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盤點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研究新視野

盤點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研究新視野

摘要:音樂表演專業是高等院校音樂類的傳統學科,隨着社會的發展,高等學校的教育質量也備受關注,《內隱與彰顯: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理論與實踐》選取我國高等學校的音樂表演專業學生、教師和專家為研究對象,對學業評價的本質、價值取向、理論基礎特徵、研究方法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最終建立起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是目前以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表現性評價研究的唯一一本專著,極具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該書的出版,同時也推動了雲南省高校音樂學科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有效進行,併為藝術學科其他專業學生學業評價提供了可參考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

盤點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研究新視野

關鍵詞:高等學校 音樂表演 學業評價

  一、獨特的研究視覺

一直以來,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延續着教師觀察和聆聽學生表演的評價方式。每個學期期末,學生現場演唱或演奏幾首考試曲目就算完成考試,教師依據學生的現場考試情形給予一個綜合評分。教師們的評價標準也不統一,通常表現出比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問題是一次考試的分數能完全體現出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嗎?只有一個綜合分數,往往不能體現考試的公平性和客觀性,這樣的考試也反映出人們並沒有完全認識到“學業評價”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業評價的重要性在各學科已被日漸重視的背景下。也有音樂教育學者和音樂表演專家提出要改革音樂表演專業考試方式、制定評價標準,但這些觀點多是基於自己的經驗總結,缺乏一定的學術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之我國對學業評價的研究多為引進和翻譯相關著作為主,對音樂表演專業這樣專業性極強的學業評價定位還很模糊,因此較少有人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羅宇佳教授以獨特的研究視覺,首次將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現狀的調查分析,在釐清目前我國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所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根源的基礎上,以當代教學理論為指導,緊密結合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科特點,吸收和借鑑國內外有關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研究的相關理念和模式,着眼於我國高等學校音樂表演課程與教學改革及培養創新型人材的理念與目標,羅宇佳教授經過大量的實踐調查和分析研究,構建了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的方法、內容和途徑,特別是提出了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表現性評價指標體系以及評價量表,並通過實踐檢驗與完善,基本建立起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框架下的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的基本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

  二、豐富的研究內容

《內隱與彰顯: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理論與實踐》全書的構架自成體系、新穎別緻,內容豐富清晰、論述深入全面,富有獨立見解。書中緒論部分闡明深入研究“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的緣由和價值,對核心概念 “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給予明確界定。主體部分圍繞“如何構建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理論與實踐模式”這一命題,調查並分析了當前我國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現狀,總結出我國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存在功能窄化、方式單一、標準客觀性差等問題。發現問題容易,但要從根本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如果沒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長期的實踐調查積累,幾乎是不可能的。羅老師以藝術學、教育學、評價學、音樂學等相關理論為基礎,通過對中外音樂史中有關音樂表演美學思想的梳理以及對部分當代著名音樂家的訪談等,總結出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的目標、內容、方法、主體、標準、規則以及評價任務設計等理論框架,並借鑑“演出組評議模式”、“檔案袋評價模式”以及“青歌賽式評價模式”,提出音樂表演專業入學考試、課程改革及教學改革中相應可操作的實踐路徑。該實踐模式在小範圍內進行了實施和驗證,得到師生的一致認同。可以説,該著作不僅拓寬了學業評價的研究領域,促使學業評價理論深入與學科實踐相結合,也對推進音樂表演專業課程與教學改革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三、嚴謹的治學態度

更加值得筆者敬佩的是本書豐富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包括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著作幾百本、若干篇期刊論文、博士論文及網絡資料等。著作中除了中文以外,還有相當部分的外文原著(記得羅老師曾提起過她的德文資料都是朋友從國外寄回來給她,由於不懂德文,她還花高價請人專門幫她翻譯)。羅老師在對中國古代音樂教育學業評價和中國傳統樂論美學思想作梳理時還涉及到了古文,因此她也閲讀了《淮南子?汜論訓》《溪山琴況》《閒情偶寄》《樂律全書》《新書?傅職 ?輔佐》《呂氏春秋?古樂篇》等大量古文以及《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中國音樂美學思想史》《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中國古代音樂史稿》《音樂教育史研究》《中國教育通史》等音樂史類、教育學類專著。對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理論做研究和闡釋時,羅老師還從Dimensions for Music Education、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s、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等書中借鑑了西方學者的一些常用理論。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羅老師在研究中涉獵到的.大量書目《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真理與方法》《國外後現代音樂》《情感藝術的美學歷程》《安格爾論藝術》《美學史》《文藝對話集》《演奏藝術的心理生理學津要》《中國音樂文化大觀》等等,這些都體現了羅老師開闊的視野和廣博的知識面。另外本書的腳註也非常詳實,書中一些專有名詞在腳註中也都有明確的解釋。例如本書第270頁對即興演奏做的詳細解釋;第79頁學生問卷調查時對判斷進行的解釋等。這些腳註一方面方便讀者複核原文,判斷資料的可靠程度;另一方面也提供給讀者一定的資料線索,為他們的繼續研究奠定基礎。此外論證是否嚴謹、論據是否充足,與作者對文獻的掌握及分析也很有關係,應該説羅老師的著作在這些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四、恰當的研究方法

羅老師的專著吸取了多學科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中,研究採用歷史法、文獻法,對有關中外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歷史文獻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後發現,由於古代音樂教育記譜法尚未出現,教學方式以口傳心授為主,因而古代音樂教育學業評價常以師生之間“口試”的形式出現;後隨着記譜法、宮廷音樂教育、學校音樂教育、教材、師生等諸多教學活動所需因素的確立,“學生彈唱、教師考核”的形式逐漸固定成音樂表演的考試形式沿用至今,其中技能技巧的掌握與否一直是音樂表演學業評價的主要核心內容與評價標準。

專著的第二、三、四章涉及到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現狀、目標的制定、評價內容的選擇、評價標準和評分規則制定等問題,這些環節構成了學業評價的基本步驟。依據相關理論,羅老師運用了大量的調查法、觀察法、訪談法、目標分析法、專家諮詢法以及個人經驗法對這些環節進行綜合研究。在此基礎上,羅老師提出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的一級指標為音樂表演技能技巧、音樂表現力和臨場表現水平。音樂表演技能技巧包括身體協調能力、節奏感、讀譜能力以及音樂記憶力四個二級指標;音樂表現力包括音樂風格、音樂理解力以及音色三個二級指標;臨場表現水平包括音樂表演的完整性和舞台颱風兩個二級指標。最後再以評價指標為依據,吸收和借鑑了美學領域以及中外音樂表演美學思想中有關音樂表演評價的觀點,制定出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表現性評價量表。研究的最後,羅老師運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演出組評議模式”、“檔案袋評價模式”以及“青歌賽評價模式”為案例,論述了評價在學生課堂學習、過程性學習以及終結性考試中運用的可能性,並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路線。

總的來説,羅宇佳教授對於音樂表演專業學業評價的研究具有獨創性,作為第一部以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學業評價為研究對象的專著,羅宇佳教授的研究都將會給其他藝術相鄰學科提供很好的借鑑與啟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jdgv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