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通用7篇)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通用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通用7篇)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1

汗克孜·玉散依木,女,維吾爾族,1995年7月畢業於新疆醫科大學學習護理專業,1996年1月參加工作,現在阿瓦提縣阿依巴格鄉衞生院玉斯屯克庫拉斯村衞生室工作。多年來,汗克孜·玉散依木長期紮根基層,服務羣眾,切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白衣天使職責。

立足本職 愛崗敬業

汗克孜·玉散依木自從在村衞生室工作以來,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十幾年前,在艱苦的條件下,沒有通訊工具,沒有交通工具,就靠步行到農户家裏為他們看病,給他們講解醫療知識,雖然條件艱苦,但她仍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地奉獻着自己的青春。她相信,終有一天醫療條件會好,就這樣一個堅定地信念,使她一直堅持到現在,就是她這樣堅定的信念,任勞任怨,深得羣眾好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她不忘學習,勤奮鑽研,儘可能多地學習和掌握醫學知識,在專業上力求精益求精,對不熟悉的病情,她認真詢問患者,並用本子記下來,回來以後,查閲資料,請教老醫生,直到把問題解決她才能安心休息。她從來沒有埋怨過,勤奮好學不斷克服困難,逐漸當起了“鄉村醫生”這光榮而又艱鉅的重任。

積極擁護醫改工作

2016年在標準化村衞生室建設的基礎上,地區、縣委政府要求標準規範村衞生室建設,實現診療室,候診室分開,寬敞明亮,佈局合理,制度齊全。按照鄉鎮衞生院的統一要求和部署,她積極開展合作醫療門診統籌,使村民在衞生室門診看病就能報銷藥費,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羣眾支持擁護和交口稱讚。對於鄉村醫生來講,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壓力重,任務多,每天都是超負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汗克孜·玉散依木沒絲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她嚴格執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從不多收病人一分錢。

汗克孜·玉散依木以她崇高的醫德、良好的醫術、踏實的作風在鄉村醫療事業中做出了紮實的成績,她贏得了農民羣眾的心,也贏得了組織的信任。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2

時維萍,女,31歲,2010年6月畢業於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13年12月進入康寧醫院參加工作,現為地區康寧醫院精十科醫生。從醫以來,她始終把精益求精作為孜孜不倦的追求,始終秉承“醫者為民,醫者愛民”的精神,全心全意服務患者,贏得了領導的認可、患者的讚譽、同事的好評。

在大家的印象中精神病人就是無緣無故打人、罵人,很多人都不想幹這個行業,她也有過猶豫和擔憂,但是當看到精神障礙患者得到救治歸於正常後,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在精神科工作,時維萍深有體會:“要想為精神病人提供優質服務,不僅要表現在語言上,更主要的是體現在行動中,必須用心去服務病人,醫患之間不僅是醫生和病人的關係,更多的是朋友關係、親人關係。”

有一年秋天,時維萍例行查房,她看到一名病人坐在牀頭瑟瑟發抖,問了護理人員才知道,衣服帶着不夠,病人家屬一時聯繫不到。時維萍知道住院的精神病人大多來自農村,患病後家庭愈發困難,因此,病人缺衣少穿的現象很常見。她回家翻出了自己的衣服,讓病人穿上,也動員科室職工把自己的舊衣服捐贈出來,接濟貧困病人。最讓大家樂道的是她的“激勵治療法”,精神病人大多不好動、不願動,為了幫他們早日康復,醫院多采用“工療”“娛療”等方法,時維萍常常讓一些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拖地、掃地等,然後自掏腰包買些火腿腸、奶粉等食品給他們吃。其實,大家都知道她這樣做一方面是幫助恢復病人的自我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是為了給病人增加營養。她就是這樣堅持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堅守着他作為一名醫生的責任。

