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彙總15篇)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彙總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蹟材料的經歷,對事蹟材料很是熟悉吧,事蹟材料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蹟材料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幸福家庭事蹟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彙總15篇)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

我們四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温馨,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敬業愛崗,互相促進

我和丈夫都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先後工作於小武基國小。因為我們有着共同的理想——忠誠人民教育事業,而走在一起。在工作中我們互相鼓勵、支持,每當對方的工作忙時,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對方。我們經常在上下班的路上談論教育教學上的工作,有時甚至是為了討論更好地提拔一個學生而各抒己見,非要找到一個最好的答案。我倆積極配合學校領導安排的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以學校為主,個人為輔。記得在上學期,學校的看門師傅休假大半個月,當時我倆個自覺幫助打掃學校的廁所,先掃,再頓地,最後在消毒。每次幹完心裏都有一種説不出的高興勁兒,心裏暖暖的,身體也暖暖的。為了配合學校的值周校長工作,我們兩個連續兩個星期住在學校的宿舍裏。雖然比較辛苦,但我們都不覺得什麼。我倆互相幫助,在他做課時,我來幫忙提出建議。在我比賽時,他也幫我出主意,替我想辦法。在工作中,我倆以真誠對待同事,熱心幫助同事,以愛心、真心哺育親愛的學生們。我倆多次為災區和綠洲沙漠化捐款,並且我們還申請為上海世博會爭當志願者服務。在我倆不斷地努力中,我多次被評為師德標兵,教育標兵,農村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等,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分別榮獲全國、北京市、朝陽區的一、二、三等獎。丈夫輔導的多名學生在科技比賽中榮獲一、二等獎,榮獲優秀團員教師稱號,在朝陽區做過區級研究課,並受到了教研員的好評。

二、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在我的家庭裏,雖然每個人的年齡、輩分、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從沒出現過矛盾,大家能互相體諒,懂得尊老愛幼、人人平等、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我夫妻倆也很恩愛和睦。我們都戰鬥在教育第一線上,都擔任學校不可忽視的工作,工作雖然很忙碌,但我倆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我們剛結婚半年時間,許多事情還是要學着做。在家中,婆婆是個非常勤快的人,什麼家務都搶着幹,讓我這個當兒媳婦的心裏實在是過意不去。每次我倆脱下來的髒衣服,婆婆總是趁我們上班時,把衣服洗的乾乾淨淨。我總是勸婆婆多休息休息,我們的衣服自己洗,可婆婆總是説沒關係,把你們的工作幹好了是最重要的。每天早晨都是婆婆早起給我們做早飯,讓我們帶到學校吃。婆婆真是照顧我們兩個很細心,我都感動不已。她就像是我的親媽媽一樣,照顧的非常好。每當我想起婆婆的.這些行動,我就會對自己説要更加努力的幹好事業才會對得起婆婆的一番苦心。我很慶幸我遇到了一位這麼好的婆婆。在過節日的時候,我會給婆婆買衣服,買雙鞋,還常帶婆婆出去逛公園賞花。看到婆婆高興的樣子我心裏很舒服。我知道我們夫妻兩個每天和公公、婆婆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那頓晚飯,所以我也總是將最好吃的先讓給公公、婆婆吃。在飯桌上,為公公夾他喜歡吃的菜,因為公公牙齒不好,滿口幾乎都是假牙。但他從不説,我每次看他吃東西的時候,都心裏很心疼他,所以每次我都把公公愛吃的菜放在他前面,並且為公公夾他喜歡吃的菜。我們全家四口人生活在一起很快樂,也很幸福。

公公、婆婆是支持我倆工作中最堅強的支柱,成為我們翅膀下強勁的風,托起我們高飛。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2

小嬋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平等互助,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上互相照顧,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在生活中尊老愛幼,教子有方。尤其是在我鄉創建“平安家庭”的活動中樹立了榜樣,成為所有家庭的楷模。

小嬋和小曾建立家庭已有27個年頭,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作為留水村支部書記的小嬋,帶頭遵守黨和國家的政策法令,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擁護黨的改革開放的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她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積極上進,勤勤懇懇、埋頭苦幹。尤其是在創建“平安家庭”的活動中,她和愛人小曾知法守法,積極倡導無家暴、無糾紛等“七無一好”的文明户宣傳活動,努力做安全文明之家。每天穿梭在留水村和乍洋鄉之間,做羣眾工作,認真完成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巡視村裏的衞生,解決羣眾的訴求。尤其在“鎮鎮有幹線”項目中更是忙前忙後,村裏村外的跑。自8月任職以來,她已完成村裏的污水處理工程、路燈安裝工程、村委樓裝修、防洪渠建設等多項民生工程建設,並做好睏難户的慰問、扶持及村裏糾紛調解工作。去年,留水村民吳玉斌,欲到上級婦聯狀告其夫袁忠金未盡孩子的撫養義務,16歲女兒生病的醫藥費都不給付。後經秀嬋及鄉下派幹部介入調解,一場即將惡化的'婚姻家庭糾紛和解,夫妻倆重歸於好。小嬋在宣傳和推動村平安建設中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小嬋、小曾夫婦出生貧困,懂得如何節儉,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即使現在的家庭條件比以前富足,在生活中,他們也儘量做到不浪費一滴水,一粒米,一度電,更經常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不要浪費。夫婦倆省吃儉用下來的錢,一部分用來做公益。自乍洋鄉未來助學基金會成立以來,小曾每年都會出資相助。三十幾年來致力於社會公益,捐資助學、訪貧問苦並積極參與愛心捐助,積極為社會做貢獻。在家庭中,小嬋既是一位好妻子,還是一個好媽媽。她們夫妻倆在家裏時常交流工作體會,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持。在小嬋的培養教育下,女兒醫科大學畢業後現就職於廣生堂藥業。

在小區裏,她和鄰里之間的關係也相處的很好,誰家有困難,她都能熱心幫忙,為她們解決矛盾。樓上樓下鄰里相處得很融洽,大家互相尊重、互相關心,樓裏有事主動熱心調解,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愛戴。

在這個家庭裏,夫妻恩愛,子女尊重長輩,長輩更是關心愛護子女,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建造着一個温馨、和諧、向上的平安家庭。大家都稱小嬋一家是一個和諧、幸福、平安的家庭。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3

家庭作為社會的組成細胞,個體家庭的和諧平安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陽溝社區澳麗嘉園3幢204室程紅家庭,夫妻相敬相愛,遵紀守法,倡導健康禮貌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中互相照顧,尊老愛幼,團結鄰里,在建立“平安家庭”示範户的活動中樹立了榜樣,成為當地家庭的楷模。

程紅和其愛人建立家庭已有32個年頭,現一家5口人。她一家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社區的各項活動,為大陽溝社區建立“平安家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程紅自20xx年從南京火車站客運主任的崗位退休下來,積極參與到社區工作中來。她和愛人知法守法,積極倡導無暴力、無犯罪、無違法的“三無”禮貌户的宣傳活動,努力做到防拐賣、防盜竊、防搶劫、防隱患“四防”,做安全禮貌之家。作為社區積極份子,她積極配合物業搞好社區的治安巡邏,提醒居民防盜、防火,在她的帶動下,澳麗嘉園小區治安秩序良好,居民安居樂業。

在家庭中,程紅既是一位好妻子、好媽媽,還是一位好祖母。她們夫妻倆在家裏時常交流工作體會,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支持。在程紅的培養教育下,女兒大學畢業現就職於東南大學行政祕書,女婿研究生畢業就職於深圳華為南京研究所,現如今只有兩歲的外孫女是一守規矩、懂禮貌的孩子。

