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新材料 >

精選事蹟的作文合集8篇

精選事蹟的作文合集8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事蹟的作文8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事蹟的作文合集8篇

事蹟的作文 篇1

學雷鋒,做好事,一句樸素的話語流傳了40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熱血兒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司機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懷着對雷鋒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被譽為“活雷鋒”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鏡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鋒精神照耀下輝映出亮麗的光環,温暖了他周圍的每一個人。 從小唱着“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他的心中形成了執着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於商丘市睢陽區宋集鎮的一個普通農家,父母都是老實勤懇的農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貧困背井離鄉,逃荒要飯,受過很多人的接濟。滿懷感恩之心,他們就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長大後一定要幫助困難的人。在這種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個年代,人人都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伴着這熟悉的歌聲,小成友漸漸長大,學雷鋒做好事就像一粒種子種在了他的心中,並且生了根、發了芽,使他形成了執着的信念和追求。

中學畢業後,滿懷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鎮政府當了一名保安。雖然是一名編外的臨時工,但袁成友卻十分珍惜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值好每一個班。上班一個月,袁成友憑着細心和勇敢,幫助鎮派出所一舉抓獲了兩個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張了正義,頗得羣眾好評。

當保安雖然工資不高,但總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時常在心裏合計着怎樣幫助別人。鎮東頭有一個五保老人叫張李氏,一個人生活比較孤苦,袁成友就熱情相助。他時常過去給老人打水掃地,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給老人買吃買穿,老人感動得逢人就誇成友的好,説成友就像自己的親生兒子。袁成友接濟老人多年,甚至離家到深圳後也沒忘經常寄錢給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僅特別照顧張李氏老人,心裏還裝着身邊所有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節,他拿出500元錢給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並以兒子的名義又捐出100元,買了吃的用的,帶着年幼的兒子一起給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響下,鎮村幹部也紛紛給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鎮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袁成友走到哪裏,就把愛心帶到哪裏。有一次,他帶着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看病。剛走到醫院對面的馬路邊,袁成友發現地上躺着一位70來歲的老人在呻吟。顧不上給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邊的一家診所裏,讓診所的醫生給老人看病。

診所的醫生不屑一顧地説:“老人拉肚子,昨天剛給他打了吊針,他又沒錢給付,像這樣我們哪能賠得起。”袁成友一聽就急了,連忙從兜裏掏出200元錢説:“這些錢夠不夠,先押這兒給老人看病,救人要緊,不夠我再來墊。”老人激動不已,連聲説:“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事蹟的作文 篇2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人們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是的,他就是我最崇拜的人——雷鋒。42年來,雷鋒這個偉大的名字家喻户曉,雷鋒精神成為億萬人民的自覺實踐。42年來,雷鋒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人,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奉獻社會;42年來,雷鋒永駐人們心中;42年來,雷鋒始終活在人民的心裏,雷鋒精神始終放射着奪目的光輝。

正是他那一個個助人為樂的感人故事,驅動着我,成為我心中神聖不可侵犯的偶像。

五月的一天,雷鋒冒雨要去瀋陽,他為了趕早車,早晨5點多就起來,帶了幾個幹饅頭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鋒看見一位婦女揹着一個小孩,還領着一個小女孩也正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們一起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小女孩冷得發抖,又把自己的貼身線衣脱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她早上也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饅頭給她們吃。火車到了瀋陽,雷鋒一直把他們送到家裏。那位婦女感激地説:“同志,我可怎麼感謝你呀!”雷鋒説:“不要感謝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啊!”

過年的時候,戰友們愉快地在一起搞各種文娛活動。雷鋒和大家在俱樂部打了一陣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節,服務和運輸部門是最忙的時候,這些地方是多麼需要人幫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幾個同志,一起請假後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這個幫着打掃候車室,那個給旅客倒水,雷鋒把全班都帶動起來了。

雷鋒就是選擇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為人民做好事,他是我們的好榜樣!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他做的都是很普通的小事,但是,一件件,一宗宗,都體現了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思想。我一定會向你學習“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努力發揚雷鋒精神,做些時代的好少年!

