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創業 >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歡迎閲讀與收藏。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通用15篇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隨着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據中國教育在線報道,20xx年高校畢業人數為699人,而到 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已達到727萬人,比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xx年再增加28萬人,創下歷史新高。面對工作崗位沒有明顯增加的現實,畢業生們要同富有工作經驗的下崗工人、勞動力價格低廉的農村富餘人口進行競爭,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2、調查目的:

此次調查為了讓大學生們更加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就業形勢,瞭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而展開;通過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的調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了解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從而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無奈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為我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方法

1、地點:河南理工大學(焦作)

2、時間:7月初

3、調查對象:主要為河南理工大學大三大四在校大學生

4、調查研究的方式:問卷調查方式

5、設計調查問卷:設置10個左右的問題。問題的提出經過討論、對蒐集到的問題進 行篩選,使其更有代表性和影響力,以封閉式問題為主。

6、統計方法:結合問卷的實際情況,進行手工計數統計。

7、調查過程及內容:

趁着暑期,隨機走訪了近100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和已經畢業的大學生,為我們在校大學生提供了一次瞭解就業形勢,聆聽“過來人”就業經歷及心路歷程的機會,解決我們心中的困惑與迷茫。在調查中,我們調查的高校畢業生在為未來的打算,以此來分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觀念。調查結果可以簡單歸結為以下幾種類型:

(1)共有51%的學生選擇了考研。超過半數的同學選擇了考研,説明考研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後的首要選擇,而由此也產生了考研熱的社會現象。由於金融危機、就業惡化,許多學生希望繼續深造,更多學生表示通過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並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以將來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在就業創業中有更大的優勢。

(2)選擇就業的有20&的同學,而選擇創業的佔16%,二者加在一起只佔全體人數的三分之一,雖 然有部分同學選擇就業和創業,但人數不夠多,大部分學生選擇考研。可見,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同學對就業創業的熱情不高,也以選擇考研來暫時躲避就業。

(3)只有10%的同學選擇在家待業,是因為自身原因,對未來沒有信心、導致在家待業,成為啃老族,形成特殊社會現象。

(4)4%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去國外留學也是提高能力,增加資本的一種方式。

三、結果與討論

在問卷調查進一步關於”專業是否對口與就業“、”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薪資標準”“就業準備”“就業地點選擇”等問題的調研中,20%的調查者會要求工作與所學專業“必須對口”,而據大部分 的調查者會“先找份工作,以後待機再向所學專業發展”,31%的調查者“現學專業非己所愛,將會尋求新的專業”, 還有少部分人選擇“無所謂,幹哪行都行”。看來,大學生就業時思維比較靈活,並不侷限於所學專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先從事其他行業。 在關於期望選擇的就業單位調查中,外資企業和國有單位仍然是當代大學生選擇單位的首要選擇。一個原因是,外資企業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工資待遇較高,目前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由於事業單位

和黨政機關收入穩定,福利好,因而也是當今大學生優先考慮的單位和職業。另外值得欣慰的是,與往年相比有所變化的是有10%的學生把自主創業排在了第一位,這説明當今的大學生創業意識不斷加強,同時也與國家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有關。而在各行業中選擇食品飲料創業方向等所佔比重較大,為35.08%。緊隨其後的是IT行業。值得一提的是,選擇開網店的創業温度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這一類的原因,概括的説是因為網絡IT方面相對於其他行業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相對較小,人才需求量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選擇網店、IT行業的人共佔到了40%以上。

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對自我就業壓力方面,34%的調查者認為壓力非常大,就業難;30%的調查者認為壓力比較大,23%的調查者認為壓力不太大,就業容易,13%的學生感覺沒有壓力。這表明絕大多數大學生感覺就業壓力很大,負擔較重。

對於工作城市的選擇雖然有一半以上的調查者希望留在競爭壓力較大的中小城市,有44%的調查者會選擇家鄉附近就業,42%的調查者選擇有一定發展潛力的城鎮,32%的調查者選擇競爭壓力較大、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只有14%的調查者會選擇國外。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在經濟日益發達、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代,大部分大學生還是偏於選擇競爭壓力較小、有發展潛力的城鎮;小部分會選擇發達的大城市就業。

經過這次調查,最終可以討論得出以下幾點:首先,大學生要了解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明白自己追求的是怎樣的`人生,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和方向,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通常都要面臨的一個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還是就業,明確自己的選擇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無疑對今後的人生道路是十分重要的。其次,要樹立自信,提高動手能力,磨合能力與團隊精神。第三就是要腳踏實地,不能放棄信念,更不可盲目自信,要清楚的知道,本科生已不再是社會精英,既能走進大學校門大多數人的智商就沒有多大差異,你並不比別人多多少,別人也不會比你強很多,要成為怎樣的人決定權在於你自己,要學會取長補短,為自己增加資本,為自己創造機會。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生應學會調節自己,提高自己應對就業壓力的能力。

21世紀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説既是難得的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只有正確應對就業問題,才能更好的利用人才資源,實現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2、建議:

對於學生的建議:

(1)注重專業學習,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2)加強實踐鍛鍊。

(3)調整就業心態。

(4) 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

對於用人單位的建議:

(1)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2)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

(3)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

對於社會、學校、政府的建議:

(1)學校 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不斷進行教育改革,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

(2)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2

一.項目概況

1.調研背景

2.調研目的

所有這些都表明當今的大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獨自闖出一片事業天空,或者集結三五好友的力量,合力創一番事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過這樣的夢想,甚至擬訂出一套計劃,逐步實現,讓美夢成真,但是,光有夢想、希望,若沒有條件,則創業的夢想還是難以實現。最重要的,是累積創業前必要的經驗,與充份的準備,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創業前,不妨先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大學生是否具備創業的觀念,我們是否已為創業做好了準備,大學生創業到底需要我們具備怎樣的素質以及需要什麼樣的創業條件,這都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3.調研地域及概況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於20xx年11月份,對萬州地區在校“大學生創業”進行了調研分析研究。我們的調研範圍是重慶三峽學院在校大學生。本次是隨機抽取50名在校大學生展開的小範圍的調研,共發放調研問卷50份,回收50份,其中有效問卷45份。

二.調研結果分析

1.問卷分析

(1).是否願意自主創業

考慮過自主創業的佔56%,完全沒有打算的佔25%,已經進行的佔19% 。45名大學生中有25名大學生考慮在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其中大一佔到了總人數的36%,其餘的佔20%。

大一學生新鮮有活力,對未來充滿了期望.畢業生也許是在找工作或是學業方面被所謂的現實束縛,願意自主創業的僅佔7%.在調研中農村學生更願意自主創業,當然,這也與漢中當地農村學生多於城鎮學生有很大關係.(2).對創業的瞭解程度

對於對“大學生創業”的瞭解程度,其中有62.5%的在校大學生一般瞭解,另外6.25的大學生有一些瞭解或不是很瞭解;31.25%的在校大學生都未在學校內接受關於創業指導方面的教育;而被調研的大學生均表示有必要在學校接受創業方面的教育,學校在創業方面應加強挫折心理的教育,其他認為應加強推進創新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團隊精神的培養.

(3).不同學歷層次對創業看法

其實,無論是本科生還是專科學生,都有創業願望,有創業潛能.根據這次調研,本科生有創業願望的佔56.25%,專科生僅僅少了12.5個百分點.(4).創業中所要具備的素質與創業前的準備

然而創業究竟需要我們大學生具備怎樣的素質條件,哪些行業適合我們大學生創業,在創業中又會遇到哪些困難,這都是我們需要調研研究的問題。在調研中發現大學生認為自主創業最重要的是資金和技術,其中技術佔了62.5%.這也正是青年創業面臨的二個難題。剛跨出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們缺乏資金,而本身在社會籌資方面也無環境優勢.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忽視技術創新。

在創業資金方面,一般籌措的管道,除運用自己的積蓄外,便是尋求親朋好友的支持,或是再結合一、二位志同道合者,共同投資創業等。獨資創業的情形越來越普遍,一方面獨資創業可使創業者擁有絕的經營權,省掉合資者因意見分歧的麻煩。另外,則因經濟結構變遷,服務業儼然是「創業新星」,吸引大批擁有創業夢想者,在這個舞台一展抱負。而一般的服務業大多屬小額投資性質,所需的資金從25萬~200萬元不等,不像製造業或息業等,需要龐大的資金,造成的負擔與風較大。親朋好友在個人的創業歷程中,大多扮演「親密戰友」的角色,出錢出力,所以,往往是創業者週轉的主要對象。尋求創業夥伴共同投資,則是一種分擔風險的分式,而且,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彼此截長補短,更能使創業的腳步快速上軌道。

而在技術方面創業者缺乏對創業所需各種資源的準確理解,在這一點上,有着實戰經驗的企業人員要比在校學生強。

心態問題也是創業過程中所要探討的。學生創業首先要有“風險意識”,要能承受住風險帶來的壓力.在調研中各50.00%的同學對於創業中的資金短缺和創業風險等問題而是否放棄創業持不同態度.

(5).創業地域的選擇

近年來,隨着西部開發和中部的崛起,生們更多的把目光瞄向了西部和中部市場.分別佔31.25%和43.75%的大學生願意到西、中部去接受機遇和挑戰,這對於我國消除地區差距是一個很好的兆頭。面臨如此眾多的難題,我們在校的'大學生是否已做好準備,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去接受創業的挑戰.87.5%的同學認為最重要的是具備良好的個人能力及強烈的挑戰精神,同時學校的知名度也成為大學生在創業中所擔憂的

我們欣喜的看到國家為鼓勵大學生創業頒佈了多項優惠政策,今年一月,教育部便公佈了一項有關“大學生、(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學保留學籍創辦高新技術企業”的政策。

2.對策與建議

從這xx0份問卷中我們為願意創業的大提出幾點建議:

(1)重視並評估自己的財力.企業是由人才、產品和資金所組成,自有資金不足,往往會導致創業者利息負擔過重,無法成就事業。因此,創業青年要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的觀念,不要過度舉債經營;

企業應“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潤後再逐漸擴大,“大做”則是勉力舉債而為,只有空殼沒有實際,遇到風險必然失敗。

(2).要有意志力.有年度計劃,有目標,有理想,就必須要有堅強的耐心與意志力來貫徹,愈挫折愈勇,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3).完成公司登記,瞭解相關法律和創業程序.在開始營業之前,必須瞭解所有與商業法規相關條文規定、執照或許可證申請的細節與表格。切記一點,各縣市政府對營利事業單位的規定可能有差異,因此別忘了詢問有哪些是該特別注意的法律規範條文.

(4)選擇創業方向,學好專業知識.創業要選擇自己熟悉又專精的事業,初期可以小本經營或找股東合作,按照創業計劃逐步拓展。

(5).選對地址,事半功倍.選地址有兩項因素絕對不可忽略,即租金給付的能力和租約的條件。對於初次創業者來説,最划算的方式是訂一年或兩年租期,以預備是否有更新的選擇。

當比爾蓋茨、楊致遠、甲骨文的埃裏森先生為我們所熟知的時候,當越來越大的就業壓力壓得我們喘不

過氣來的時候,當大學生得“創業”浪潮滾滾而來得時候,我們不得不正視大學生有激情,但是往往缺乏對國情的認識;有創業的勇氣,但是缺乏成熟得創業思想,所以很多擁有着無限激情與夢想的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不得不面臨許許多多的坎坷。但相信隨着時代以及歷史文明的進步,我們知識的不斷積累,我們會正視自己的缺點,在的過程中逐漸培養,使自己具備創業應具有的素質及知識儲備,我們會成功,即使我們會遭遇失敗,我們也無悔,因為我們曾為自己拼搏過,曾經做過自己的主人,我們會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我們艱難的創業歷程,因為我們擁有最大的資本――年輕,青春,激情,夢想!

三.調研情況總結

本次調研活動自20xx年3月初開始實施,歷時1個月完成,共分為“需求分析”、“問卷設計”、“問卷調研”、“數據分析”、“形成”幾個階段,總體開展情況比較順利。綜合本次調研結果,我們發現目前願意自主的大學生只是相當少的一部分,而且對於創業的認識也只是皮毛而已。但是他們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並且對於創業在做着積極的準備,相信他們的激情和智慧能給他們帶來。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3

調研主題:

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

調研時間:

**.7.8——**.10.9

調研對象:

廣西大學學生

調研目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消費方式和消費習慣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創業模式已經受到嚴重限制,互聯網逐漸成為創業者的主要陣地。

而在校大學生,作為中國思維最活躍、對新事物接受度最高的羣體,也紛紛投入互聯網創業的浪潮中,成為互聯網創業團隊中的重要力量。他們之中,有人或許拿到上百萬的風投,有人卻慘遭失敗,血本無歸……所以,調研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有利於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發展創新指明方向。

調研方法:

1.實地採訪:採訪一個廣西大學互聯網創業團隊的項目負責人,瞭解他的創業故事

2.問卷調查與分析:廣西大學學生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看法

3.網上查找資料:收集中國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的相關數據

調研分析:

1.實地採訪廣西大學互聯網創業團隊建立的O2O學生服務平台——"小荷馬"總負責人黃炳傑(採訪稿見附一),瞭解到他的初衷是排除中間商差價、物流難度、市場不公平等因素,讓西大學子享受的豐富的水果及特產。於是建立了"小荷馬"O2O平台,直接在供應商源頭採購,通過微信交易,將豐富的特產及水果送到每一個西大學子的手中。剪去多層批發商差價,保證優質質量,打造一個為西大學謀取福利的公眾服務平台。

在項目運作的過程中,"小荷馬"遇到了許多困難,如供應、配送、推廣,還有各部門之間、線上線下的銜接等。但經過"小荷馬"團隊的不斷磨合,項目已經逐漸步入正軌。並借互聯網之勢,在廣西大學迅速傳播開來,成為西大學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針對"在校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團隊創業情況"這一主題,我設計了一份問卷(見附二),通過QQ、微信分享給廣西大學的同學,填寫完畢後回收問卷。通過對所有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此次調查收回有效問卷共計89份,其中大一12份,佔13.48%;大二46份,佔51.69%;大三21份,佔23.60%;大四10份,佔11.24%.男生39份,43.82%;女生50份,佔56.18%.下面是針對問卷結果的分析:

