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半導體 >

電路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電路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路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電路教學反思(合集15篇)

電路教學反思1

這節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置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裏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接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置的故障,因此還喊着“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説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接要領,説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説明這局部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同學喜歡的課堂。

電路教學反思2

本課的科學概念是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探究目標是

1.能夠製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能夠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並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兩個班的孩子,都能嘗試猜測電路出故障可能是哪裏有問題,也記在活動手冊上。在檢測環節,我還是選擇了先示範操作,學生檢測出了電路故障。這裏需要説明的是,老師還是要提前收集不太壞了的電池盒、壞了的燈泡、不要靈敏的導線以及沒什麼電的電池。我這邊比較容易找到的是後面三種,這次也很有意思的讓學生髮現了故障。不過,示範檢測操作時花了6-8分鐘,時間太長了,儘管為得是讓孩子操作規範,但是我寫反思寫到這裏覺得,或許,示範操作該錄個微課?讓孩子反覆看兩遍。這裏需要再思考一下。

電路教學反思3

把家庭電路的課堂參與定為學習本課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發言、討論、思考、觀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變成了策劃者。一言堂變成百家鳴。整齊劃一變為靈活多變,任務分配到小組,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課堂活動多元,全體學生參與體驗。此外,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主動的調查和參與,提高了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

如何認識、對待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直接關係到新課程的實施質量。綜合實踐活動並不着眼於使學生獲取系統知識,不是追求嚴密的知識體系,它立足於學生的自身生活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從事有益的活動、研究和解決問題。在上述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以一個平等的參與者、交流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引導。這種課程形態的核心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一種主動探究式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新的嘗試和實踐。

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熟悉並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合作意識加強了。學生能充分參與到課堂上來,學習興趣較濃。教師通過事先準備的各種資料及課堂實驗,強化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指導和引申的作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能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氣氛融洽。恰當的視頻引入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電路教學反思4

在這節課中儘量把知識的教學和能力培養、養成較好情感的態度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電路圖”教學反思。從整堂課的效果以及反饋的情況看來,我認為有些地方雖然還值得商榷,但是我認為已經達到了目的。因為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

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把燈亮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化難為易:

在這節課中,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對電路四個基本元件名稱及作用的認識,我是採用學生自己探究,讓他們通過實踐來了解一個完整的電路所需的元件;還有對兩種電路連接方式的認識上,我是採用對比和比喻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的,把串聯電路比喻走路,是條道路走到底:而並聯比喻成兩條道,但最後是殊途同歸,教學反思《“電路圖”教學反思》。

三、學會探究:

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科學探究是我們所提倡的,探究推動着活動,在活動中學會探究,它們相輔相成,這樣既讓學生學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習慣,於是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兩次探究,第一次是連接電路讓一個燈泡亮起來,讓學生了解基本元件及三種基本電路狀態,第二次是連接電路讓兩個燈光亮起來,讓學生理解兩種電路的連接方式。在探究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學生會在整個過程中積極思考,調動各種感覺器官進行活動,學生會探究出意想不到的結果來,而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這樣的探究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主動學習性行為。

這節課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還不夠。比如:電路短路引起的危害介紹的還不夠,還不能很好的引起學生對此的認識。

二對電路圖元件特號和電路圖畫法的介紹還不夠。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必須以對一些容易出錯元件符號的説明,或者是演示;對畫法的注意事項應該讓學生先畫了之後從錯識中,老師與學生一起得出來。

三學生反饋情況不夠。特別是畫電路圖時,學生的情況不是很清楚,不能把學生具有代表性的電路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也不能從學生的錯誤中找到突破口,繼續深化知識與技能。