事蹟的作文 篇3

心裏裝着學校與學生,當然是一名稱職校長的職業責任所在,也為整個社會所期待。但坦率地講,相信不會有人願意將一所學校的命運和自己的求學權利寄託在一位“好好校長 ”的“化緣”之上。因此,我們在向這位“化緣校長 ”致以敬意的同時,又必須明白,這絕不應該是一個理性社會哀悼一名“好校長 ”的全部意義所在。

如果我們將觀察的目光折回到莫振高生前的付出中,就不難發現,與“化緣校長 ”感人事蹟所對應的,恰恰是某種令人心情沉重的基層教育現實——

即如在一位前來哀悼的學生所回憶的:“一條不標準的煤渣跑道,一個平房食堂裏,停電的教室亮起的煤油燈,漏雨漏風的宿舍……”這樣一種乃至更差的場景,應該是不少人的共同回憶甚至是一些孩子正身處的真實求學環境的寫照。

再比如,莫振高所管理的都安中學,有近一半學生來自貧困山區,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莫振高都要四處奔走,為考上大學的貧困學生籌集學費。假如這些貧困學生都能獲得制度性的.助學支持,“化緣校長 ”是否能夠少一分艱辛?

正是以一種近乎“化緣”的方式,30多年時間裏,莫振高籌集到3000多萬善款,資助近兩萬名貧困生圓了上學夢。在我們為此表達敬意時,另一組來自兩會的數據不應該被忘記:20xx年全國各級財政預算共安排教育經費 2.4萬億元,實際支出2.29萬億元,有1千多億元沒有花完。兩相對比,不禁令人唏噓,莫振高30年來化緣所得的3000萬助學金,是否只是以一己之力來補缺某種制度化的教育經費 撥付的漏洞?

事實上,在基層中國小中,募集資金,扮演“化緣者”角色的校長,其實並不少見。莫振高或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而且,教育經費 要靠“化緣”所得,或還不僅僅是基層校長們的個人困境。於此而言,我們的教育資源特別是農村基層教育經費 的獲取,如何告別“化緣式”、“討錢式”的路徑依賴,恰恰是對於“化緣校長 ”最好的告慰。

沒有人能夠否認一位如莫振高般的校長所彰顯出的道德力量與現實價值。但迴歸現實,一位幾近聖人般的好校長 終究只能是可遇而不可求,高效而富有“良心”的教育支持體系,才是最可期的制度保障。

事蹟的作文 篇4

在最近,我看課外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叫張海迪的人,她的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打動了。

張海迪十歲那年因病癱瘓了,胸部以下全部失去了知覺。但是,小海迪並沒有悲觀自棄,她一方面積極配合醫生治病,另一方面堅持自學,以驚人的毅力學完了國小中學全部課程。在十五歲時,張海迪隨同父母到農村生活。她看到鄉村缺醫少藥,就立志學醫。開始時,她專攻鍼灸,按書上的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針;後來,她又自學了醫學院的部分課程,掌握了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的治療方法。村裏又一位叫耿大爺的病人6年不能説話,已癱瘓在3年,經過張海迪多次鍼灸治療,又能重新説話和走路了。消息傳開後,找張海迪看病的人越來越多,她總是樂呵呵地,耐心的為病人服務。

為了能開闊視野,學到更多的知識,張海迪開始自學英語;開始時,她發音不準,為了能準確發音,她常對着鏡子矯正口型。經過幾年的努力,她終於能夠閲讀英文報刊和文學作品,還學習了日語和德語,翻譯出版了《海邊診所》等十幾萬字的英國小説,出版了100多萬的長篇小説《輪上的夢》和兩本散文集。她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93年還取得了哲學碩士學位。