①調查人羣:問卷的填寫者為本人的同學朋友,集中在大二、大三,調查的人羣結構相對單一,不能代表廣泛的大學生羣體,但不影響調查的整體方向,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②數據分析:如果創業,選擇互聯網創業的同學高達78.65%,説明被調查的西大學生有較強的互聯網創業意向;並認為大學生在互聯網創業中的優集中在" 學習能力強,有創新精神"、"年輕有活力,勇於拼搏"、" 互聯網信息能力強 ",説明大學生對互聯網懷着開放的心態,對互聯網創業充滿信心;如果互聯網創業和學業衝突,選擇休學創業的同學佔22.47% ,邊學習邊創業的佔35.96% ,放棄創業專心學習的佔31.46% ,説明大多數被調查的同學認為求學階段,學業比互聯網創業更重要,當創業和學業衝突時,很大可能會放棄互聯網創業,專心學習。

3.相關資料(見附三)顯示,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大力提倡和扶持的大學生創業領域,據統計表明,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時侯,互聯網行業仍逆勢增長。報道指出,20xx年,互聯網收入2200億元,同比增長32%;企業個數5.1萬户,同比增長9.6%;全年實現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23%,高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收入12個百分點。特別是20xx年以來,淘寶網推出了學生頻道,面向高校畢業生和在校大學生,鼓勵他們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互聯網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創業的首選。

調研結論: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隨着大學生緩解就業壓力和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網絡經濟的興起,IT業作為一個最能快速集聚財富、吸引關注的行業也逐步走向成熟,一個屬於全體網民的狂歡:互聯網淘金時代悄然而至。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創辦網站(創辦BBS論壇、開設博客等),對初涉商海的大學生要求不高,而且可以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網上開店,具有門檻低、風險小、易操作、存活率高的優點;網上自由職業(擔任兼職網絡編輯、電子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等),時間比較靈活,工作地點也不受限制,大學生能在享受自由和瀟灑中實現創業。

大學生互聯網創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①好高騖遠,不夠務實:隨着近年來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再加上政策引導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懷着高漲的激情紛紛投身於網絡創業活動中,人數不斷增加。但根據調查,其成功率大概只有2%,他們往往缺乏對開發項目的全面瞭解與分析,單憑感性認識期望通過網絡創業實現 "一夜暴富"的`夢想,不能理性地看待創業過程的艱辛和風險,以務實的態度去經營自己的網絡事業。一旦創業失敗,就會影響其信心,容易產生挫敗感。

②所掌握的互聯網創業知識和技能不夠紮實:互聯網創業需要大學生具備強烈的創業意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華,有面對挫折、擺脱困境和克服失敗的心態。同時,要想成功創業,還應有較強的知識素質,包括:識別機會、人際交往、市場開拓以及團隊合作等全方位的才能。由於我國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指導還剛起步,長期的應試教育下,視野不夠開闊。此外,高校對實踐環節普遍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他們缺乏相應的創業培訓,碰壁在所難免。

③經濟基礎比較薄弱:在高校,很多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甚至為生計發愁,因此大多利用他人借來的資金進行創業,白手起家,存在較大的風險。尤其是在面臨就業和創業的艱難抉擇時,不少人在經濟壓力面前選擇放棄,找一份現實的工作,來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

④缺乏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於安穩。從家庭來看,一般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領取固定的薪水,對創業持懷疑態度;從高校來看,學校缺乏對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積極的支持,一些老師和同學認為創業會和正常的學習相沖突;從整個大環境來看,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也間接增大了創業者的心理壓力。

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對策建議

①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教育:一是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二是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創業知識教育,三是要加強大學生網絡創業技能的輔導。

②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順利開展需要一個良好的、支持性的社會文化氛圍。政府部門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倡導和弘揚創業型的社會文化,在全社會營造一種支持創業、尊重創業、寬容失敗、創業光榮的輿論環境。

③建立網絡創業資金支持體系:一方面,政府應通過財政撥款、社會募捐等方式成立專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扶持基金;另一方面,高校也應結合自身情況,拿出專門資金,對大學生網絡創業予以支持,尤其要重點扶持前景良好的網絡創業項目。

④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國家有關立法機構應不斷完善網上的信用評價與監控體系,堅決打擊網絡環境下的商業壟斷行為、商業欺詐行為和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等不法行為,引導商業網站和廣大網商誠信、合法經營,淨化網絡經營環境,維護良好的網絡經營秩序,為大學生網絡創業提供公平、有序的網絡競爭環境。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4

一.調研目的: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為更好的瞭解濟南市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我們以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大學生羣體為樣本,對本校的大學生創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在摸清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分析了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主要因素,探討研究引導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思路,併力求探索加快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及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國就開展了基礎教育階段實施就業創業教育的項目研究,但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比較低。據有關調查顯示,在我國的創業者羣體中,“具有大學學歷的創業者在全部創業羣體中僅佔3.7%”,而發達國家一般佔20%―30%。這説明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尚處於起步階段,其系統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還不夠完善。

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 就業模式,這種新的就業模式,使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從被服從的地位,變為就 業市場中兩個平等、互選的主體,雙方都有自主的選擇,這就要求大學生要有 更高的素質來面對選擇,更強的獨立創業者精神來迎接挑戰。大學生作為社會 向前發展 的源動力,必須與知識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具有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現狀

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羣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人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目前,隨着蘇州市正在創建國家型創業城市,作為有知識儲備的大學生羣體的創業已引起重視,滄浪區在氛圍的營造、政策的扶持等方面進行了努力探索,建立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孵化基地、虛擬創業工作室等一系列措施,大學生自主創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實踐者有限。

近年來,勞動保障、工商、税務以及教育等政府各機關部門,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都相應地給予了一定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創業熱情明顯高漲,但是,真正加入到自主創業行列的大學生卻很少。據調查統計,滄浪區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佔66.13%,但真正創業的只佔35%。從數據上顯示,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還處於發展階段。

2、創業項目單一,創新力度不大。

大學生是知識的集合體,在創業領域裏,理應從事一些高科技或與知識儲備相關的產業,可是數據表明,80.65%的畢業生在選擇創業時,出於規避風險,往往選擇一些啟動資金少、風險低的行業,如培訓、廣告、貿易等小而適合自己的行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積累經驗。

3、創業教育欠缺。所謂創業教育就是大學生畢業以後,能夠走上社會進行自我創業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8年10月發表了《21世紀的高等教育:展望與行動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要使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我國教育部也在1999年頒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而創業教育在學生進入高校時就應該納入教學體系,但是我國大部分高校仍是停留在就業教育的階段,很少有高校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導致學生對創業方面的意識、知識、技能欠缺。就以蘇州的一些高校為例,學校中除了舉辦諸如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以外,並沒有專門設置相應的創業教育課程。

4、創業政策有限。一是創業政策不配套。大學生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動,羣策羣力,制定出適合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二是政策執行力不強。許多政策國家早已頒佈出台,但是有關部門不能夠落到實處;三是政策治標不治本。目前,大學生在創業中享受的優惠政策也僅僅侷限於辦理營業執照、社保補貼、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對市場的分析這些問題不解決,即使外部條件再好,企業也還是會面臨破產。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20xx年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創造發明大賽上獲一等獎的清華大學電子系研究生,為自己的發明想了個好“點子”,他將自己發明的計算機軟件首先免費給用户使用,當有了一定的客户後,與幾個同學合夥在寢室裏辦起了“寢室”公司,在不長的時間裏就擁有了近百萬資產。

評論:創新思維一般是指認識領域內的一種具有創造性和開拓性的思維,它是人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從某些事實中進一步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或新思路。這種瓶思路人們習慣上也將其叫做“新點子”,這種新點子既可以用在新產品的開發或創業上,也可以用來解決各個領域裏的某些實際問題。有時候,一個奇點子、一個新主意或一個妙招數,有可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使一個人由失敗轉變為成功,由窮人變成富翁??

五.關於大學生創業情況的調研總結

我們本次針對本校大學生的創業問題進行了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在此次調研中,我們緊緊圍繞大學生對創業的想法和存在的問題,認真開展好調研研究,希望能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獲得了很多在課堂上不能學到的東西,不管是選題還是實際操作都和想象的有所不同,雖然在調研中有很多困難,但我們還是用我們的智慧克服了困難,有幾點經驗,這是值得我們在以後做調研時應該吸取的。

1、緊扣當今社會的實際,精心選擇調研課題。選題很重要,它決定了調研有沒有必要,能不能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建議有沒有價值。我們這次選擇了大學生創業問題,這在當代中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隨着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畢業等於失業,可是作為社會的高素質人羣,存在這樣的狀況很不利於社會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的建設,所以提高到大學生就業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務,而讓大學生創業更能很好的促進就業。所以我們選擇了這樣一個有價值的題目。

2、抓住重點,積極開展調研。主要開展對策性調研,調查當今大學生創業現狀,包括他們主觀的想法和客觀存在的創業環境,以及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政策,立足全面,突出重點,從而提出可行的建議。

3 、健全調研機制,確保工作落到實處。首先是明確分工,把工作落實到個人,做到每個人都發揮效力。其次是制定目標計劃,不盲目,爭取每次出去調研都能取得有用的數據。

雖然我們這次調研很成功,也總結了我們的經驗,但是在調研中也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值得我們下次注意。

1、 溝通方式有問題。因為我們要調研的人羣包括大學生、政府人員等,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採取一種溝通方式,而要因人而定,因具體人而定。

2、 調研準備不充分。由於原來參加調研比較少,社會調研經驗不足,調研準備工作做的不夠細緻,下次爭取做得更好。

創新思維與常規的邏輯思維不同,它突破了邏輯思維的侷限性,因而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邏輯思維一般難以突破傳統,故很少有新思想產生;而創造性思維恰恰是在邏輯思維看來不合邏輯的地方有所突破,故容易產生新的東西。

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除了進行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外,還必須樹立起由創業導向模式向培養具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轉變的新理念。只有將第一課堂課程和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深層次不斷喚醒、啟發和挖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團隊訓練、崗位見習、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出創業領軍人物,才能在大學生中塑造創新創業理念,從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水平,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品格和創業能力。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5

摘要:面對日益上漲的房價,面對杯水車薪的工資,面對人們越來越高的物質精神要求。自主創業這個詞越來越頻繁的闖進當代大學生的視野。高校在重視對學生職業指導的同時,也要導入創業教育。使得大學生自主創業形成模式,形成氣候。為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和政府也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税收、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根據調查,大部分的大學生認同自主創業,認為是其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也渴望憑藉自己創業一展身手,但是能將其付諸行動者確屬少數。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排在首位的當屬個人能力,其次是機遇。大部分大學生重視在創業前的自我增值,但是實際上實行並從中獲取幫助的並不多。希望通過本次調查,能更加了解大學生對於自主創業的看法與使社會增加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

所謂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信息、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也指具備就業條件的人放棄就業機會,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創業活動,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智力、財力的行為。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變,而當代的大學生面臨這前所未有的壓力。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壯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大,大學生創業成為社會關心的人們話題,創業對於尚未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説是才華的釋放,實現夢想的征途,同時更是一種挑戰一種值得關注的新思路。因此,對大學生創業問題的調查研究是相當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及當前的現狀

(一)、自主創業的源頭

大學生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農民工就業成為我國三大就業問題。一些家庭花幾萬、十幾萬培養出來的學生,為何在就業路上還不如一些技校畢業生吃香呢?目前,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難以解決,應積極採取措施,吸取國外經驗,鼓勵大學生創業。從調查數據顯示,創業意願主要來自於家庭,佔到69.43%。家長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支持的佔40.61%,一般支持佔43.23%,反對的佔0.87%,無所謂佔15.19%。顯然,大部分的家長都支持自己的子女自主創業,解決就業壓力。而另一方面,也有小部分家長反對,他們擔心的可能是,大學生還屬於增知識、長身體的年齡,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都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承擔創業的各種壓力,而且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還未具備創業的心理條件,這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如果大學生投資創業失敗,反而會加重父母的負擔。當前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雖然省去了自主創業的麻煩,但收入也會不理想,自主創業會帶來不錯的收入。聽別人的不如自己做主,不願意聽別人的派遣,更願意自己説了算。

(二)、兼職、專業、創業的三者關係

相信大學生當家教這是多數人首先想到的賺錢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學生,他們剛剛從大學聯考硝煙裏走來,正是現炒現賣的好機會。因為差不多誰都能幹,所以想找份好的家教工作非常難。一些城市的學校、公園附近,經常能看到一些青年學生把紙板綁在自行車上,上面寫着“家教”。在調查中顯示,大學生當家教佔調查人數的58.95%。然而,另外的41.05%則選擇的是有過除家教外的兼職經歷。儘管如此,但是大部分大學生還是把家教這份兼職作為首選。

至於從事兼職的主要原因:“鍛鍊自己能力”的佔調查人數的79.48%,“儘早接觸社會”的佔調查人數的48.91%,“改善自己經濟狀況”的佔調查人數的23.14%,“認識不同的人”的佔調查人數的16.59%,“尋找創業發展機會”的佔調查人數的24.89%,其他原因的佔6.55%。“鍛鍊自己能力”的佔大多數,因為大學生在書本里所學習到的知識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望,許多大學生總想着嘗試更多新的事物,接觸更多的東西,從而鍛鍊自己的能力。通過兼職閲歷,默默尋找自主創業發展的機會,時機一到,突圍而出,創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也有不少學生擁有旺盛的消費慾望,及不成熟的消費心理,每月的生活費遠不足以滿足自己平時日常消費,需要從事兼職賺取一筆費用貼補生活。(除以上分析外,不排除有其他原因的分析。)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為全國明星企業;新聞報道的研究生休學做垃圾生意更不要講專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某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鈎,從基層做起,因為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定創業的行業裏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三)、自主創業,脱離“紙上談兵”

對於自主創業,許多大學生只是一時好奇擁有的也只有三分鐘的熱度,最終也只能落得個鏡花水月,自主創業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目前,雖然有不少國內高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即使對自主創業感興趣,有憧憬的學生很多,但大多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一階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創業,真正地脱離“紙上談兵”呢?主觀方面:

1、創新

大學生自主創業能否成功,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具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作為年輕一代,不能避免,要面對不斷更新的時代。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地接受新信息,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2、心理承受能力

大學生在創業階段,難免會有碰撞的時候,大學生成功創業與否和大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意志有莫大的關聯。調查問卷中顯示,大多數調查對象有正確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所遇到的困難,這就使大學生在未來的創業之路上有了健全的心理準備。