在平時診療中,她總是和顏悦色、輕言細語。遇到行動不便或無人陪護的患者,她總是會上前攙扶一把,幫助患者辦理住院手續,買來日用品送至病牀前。有時還護送康復出院的患者到醫院大門外,殷殷叮囑注意事項,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是她的親戚。有時患者為了表示感謝,會邀請她一同吃飯或送禮品,但她總是婉言謝絕。從醫以來,她從未收過患者任何財物,更沒有以工作之便侵佔公共財物。長期在精神科臨牀一線工作,時常無故遭受到精神病人的辱罵和攻擊,可她從不因此而冷落病人,始終做到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在時維萍的辦公桌上擺放着李大釗的格言:“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於空想,不鶩於虛事,而惟以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成。”她用這句話始終激勵自己,併為此不懈奮鬥。因地區精神衞生事業發展需要,2018年10月醫院成立了精十科,主要接診地區輕症精神障礙患者,這在地區乃至南疆都屬未開拓的“荒地”。當時醫院找到了時維萍,她爽快地答應了,她説我們年輕人此時不搏更待何時,於是她利用業務時間鑽研工作,摸索治療規律,很快適應了工作。

時維萍深知學無止境,沒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就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因此,經常利用業餘時間刻苦鑽研專業技術,努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自參加工作以來從未發生過因技術問題引發醫療差錯事故,患者零投訴。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辭勞苦,特別是醫院心理科成立後,在科主任的培養下,她既要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又要協助主任提高科室醫療質量、處理科室行政事務,每天抽時間把年輕醫師的病例審查一遍,並將病人特別需要注意的問題用紙條寫好,夾在病例中,提醒主管醫師。工作忙時她住在科室,從未喊過一聲累,叫過一聲苦,也從未有過一句抱怨。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3

吐爾遜·熱合曼,男,維吾爾族,1970年出生,1993年6月畢業於喀什衞生學校地方病學專業。1993年9月至今一直在拜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從事結核病防治工作。吐爾遜熱合曼在結核病防治工作崗位上近27年,一直兢兢業業,勤於職守,將畢生的精力、自己的生命獻給了結核病防治事業,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年僅49歲。

農牧民眼中的“摩托車醫生”

“‘摩托車醫生’身強力壯的,怎麼就突然去世了呢?”得知吐爾遜熱合曼突然去世了,拜城縣各族農牧民們痛哭着,去送他最後一程。拜城縣是結核病高發區,發病人數長期位居地區前列,結核病防治任務非常繁重。吐爾遜熱合曼經常騎着摩托車走村入户開展防治結核病,被各族農牧民們稱為“摩托車醫生”。沒有白大褂,沒有醒目的醫護標識,黑瘦的吐爾遜熱合曼騎着摩托車,與普通的走親戚的農牧民沒啥區別。“沒辦法,結核病人打心裏不希望周圍人知道自己的病,我們要是大張旗鼓地進村,容易引起病人的反感。”生前吐爾遜熱合曼經常給新來的同事講如何“潛伏”進村,必須要“悄悄地幹活,打槍的不要”。吐爾遜熱合曼經常騎着摩托車走遍了拜城縣所有的鄉鎮、村。黑英山鄉是拜城縣最偏遠的鄉,距離縣城有110公里,全部是山路,中間還要穿過3條大河、11條小河和60多公里的雅丹區域,一不小心就有危險。27年來,吐爾遜熱合曼每個月都必須去一次,幾乎每個農牧民都認識他。

長期在黑英山鄉工作的醫務工作者吐爾洪阿地力説,以前沒有柏油路,吐爾遜熱合曼騎着摩托車往往要走4個多小時,1996年9月中旬曾經摔過一跤,跌得臉上都是血,所幸沒有大礙。距離黑英山鄉政府40公里的喀拉果勒村是拜城縣最偏遠的一個小村,2005年以前,村民每個月都巴望着吐爾遜熱合曼的到來。村裏的老人艾買提·馬木提説:“‘摩托車醫生’來了,不是給我們看病,就是給我們捎帶一些生活用品,有時還幫我們幹活。”村民們説,幾十年來,無論是感冒發燒,還是嘔吐腹瀉,對吐爾遜熱合曼來説都是藥到病除。在拜城縣種羊場,牧民託合提·毛來克家有4頭牛56只羊,自從2008年他患上肺結核後,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家庭收入減少、經濟條件每況愈下,但是,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每天在深山峻嶺的草場中穿梭,無法按時服藥。吐爾遜熱合曼得知情況後,主動上門。“他在家裏找不到我,就騎着馬跟我一起去放牧,一邊放牧,一邊講按時服藥可以治癒結核病,身體就會恢復健康,就不會傳染給家裏人、不會傳染給鄰居,最後他的耐心感動了我,我就按照他説的,按時吃了半年多的藥,終於治好了。”託合提·毛來克一直無法相信吐爾遜熱合曼就這樣離開了。在近27年的結核病防治職業生涯中,大家與這位“摩托車醫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要是時間長了看不見‘摩托車醫生’,就想他,就要給他打電話。”拜城縣米吉克鄉庫木墩村的老人依馬尼亞孜·買買提尼亞孜抹着眼淚説:“今後我們想他了怎麼辦?”

