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新材料化工行業的發展

新材料化工行業的發展

從銷售毛利率和淨利率來看,新材料行業收益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下游需求旺盛的雙重驅動,毛利率和淨利率顯著提升。下面是新材料化工行業的發展的內容,歡迎閲讀。

新材料化工行業的發展
國務院:石化產業要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我國是貿易順差大國,但石化行業是我國少數貿易逆差行業之一,2015年我國石化行業(不含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專用設備製造業)貿易逆差為143億美元,進口總額達1876億美元,行業整體進口依存度(進口額/國內市場銷售額)達10%。與貿易順差行業相比,我國石化產業補短板和做優增量的任務更為繁重。

石化產業嚴重依賴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化工新材料和基礎石化原料。2015年我國化工新材料(按先進高分子材料加電子化學品口徑統計)的國內自給率僅為63%(按重量計),進口的化工新材料價格較高,按銷售額計的化工新材料國內自給率不足一半。同時基礎石化原料也嚴重依賴進口,2015年我國乙烯當量自給率為50%,對二甲苯的自給率僅為44%。化工新材料和基礎石化原料既是目前我國石化產業的主要短板,也是未來石化產業做優增量的主要方向。為此,《指導意見》及時提出了“着力去產能、降消耗、減排放,補短板、調佈局、促安全,推動石化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堅持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相結合”的原則,要求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鞏固現有競爭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發展專用裝備製造和相關生產性服務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

化工新材料是新材料產業的主要門類之一,不僅本身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而且也是其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未來需要從質量和規模兩方面推進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化工新材料不同於通用型的基礎化學品,產品質量高度差異化,目前我國已能生產大多數化工新材料但主要生產中低端牌號的產品,造成化工新材料行業的“雙低”局面即自給率低與開工率低並存,提升產品質量是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的首要任務。同時,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的共同拉動,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增長快於基礎化工產品,特別是隨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部分化工新材料迎來了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例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望使動力鋰電池用電子化學品在10~15年內形成萬億元級的產業規模,成為石化產業主要增長點之一。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了“重點發展高性能樹脂、特種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電子化學品等化工新材料”,對化工新材料行業的發展重點進行了梳理,並提出了“化工新材料等高端產品的自給率明顯提高”的發展目標,為行業發展明確了方向,提振了信心。

二、優化創新石油化工發展模式,提升基礎石化原料保障能力

烯烴和芳烴的生產有多種原料路線,不同原料路線的競爭力受油價影響較大。頁巖油等非傳統石油資源的開發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共同改變了世界石油市場格局,預計中低油價將成為新常態。在中低油價下,煤化工的競爭力較弱,但合成氣直接制烯烴等低成本新技術正在開發和產業化過程中。現代煤化工將來可能因技術進步而競爭力有所提升,但必須要遵照《指導意見》“在中西部符合資源環境條件的地區,結合大型煤炭基地開發,按照環境准入條件要求,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的要求,有序發展。

我國已成為成品油的淨出口國,其中柴油市場已經進入消費平台期,柴油消費量連續5年維持在1.7億噸左右,汽油消費量也增長趨緩,將在未來幾年內進入消費平台期,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大規模發展,未來汽柴油消費量有可能會下降,而烯烴和芳烴等基礎石化原料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目前煉油工業以生產汽柴油為主,聯產石腦油等產品作為乙烯和芳烴的原料。要提升我國乙烯和對二甲苯等基礎石化原料的保障能力,目前來看需要以石油化工路線為主,但傳統的石油化工發展模式面臨成品油需求不足和烯烴、芳烴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石油化工的發展模式需要優化創新。未來需要創新煉油工藝技術,優化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整體配置方案,提高原料型產品比例,降低燃料型產品比例,解決成品油需求不足和烯烴、芳烴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努力實現《指導意見》提出的“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的目標。

中國“十三五”期間化工新材料產業面臨的機遇和發展方向

2016第十二屆中國塑料產業發展國際論壇於11月5日在中國浙江省餘姚市舉辦,同期將舉辦首屆塑化電商高峯論壇,討論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全球塑化行業的熱點問題,宣傳“十三五”發展理念和舉措,深入交流互聯網、金融、物流等新要素助力塑化產業轉型發展的新體會和新收穫。論壇致力於打造中國塑化互聯網電商與全球塑料頂級生產、加工、貿易企業相互交流、增進共識、共擁大勢的頂級平台。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化工處調研員韓敬友發表主題演講。演講主題為:中國“十三五”期間化工新材料產業面臨的機遇和發展方向,演講分別就:行業基本行情,“十三五”發展環境,行業發展思路和方向三個部分做了詳細介紹。

