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肯定對各類事蹟都很熟悉吧,事蹟可以起到宣傳典型人物、引導良好風氣的作用。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先進事蹟通用,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1

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平實之中隨着長河的歲月緩緩地流淌了兩千多年,心中自運乾坤,更加凸現出一種高超深邃的人生境界。作為一位教學管理者的我,對孔老先生及其文化精神上的理解與認識也許還很不夠,但通過對孔老先生的學習,我的心靈空間似乎變得越來越圓滿,他讓我更加懂得了教育是對人性的磨合,是一門藝術中的藝術。

對我們現代人來説,孔老先生不能不説是我們教育中的典範。他老人家提出主張“仁者愛人”的學説,其核心就是“仁愛”。儒家思想追求的就是宇宙天地間自然萬物的和諧統一:天、地、人三才道融為一體的大同世界。我想孔老先生的“仁愛”説的就是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和諧”吧!要以仁愛之心愛人,愛自己,愛他人,愛身邊的一切……

儒家思想強調的是“觀,思,明,學,行”;倡導的是“因材施教,發展孩子的個性特長;快樂學習,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傳授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對學生是如此,對我這個老學生來説也是一樣的。它時刻地告誡我要善於觀察,勤于思考,虛心地向他人請教,不斷地學習,充實自我。在管理中儘量做到“舉直錯枉”,弘揚正氣。既要有“因師任教,發展老師的能力特長;快樂工作,培養老師的工作熱情”的管理理念,又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不斷地去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

作為一位學校管理者,所要管理的是高級知識分子——老師。老師是學生的啟發者、引路人。學校的藝術品要靠他們去雕琢打造。處理和協調好老師之間的關係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教師既普通又特殊。作為學校管理者的我要不斷地去了解和關心老師,知其冷暖。不但要了解、掌握學校教師的需要層次,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以便引導、控制和發展他們,而且還要儘可能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需要,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找到自身的價值。在眾多的需求中,自我價值的實現是每位教師的最高需求,應滿足教師追求事業成功的心理需要。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我們要充分考慮到教師的心理需要,盡力為教師取得成功創造條件,搭好施展才華的舞台。可以通過教學比武、多媒體課件評比、説課等各類活動,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提供成長舞台和展示才能的機會,促使大批青幹教師脱穎而出。在帶動青年教師的同時,我們也要鼓勵骨幹教師、教學能手發揮自身優勢,追求個性化的教學藝術,創造出不同的教學風格,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為他們創造經驗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通過教育科研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激勵他們發揮骨幹示範作用。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人格,激發其主體精神,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發揮其自身價值,只有建立人本機制,確保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讓學校充滿生機與活力。

我認為孔子思想的精髓除了“仁愛”之外還在於他的“務實”精神。孔子一生不遺餘力地周遊列國,用自己切實的行動傳播着自己的.學説思想,下到民間,用自己的實踐去完善自己,在求真務實中讓自己的思想和人格得到最大的昇華。“華而不實,恥也”,“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反對浮華,追求務實。對象不分三六九等,在這點上孔子的思想和宗教思想有着異曲同工之處,例如佛家就有“眾生皆是佛”,基督_教就有“無論貴賤都是上帝的子民”這種説法。所以孔子在傳播他學説的時候,其對象也是不分的,有諸侯、有老農甚至有孩子。我想這也是儒家思想又被稱為儒教的一個原因之所在吧。我校的開放創新的教育辦學能力要提高,必須從“重在務實,重在落實”這個關鍵點上來抓。讓自己及各教學員工下到工作的第一線,沉下去,在實踐中去了解教師及學生的冷暖,瞭解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成績;讓全校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務實教學的重大意義,把“務實、見效”當作我校的核心工作來抓。口頭上説如何強加管理、努力備課、努力教學,最終學生考不出來,學生成績無法提高,不能把我們的學生打造成藝術精品等於是一句空話。以實為中心,落實目標管理責任制,大興求真務實之風,説實話,幹實事,出實招,務實效。強化自己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紮紮實實幹工作,樹立“學生第一、教師第一、教學第一、創新第一”的“四個第一”的思想,以韌勁、狠勁和巧勁抓各項目標管理的落實。在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整體工作中,積極發揮協調學校改革、建設與發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為標準,“外樹形象、內抓質量”努力彰顯我校的管理特色,精心鍛造我校教育品牌。

