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殘聯幹部事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1

殘疾人作為社會上的特殊羣體,需要社會上方方面面的關懷和照顧。殘疾人的身體功能等方面雖有缺陷,但他們和所有健康人一樣同是公民,需要社會公眾的是尊重和平等對待。僅僅把他們當作關懷對象是不夠的,而應對他們倍加重視,並且把關懷體現在平時的生活中。

富民縣殘疾人聯合會x海同志,作為一名殘聯工作者,心裏始終堅定着一個信念:殘疾人只是折翼的天使,助殘可以讓愛心延續,他的責任心和愛心得到廣大殘疾人朋友的充分認可。20xx年5月,xx海同志到富民縣殘聯參加工作,負責殘疾人扶貧、救助、輔具、文化體育等工作。從走上殘聯工作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把為殘疾人服務當作他的人生目標,在克服諸多困難的情況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認真盡責、堅守在為殘疾人服務一線,成為了殘疾朋友的“貼心人、知心人”。

xx海同志愛崗敬業,務實重幹,他把殘聯的每一項工作當做自己的家事放在心上,始終認為只有不斷加強業務知識學習,熟練掌握業務技能才是提供優質服務的首要前提。

在平時工作中,xx海同志用愛心耐心對待每一位殘疾朋友。有的殘疾人因不符合國家救助政策的條件沒有享受補助,而到殘聯撒氣,他們往往情緒激動、態度不好,提出不合理訴求,每當這個時候,他總是用愛心和耐心對待他們,平心靜氣地做好政策解釋、宣傳工作,把政策講明白,用自己的真情感化、影響他們,讓他們放下怨氣,正確理解政策,宣傳政策。在工作中,每當遇到自卑的殘疾人朋友時,他都會仔細聆聽,告訴殘疾人朋友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有以陽光、健康的心態積極面對人生,積極克服各種困難,工作、生活和家庭才會越來越好;他也總是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讓每一位殘疾朋友感受到温暖,讓更多的殘疾朋友樹立自立、自強、自尊、自信,讓他們懂得用自己的雙手拼搏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提起xx的名字,認識他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豎起大拇指。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2

幼年的小金飽嘗苦難。3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痺症使他幾乎完全癱瘓,不斷挑戰身體極限的治療與鍛鍊,讓他再次站了起來,但右腿仍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學校裏同齡人的嘲弄與冷落,一度使年幼的小金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我甚至不敢與健全人的眼光對視,連上下學都專挑人少的小路走。”

中學班主任一句“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像一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小金緊閉的心門,使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憑藉驚人的毅力,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如今管理着數家企業的小金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名在讀博士生。

“做生意哪有一帆風順的,到處都是暗流險灘,但我從不畏懼困難,因為每個困難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談到創業歷程,小金語氣中多了幾分堅定。1997年,他所在的國有化工廠倒閉,而立之年的小金下崗了。肩負着家庭生活壓力的他沒有自怨自艾,自籌資金創立了黑龍江鑫盛化工有限公司,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根據對化工行業的瞭解,小金將企業生產方向鎖定在聚氨酯材料上。這種材料具有絕熱保温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新型建築及熱力管線等領域。

創業之初,小金對聚氨酯的生產工藝並沒有完全掌握。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拖着病腿四處查閲資料、請教專家;為了測試產品耐寒性,他嚴冬時節帶隊北上黑河、海拉爾、根河等地,在冰天雪地中做試驗,一呆就是幾個月。

通過對野外試驗數據的分析,小金掌握了聚氨酯低温發泡的屬性,使得聚氨酯的應用領域得以擴寬。這一發現受到業內專家的高度肯定,企業也逐漸獲得回報。目前,小金在哈爾濱、上海、佳木斯等地經營着幾家大型化工企業,最早創立的鑫盛化工從年產值幾百萬元發展到年產值幾千萬元。

小金成功了。但常常忘了自己是個殘疾人的小金,從沒有忘記關心身邊的殘疾人朋友,他將幫助他們走上獨立自強道路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在佳木斯的貧困地區捐建國小,為寧夏農村的一户殘疾人家庭翻蓋新房並送去彩電和冰箱,資助許多殘疾人大學生完成學業。從20xx年起,他每年為30多位貧困殘疾人訂閲報刊。10年來,他逢年過節都去看望鄰居貧困老人,為他們購買年貨。20xx年底,小金被評為全國首屆肢殘人“自強創業之星 ”。

