業,不可自視太高。”羅曼羅蘭也曾説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必須自己心裏有。”作為一個人民的記者,必須深入到生活的底層,多多接近人民羣眾。如果一踏上新聞工作崗位,就注意加強自我品德修養,抗拒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誘惑,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那麼,就有可能把自己鍛鍊成為一個能夠自覺堅持黨性原則的,大有益於人民的,合格的新聞記者。

標籤: 新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0nj5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