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專業應與興趣掛鈎

專業應與興趣掛鈎

基礎教育如果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也就無從談求知慾,也就無從談“職業理想”,自然也就沒有“專業”的概念。

專業應與興趣掛鈎

最近正值大學聯考志願填報,聽很多考生説不知如何選專業,很吃驚。一些考生學科成績不錯,但對“專業”一無所知,他們根本不知道這些“專業”和今後從事的“職業”有什麼關係,不知道自己可以去學什麼,當然也就不可能有“興趣”,只能聽命於父母。麻煩的是很多家長也並不瞭解“專業”。而很多中學有規定,填報志願,教師不得發表意見,更不能越俎代庖。最後,考生和家長往往是在七嘴八舌中“隨大流”,於是形成“只認大門,誤進小門”的現象。有媒體調查顯示,超半數的大學生入學前並不瞭解所選專業,入學後也並不喜愛所學專業,乃至有退學重考的事。

學生上高三了,教師如果問“以後想幹什麼”“考什麼專業”,多數學生回答是“我家人還沒想這個問題”“爸爸媽媽沒對我説過”……學生到了高三,不清楚自己今後要去學什麼、做什麼,這就讓人納悶:為什麼學生到了高三仍然沒有考慮過“職業”問題,一個人從小沒有生涯規劃,其社會理想又何來依託?

其實,對孩子今後學什麼,不少家長也沒數。我常聽家長説“看考分再説吧”,這就是説,他們不是選擇專業,而只是在選擇大學;在得知考分後,才開始考慮學校和專業。在這裏,即使有職業願望,也要服從考分,更何況本身根本沒有“職業”理想的。十八歲仍不知道自己可以學點什麼、做點什麼,是不是有些可悲?落後的社會價值觀干擾了教育,錯誤的“成功學”也在影響青年的`職業選擇。

學生不會選專業填志願,因為他不瞭解“專業”的內涵,也無法判斷自己的學力。他在學校的學習是對付考試的,他的學習和“未來”的關係是:考分高,上名牌大學;考分低,上一般院校——這個他懂。“熱門專業”一般指高收入、高待遇的“輕鬆、體面”的職業,就業容易——這個他也懂。至於這個專業是不是“適合”自己,不少學生並不知道。學校的教育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坦率地説,許多教師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個人規劃的認識也很不夠,他們可能並不具備這方面的指導能力。“把學生送進大學”,學校的任務好像就完成了,很多應試名校就是這麼幹的。

基礎教育階段要培育人的趣味,應試教育很難做到這一點,由於學生把幾乎全部精力用於應試,在長達12年的中國小階段,沒有培育興趣與愛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特長,也就無從選擇“喜愛的專業”。許多學生從國小就去上“興趣班”“特長班”,這未必是學生個人選擇,往往是家長代選。家長考慮的是,“特長”是升名校的“敲門磚”,可在入學上獲取優勢,而並不在意培育趣味。學生用大量時間學習並不喜愛的“特長”,即使習得技能,未必產生興趣,升學之後,這塊“敲門磚”也就被擱置。最近聽聞某高中入學調查的幾個數據,似乎能説明一些問題:28%的學生從國小一年級起就上“興趣班”“特長班”,68%的學生從國小起就開始“補課”(兩項交叉)。也就是説,學生進入高中之前,負擔已經很重了。雖然該校大學聯考升學率高,但校長和教師面對這些數據,不能不感到憂慮。基礎教育如果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也就無從談求知慾,也就無從談“職業理想”,自然也就沒有“專業”的概念。而一般而言,有了“趣味”和“熱愛”,才有可能選擇“適合”的“專業”。

學生脱離社會生活也是缺乏職業理想的原因。在應試環境下,大量高中生兩耳不聞窗外事,很少從事家務勞動,也不怎麼接觸社會。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到過工廠,沒近距離觀察過製造業,也不瞭解商業運行模式,他們能在試卷上做出答案,但對身邊的現象無法作出解釋,臨到填報志願才去關注,倉促間作出的選擇,往往難以持續。

如果沒有理想,沒有熱愛,任何一種職業都可能是無趣的。我們應當早一些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標籤: 掛鈎 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0vn4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