3、持久力

創業路途漫長,很多人説“創業難,守業更難”。要去保持現有的經營狀況,並使之蒸蒸日上,不掉創業大隊,有持續地經營下去,需要比創業更多的心力和智力。調查問卷提到,“大學生創業所需的品質”,又佔87.77%的調查對象認為是“熱情和責任感”。這“熱情和責任感”也成為了守業的關鍵。沒有相當的熱情,會對工作產生倦怠感,使事業停滯不前,難以守住,而相反,空有熱情,事業也不能走得更遠。

客觀方面:

1、經濟基礎

據調查,有很多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主要障礙是資金不足。實際上,現階段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制度相對落後,創業投資熱潮更是剛剛冒出苗頭,融資還比較困難。因此,有許多大學生優秀作品難以“紙外行兵”。對於創業的資金來源,政府應在大學生創業方面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或提供一定量無息貸款;税收方面作優惠政策;而學校應設立大學科技園區,提供場地、實驗設備等環境和服務。

2、外界支持

自主創業,如果脱離了外界環境,根本是獨立難行的,這就要求社會能夠營造一種氛圍,給予自主創業者的大學生們各方面的支持。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第一是政府。大學生自主創業並未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宣傳力度不大,鼓勵政策不多,大學生自主創業舉步維艱,自然難以高效率發展。大學生自主創業和政府全面發展其實是可以雙贏的,在這方面,例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5萬美金商業計劃競賽”等許多外國成功的例子可以值得我們借鑑。第二是學校。目前校園開展的創業講座的質量比較差,高校在培訓學生的職業技能之外,還應該注重培訓學生自主創業的意識和企業家精神,系統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對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改變“高智低能”人才損失的局面都有積極的意義。第三是家庭。大學生是從校園走向社會成為成人的過度階段,對家庭仍存在一定的依賴性,自小養成的習慣和歸屬感讓大學生對家庭的重視程度相對要高,所以,家庭的支持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也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市場信息

大學生自主創業要很好地瞭解市場動態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邁向成功。特別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剛剛形成,處於複雜的國際市場經濟情況下,經濟的高速運轉使得信息有特強的時效性。這就要求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們隨時關注市場動向,對創業有關信息多作溝通和交流,清楚獨特資源的優勢,明確市場目標,對特定的消費羣體和消費環境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知其所需,投其所好,從而率先打開市場大門。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所具備心理素質

創業本身內含某方面或一定程度的創新,需要非智力因素調動智力、潛能的發揮。創業有風險,需要人的勇氣和膽識。創業有挫折和失敗,需要人的意志和毅力,這一切都是心理素質的體現。有關專家建議,青年人尤其是大學生創業者,一定要首先擁有“心理資本”,即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心理素質是影響人能否創業的主觀前提因素,也是制約人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調適能力。

創業是艱難的,也是成敗並存的,是對大學生創業者綜合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從創業的準備、初始階段,到創業的堅持,直到創業最後成功,創業者都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想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必須是認知能力較強、有愉悦情感、堅強意志和果斷行為的心理健康的人,因此,準備創業的大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自身的心理素質,自覺加強對創業心理素質的訓練與培養,從而正確瞭解自己,正確認識社會,認識到創業的艱難,形成自信、開放、務實、樂觀、勇於開拓、堅韌不拔的創業心理素質。

(一)敏鋭的商業意識

“在學校時我就有過創業方面的經歷,很多精力放在了競賽、創業活動等方面,當時還參加了清華的創業大賽獲了獎,但是為什麼畢業創業卻這麼難呢?我總結了幾點。”大學生創業者從宇對我們説,“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在市場定位和產品定位上把握不準,這就會造成重複建設,市場是深不可測的,作為一個想創業者,對機遇的把握素質是必備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71位的天津家世界集團董事長杜廈説:“如果缺少誠信的品質,你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如果缺少把握機遇的能力,機遇在你面前卻抓不住,你將是一個傻瓜”。因此在識時務者終為俊傑生意場上,眼光起了決定性作用。很多資金不多的小創業者,都是依靠準確抓住某個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了第一桶金的。對創業者來説,注重培養敏鋭的商業意識,遠比積累財富更重要,因為財富可在瞬間贏得或失去,但商業意識永遠是贏得未來的無形資本。

(二)果斷的行為能力

行為是人們心理、意識、思想支配產生的外在反應,是驅使人們達到目的必要的過程。果斷、勇敢、敏捷的行為特徵能使創業者抓住每一次機會,使自己一步步邁向成功。猶豫不決、躊躇不前只會錯失良機。在當下,我國的市場很大且處於起步階段,機會很多,能否贏得財富的關鍵在於能否把握機遇。但在創業界,往往是機會與風險並存,想要在競爭激烈、機會稍縱即逝的商海中勇力潮頭,大學生創業者除了誠實可信還必須要有魄力,敢於抓住商機,即使沒有十足把握,也應果斷地嘗試。有的大學生自卑膽怯、患得患失,不願為也不敢為,缺少這種應有的膽量和能力,嚴重阻滯了創業向成功的方向發展。在20xx年廣東省各高校大學生的商業策劃決賽中,選手們紛紛展示了自己的創業計劃,但即便是一等獎獲得者也表示自己的計劃是“空想”,近幾年不會考慮創業。而評委則認為他的作品是所有參賽者中最具操作性的。專家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在於現在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而創業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

(三)抗打擊能力

大學生是擁有較多知識技能的年輕羣體,他們朝氣蓬勃,對創業前景充滿了信心,表現出一定的自信。認為自己學歷高,具備高水平知識技能,會有敏鋭的商業嗅覺,但由於缺乏創業經歷,對於創業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困難估計不足,作決策時全憑直覺,盲目的選擇最終導致或退縮或失敗的結果也不足為奇。可大學生們一旦面對失敗就缺乏耐心,只要有一個困難不解決,一個障礙邁不過去,就會前功盡棄。大學生這種創業心理促使了一些泡沫公司的產生,一遇到什麼風吹草動,這些公司就會如建在沙灘上的高樓,説垮就垮,煙消雲散。小李是本市一院校藝術設計專業的高材生,去年畢業後與兩位同學一起自主創業,做起了樂器代理的生意。一開始店裏的生意很不錯,但隨着時間的流逝,小李他們欠缺社會經驗、經營不夠靈活、遇到挫折容易灰心等缺點就慢慢突顯出來,生意一落千丈。他們都覺得身心疲憊,甚至考慮結束創業。因此,大學生創業者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抗打擊能力。

(四)強烈的成就動機

美國著名的管理學教授霍爾指出:一個人的目標、意向和期望對其活動方向和成功都具有強有力的影響。尚言之,意欲所往,則無往不達,假如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你最終達到該地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高層次的需要、強烈的成就動機與高雅的興趣愛好是創業的強大動力。需要是個體在生活與實踐中對所缺乏的事物在頭腦中的一種主觀反映,是人行為的根本源泉。需要有多種內容和不同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需要層次結構中的最高層次的需要"創業者都有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而忽視較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和物質需要。高層次的精神需要產生的動機,是強烈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即指內心有強烈實現個人價值,取得事業成就的動力。想創業的人都是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即有雄心壯志抱負遠大的人,他們為實現人生價值、不甘平庸、鋭意進取。因此高層次的精神需要與由此產生的強烈動機,使人產生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決心,能調節內心短暫的波動,獲得經常的平衡,以良好的心理狀態實現自己的最正確的動機、堅定的信念是創業成功的前提。創業動機、堅定的信念是創業行為的發動機,它是推動個體或羣體從事創業實踐活動的內部動因,是使主體處於積極心理狀態的一種內驅力,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傾向性、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創業行為產生的前提。創業動機、信念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引導創業,激發潛能,拓展潛能和實現潛能,進而幫助個體獲得事業上的成就和巨大的財富。正確的創業動機、堅定的信念。一是要有巨大的創業熱情;二是能抵制各種誘惑,清除內心障礙;三是要有合理明確的創業目標。大學生只有努力端正創業動機、堅定創業信念,才能正確調控大學生的創業過程。

(五)敢於創新的開拓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不竭動力。談及創業,創新是必可少的要素。今天的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沒有創新能力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創新,就是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在某種意義上説,創新決定了創業成功與否。這其中包括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對於想利用技術創新創業的大學生來説,專家認為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創造;該發明創造可轉化為市場產品並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有可靠的資金來源。開拓創新能力是成功創業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開拓創新是創業的靈魂和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一個優秀的創業者必須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當代大學生應當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隨着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業被賦予了時代色彩,包含了知識的創新,科學技術的創新。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袁正光説:“知識創新的中心在大學和企業。”創業也好,創新也好,重在“創”字,即開創旁人或前人沒有的路子,在於創造性思維的發揮。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應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有創新,才有創業,進行創業教育,才有創業人才甚至創新人才,才有創業的成功。因此,大學生創業者不僅要學會如何掌握知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學識能力,而且要學會創新、學會創業、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業能力、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為未來創業作發準備。

(六)善於自我調適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面對市場的變化多端,競爭激烈,創業者能否因客觀變化而“動”,靈活地適應變化,成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創業者必須以極強的信息意識和對市場走向的敏鋭洞察力,瞅準行情,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靈活地進行調整。在外部環境和創業條件變化時,能以變應變。善於進行自我調節還應處理各種壓力。能用積極態度看待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冷靜分析、控制壓力,找出原因,緩解壓力,甚至消除壓力。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勇敢地面對壓力,力爭將不利變有利,將被動變主動,將壓力變動力。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還應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在創業之初,就應做好失敗的準備。要善於總結和吸取失敗的教訓,承認暫時的失敗現實,做出適當的調整和“退卻”,為將來的“進攻”積蓄力量。準備失敗,認識失敗,承認失敗,利用失敗,在困難和挫折中前進,才能步步為營,轉敗為勝。在創業中,面對取得的成績和階段性的成功,要善於’總結,看到存在的問題,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找出保持成功勢頭和繼續不斷髮展壯大的成功經驗,避免驕傲自滿,方能做到“善勝者不敗”。

二、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並非暢通無阻,還屬新生事物,僅有短短几年的發展時間,大學生中還存在能力經驗、資金不足、社會觀念阻礙等方面的瓶頸。

(一)是經驗不足。

許多學生在設計產品開發項目時並不瞭解市場上的需求,或者主觀臆斷市場需求;他們通常難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場信息,也就無從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都降低了他們開發產品的命中率,使得很多下大力氣研製的產品找不到買家,錯過了商業機會,甚至導致失敗。

(二)是綜合素質較弱。

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風險投資知識。雖然多數學生在大學期間也學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識,他們創辦的公司也大都組成了自己的管理團隊,其成員裏有時還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數公司的管理能力還是相當薄弱的。大學生在實踐能力、開拓創新、組織領導、協調協作、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創業、創造能力等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缺乏創業環境。

據瞭解,我國的創業環境在參與GEM (全球創業觀察)對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所做的調查中僅排在23位,屬於中下水平。創業環境存在的問題很多,包括資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項目、創業教育與培訓、商務環境等各個方面。特別是政府職能還未完全轉變,政府官員服務意識不強,在對上級部門下達的一些決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三、面臨這些問題所採取的措施

為努力促進大學生創業,需要社會、政府、高校與大學生自身等羣體的共同努力,努力培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

(一)政府方面

政府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在努力落實現有大學生創業支持政策的基礎上,有待根據大學生創業實踐出台符合當地的創業政策,努力從開辦創業園區、政策場地資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優惠條件並確保落實,以從政策上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礎。

(二)高校方面

高校有必要在創業課程設置與創業指導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講座會教學。比如如何把握商機,如何融資,如何寫創業計劃,如何承受壓力等等。並且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模擬創業、實踐考查公司企業的運作,進行豐富多樣的案例教學。使用學習從理論上,實踐中真正瞭解創業的全過程。

(三)大學生自身方面

有志於創業的大學生,在自身具備足以創業的技術的基礎上,有必要對技術不斷髮展完善;有必要認真學習相關創業知識,積極調整心態為創業做好充足的心理與知識準備;有效利用相關優惠政策,多方尋找風險投資與融通資金;組建具有相應能力與水平的創業團隊,以有效克服創業過程中的問題。

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受到資金、人際關係、政策及所處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創業的話題應該是永恆的,但創業的選擇須慎重。

四、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些建議

(一)不要一畢業就創業

針對大學生提出的大學生該不該退學創業和一畢業就創業的問題,很多專家都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反對大學生一畢業就開始創業,有時是退學創業的學生,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目前的環境很複雜,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非常低,你憑什麼能成功,很多大學生説,因為我有一個很好的想法。但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你更應該學會如何建立自己事業的保護壁壘,否則的話,你的競爭對手很容易超越你,擊敗你,因為他們比你更有資本。而且,我認為,當下大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具備一畢業就創業的條件,這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所造成的,因此,大學生需要先積累經驗,成功的機會才會多。

(二)不要為創業而創業

對於那些還在讀書的學生,首先應該問問自己,在知識、心理和生理上是否都做好了準備?如果一旦失敗,能否付得起代價?其次,是讓有經驗的人多給自己潑些冷水,“只有潑過冷水後,自己還在發熱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創業者”。要記住,不要為創業而創業。創業應該源於市場需求,要有好的創意。一方面,你願意為社會創造財富,另一方面,這種財富還必須是社會所需要的。其次,對於涉世不深的學生創業者來説,要有合作精神,有團隊意識,加上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最終保證事業的成功。

(三)慎重選擇創業的行業

創業千百萬不能單純的相信無論做什麼生意,只要努力去做,一定會賺錢。有很多行業的生意。再努力也不來錢,這不是沒有運氣的問題,而是由整個宏觀形勢和產業結構所決定的。

(四)創業有風險要善於下舉措

很多人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不敢或不願意用負責經營來進行創業活動,促進事業的發展,甚至把“既無內債,又無外債”的國債觀念推廣到企業的資金營運方面,似乎這是“自力更生”的象徵,這種鑄資和經營觀念,看不到存在着可以利用的廣大的社會資金固守着“無債”經營,因而只會束手無策其事業的發展。敢於借入外部資金,又要避免盲目借債,其核心問題就在於,科學而慎重的做出合理的借入資金決策,以謀取可能而且最佳的經濟效益。

(五)懂法、知法、守法

在創業者的過程中,懂法、知法、守法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創業者如果不懂法、不知法、不守法,其事業必然會夭折。只有在創業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法律規定行事,走法律的路線才能取得創業的成功,也才能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