“我從不認為自己肢體殘疾就可以迴避責任,恰恰相反,自己的生命若對更多的生命擔負起責任,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而美麗的。”小金説。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3

小書,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國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塗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國中畢業的小書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鑽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於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着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小書意氣風發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xx年的一天,在電刨牀上製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小書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後,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xx年元月,小書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繫,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小書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着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嚐到甜頭的小書幹勁更足了,隨着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xx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小書靠着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可是看着周圍的村民特別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小書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幹勁,更有一顆樂於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户,其他養殖户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户家裏義務巡迴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户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併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小書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xx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鑽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於20xx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並在20xx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小書計劃於20xx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4

小軍,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小軍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小軍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後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説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蹟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小軍,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並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願採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後,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鬥歷程。

20xx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裏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着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説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5

初見康xx,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幹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闆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建忠,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於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讚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幹事業

康xx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痺症,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xx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裏,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xx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裏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裏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痠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牀上,什麼也不想幹。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後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裏,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後,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於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xx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着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於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着閲歷的增加,康xx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裏借來了十幾萬,於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裏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康建忠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於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建忠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着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並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説,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康建忠説:“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乾眼淚,拖着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xx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佔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後,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裏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裏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後,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裏,憑藉着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係,並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xx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於康xx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餘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於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於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xx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繫,他做了聯繫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裏,並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xx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xx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xx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xx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蔘加的遊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豔捐款1000元……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6

當晨曦灑滿庭院,望着託養院內忙忙碌碌照料殘疾人的工作人員的身影,感受着院裏院外寧靜和諧的氛圍時,古城鄉託養院殘疾羣眾賈有順又一次唸叨起了王理事長;在臨過春節之際,看着絡繹不絕來到自家小賣鋪買年貨的羣眾,三合鎮冰嶺山村的殘疾貧困羣眾白吾尖吉也不由地想起了王理事長……

羣眾心裏的王理事長,就是我省海東市平安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XX。從20xx年7月擔任平安區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以來,XX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辛苦奔走在殘疾人工作的第一線,一心為殘疾羣眾謀利益辦實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敢於擔當、奮發有為、實幹苦幹的青海殘疾人工作者形象。

在基層一線,彰顯實幹苦幹的黨員本色

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殘疾羣眾期待的眼神,一瞬間感到了肩上擔子的分量“作為一名黨員,必須認真做好工作,這就是我的初心。”一向兢兢業業的XX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認真參加理事會各種會議,深入村社瞭解掌握民情動態。六年多的時間裏,他寫滿了好多本厚厚的“民情日記”。密密麻麻的字裏行間,滲透着他對殘疾羣眾的關懷和關愛。

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後,XX和理事會其他班子成員一起商討研究工作計劃,結合平安區情況制定工作方案,並積極爭取各項政策,努力為殘疾羣眾解決實際問題。

在瞭解到部分重度殘疾人家庭,因照顧殘疾人而面臨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如果託養一個重度殘疾人,這樣家庭其他成員就能騰出更多精力來改善生活,但是由於政府開辦的福利院,容納能力有限,無法滿足殘疾人託養的需求,於是他積極奔走,四處尋找開辦託養院的合作人員,很多人都覺得開辦託養院既沒有盈利,又是一個服務機構,都不願意參與,他就一次次的找可能願意開辦託養院的人,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希望大家能多承擔一點對社會的責任。最終姚振興夫婦,被他的真心做打動,願意與區殘聯一起開辦一所殘疾人託養院,有了開辦託養院的人,他又開始四處爭取項目,在他和其他班子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平安區第一個殘疾人託養機構終於於20xx年5月開始投建,為了託養院項目的順利推進,從報批立項到規劃選址,從開工建設到竣工驗收,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在籌建過程中資金困難,他就想辦法東籌西借,四下爭取資金,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在20xx年建成了平安區康樂殘疾人託養院。目前,全區共有28名重度殘疾人在此享受集中寄宿託養服務,“照顧一個人、致貧一家人、拖累一羣人”的現象得到極大改善,“託養一個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羣人”的託養格局在全區基本形成,為殘疾人撐起了一片藍天。此項舉措得到了省市領導的肯定,也得到了廣大殘疾人及其親屬、託養機構負責人的高度讚譽。