在社區,她和鄰里的關係相處的也十分好,每當誰家有困難,她都熱心幫忙,儘自己所能為她們解決矛盾。現為澳麗嘉園合唱隊付隊長的程紅,帶領了一支上到80高齡下到7歲玩童的'合唱隊伍。她所帶領的隊伍積極參加社區、街道組織的各項活動,這支合唱隊曾多次受各大報社的關注,今年的10月16日《揚子晚報》曾已一個版的刊面發表的演出圖片。程紅是家庭是我社區千百户家庭的一個縮影,射出大陽溝社區是一個禮貌、和諧、向上的社區,“平安和諧家庭”在那裏得到了很好的詮釋。我社區推薦程紅家庭“平安家庭”示範户,期望社區居民向她學習,為和諧社區的`發展繼續做貢獻。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4

在金莊鎮晉家莊村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一個充滿温馨、孝順和真愛的家庭。這個家庭有一位107歲高齡的老太太,耳不聾、眼不花,還能沒事曬個太陽,這個小老太太就是遠近聞名的百歲老人啊香。啊香老人1908年2月3日出生,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啊香老人在這個“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中,享受着兒媳、兒子、孫子、孫媳婦、孫女、重孫帶來的天倫之樂。這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招來了街坊鄰居羨慕的目光和社會各界的敬重。啊香老人之所以能長命百歲,靠的是優良的家風、靠的是百年傳承的“孝文化”、考的是孝順好兒媳――今年71歲的小王。小王五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婆婆,用孝心譜寫了一曲尊老敬老的動人樂章,以温良賢讓的美德維繫着一個五世同堂家庭的幸福生活,向人們詮釋着家和萬事興的真諦。

小王,女,1944年11月出生,是一位淳樸善良,為人誠懇,老實厚道的農村婦女。小王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為“順”。目不識丁的她幾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何為賢妻良母好兒媳。

18歲嫁入婆家,接過婆婆的接力棒

小王18歲嫁入婆家,婆婆醫生生了4個孩子,丈夫小秦是婆婆家唯一的男孩,因公公早逝,婆婆在很年輕的時候就一個人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小王來到婆家,很自然的就接過了照顧家人的擔子。那個年代要生活有吃的就要“掙工分”,年輕的她加入村裏的生產隊,多勞多得的分配製度鞭策着她不斷的努力,歷年被評為五好社員,那時起,小王便成為村民們讚不絕口的“能幹女人”。小王就對婆婆説以後你自在家裏看家就行,地裏的農活就讓我和宣貞幹就行,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我們家餓肚子的。

從此小王和丈夫就擔起了家裏的重任,沒幾年兩個兒子就出生了,兒子得到來給全家帶來了歡樂。小王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在買東西的時候沒少被騙,她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們上學。婆婆雖然一直都支持兒媳的決定,但看着辛苦勞作沒黑沒白的兒媳還是心疼的不得了,小王每天都笑着對婆婆説:“沒關係,我年輕,能幹好多活,我沒錢給孩子們買好吃的好喝的但我能教給他們毅力和決心。”兒子們在媽媽的'鼓勵下都完成了大學學業。在那個年代家裏能上學就不錯了,一家出了兩個大學生這實在太稀罕了。現在孩子們都事業有成當了爺爺,大兒子説小時候家裏真的太窮了,穿着的衣服都不知道補了多少遍,天天就是吃鹹菜,上高中的時候才知道冬天有一種能保暖的衣服叫秋褲。現在我們家生活條件好了,全都離不開媽媽的教導,是媽媽教育我們腳踏實地、本本分分,是媽媽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家有一老,勝過一寶”

小王對婆婆那是一個字“好”,電視裏的婆媳矛盾啥的在她那裏根本不可能有,今年婆婆107多歲了,人年紀大了就像個孩子,需要哄着。小王處處順着婆婆,就算委屈了自己,從沒給婆婆吵過架。電視上的那些婆婆媳婦之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小王家就沒有出現過。她認為父母歷盡滄桑,人到老年,不太講究吃穿,心氣好、天天高興比啥都重要。她不僅在思想上認識到了,還用實際行動做到了。細微之處見真情,幾十年來,光是在婆婆的飲食起居上,小王就下了不少心思。為老人準備的每日三餐雖然幾乎沒有葷菜,但素菜儘量做到頓頓不重樣,讓老人吃地舒心。婆婆雖然年紀大了,沒有牙齒了,但胃口在小王的照顧下還是沒有變。她説“婆婆喜歡吃肉,沒過幾天就要給她改善一下生活,以前家裏窮沒能讓婆婆吃好穿好,現在家裏富裕了,婆婆想吃什麼,我就給他買什麼,但我還是會考慮一下她的身體狀況,不敢讓她多吃了。”她定期為婆婆換洗、添置衣服,一有空就將老人攙到屋外曬太陽,將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都依着老人們的性子來,從不惹老人家生氣。村裏的街坊領居每當看見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的的坐在家門前上太陽的袁婆婆時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同拉拉家常,逗她開心。袁婆婆講的最多的話就是“我兒媳婦好,什麼都不用我操心。”小王説,婆婆年輕時也不容易,早年就沒了丈夫,能多活幾年就讓她多享幾年的福,能看到子孫滿堂也是她的心願。婆婆健康地活到一百多歲,由於年紀過大,現在腿腳已行走不便,牀前牀後吃喝拉撒仍然靠她來照顧着。

她對婆婆的孝情敬意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彌久彌真。當有人問她為什麼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婆婆呢?小王總會憨笑着説:“常言道:‘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沒有她哪有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大家,老人們操勞了一輩子,照顧他們是應該的。有的問她那麼大年紀的老人就像個孩子一樣,煩不煩呀?她説“怎麼能煩呢,當年父母照顧我們的時候也沒有説過煩呀,雖然年齡大了像小孩一樣,可她們的心跟明鏡似的,有時候我遇到想不通的事就給他説道説道,她什麼都懂,她就是我家的寶。”

丈夫病倒,瘦弱的肩膀扛着家庭的重擔

20xx年小王的丈夫小秦突發腦溢血,倒下之後再站起來已是半身癱瘓行走困難,原本壯實丈夫的癱在牀上,每天都要鍼灸、按摩、打針、吃藥,治療。有時像個孩子一樣,連吃飯、上廁所都要別人照料。丈夫沒生病前,多少還能幫上一點忙,丈夫倒下了,小王的日子就沒有白天黑夜了。一大早,她就要起牀,先給婆婆做好飯,看她吃完幫着婆婆穿完衣服衣服,就幫丈夫翻身換衣。由於丈夫大小便失禁,衣被常常沾上穢物,小王幾乎每天都有一大桶衣物要清洗。洗衣、做飯、種菜……。在小王的細心照顧下,丈夫能坐起來了,小王每天把丈夫背到輪椅上退組她到院子裏曬曬太陽,到婆婆身邊説説話。小王18歲嫁到婆家,閒暇時她便會瞪着三輪車走十幾裏山路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幫家裏幹一些農活,收拾一下庭院,給母親做一些好吃的,陪母親開開心,直到80多歲的母親離開人世。

言傳身教、“香”味傳承

像這樣一位婦女,要有多麼強壯的身子?不是的,小王不足90斤,年輕時農活勞累落下的病根,身患腰腿疼疾病多年,嘗試很多辦法也無法根治,至今也在忍受着它時而發作的痛苦。即便這樣,幾十年,作為良母的她,用身體愛着,用行動教育着兩個兒子。作為好兒媳的她,靠着勤勞的雙手,靠着親自下地種出的糧食照顧出一位107歲的婆婆,沒有長壽祕方,沒有山珍海味,有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愛和責任。婆婆身體很好,足以讓她再累再苦也無怨言。面對稱讚,小王總是笑着説:“照顧老人,孝順老人,是晚輩應盡的責任。誰都有老的時候,如果自己不孝順老人,怎麼指望子女將來孝順自己?