五、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利條件

1.政府的支持和引導

近年來,國家實行了創新工程,進行了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國內諸多省市也制訂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勵大學畢業生(包括碩士、博士)自主創業,歡迎出國留學生回國創業。給予相應優惠政策:簡化審批手續、減免税收、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分期注資等。

2.大學生才思敏捷,敢想敢幹

在中國已經成功人世,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今天,大學生的思想相當活躍,創業熱情十分高漲。各種創業計劃大賽在中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許多有想法、敢創新的學生從中脱穎而出,學生創業隨即達到高潮——截止20xx年初,全國由大學生自己創辦的公司已有數千計。

3.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注意積累實踐經驗

他們積極投人課餘的實踐活動,或參加校園勤工助學,或為高新技術企業打工,這些活動為大學畢業生創業奠定了初步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緒榮,申羣喜,羅兆麟.略論大學生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1)。

[2] 曲明貴,楊慶祥.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現狀之述評[J].教學研究,20xx(1)。 [3] 胡長偉,張金華.加強創業教育促進畢業生就業[J].中國大學生業,20xx(7)。 [4] 《知識經濟》20xx年07期——試論大學生自主創業應具備的心裏素質。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6

滬上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如何?上海高校創業教育具有哪些優勢,存在哪些不足?市教委昨天公佈的一份對上海高校創業教育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上海本科和專科院校中,創業熱情較高的學生比例分別達到29%和14%,但本科院校真正參與創業的學生比例不到2.9%。近年來,上海高校創業教育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實際效果還有待全面提升。

優勢:政府、高校、社區、企業多方扶持

調查顯示,77%的學生認為創業是“創辦企業”,僅有23%的學生認為創業是一種“創新的行為”。由此可見,學生是從狹義的角度對創業進行理解的。關於高校實施創業教育,本科院校的領導普遍認為創業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認可度為8.4分(滿分為10分)。

67%的被調查者認為,政府在上海高校創業教育中起到了管理者、資助者、指導扶持者的綜合性作用。政府通過政策頒佈、資金投入,有力地扶持了大學生創辦企業。

上海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有創業意向學生的創業培訓。經調查,59%的本科院校和46%的專科院校有創業活動專項經費。各高校還通過組織創業競賽、設立創業基地、聘請企業家講授實戰經驗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幫助。在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有26%的院校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87%的高校認為應將創業教育開設成選修課。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師資都是碩士以上學歷,專科院校碩士學歷的師資佔75%。

社區、園區、企業積極扶持大學生創業項目。如楊浦區的“延吉街道大學生創業家園”,目前已有40多家學生創業企業在運作。各高校的.大學科技園,為創業學生提供了創業見習基地,對創業項目進行孵化。企業與高校積極合作開展大學生見習工作,提供見習項目、場地支持、技術指導、資金支持等。

不足:尚未形成創業教育體系

調查發現,上海高校目前尚未專門設置負責創業教育的機構,創業教育都掛靠在不同部門,如學生處、團委、產業處與有關學院等,使得實施缺乏有效協調機制和組織保障。同時,大學創業教育缺乏固定的宣傳途徑。調查表明,有創業經歷的學生中,只有22.5%的學生表示“非常瞭解”和“很瞭解”有關的創業政策和知識。

高校尚未形成將培養創業精神與開展創業實踐融為一體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方面,創業教育課程彼此孤立,缺乏內在有機聯繫;另一方面,創業知識和實踐課程的實施缺乏有效途徑和載體。調查發現,高校大多數只在MBA課程中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師資類型與質量不能滿足需要。目前從事創業教育和指導的教師,一般都缺乏創業經驗,導致這門課程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雖然高校創業教育得到了政府、高校、企業、科研機構的扶持,但這些支持仍停留在“點”上,沒有形成合力,尚未形成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學生創業企業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目前上海大學生中,藴含創業熱情和潛能的學生,與實際參與創業的人數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差。因此,高校創業教育的實際效果還有待全面提升,構建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任務緊迫。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7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的方式,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100%。調查對象為浙江理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部分有創業意向及已在創業的學生,調查對象的年齡均為19到21歲,平均年齡為20歲。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創業的認識以及態度、學生對自己創業思路的選擇、學生創業培訓的情況等。答案分單選、多選和簡答題三種。採用無記名的形式,學生自主選擇填寫,答題後當場交卷。問卷結果採用計算器和人工計算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處理。

二、調查結果及現狀分析

據調查顯示,這部分對創業有意向的學生均對自主創業這一社會話題有了自己的認識和想法。大部分學生認為創業即是開創事業,他們同時認為,資金、人脈關係、經驗不夠是影響創業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夠參加創業有關的輔導課程或相關實踐活動。

每個人選擇創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初衷,這是他們選擇創業的原因,也是推動他們在創業道路上前進的動力。據調查,有44%的學生選擇創業是為了賺錢;剩下部分中的大部分學生的目的是為了積累經驗或者展示自我能力,這兩部分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分別是26%和19%。而有極小一部分學生只是為了一時興起,體驗刺激或者應對當前的就業壓力。

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未成熟,國家出台的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法規等均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有着莫大的影響。但是,據調查,大學生對於這些政策、法規的瞭解程度卻不太理想。有着66%的學生不太願意主動去了解,只是知道一點;19%的學生偶爾會去關注,比較清楚;17%的學生一點也不知道。而只有3%的學生才會經常去關注,對於這些政策、法規很清楚。這一情況,也顯示出了大學生自主創業人羣當中的一個問題。

由於所組成人羣的特點,大學生創業也導致了很多去決定創業的人抱着想去嘗試的想法,這更多的反映了年輕人的拼搏精神。但是,創業從始至終都是一條相當曲折的道路。雖然還未親自動手去實踐,但是,學生們對於創業過程中的`最大障礙都有了自己的認識。具體見表格1.

除了對創業所會遇到的問題做過了解外,學生們對於創業所會選擇的領域、創業形式、創業地點等均做了相關的考慮。其中,大部分學生會選擇啟動資金少、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並選擇合夥創業的形式,其比例均達到了68%。

而19%的學生會選擇與專業相關的行業作為其創業領域,10%的學生會選擇軟件、網絡等高科技行業。而對於創業形式,剩下的人當中,8%的學生會選擇家庭創業,24%的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在對自己創業地點的選擇上,選擇回家鄉創業的學生佔42%,去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創業的學生佔47%,去西部地區創業的學生佔10%。

在創業道路上選擇適合自己的位置時,在校大學生也開始傾向於考慮一些現實因素,大部分學生會根據市場需要來決定自己所會採取的方向,這與前段時間相比已有了不小的進步。而且在面對一次創業失敗時,只有極少一部分學生會選擇放棄,大部分學生會選擇等待時機,積累經驗,其比例高達76%。就算面對創業過程中資金不足,很多人也有了相應對辦法。且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向銀行貸款,這些舉措均與當今社會頒佈的一些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聯繫在了一起。這些均説明了現在的大學生創業正在逐漸趨向於成熟。但是,中國的大學生創業還是有一段漫長的道路需要大家慢慢去探索。

在創業之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大部分學生都希望能夠到企業實習,通過親身實踐,藉此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綜合能力。而且據調查顯示,在校學生均渴望獲得更多的創業輔導和實踐機會。但在被調查者中,只有29%的學生參加過創業類培訓或講座。而這些參加的學生中,更多的人是為了去了解創業的過程和方法,彌補自身在這些方面的不足。通過這些創業培訓和講座,46%的人都認為對於自己有些幫助。這些也顯示了大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都對自己有了正確的方向和認知,也在採取一些採取來補充自己所缺少的部分。

全國政協委員駱沙鳴在今年“兩會”期間表示,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達20%,而中國大學生僅為1%。同時,據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的調查顯示,面對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現狀,有67.9%的人仍表示支持大學生創業,僅8.9%的人表示“不支持”。儘管對於大學生創業失敗,但社會輿論卻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而在創業之路上,社會和國家的幫助和支持確實對於大學生創業有着頗大的影響。在談及認為政府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應該做那些扶持時,大部分學生選擇了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服務和政策支持。而學校方面,大部分學生則希望能夠把大學生自主創業納入大學科技園區,並提供場地、實驗設備等環境和服務。同時,他們也希望學校方面能夠更多的為學生提供一些創業方法和技巧培訓,加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對於就業形勢的瞭解程度。

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需要社會和學校的幫助,更多的也決定於學生自身所具備的綜合素質。當提到這一方面時,學生們對於自主創業要求大學生具備那些素質也有不同的認識。所以在自主創業的道路上,我們應該增加自己的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培養良好的社會關係,並懂得分析市場需求,來增加自己的成功創業的籌碼。當然,大部分學生也充分認識到了大學生創業相對於社會其他羣體有着學習能力強,有創新精神等優勢,同時,大學生還具備年輕有活力和勇於拼搏的精神。

三、對未來大學生創業的展望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創業力夢想會場上,中國改革發展基金會副祕書長湯敏曾提出,變革中的中國經濟環境下,青年的“創業力”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前進動力之一,它將影響中國未來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實力。廖成林説,只要整個社會形成了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氛圍與機制,可以預見,未來社會將會出現一個由創業成長起來的精英羣體。這個羣體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因此,保護青年主動創業的熱情和“創業力”,至關重要。鼓勵大學生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這需要整個社會形成聯動機制,為青年創造更好的創業環境。

近幾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措施,從小額擔保貸款、創業培訓和創業補貼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去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出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按照規定,今後凡有創業願望並具備一定條件的大學生都可以得到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儘管如此,我國當前創業環境仍然很不完善,創業政策有待細化。創業教育體系也仍不健全,創業教育師資和相關培訓課程較少。

就業為民生之本,創業為青年之根。高校畢業生就業關係到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創業引導,充分調動和激發青年羣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當代大學生應不斷增強創新創業的意識,提高創新創業的本領,投身創新創業的實踐,早日實現自我價值。同時,社會各界應和衷共濟,形成合力,為大學生羣體提供切實服務,為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8

一、調研背景以及調研目的

如今,對我們來説,自主創業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了。對初出茅廬的我們,在資金,經驗,人脈等等方面都有不足,創業無疑是一個充滿艱辛的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20)》中明確提出“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新潛力的羣體之

一、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於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在自主創業理念定位、模式構建、師資培養及課程建設等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創業學生有哪些困難?社會又怎麼看待他們,為他們提供了哪些幫助?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答案。

調研目的:

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在創業理念定位、模式構建、師資培養及課程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為及時有效地迴應社會需求,亟需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總結,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套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出一套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創業教育體系,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參考

二、寧波鎮海區自主創業情況的`調研結果統計與分析由於調研問卷題目較多,我們將其具體歸納為兩個部分。一是對被調研者對創業的認識,二是被調研者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看法和建議。

一、對創業的認識。

在調研中發現32.7%的人對創業的看法為:自主創業是實現理想的一種方式,創業能使個人獲得不斷的成長和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30.2%的人對創業的看法為:創業要理性;在調研大學生自主創業時應具有的素質時,51.2%的人選擇強烈的挑戰精神,出色的溝通及交際能力,良好的社會關係,對市場的認識水平是創業必不可少的。在調研大學生創業的知識來源時,選擇親身實踐與家庭環境的比例佔48.5%,選擇媒體和社會宣傳和培訓活動的比例佔35.6%。在“自主創業中您偏向什麼樣的創業形式”問項中。

二、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看法和建議。

在調研中發現對於大學生自身而言,選擇哪個領域給自己帶來的風險最小的問題中,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和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低的行業兩個選項的佔54.3%。在調研對於大學生而言在什麼時間開始創業比較合適的問題中,選擇畢業後2年內或3至5年的佔總數的58.9%,極少數人選擇在畢業當年進行自主創業的。在“政府以及學校在大學生創業方面應該做哪些扶持?”的問題中,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支持和社會化專業化管理服務機構提供服務佔了44.4%,將創業課程納入必修課佔了15.2%,宣傳鼓勵、政策支持佔了20.4%,提供場、實驗設備等環境和服務及其他佔了20%。

三、鎮海創業者的現狀分析

四、創業者們和調研結果給予大學生的意見

在這次調研我們重點選擇了三家在鎮海區自主創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參觀採訪。先後三家企業在對大學生創業的問題上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並且給當代需要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提出了很多理性的建議。

一、畢業後四五年再開始創業。企業家們均認為大學生畢業後並沒必要急需走向創業的道路,而是應該對未來有所規劃,進入公司的最低端摸爬滾打,細心研究和努力認識社會,經過四五年的沉澱,形成穩定的基礎和心態才能自主創業。

二,企業家們建議合夥創業,四五年以後將不同階級不同工作的人結合在一起一起創業,大家的社會經驗都相互促進有利於創業。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9

一、生逢其時,還是命途多舛?