衞生健康系統的優秀宣講員

長期從事結核病防治工作,吐爾遜熱合曼深知宣傳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和健康防病知識對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多年來,他把握一切機會,入户走訪時,到社區學校健康體檢時,抓住一切機會,向各族幹部羣眾宣傳結核病防治知識、健康防病知識。拜城縣察爾其鎮人口多,人員居住密集,吐爾遜熱合曼長期重點關注這個鎮,每年開學季節,他都到學校去宣講。“二十多年來,我們學校開設的第一堂保健知識課,一定是吐爾遜老師的,他從來不缺席。”察爾其鎮中學校長古麗尼沙·玉素甫説。

一段時期以來,不少羣眾對結核病防治抱有成見,認為讓結核病人戴口罩、分餐具、分房睡是虐待老人,治療結核病的藥物是毒藥,是“魔鬼的禮物”,導致結核病防治工作陷入了停滯狀態。吐爾遜熱合曼非常着急,他將調查寫成報告,及時向單位領導反映結核病防治宣傳面臨的問題,並逐個村莊進行宣講,1994年,在拜城縣克孜爾鄉克孜勒吐爾村,依米提·斯迪克老人得了肺結核,堅決不接受藥物治療,很快他年僅4歲的小孫子也患上了結核病。吐爾遜熱合曼來到他家宣講,他把吐爾遜熱合曼往外趕:“我不聽你的胡説八道。”吐爾遜熱合曼見勸他不動,就動員他的兒子媳婦鄰居,還拿出一些服藥治癒病人的照片給他看。老人很頑固,説:“你説那些藥是治病的,不會弄死我,你先吃,你吃了不死,我就相信那不是毒藥,你不吃我也不吃。”吐爾遜熱合曼猶豫了一下,拿出四粒藥片送進了口中、嚥了下去。依米提·斯迪克老人盯着吐爾遜熱合曼看了一會,拿起了藥片。經過半年的治療,他和孫子都痊癒了,再沒有咳嗽、乏力的症狀了,他握着吐爾遜熱合曼的手説:“你是我們的天使,謝謝你治好了我和孫子的病。”吐爾遜熱合曼説:“我是醫生,不是天使,我是共產黨派來的,你不要謝我,要謝就感謝共產黨。”2015年吐爾遜熱合曼在老虎台鄉亞木古魯克村駐村期間,他在完成駐村工作的任務的同時,發揮專長,把結核病防治宣傳工作做的有聲有色,他不僅在入户走訪時耐心給病人解釋規範全療程服藥的重要意義、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宣教,還在村民大會時播放一些健康宣教片給農牧民羣眾看,提高結核病等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率。

鄉鎮醫生的優良導師

吐爾遜熱合曼作為一名長期從事結核病防治的工作人員,積累了許多結核病防治的知識,其中,X拍片和診斷就是他的強項。拜城縣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劉玉山説:“吐爾遜熱合曼不但是全縣有名的結核病防治專家,還是縣裏的胸部X線檢查權威,平時我們有什麼疑難問題和他交流,他總是坦誠相告,從不保留。”