針對我國的行業發展方向,韓敬友提出:一是加快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二是降低成本並提高已有產品的質量水平,三是突破上游關鍵配套原料的供應瓶頸,四是圍繞下游重點領域需求發展高端專用產品。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化工新材料消費總量達2622萬噸,市場規模4700億元,淨進口942萬噸,自給率63%,其中消費量最大的品種是高端聚烯烴塑料為922萬噸,其次是聚氨酯743萬噸。產量最大的是聚氨酯材料571萬噸,其次是工程塑料523萬噸。

2017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發展趨勢及市場規模預測

從2010年起,傳統化工行業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出現持續下滑,傳統化工產品的週期效應明顯減弱。2014年和2015年化工行業則出現了營收和淨利潤雙雙負增長,行業發展進入低谷。雖然在2016年前三季度,受石油價格維穩,去產能以及下游需求回暖等影響,行業景氣略有改善,但總體來看,仍然處在行業低谷。

2008-2016年中國基礎化工行業營業收入及增速

2008-2016年中國基礎化工行業淨利潤及增速

對比傳統化工材料,新材料行業則在轉型升級中顯示出了更強的盈利能力。雖然在2015年受宏觀經濟下滑,製造業低迷等因素影響,新材料行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出現明顯下滑,但進入到2016年,新材料行業憑藉其高成長性,下游鋰電池、半導體、面板等行業持續放量,新材料行業的業績得到明顯改善,2016年前三季度,新材料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56%,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1.50%。

2011-2016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營業收入及增速

2011-2016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淨利潤及增速

從銷售毛利率和淨利率來看,新材料行業收益上游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下游需求旺盛的雙重驅動,毛利率和淨利率顯著提升。2016年前三季度,新材料行業毛利率和淨利率分別為19.56%和6.17%,均為2012年以來的最高值。

2011-2016年中國新材料行業毛利率及淨利率

新材料的自身特性決定了新材料行業註定是百花齊放的模式。從新材料細分領域來看,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下游應用的不斷擴張下,2016年前三季度,新材料各個子行業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增長,行業整體運行良好。

2016年前三季度新材料行業業績

行業

2016Q1-3營業收入(億元)

2016Q1-3營業收入增長率(%)

2016Q1-3歸母淨利潤(億元)

2016Q1-3歸母淨利潤增長率(%)

HA鋰電材料

605.79

-7.66

14.60

36.95

HA電子化學品材料

411.60

23.02

10.06

13.40

HA石墨烯

434.11

25.87

24.38

41.23

HA化工高分子材料

508.30

50.89

16.70

51.94

HA功能膜材料

404.66

37.16

40.61

33.25

HA碳纖維

453.52

30.74

18.04

47.65

從銷售毛利率來看,2016年前三季度,化工高分子了、石墨烯、功能膜材料、碳纖維、電子化學品材料、鋰電材料的毛利率分別為27.41%、25.22%、22.31%、19.67%、18.98%、18.88%,除功能膜材料外,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其中鋰電材料由於下游需求快速提升,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毛利率大幅提升3.13%。

2011-2016年中國新材料細分行業毛利率

新材料是指新出現的或正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或是採用新技術、工藝和裝備使傳統材料性能有明顯提高或產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知識與技術密集度高、與新工藝和新技術關係密切、更新換代快、品種式樣變化多、產品附加值高等特點。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於新材料產業的不斷重視,以及相關扶持政策的不斷出台,新材料產業的發展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同時在一些方面和領域也都具有了一定的比較優勢和實力水平,區域性新材料產業基地數量也趨於增多。

自2010年以來,中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一直保持穩步增長,由2010年的65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20000億元,年複合增速達到25%。在細分領域方面,特種金屬功能材料佔比約為32%,高端金屬結構材料佔比約為19%,先進高分子材料佔比約為24%,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佔比約為13%,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佔比約為9%,前沿新材料佔比約為3%。 目前新材料“十三五”規劃已基本編寫完畢,在前沿新材料領域,我國將重點發展石墨烯、3D打印、超導、智能仿生等4大類14個分類材料。其目的是為滿足未來十年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以及為製造業全面邁進中高端進行產業準備;並形成一批潛在市場規模在百億至千億級別的細分產業,為拉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實體經濟持續發展,提供長久推動力。 新材料“十三五”規劃和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將繼續推動新材料產業保持快速的發展趨勢,十三五”期間我國新材料產業將穩步增長,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預計到2020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將超過6萬億元。