——廈門市創業環境現狀分析

進入20xx年以來,廈門打造創業型城市的步伐加快。據悉,最新的《廈門市創業觀察研究報告》新鮮出爐。報告表明,廈門的創業環境優良,在參評的全國24個城市中居於第4位。廈門正努力着手於各方面的建立,以達到國家各項創業環境的標準,在此,我們將着重從政策、經濟、金融、市場、文化和地域等方面來析廈門市大學生創業環境。

從我們的調研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廈門目前的創業環境有着以下幾個典型現象:

(一)政策環境:大學生難以運用優惠政策。

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紛紛為解決當地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種種創業方案,制定了各項創業政策。然而,大學生難以運用優惠政策的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宣傳不足、落實不到位,有些政策還存在設計不合理的現象。

(二)經濟金融環境: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狹窄,風險投資等先進金融投資方式十分缺乏。

通過採訪一些大學生創業者,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資金問題。通過統計分析我們做的調查問卷可知,創業過程中遇到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時,近45%的大學生選擇了“向銀行貸款”,20%的學生選擇“吸引風險投資基金”。然而,銀行貸款也未必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持:很多大學生自身的創業項目成長性不足,而且由於無充足的擔保源,使得銀行沒有動力為這些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擔保貸款,從而導致很多大學生創業者連最基本的銀行貸款都無法實現,最終只能通過向親朋好友借款,甚至是進行非法的資金募集。

(三)創業文化環境:多數大學生對創業缺乏一個成熟的理解

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大學生分成兩種顯著的羣體,一是想要創業的大學生或是創業初期的大學生,這類大學生對創業的概念理解相當不成熟,他們多數將創業當作一種餬口的工作,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創造企業;二是創業成熟度較高的大學生,他們大多數考慮到事業的長遠發展,在經歷了很多困難的磨練後,他們追求的是創造價值。因此,兩者有着本質性的區別,前者在“做事”,後者在“做事業”。

(四)創新環境:大學生創業的核心技術普遍不足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大學生創業依靠核心技術起家的並不多,大部分的大學生僅僅依賴於簡單的營銷手段等低技術含量的商業活動而將其當作創業,例如代理服裝、校內複印、雜誌製作等,他們的“創業”更多的強調“挖掘未挖掘的市場”,但他們沒有發現這個市場的深度不足,即該市場已經被開發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些門檻極低的邊角料,都令我們為他們的未來擔憂。

我們認為沒有“核心技術”的“創業”並非創業,而是在就業,在掙錢。大學生創業應當牢記,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大學生在創業中才有與他人競爭的資本,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生存。

(五) 家庭環境:家人的支持極大影響創業者心態

在我們對創業者的調查過程中,幾乎近90%的受訪者有考慮到家庭因素對其創業的影響。來自家庭的因素對於創業者的創業之路的選擇以及創業成功的可能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一,家庭環境影響其創業素質;其二,在選擇創業道路時,家庭的態度也會對創業者有重大影響。

A.政策面的四大矛盾

我們看到,在上面所述的五個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中,應該説存在最大問題的在於政策實施現狀,即政策環境在形式上是樂觀的,實際實施情況卻值得堪憂。就我們的調查上看,政策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四個主要矛盾在於:

(一)豐富的政策與基層機關政策宣傳動力不足的矛盾

根據我們發放的問卷調查,在目前打算創業大學生中,知道這些政策的比例不足50%,很多大學生通過自己向銀行貸款或者向親朋好友籌集資金來解決初始資金問題。在調研過程中,當我們以創業大學生的身份去廈門政府某部門詢問關於創業政策的問題時,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我們卻愛理不理,給我們看的政策僅僅一些在網上就可以找到的、有限的幾個政策。據很多創業已久的大學生透露,這個現象由來已久,因為他們創業多年積累的人脈已經使他們其能夠輕易的瞭解到政府政策動向,而初創業的大學生則沒有那麼多渠道能夠了解一些政府早已頒發卻不為大眾知曉的文件或政策。

根據我們對多位創業者的走訪總結出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在於:政策出台與落實在宣傳環節中出現嚴重脱節,有些文件之所以難被大眾獲取,在於我國政策執行環節中長期存在的“潛規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麼對基層工作人員而言,少一事如何實現?少宣傳或者不宣傳政策,政策信息不被瞭解,自然就減少了工作量。可見,政策推廣中的宣傳環節備受考驗。政策頒佈和執行力度未統一,光頒佈不執行的做法未免有造“形象工程”的嫌疑。

(二)多樣的政策推動與政策執行效果的矛盾(以廈門YBC為例)

YBC的申請與發放從屬於政府運作環節,在實際運作中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 YBC審核的過程,按照制定的程序從申請到放款至少要四個月時間,而且通過率很低,只有30%的項目可以通過;其次,YBC為每個項目只能提供小額融資(一般為3~5萬元)。而在我們對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創業項目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有資金持續注入方可存活,另一方面資金需求量較大。所以,短期小額的資金扶持並無法滿足大學生創業中的資金需求。因此,YBC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幫助更多的體現在“形式上的幫助”,並無法從根本解決大學生創業的實際困難。

YBC雖然是眾多政策扶持之一的一份子,卻能深刻的反映出目前政策與落實的實際問題。廈門市在創業資金扶持、創業培訓以及創業服務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以政策推動創業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政策的“量”已得到了保證,而“質”卻未得到相應的保障,這就是政策“量”與“質”的直接矛盾。

(三)必要繁瑣的審批程序與審批成功率之間的矛盾。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只要涉及資金支持的創業扶持政策的申請都有較為嚴格的審批程序,這在客觀上極大的降低了申請的成功率。例如,在上面介紹的YBC項目,實施效果有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審核過程至少需要四個月。這裏就反映了我們一直強調的政府政策執行力的問題,政府執行效率能夠有效提高的關鍵在於審批程序的精簡和審批門檻的降低,審批手續的簡化是提高政府運作效率最直接的辦法。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審批程序的簡化是否可行?廈門市YBC負責人林煒主任給我們介紹,目前申請YBC扶持需要通過初篩、培訓、實地考察、YBC全國辦複審等程序,通過這幾個必要審查程序的合格申請人才能獲得創業啟動資金貸款,並得到指導老師一對一的輔導。而這些程序確實是在審查項目的必要環節,林主任也表示: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如何把這些有限的資源真正送達到那些最需要幫助,才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項目上,政府作為政策的執行者,有義務嚴格管理好這些社會資源,將它的效益發揮到最大。這也反映了大部分政策執行者的心聲,他們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常常會面對追求政策執行效率和嚴格政策執行原則之間矛盾的權衡,一方面高效的.政策執行效率意味着簡化的審查程序;另一方面,政策執行原則又要求政策的落實必須符合政策頒佈的意圖,真正能夠幫助有需求的大學生創業。

(四)項目成長性與政策扶持原則的矛盾

在調研中,不僅是政策執行者有這樣的考慮,連創業大學生都有相同的反應,大學生創業的項目普遍過於理論化,甚至大部分的項目並沒有嚴格的策劃書。就策劃書而言,大學生對未來現金流的估計和折現率的選擇,都主要是從理論角度出發;相反,實際創業的現金流估計卻需要學生了解這個行業的利益結構和利益來源,才能對現金流形成合理的估計。這源於大學生尷尬的創業地位,他們通常沒有考慮到這個項目涉及到各利益羣體以及項目在市場的可接受性。因此,很多項目未來的現金流很難估計,也就是説現金流的不確定將會導致成長性不穩定。

可見,一個創業項目面臨的現金流不確定因素越多,這個項目的風險越大,因此,一份優質的策劃書至少應當考慮到各類可預見的因素,否則就會因為考慮不周全而面臨失敗的風險。

二、 創業環境面面觀

-----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創業環境的比較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創業環境究竟有哪些差異呢?根據實際調研及對國外創業環境和案例的研究,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創業教育的差別

西方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教育成熟度遠高於我國,它們在理論與實踐上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體制。在理論上,國外已經編寫了若干部創業學著作,其中美國創業學專家傑弗裏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內利編著的《創業學》已更新至第六版;在實踐中,國外創業實踐活動豐富,美國、新加坡和英國等國家都在大學設置了創業培訓基金,鼓勵大學生申請資金將想法投入運作,旨在培養其成熟的創業心態。而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卻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且未有較為成熟的指導思想與教育體系,廈門作為我國沿海經濟開放城市,在創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取得的實際成效卻也十分有限。總體説來,我國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仍十分匱乏。

(二)創業心態的差別

發達國家青年的創業心態較我國大學生相比更為成熟,他們將創業視為磨練自己、考驗自我的過程,是主動式的創業,他們在乎的是過程的享受與體驗,從而達到經驗積累的目的;而我國的大學生創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就業壓力所迫,是被動式創業,僅僅將創業視為一種就業的替代方式,對創業概念理解不夠深刻。在對廈門市大學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計劃畢業後創業的大學生中,約有37%是在近一年內才開始考慮創業的,自己對創業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認識和長期準備。

(三)市場化程度的差別

相比於歐美髮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幹預,以政府為主導的思維仍然沒有完全轉變過來,在創業過程中,許多措施比如創業推介會及創業初始投資方面由政府來做反而不如由市場來做會更有效率一些。創業本身就屬於市場領域的內容,因此從政府層面來講,對待創業,應當把服務於創業者,為創業着提供便利作為政府理應做好的職能,而不是僅僅作為考核政績的指標。我們在對新加坡鍾駿源教授的採訪中瞭解到,新加坡政府對於其創業者來説提供的資金及指導和優惠措施比中國目前更加豐盛,而且落實到位及其嚴格。

(四)創業思路的差別

在創業思路上來講,歐美國家講究的是專業化分工的創業方式,對於那些初創期的企業來講,可以沒有資金或市場,也可以沒有這些方面的人才,只要創業者擁有令那些投資機構另眼相看的個人素質能力、創意新奇的產品、獨特的經營思路和管理理念,那麼對於創業者所缺乏的其它一切來説,投資機構都可以提供給創業者,甚至到了後期,投資者甚至會更改企業的經理人,以致創業者與企業不再擁有控制權,但是,此時的企業,也已成為了其領域的佼佼者,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而在中國,對於自己辛苦創立的企業,最後卻轉手給別人,在對廈門市各高校的走訪中,我們發現,對於大學生創業者來説,無論是在感情還是思想上,這點是都是很難接受的。

(五)創業政策的差別

國外良好的創業政策是造就一個個創業神話的重要因素,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政策是在近年逐漸加大扶持力度的,在資金、教育、指導等方面的扶持計劃都處於初始階段。與我國相比,國外不但在資金上做足功夫,成立各種創業基金,為大學生解決“創業血液”問題,還特別重視大學生創業軟實力的建設,注重培養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例如新加坡,近10年來,新加坡政府以每年不少於20億新幣用於風險投資、技術轉移和創新創業。EDB(經濟發展局)還設立了各項優惠扶持計劃促進了創業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創業氛圍。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制定政策,將每年派出一批大學生赴美硅谷創業型公司學習一年,意在將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帶回新加坡。相較而言,我國的創業政策較為簡單,扶持面小,在目前嚴峻的就業環境背景下大多數政策帶有“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色彩,其次我國創業政策的執行力較為薄弱,這也成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一個瓶頸。

當然,我國與國外在創業環境上的差別不止體現在這五個方面,但是其他的各個差別都可以由上述五個因素引申,從這五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對於創業的整體思維和認識是重點,因此創建創業型社會,促進大學生創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發佈幾個政策,建立幾個基金就能完成的,這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

三、我的未來不是夢

---更多優質創業,我們還需做些什麼

我們根據上述所提到的現象,結合中外創業環境的對比,借鑑優秀的國外經驗,從與大學生創業環境相關的兩個主體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政府:

1. 提高政府運作效率,強化政策執行力,合理的制定政策

我們認為我們不應該過分關注政策發佈的數量,而應更重視其實施的質量。如果因為審批手續複雜、審批週期長、政策宣傳不到位、政府職員責任心差、政策制定不合理的原因打擊大學生運用政策的積極性,那麼政策只能徒有其表。

2. 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市場經濟環境

前文中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廈門在法制城市的建設上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從總體上來講,我國與國外的一個重要差別在於法律環境的差異,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指出的是我國在知識產權以及維護市場公平方面做得仍是不足。我們理應正視問題,明白法律法律保護的不僅僅是大學生,更是健康的創業環境。完善的法律體制對我國構建公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是很重要,把法治思想深入貫徹到公平市場經濟的建設中,為大學生提供公平的創業環境,提供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保護的不僅僅是大學生,更是健康的創業環境。

3. 增強對創業的認識和理解

在政策上偏向於知識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創業要比偏向於勞動導向型卻沒有任何發展優勢的創業要更能提高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生產發展競爭能力。對於創業,政府不能只滿足於做表面文章,除了在制定創業政策時要慎重考慮,更多的是要參考專家學者的意見,而不應由領導拍板做決定。政府轉變思維方式,使其政策能真正惠及到大學生創業者,使其在創業過程中更能專注於其企業經營與管理。

4.普及創業知識,搭建創業幫扶平台

這裏有兩個方面,一是普及創業知識,即創業教育。

其次,搭建創業幫扶平台指的是政府等服務機構與組織應作為中介的身份參與大學生創業的過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5.應適當引導創業方向,對高新技術等成長性好、潛力大的項目進行偏向性支持

目前我國創業項目中高新技術,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項目佔的比重偏低,這不但與我國的法制不健全有關,也與國家對科技資金投入偏少有關。只有國家堅定支持高新技術的發展,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實行更多的政策傾斜,才有利於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方向,實現創業結構的優化。

6.多部門合作,為大學生創業資金融通打通經脈

資金是大學生創業中最容易面臨的困難,而政策支持的資金不但量小,而且申請難度大,在實踐中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目前,除了有福建省推出的專為異地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申請貸款提供擔保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擔保基金,目前在廈門市已有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了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小額貸款。另外,廈門同安等地區也出現了互助性質的小額貸款擔保的創業民間團體,這些都構建成了正在完善的創業金融體系。 只要方法得當,就能為大學生解決最急迫的困難。

(二)學校:

1.教育改革。事實已證明,在大學所實施的教育產業化,現在早已不能適應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思想。僵化的應試教育打壓了中國學生的創造能力。論動手能力,創新思維,活躍程度,皆要弱於國外大學生,但中國學生優勢在於基礎紮實,勤懇認真,改革中國大學的教育制度,既要保留中國特色教育下所帶來的優勢,又要彌補其不足。這樣的話,那些在大學中的佼佼者,將會成為創業的新生主力,而不僅僅只有讀研一條路,因為創業更能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2.推廣類似 “創新創業園”創業教育模式。在實踐中,我們特別走訪了廈門多家高校的創業教育情況,這已經是一個重大突破。但是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我們特別推薦廈門理工學院的創業教育模式——廈門各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廈門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我們認為其運作模式值得在高校中推廣。

3. 開展創業專業教育。除了上述論及的創業教育外,高校還可以創辦專門以教授創業有關內容為基礎,培養專門的創業學人才為目的的創業學院。

廈門市已於20xx年創辦了專門的創業職業培訓學校,現已為廈門專科教育培養出眾多的創業人才。另外,在全國範圍內,無論是上海交大、中山大學等一線高校,還是西安外事等眾多的二三線高校,都紛紛成立了創業學院以培養創業專業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水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創業專業教育已成為新的趨勢,而在開展專業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又要注意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實踐和融入社會,培育出真正具有自我創業能力和價值實現的創業者,從而避免落入職業教育的俗套。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0

大學生創業為何成功率低?近日,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哲學系的朱蓉蓉、楊、郭玉華、陳寅鑫4位同學利用寒假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進行了社會調研,通過對創業大學生、成功人士、在校師生的調查和訪談,完成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報告》,指出大學生創業的投資誤區和七大可行性方案。