“仁愛”“務實”這兩點是孔老先生對我的最大影響。他老人家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東西,就是窮我一生也難以學完,但其“仁愛”“務實”之精神我將進行到底。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2

一日,幾位友人光臨寒舍。小酌之後,大家圍爐而談。聊着聊着,一位朋友突然問起,什麼是真正的朋友?頓時,在座的各抒己見,可誰也説不清真正的朋友該是什麼樣的。

過了一會兒,一位朋友講了一件文壇往事:

1962年,作家劉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當時他的長子濱濱正患風濕性心臟病,他放心不下,便讓濱濱也到上海看病。遺憾的是,由於治療效果不佳,濱濱的病情不見好轉,他本人也要返回北京。萬般無奈的劉白羽只得讓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兒子回家。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劉白羽心神不定,煩躁不安。這時,巴金、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兩人進門後,誰都沒有説一句話,默默地坐在沙發上。其實他們非常瞭解濱濱的病情,都在為他擔憂,生怕路上發生意外。病房裏靜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劉白羽微微發顫而又汗津津的手,輕輕地撫摸。蕭珊則一邊留意劉白羽的.神情,一邊望着桌子上的電話。突然,電話鈴響了,蕭珊忙搶在劉白羽之前拿起話筒。當電話中傳來汪琦母子已平安抵達北京的消息後,三個人長長地舒了口氣,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原來,巴金估計那天北京會來電話,怕有噩耗傳來,劉白羽承受不了,於是攜夫人蕭珊專門前來陪伴他。當兩人起身告辭時,劉白羽執意要送到醫院門口,他緊緊地握着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謝。巴金卻擺了擺手,淡淡地説,沒什麼,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聽完這個故事,小屋裏安靜了許多。大家心裏明白,在巴金夫婦心細如髮、體貼入微的行為面前,所有關於朋友的話語都顯得蒼白無力。在最沮喪、最無助、最困頓、最黑暗的時候,那個願意陪你坐一坐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3

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我國書畫是極負盛名的。他所寫的《蘭亭帖》流傳至今,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蘭亭帖》集中體現了王羲之的文學才華和書法藝術的成就。

《蘭亭帖》是對自己所作的《蘭亭集序》的書寫。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3月3日,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0多人宴集在浙江省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縣)的蘭亭。這一天春光明媚,與會的人詩興大發,紛紛吟出一些詩來。王羲之為這些詩作所感動,欣然命筆寫了一篇序,這就是後來傳誦的《蘭亭集序》。序中記下了集會的盛況,反映與會諸人的觀感。《蘭亭帖》就是對於《蘭亭集序》的精書,寫得遒媚勁健,為後世學習書法的楷模。

王羲之書法的高超成就來源於他幼年的刻苦學習。

王羲之幼年學書的時候,非常羨慕東漢書法家張芝。張芝,字伯英,他的書法也是非常有名的。據説張芝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在衣帛上寫字,然後再把衣帛放在染缸裏染上色,做衣服用。張芝還經常到水池邊上去寫字,用池水磨墨涮筆,結果池水都被染成黑色。由於他這樣用功,所以字寫得非常好,特別是草書更為出名。當時的人稱他為“草聖”。王羲之決心學習張芝的精神,並認為:只要自己肯於刻苦努力,就一定可以趕上或者超過張芝。

王羲之不僅學習張芝的精神,而且還學習張芝寫字的方法。他也像張芝那樣,經常到水池邊上學習寫字。

王羲之家鄉臨川城下有一條河,靠河的邊上有一塊地方叫做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個很深的長方形水池,這就是他經常學習寫字的地方。每當春天到來的時候,他就帶上紙筆硯墨來到這裏學習寫字,用池裏的水磨墨,用池子裏的水涮筆,每當他的黑黑的墨筆投入池水的時候,水裏立刻出現一片黑雲似的水墨。這樣,天長日久,池水也就漸漸變黑了。隨着池水的一天天變黑,王羲之的'字也一天天的長進了。不久,他寫的字就超過了當時的書法家庾翼。