拜城縣老虎台鄉位居深山,生活條件艱苦,不少醫生來到這裏後,都難以待下去,連個X片拍攝醫生也找不到,吐爾遜熱合曼就幫助他們培養了兩名拍片醫生,解決了衞生院的難題。“我們鄉下的一些常規病,吐爾遜老師都會治,他經常教我們,讓我們快速成長。”亞吐爾鄉古爾阿塘村村醫木尼亞孜圖坎説。拜城縣衞健委主任袁慧博介紹,在每個季度的全縣醫療衞生專業人員培訓班上,吐爾遜熱合曼的講課是最受歡迎的,各鄉鎮、村社區的醫護人員説,吐爾遜熱合曼不講大道理,只講如何具體開展工作,教會大家如何預防、隨訪結核病人,如何開展各族羣眾容易接受的健康宣教。吐爾遜熱合曼還把一些傳染病防治措施編成順口溜,教授給醫生。比如結核病防治,他編的順口溜是:“結核病,最難治。要預防,戴口罩;分碗筷,少説話;痰用紙,莫亂拋。有病了,黨來治。一分錢,不用花。”比如胸部X線篩查肺結核,他編的順口溜是:“肺結核,邊緣圓,如同一枚小銅錢。有腫瘤,邊不清,病灶周圍毛烘烘。”亞吐爾鄉衞生院公共衞生科科長吐爾洪阿地力説:“吐爾遜勤學習善總結,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衞生院經常請他過來給我們授課,幫助我們培養醫生,加快了鄉村醫療隊伍的建設。”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4

王平,2007年8月於地區第二人民醫院參加工作,12年以來一直堅持在在結核防治工作一線中,一直堅持“對病人負責、對工作熱忱”的態度,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在日常工作中,熱情接待患者,詳細詢問病人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問題,做病人的貼心人。由於政治意識強,思想上進,工作的勤奮,得到了領導、同事們及患者的一致好評,曾榮獲地區五一先進工作能手,代表新疆代表隊參加全國結核病技能競賽,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

始終把患者當家人

王平在診療時,總是和顏悦色、輕言細語,不厭其煩、耐心解釋、細緻操作。遇到行動不便或無人陪護的患者,他總是主動攙扶送行。結核患者大部分為貧困羣眾,有的患者沒有錢買生活用品,他會主動儘自己綿薄之力,大家都以為是他結親的親戚。有時患者為了表示感激之情,會給他送來自家種的蔬菜水果等物品,他總是婉言謝絕。絕不會收受患者一分錢財乃至一筐蔬菜,更不會以工作之變侵佔公家財務。

愛崗敬業的標兵

王平深知學無止境,沒有過硬的醫療技術,就不能很好為患者服務,要精益求精,嚴格要求自己,勤學善思,勇於創新,努力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目前不典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可達30-40%,更需要過硬的基礎及臨牀經驗,特別在2018年中積極開展電子支氣管鏡常規檢查及治療,率先在地區開展電子支氣管鏡冷凍及球囊擴張治療氣管-支氣管結核,避免患者長途去烏魯木齊治療,減輕患者經濟負擔。通過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明顯降低肺結核過診率及漏診率及誤診率,減輕患者的疾苦。各縣結核診治隊伍多為年輕隊伍,工作壓力大,任務繁重,沒有時間進一步外出學習,他不計個人得失,多次參加對縣級定點醫療機構的技術指導,儘自己所能把自己所學所掌握的知識傳遞到基層結核防治醫務人員中,讓患者足不出縣就能把常見問題解決,同時也避免了因人口流動造成交叉感染機會。作為一名醫生不能讓一名患者放棄,查房時,他就主動地拉拉病人的手,扶扶病人的肩,給病人一個微笑,認真聽取病人的敍述,耐心給每一位病人講解注意事項,消除他們的不安情緒。病人無理取鬧、諷刺謾罵事件偶有發生,這時他總是換位思考,並做好解釋工作。他除日常工作外,經常加班與患者面對面交談,瞭解患者的想法,消除他們的困惑。

科室建設的“主心骨”