在小王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兒孫們也懂得了孝敬老人,時常回家幫老人捶捶後背、捏捏腿,對奶奶噓寒問暖,悉心照顧。如今兒子都有了孫女,可孩子們還是經常回家看望老人。用小王老人的話説“每當節假日家裏就比飯店還要忙,屋裏院裏全是人可熱鬧了,這個幫我洗衣服、那個幫我做飯;那個到菜地忙一會,這個就給婆婆梳梳頭、推丈夫出去溜溜彎,就連小重孫女也知道給讓老祖宗洗洗臉。説來也巧,大兒媳婦名字裏也帶一個“香”。兒子説“我就比着媽媽找的老婆,沒想到還真讓我找到了,媳婦一有空就回家幫母親照顧家裏,自己都當外婆了還不時往家走。我奶奶、母親和老婆名字裏都有一個‘香’字。就是要把孝順這個傳統美德傳承下去,香飄萬里。”

孝不用很多錢,只需要拿出那麼一點點時間陪陪他們,平常多照顧照顧父母,幫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情感上安慰父母,滿足父母的心願,讓他們開心。孝不是光用嘴説説的,是用實際行動表象出來的。這樣一位老人,沒有光榮事蹟,沒有大智慧,但在她的臉上,眼睛裏,我們一定能明白最樸實的孝與愛!婆婆的長壽,丈夫病情的好轉,靠的是她勤勞的雙手,不停息的雙腿,一顆不疲倦的孝心,句句温馨的話語,因此説,小王同志能給這個年老重病的三口之家帶來了長壽,孝敬,幸福,和諧。20xx年,小王被泗水縣縣委、泗水縣人民政府評為第六屆“十大孝星”;20xx年被評為泗水縣金牌“十大孝星”,20xx年,小王被泗水縣縣委、泗水縣人民政府評為“泗水好人”。十里八鄉的羣眾都想來晉家莊認識一下小王,誰家婆媳鬧矛盾了,她去和解;誰家孩子不孝順了,她去教導。小王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幾十年如一日服侍婆婆,無怨無悔。面對眾人的誇獎,小王顯得很淡然,在她看來,這些都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她只是做了一個兒媳應該做的事。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5

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温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今天我要説的是我的婆婆,婆婆家在巴音陶亥鎮東興村,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蹟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甚至沒有上過學只認識自己名字,但是村裏的人都説她是個明事理、識大體的人。

我的公婆50多歲了,婆婆的公公婆婆70多歲了,爺爺奶奶乾淨利索,但是奶奶心臟不好又有高血壓婆婆就經常去給洗衣服、曬行李,有次奶奶心臟病犯了住院期間婆婆一直陪在身邊,出院之前婆婆把奶奶家重新收拾一番為的是讓奶奶的心情好起來。

雖然我們不住在一起,我們經常回來陪婆婆一起吃飯,婆婆總是關心我們家裏缺不缺東西,肉吃的有沒有,孩子最近有沒有進步,一句句樸素的語言常常讓我暗自感動。公公婆婆都是很明事理的人,處處替我們着想在生活中從來不給我們添麻煩,能自己解決的事情都自己解決。婆婆非常的勤勞,公公經常不在家,婆婆一個人每年都要種的幾畝地養上幾個豬,為的就是能讓我們吃上沒有上化肥的糧食,和自家的豬肉。

在村裏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婆婆總是熱心幫忙,紅白喜事、春耕秋收誰家的人手不夠婆婆知道了總是要抽出時間主動

去幫忙。

在我眼裏平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着幸福,雖然婆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婆婆的心情是快樂的、心態是健康的'、心境是快樂的,婆婆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6

户主xx,家住襄山區歐洲鎮小洲村二組,全家6口人。這是一個祖孫三代同堂的大家庭。xx夫婦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在這個家庭裏,大家互敬互愛,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動商量配合,互相關心扶助,理解溝通,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這稱得上是農村最美的家庭。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温馨。

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他們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他們是萬家燈火中最平凡不過的那一盞,但他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努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守護着最真實的幸福。他們的事蹟也是平凡的。

一、家庭和睦,尊老愛幼

xx夫婦家庭多年來夫妻和睦,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樂於助人,是村裏有口皆碑的模範家庭。生活當中,每當發生摩擦時,他們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問題。xx長年從事廚師工作,方圓左右,十里八鄉紅白喜事都請他幫忙,他的廚師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妻子劉愛民既是xx事業的好幫手,又是家庭主婦,把家庭照顧的細緻入微。長期以來,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業,只要丈夫有紅白喜事活,她都積極配合,甘當配手,從不叫一聲苦,喊一聲累,更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一個具有優良的家風的家庭,家庭成員不自私、不狹隘、不懶散不怠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積極進取。積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夫婦兩人對上伺奉老人。父母年近七旬,身體多病,不能幹重活。xx夫婦對二老體貼入微,經常噓寒問暖,從不在父母面前説一句狠話髒話,有病及時醫治,有好吃的讓着二老先吃。特別是妻子劉愛民對公婆比對自己的親爹孃還好,為二老洗衣做飯,端茶倒水樣樣都搶着幹,是遠近聞名的好媳婦。

xx夫婦還十分重視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孩子的德育放在第一位,堅信只有德育教育好了,才有資格接受別的教育。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加強親情培育,不斷磨鍊,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並健康快樂長大成人。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的修養,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

在父母的影響下,女兒順利考入襄山重點高中,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兒子在楊柳中學讀書,一直受到任課教師的好評。一家人對本地舉辦的`各種募捐活動經常參加,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教育兒女拿些給他們,對社會弱勢羣體要有愛心,孩子心甘情願地把他的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

xx夫婦既勤勞又勤儉。他們長年累月當廚師,為本村和附近幾個村的農户紅白喜事包席整場子,一場結束,少則兩天,多則四、五天,不管是皎陽似火的盛夏,還是冰雪交加的嚴冬,只要有人請,他們總是欣然前往。夫妻倆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難一起解決,生活上共同照顧,事業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從來沒有因生活瑣事而吵架。由於夫妻倆誠信經營,本分做人,勤勞吃苦,廚師生意越做越紅火,附近幾個村有事都找他,業務量大了,勞動量也大了,有時一場結束,累的小夫妻筋疲力盡。但遇到一場接一場的紅白喜事,還是要含笑去面對,還要做好。再累也要忍着,再累也要堅持。不到萬不得已不請人幫忙,就是夫妻兩人硬撐着幹,就是靠着夫妻二人勤勞的雙手使家庭慢慢變得富有了。對一般人來説,有錢了,責任田應該讓給別人種了,但他們不這樣,他們只要一閒着就下地,把幾畝地整的有條不紊,收入高於同村其他專業種田户。他們就是靠着勤勞精神,搞一樣像一樣,做啥都賺錢。

xx夫婦致富不忘節儉,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他們時常教導兒女:“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家裏面的每樣東西能修復利用的,從來不輕易地丟棄,儘量使其再發揮作用。平時做到人走燈滅,養成隨手關燈的良好習慣,只要家裏沒人就關掉一切電源,注意節約每一度電和每一噸水。這一勤儉節約的意識已深入到每一個家庭成員之中,併成為全家人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助人為樂,鄰里團結

致富不忘飲水思源,xx夫婦做廚師,整場子,幾年時間生意做的風生水起,紅紅火火,方圓十幾裏附近幾個村紅白喜事都找他們夫婦,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人品好,助人為樂導致人緣好。他們經常把幫助別人當成一種樂趣。當別人請求幫忙時,自己再忙也要竭盡全力幫忙,當看到別人有困難時,即使別人沒有打招呼,自己也主動伸出手拉一把。有一次,鄰居一位老人突然生病,當時他的子女們都沒有在家,xx知道後,一邊跟老人的子女聯繫,一邊用自己的麻木車將老人送到歐洲衞生院檢查,衞生院讓老人立即住院檢查,xx幫助老人進行了檢查,並墊付了住院費,辦理了住院手續,直到老人的子女趕到才離開。他家裏經濟條件好些,正因為如此,平常向他借錢的人不少,只要有困難的人張嘴借錢,他總是笑着滿足對方的要求,不打半點折扣,人們有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xx,因為他有助人為樂的好習慣。

xx還十分注重鄰里團結,和他住一起,從不擔心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嘴,平時,夫妻二人樂於助人,寧可自己吃點虧,也不和鄰居們爭這爭那。從不背後論人長短,説三道四,有話桌面上説,公道正派。鄰居們相處幾時年沒有鬧過矛盾。人們總説他們夫妻脾氣好,其實是他們修養好。