2010-2020年中國新材料行業產業規模預測

新材料行業作為高技術壁壘行業,核心產品和技術往往掌握在少數公司手中,一旦下游需求出現爆發,這些公司往往會實現“1到N”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下游需求的快速擴張也會進一步推動產業化的速度,吸引大量新興資本進入產業鏈,使得整個產業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所以綜合來看技術升級、政策、替代三大驅動力決定了新材料行業的發展空間,而下游需求則決定了發展的速度。 以鋰電材料為例,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駛入發展快車道,整個行業出現了井噴式的行情,下游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放量拉動了動力電池的高速發展,2015年中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量為16GWh,同比增長300%。2016年一季度國內動力電池產量達到7.5GWh,同比增長454%,對未來我們做出預估,中國動力鋰電池2016年產量為30.5GWh,到2025年動力電池產量將達到154GWh,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9.36%。

中國動力電池需求預測

從整體上來看,OLED產業是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16年AMOLED面板市場將達150億美元,比2015年的100億美元增長約50%。到2020年底AMOLED市場額將達67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46%。從出貨量來看,2014-2015年OLED迎來了快速爆發期,從2016年開始,增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滑由於基數的增長,但是出貨量和市場空間仍舊會以穩健的增長率增長,預計未來2016~2020 年行業產值的平均複合增長率將在46%左右。

2013-2020年中國OLED出貨量預測

2015-2020年中國AMOLD市場規模預測

AMOLED主要應用領域涵蓋家用電器、可穿戴設備、汽車應用、手機電腦和VR/AR。其中手機的佔有率最大,2015年出貨量佔比高達71.1%,5年CAGR為22.2%。目前市場一直關注着OLED 以iPhone 為首的智能手機上的應用,但是OLED 在電視、VR、智能穿戴,甚至照明等領域的應用,都有可能超越市場的預期。拿OLED電視來説,2015 年國內OLED 電視銷量超過4萬台,AVC預計2016 年銷量將達到30 萬台,單台消耗的OLED 面積是智能手機的好幾十倍。同時,OLED 顯示設備的使用是解決VR 頭盔眩暈問題的關鍵所在,目前主流的智能手錶都是採用更加省電和輕薄的OLED 屏幕。從增速來看,OLED電視5年CAGR高達86.3%,其次是AR/VR為31.7%。

OLED各應用領域出貨量預測

出貨量(百萬片)

2013

2014

2015

2016E

2017E

2018E

2019E

2020E

5年GAGR%

汽車監控

0

0

0

0

0

0.18

0.5

0.83

-

汽車自動駕駛

2.35

3.22

3.41

3.44

3.5

3.54

3.57

3.59

1%

電子攝像

1.79

1.46

0.7

0.64

0.68

0.73

0.75

0.77

1.9%

家用電器

9.91

11.58

18.21

24.11

27.29

30.74

33

34.78

13.8%

電腦

0.02

4.31

5.25

8.05

9.59

10.22

10.73

11.36

16.7%

手機

201.51

173.90

256.95

353.40

416.9

548.84

633.34

701.46

22.2%

AR/VR

0.67

1.63

1.62

3.56

4.23

4.81

5.43

6.43

31.7%

工作應用

0.36

0.35

0.6

0.71

0.78

0.82

0.83

0.83

6.8%

OLED電視

0.04

0.17

0.42

0.99

1.89

3.70

6.33

9.43

86.3%

智能手錶

0

4.76

37.52

46.47

51.49

56.87

66.3

76.31

15.2%

其他

30.26

26.96

36.63

41.20

46.3

48.41

49.49

49.30

6.1%

從目前來看,當OLED的良品率提高時,OLED的生產成本逐漸降低,以5英寸的OLED和LCD對比,當OLED的良品率達到90%時,OLED和LCD的生產成本基本相當,從目前的廠家反饋來看,日韓企業在小尺寸OLED的生產成本上已接近LCD。當前AMOLED面板產量提高和成本降低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設備商使用,AMOLED面板應用範圍不斷拓寬。在OLED所涉及的終端領域,手機、AR/VR和OLED電視都在面板單價上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分別為14.01%、19.61%、10.47%。

OLED和LCD在不同良品率下成本對比

標籤: 化工行業 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1oqnv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