在殘疾人工作中,充分展現敢於擔當的黨員風采

殘疾人是社會的弱勢羣體之一,生理的缺陷,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處境不利,承受着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XX在工作中更加重視培養和樹立殘疾人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鼓勵有特長的殘疾人自強不息,自主創業,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樊啟升,是平安區三合鎮寺台村二級肢體殘疾人。因患小兒麻痺症,致使雙腿殘疾。和母親、哥哥一家5口人共同生活,其中哥哥是聾啞人、嫂子腦癱後遺症、侄女弱智,媽媽患高血壓和腰椎間盤突出。在瞭解到這些情況後,XX第一時間找到樊啟升多次和他促膝長談,鼓勵他在殘酷的命運面前,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而是以頑強的毅力和信念面對困難、頑強拼搏,照顧好家人和自己。同時,積極協調三合鎮黨委政府將樊啟升納入危房改造對象,落實補助4.8萬元,讓一個26年生活在黑暗破舊,毫無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的窯洞裏的殘疾人看到了陽光。另外,XX瞭解到,樊啟升雖然沒讀過一天書,但他從小就愛思考、愛琢磨的天性,愛鼓搗各種東西,平時村裏人的農具出了毛病,拿到他這裏,他總能給修好,甚至連修理電視機也不在話下。就鼓勵他發揮自己的特長,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改善生活現狀,還積極協調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員到樊啟升家去指導其維修農機具。如今,通過區殘聯的幫助,他和哥哥在村裏經營着一間不大的農機具加工修理鋪,讓兄弟倆在自己家門口實現了就業,不但還清了蓋房借款,還有了結餘,小日子過得踏踏實實,開始奔走在致富路上。

中殘聯副理事長程凱調研平安區殘疾人就業工作時指出:平安區殘聯在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工作中亮點紛呈,值得推廣學習,希望認真總結經驗,為全省殘疾人就業工作提供借鑑。

在脱貧攻堅工作中,踐行為人民服務的黨性宗旨

平安是青海省貧困殘疾羣眾較多的地區之一,上任伊始,XX看到這裏山大溝深、基礎薄弱,殘疾困難羣眾多沒有固定經濟來源、靠政府救濟維持生計,他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毫不懈怠地為殘疾困難羣眾辦實事、解難事,最終改變殘疾困難羣眾的生活會現狀。

工作6年來,XX每年至少有100余天時間在殘疾困難羣眾家中或在去殘疾困難羣眾家的路上,他的足跡遍佈全區920户建檔立卡殘疾貧困户,他能熟絡地叫出大部分殘疾貧困羣眾的名字,不少一户多殘、特別困難的家庭,他更是去過好多次。

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XX在用真情真心做好殘疾人幫困工作的同時,大力推進殘疾人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為保障殘疾人大學生及殘疾人家庭子女能夠正常入學和順利完成學業,激勵殘疾人自強不息、奮發進取,XX和其他班子成員大力開展殘疾大學生及殘疾人子女大學生資助工作,每年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實施送教上門服務。在落實“普惠+特惠”政策的基礎上,XX又在召開的理事會上,研究商議資助殘疾人子女上學的問題,20xx年以來,通過XX和理事會的努力下,共資助29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大學生、殘疾人子女大學生、殘疾高中生及中職生、各類特校殘疾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切實減輕了殘疾大學生及殘疾人家庭經濟負擔;閒暇之餘積極與全區行政事業單位、廠礦企業、個體示範經營户聯繫殘疾人就業之事,期間在他的努力下,集中安置、分散安置、按比例就業殘疾人達138人。為214户貧困殘疾人給予居家養殖、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扶持,扶持資金共計220萬元,扶持殘疾人集中就業基地4家,扶持資金10萬元。組織農村殘疾人蔘加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1800人次,發放培訓補貼95萬元,幫助貧困殘疾人激發內生動力,拓寬就業渠道,實現穩定增收。

毛存兒就是他們當中最典型的代表,毛存兒家住平安區古城回族鄉且爾甫村,因患腦癱生活不能自理,無法上學,加之母親離家出走,無人照看,為減輕家庭負擔於20xx年被送到角加村安嘉寺寺院學經。20xx年8月份毛存兒因病情有所加重,被安嘉寺清退,勸其回家治病。10月份父親毛拉毛尖措帶其前往北京治病,現在在家中進行康復鍛鍊,家庭貧困。鑑於這些實際情況,XX先後多次來到毛存兒家中,因毛存兒白天要到醫院就診,他就晚上加班加點,上門瞭解情況,還通過多種渠道為其籌集了五萬元扶持款,讓他們在家搞家庭養殖,通過養羊,毛存兒家的日子跟以前比也有了一定的改觀。