牽手相伴近二十個春夏秋冬,xx夫婦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xx一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着最美家庭的真正內涵。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7

在三口鎮汪家橋村,有這樣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他們是大千世界裏最平凡、最普通不過的一户人家,但就是這樣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着人間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人間最舒心的生活,這家人户主名叫xx,妻子xx,如今兒子已上大學,父母身體健康,夫妻舉案齊眉,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夫妻倆從九五年開始嘗試發展苗木生產並逐漸自己承接綠化工程,從事園林綠化行業,如今已成立東太苗木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三十多户發展苗木生產,和他們簽訂合同,包技術指導、包銷產品,解決合作户的後顧之憂。東太合作社每天用工量在30多人,最多時達60多人每天,公司用工除了必須的技術工種外,一律在本村請,為我村解決了很多剩餘勞動力的問題。他們自覺實行計劃生育、事業成功、家庭和睦,受到親戚朋友的一致好評和稱讚,也成了當地不少人羨慕和學習的榜樣。

一、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倡導文明婚育新風尚。

xx,今年43歲,和妻子xx於1991年結婚,92年生一兒子錢磊,當時正值三口鎮撤併到仙源鎮,計劃生育管理幾乎處在真空狀況,生育一個男孩後再生育的現象很多,當時也有人勸他們夫婦趁在年輕也還生育一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長大以後孩子好相互照應。但是他們夫婦確實對那些勸他超生以及身邊的親朋好友説:生的多不如生的好,當年人多力量大的口號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發展需要,人口素質才是最重要的,子女生多了家庭的生活壓力就會變大,必然導致子女的教育跟不上去,古語有云: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只有子女的教育跟上去了,下一代才會過的更加幸福,社會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他們夫婦主動的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果斷的採取避孕措施,再也沒生育過。這一行為在村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了當時的'一個典範。在他們的帶動下,夫妻雙方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沒有一人違反計劃生育。所以就連年邁的老書記提起他們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説他們身體力行給全村宣傳倡導少生優生、計劃生育樹立了榜樣。在他們夫婦的言傳身教下,洋田組共有18户獨生子女户,其中有放棄二孩生育指標的6户,92年以後只出現過兩位一男户再生育,如今他們的兒子已上大學,父母身體健康,夫妻舉案齊眉,一家五口其樂融融。

二、積極參與人口和計劃生育公益活動

他們夫婦不僅自己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實行計劃生育,還積極參與鎮村兩級開展的計劃生育公益事業,夫妻倆都是村計生協會的骨幹會員,充分發揮基層會員生活在羣眾中的優勢,大力宣傳《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以及身邊發生的好人好事,帶動身邊的人蔘與到鎮村開展的計劃生育工作中來,在羣眾中威信很高,是人口計生工作的帶頭人和志願者。

三、同舟共濟、勤勞致富

後積極帶領和幫助羣眾發展經濟。程日友出生在一個典型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兄弟姐妹眾多,貧窮的家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塑造了他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性格,娶妻生子後日子更艱難,辛辛苦苦一年忙到頭,勉勉強強維持温飽。他覺得對不起妻子和年幼的兒子,不能讓兒子再和自己的童年一樣,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一定要給他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富起來。因為貧窮,他只讀到國中便輟學了,回家後養過羊、養過鴨、打過工、後來聽説殺豬賺錢,還跟師傅學過屠宰,賣過肉,但這都不是他要想要做的,他不甘心只當一名普通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一邊勞動,一邊堅持修完了整個高中課程,並於一九九六年當選為一體村村民組長,任組長期間,工作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洋田組的公益事業積極奔走,還積極申請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一九九四年,不甘於平凡的他背起行囊到處去學習、考察,心裏一直有一個願望要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適合家鄉發展的路子,這個答案終於在浙江省蕭山找到了,那裏家家户户發展苗木生產,有固定的銷售市場,那些客户來自全國各地,不遠萬里到這裏來拉苗回去做綠化,立即聯想到家鄉黃山是旅遊城市,綠化、美化環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推行政策,第二天便回家與妻子商量決定發展苗木生產,於是便承租了鄰居十畝土地加上自家的四畝田便開張了,開始只是固定地採集一些樹種進行播種進行有性繁殖,慢慢發展到進行無性繁殖培育小苗,十幾畝樹苗培育起來了,緊接着問題又出現了,由於缺乏經驗、知識面窄,對市場瞭解的太少,自家生產的苗不是市場俏銷的,賣不出去,辛苦了兩年,指望着能有所收穫,可是結果卻另他們夫妻倆失望,村裏也有不少人在背後嘲笑他們,好好的田不種水稻卻種樹苗,要樹苗山上有的是,何必在田裏種呢,那苗再過兩年就成樹了,樹能吃嗎?這時xx説話了,做事不能中途打退堂鼓,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我們應該想辦法解決當前遇到的困難,我們的路選的沒錯,只是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夠,園林綠化是一個系統的專業,有一系列的知識需要掌握,我支持你繼續做這行,他也不服這口氣,決定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後走過十幾個城市,到過許多家苗木綠化公司學習、取經,回家後經過市場調研,虛心地請教老師,與當地園林局取得聯繫,請他出謀劃策,聯繫銷路,終於讓自己的十幾畝苗圃盤活起來,他的腰包逐漸鼓起來了。贊同一枝獨秀不為春,滿園春色春意才濃,夫妻倆決定擴大經營,帶動左鄰右舍跟自己一起變富,曲折的經歷讓他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二零零五年程日友最終選擇森和苗木發展有限公司,在那裏進行系統地培訓、實習,並取得市政二級建造師的資質。全面掌握園林綠化業知識,2006年回家擴大了經營規模,開始跨組承租土地培養珍希樹種,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並嘗試自己承接綠化工程,形成產銷一條龍。到20xx年3月在汪家橋村拱家嶺組承租了一百多畝土地投資近兩百萬成立了黃山東太苗木專業合作社。20xx年程日友被評為市級農民創業帶頭人,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四、孝敬父母、家庭和睦。

中國有古訓:百善孝為先。孝親敬友是營造信訪家庭的基石,程日友兄弟姐妹共七人,他排行老五,一九九一年與xx結婚,一九九二年四月生下兒子程磊,父母已年老體弱,無力在給他任何幫助,夫妻倆白手起家,開始共同創業的步伐,xx在家照顧年幼的兒子服侍公婆,忙完這些還要幫丈夫管理苗圃,扦插小苗、澆水、施肥等,裏裏外外一把手,給程日友營造了一個安定的大本營。公婆子女眾多,其餘的也算孝順,但對xx卻有不同的評價,逢人變誇:日有的媳婦賢惠,為人本分,與妯娌相處事事謙讓,哪家兄弟多的人家妯娌間不吵架的,我家沒那事,因為愛珍省事,度量大,能吃虧唄,對我老倆口也十分孝順,自嫁到我程家來從來沒和我們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把我們當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雖然在一起過,不愁吃、不愁穿的,但平時兒媳也會給一些錢説放兜裏,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什麼可心的東西想買就可以買了,人老了,圖個什麼,不就圖個高興嗎,她不光自己孝順,還教育兒子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爺爺奶奶,去年寒假,孫子回家過年逢他奶奶生日,還買了一個大蛋糕,説是他自己的錢買的,是父母給的伙食費裏節省下來的,孫子學習努力用功,話雖不多但很懂事、很孝順,我真的很高興,其實能有這樣的兒媳婦,才是我真正高興的事啊。