電路教學反思5

本課兩個大板塊是電路的連接和電路圖的規範畫法,應該説教學目標基本達成。

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從電路的基本構成實物連接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小燈泡(小電機)、電池、開關、導線進行連接,讓小燈泡或小電機工作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小組合作的過程不知不覺中掌握電路的基本構成。讓學生自己説出在使小燈泡亮起來(或小電機轉起來)的過程中都用了哪些器材,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把這些器材進行分類,並説明這些器材在電路中的作用。結合生活實際説出在生活中都哪些電器元件屬於電源、用電器、開關或導線,幫助學生把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點完成。介紹各元件對應的符號,教會學生如何畫電路圖,強調畫線時要橫平豎直;連接相交的要加點;電源、開關、導線、用電器這四個基本的元件缺一不可。

電流的感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類比電流,(如水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實驗室新買了一些發光二極管,利用的特性,驗證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出發,經過用電器,到電源的負極。

本節課的教學工作基本合理,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致也比較高,完成較好。但是對於最後一個重點(簡單電路圖的畫法)掌握的不夠熟練。經過反思和探討:本節的這部分內容屬於學生初步接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應該在教師的標準示範下,引導學生從模仿學習到獨立完成,逐步熟練掌握。

電路教學反思6

這節課主要目的是:1、認識幾種電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開關的作用並能用開關控制電流。3、會連接簡單的電路。

為此,課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地帶領學生認識燈泡,同時觀看燈泡的剖面圖,為下面瞭解電流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地埋下伏筆。接着提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燈泡會亮?引出電源,告訴學生生活中插座中的電不可以做實驗,因而引出電池再次思考:有了電池燈泡就可以亮了嗎?引出導線。在學生充分認識材料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利用提供畫好的電池和剪好的燈泡,設計一個可以讓燈泡亮起來的電路。電路圖設計好後,學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設計能否成功,抓住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利用提供的材料檢驗一下自己設計的燈泡是否能亮。讓能亮的同學介紹自己的連接方法,從而找到他們連接的共同點:燈泡的兩個錫點要分別和電池正負極相連接。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連燈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電流在電路中的流動情況。同時介紹通路,在通過查找不亮的電路圖中相機介紹斷路和短路。然後讓學生對有問題的電路圖再次修改並且檢驗一下。

在學生初步瞭解電路的基礎上,讓學生試着利用開關來控制燈泡的亮與不亮,同時介紹了兩個好工具的使用方法,電池盒和燈座。再次讓學生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從而對簡單電路有了更深的認識。

需要改進的

1、 生活中各種電池該向學生介紹一下,其實我已經做好了PPT可是在

課堂中給忘記了。

2、 可以把燈泡換做其他的用電器如喇叭,小電機,讓學生更能瞭解到

電的作用,豐富學生對電的瞭解。

3、 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仔細地發現學生是否有用一根導線、一個小

燈泡和一節電池這些材料,使小燈泡亮起來。如果有的話應該向學

生開始一下。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個閉合的迴路中燈泡就可

以亮。

4、 科學課堂的駕馭能力和科學術語的表達需要多加學習。

電路教學反思7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對於如何點亮小燈泡,學生已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在這節課中主要是使學生學會使用新的裝置——小燈座和電池盒,用導線連接完整的電路。並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和探索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地建立電路的經驗。

根據這樣的理念,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首先讓學生認識瞭解電池盒、小燈座構造和使用方法。

然後讓學生組裝點亮一個小燈泡的電路,掌握電池盒、小燈座和導線的安裝和連接方法,畫出簡單的線路圖,形成一個簡單電路的概念。

最後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怎樣用不同的方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由於學生已經獲得了點亮一個小燈泡的簡單電路概念和電器的連接方法,這時只是作適當的點撥引導,列舉出實驗材料,學生就能把習得的這種方法遷移到較複雜的電器連接之中。當他們用不同方法點亮更多小燈泡的時候,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安裝電路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這個環節中注重學生先思考在實驗的過程。因此設計電路圖的過程中,有三組學生想到了用兩種方法,其他小組想到了兩種方法,分別是並聯和串聯這兩種連接方式,大部分小組想到的是串聯的方法。

總體從整節課而言,相對達到了教學目的,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電探究的興趣。在實驗中採取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教學方法,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指導組裝用電器時,注意點之後,對個別實驗組在安裝電路時小燈泡沒有亮,因考慮到時間關係未找出原因。