失敗原因一缺乏創業教育

《報告》指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原因在於創業能力不足,亟需通過創業教育和實踐智慧的積累提高創業能力。大學生創業之路異常艱難,除了缺乏一個整體有序的創業環境,大學生創業者本身條件限制是重要原因。

不少大學生在接受調查時表示,創業最艱難的還不是資金,缺乏知識、技能和信息才是創業的最大困難。單憑少數學生自我培養意識,自我實踐鍛鍊,難以使大學生自主創業形成規模,有時也缺乏科學的指導。

據瞭解,目前有不少高校都開展了相關自主創業的講座和活動,但是並沒有開設自主創業的課程。與創業相比,高校更關注就業。在調查中,有不少高校教師認為,畢業生自己去創業,一般是因為找不到工作,如果畢業生供不應求,沒有必要去創業。大學生缺乏系統創業教育,是他們缺乏創業素質的根本原因。

失敗原因二籌錢四大誤區

在許多大學生看來,創業是一場比爾·蓋茨式的“運動”:有了創意有了資金就能開公司,開了公司就會財源滾滾,而對行業缺乏深度審視,對市場缺乏深刻了解。

據調查,大學生創辦的企業中超過九成是靠民間借貸起家的。但是大學生在吸引創業投資上存在以下誤區:

一是籌錢心切,常會為一點小錢出讓大股份,或是賤賣技術或創意,從而失去主動權;

二是隨意違約,對投資協議稍有不滿就肆意毀約,結果上了資本市場的“黑名單”;

三是過於執著,即使投資人不能提供增值性服務,仍與其捆綁在一起;

四是不負責任,燒別人的錢圓自己的夢,結果兩敗俱傷。

成功關鍵選好創業項目

選擇創業項目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在選擇過程中切忌盲目跟風。一定要選擇自己最熟悉、最擅長、最有經驗、資源最豐富的行業來做。

經過調查,《報告》列出了7大可行性創業項目供大學生參考:

一、家教服務中心,聯繫同學與重點中國小的老師合作,選擇有優勢和市場需求的科目為服務項目;

二、成人考試補習,與本校的`成教學院等合作開展服務;

三、會議禮儀服務,成立一家大學禮儀服務隊,既可以與專業的禮儀公司合作,也要直接面向各類大型會議;

四、收出版社退書,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的出版社,每年都有銷不完的書從發行商那裏退回來,學生可以把書收過來,用較低的折扣直接進入銷售終端;

五、發明家俱樂部,組織學生中對發明感興趣者,建立網站,有計劃地宣傳推介;

六、速記訓練經營,訓練專業人才為研討會、新聞發佈會、各種論壇等服務;

七、出租旅遊用品,購置野外用品出租給喜歡野營野遊的學生,還可以自己探索,尋找新的景點,設計新的出行線路,創造新的野營模式等。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1

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形勢變得日趨嚴峻,面對崗位供大於求的現實,部分好範文毅然選擇了自主創業。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就業壓力,但同時也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以xxxx大學xxxx學院作為個案,在通過調查獲得實證材料的基礎上,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目前條件下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新情況,以及創業的實施對高校就業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並從學生的角度和實際需求出發,提出了推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思路和建議。意在提出適合大學生創業實際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工作的思路和對策。本次調研:

一、調查對象:xxxx大學xxxx學院部分在校學生及學校附近已創業成功的大學生。

二、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抽樣調查的方法,分兩個部分進行。

問卷部分:本次調研共發放了xx份問卷。回收xx份有效問卷,有效率xx%,主要選取三、四年級的學生作為調研對象,問卷涉及大學生對的創業動機、創業困難、創業指導、創業培訓等。

訪談部分:結合對問卷的分析,本次調查學校附近共同創業三位大學生進行座談,內容主要涉及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創業心得,以及學生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和要求等多個問題。

一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

(一)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在調查中發現xx%的人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開辦一個企業(公司),xx%的人對創業概念的理解為:只要開創一份事業就可以叫創業。可見狹義的創業就是辦一個公司,廣義的創業則是獲取一定的資源來實現一種創新的想法,最後使它成為一種服務。在調查大學生願意從事的創業領域時,xx%的同學選擇與專業相結合的領域,xx%的同學選擇感興趣的領域,只有xx%的同學選擇往當今熱門的方向發展(如軟件、網絡等高科技行業)。在調查大學生創業的地域選擇時,選擇自己家鄉的比例佔xx%,選擇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比例佔xx%。在“調查大學生的創業動機時,您創業的最大動力是什麼?”問項中,選擇賺更多的錢的比例佔xx%,選擇想自己當老闆的比例佔xx%,選擇解決就業的比例佔xx%,少數同學選擇實現自身價值,同時也要解決生存生活需要。

(二)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自20xx年,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20xx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税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條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一時起,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很少。據相關的調查顯示xxxx屆畢業生中,在學院和基層企業共創平台的基礎上,只有xx多人到基層參與創業(佔畢業生總數的xx%),xx人回鄉自辦農業企業。在“您對大學生創業的看法”選項中,選擇認同,是實現理想的一個途徑的比例佔xx%;選擇應該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的的比例佔xx%,選擇反對的只有xx%。可見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高漲,但參與者為少數,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佔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創業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還需要一個過程。那麼大學生對創業為什麼有熱情沒有行動呢?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大學生創業存在的障礙。

據統計以賺更多錢為動機而想要創業的的大學生佔xx%。由此可見“創業”這個詞在大學生在心中,仍是賺錢牽引着他們去創業,而並非僅僅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就業,同時也為了解決大家的就業。但創業並不是説創就創的。在採訪農大旁自主創業的白房子主人表明創業需要良好的交溝通能力和管理方面的能力,只有少部分關注的是法律方面和知識或能力。自己的能力不足那就應加強自身的培養了,xx%的問卷調查者面對自身能力和缺陷更願意通過進行創業實踐來提高自己,只有xx%選擇了向有經驗的人學習或是接受培訓。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困難在“您認為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問項中,選擇資金不足,沒有好的`創業方向的比例佔xx%,選擇面對風險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的比例佔xx%,選擇經驗不夠,缺乏社會關係的比例佔xx%,少數同學選擇要考慮繼續深造和其他。在“您認為目前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的選項中,選擇沒有指導幫助的比例佔xx%,選擇準備還不充分的比例佔xx%,少數同學選擇沒找到合適的創業平台。可見大學生創業存在以下困難。

(一)經驗困難。受年齡和相應學識的限制,大學生對社會缺乏瞭解,特別在市場開拓、企業運營上,很多人只會“紙上談兵”,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的誤區。創業過程中,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缺乏經驗與相關知識,也就無法分析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資金困難。本次調查顯示,有三成的大學生認為“資金是創業的最大困難”。因此,資金是大學生創業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學生要開拓思路,多渠道融資,除了銀行貸款、自籌資金等傳統途徑外,還可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創業基金等融資渠道。

(三)項目選擇困難。用智力換資本,這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之路。因此,打算在技術領域創業的大學生,如何進行技術創新,開發具特色的產品,打開市場是值得深思的問題。調查顯示大多數同學處於迷茫狀態,信心不足。在“您認為在創業過程的時候,您的困惑是什麼?”選擇找不到方向的比例佔xx%,選擇沒到合適的時候的比例佔xx%。

(四)能力困難。大學生不熟悉經營“遊戲規則”,技術上出類拔萃,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創業獲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在“您認為您現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創業的要求嗎?”選擇不滿足的比例佔xx%,選擇説不清的比例佔xx%,選擇基本滿足的比例佔xx%。

(五)心理困難。擁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並充分擁有應對風險的心理準備,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由於大學生受年齡及閲歷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對創業風險有清醒的認識,缺乏對可能遭遇到風險和失敗的必要準備。而創業是需要激情和信心的。調查顯示,當今大學生因種種困難缺乏創業勇氣,滿足於找一份工作先就業再説。

除了大學生自身決定創業不足的內因外,社會上還尚未形成利於大學生創業的氛圍,政府出台的在創業培訓、創業扶持、政策支持與優惠措施等現有政策有待落實,而且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在創業培訓教育與創業促進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這些因素並非決定大學生創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但相關有利外部條件的缺乏,既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也對大學生創業前景產生了重要影響。

從以上調查結果總結得出,目前大學生自主創業具有三個顯著特徵:

一是大部分青年對目前工作不滿足。調查顯示,大部分青年對目前正在從事的工作不滿足,尤其是對職位和收入待遇不滿,希望通過創業來改善工作環境。

二是缺少啟動資金,對政策較少了解。打算獨立創業的青年準備從事的行業比較分散,從事銷售行業和社會服務行業的相對集中,其次是軟件、網絡等高科技行業。其普遍特點是初期投入資金少,起步容易。

三是創業優勢劣勢明顯。青年總體受教育水平較高,有一定的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學習能力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合作精神好,注重團隊建設,容易形成創業團隊等都是青年就業創業中的優勢。青年創業的劣勢在於:首先,大多缺乏商業方面的經驗,職業工作和人際交往經驗不足。其次,青年創業容易眼高手低,對創業的辛苦和困難認識不足。第三是普遍缺乏資金,一般都面臨信貸信用不足的問題。第四是青年一般熱衷“體面職業”初期創業新鮮感強,但不容易持之以恆。

三、對策和建議

針對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出的各種問題,提出一下幾點建議:

首先,政府要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方面的保障,主要可以採用經濟、行政以及法律的手段。

其次,高校有必要在創業課程設置與創業指導等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努力,以努力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與創業水平。

再次,社會有必要形成有利於大學生創業的公眾輿論環境,形成利於創業的良好氛圍,努力促進就業的公眾輿論環境,為大學生創業奠定良好的環境基礎。

自主創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積累,還需要社會經驗和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風險意識。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有成功也有失敗,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主創業。在受訪的三位共同創業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要多一些理性。創業僅有興趣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還受到資金、人際關係、政策及所處環境等各方面的制約。創業的話題應該是永恆的,但創業的選擇須慎重。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2

一個時代青年的就業觀,反映的是當下國家的社會觀、價值觀及社會現實、隨着經濟、科技、文化的高速發展,傳統的就業觀已經遠去,為深入瞭解新時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星光閃閃實踐隊自7月20日起,對大學生就業觀開展調查,按照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此次調查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就近就便靈活開展、

一、調研背景

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現在大學生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就業形勢、由於就業形勢的嚴峻,近年來,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一般來講,大學生畢業後有兩個選擇:一找工作,二是繼續升學進修,最起碼選擇繼續進修的同學已不算是失業、而對於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願的畢業生,,就業難無疑就成為了他們面臨的頭等問題、特別是20xx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地對中國國民經濟、社會生活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二、調研目的及意義

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也關係到在校大學生的未來發展、為此我們實踐組對周邊大學生做了網上問卷調查,通過網上統計數據的形式來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情況,以及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提供我們的建議與解決辦法、通過這次實踐,我們對大學生就業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提高了我們的動手能力,貢獻社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我們在活動中每位隊員都積極顯言顯策,用我們自己的努力來為社會問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時刻關心社會,關心祖國發展,並嘗試用我們所學去解決問題、

三、調查內容

(1)調研對象:周邊在校或已畢業大學生

(2)調查內容:大學生的基本信息,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瞭解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的的看法,瞭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想法的比重及對創業所遇的困難的考慮;着重調查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關注程度及在自主創業遇到的困難、

(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的方法、通過網絡郵箱發放調查問卷,本次調研一共發放了50份問卷、回收32份有效問卷,有效率達64%,問卷涉及基本信息,現在就業形勢、大學生對自己專業前景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問題,着重調查大學生的就業期望,關注程度及在就業遇到的困難、

(4)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

四、調查發現

1、本次調查男女生數量基本一致(其中男生43.75%,女生56.25%)、

2、本科和高職高專數量相差較大(其中本科90.63%、高職高專9.38%,無高中畢業)、

3、具體看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學歷越高,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越高、

4、3.13%的被調查者有出國繼續深造的意向、

5、求穩心態加劇,大學生對國企和機關單位熱衷度提高,絕大多數被調查者熱衷於大企業,不願意去小企業冒險、

6、應屆生在求職過程中“薪資福利”這一因素占主導地位,“工作和生活平衡”緊隨其後、有90.63%的被調查者認為找工作薪資應該放在第一位,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

7、一線城市依然對畢業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有40、63%的畢業生選擇去一線城市、

8、68.75%的被調查者期待工作初期的月薪在2000—4000之間(2000以下只有3.13%,4000以上的佔28.13%)、

9、75%的被調查者認為溝通表達能力是自己的競業優勢、

10、18.75%的被調查者想過自主創業、

11、75%的被調查者能區分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12、畢業後願意回到自己的故鄉工作的僅有28.13%,加劇了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人才流向經濟發達城市、

13、校方安排就業往往不被接受,僅有28.13%的被調查者想通過校方就業,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選擇靠自己就業、

14、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調查者都認為企業文化會影響自身的就業選擇,這也為企業的'文化建設敲響了警鐘、

15、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願意從事體力工作,當代青年的吃苦耐勞精神有待提高、

五、大學生就業創業現狀分析

1、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的就業市場並不景氣,對崗位的競爭日益激烈,雖然隨着企業的復工復產,招聘需求在緩慢的增加,但是招聘規模仍然有所不足、

2、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一線城市,總體趨向穩定,求職一次到位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很多大學生仍然喜歡穩定、清閒、福利保障好的單位,希望以此就能選定理想的職業,而不願意選擇有風險、有挑戰性的職業,不願意選擇體力類職業,更不敢去自己創業、

3、在當今經濟形勢下,大多數大學生對於現在的薪酬待遇期望普遍在5000+以上,然而除金融行業和IT互聯網行業外開出高薪的企業其實並不多、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為“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為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5、由於社會對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這一錯誤觀念扭曲了對畢業生的需求,是在人為的製造就業困難、

6、文化交流水平低、技能素質不高影響青年創業和就業、在農村外出務工的青年中一定職業技能特長的屬極少數所謂的技術大多數是一些較為普通的木工、砌磚等基本沒有技術含量高的人、在失業和待業青年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欠缺適應能力不強、就業信息不靈、就業創業能力偏低等現象制約和影響着青年就業和創業的競爭力進而增加了青年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區就業和自主創業的難度、