如今xx夫婦家庭和睦、與鄰里相處和諧,兒子也可謂教育有方,家庭生活已經步入了小康,在汪家橋村可以算是先富起來的人。但是他們夫婦卻總是説: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黨和國家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改革開放,有了國家的富強才有人民的安康。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8

王xx,女,56歲,上峪鄉水泉村村委委員、婦女主任。

提起王xx,認識她的人都説她聰明能幹,不僅工作幹得有聲有色,家庭還其樂融融,幸福美滿。王xx是水泉村的村委委員,熱心助人,平日裏很多時間都忙於村委工作,愛人則是個普遍村民,閒時外出務工,忙時耕犁耙作。他們夫妻結婚多年來,夫妻恩愛,敬老愛幼,鄰里和睦,把自家的生活打造得和和美美。

王xx的家庭6口人,她夫妻兩人還有兒子一家四口,雖説是個大家庭,但全家處處洋溢着歡笑,他們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詮釋着家與愛的真諦。

王xx沒有多高的文化程度,但卻是個大智若愚的人,她管理家庭方面相當有智慧,那就是把尊重、理解、讚美和關愛運用等恰到好處。

對丈夫,她尊重和讚美有加,對子女,她欣賞和鼓勵結合,與兒媳,她相處得比親母女關係還要好。她常常説,只要有個平常心,凡是往積極方面想,一家人不想什麼吃虧受屈,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相互尊重,誠心相待,沒有什麼不好溝通的。

王xx在村委工作,由於近年來水泉村因企業佔地及整體搬遷等問題,村內工作十分繁瑣,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但全家都非常支持王xx的工作,兒媳主動承擔了大部分家務,讓婆婆安心工作,而王xx也在工作之餘,幫兒媳照顧兩個年幼孫子的日常起居,搶着做家務。由於全家互相支持、相互勉勵。兒子在單位的工作倍受稱讚,兒媳把家裏整理得井井有條,丈夫辛勤工作,而王xx也多次被鄉村兩級授予 “優秀村幹部”榮譽稱號。

水泉村由於整體搬遷後,王xx和其他村民一樣,一家六口租住在一所狹小的院子裏,都説婆媳關係難處,但從兒子結婚後,王xx一直把兒媳當成自己的閨女看待,閒時拆洗被褥、打掃衞生、做飯下地等家務活都搶着幹,而兒媳也從年輕人的角度出發,幫婆婆選購樣式新穎的衣服,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婆媳之間勤溝通,互相幫着出出主意。

王xx的`孫子是一對雙胞胎,兒媳一個人照顧不了,王xx與兒媳商量,自己幫着帶不吃母乳的那一個,在孩子小的那兩年,夜裏得起三四次幫孩子衝奶粉,白天還得去村委上班、作家務,睡眠往往嚴重不足。看到婆婆如此辛苦,兒媳非常感恩,遇到婆婆心情不佳,總是想着法子逗婆婆開心。對於兒媳的苦心,王xx總對別人説,兒媳也不易,對我又孝順,養一雙孩子很辛苦,我幫着養,身體累點心裏還是很舒坦的。

王xx很勤儉,從不浪費,用淘米水澆花,用洗衣水拖地。教育兒孫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她的影響和教育下,全家衣着樸實大方,花錢從不大手大腳,孫子也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有一次,爺爺買菜回來,隨手把塑料袋扔進垃圾簍裏,在一旁的孫子馬上撿起來説:爺爺,這個袋子還可以當垃圾袋用呀,直接丟了就是浪費呀。爺爺自豪的説:孫子真棒,簡省節約的家風從娃娃抓起太重要了,我們家是個典範!哈哈哈 房屋裏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的原因,依王xx的經驗那就是要真心相待,和睦相處,互敬互愛。在王xx的家裏有着相互理解,和諧共處生活氛圍,大家有着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有着熱愛生活、珍惜所有的良好心態。所以,她們很幸福,幸福是什麼,王xx一家用實際行動詮釋着,幸福就是一起走過平凡歲月的從容,就是共同面對困難的不屈姿態,就是默默無語相伴相守的美麗。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9

小家庭大幸福

世間萬物因和諧而美麗,因和諧而温馨,社會是這樣,家庭也是這樣。今天我要説的是我的婆婆,婆婆家在巴音陶亥鎮東興村,她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蹟只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甚至沒有上過學只認識自己名字,但是村裏的人都説她是個明事理、識大體的'人。

我的公婆50多歲了,婆婆的公公婆婆70多歲了,爺爺奶奶乾淨利索,但是奶奶心臟不好又有高血壓婆婆就經常去給洗衣服、曬行李,有次奶奶心臟病犯了住院期間婆婆一直陪在身邊,出院之前婆婆把奶奶家重新收拾一番為的是讓奶奶的心情好起來。

雖然我們不住在一起,我們經常回來陪婆婆一起吃飯,婆婆總是關心我們家裏缺不缺東西,肉吃的有沒有,孩子最近有沒有進步,一句句樸素的語言常常讓我暗自感動。公公婆婆都是很明事理的人,處處替我們着想在生活中從來不給我們添麻煩,能自己解決的事情都自己解決。婆婆非常的勤勞,公公經常不在家,婆婆一個人每年都要種的幾畝地養上幾個豬,為的就是能讓我們吃上沒有上化肥的糧食,和自家的豬肉。

在村裏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婆婆總是熱心幫忙,紅白喜事、春耕秋收誰家的人手不夠婆婆知道了總是要抽出時間主動去幫忙。

在我眼裏平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着幸福,雖然婆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婆婆的心情是快樂的、心態是健康的、心境是快樂的,婆婆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0

真情,跨越十幾年時光;至愛,溢滿幾十平米小屋;孝善,奏出家庭幸福音符。楊勇夫婦近十幾年如一日,接連照顧4位親人,用持久的孝心和愛心營造了一個温馨幸福的大家庭。

談起小爽,很多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這不僅僅是因為她有一份令人尊敬的.職業,更主要的是她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小爽的家是一個幸福的六口之家,夫妻敬業愛崗,努力工作,兩個兒子熱情禮貌,健康上進。結婚十幾年來,他們夫妻恩愛,孝敬老人,關懷兒子,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周圍人們的讚美。

小爽是xx鄉蓮島村的婦女主任,由於努力工作,為人善良、謙和,處事公正廉明,以及村民的好評、在蓮島村的換屆選舉中仍以高票當選為新一屆的村委會婦女主任。從擔任這份工作以來、她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在鄉里年末驗收時評為優秀工作者,但是她以這種榮譽做為動力。更加認真工作、這樣的榮譽遠遠離不開她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每當看到妻子取得的成績時,楊勇都會對妻子露出會心的一笑,那笑,透着他們多年夫妻的默契,那笑,雖然平凡,但美麗而真實!丈夫雖然只是個農民工,但是每天辛苦工作,為了讓自己一家過的更好,每天奔波在外,他從不抱怨,從不喊累,在家裏沒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的為這個家庭不斷的付出着,他説看見兒子一天天的成長就是他最大的安慰。他不求別的,只求一家和睦、幸福美滿!

