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精選15篇)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事蹟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敍事為主要表達方式。什麼樣的事蹟才是規範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院抗疫個人事蹟(精選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精選15篇)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

“各位艙友大家好,這裏是沌口方艙醫院指揮部辦公室。現在M19牀的病友徐海霞大姐,將用一首《感恩的心》,表達對我們全體醫務工作者的感謝!”2月22日下午4點半,武漢沌口方艙醫院廣播站播音員危犇甜美的聲音傳來時,方艙內掌聲頓起。

落落大方的病友徐海霞那激情的歌聲與感謝話語剛落,廣播裏又傳來:“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徐海霞大姐的歌聲為大家送來了温暖和信心,也為醫護人員帶來了感動與力量。經過醫護人員與病友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一定會早日康復……”

今年22歲的危犇是中交二航局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一名文職員工。2月20日,武漢開發區團委向該區青年發出緊急志願“召集令”後,新聞傳播專業畢業並在大學廣播站工作過的危犇,主動報名,經過網上試播,當晚得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到沌口方艙醫院指揮室報到。

一同被選中的有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國小語文教師董夢婷、在法國里昂大學留學的王雨慧和三峽大學優秀學生會幹部胡紫寒。

危犇負責播音、編輯錄音稿,00后王雨慧負責接聽病友來電,21歲的胡紫寒負責採寫病友暖心故事,25歲的董夢婷負責向武漢經開外國語學校師生徵集廣播來稿與優美詩歌、美文以及抗疫主題原創歌曲等。

武漢開發區團委負責人王津京介紹,他們收到沌口方艙醫院指揮部辦公室支持組建廣播運行平台後,當即向“車都青年志願服務隊”微信羣發出召集令,轄區廣大企業員工、中國小老師、在校大學生紛紛響應。

廣播站成立後,危犇、董夢婷、王雨慧和胡紫寒,在王津京指導下,編寫了《沌口方艙醫院廣播平台運行方案》,方案包括早安心語、午間分享、早中晚餐前播報等欄目,將艙友們發來的温馨故事,方艙醫院業務部門臨時通知,提醒艙內人員有序領餐、取用水禮儀、心理疏導小常識等,通過聲音傳達給各位艙友。

危犇和董夢婷説,我們幾個小夥伴,每天都能收到病友們紛至沓來飽含深情的感謝信,有即將出艙病友對醫護人員的感謝,對病友的鼓勵,也有希望用自己的歌聲帶給大家支持的熱心阿姨。在這裏,我們能真實直觀地感受到病友們對方艙醫護人員、後勤工作人員真切的敬意與感恩,從他們的表述中我們更是體會到醫護人員全身心付出與艱辛!

王雨慧説,疫情戰場上,我們播音員就是擂戰鼓的士兵!我們換位思考,感知他們最渴望最真實的心理需求。在清晨問候、餐前播報、醫療知識科普等常規播報外,我們陸續增置了暖人暖事徵稿熱線、療愈心理熱線、美文推薦專欄等。一通通來電與一封封感激信,承載着病友們的期待與寄託,一字一句,情真意切,常令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以生命相依託的信任,守望互助的患難之情,這是人間最真誠最寶貴的情感。方艙醫院就是一所愛的學校。我們很榮幸,見證了這一切。這是我們最大的收穫與滿足!

胡紫寒説,方艙內,內蒙古醫療支隊護士們既温柔又大方。儘管護目鏡防護服遮住了她們的廬山真面目,但我們知道,這身防護服裏面珍藏着一顆顆美麗善良的心。同時,文采飛揚感情真摯的病友們讓我們受到了鼓舞。在這裏,我們獲得了人生寶貴成長經歷。我們堅信,武漢一定會早日好起來的!

“廣播平台的上線,不僅加強了艙內艙外的信息溝通,也舒緩了患者心情,得到醫療工作人員及廣大病友的一致好評。”沌口方艙醫院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説。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2

王淑穎,女,27歲,共青團員,畢業於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護理專業。

縣醫院的美女護士王淑穎,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她主動申請去往一線,奔赴傳染病院。她平日裏是愛打扮的“小仙女”,因為在污染區工作時間過長,戴的N95口罩在臉上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痕跡,每次出隔離區取口罩時,耳朵都是紅痛的,但她毫不在乎;為了節省防護衣,她忍住飢渴,穿着紙尿褲工作,一干就是6個小時。

王淑穎説“面對疫情的肆虐和未知的.風險,我知道,我不能退縮。因為我是護士,是一名共青團員,這是我的責任,責任讓我變的勇敢,責任讓我無比堅定。面對患者時,我知道,我們必須勇敢,因為我們就是他們的希望,面對患者我們從精神上給予鼓舞,在生活上悉心照顧,在治療上精準給藥,力求給患者最貼心的照顧,最温暖的呵護。”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3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説:“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別人眼裏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濕了他的淚眼。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4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牀、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峯,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着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5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牀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説:“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為CT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在住院期間他説:“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6