7、觀念陳舊落後影響青年就業、創業工作、調查表明在農村,一些青年由於戀鄉不願離開本土,有些家長對子女外出打工不放心、另外在職業的選擇上存在偏見,認為從事餐飲、賓館、家政等服務行業低人一等,有損形象,不願意從事服務行業工作、失業職工、待業青年受到計劃經濟就業觀念的影響,在就業、創業問題上存在依靠政府、企業的依賴性心理、一部分青年一心想找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對臨時性、階段性、彈性就業不認可一些青年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期望高,挑肥揀瘦從而在就業過程中喪失良機、同時還存在創業意識不強,對自主創業缺乏自信等問題、

六、調研意見及建議

經過我們實踐組對問卷的深入分析與討論,並就反應的一些現象查閲相關資料,結合相關政策,我們每位隊員積極發言,貢獻智慧,分別從政府、各大高校、大學生以及用人單位四個利益相關者出發,提出幾點意見及建議:

1、對大學生而言需要轉變就業觀念、因為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過剩,但是技術人員相對短缺,所以導致就業不平衡、如果大學生能轉變就業觀念,從事技術方面而非“坐辦公室”會大大提高就業率、其次是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多參加社會實踐,學習相關的組織管理技能,積累工作經驗,會為找工作提高競爭力、在一就是向多技能人才發展,就是不僅僅只侷限於某一項技能,要提升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2、對高校而言要加強改革創新、優化專業設置,提高教學水平、高等院校在制定招生計劃時,應該充分考慮師資水平、辦學規模、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設置專業,避免熱門專業在同一學校的重複設置、改革教學體制,在教學安排中引入學生評分機制和教學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以服務社會為導向,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學校要將就業工作作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依據,堅定不移地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另外一個是構建以校園為主體的就業市場、高度重視市場建設,實現地方與高校的協作發展,共建雙贏、

3、政府、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並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淡化户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就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專項項目基金,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後盾,在物質在精神上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對於支持並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政府應出台各種鼓勵畢業生高科技創新創業行為的政策;可以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提供特殊優惠等行為、

4、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此外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説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還要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後,擇優錄用、為在當代青年大學生提供陽光透明的應試製度,享受良性的競爭、

七.調研總結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就業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當代大學生就業以及創業形勢,我們團隊進行了此次的網上問卷調查活動,旨在關注大學生最關注的問題以及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獲得的相關數據分析就業形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我們團隊成員分工明確,緊密配合,正真體現了團隊精神與合作意識、我們在積極參與實踐的同時,對社會熱點問題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培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當下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更加了解並知道創新創業難之處、

雖然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和困難,但都在團隊的統一合作中一個個克服了,感謝此次調研使我們收穫瞭如此之多,感謝我們的團隊成員提出的寶貴意見、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3

一.創業是最好的就業

1、眾所周知,勞動力過剩,就業難在我國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隨着大學擴招,畢業生的迅速增加,而社會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擴招前的水平,而且許多單位希望應聘者都能有幾年的工作經驗,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面對這種形勢,受過高等教育並具備一定創業能力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既可以為自己尋找出路,又是可以為社會減輕就業壓力。

2、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到各個高校都熱情鼓勵,支持大學生畢業自主創業,各級政府為大學畢業生創業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各高校為大學生創業也積極創造各方面的條件,對有條件的大學生來説,自主3.大學生創業的路子相當的廣泛。許多大學創新意識強,有自己的專利或開發項目,創辦高科技企業,是創業的一條理想之路。

3、當然,先就業再創業也不失為明智之舉。有些立志創業的畢業生或由於缺乏創業的經驗,或由於缺少創業的資金,先加盟與自己創業目標相符的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積累了經驗,積蓄了資金,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再獨立創業,這對許多要創業的畢業生來説,也許是更理智,更穩妥的選擇。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

1、樹立艱苦創業、立志成才意識。成功的事業有時會由於良好的機遇而變得一帆風順,但是絕大多數必須付出艱苦努力。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立志成才不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對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實現理想抱負、獲得幸福的良方,大學生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付出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只有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做起、從基層做起才能最終取得輝煌的成就和業績。

2、客觀認識競爭,保持良好心態。良好的心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同時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應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對求職失敗,應該認真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努力爭取新的機會。

3、客觀評價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每一個大學畢業生首先要認清自己,有一個適當的自我定位,客觀評價自己,明白自己能幹什麼和不能幹什麼,其次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同時樹立職業的社會意識和長遠意識,在求職和擇業的過程中,既有對自己正確的'評價,也有對社會長遠的認識和判斷,從而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座標,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將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把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形成開放的大職業觀。

4、增強競就業爭實力。大學生一進校門就要自覺把自己的專業與以後的就業聯繫起來,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三.大學生就業

1、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徑。就業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我國的經濟當前處於轉軌時期。就全國來講,勞動者充分就業的需求與勞動力總量過大以及勞動者素質不相適應的矛盾比較突出。

2、就高校畢業生來講,數量大幅度上升,就業壓力持續增長。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以新的理念宣傳、指導、服務大學生自主擇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徹底改變國家的統包統分、畢業即就業的政策。關係到國家的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文化發展,富國強民;關係到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問題。

3、現在的年輕一代,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一代,註定要承受付出轉型代價的一代。他們的上一代,實際上仍然在吃傳統體制的舊飯,並未真正的投入到市場競爭中;他們的下一代,將因為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獲得很大程度的勞動保障;而他們這一代,將註定在後的“白領失業浪潮”中變成中國社會最悲慘的人。這是時代的代價,沒有辦法的。

四.外在的積極輔助與支持,給大學生就業創造條件

1、政府須加強宏觀調控,完善就業市場。當前,我國各級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難於吸納更多的大學畢業生,而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經濟欠發達的邊遠省區、條件艱苦的國家重點單位和行業以及縣以下的鄉鎮企業卻急需這些知識型人才,因此政府必須加強宏觀調控,從實際出發,出台符合學生就業實際的規章辦法,如户籍管、人事檔案管理、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及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的配套政策和貫徹措施,以解除大學畢業生擇業的後顧之憂,要給予去邊遠省區和條件艱苦的國家重點單位和行業的大學生以優厚的待遇並落到實處。

目前,我國大學生勞動力市場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沒有統一的管理,政出多門;招聘市場管理混亂;存在明顯的學歷差異性、學校差異性、性別差異性;用人單位失信等問題。社會應該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機制,建立規範、完善的就業市場,為每一個有才華的畢業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台,毫不吝嗇地給予他們嘗試的機會,真正使畢業生找到自己與社會的契合點,實現其人生價值。

2、高等學校就深化教育改革,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實力。社會的變化、技術的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對高校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做到人才培養適應市場的需要。學校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競爭力、動手能力、適應能力、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創新能力及思想素質和心理品質,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畢業生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3、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教育。高校加強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的宣傳教育,既介紹本地區的就業形勢,也介紹全國整體的就業形勢;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心理及職業對個性心理的要求,並加強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工作,引導大學生和家長認清當前就業形勢,樹立平和心態,從大學生自身條件出發確立就業期望和就業定位。

其次,高校應加強用人單位的情報收集、就業資料統計、行業需求分析、勞動力市場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建立成熟的信息發佈系統,使大學生能充分地獲得就業信息;還應幫助學生掌握準備自薦材料等面試應聘技巧和克服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障礙,實現順利就業。

4、家庭教育配合學校教育,增強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廣大學生家長在子女就業問題上一定要作促進派,家長要帶頭克服鄉土觀念和傳統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勞動即就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自己的孩子參與競爭,同時,幫助子女形成自主自立意識,主動積極爭取就業機會,促使子女儘快走上工作崗位。

總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首先大學生要確定好適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競爭意識,克服攀比、焦慮、恐懼、依賴心理,不斷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質、技能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社會、學校、家庭也應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我們的學生能夠盡情學以致用,展其所長,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提升自身“硬件”與“軟件”。對於大學生職業發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業能力。外在環境的變化,使學生可以充分認識到就業的艱難,進而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身“內功”,最終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

改變舊有的擇業觀念,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就業面,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比如:有的同學本來不打算考公務員或研究生,只想到企業去工作,現在也發現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情況下,公務員或研究生也不錯。從長遠看,這極有可能成為提高就業層次的重要手段。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4

一、問題的提出

隨着我國繼續擴大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高等教育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一舉跨越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截止到20xx年,我國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突破700萬,再加上往屆未能就業的,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受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的經濟形勢影響,結構性就業和失業正在趨於常態化,畢業生、農民工、下崗再就業職工等多種類型、層次和結構性的就業矛盾等必然會在較長一段時期存在,高校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業必然成為一種普遍自然現象,返鄉就業創業正在成為70%農牧民生源大學生面臨的選擇。

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困難已成現實,雖然有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想過自主創業,認為自己缺乏工作實際經驗,就業成功機會小,相反作為新崗位的開拓者,選擇自主創業不僅能為自己解決就業,更可能為社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但資金缺乏和經驗不足依然成為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最大瓶頸。為解決農村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難題,找到大學生到農村自主創業意願及影響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

團委針對大學生基層就業計劃和留藏志願者羣體的發展權益的情況,對青年就業創業進行了研究。針對大學生村官的萌芽、探索、發展和普及四個階段進行了研究。

二、調查策劃與實施説明

(一)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大學生畢業返鄉的意願和留藏志願者羣體的發展及影響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的因素,從而提出可行的方案,促進大學生畢業返鄉,達到發展落後地區的目的,我們開展了這次大學生畢業返鄉意願和留藏志願者羣體的發展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建立在隱私保護的基礎上,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有大學生的基本信息、調查對象家鄉的經濟水平、調查對象的主觀看法及主觀評價、大學生的就業觀、影響大學生返鄉的因素、政府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扶持政策等。

(三)調查對象及其範圍

本次調查以洛扎縣在外讀大學的大學生和在縣服務的志願者為調查對象,調查範圍為全縣大學大一到大四的學生跟全縣誌願者及已經參加工作的志願者。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研文獻研究法和問卷調查法為主,訪談法為輔。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閲文獻,瞭解本課題的學術研究現狀,綜合大量文獻歸納總結有用信息,作為問卷設計與定性研究的基礎。

問卷調查法:通過在全縣鄉鎮範圍內,以大學生為對象發放問卷,直接獲取大學生的第一手資料,這是本次調研的主要信息來源。

訪談法:通過對幾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的訪談,瞭解他們對農村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想法。

(五)抽樣設計與調查實施

(1)抽樣設計

抽樣總體:洛扎縣創業青年和在縣服務的志願者

抽樣方法:簡單隨機抽樣

(2)調查實施

第一階段:由小組成員各自查閲相關文獻,然後彙總從文獻所得信息,進而確定研究方向,設計調查問卷。

第二階段:進行預調研。發放問卷50份,進行問卷質量檢驗。

第三階段:正式發放問卷。調研小組成員分工,通過QQ、微信等發放問卷。

發放問卷80份,回收調查問卷78份,有效問卷75份,對5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進行訪談。

第四階段:撰寫調查報告。

三、青年返鄉創業狀況和留藏志願者權益及分析

(一)大學生畢業返鄉自主創業狀況

本次調查採取問卷調查與現場採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並將實地調查加以運用,以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和準確性。主要從三個方面着手,一是針對在校大學生,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返鄉創業的意願和對國家政策的瞭解程度等問題進行調查;二是就已返鄉創業的青年,採用訪談法的方式與其交流了解返鄉創業的信息;三是與新農村的農牧民訪談交流,向其瞭解相關創業信息和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看法。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調查問卷78份,有效問卷75份,對5名農牧民和5名創業青年進行訪談。

1、大學生畢業去向狀況

從問卷調查結果看,首先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的選擇佔總體的極少數,其次根據調查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有不同觀點,僅14%的人認為是成熟的表現,4%的人認為返鄉創業是由於自身能力不足,是逃避的表現,而70%的人保持中立,認為適合自己就行,最主要的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必在乎其他人的眼光。

2、不同年級大學生對限制返鄉創業因素的認知

調查顯示,大學生返鄉創業困難重重。大學生返鄉創業 17.4%以上是為了改變家鄉的舊貌,改變家鄉的傳統產業,期望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父老鄉親發家致富。而返鄉創業大學生一般都具備某一種技術,或在某一領域具備較高的造詣,有可能帶領父老鄉親利用新技術改變落後面貌,提高農民收入,但是現實中卻還存在很多制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

其一,閲歷不夠,經驗不足。其二,創業融資難。其三,缺乏系統的創業教育。其四,政府對返鄉創業大學生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未充分發揮作用。返鄉創業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大軍中所佔的人數並不多,地方政府部門對大學生畢業到農村創業還沒有足夠重視,企業制度、人事制度、投資制度上也未見對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多給予政策優惠,目前還沒有形成一整套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政策和法規。

3、家鄉的經濟、創業、發展前景、政策等條件是否對畢業大學生的返鄉意願產生影響進行了分析

從統計分析可以得知,受訪畢業大學生對家鄉的發展前景和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評價相對較高,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的滿意度評價相對較低。高達72.8%的受訪者表現出了對家鄉未來發展前景的強烈信心;表示完全沒信心的只有1.0%。對家鄉經濟狀況的滿意度評價則呈現兩極分化,表示滿意的受訪者累計達到44.7%,而表示不滿意的也達到了41.2%。對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評價則明顯較為悲觀,表示不太滿意和非常不滿意的比例均接近50.0%,表明縣、鄉鎮的創業環境和政策環境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對家鄉發展前景、經濟狀況、創業環境、政策環境的各項滿意度評價均與返鄉意願存在顯著相關。由此可見,家鄉綜合實力的提升以及相關政策的改善對吸引畢業大學生返鄉工作將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4、對家鄉的主觀依戀極大地影響着返鄉

在本次調查中,畢業大學生對家鄉的主觀情感依戀與返鄉意願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即越是對家鄉表現出強烈依戀的人,越是傾向於返回家鄉發展。在對家鄉表現出較為深厚的情感依戀的畢業大學生中,有超過40.0%的人打算回家鄉發展;而對家鄉情感較為淡漠的人羣中,這一比例均沒有超過20.0%。由此可見,主觀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在鄉意願的抉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業大學生的返鄉意願並非僅僅是理性思維的結果。

(二)訪談結果分析

1、從對已返鄉創業大學生的訪談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主要幾點:

(1)、在訪談過程中,他們普遍表示,從開始創業到現在,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但不後悔創業,他們仍以高度的熱情回答我們的問題。