小爽同志不僅在工作中嚴於律己,廉潔為羣,遵紀守法,作風正派,處處以身作則,為身邊居民樹立了好榜樣;她時常教導孩子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把握好"三距離":

(1)"遠距離":心要清淨,手要乾淨,對眼前的名利財色保持"遠距離";

(2)"等距離":處事公正,一視同仁,對身邊的人和事保持"等距離";

(3)"零距離":排憂解難,情繫百姓,對服務的對象保持"零距離"。

在家庭中,小爽同志熱愛家庭,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移風易俗,少生優育,加強對家庭成員進行廉潔家庭宣傳教育,倡導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家風,引導家庭成員手拉手,爭當助廉的好幫手,共創廉潔好家庭;提醒家庭成員要自我教育,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約束,提高家庭成員反腐倡廉的自覺性,爭做助廉的衞士。她還要求家庭成員要共同遵守和嚴格執行廉潔家庭的"七不"行為公約,做到"七不":不以職權,謀取私利;不用公款,舉家消費;不借其名,託人辦事;不涉其政,混淆視聽;不借婚喪,收錢斂財;不沾陋習,禁賭拒賄;不縱親屬,違法亂紀;堅持"五要":要勤奮工作、要耐得住寂寞、要受得住清貧、要經得起誘惑,要勤儉持家。小爽同志就是這樣通過廉潔自律、以身作則,為家庭和單位樹起了廉潔從政的好榜樣。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美德,在小爽家中更是表現得細緻入微。小爽結婚後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婆婆有一次患病住院,丈夫楊勇由於工作原因,照顧婆婆的任務就落在小爽一人身上,白天除了上班,家裏做家務,晚上還要到醫院護理,有一次因為太累,小爽趴在婆婆的牀頭睡着了,同病房的都誇她是好媳婦,她卻總説:"這是應該的"。她精心照顧公婆的飲食起居,婆媳關係十分和睦,親如母女。同樣婆婆、對他們也很好,幫他們整理家務、接送孩子等等,解除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安心工作,一家人其樂融融。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的發展和延續。小爽和丈夫工作忙,但依然抽時間來陪伴兩個兒子,而且他們還身先士卒,要求兒子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行動教育着兒子,感染着兒子。兒子從上幼兒園第一天起,表現一直很好,培養了良好的習慣,深得老師的喜愛和同學的喜歡。

互敬互愛,尊老愛幼。勤勞致富,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温暖幸福的家庭,誠實守信、鄰里融洽、文明守法、樂於奉獻又為我們改變了社會性認可的人生價值觀。我們要感謝黨、社會的幫助,鄰里的支持。感謝我的前輩培養教育,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要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家庭生活,真正做好一個誠實守信的文明户,勤勞致富幸福家!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經和睦,楊勇一家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我們相信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楊勇一家一定會過的更加幸福!更加美滿!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1

高xx,女,1965年生,榆林名人風采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她的愛人楊尚俊,1966年生,榆林高新區管委會公職人員。他們的兒子楊盾,1994年生,西安市未央區大學生村官。

這是一個以孝為先的家庭。

楊尚俊的父親糖尿病轉為腎衰竭,8年來,差不多有一半時間在醫院度過,每週三次透析,夫妻倆輪流接送。為了陪護老人,北京、西安、榆林各大醫院奔波成了楊尚俊的新常態,他們悉心盡孝,沒有半句怨言。

這是一個科學教子的家庭。

他們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待人接物有禮節,長幼有序,不抱怨,不挑剔。高中的時候,兒子偷偷和其他同學組建起一個樂隊,他們沒有因為大學聯考而阻止孩子的愛好,孩子的膽略與熱情從此得以提升。大一暑假,兒子決定一個人去西藏旅行,他們積極支持。上大學期間,兒子一直擔任校學生會幹部,從大三開始,自己聯繫、面試,進共青團陝西省委實習,暑期多次帶隊去紅色革命老區學習。大學畢業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西安市未央區大學生村官。

這是一個愛崗敬業、追求卓越的家庭。

楊尚俊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嚴謹認真、勤奮踏實,多次被單位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高xx一直不停學習,不停追趕,本身就是研究生的她,又自費去中國傳媒大學讀文化產業管理研究生,連續幾年的“五一”、“十一”假期,她都在學習中度過。她帶領公司團隊走在文化創意產業前沿,研發出6大類50多個品種的榆林文創產品,其中28項榮獲國家專利。羊毛氈+剪紙+民俗+大雁塔+陝西地圖的文創包,已被“G20峯會”婦女大會和“邁向世界的陝西”外交部大會指定為陝西省首選的外事文化禮品,成為真正讓榆林人有面子的文化產品。

這是一個熱心公益,奉獻社會的'家庭。

十多年來,他們夫妻每年向馬海德基金會和宋慶齡基金會捐款。2012年以來,每年給榆林一自閉症兒童機構捐贈幫助孩子們康復的玩具及生活用品,並帶上企業家去看望這些孩子。作為長城保護志願者,高xx組織開展了多項保護長城的活動,今年在公司辦起了“長城主題”攝影展,常年免費對外開放。2015年起,她還發起了“剪藝人生。手作之美”公益活動,每週三晚上在自己的公司無償提供場地、原材料與老師,吸引2000多人次來學習剪紙、盤扣等傳統手工技藝,迄今已舉辦60餘期。

高xx的公司因成績優異,獲得幾十項殊榮,她本人也先後榮獲“陝西省優秀共青團幹部”、“誠信個人”、“優秀企業家”、“榆林市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2

在三口鎮汪家橋村,有這樣普普通通的一家人,他們是大千世界裏最平凡、最普通不過的一户人家,但就是這樣一户平凡、普通的人家,用自己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着人間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人間最舒心的生活,這家人户主名叫程日有,妻子錢愛珍,如今兒子已上大學,父母身體健康,夫妻舉案齊眉,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夫妻倆從九五年開始嘗試發展苗木生產並逐漸自己承接綠化工程,從事園林綠化行業,如今已成立東太苗木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三十多户發展苗木生產,和他們簽訂合同,包技術指導、包銷產品,解決合作户的後顧之憂。東太合作社每天用工量在30多人,最多時達60多人每天,公司用工除了必須的技術工種外,一律在本村請,為我村解決了很多剩餘勞動力的問題。他們自覺實行計劃生育、事業成功、家庭和睦,受到親戚朋友的一致好評和稱讚,也成了當地不少人羨慕和學習的榜樣。

一、自覺實行計劃生育,倡導文明婚育新風尚。程日有,今年43歲,和妻子錢愛珍於1991年結婚,92年生一兒子錢磊,當時正值三口鎮撤併到仙源鎮,計劃生育管理幾乎處在真空狀況,生育一個男孩後再生育的現象很多,當時也有人勸他們夫婦趁在年輕也還生育一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長大以後孩子好相互照應。但是他們夫婦確實對那些勸他超生以及身邊的親朋好友説:生的多不如生的好,當年人多力量大的口號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發展需要,人口素質才是最重要的,子女生多了家庭的生活壓力就會變大,必然導致子女的教育跟不上去,古語有云: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只有子女的教育跟上去了,下一代才會過的更加幸福,社會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他們夫婦主動的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果斷的採取避孕措施,再也沒生育過。這一行為在村裏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成了當時的一個典範。在他們的帶動下,夫妻雙方家庭中的兄弟姐妹,沒有一人違反計劃生育。所以就連年邁的老書記提起他們都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讚,説他們身體力行給全村宣傳倡導少生優生、計劃生育樹立了榜樣。在他們夫婦的言傳身教下,洋田組共有18户獨生子女户,其中有放棄二孩生育指標的6户,92年以後只出現過兩位一男户再生育,如今他們的兒子已上大學,父母身體健康,夫妻舉案齊眉,一家五口其樂融融。

二、積極參與人口和計劃生育公益活動,他們夫婦不僅自己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實行計劃生育,還積極參與鎮村兩級開展的計劃生育公益事業,夫妻倆都是村計生協會的骨幹會員,充分發揮基層會員生活在羣眾中的優勢,大力宣傳《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安徽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以及身邊發生的好人好事,帶動身邊的人蔘與到鎮村開展的計劃生育工作中來,在羣眾中威信很高,是人口計生工作的帶頭人和志願者。