今年42歲的張志田,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放射科醫生,宣恩縣李家河鎮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帶着10歲的兒子從杭州回到家鄉與親人團聚。隨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計劃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張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張志田主動向宣恩縣衞生健康局“請戰”,願意參與李家河衞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張志田走進衞生院,成為該院一名“編外醫生”。

張志田從醫20餘年,主要從事放射科臨牀醫學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張志田發揮自己優勢,參與衞生院影像學報告診斷。

李家河衞生院進出口只有一個大門,醫護人員和患者通道通用,張志田與衞生院商量改造,按照傳染病樓兩通道、三分區的標準,隔離出醫護人員通道、患者通道,分開清潔區、污染區和半污染物區。同時,針對通道還改造兩個小門出入住院樓,該院在衞生院大門,也專門用隔離帶分開為進、出口。

該衞生院醫用物資緊張,張志田便多渠道聯繫,為衞生院籌集捐助醫用防護物資。“又捐物資,又捐技術,真的很感動。”李家河衞生院院長段萬能表示。

家住來鳳縣大河鎮大壩社區的楊錚,2020年從湖北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外地一企業上班。學習臨牀醫學專業的楊錚看到監測點人手不夠,主動申請參加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服務。他每天工作12個小時,排查過往車輛,為車上人員檢測體温,同時利用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指導執勤人員規範防護措施……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7

29歲的夏思思是協和江北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師。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發現異常。

當天,夏思思剛下夜班,交接班後準備回家,臨時接到任務,便通知丈夫改變行程,折回醫院參與救治,協調專家會診、檢查。隨後幾天,夏思思擔心老人病情,主動留在病房。儘管有做防護,沒想到還是被感染了。1月19日,她突然發起高燒,經檢查,發現肺部CT磨玻璃影改變,高度疑似,便在協和江北醫院隔離治療。曾與丈夫商量康復後一起上一線。“剛開始病情比較平穩,我們還商量,等她好了,我倆一起上一線。”夏思思的丈夫、武漢市普愛醫院骨科醫生吳石磊哽咽着説。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驟停,醫院連夜組織搶救,命雖然保住,但人一直處於昏迷狀態。

專家組決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馬轉至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壓波動大,各大醫院專家都在為其想辦法。無奈,2月23日凌晨6:30分,搶救無效離世。夏醫生,一路走好!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8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牽動着無數人的心,看着一個個視頻,一個個畫面,無數次感動到落淚。國家有難,我作為一名護士,要衝在抗擊疫情第一線,於是她毅然寫下請願書,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這次抗擊疫情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叫于傑是草廟衞生院的一名護士,於2月10日接到院部通知,立即趕往泗縣中醫院報道,團隊是剛剛組建的,病房也是剛開的,清潔是她們自己做的,很多困難都是她們剛碰到的,所有的一切,從無到有,而在陌生的患者,陌生的疾病,和莫名的恐懼不安背後,是她們醫護人員擔當和使命。

很快她們進入緊張工作狀態,穿着厚厚的防護服像企鵝一樣奔走在每個病房,衣服濕了,護目鏡模糊了,這些困難她們都一個個克服了,心裏只想着怎麼讓病人快點好起來,每天除了要負責患者的護理與治療以外,還需要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一切清潔和消毒工作,最重要的是還要和患者進行心裏上的.溝通,讓患者心情愉快,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決心,每天下班之後的白衣天使美女們帶着疲倦身體,能戰疫情與病魔搶人,但她們的內心是興奮的,作為一名護士,在關鍵時刻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她們的使命和榮譽。

舍小家、保大家,是我們醫護人員的神聖使命,衝鋒在前,堅決打贏這次抗擊疫情的阻擊戰。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9

薩茹拉是嘎海樂蘇木烏拉蓋衞生院的一名普通護士。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積極響應蘇木黨委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決策部署,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舍小家顧大家,在防控知識宣傳,入户排查,防控檢查站等多種崗位任務中展現了基層醫護人員的亮麗風采。

疫情就是命令。大年八年級收到旗衞計委關於做好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通知後,薩茹拉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全身心的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臨行時對年邁的父母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任務重,醫院所有醫護人員都取消休假了,我也不例外,相信你們也會支持我的決定”,父母默默地點點頭,薩茹拉連午飯也沒顧上吃就坐上了回衞生院的車。

防控就是責任。回到工作崗位後,按照衞生院工作部署薩茹拉積極學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相關知識,清點防控物資,主動聯繫各嘎查社區“兩委”主要負責人積極宣傳防控知識,協助排查外來人員,細心照顧就醫患者,與嘎查社區設卡人員一同檢查來往車輛和隨行人員,細心測量登記每位過往人員體温,建立起了厚厚的工作台賬。