有一次,他用草書給庾翼的哥哥庾亮寫了一封信,庾翼看到以後大為歎服。他説王羲之的字“真可以與張芝的媲美了!”王羲之終於成為當時的書法家。

到了宋朝,新城的墨池上邊建立了一個州學的校舍。州學裏有一位姓王的教授(主管教育的小官)。他因為怕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被世人所遺忘,就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屋前的柱子上,並且邀請當時的大散文家曾鞏寫了一篇《墨池記》。

曾鞏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在《墨池記》裏除了記述王羲之當時臨池學書的事蹟之外,還闡述了有關學習的一些思想。他説。“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這也就是説,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並不是天生成就的,而是精心努力的結果;後人之所以趕不上他,並不是後來的人不能趕上他,而是後人學習艱苦努力的程度不如他,這也是王羲之臨池學書的事蹟給予後人的有益啟示。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4

從前有一個人很熱愛書法,他家裏很窮,開始時他還是用墨汁寫字。後來沒有了,他便用米湯在宣紙上寫了一遍拿到外面曬乾了再寫,直到宣紙不能再寫為止。這時那宣紙足足厚了一倍。可是最後他連宣紙都買不起,於是他每天就拿一木棍在屋外沙地上寫。後來他便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無論多麼艱難的環境也都阻擋不了我們的夢想,努力地向夢想奮鬥,總有收穫的一天。

鄭板橋年老將死之時,喚來兒子,不為別的事,只為了看看兒子親手做饅頭,當兒子順利的做好饅頭後,他才毫無牽掛的死去。

人做任何事都要獨立自主。即使身邊有人幫助你,你也應如此,否則,一旦失去了幫助,你就必將失敗。

徐悲鴻曾經在重慶當繪畫老師。當時他還患有腎炎。可是他為了把學生教得更好,每天就很早的`到學校裏去畫畫,以便上課時用。為了讓學生看到更好的作品,他便廢寢忘食地畫。有很多次都忘記了吃早飯,只在有空的時候用學生們剩下的食物和着開水充飢。

正因為忘我的工作,執着、堅持不解的奮鬥才造就了一個藝術巨匠。

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需要專注,堅持,勤奮。成功在於勤奮,成功在於專注。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5

明代,江寧湖熟鎮有十三個門,門門都有木柵欄開關,還造了五座更樓:東、西、北面各一座,南面有兩座,都造在柵欄門上頭。白天行人出入,夜晚有地甲看更,二更天一過,十三個門就關門上鎖,不許通行了。

東面的大門叫獅子門。一天,二更敲過,門外來了位客人叫門。老更夫就着月光一看,叫門的是位文弱書生,心裏想:人家説不定是遠道來的,方便他一下吧,就下樓打開柵欄門,讓他進來了。更夫問相公了:“你找哪家?”相公回説:“我是遊玩到此地的,哪個也不認得。”更夫心好,就説:“深更半夜的,相公不嫌髒,就在我這更樓上避避風吧。”那相公沒有去處,也只好跟他上更樓。一看,更樓雖小,東西也沒幾樣,睡的是地鋪,卻生着一盆火,火上吊着一把紫銅茶壺,暖氣當中夾着一股茶香。更夫拿圍裙把桌子、板凳一陣擦,就請書生坐下來歇着。更夫又拿來一隻杯子,擦擦乾淨,從火盆邊上拿來酒倒滿,還捧出一把花生米,笑笑説:“相公,吃點酒解解寒氣吧。”那書生早已餓了,也不客氣,端起杯子就喝,花生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説:“好酒,好酒,好菜,好菜!”