2、學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個小燈泡發亮的實驗操作後,沒有展示他們連接的實物圖,這對提高學生構建電路概念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應該讓學生自己來看看自己的鏈接方式,在進行電路圖的構建。

電路教學反思8

這是學生做的第一個電學分組實驗,主要是為了鞏固對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電路特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動手能力。它對學生認識串、並聯電路特點,培養學生連接電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須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做這個實驗,這將為今後進行電學分組實驗,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由於實驗所需器材比較簡單,取材也容易為了增加學生的視聽效果,結果,學生操作興趣高漲,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在實驗操作過程中,我要求學生接好電路後,在閉合開關前,要對照電路圖認真檢查,閉合開關後,如出現故障,應立即切斷電源,然後從電源的一個極出發,逐段檢查原因。在實驗過程中,既要強調獨立思考,又要強調分工協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實驗後,要求學生整理好器材。

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科學方法、態度、習慣的重要過程。本堂課,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給每個學生以同樣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都得到提高,一堂課完整地按預定計劃完成,也達到了預期目標。

電路教學反思9

識別電路是連接電路、分析電路和進行電路計算的基礎,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識別電路呢?辨別電路是串聯接法,還是並聯接法,確定電路是通路、開路、還是短路。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接入電路的情況,知道變阻器滑片的滑動和開關的啟閉對電路有怎樣的改變。知道電流表、電壓表測量哪一個導體或哪一段電路的電流或電壓。我設計了採用“電流流向法”識別電路,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展示電路中電流的流向,使電路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識別電路。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的能力。

電路有兩種: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從串聯電路入手進行教學,出示一個串聯電路電路圖,讓學生分析判斷串聯電路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可以討論回答,由於語言組織不夠完整,所以我把總結的規律在大屏幕上打出來,使學生思維得到完善。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地把電流的流向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同樣的方法歸納出識別並聯電路的識別方法。

分析總結了識別電路的方法之後對電路進行分類,有開關的電路,有電流表的電路,有電壓表的電路,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對不同類型的電路逐一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識別電路的方法。

一、有開關的電路:

利用多媒體展示出電路圖,開關的開啟控制電路的連接情況,其中分三種情況:兩個開關都閉合的情況,一個開關閉合另一個開關斷開的情況,原來閉合的開關斷開,原來斷開的開關閉合的情況。各種情況逐一剖析,畫線路圖,按照電流的流向,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生動直觀,特別是對電路的變換,更加具體、形象,把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生龍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易於理解與掌握。

二、有電流表的電路

把含有開關的電路中的開關換上電流表,分析電路歸納方法,從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兩種情況分別進行剖析,由淺入深地分析電路的連接情況,按照電流的流向圖進行分析,使學生思路清晰、透徹地掌握電路的連接情況,電路的特點,進而知道電流表是測通過那個用電器的電流,使學生掌握電流表在電路中的作用。

三、有電壓表的電路:

對照電流表的電路進行分析概括,找方法,總結規律,把有電流表的電路中的電流表換成電壓表,對含有電壓表的電路學生覺得分析困難,但掌握方法後,反而覺得有電壓表的電路要比含有電流表的電路易於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電壓表後看電路的連接情況,再把表接上,電壓表並聯在哪個用電器的兩端,測量的就是哪部分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利用對比的方法,加之多媒體教學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學直觀、形象化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物理,對物理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

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改變燈泡的亮度。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判斷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的變化,分析變阻器上電流的流向,分析電路,從而掌握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瞭解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是怎樣改變電路的。利用兩次變換來具體的分析電路,觀察電路的變化情況,使學生加深對有滑動變阻器電路的理解與分析。

總之,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歸納,按照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圖,把電路分類,歸納識別方法,利用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直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路教學反思10

一、電流與電路是電學的入門,電流的概念比較抽象,講解時學要用形象的身邊的事例(如:水流)類比電流,這樣學生才能理解電流,掌握電流。

二、對簡單的電路連接及畫電路圖,採用先教方法再讓學生探索,然後教師糾錯的教學方法,能起以下幾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學生學習上的問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