XX通過與市殘聯和海東市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積極協調溝通,將海東市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納入海東市殘疾人集中就業創業基地,集中安置15名殘疾人在此就業,主要從事種植和加工金絲皇菊工作,每人每月平均工資約為1500元,每人每年實現增收約1.8萬元,為全區殘疾人集中就業以及幫助殘疾人加快脱貧步伐起到榜樣作用。20xx年,通過區、鄉、村三級檢查評估,為37名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示範户分別按照2萬元、1.5萬元、1萬元不等的標準進行了資金扶持,扶持資金59.5萬元。

XX作為一名服務於基層的工作者,最瞭解殘疾人情況,也最關心殘疾人疾苦,幾年來踏踏實實為殘疾人解決各種實際困難,贏得了廣大殘疾人的信任。中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在平安區調研殘疾人基層基礎規範化建設工作時,對平安區殘聯重視基層信息化管理平台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在西安召開的西北片區殘疾人工作會議上,要求其他省區向平安區學習。

他的付出也得到了組織的肯定,先後獲得了青海省殘聯繫統先進個人、海東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平安區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6年彈指一揮間。面對新時代,XX依然站在殘疾人工作一線,以勇於擔當、奮發進取的精神開拓着新的工作局面。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7

二九一農場共有人口19000人,住户6900户,現有各類殘疾人452人。20xx年農場殘聯作為墾區第一個單列的場級殘聯,在上級殘聯和農場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人為本,以“家”為陣地,努力提高為殘疾人服務水平,保障了殘疾人平等參與農場的各項生活,共享農場發展成果。

一、加強基礎建設,建立以“殘疾人之家”為中心的康復訓練網絡

為提高“殘疾人之家”服務功能基礎建設,在農場職工醫院和街道社區建立了為殘疾人服務的康復訓練中心。各管理區衞生院建立康復站,作業站衞生所建立康復室,幫助殘疾人恢復身體機能,為不同殘疾類型的朋友提供康復服務,增強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農場社區以“殘疾人之家”康復訓練中心為載體,加強“殘疾人之家”服務功能基礎建設,配備液晶電視、電腦、投影儀,建立圖書室,製做宣傳欄,努力為殘疾人提供各項服務,使“殘疾人之家”成為殘疾人生活中的精神樂園。真正實現了“康復進社區,服務到家庭”的目標,使殘疾人在“家”中能夠得到便捷的康復訓練和服務,幫助處在社會邊緣的殘疾人迴歸生活主航道,讓殘疾人羣體享有和諧社會的温暖。

二、採取有力措施,建立為“殘疾人之家”服務保障機制

農場從建立機制入手,把“殘疾人之家”創建工作納入到單位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之中,為“殘疾人之家”服務保障機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一是建立殘疾之家信息網絡機制,建立上下聯動、便捷有效的康復服務信息網絡機制,在“家”中分類建立了康復服務檔案,建檔率達到了90%。二是建立服務運作機制。以農場職工醫院、街道社區為中心,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實施康復治療和訓練。三是建立合理利用資源機制。利用街道社區居民委中空置的場所,開設殘疾人康復訓練場所。四是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農場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規劃、衞生規劃,列入相關部門及工作人員工作目標考核之中。

三、發揮“家”的作用,實施解困救助行動,保障和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農場殘聯發揮“殘疾人之家”的作用,為解決殘疾人生活、學習、就業、康復、維權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實際困難做了以下工作。街道社區殘疾人聯合會安排8名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清掃街道,年人均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為75名殘疾人辦理了低保。爭取國家彩票公益金20萬元,農場匹配20萬元,為80户殘疾人家庭進行房屋修繕,如農場殘聯投入8000餘元為二級精神殘疾人申敏更換了塑鋼窗,並對牆體和屋頂進行了維修。為一二類貧困殘疾人承擔網上評殘費。為精殘知青魯月秋辦理醫療保險。近年來農場共為各類殘疾人承擔醫療費用近15萬元,如為精神患者李樹森承擔31725元的更換骨股頭費用及護理費;為殘疾人郭鬆聯繫安裝假肢。農場各界組織助殘志願者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家庭提供常年的生活服務,還經常到敬老院為殘疾老人演出,讓他們在心裏上對生活有個積極的態度。