他常説:眾人拾柴火焰高。他認為,要想搞好工作,只靠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夠,要注重科室團隊建設,提高科室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做為科室帶頭人,他以身作則,刻苦鑽研業務,技術上做到精益求精,在不斷提高自己技術水平的同時,他還進一步加強科室管理,對科內人員,從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抓起,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考核。

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王平在醫療衞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作為地區結核戰線的醫務人員,他始終堅信,沒有追求與理想,就會碌碌無為;沒有信念,就會缺失人生航線的座標。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為2035年消除結核病貢獻一份力量,為美好的醫療衞生事業努力是他人生的奮鬥目標。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5

葉春瑛,現任庫車縣第二人民醫院結核科主任、副高級職稱。自2006年12月擔任傳染科主任以來,所負責科室先後多次被評為“先進科室”,其個人也多次被地區、縣級評為“優秀黨員”“先進個人”“優秀科主任”等榮譽稱號。

恪盡職守 鑽研業務

從事醫療工作二十多年來,她始終立足於本職工作,恪盡職守,刻苦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團結和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圓滿完成各項醫療任務,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熱情為患者服務,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堅持“醫者父母心”的原則,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專業科研工作方面,她注重自身水平提升,2018年個人申請舉辦了地區級繼續教育結核病防治知識培訓班,同時還參與申報了地區級《耐藥結核病人密切接觸者流行病學調查》科研課題,發表結核病方面論文6篇,並參與自治區重大專項科研課題4項。她常常説,作為一名醫生,只有通過提高自身專業水平,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視病人如親人,才能贏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與尊重。

服務基層 傳幫解帶

積極發揮人才作用,開展各項工作發揮傳幫帶作用,通過業務查房,專業學習講座等方式,指導科室醫生規範診療行為,優化常見急危重症的診療流程,提高診治急危重症的水平。通過師帶徒的方式,傳授肺結核病診療的經驗,培養出數名能獨立進行結核病診療的骨幹醫生。在服務基層方面,她積極參加院部組織的下鄉義診送醫送藥、知識宣講等活動服務廣大基層羣眾及醫務人員。在2019年“3.24”世界防治結核病日活動期間,她不怕麻煩,深入學校、機關單位做知識講座,在縣域內各級醫療機構進行結核病防治知識的授課,較大程度上提高了羣眾及醫務人員的傳染病防治知識。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6

毛天明,男,37歲,200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醫學專業,畢業後他放棄了留在甘肅老家工作的.機會,來到阿克蘇。今年,是他從事骨科臨牀工作的第13個年頭,現任阿克蘇市醫院的骨科主任。

醫術精湛 造福患者

2017年至2019年,短短兩年中,他在杭州援疆指揮部、市醫院領導的大力培養下,在杭州市富陽骨傷中醫院學習,學習後他將富陽骨傷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帶回阿克蘇市醫院,與阿克蘇市醫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阿克蘇市醫院的骨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阿克蘇市醫院的骨科接診量達到歷史新高,每天都有四處求診的病人慕名來到阿克蘇市醫院求診。與此同時,毛天明非常注重在工作中團結協作,不斷加強浙江省與阿克蘇地區之間文化交流,學術交流。毛天明主張在保守中創新,對患者的治療是能不開刀就不開刀,切實把老百姓裝在心裏,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降低了治療門檻。2017年11月阿克蘇市人民醫院的“張玉柱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在阿克蘇落地,這種傳統的特色療法,治療效果特別明顯。該工作室駐阿克蘇市人民醫院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從當初只有二十幾張牀位的科室發展到現在住院患者近百人,醫護人員從十幾人到現在的26人,從醫院最邊緣化的科室到住院人數最多、門診最繁忙接診人數最多的科室,患者來源從醫院附近到周邊八縣一市及團場患者也慕名而至,甚至有來自河南、甘肅、南京、上海、四川等地的患者選擇留在這裏治療。

