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個人範例 >職業 >

【推薦】職業的作文合集四篇

【推薦】職業的作文合集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職業的作文合集四篇

職業的作文 篇1

媽媽性格直爽,做事認真,還愛抱打不平,所有的心情都表現在臉上。她就是這樣一個人。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媽媽帶着我正要去廣場上打羽毛球。就在我們邁出家門的前一秒,突然“丁零零……”的電話鈴響了,我們的心情一下子落了一半。再看看是誰打來的,完了,今天是不可能出去了,原來是媽媽學校的校長。媽媽的臉上的表情瞬間晴轉陰,媽媽極不情願地接通電話,只聽到媽媽只用一個字回答“嗯、嗯”,語氣是那樣的無奈和不情願。

在媽媽接電話時,我拿起乒乓球拍,對着影視牆“乒乒乓乓”的打了起來。正打得起勁時,媽媽大吼一聲:“別打了,再打就把拍給你扔了!”這聲音猶如晴天霹靂把我嚇得呆如木雞。

我低聲問:“怎麼了?”媽媽憤憤地説:“星期天也不讓人閒,還得讓先寫個材料再到教育局取個材料。”我也不敢多問,怕她一急揍我一頓。

我媽媽打開電腦開始查資料找材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材料弄好。我和媽媽一起到教育局取材料,一路上媽媽黑着臉,我也不敢吭聲。這時,一個温柔的聲音打破了這尷尬的氣氛。原來是媽媽的同學,她見媽媽的臉色不對,就問發生了什麼事。媽媽憤憤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一遍。阿姨聽後也很氣憤,抱怨了幾句,接着開始勸起媽媽。聽了阿姨的勸解媽媽的臉色有了好轉。阿姨隨即邀請我們去參觀她的新家,我們欣然答應了。

在去阿姨家的路上,媽媽發現路邊停放的宣傳車打着“新弛”電動車。媽媽説:“這電動汽車誰要哩!”我不解地問:“怎沒人要呢?”“你看新弛的‘弛’是鬆弛的‘弛’,這車跑着跑着是不是沒勁了,我覺得應該是奔馳的‘馳’。”媽媽疑惑地説。我説:“是不是他寫錯了?”阿姨説:“你們看他店門上的牌子是‘新馳’不是‘新弛’。”

真像媽媽説的那樣,原來這兩字真的像一對雙胞胎,但是意思卻是天壤之別。看來以後我寫字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了,不要犯類似的錯誤。

我們猶豫了一會兒是不是要告訴店家,最後一致決定去指出錯誤。聽了我們的話店,家十分感動,她激動地説:“真的是太感謝你們了,要不我請客吧!”媽媽連忙搖搖手説:“不用不用,舉手之勞。”我説:“媽你這真是職業病,走哪都要糾錯。”媽媽聽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個週末,我們經歷了苦惱、也經歷了快樂。在去阿姨家的路上,我突然發現街上景色格外的美。

職業的作文 篇2

在作文課上,當學生初步寫完後,我選取有代表性的作文,組織全班學生開展評議和修改。考慮到要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性,保護被評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的評改慾望,我採用了“紙條”式的評改方式,讓學生寫好意見後交到教師手裏,然後教師再彙總歸納,對文章進行點評。這樣的批改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幾種特點。

1.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參與作文學習的積極性。有的學生雖然自己寫得不是太好,但是評起別人的作文來卻頭頭是道。這樣,通過學生參與批改,在發現別人不足的同時,自己在以後的寫作中也會注重改變。

2.實現了讀者與作者的互動,使學生在寫作、批改中進步,在批改與被批改中學習。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勵每一名學生認真寫作,在同學中得到好評。學生批改作文在有效激發學生寫作慾望的同時,也糾正了學生作文課上偷懶的壞習慣,使每一名同學都能夠百分百地投入到寫作中。長期堅持下去,學生的寫作意識一定能夠得到極大的提升。

3.保護了學生之間的'友情,使學生敢於批改,勇於説真話。學生在批改的時候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文章,增加其批改的信心,同時也培養學生寫作的信心。有效的批改可以激發學生對作文的興趣,進而轉化為寫作的動力。