疫情不退,我不退,直到現在,薩茹拉同志仍和其他醫務人員一道,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線,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0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王歡歡脱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裏仍透着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王歡歡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麼拼,休息一會”,她笑着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説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王歡歡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脱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紮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範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説説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鬆後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裏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衝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羣眾健康貢獻着自己的專業力量。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1

2020新年伊始。從武漢開始爆發的肺炎疫情席捲全國,一時間,震驚、恐懼接踵而至,舉國上下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湧現出無數有名的無名的英雄。不斷地感動着我。

金銀潭醫院是戰疫一線的重中之重,院長張定宇幾年前被查出患有漸凍症。他的雙腿在逐漸萎縮,走路腿腳已不再靈便,但是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一心撲在了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感染上了病毒,但是他顧不上照顧他的妻子。只想着醫院又收治了多少病人。報道視頻中我看到張定宇院長蹣跚的腳步如此匆忙,扶着扶手一邊下樓,一邊打着電話。他在和時間賽跑,他恨不得讓他的腿能跑起來。看到這個畫面,我的眼睛濕潤了。

一名護士在抗疫一線奮戰數日,不能回家,女兒想念媽媽,去給媽媽送餃子。當她見到媽媽的時候,卻不能投入媽媽的懷抱,只能遠遠的看着她。她把手裏端的餃子放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喊着:"媽一媽,媽一媽"。媽媽卻不能走到女兒身邊,只能隔空給女兒一個擁抱。她拿起餃子,轉身有走進了醫院。望着她的背影)我的眼眶又一次浸滿了淚水。

重慶的一位87歲的老人倪素英為抗擊疫情捐款20萬。當記者走進他的家時,看到的是一個陰暗狹小的房子,牆壁和房頂上貼的是舊畫報,裏面擠滿了各種生活用品和老舊傢俱。據瞭解,她平時以擺攤賣小百貨為生,這筆錢,他已經攢了30多年。他平時生活節儉,多年來沒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看到這裏,我思緒萬千20萬啊!她能給自己買多少新衣服啊!但是她捐了。她捐給了祖國,捐給了人民。

無數像他們一樣舍小家為大家的人在為抗擊疫情貢獻着力量。他們是平凡但偉大的人。我也感受到了充滿凝聚力的中國力量。我們是一家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邁不過的坎兒。冬天過後,陽光一定會更加燦爛!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2

蔣金波,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願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後,倒在家中。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3

朱海秀生於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後就職於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説:“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於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於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並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裏,她的內心經歷了什麼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湧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癒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後,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4

王東博,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症醫學科四病房護師。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黑龍江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

他是黑龍江首批援鄂醫療隊臨時團支部書記,作為重症護理組成員,他逆行千里馳援武漢,主要承擔護理病房中重症患者護理任務,工作中他利用自身積累的重症護理工作經驗,積極配合醫生收治救治危重患者,與協和醫院護士密切配合,耐心的與患者交流,化解患者焦躁情緒,保證滿足每個患者的要求。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黑龍江醫療隊負責的三個病區累計收治291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172人,為黑龍江醫療隊贏得了“最強外援”稱號。作為援鄂醫療隊臨時團支部書記和突擊隊隊長,他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特別是“90後”團員,在“戰疫”一線發揮青年生力軍作用,不畏艱險,勇擔重任,用自己所學知識,詮釋醫學誓言的神聖,詮釋龍江青年形象,用自己的熱血踐行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護佑人民的生命安全與健康。

醫院抗疫個人事蹟15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護人員團結一心,以身為盾,衝鋒在前,逆行而上,捨棄與家人的團聚,守護着百姓健康。

李倩玉是我院急診科的護士長,入職15餘年。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義不容辭承擔起我院發熱門診的疫情防控工作,把發熱門診工作當做最重要的任務來抓。

當大多數人還在甜蜜的夢鄉時,李護士長卻早已穿戴好整潔的燕尾帽和護士服,像往常一樣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在她堅定的眼神裏更多的是一份面對挑戰的嚴陣以待。

抗疫鬥爭中,她不間斷地學習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對發熱門診、急診科、預檢分診、院前外聯人員進行防控知識、穿脱防護服、隔離衣等培訓;每天她都要認真清點上報物資使用和結餘情況,在保證醫護人員標準防護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節約物資損耗,為抗擊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醫院發起支援武漢倡議書後,李護士長毅然向黨支部遞交了兩份請戰書,立下“國有難,召能戰,戰必勝!”的誓言,力爭支援戰疫一線,馳援武漢。她説:“作為醫院的老人,我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院感知識,我沒有理由不迎難而上,請黨組織相信我,我有信心能夠圓滿完成任務,時刻準備接受黨組織考驗。”

身前是瘋狂肆虐的病毒,身旁是深受折磨的病人,身後是血脈相連的親人,李倩玉護士長毅然舍小家為大家,把責任扛在肩上,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白衣戰士的勇毅和擔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on2rl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