在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面前,張海迪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學習和掌握了許多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她那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揚。

人生的旅途充滿曲折,就像那浩瀚的大海,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掀起陣陣驚濤駭浪。那些畏懼風浪,不願意拼搏的人,只會天所作為,虛度年華。我們要以張海迪為榜樣,從小培養堅韌不拔的拼搏精神遇到困難和挫折,不畏縮,不低頭,不流淚永遠昂然奮進,直至取得成功。

事蹟的作文 篇5

5月16日,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4天。4天來,發生在災區的一個個自救、互救、援救的故事,不斷撞擊着我們的胸膛。在大災難突然降臨的那一刻,愛,迸發出了最動人的力量――親人之間,生死相依;朋友之間,相互激勵;陌生人也挽起手臂。這些故事,讓我們落淚,也讓我們堅強。這些故事激勵着我們,只要我們咬牙挺住,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希望,就在前方。

去世前,她給孩子留下短信

5月13日中午,救援隊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沒有了呼吸。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着,雙手扶地支撐着身體……救援隊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她已經死亡,又衝着廢墟大聲呼喊,沒有任何迴應。這是震後的北川縣,還有很多人在等待着救援。救援隊走向下一片廢墟時,隊長好像意識到什麼,忽然返身跑回來,他費力地把手伸進她的身下摸索,高聲喊,“還有個孩子,還活着!”

一番艱難的努力後,人們終於把孩子救了出來。他躺在一條紅底黃花的小被子裏,大概有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孩子毫髮未傷。

隨行的醫生過來準備給孩子做些檢查,發現有一部手機塞在被子裏,醫生下意識地看了一下手機屏幕,發現屏幕上是一條已經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看慣了生離死別的醫生,在這一刻落淚了;手機傳遞着,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大災難面前,母愛,孕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

事蹟的作文 篇6

我是某國的一個重要機密人員。我的身上有着世人都想某得的祕密。在這些年的風風雨雨中,我逃亡着,奔跑着,驚恐着,沒有一天安生日子。但是,在途中,我結交了一些莫逆之交。其中,有一個“陌生人”,我永遠忘不了他。那次認識他,是在一場逃亡中

我不停的跑着,後面的殺手也緊跟着。繞過一條條燈火通明的大街,走投無路的我拐進了一條小巷。“啊!” ,我不小心撞了一下牆,四處黑漆漆的,不有一點兒燈光;周圍靜悄悄的,我能聽到我心跳不斷加速的聲音。呼吸隨着氣氛漸漸急促,我壓着腳步慢慢挪移,額頭上的冷汗像沒關緊的水龍頭,一滴又一滴,奔向地上,發出“滴滴”的聲響。我趕忙止住汗,免得讓背後的殺手聽見。

突然,在一陣細微的腳步後,小巷拐角處隱隱約約泛着藍光,沒想到!帶來的是幾個熟悉又可怕的身影。

我立刻意識到了。“咚咚”心跳不斷加快,霎時間,我愣住了,想起了以前生活中的種種,想起了父母親教導我的話

“吱吱” ,在一堆不起眼的破箱子處,傳出了聲音,鑽出了一個黑色衣服的人,我並不認識他,他捂住了我的嘴,並用手勢示意自己不是壞人。然後,把我帶到了只容得下兩人的一個破箱子,緊接着傳來的是一

陣熟悉的聲音。“人呢?” “跑到別的地方去了。” “追!” 那羣殺手一直追尋着我。

等他們走了之後,黑衣人把我帶了出來。一身黑,身材中等,臉上帶着面具。開始,我小心提防着,在和他幾句簡談後,我知道了他並不是我想象中的人。

我的身上突然出現了一點紅光,黑衣人看到了,瞬間意識到了什麼,立刻把我轉過來,自己則在我前面。“砰!”,巨大聲響響徹天際,“陌生人”身上的大口子,鮮血像決了堤的大壩一樣,湧了出來。“有狙擊手!”我這才意識到。狙擊手意識自己殲滅失敗,狼狽逃走了。“陌生人”捂着傷口,嘴裏吐着鮮血,對我説了他臨終前最後一句話,並示意我快跑,免得殺手聽到聲音後追過來。我摘下他的面具,是他!