4.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交流的機會,實現了智慧共享。學生讀別人文章、發表自己看法的過程,變成了交流思想、展示閲讀積累、學習別人優點、打開自己思路、培養自己良好習慣的過程,他們在欣賞中得到美麗,在期盼中得到收穫,在教師的鼓勵中得到勇氣。當然,學生批改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採取小組批改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互評,教師在互評的過程中進行監督、指導。這種做法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羣體智慧,實現了智慧的共享,也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時間長了,學生就會適應這種修改形式,參與的積極性也會越來越高,作文也越改越好了。最重要的是,教師的負擔減輕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學生若想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想寫、敢寫,這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心。職業教育中的學生基本學科知識都比較差,因此更需要教師培養其自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課中細心觀察、體會,這樣學生寫作文時才能有感而發,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教師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選用恰當的評語,指出學生缺點的同時,也要肯定學生的能力,給予鼓勵。學生總把寫作文視為最難完成的一項作業。如果教師對學生的習作嚴格要求,就會發現他們的習作優點很少,缺點很多。如果實事求是地寫批語,就會讓他們有一種失敗感,每當提筆寫作文時,就會更加懼怕。多年來的探索實踐證明,只要消除了學生對作文的畏懼感,學生就會大膽地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用語言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可以使用“如果……就……”的評改句式。我在學生寫作文的初級階段,無論學生寫的作文怎樣,字數是多是少,有無錯字病句,是否能把話説明白,有無重複囉唆,構段是否合理,開頭和結尾是否照應等統統不做要求,學生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一切任其自然。我除了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外,尾批用“如果……就……”的形式寫出自己的建議。當學生看到自己作文中有那麼多的可圈可點處,又知道了今後作文怎樣寫會更好,心裏就會美滋滋的,會認為自己寫的作文是成功的,是受教師欣賞的,因此會少了好多顧慮,放心、大膽地寫作,變“想什麼就寫什麼”“怎麼想就怎麼寫”為現實。這正像小孩兒初學走路一樣,需要的是親人的鼓勵,是自己的大膽練習,只要有了開始,就有學會的可能,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反覆練習中才學會走路。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教他按照“一二一”的口令去走路,他是無論如何也走不好的。寫作文不也如此嗎?學生之所以談“文”色變,就是因為教師經常帶着挑剔的目光來批改學生的作文。儘管教師每次作文都精批細改,把所有的毛病,如用錯的字詞、標點符號、各種類型的病句都找出來,甚至改出來,寫上提示語,以指導學生應添加哪些內容,刪除哪些內容……可是當學生看到自己費“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大作”被老師改得面目全非,批得體無完膚,就會對作文失去興趣,失去自信,“作文難寫”的認識就會植根於他的頭腦當中,很難去掉。這也容易造成惡性循環,使學生越怕越寫不好,越寫不好就越怕……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作文失去興趣,對作文的態度也只是應付,不肯再下工夫,更別提寫好了。

總之,職業教育的語文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寫,激發學生寫作的自信心。教師善用作文評語去鼓勵學生,學生才能不懼怕寫,才願意去寫,才能在不斷的練習中悟出寫的規律,才能學會寫。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學會游泳,只有“樂寫”才能“會寫”。改變了作文的批改方法,可以消除學生習作的畏懼感,學生就會逐漸由“樂寫”過渡到“會寫”。

職業的作文 篇3

這是一個傍晚,一位女士帶着自己的孩子走到亞太公司的花園內,看樣子這位女士好像在教訓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在不停的哭。她立馬拿紙巾去擦孩子的眼淚,擦完了便往地上一扔。旁邊有一個穿着像清潔工的老人慢慢的撿起紙屑,扔進垃圾桶。這位女士隨手扔了幾張,老人都慢慢地撿起。可是這位女士卻變本加厲,她對孩子説:“如果你不好好讀書,你也會和他一樣。”

就在這時旁邊的一位經理忍不住了。

“這裏是亞太公司職員才能進入的。”

“我就是這個公司的主管。”這位女士不屑地説。

這時那位經理突然對那位老人説:“總裁,您的車準備好了。”

那位女士驚奇地問道:“他就是總裁?”

老人説:“是的,我現在就解僱你。”他臨走前還對孩子説道:“以後千萬不要無視任何職業。”

那位女士呆在那目瞪口呆。

這個故事裏總裁向我們表達着一個精神——身邊每個人都有他的對世界的貢獻,所以千萬不要無視任何職業,哪怕是個清潔工。

職業的作文 篇4

在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下,相當一部分教師“以本(教材)為本”的意識十分頑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當“聖經”來使用,認為“書上有什麼,我就講什麼;書上怎麼寫,我就怎麼講;寫進書本的都是正確的。”不會把書本的知識,經過自己的處理,合理運用到生活中,以致於在殯葬的時候出現這場鬧劇。我們現在有些教師把自己束縛在教材中,對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掰開揉碎,繁講細講,生怕有半點遺漏,認為只要把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即可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單調、沉悶。

現代課程論強調課程是“教科書與其他教學材料、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與教學環境”構成的複雜、開放系統,因此教材是實施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只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課改的精神告訴我們:教材應具有開放性和彈性,應有利於學生改變呆板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實踐、收集資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反思等,從而實現其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這些新的課程理念使我們重新認識教材的“法定”性質,只強調“教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葉聖陶先生曾經指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必須突破教材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僅僅是教教材,應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淪落為教材的奴隸,既要運用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既要憑藉教材又不依賴教材。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聽到朋友的夫人責罵拆表的孩子之後,連連搖頭説:“你打掉了一個

‘愛迪生’。”他親自到朋友家裏把小孩領出來,帶到修錶店看師傅修表。陶行知對那位夫人説:“鐘錶店是學校,修表師傅是老師,一元六角錢是學費,在鐘錶店看一個多小時是上課,自己拆了裝,裝了拆是實踐。做父母的與其讓孩子捱打,還不如付出一點學費,花一點功夫,培養孩子好問、好動的興趣。這樣,‘愛迪生’才不會被打跑、趕走。”由此看出,只有將“生活”這本教材靈活的運用好,並將書本知識融匯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觀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要敏鋭地觀察生活,善於用生活的內容、時代的“活水”來充實、豐富教材。教材只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教師要擺脱教材的束縛,就應具備課程改革的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的能力。其實課程資源豐富多彩,包括學生的經驗、生活的環境、教學設備設施、自然和社會資源、網絡資源等等。只要我們留意生活、敏鋭觀察,豐富的生活積累將成為我們教學信手拈來的生動課程資源。作為教師,只要我們摒棄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觀念,增強課程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為神奇”,使教材這一課程資源的價值得到“超水平”發揮。

標籤: 四篇 職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gr/zhiye/k4mn7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