三、同舟共濟、勤勞致富後積極帶領和幫助羣眾發展經濟。程日友出生在一個典型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兄弟姐妹眾多,貧窮的家境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塑造了他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性格,娶妻生子後日子更艱難,辛辛苦苦一年忙到頭,勉勉強強維持温飽。他覺得對不起妻子和年幼的兒子,不能讓兒子再和自己的童年一樣,在貧困的家庭中長大,一定要給他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富起來。因為貧窮,他只讀到國中便輟學了,回家後養過羊、養過鴨、打過工、後來聽説殺豬賺錢,還跟師傅學過屠宰,賣過肉,但這都不是他要想要做的,他不甘心只當一名普通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一邊勞動,一邊堅持修完了整個高中課程,並於一九九六年當選為一體村村民組長,任組長期間,工作勇於吃苦、樂於奉獻,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為洋田組的公益事業積極奔走,還積極申請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一九九四年,不甘於平凡的他背起行囊到處去學習、考察,心裏一直有一個願望要尋找到一條適合自己、適合家鄉發展的路子,這個答案終於在浙江省蕭山找到了,那裏家家户户發展苗木生產,有固定的銷售市場,那些客户來自全國各地,不遠萬里到這裏來拉苗回去做綠化,立即聯想到家鄉黃山是旅遊城市,綠化、美化環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推行政策,第二天便回家與妻子商量決定發展苗木生產,於是便承租了鄰居十畝土地加上自家的四畝田便開張了,開始只是固定地採集一些樹種進行播種進行有性繁殖,慢慢發展到進行無性繁殖培育小苗,十幾畝樹苗培育起來了,緊接着問題又出現了,由於缺乏經驗、知識面窄,對市場瞭解的太少,自家生產的苗不是市場俏銷的,賣不出去,辛苦了兩年,指望着能有所收穫,可是結果卻另他們夫妻倆失望,村裏也有不少人在背後嘲笑他們,好好的田不種水稻卻種樹苗,要樹苗山上有的是,何必在田裏種呢,那苗再過兩年就成樹了,樹能吃嗎?這時錢愛珍説話了,做事不能中途打退堂鼓,遇到困難是難免的,我們應該想辦法解決當前遇到的困難,我們的路選的沒錯,只是我們掌握的知識不夠,園林綠化是一個系統的專業,有一系列的.知識需要掌握,我支持你繼續做這行,他也不服這口氣,決定一定要幹出個樣子來。

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他先後走過十幾個城市,到過許多家苗木綠化公司學習、取經,回家後經過市場調研,虛心地請教老師,與當地園林局取得聯繫,請他出謀劃策,聯繫銷路,終於讓自己的十幾畝苗圃盤活起來,他的腰包逐漸鼓起來了。贊同一枝獨秀不為春,滿園春色春意才濃,夫妻倆決定擴大經營,帶動左鄰右舍跟自己一起變富,曲折的經歷讓他感受到知識的力量,二零零五年程日友最終選擇森和苗木發展有限公司,在那裏進行系統地培訓、實習,並取得市政二級建造師的資質。全面掌握園林綠化業知識,2006年回家擴大了經營規模,開始跨組承租土地培養珍希樹種,逐步走向專業化生產。並嘗試自己承接綠化工程,形成產銷一條龍。到2010年3月在汪家橋村拱家嶺組承租了一百多畝土地投資近兩百萬成立了黃山東太苗木專業合作社。2011年程日友被評為市級農民創業帶頭人,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四、孝敬父母、家庭和睦。中國有古訓:百善孝為先。孝親敬友是營造信訪家庭的基石,程日友兄弟姐妹共七人,他排行老五,一九九一年與錢愛珍結婚,一九九二年四月生下兒子程磊,父母已年老體弱,無力在給他任何幫助,夫妻倆白手起家,開始共同創業的步伐,錢愛珍在家照顧年幼的兒子服侍公婆,忙完這些還要幫丈夫管理苗圃,扦插小苗、澆水、施肥等,裏裏外外一把手,給程日友營造了一個安定的大本營。公婆子女眾多,其餘的也算孝順,但對錢愛珍卻有不同的評價,逢人變誇:日有的媳婦賢惠,為人本分,與妯娌相處事事謙讓,哪家兄弟多的人家妯娌間不吵架的,我家沒那事,因為愛珍省事,度量大,能吃虧唄,對我老倆口也十分孝順,自嫁到我程家來從來沒和我們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把我們當親生父母一樣對待,雖然在一起過,不愁吃、不愁穿的,但平時兒媳也會給一些錢説放兜裏,出去玩的時候遇到什麼可心的東西想買就可以買了,人老了,圖個什麼,不就圖個高興嗎,她不光自己孝順,還教育兒子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爺爺奶奶,去年寒假,孫子回家過年逢他奶奶生日,還買了一個大蛋糕,説是他自己的錢買的,是父母給的伙食費裏節省下來的,孫子學習努力用功,話雖不多但很懂事、很孝順,我真的很高興,其實能有這樣的兒媳婦,才是我真正高興的事啊。

如今程日有夫婦家庭和睦、與鄰里相處和諧,兒子也可謂教育有方,家庭生活已經步入了小康,在汪家橋村可以算是先富起來的人。但是他們夫婦卻總是説:這一切都要歸功於黨和國家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和改革開放,有了國家的富強才有人民的安康。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3

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一家六口,三代同堂,其樂融融;他們夫妻恩愛,互相提攜,感情篤深;他們敬業愛崗,勤奮樸誠,樂於奉獻;他們孝老愛幼,和睦鄰里,熱心助人。他們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做為愛的港灣的真諦,這就是豐縣糖酒公司下崗職工xx的家庭。

今年48歲的xx原是豐縣糖酒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工,下崗後走上創業之路,她的家庭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六口之家,一直以堅強、和睦、温馨、幸福的氣氛感染着周圍、影響着大家。

丈夫家在農村,是縣城某學校教師,1987年經人介紹與xx相識相戀,這一年年底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第二年底兒子的出生給家庭增添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忙碌。儘管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xx還是堅持每到星期天回丈夫老家看望公婆,同時幫着幹一些農活。5年內她還先後親手操辦了小叔子、2個小姑子的婚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3年的一場變故使這個家庭陷入了困境,小叔子外出打工失蹤至今下落不明,半年後弟媳改嫁,留下了4歲的幼女、2歲多的幼子,還有3萬多元的債。2個年幼無知的孩子整天哭喊着要找爸媽,公公成天唉聲歎氣,婆婆終日以淚洗面,xx看在眼裏疼在心上,她一邊寬慰老人,一邊撫慰孩子。她和丈夫毅然決定將農村6畝承包地轉包給他人,把年近60的父母和2個年幼的孩子接到縣城,從此,一家7口在不足60平方的房子裏開始了三代同堂的生活。

對老人,他們夫婦既尊重又孝敬,遇到不懂的事情多請教,聽取老人的意見,交流對問題的看法,孝敬老人在xx的家中更是表現得細緻入微。公公患有癆病,一到冬天咳嗽的厲害,她每年冬天都要熬幾次梨糖膏給老人止咳。20xx年11月,公公被確診為肺癌,不幸和磨難沒有xx夫妻沮喪,他們堅信沒有過不去的坎,儘管他們心裏清楚父親的時日已不長,仍要盡最大努力延長父親的生命,減輕父親的病痛,先在北京為父親做了手術,後又多次到徐州市三院為其化療,老人最後在縣醫院住了2個多月直至離世。xx在縣醫院經常給公公喂藥餵飯,端屎端尿,老人在彌留之際拉着她的手説:“閨女,讓你受苦了,是我們拖累了你,史家有你這樣好媳婦三世有幸啊!”,這一幕曾使所有在場人為之感動。之後,為了不使婆婆感到孤獨,xx儘量擠出時間多陪婆婆説話、拉家常,更加精心照顧婆婆的飲食起居,婆媳關係十分和睦,親如母女。