二九一農場“殘疾人之家”的創建工作在社會各界的愛心幫扶下得到了健康的發展,使殘疾人的事業真正做到了有人管、有人幫、有人關心,“殘疾人之家”的合法權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殘疾人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社會也越來越和諧。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8

“作為殘疾人工作者,我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一個:一切為了殘疾人。我們付出得越多,殘疾人遇到的障礙就越少,得到的便利就越多。”面對工作,美蘭區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xxx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

自從成為一名殘疾人工作者,xxx就始終將殘疾人的事放在心中、扛在肩上,參與推動了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助殘扶困志願服務隊、協調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為殘疾兒童上學問題呼籲等一系列實事,用奉獻和擔當獲得了轄區殘疾人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在第六次全國殘疾人事業工作會議上,xxx榮獲“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精準施策營造“幸福感”

xxx曾在美蘭區白龍街道工作多年,20xx年,他走上美蘭區殘聯理事長的崗位。

“一來到新崗位,我就意識到必須儘快轉變角色、熟悉業務,才能擔起這份責任。”xxx回憶道,為了儘快熟悉情況,他不僅仔細學習研讀與殘疾人工作相關的政策規定,更利用走訪活動等機會盡量與更多殘疾人及殘疾人工作者交流。

細緻的工作使他接觸到了許多不同類型、不同情況的殘疾人家庭,也使他逐漸明白該如何更好地幫助殘疾人。

在20xx年的一次上門走訪中,xxx和同事們發現,海府街道的一位智力殘疾女孩家中有多處損壞急需修繕:防護網鏽跡斑斑、天花板塗料脱落、地板磚多處開裂……嚴重影響了女孩和家人的生活起居。“像這樣的情況,我們會幫助殘疾人申請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但改造內容主要為防護網、扶手、衞生間改造等,女孩家庭所需的一些室內修繕項目並不被包括在內。”xxx告訴記者,為此,他積極尋求社會愛心力量幫助,最終聯繫到獅子會海南萬泉河服務隊與殘聯一同開展改造。不久後,女孩一家順利住進了修繕一新的家中。

在美蘭區,還有許多户殘疾人家庭在xxx的幫助下享受到了“量身定製”的家庭無障礙改造,“改”出了更方便的生活,也“改”出了更多幸福感。

創新服務解決“心頭難”

辦理殘疾人證,是殘疾人享受許多優惠政策的必備條件,卻也是一些殘疾人士的“心頭難事”。

“因為出行不便、不瞭解流程等原因,一些殘疾人遲遲沒有辦證、換證,我們殘疾人工作者對此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xxx説,為了幫助殘疾人更加方便地辦好證、享受到應享的政策,他於20xx年着手組建了美蘭區殘聯新時代文明實踐助殘扶困志願服務隊,為殘疾人提供辦證“門邊服務”。

“志願服務隊建立以來,我們每年都會進行全面摸查,提前瞭解在哪裏有多少人需要辦證、換證,然後安排志願者和醫生到殘疾人家中開展上門評定服務,讓殘疾人少跑腿、不跑腿就能辦成事。”xxx介紹,目前志願服務隊已有100餘名志願者,除開展辦證“門邊服務”外,還會聯合社會愛心組織開展慰問活動,讓殘疾人感受到更多温暖。

此外,xxx還為殘疾兒童“上學難”問題奔走呼籲,連續兩年在區級人大會議上提議建立特殊教育學校。目前,美蘭區已將原東平國小改造成特殊教育學校,接收中度肢體殘疾和智力障礙學生,並於今年秋季開始招生。

“我認為這份榮譽是屬於我們殘疾人工作者大家庭的,有了大家的付出,殘疾人才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務。”提起“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這個稱號,xxx説:“未來我們會繼續擔好幫助殘疾人這份重要的責任,讓殘疾人得到更多的實惠便利,感受到更強的幸福感、獲得感。”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9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着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戴榮華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裏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啊!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戴榮華不想低頭,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他被家裏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戴榮華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誇着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歷了那麼一場磨難,使戴榮華內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為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增生困擾多年的農村盲人來到診所。戴榮華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着他坐下,為他治病。一星期後,患者病痛消失了,戴榮華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戴榮華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癒了。

現在,為了帶動殘疾人就業,戴榮華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裏學到技術後,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戴榮華説: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10

在硯台鎮汪家社區,提起方元容,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方元容,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羣眾那裏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為奮鬥、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於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xx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着不便的身體,方元容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國小畢業即將升入國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麼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方元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後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沒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方元容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方元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藉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方元容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xx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於方元容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由於誠信經營物美價廉。