書生吃喝夠了,精神大好,拿出隨身帶的文房四寶,對更夫説:“老人家,難得你這一片好心關照,我畫幅畫送你,表表心意吧!”更夫一聽蠻高興,連忙把油燈捻亮,看他畫。只見那相公紙一鋪,墨一磨,提筆三畫四畫,就畫成棵大樹,樹上分出五個岔枝,樹正中一個大窩,窩裏伸出五隻畫眉頭。相公收筆對更夫道:“有了這幅畫,以後你看更就用不着點香來計時辰了。”更夫想不明白,書生就指着畫裏的.五隻畫眉説:“每到一更,窩裏的畫眉就有一隻飛到樹枝上,一飛就叫一聲。五隻畫眉飛出後,也就是五更天了。以後,它們又會飛回窩裏去。白天,你把畫收好,晚上再掛,放心睡覺,誤不了打更的事!”老更夫嘴上不説,心裏疑惑:“年輕輕的,説的比唱的好聽吶。”將信將疑地把畫收下了。第二天大早,相公臨走,更夫才想起來問問他尊姓大名。書生笑笑道:“我叫唐伯虎。”等老更夫回過神來去追,唐伯虎已經沒影子了。

當天晚上,老更夫吃過晚飯,就把畫畫打開,剛剛掛上牆,那畫上已經有隻畫眉歇在枝頭上了。二更剛到,第二隻畫眉又叫喳喳地飛上枝頭。就這麼着,三更、四更;五更,五隻畫眉前前後後都飛出了窩,神得叫人不敢相信。老更夫笑得合不攏嘴。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6

拉格朗日(1736—1813),法國著名的數學家、力學家、天文學家,變分法的開拓者和分析力學的奠基人。他曾獲得過18世紀“歐洲最大之希望、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的讚譽。

拉格朗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都靈。由於是長子,父親一心想讓他學習法律,然而,拉格朗日對法律毫無興趣,偏偏喜愛上文學。

直到16歲時,拉格朗日仍十分偏愛文學,對數學尚未產生興趣。16歲那年,他偶然讀到一篇介紹牛頓微積分的文章《論分析方法的優點》,使他對牛頓產生了無限崇拜和敬仰之情,於是,他下決心要成為牛頓式的數學家。

在進入都靈皇家炮兵學院學習後,拉格朗日開始有計劃地自學數學。由於勤奮刻苦,他的進步很快,尚未畢業就擔任了該校的數學教學工作。20歲時就被正式聘任為該校的數學副教授。從這一年起,拉格朗日開始研究“極大和極小”的問題。他採用的是純分析的方法。1758年8月,他把自己的研究方法寫信告訴了歐拉,歐拉對此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從此,兩位大師開始頻繁通信,就在這一來一往中,誕生了數學的一個新的分支——變分法。

1759年,在歐拉的推薦下,拉格朗日被提名為柏林科學院的通訊院士。接着,他又當選為該院的外國院士。

1762年,法國科學院懸賞徵解有關月球何以自轉,以及自轉時總是以同一面對着地球的難題。拉格朗日寫出一篇出色的論文,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並獲得了科學院的`大獎。拉格朗日的名字因此傳遍了整個歐洲,引起世人的矚目。兩年之後,法國科學院又提出了木星的4個衞星和太陽之間的攝動問題的所謂“六體問題”。面對這一難題,拉格朗日毫不畏懼,經過數個不眠之夜,他終於用近似解法找到了答案,從而再度獲獎。這次獲獎,使他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1766年,拉格朗日接替歐拉擔任柏林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在擔任所長的20年中,拉格朗日發表了許多論文,並多次獲得法國科學院的大獎:1722年,其論文《論三體問題》獲獎;1773年,其論文《論月球的長期方程》再次獲獎;1779年,拉格朗日又因論文《由行星活動的試驗來研究彗星的攝動理論》而獲得雙倍獎金。

在柏林科學院工作期間,拉格朗日對代數、數論、微分方程、變分法和力學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他最有價值的貢獻之一是在方程論方面。他的“用代數運算解一般n次方程(n>4)是不能的”結論,可以説是伽羅華建立羣論的基礎。