3、避免學生以為學生內容簡單而掉以輕心;

4、讓學生在探索並解決問題過程中,體味成功的快樂。

三、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電路元件,使學生充分體現物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四、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簡單電路,幫助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助於學生活用所學知識,對培養學生的興趣及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

電路教學反思11

優點:

1、一是能充分利用本節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時有效地採用學生分組實驗,從而提高課堂實驗教學的效率、學生的積極性。

2、用表格的形式把要實驗的內容體現出來,讓學生更加形象有效地掌握實驗的內容,降低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把握難度,達到提高實驗的有效性。同時也可節省教師對實驗內容的提示與説明,減少教師對課堂的佔有度,讓學生有更多的實驗探究時間,保證實驗成功率。

3、整個實驗過程學生完成得較好,説明上面的教學措施是有效的。教師在提煉實驗結論時,能充分利用“對比”這一方式加以歸納展示,讓學生掌握起來更有針對性,不易混淆。

不足:

1、平常要多引導學生進行語言表達,提高學生交流的能力。比如上課時有幾位學生讓他們對自己所得結論“怎樣從實驗所得現象,歸納出結論”的過程進行描述,明顯較困難。

2、在學生交流實驗結果這一環節上比較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交流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拓寬思路,找到更好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交流有效性。

電路教學反思12

本節是這章的重點教學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學的物理量——電流;第一次學習連接電路;第一次學習畫簡單電路。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讓學生認識簡單電路,能動手連接簡答電路,會畫簡單的電路圖上,並注意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由於電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規定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如果一開始講授電流的話,學生可能會因為“導線中定向移動的是自由電子(負電荷)”;“電流的方向規定為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等知識點,產生思維的矛盾,從而導致對後面電路的學習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教學中,我對知識點安排進行調整。現在總結我對本節課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導入。上課鈴響起,問學生“聽到什麼了?”“什麼發出的”“什麼能轉化的聲能?”“電腦從何而來?”引出並板書“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電鈴用電,消耗了電能,轉化成聲能;教室裏的電燈消耗電能轉化成光能,你還知道哪些消耗電能的物體?學生舉例。教師歸納板書“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電源提供電能,用電器消耗電能,什麼傳輸電能?教師歸納板書“導線——傳輸電能”。電燈、電視……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來控制。教師歸納板書“開關——控制電路的裝置”。總結出組成電路的構成。學生思維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電流教學。這個環節,我採用類比法。把電流和水流類比。水流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電流從高電位流向地電位(告訴學生正極電位高,負極電位低)。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向用電器最後回到電源負極。水流和電流區別:水流是先後依次流過;電流是電路中的自由電子同時定向移動形成。此時在總結出:

①電流形成:電荷定向移動形成(可以是正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和負電荷同時反向移動);

②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反方向)。

不足之處:

本節課應該讓學生親手實驗,但由於實驗器材缺乏,在分析力電流是否讓燈泡發亮有先後順序時,只是教師進行的示範,沒能實現學生親身經歷通過實驗歸納結論的過程。

這樣,在缺乏實踐活動的情況下對電路實驗的學習,學生學習顯得被動。

電路教學反思13

《簡單電路》是新教科版四年級科學教材第一單元第三課的內容,前面的兩個課時,主要介紹一些簡單的電學知識,包括電的成因,以及如何利用電池和導線點亮一個小燈泡,而本課的內容是在前面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化,利用更多的電器元件,製作簡單電路,並能夠很好的記錄下來,根據課程內容,我指定了一下: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和記錄有關的實驗現象。

3、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小燈泡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記錄紙若干。

課堂的第一部分:給每組同學準備了一個電池,一個小燈泡還有一根導線,把小燈泡點亮,學生動手的同時,回顧上節課的知識,並對電路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

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有什麼辦法能夠不用手按讓小燈泡亮起來,並介紹電池盒和小燈座,(學生演示安裝步驟)。同時讓學生利用這些電器元件製作一個簡單的電路。