生活逐漸好轉後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於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嫻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為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為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後帶動10餘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為一名殘疾人,方元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為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方元容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麼時,她總是激動地説: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麼?是一雙温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麼?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方元容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麼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着愛心,感染着別人。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11

她和藹可親,對待工作總是充滿熱情,用行動做表率,帶領同事取得一個又一個佳績;她懷着滿腔真情,縱然再苦再累,依舊堅守在崗位上;為了讓殘疾人擺脱貧困,過上幸福的生活,她經常伏案工作到凌晨,她就是自治區殘聯小紅同志。

滿腔情懷牢記初心

自20xx年擔任自治區殘聯教育就業部主任以來,秉持為殘疾人脱貧奔小康不懈奮鬥的強烈情懷,牢記初心使命,主動擔當作為,在殘疾人扶貧、教育、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工作勤勉成績斐然

該同志是自治區殘聯教育就業部的主任,在她的帶領下,教育就業部20xx年獲全國脱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是全國殘聯繫統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廣西脱貧攻堅先進集體。組織實施“陽光助殘扶貧基地”項目被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農業農村部在百色市召開現場會向全國推廣;“黨員扶殘温暖同行”項目被中組部、中國殘聯作為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重度貧困殘疾人託養照護北海試點模式在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召開的全國會議上作典型發言。除此之外,廣西助殘脱貧、託養的工作還在亞太經合社會地區論壇作經驗發言。

開拓創新,脱貧攻堅

在殘疾人脱貧攻堅戰中,該同志帶領部門全體同志全力以赴、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成果顯著,實現全區46。23萬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脱貧。

中國殘聯理事長周長奎對廣西殘疾人扶貧工作成效給予肯定批示,廣西殘疾人減貧工作成效突出,這其中有她很大一份功勞。在脱貧攻堅戰場上,她勇挑重擔、勤勉盡責、屢創佳績,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12

我叫小云,與共和國同齡,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出生在齋壇鄉小石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3歲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從那時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從懂事時年起的漫長的日日夜夜裏,我靠着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運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我是農民的兒子,種過田。從19歲開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且開闊了眼界。1987年,在鄉政府的鼓勵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經歷了多年見識的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艱苦地耕耘,我辦起了一個木製品加工廠——宏興工藝品廠,終於有了一份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

1997年,又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我們小石村地處肥沃的鬆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種糧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們的小石村,由於交通不便,村兩委班子思想不統一,集體經濟為負數,光欠供電局電費就達3萬多元,全村已被停電了。村裏的工作基本上處於癱瘓狀態,村民們都急切盼望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副重擔。鄉黨委政府深入我村調查、座談、瞭解情況,最後找到了我。鄉領導對我説:“小石村至今還未脱貧,村裏的工作很困難,你辦過廠,見過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鄉黨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擔任書記,領着大夥兒走致富路。”鄉領導的這番話,讓我徹夜難眠,我深知創業的艱難,如果回村當書記的話,自己的廠肯定會受影響。同時,我的妻子、兒女也極力勸阻我,親朋好友也規勸我,他們都認為回去當書記,影響家庭經濟不説,弄不好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過反反覆覆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鬥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自己走上致富路離不開黨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帶領村民致富應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我軟磨硬泡説服了妻子兒女,頂住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義無返顧地把組織關係遷回了村裏,並以全票當選了小石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被黨員村民的信賴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幹出個樣子來。

在我接手後,才真正發現小石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子村”。當時,村裏共負債9萬餘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數村民依然沒有脱貧。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村裏因拖欠電纜而被供電局切斷了電源,出現了“日間有陽光,夜間無燈光,白村變黑村,户户叫黃天”的現象,這一上任就遇上這麼棘手的問題,我想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驗我小云嗎?怎麼辦?村民在試目以待。“開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硬着頭皮幹下去了”我心裏一邊這麼想,一邊帶着兩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穩定村民的情緒;一方面抓緊與供電局協調,併到處籌集資金,為了還款,我以自己的名義貸了款,先交清了村裏所欠的3萬多的電費,這下,燈亮了,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頭的石頭才落下來:當村幹部真不易呀!