最值得一提的是,拉格朗日完成了自牛頓以後最偉大的經典著作——《論不定分析》。此書是他歷經37個春秋用心血寫成的,出版時,他已50多歲。在這部著作中,拉格朗日把宇宙譜寫成由數字和方程組成的有節奏的旋律,把動力學發展到登峯造極的地步,並把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這兩個分支統一起來。他利用變分原理,建立起了優美而和諧的力學體系,可以説,這是整個現代力學的基礎。偉大的科學家哈密頓把這本鉅著譽為“科學詩篇”。

1813年4月10日,拉格朗日因病逝世,走完了他光輝燦爛的科學旅程。他那嚴謹的科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影響着每一位科學家。而他的學術成果也為高斯、阿貝爾等世界著名數學家的成長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可以説,在此後100多年的時間裏,數學中的很多重大發現幾乎都與他的研究有關。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7

認識了你,我才知道所謂君子之道;認識了你,我才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真理;認識了你,我才理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至理真言。

輕輕地,孔子曰……

你彷彿聖人一般,從天而降,衣袖輕拂,帶以爽人的智慧和傲人的才氣微微低吟,就如同來自天際的夢囈,卻又發人深省而引人注意輕俘雪白的鬍鬚,微皺高高的眉頭,壯大的身軀,是嚴肅而睿智的化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行淡淡的墨跡而已,我卻瞭然印入心底。當自私之意習習而來,它便在第一時刻彈跳而出,警示着我的大腦。冥冥之間,你偉岸的背影便在我眼前回蕩,隱然刻在內心。於是就學你,微微含笑,那永遠是我最岸然的神情。

衣衫襤褸,或是衣衫屢地,你卻總是堅持了周遊列國,帶領着各位學子,曾參,顏回,子路……你總是希望用自己的儒家學説打敗所有君主的倔強與固執。

款款地,孔子曰……

微笑之間,你緩緩靠近,踏在青石板上。朦朧裏,你沉吟:“君子不重則不威,不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做人首先是自己要莊重,要自重,否則別人就不會尊重你了。因而,和人相處要誠實,要謙虛,要認識到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並努力改正錯誤。

你總是穿着蓬鬆的布衣,儼然平民。或讀聖賢書,你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時,常會想起你的這番話。我反覆地問自己,我學了嗎?我思了嗎?當自己迷惑只知學習的時候,就輕輕地坐在月下,靜靜思索。當被思索傷透腦筋的時候,我就打開書本,學習再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吧!你諄諄教育着。在思索中學習吧!你循循善誘着。我在思海中暢遊,在書山上漫步,我輕悄悄地步向你,靜靜地學習你。

靜靜地,孔子曰……

捧卷在手,想起你的教誨,風中會有淡淡的菊花香味,還有野草不為人知的幽香。夜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彷彿有約定似的,照亮前方……

悠悠地,孔子曰……我彷彿聽見一個温和的聲音緩緩傳來,看到一個優雅的身影款款揚起,伴隨我慢慢成長……

名人先進事蹟通用8

如果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影響一生。

如果問:1946年,徐悲鴻任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時,教幾年級?你也許答不出。但要問:現在中的教幾年級?你一定脱口而出——畢業班。且不説大學,就説一窩蜂擴招的名中學,師資匱乏,便讓高二老師教高三,高一老師教高二,九年級老師晉高一,依此拆低補高,最終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教七年級。

但當年徐悲鴻反其道而行之。他親授一年級課,教新生起稿、觀察、修改、乃至鉛筆、紙張、油彩等工具的用法,還到學生宿舍指導寫生。二年級由吳作人等名家任課。三年級,待學生好規矩養成,才交給青年老師帶班。新師應該得到尊重,可教育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新生剛起步,如果執教基礎,新生的起點一定更高更穩。影響一生。

悲鴻大師用心良苦,大師何以如此?一是心有學生,盡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二是教學理念崇高,不浮躁,不急功近利。這也許是那時既不擴招收費、也不以“升學率”為考評標準的緣故。由開啟智慧,乃三生有幸。當代人唯有羨慕的份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6509q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