xx夫妻既是生活中的好伴侶,又是事業中的好搭擋,經常探討交流,互相激勵,恩愛和睦,一起承載工作、生活的重壓。1996年,xx下崗了,一家7口人僅靠丈夫一人的工資哪能行,況且還要還債。倔強好勝、頭腦靈活的她怎能在家閒着,經過考察她決定做食品批發生意,自籌1萬元又向親戚朋友借了3萬元,從此開始了創業之路,外地跑貨源,下鄉送貨,風裏來雨裏去,靠着敢闖肯幹、吃苦耐勞、精打細算,1年後生意有了起色,幾年後他們還清了債務。如今不僅自己一家過上了小康生活,還先後為10多名下崗人員提供過就業崗位。為了支持丈夫工作,xx主動承擔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丈夫更加努力工作,成為學校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被評為高級講師,獲得了徐州市師德模範、江蘇省優秀教師的榮譽,也是事業小成。夫妻倆善育重教,不管多忙,都要抽時間教育3個孩子,全家統一教育思想,從不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他們學做人,創造了一個温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使孩子能健康地成長,如今3個孩子都已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侄女、侄子經常對人説:“伯父、伯母把我們姐弟撫養成人,在我們心裏就是親爸、親媽”。

幸福是什麼?腰纏萬貫不一定幸福,位高權重也不一定幸福,xx一家用夫妻的相敬如賓,尊老的一顆孝心,助人的一股熱情,創業的同舟共濟,育人的言傳身教演繹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詮釋了平凡的偉大,樸實的珍貴,幸福的最真實內涵。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4

我們是這樣一家人,是千家萬户中普通的一員,我們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寬容,相敬和愛護演繹着最真實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我們三口之家和大多數家庭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是全家人遵紀守法,崇尚科學,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相敬相愛,家庭和諧温馨,深受單位、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一、敬業愛崗,互相促進

我和丈夫都是在教育戰線工作,因為我們有着共同事業,而走在一起。在工作中我們積極配合單位安排的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以集體為主,個人為輔,我們互相鼓勵互相支持,在他工作忙時,我來承擔所有的家務勞動,讓他毫無後顧之憂一心一意鋪在工作上;在

我教學和生活上有些困惑時,他也幫我出主意,替我想辦法。我工作中勤奮學習,愛崗敬業,忠於職守,任勞任怨,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單位領導和同事普遍認可的好同志。我丈夫在教育局工作,是一個工作能力強,社會責任感強,協調能力好,廉潔自律,注重個人形象和名譽與生命一樣重要的資深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我們都是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我倆以真誠對待每一位同事,以愛心、真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兩人自結婚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在我倆不斷地努力中,我們受到了周圍同事朋友和鄰居的肯定和讚許,也獲得了一定的榮譽,受到了眾多的好評。

二、以德育人,善育重教 女兒是我們這個家庭的驕傲,她的成長曆程灑滿了我們夫婦倆的汗水。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呀呀學語開始我和丈夫就言傳身教,以身垂範,注重德育,注重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懂禮貌、有道德、守法紀的'人。教子三年癲,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我們總是陪伴在她身邊,隨時隨地解決她的任何疑惑,糾正她的任何偏差,,回答她的十萬個為什麼,讓她安心學習,靜心玩耍,經常和她講故事,做遊戲,聊天,説教,看書,在孩子進入上學年齡階段,我們就花更多的時間輔導她學習,培養她的習慣和非智力因素,幫她樹立遠大理想和崇高人生目標。父母是第一任教師,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養兒方知育兒難,我是教師,讀過教育學和心理學,因此平時買了不少的書籍啟發引導她,每年過生日和六一節是必買書的,每年固定訂幾套雜誌。我還放棄了許多休息和娛樂時間,陪伴孩子學習,鼓勵孩子成長,使得孩子形成了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形成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了很強的學習能力,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20xx年,女兒以全縣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沙洋中學;20xx年,又以655分的高分考上華中科技大學光電系;20xx年,再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國家光電實驗室讀碩士;20xx年經過自身不斷刻苦努力潛心鑽研以全額獎學金錄取方式考入了全球知名的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一位院士導師名下的博士,至今已完成了博士學業,準備進入她下一階段——社會大學的學習,希望她腳下的人生之路走得很堅實,希望她多為祖國效力,多為社會做出貢獻,祝願她的人生旅程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三、睦鄰友好,倡導文明。

一個和諧的家庭,總能有和睦的鄰里關係。我們鄰里的關係非常融洽,大家互幫互助,團結友善,逢年過節,串門過户,互相問候,平日裏噓寒問暖互相關心,有困難時大家都自覺地伸出友誼之手熱心幫助。我們非常孝敬雙方的父母,經常買各種生活必需品買吃的穿的回家去看,關心他們的冷暖和疾病,我公公婆婆在世時我們經常回家一起做飯陪伴他們。我哥哥早年幺亡,留下一女一子我們更是傾囊相助,那在家鄉李市是有口皆碑有目共睹。我倆多次積極為災區和病患者捐款,伸出援助之手奉獻一片愛心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我們都工作在教育第一線上,我一直擔任高中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丈夫在教育局工作也是非常繁忙,工作雖然非常忙碌,但我倆能互相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在我的家庭裏妻賢子孝,夫妻恩愛家庭和睦,思想積極上進,大家能互相體諒,懂得尊老愛幼,寬容謙讓,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民主、平等、關愛的文明家風。

家庭是需要經營的,相信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用我們的智慧將會使家庭生活建設得越來越美好。同時也祝願天下所有的家庭都是最幸福家庭,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幸福家庭事蹟材料15

互敬、優育、勤勞———全家人的笑聲源泉

在秦都區╳村,有一個和睦,温馨、幸福的家庭。他們是小盈,小壯家庭。小盈,現年32歲,八家村村民。丈夫小壯,現年32歲。他們與女兒及年邁的婆婆組成美滿的家庭。兩口恩恩愛愛,相敬如賓,悉心經營着這4口之家。

一、互敬互愛,和諧持家

由於小壯經常在外務工比較繁忙,但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努力做一個“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工作之餘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起聊天,那也是他心目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

妻子小盈一直站在小壯身後,扮演着賢內助的角色,上的廳堂、下得廚房。在家裏,她勤儉持家,科學理財,照顧着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將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條,窗明几淨。

和諧家庭是和諧社會重要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諧的堅實基礎。小盈同志與愛人小壯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結婚多年來,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情紅過臉,當意見不統一時候總能夠用理智的態度去溝通。這種温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常常引來鄰里、親朋的羨慕和稱讚。

二、優生優育,只生一個

小盈是20xx年12月和小壯領證結婚的'。從嫁到八家村以來能做

到在生活中熱心,善良,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困難。20xx年11月生育一女,根據陝西計劃生育條例還可生育一胎。受新型生育文化的影響小盈兩口深刻理解:家庭幸福不幸福,優生優育是關鍵。20xx年8月21日小盈、小壯歡天喜地走進街道辦事處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作為一對普通的農村夫婦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把新型婚育文化落實在自己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計劃生育光榮,優生優育至上,為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婆媳合力奔小康

小盈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但她明白幸福不幸福,經濟基礎也是關鍵。她提議開個麪條加工店,婆婆因媳婦身體不好堅決反對,愛人也因孩子需要照顧拒絕。她就是那種只要認準就堅持不懈的人,最終在她的再三勸説下全家人同意開面條加工店。

麪條店開張了,人卻更忙了。婆婆為了讓她在買麪條人不多時能回家休息一會兒就主動要求替她,她就利用回家時間把老人不方便乾的家務活也承擔起來。在人們面前小盈經常誇讚婆婆説沒有婆婆她把麪條店開不下去。而婆婆總是變着花樣做飯。一年兩、三萬的收入另婆媳笑聲不斷。

在小盈、小壯夫婦的心裏幸福就是互敬互愛、少生優育、勞有所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669r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