經過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變小石村的落後面貌,下一步的路該如何走?就這個問題,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灘的一塊荒蕪了很久的亂石地,經過多方論證,爭取縣國土部門的支持,我就帶着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一刨一鋤硬是在這片亂石灘上開出100多畝土地,得到上補助資金10餘萬元,並將它承包給人搞開發,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1萬餘元的收入。然而,由於小石村地處平原,沒有山可供開發,集體土地又少得可憐,切要壯大集體經濟光靠農業開發顯然不行。想到這點,我從自己辦廠的經歷中深要體會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要走發展工業的道路,自己沒有資金、人才,就向外爭取外地人來興辦企業。於是,我們研究規劃了100餘畝工業開發小區,引進了一外老闆,投資100餘萬元在村裏創辦了一個“松陽縣人和泵閥製造廠”和温州一家投資50萬元左右的鐵器鑄件廠,引進企業後,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村集體經濟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呢?這是我上任後的第二個看點。我想到了一個根本點,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從一條小機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況很差,車進不了村,農副產品的價格明顯低於別的村,村民心裏有説不出的無奈和苦處。想着這些,我心裏很急,千方百計,經歷幾多波折,終於開通了一條8米寬,2.5公里長,直通鄉政府的公路。後又結合康莊工種澆築了水泥路面,這樣連大型的貨車都能開進村了,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輩輩都是靠種良田為主的,但農田因鬆蔭溪古道衝擊而成,爛田糊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有許多田只能種兩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這700多畝爛糊田,成了村民們關注的又一個難點問題。是啊,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們作為村民父母官,怎麼能袖手旁觀呢?經過幾番周折,才與縣國土部門聯繫並爭取到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現在是田成方,路成網,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話説:“現在的田是想幹就幹,想濕就濕,想種什麼就種什麼。”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農業經濟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

然而,畢竟富起來村民在少數,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户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想到他們,我這心裏就泛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着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就憑這點,如今,我自己又闖出來了,也富裕了,看着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麼能無動於衷呢?可又如何幫助他們擺脱貧困呢?轉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辦的廠,何不把廠辦成一個福利企業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立刻趕到民政局諮詢有關辦福利企業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領導的贊同,他們決心幫我這個忙。於是,我費盡心思着手搞規劃,寫申請,跑報批,一路折騰下來,總算如願以償了。接下來,我就把村裏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幹不了重體力活殘疾人招進了自己的工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有着落了。

“要當好書記離不開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須深入村民,瞭解村民,和他們交朋友。”對於這點,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為了更深入地瞭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我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走門串户,到村民們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誰家的生活、生產碰上困難,誰家需要哪些幫助,我都把它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逢年過年,我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去慰問村裏的老黨員、老幹部、困難户、孤寡老人、殘疾人,送上一些慰問品和慰問金,以表我們黨對羣眾的一點心意。村民們信賴我,願把我當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機,無事也好與我嘮嘮。

無論是為集體的事,還是為村民個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對外聯繫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開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數村民認為我當老闆大手大腳慣了,村開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會計處查帳,村會計是擺出所有的招待帳目,村民們啞口無言了。其實,自打我上任以來,我從沒有向村裏報過一包香煙,招待客人多數時候也是自個掏腰包,甚至有幾次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都是我自己出錢擺平的,事後也沒有向集體報過帳。這點我是問心無愧的。

8年的時間過去了,這8年説長也不長,説短也不短,回憶這8年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如今,我們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觀了,村集體經濟從負數到有存款20餘萬元,人均收入從1020元到3440元,並且成了小康村、縣級文明村、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我本人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兩屆當選為縣殘疾人代表,連續三年被授予縣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我所辦的宏興工藝品廠受到了縣殘聯的熱切關注,如今我廠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年上繳税收10多萬元,全廠40名職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殘疾人20多名。殘疾朋友們在我這兒越幹越有勁,越過越開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聲説:“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能夠駕馭命運,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蹟!”在今後的路程中,我會繼續努力,奮力拼搏,能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就多為鄉親們乾點事吧!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13

小娟被區殘聯聘用上崗一年多以來,熱愛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這一平凡的工作崗位,工作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她僅被聘用上崗一年多,憑一股滿腔的工作熱情和無私的奉獻,就深得社區殘疾人的讚譽。其主要先進事蹟如下:

一、心繫社區貧困殘疾人,積極為有需要幫助的殘疾人排難解憂。

她所服務的非健全人、街坊朋友都“察其行而信其言”。她自被聘用上崗以來,工作期間我與各社區殘聯兼職人員入户走訪多名殘疾人家庭。南崗社區52户、沙步39户、省電力一局社區53户等,瞭解陳邦俊、張春明、秦鏡輝、秦錦萍、秦偉健等殘疾人和家屬的心聲。對年齡大行動不方便,有重殘補助的殘疾人員實行上門發送重殘補助金。並在4、5月期間與精防醫生走訪摸查南崗社區精神殘人員,實行每户走訪瞭解情況。在走訪期間宣傳殘聯各項優惠措施,動員殘聯人開展自我教育,倡導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

二、工作踏實肯幹,腿勤、手勤,用心服務殘疾人。

作為一名社區殘協專職委員,小娟能夠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不能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一名普通文員一樣,常呆在辦公室打打字,接接電話等類的勤雜事務完成好就稱職了。她能做到腿勤、手勤,是因為街殘聯、居委民政組和社區各小區都有她的辦公桌,對處動態中的殘疾人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要掌握瞭解得確切真實,若欠缺實時的上門走訪是不可能做好的。一年多以來,她對街轄殘疾人基本情況的台賬共修改堪對過多個數據;為居委會民政組資料收集、整理派發糧油及其他救濟物資等共有50多個工作日。

優秀殘聯幹部事蹟14

我叫小陳,今年43歲。幼兒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痺症,下肢萎縮乾癟,開始只能靠一張小木凳挪步,後來靠雙枴行走,從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掙扎。長大後,我勉強上完了國中就因為身體原因輟學在家中,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處求事。有一句話叫做“陽光總在風雨後,事業成功靠奮鬥。”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我從親戚那裏學會了服裝設計和製造的手藝。正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學習時,我格外賣力,在滿師後憑着紮實的手藝功底,在鎮江市區一家服裝廠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這家服裝廠倒閉了,遭受雙重打擊的我並沒有退卻,靠着廠裏給予的一筆很少的經濟補償,加上向親戚朋友借的錢買了一輛殘疾車,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為啟動資金,想自謀出路,開一家服裝加工廠。在籌集資金的過程中,我任勞任怨,歷盡艱苦,光是拉客就翻車過好幾次,命都差點丟掉。

20xx年底,我在丹徒區政府和區殘聯的大力幫助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找到了地皮,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廠,蓋起了新廠房,還購進了三十多台新自動縫紉機,在上黨鎮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縫紉技術的女工和部分殘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裝廠的人員配備,搭起了框架,同時也解決了一批和我一樣生活困難的殘疾人的就業問題。經過各方籌備,我的“國方”製衣廠開張了。可“萬事開頭難”,創辦之初舉步維艱,由於對進貨渠道的陌生,對顧客需求的不瞭解,我真是吃夠了苦頭,甚至一段時間入不敷出,但我並沒有氣餒,憑着自己精湛的服裝設計手藝,在黨和政府的大力關心和幫助下,渡過了難關。我的生意日漸紅火,客户也越來越多,甚至一些邊遠地區和國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來。

20xx年7月,我廠生產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裝就贏得了對方的好評和稱讚,10月初,又有一批出廠服裝全部達標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個人常常需要兼顧裏外的事情,忙起來一天只吃兩頓飯,從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為的只是能夠把廠發展起來,壯大起來。

去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服裝廠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資都發不起,我一度有過放棄的念頭,但人活一口氣,我要為殘疾人這個羣體爭那麼一口氣!最終咬着牙堅持了下來。今年,服裝廠的效益穩步回升,難關最終度過了,實實在在讓我鬆了一口氣。如今,面臨發展的良機,我迫切地希望能夠將廠發展壯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裝廠申報福利企業,再招一批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到自己的廠裏來就業。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黨和政府給了我們殘疾人地位和尊嚴,給了我們克服困難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鎮江市,丹徒區的領導都來慰問過我,鼓勵我自強自立,將服裝廠辦好。我的心裏暖和和的,下定決心要抓住機遇,再接再厲,不辜負大夥的期望。

服裝廠創辦至今,儘管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依然面臨着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在經濟方面,雖然我渴望擴大規模,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相應的資金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跘腳石。在這個節骨眼上,懇切希望各級領導能在百忙中關心一下,幫我解決一點實際困難,好讓我這個展翅躍飛的小鳥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通過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度過困難,走出一條殘疾人創業的陽關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終會有回報。回想起自己這麼多年來的風雨相隨、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體殘疾並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樣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標籤: 殘聯 事蹟 幹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moj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