我的淚水不斷湧出來,“陌生人”則倒在血泊中,他的臉上帶着笑容。我擦擦臉頰邊的淚,帶着希望,我走了

在那之後,我就再也沒見到過他了。

現在,我當上國家重要政治人員,也是全國人民都喜歡的對象,因為我記住了“陌生人”,不,好兄弟臨終前的一句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當你看到了,遇見了,就應該拔刀相助。但,當別人也要回報你時,你就成陌生人,當做不認識他吧!”

事蹟的作文 篇7

趙一曼,四川宜賓人。參加革命後在上海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變不久,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存亡,趙一曼舍子從戎、奔赴東北。她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活動,而後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紅衣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

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因部隊受阻於對方軍隊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藥包,左腿負傷,衝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藥包,緊急時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託炸藥包,犧牲時,未滿19歲。20xx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劉胡蘭(1932—1947)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8歲上村國小,10歲參加兒童團。曾任文水縣雲周西村婦救會祕書,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1947年1月12日,年僅15歲的劉胡蘭,懷着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視死如歸,從容地躺在敵人的鍘刀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趙一曼,四川宜賓人。參加革命後在上海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九一八”事變不久,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存亡,趙一曼舍子從戎、奔赴東北。她組織了一系列宣傳抗日的活動,而後帶領一支游擊隊馳騁於白山黑水之間,“紅衣白馬”的英姿令日寇聞風喪膽。

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後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因部隊受阻於對方軍隊的橋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藥包,左腿負傷,衝至橋下。因身邊無處安放炸藥包,緊急時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體充當支架——手託炸藥包,犧牲時,未滿19歲。20xx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劉胡蘭(1932—1947)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文水縣的一箇中農家庭。8歲上村國小,10歲參加兒童團。曾任文水縣雲周西村婦救會祕書,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1947年1月12日,年僅15歲的劉胡蘭,懷着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視死如歸,從容地躺在敵人的鍘刀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事蹟的作文 篇8

十一歲的一天,我在公交車上遇見了一名“雷鋒”。可能我自己也算是半個“雷鋒”吧!因為我剛要做好事,卻沒做成,被一位大哥哥“搶”了。

那一回,我正要去媽媽店裏吃中飯。等了老半天,公交車終於來了。上了車,我找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車上的人越來越多,空間也越來越擠,悶得我喘不過氣來。這時,上來了一位老奶奶。那位老奶奶胖胖地—我從來都認為胖的老人最慈祥,最和藹。我看着老奶奶猶豫着。

既不忍讓那位慈祥的老人就這麼站着,又不捨得這個被自己坐的暖暖地位子,怎麼辦呢?我咬着嘴脣,心砰砰地跳着好怕,又好緊張。微微抬起頭,像做了賊似的左看看,右看看。餘光瞄到了坐在我對面的那位大哥哥身上,他也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大概他也在猶豫不決吧!

決定了讓座吧!不是説要學習雷鋒嗎?我盯着老奶奶看了一會兒,又做了好長一段時間的心理準備,終於鼓起勇氣站起來,對那個老奶奶説:

奶奶,坐我這兒吧!”

“阿婆,坐這兒!”

我與那個哥哥幾乎同時站起來,對老奶奶説的。那老奶奶似乎對我們的舉動十分迷惑,但又很快明白過來,微笑這對我們説,“好好好。”接着她扶着杆子,緩緩地走向陌生哥哥大的位置坐下。

其實,雷鋒叔叔並沒有離開我們,因為到處都能瞧見他/她為幫助別人而忙碌的身影。

標籤: 事蹟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ailiao/onem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