(2)、受訪談的大學生提到有知識、有眼界是大學生返鄉創業的最大優勢,同樣的創業項目在大學生的手裏做起來就會顯得更加有品位,返鄉創業最重要就在於大學生自己。

(3)、隨着城市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大學生返鄉創業需要政府提供更加行之有效的優惠扶持政策。已經返鄉創業的劉某在訪談中給我們説到,創業並不是賽跑,想跑就跑,它必須具備諸多條件後才能進行創業,並不是為了創業而創業。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這是創業的魅力所在。大學生羣體是一個富有理想的羣體,但往往過於理想化,使他們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度,缺乏市分析場和開拓市場的能力,易忽視潛在的風險,考慮不周全,社會人際關係也較為缺乏。實際上,創業靠團隊,靠社會大環境,創業初期必須得到扶持,企業才能發展壯大。“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返鄉創業必須考慮多方因素。

2、對村幹部進行訪談時,我們觀察發現,新農村渴望大學生返鄉創業。隨着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村發展的大力扶持,返鄉創業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所考慮,而且受到國家重視。中央就有會議指出,支持農民工、大學生和退役士兵等返鄉創業,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使廣袤鄉鎮百業興旺,可以促就業、增收入,打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新局面。之後各個地方都響應號召,出台了許多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

我們瞭解到農村對大學生的需求量很大,村幹部表明村裏是需要大學生這樣新鮮的活力注入的,同時也希望大學生返鄉創業,推動新農村建設。而問卷數據顯示,大學生願意創業的人少,返鄉創業的人更少。影響大學生返鄉創業的因素如下:

(1)、優惠政策宣傳力度不夠本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對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知道得很少,所以不選擇創業,而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有的是一開始不知道,後來瞭解到了,得到了很多幫助,有的是一開始就知道,依據那些優惠政策,對他們的創業帶來了方便。所以還應該加大一下政策的宣傳力度,鄉鎮政府、高校等都宣傳,大學生了解的多了,選擇返鄉創業的機率會更大。

(2)、家長觀念及學生觀念很多農村的家長把上學看成是一種出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孩子説些,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走出農村等等,家長説得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以後要去城市打工,生活在城市裏。因為這樣的觀念,導致許多大學生都沒有考慮過要返鄉創業,而是直接選擇就業。

(3)、資金的來源問題對於農村的大學生,家裏供他們上學都已經是很大的負擔,又哪裏有多餘資金來給予創業的基礎資金,而大學生自己呢,他們也是剛剛畢業或是還沒畢業,手裏也沒有過多的資金,所以資金的來源問題對於返鄉創業來説是很大的阻礙。雖説國家有很多貸款政策,可是那一部分貸款只是可以減輕負擔並不能成為全部資金的來源,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對了農村的大學生返鄉創業的一些項目,都是以大筆的資金為起點。

四、相關建議

調查農村籍大學生的畢業返鄉創業意願,其目的就是為了給農村地方政府,高校、乃至家庭和大學生個人提供有用的參考和發現。通過前文的統計分析和迴歸分析,歸結出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的總體特徵,並深入探究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不強的原因,從而提出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的相應對策建議。

(一)縣、鄉鎮政府方面

政府在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意願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很大的號召力,首先明確農村地方政府在就業中的.責任範圍,鼓勵自主創業等措施吸引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就業,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所需的人力資本。

1、明確地方政府在創業中責任範圍和職能定位

明確地方政府的責任範圍和職能定位就是要求政府要適度調控,同時樹立服務的理念。同時政府應該營造一個鼓勵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的良好環境。在促進農村籍大學生返鄉創業方面,農村地方政府要健全其市場化就業機制,實施積極的創業促進政策,建立健全相應的就業服務機構,加強就業及創業信息的時效性,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

2、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

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另外一個渠道,就是鼓勵其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產生新的就業崗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產生“第二次就業效應”。要注重創業文化的培育,建立激勵創業的政策體制,加強創業服務體系的建設。鼓勵畢業生返鄉創業,為其創業提供一定的政策保護和資金支持,合理解決創業和就業二者的關係,通過創業第二次就業效應,來帶動進一步的就業。

3、構建評估體系,及時做出政策調整

強調市場化機制在勞動力市場中的作用,就應該指導市場機制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着供需不斷尋求平衡的這一動態過程而調整,因此相關的政策體制也應作出相應的調整,市場機制的變動不是直觀可洞察的,需要通過建立相關的可操作的指標體系、政策評估法律與制度體系來反映。建立和完善針對上述就業相關的政策體制的評估和監督,一方面保證其運行效率和落實程度,另一方面通過評估體系對市場機制進行動態的跟蹤和觀察,為上述政策體制的調整提供依據。

(二)大學生個人方面

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作為一名大學生都有自己的目標,所以第一個要做的就是明確目標,然後做出自己的生涯規劃。根據調查顯示,願意返鄉的大學生有很多,但是選擇就業的多,創業的少。但是無論怎樣選擇,作為大學生,首先,要不斷學習,從各個方面補充自己的知識,自覺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競爭力。然後,要強化競爭意識和市場意識,要預見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做好擇業時的心理、精神準備,提高自身抗壓性。

最後,要有自主創業的意識和準備。現在大學生就業,一屆比一屆難,而自主創業是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自主創業所產生的“第二次就業效應”更是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多的工作崗位。各級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也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扶持政策。農村籍大學生應具備一定自主創化的意識和準備,要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更要有自主創業的勇氣的魄力,在充分就業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

至於起步的資金有三個渠道,一是自籌,二是借貸,三是風險投資。自籌數量有限;借貸一則資信不足貸款不易,二則有期限要求,不能滿足創業的長期投資需要;風險投資是最好形式,特別適合大學生創業者。但我國目前的風險投資市場還很不成熟:一是投資者少,資金有限;二是管理不規範,投資風險大;三是上市條件高,投資不能及時抽出,繼續其他項目的投資。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投資者很少,數量也有限。為此,國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風險投資的發展。另外,在當前風險投資市場很不成熟的情況下,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國家應專門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但是作為意欲創業的大學生來説,不能等靠國家的扶持,而應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創業。

五、總結

本次調查通過對調查對象來源地經濟情況、調查對象的返鄉意願以及調查對象在大學中的表現等信息的蒐集,整理和分析,對農村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意願進行了研究。通過了解大學生畢業返鄉創業狀況及其多方面影響因素,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此次調查能引起廣大農村大學生的思考。希望他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想想畢業以後的出路,能更加註意政府出台相關的政策。志願工作是指任何人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

大學生創業調研報告15

一、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現狀分析

20xx年筆者在上海市閘北區團委掛職期間,參與了上海市閘北區團委對轄區內大學生進行的就業創業狀況問卷調查,綜合分析和檢視大學生羣體的就業心理、就業期待和創業意願,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創業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普遍擁有技能證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

技能證書是國家或者相關機構對於個人某方面技術、能力的認證,擁有技能證書往往對於個人的求職有相當大的作用。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在校大學生普遍擁有1張以上的技能證書(95.2%)。大學生認為有用的技能證書依次是外語等級證書、職稱證書(會計類、經濟類)、計算機等級證書;與此相對的是,在校大學生比較缺乏工

作實習經歷,有超過六成(60.7%)的被調查大學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即使排除剛入學的大學新生,沒有工作實習經歷的大學生比例也是偏高的。這種偏重考取各類技能證書而輕視工作實踐的做法會對大學生日後的工作、就業或創業帶來負面影響,必須引起重視。

(二)工作意願較強,對擇業面臨的困難有理性的認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具有比較強的工作意願,有近七成(69.8%)的被調查大學生選擇在畢業後馬上參加工作。而在選擇不馬上工作的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58.5%)是因為想繼續讀書,提升學歷或技能,也有一部分(22.6%)是因為想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工作,而只有極少部分(3.8%)是因為家庭條件好而選擇不馬上工作。對於擇業所面臨的困難的認識,有超過一半(51.2%)的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社交能力不強和缺少社會關係,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最大的困難是畢業學校名氣不大、學歷和專業不夠好,這也表現出大學生對於自身以及就讀學校和專業對未來就業的影響有着理性的認識。

(三)就業信心較強,對收入的預期較高。

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就業信心比較強,有超過六成(60.1%)的被調查大學生對自己今後就業有信心或者非常有信心。而對自己工作後首月的收入(扣除三金後),大學生表現出比較高的預期,有四成二(42%)的被調查大學生對首月收入的預期在3000元以上,其中有一成多(11.1%)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5000元以上,另有近五成(48.9%)的被調查大學生的預期在1500到3000元;與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前幾年發佈的畢業生平均薪酬相比,此次調查顯

示的大學生對於首月收入的預期是比較高的。

(四)擇業標準呈現多元化,外資公司、國家政府機關是首選單位,普遍認可職前培訓的必要性。

此次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的擇業標準主要有四個,依次是發展空間大、薪水高、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穩定。與前三年的同類調查數據相比,閘北大學生的擇業標準由少到多,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趨勢。對於畢業以後工作單位的選擇,在校大學生比較偏愛外資公司(44.6%)和國家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36.9%),對於進入民營企業、從事藍領技術工種或者自由職業的熱情則相對小很多。此外,大學生普遍認為職前培訓是必要的,他們最希望參加的培訓內容是面試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就業形勢分析,而他們現在最希望得到的服務是社會實踐、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崗位推薦,這也表現出在校大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之外,為日後工作做準備的各種需求比較強烈。

(五)創業意願仍不夠強烈,創業行業範圍不廣,對創業政策瞭解不多。

創業是促進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查顯示,在校大學生創業的意願有所欠缺,僅有三成多(30.2%)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意願,在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中,對於創業行業的認識稍有不足,範圍比較狹窄,僅僅侷限在創意產業、零售業和IT行業;對於創業的條件和困難,他們的認識則比較深刻,缺乏資金、缺乏社會關係、沒有專業技能、擔心風險問題、沒有合適創業項目都是大學生眼中阻礙他們創業的困難,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校大學生

逐漸認識到了創業門檻逐步提高的趨勢;正是因為對創業的困難有足夠的認識,大學生希望政府對他們創業提供幫助,他們主要希望得到資金、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市場需求方面的服務和信息。此外,對於政府鼓勵和支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在校大學生也瞭解不多,很瞭解這種優惠政策的大學生少之又少(3.2%),大多數人(57.4%)只是有一個一般的印象,而也有很多(33.5%)被調查大學生表示並不是他們不願意瞭解這些政策,而是缺乏瞭解的渠道。

二、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對策

通過以上對於調查所得資料的分析,可以發現在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在校大學生社會實踐經歷不夠豐富,社交能力不強,社會關係網絡缺乏;其次,大學生對工作收入預期偏高,對工作選擇比較單一;第三,大學生創業意願不足,創業條件不成熟,創業信息不夠。基於這些問題,着眼於拓寬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途徑,筆者認為一方面必須為大學生提供各種社會實踐的機會和崗位以及關於就業和創業的培訓、信息等,豐富他們的工作實踐經歷,鍛鍊他們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必須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形成合理的工作和收入預期。

(一)整合資源、多方聯動,搭建就業和創業平台。秉持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各方參與的原則,將政府相關部門以及高校、企業等機構的資源整合起來,搭建一個大學生就業和創業的一體化服務平台,可以考慮以地方共青團組織和高校的團組織、政府的勞動局和高校的就業服務部門以及企業的招聘部門這兩條線來構建。並且將這個平台

逐漸做大做強,把提供社會實踐和見習、信息發佈和諮詢、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職能集於一體,這樣一方面有了政府和高校的合作,可以把最新的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各項新政策及時傳遞給大學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梳理、整合區域內的企業資源,從而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各種實踐鍛鍊的機會和求職就業的各種信息。另外,還可以考慮把其他社會力量,諸如志願者、各種基金會、非政府組織整合進來,真正實現社會各方參與,讓大學生就業、創業問題在社會各方的聯動下得到有效解決。

(二)推進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完善見習崗位制度。

結合青年職業見習計劃實施幾年來的經驗教訓,繼續完善見習崗位制度,進一步推進青年職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智育德育雙促進,就業能力和就業崗位雙保障的原則,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鍊機會,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增強他們的適應性。同時針對本次調查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在面試技巧、人際關係處理、就業形式分析、技能、創業培訓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可以在職業見習計劃中增加這方面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同時,也可以考慮將職業見習計劃和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一起建設,將職業見習計劃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或將職業見習計劃逐漸建設成一個一體化服務平台,以避免職能重複,節省資源。

(三)樹立廣義就業觀念,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大眾化就業”時代,大學生必須調整就業觀和就業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

觀。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職位要求,找準自己就業的社會定位。大學生要按市場經濟需求實現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要樹立職業不分貴賤,適應社會需要,靠勞動體現自我價值的優良傳統觀念,形成一個良好的擇業氛圍。各類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大學生衝破精英就業觀念的束縛,走出心理誤區,形成有利於廣義就業的社會氛圍。樹立大眾化的廣義就業觀念,最終使大學生接受只要是憑藉自身能力從事合法的經濟活動獲取收入即為就業的觀念。同時大學生的自身就業能力才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才是順利實現就業的先決條件和必要條件。畢業生自己更應積極主動提升其綜合素質,突出個體優勢,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習的只是本專業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東西,因此,還應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要倍加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掌握知識與技能,為將來打好堅實的基礎。

(四)鼓勵自主創業,開發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針對大學生創業意願不高的問題,除了要繼續制定相對優惠的政策之外,還可從如下幾方面鼓勵大學生創業,一是幫助大學生獲取開業貸款擔保和開設大學生創業基金。政府部門要儘快出台相關優惠政策,通過給予創業資金支持、減免創業規費、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工資傾斜政策、落實國家代償助學貸款政策等措施,積極支持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自主創業和就業,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成立大學生自主創業基金。二是推出一批適合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項目、創業見習基地和開業服務項目等。政府和各相應部門可加強與各

高校的聯繫,合作建立大學生自主創業服務中心,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信息。比如為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代理工商註冊、税務登記等手續,建立綠色通道,構建創業跟蹤服務平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堅實支持。三是積極開發符合大學生需要的創業園區,向他們提供各種優惠條件。政府可以考慮與社會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創業者減少初期的成本支出。相關部門還應暢通創業融資渠道,落實税收優惠政策,降低大學生辦企業的註冊門檻。當然,以也可以考慮把以上三方面的工作納入大學生就業、創業一體化服務平台內進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chuangye/o2pq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