第三部分:反饋在製作簡單電路時遇到的一些問題,並確認安裝注意事項:

1、電池的正確安裝方法

2、小燈泡的安裝方法

3、導電和電池座、小燈座的連接方法

第四部分:學生展示電路的實物連接方式,並給學生介紹電器元件的簡單畫法,在黑板上畫出簡單電路圖。

第五部分: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1、給每個小組多提供一個小燈座,個小燈泡和若干到導線,嘗試讓兩個小燈泡亮起來。

2、學生使用老師提供的材料進行嘗試,但嘗試成功後再嘗試其他方法。並畫出電路圖

3、實驗彙報(小組交流)

(有幾種不同的連接方法,哪種方法比較好,為什麼能用不同的方法讓兩個小燈泡亮起來,它們有什麼區別嗎)

第六部分:課外延伸,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了人人蔘與,並嘗試用了多種不同的連接方法進行嘗試,,學生在使用電池座和電池盒的時候都沒有遇到問題,學生整體情況良好,大多數學生都能夠比較熟練的進行電路的連接,電路基本上沒有出現什麼故障,在嘗試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的環節,學生的想法很多,通過實踐,發現僅有幾種方案是可行的,認識到了要使小燈泡亮起來必須要有一個完整的通路。並用簡單的電路圖加以表述。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的學習習慣仍需糾正,學生的合作和動手方面仍顯欠缺,很多小組對於成員的分工都不是那麼明確,需要一步一步完善,還有在學生的反饋環節,由於時間的關係,比較倉促,沒有照顧到部分學生,學生的一些想法沒有趣實踐,也可能對今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擾,這在以後的課堂中需要進一步關注。

電路教學反思14

每一次教學只要精心準備、用心執教,總會有着令人回味的片段。

1、以學生為本,讓每個學生都有動手的機會。新課程標準提出“科學課程的重點在於通過引導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本着這一目的,我提供分層次的材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悦。

2、環節間的巧妙過渡、緊密的銜接。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從問題的引入、探究內容的層層深入,學生活動時的調控都能夠自然、巧妙、精密,讓學生不會感覺到緊緊被牽引,而是自然跟着去做,期待着繼續前行。

這節課上完,感覺仍有一些不足,期待繼續改進。

1、沒有充分發揮實物展台的作用。只是就學生所畫的電路圖進行展示,其實完全可以將學生所連接的實物圖作品展示,既可以起到相互學習的作用,也可以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悦。

2、展示學生作品時方法欠妥當。如果能夠先展示正確的連接方法,讓連接錯誤的學生“自行發現”、“自行糾錯”效果會更好,同時還可以保護學生探究的慾望。

3、拓展活動應留充足的時間。嘗試“用一節電池點亮兩個燈泡”因時間已下課,所以只是匆匆做了一下,很多小組甚至沒有沒做出來,所以活動既然已經安排,就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有時間嘗試,這樣學生才能有所收穫,活動也不會流於形式。

總而言之,潛心專研,盡心盡力去備課、上課,積極做出深刻的反思,總會讓課堂多一分精彩、多一分驚喜,少一分遺憾。

電路教學反思15

《探測暗盒裏的電路》是國小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電和磁》中的第三課。本節課緊緊圍繞檢測暗盒裏的電路這一活動展開,首先從暗盒中是什麼入手,在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後,與學生共同思考、探測暗盒中可能是一個電珠或一節電池或一段導線,怎麼來進行檢測呢?之後給出檢測方法,要使用檢測器從而推斷是暗盒中的電學元件到底是什麼?提出判斷簡單暗盒的方法後,再探測複雜一點的有ABCD四點暗盒,讓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從而學會相關的科學知識。檢測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學生解暗盒的一種方法、一種思想,學會藉助一些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做到了精煉,而且起到了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還體現了指導學生進行有序觀察,讓學生討論方法,設計實驗記錄來達到有序、不遺漏的觀察分析,體現了他們的主體地位,

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標籤: 反思 電路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bandaoti/7n0g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