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擬定事蹟材料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1

水浸濕了江邊土,誰還記得你的冤屈?功勞雖似浮屠,你卻依舊那麼孤獨。究竟是世人的糊塗,還是聖上的疏忽?縱然流芳千古,卻還未得見證天下沉浮,只留得一端午……

聞粽香—恍然如夢

端坐窗前,一縷淡香縈繞鼻尖,似秋日的米香,似春潮的清泉,似夏季的粽葉;幾縷幽香,幾絲懷念—昔日的屈原是否如我一樣?從不尋常的氣味中嗅出國之悲劇,己之悲劇?可就算知情,卻也還是無法做得力挽狂瀾,幾聲悲歎,只得悲哀一生。

食粘粽—滋味自知

一手解開束縛,一手將粽送至口旁,在家人期待的目光中細細咀嚼,隨着唾液分解,牙齒細嚼。幾分甜,幾分香,略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葉香,莫名想起當初的`你是否也像如此?—恍然領悟,世人皆迷於霧中,唯有你獨處高山峯。明知滅國不久,卻還在幻想。幻想人們夢醒,君主恍然。“世人皆醉我獨醒”無疑是你最好的寫照,也是莫大的悲哀,也許在江邊徘徊,方才領悟!

品粽味—口有餘香

盤坐桌前,一杯苦茶在手,幾縷香煙環繞。口中隱約還有粽香殘存。腹中似乎還有米味幾許,喉中微微暖意。平靜中的我好似又想起了你,“縱然你已身赴河底,但還是無法忘記你。”江底的你是否看到龍舟馳騁,粽香股股?

越過千年光陰,眺望你堅實背影,世人皆醉你獨醒,難怪如此伶仃。只好默默傾聽,化為心靈補丁,祭奠你的墮江情……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2

兩千多年前,為了你香草美人的理想,你始終不屈,在“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慷慨悲吟中,你決絕地跳進了汨羅江。從此,你潔白的靈魂就盪漾在汨羅江清澈的水流中,中國歷史的長河因你而更加澎湃奔騰。屈原,你縱身一跳,跳出了中華民族不朽的詩魂;你縱身一跳,跳出了中華民族高潔的品格。

你嚴於律己。雖然你有着高貴的出身,降生的祥瑞,美好的名字,但你並沒有放低對自己的要求,在生命的旅程中,你仍然不斷的採摘江離、僻芷、秋蘭;朝搴木蘭,夕攬宿莽。你注重培養自己的品格,讓自己生命的價值更高,讓自己的品行與日月爭光。

你憂心國事。你是顓頊的後裔,你的血液中流淌着王室的血液,你把振興楚國做為你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你忘記了提防,你忘記了人性中還有妒忌、貪婪。當楚懷王把一切的寵愛都給予你的時候,那些猥瑣卑劣的人啊,也把他們卑劣的品格發揮到了極致。之後,楚懷王疏遠了你,楚襄王流放了你,宵小之輩不斷的詆譭你,陷害你。“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屈原,在你人生的低谷,你雖形容枯槁,但行吟澤畔之時,仍是不忘自己的美政理想。當秦將白起攻破了郢都,當你所有的希望都變成了失望的時候,你選擇的不是苟活,而是以死明志。

你才華橫溢。絕望的三閭大夫,寧濯清流,不留濁世。在你縱身一跳的同時,在中國歷史的里程中,已矗立起一座文學的豐碑。你把最浪漫的楚辭體留給了中國文學。《離騷》《天問》《九歌》《九章》,你的作品不僅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奇葩,而且整個中國文學的歷史天空放射出奇光異彩。你的創作是如此的博大精深,你的.理想,你的失意,你的悲憤,你的高潔……,你所有的一切在你的熱烈、痛苦、悲愴的呼告中,成為你人格的絕唱,你是中國文人的精神領袖。

走進屈原,彷彿走進了人性神聖的殿堂,你品格的光芒耀眼炫目;走進屈原,彷彿又看到了行吟在汨羅江畔的三閭大夫,你美政的理想流進了中國歷史的山川大地;走進屈原,你卓越的才華猶如高空的明月,灑一地清輝,與大地同存。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3

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長太息以掩涕兮,衰民生之多艱”中,我進一步地認識了他——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熱烈而浪漫的。於是他敢於把自己比作“美人”,飾香草綴明珠,駕虯馭驂,上天入地,與重華呼朋喚友,與天地日月並存,無不充滿了浪漫的幻想與恢宏的情感,然而屈原並不是豪放自由,恣情歡娛,追求自我的個性解放和自然完美的融合。屈原眼中的自然時時露出心靈的影子——“乘鄂諸反顧兮,秋冬之諸風”,在屈原眼裏,一景一物,一花一草,早已不再是本來的面目,而是帶上了濃重的主觀感情色彩,這種牽連,這樣的不能釋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對故國安危,人民冷暖的關注。於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學以血寫成,人説“草木總有情”,大概就是這個意識吧。

屈原具有堅定的信念,高潔的'情操。“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末悔”,正是詩人一生血淚鑄就的誓言。理想不容於世,他朗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懷抱色彩,這種牽連,這樣的不能釋然,深刻地表露了他對故國安危,人民冷暖的關注。於是景物由情所化,文學以血寫成,人説“草木總有情”,大概就是這個意識吧。

屈原具有堅定的信念,高潔的情操。“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末悔”,正是詩人一生血淚鑄就的誓言。理想不容於世,他朗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懷抱赤誠而不被人理解。他高歌“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但他關心的永遠是“世間事”——楚地的安危,人民的冷暖。於是他將自己置入了一個最痛苦的境界:遭貶謫卻心憂朝政,處一隅而胸懷天下。他耳邊縈繞的不是松濤飛泉,而是農人的哀號,他眼前浮現的不是明月花徑,而是強秦的覷視和朝廷不思安危的宴飲戲笑,他的心流血,然而他從沒想過拯救自己。楚國才是他,黎民才是他,天下才是他,楚國亡了,他自沉汩羅江——這不是輕生,不是自戕,因為他,已失去了自己。這樣一個屈原,用血書寫,書寫他自己——一個熱烈高潔的靈魂。

攜着那汩羅江畔的“萬古悲風”,順着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屈原走進每個愛他,敬他的中國人心中。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4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説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説法,諸如:紀念屈原説;吳越民族圖騰祭説;起於三代夏至節説;惡月惡日驅避説,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説。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繫起來。俗説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説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最新愛國英雄事蹟材料5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於端午的種種傳説,又再現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於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汨羅江。上歷史課,説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説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後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於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歎:“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汨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屍體,於是後人為寄哀思,於此日盪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歎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儘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j1g1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