樂於奉獻 愛護患者

除了診療,後期康復治療也是很重要的。毛天明每天早晨帶領全體醫生花費兩個半小時的時間對病人噓寒問暖,共同探討病情,對待病人如同家人,一天3-4次去查看,做好記錄,叮囑護士下一步做什麼,注意什麼,甚至為病人端茶倒水。為了和少數民族患者進行良好溝通,他還學會了維吾爾語。在他的帶領下,骨科成為了阿克蘇市醫院的特色科室,每天病號排隊就醫,將一名醫生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體現在本職工作中,將作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的精神發揚光大,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一位來自烏什縣的46歲患者阿卜杜拉在工地摔傷,雙臂無法動彈,被送到當地醫院,確診為骨折,用石膏進行了外固定。當時天氣熱,打上石膏的患者感到不舒服,隨後患者經朋友介紹,來到阿克蘇市人民醫院骨科,當時已經是晚上一點了,接到電話後,毛天明立刻來到醫院,為患者重新做了處理,採用的是雙側尺橈骨遠端骨折手法整復杉樹皮外固定術,整個過程不到30分鐘,阿卜杜拉激動地説:“真不知道怎麼感謝毛醫生,他的技術特別好,雙手和肘關節得到解放,可以進行早期的功能鍛鍊,後期功能恢復得更好。”

回饋社會做貢獻

毛天明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殘疾人鑑定專家庫成員,每天除了本職工作以外,每週二還要接待來自地區的殘疾人員,給予他們殘疾鑑定。每天繁忙的工作使他更加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重大,意味着他的工作時間更長,中午不休息,晚上加班是常態。

在工作中,毛天明常去偏遠、貧困的山村免費義診,並時常自己出錢給他們買藥。有一位雙側上肢疼痛了20多年維吾爾族阿姨,從最初雙上肢活動受限,使用藥物及物理治療後到現在可以生活自理,這些都是毛天明的功勞。毛天明兢兢業業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心繫着醫院的發展,想着骨科的發展,患者的病情,如何將工作做得更加細緻,如何用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讓那些看不起病的貧困患者也能享受到最先進的治療方法。

優秀鄉村醫生工作事蹟7

艾尼瓦爾·吉力力 ,男,1982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 ,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2009年7月參加工作,十年來,他始終立足本職,愛崗敬業,恪盡職守,誠懇待人,團結協作,以嚴的標準、高的要求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處處以實際行動踐行着醫者誓言。

精益求精 授醫解惑

艾尼瓦爾·吉力力常常説“醫療工作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行業,技術靠勤奮才能精湛”,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自參加工作以來,他不斷地在臨牀工作中堅持自學,刻苦鑽研專業技術,嚴格要求自己,工作細緻全面,竭盡全力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患者戰勝病魔。在臨牀教學工作中,他認真耐心“傳幫帶”,細心教導學生。為提高專業技術水平,他每年都積極參加疆內外舉辦的各類學術會議及新技術學習班,以此提高自身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因為對專業的熱愛,工作的負責,很多問診於他的患者都把他當做親人,大病小病找他治療,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信賴。

愛崗敬業 無私奉獻

他不僅醫療技術精湛,為人也和藹可親,2017年的一個冬天,艾尼瓦爾·吉力力剛下晚夜班回家休息,突然接到一位患者家屬電話,電話中傳來患者家屬緊張、哽咽的聲音:“醫生我媽媽又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不能平卧,咳出粉紅色泡沫痰,正往你們醫院送,希望醫生救救我媽媽。”艾尼瓦爾第一反應就確定這個患者就是既往被診斷為心臟瓣膜病人工主動脈瓣、二尖瓣置換術後,心律失常持續性房顫的患者,這種病人就診晚了或搶救不及時會危及到生命。艾尼瓦爾·吉力力二話不説,顧不得穿上外衣就回到醫院,並一路囑咐患者家屬注意事項,她會在醫院等着患者前來,經過前後2個小時左右的搶救,患者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症狀較前明顯改善,患者及家屬臉上露出了笑容,握住艾尼瓦爾醫生的雙手哭着説:“多虧了醫生及時搶救,不然媽媽可能就不行了。”

艾尼瓦爾·吉力力工作十年以來,接診無數個病人,當醫護人員竭盡全力搶救病人,患者轉危為安時他比家屬還要高興,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他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每天工作多忙多累,始終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每天下班前詳細查看管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時對症處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223w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