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業 >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分析論文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分析論文

摘 要:本文針對甘肅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今後發展的建議。

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分析論文

關鍵詞: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廣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S23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9868(2016)05-0107-04

甘肅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的總體思路是以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目標,以農業主產區、主要農作物和生產領域的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穫、秸稈處理及廢膜撿拾為重點,以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培育壯大農機服務市場為主體,以探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及改善農機化設施為重點內容,積極開展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創建,提高主要農作物綜合生產能力。2015年,甘肅省農機局在全省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抓點示範工作,共建立了45個示範點,其中建立省級示範點7個,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在7個省級示範點抓點示範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1取得的成效

1.1建立示範區,總結形成了一批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和工藝路線

分別選擇了代表性較強的河西灌區、隴東塬區、南部山區和中部丘陵區建立了7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玉米、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省級示範點,採用比較成熟的機械化生產模式,集中連片、示範推廣,主要示範玉米全膜雙壟溝播、壟作半膜、平作半膜、平作不覆膜、保護性耕作和馬鈴薯全膜雙壟溝播、大壟雙行覆膜覆土、單壟單行不覆膜等技術模式。實施耕整地、起壟覆膜、播種、植保、收穫、秸稈處理、廢膜撿拾及深鬆等環節機械化技術。通過邊試驗示範,邊總結經驗的方式,按照全程機械化技術內容的要求,兼顧技術的先進性和機具的適應性,從工藝流程、技術要點、作業規範、機具選配及服務方式等方面進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可複製、可推廣的機械化生產模式和工藝路線。1.1.1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和工藝路線按照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涉及到的種子選擇處理、地塊及茬口選擇、精細整地、起壟覆膜、播種、田間管理、收穫和廢膜撿拾等多個環節綜合考慮,在肅州、廣河、崆峒、安定及榆中5個示範點示範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3種,經對比試驗,確定全膜雙壟溝播、平作半覆膜、平作不覆膜3種模式作為主推模式,按照主推模式,研究提出了工藝路線、適宜區域,見表1。1.1.2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和工藝路線按照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涉及到的種子選擇處理、耕整地、起壟覆膜播種、病蟲害防治、收穫和廢膜撿拾等多個環節綜合考慮,在安定和臨洮示範點示範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4種,經對比試驗,確定半膜覆土、大壟雙行覆膜覆土、全膜雙壟溝模式和單壟單行不覆膜4種模式作為主推模式,按照主推模式,研究提出了工藝路線、適宜區域,見表2。

1.2開展試驗選型,初步明確了一批主推機具各示範點

針對玉米、馬鈴薯生產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引進示範推廣了一批性能優良、適應性強的作業機具,項目組並對機具的適用性、可靠性進行全面考核,通過試驗選型,初步明確了一批主推機具(見表3、表4),這些機具基本達到了全程機械化對機具先進、安全、適用及經濟的要求,基本解決了全程機械化機具配套問題,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中。

1.3定量測定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凸顯了全程機械化的社會效益

項目實施中,設置了不同技術模式下的對比試驗,定量測定和定性分析相結合,嚴格按照試驗方案測試不同耕種模式下作物生長、產量以及作業成本的'情況,規範調查取樣程序,認真測定相關數據,科學分析對比試驗結果,比較全程機械化不同模式的效益,為進一步探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準確評價機械化作業效益,總結完善全程機械化技術操作規範提供了翔實依據。本項目不僅為示範工作樹立了樣板,也為今後推廣工作奠定了基礎。1.3.1作業成本測試分析主要測定了玉米和馬鈴薯耕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穫及殘膜回收等5個環節的作業成本,以半機械化為對照,計算出了節本情況,試驗結果詳見表5、表6。成本測算結果表明,玉米、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成本比對照關鍵環節機械化作業方式,減少作業工序2~4道。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平均成本為4720元/hm2,比半機械化生產成本降低10837.8元/hm2;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平均成本為6843.6元/hm2,比半機械化生產成本降低15671.4元/hm2。1.3.2作物產量測試分析主要測定了玉米和馬鈴薯生長、產量等情況,以傳統種植為對照,計算出了增產情況,試驗結果如表7、表8。測產結果表明,全程機械化示範點玉米平均產量11250.6kg/hm2,比半機械化平均增產624kg/hm2,增產率5.81%;全程機械化示範點馬鈴薯平均產量16305kg/hm2,比半機械化平均增產2085kg/hm2,增產率14.66%。綜合分析,全程機械化效益明顯。

1.4加強合作社培育,提高了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能力

項目實施中,各示範點加強農機專業合作社培育,通過項目資金的引導和扶持,發展和壯大了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實力,增加了收入。技術人員學到了農機、農藝知識,提高了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能力。項目共培育6個農機專業合作社,酒泉市華夏農機專業合作社共流轉土地346.7hm2,其中用於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土地78.2hm2,共投入39台機具開展全程農機作業服務;臨洮縣得軍農機專業合作社共流轉土地146.7hm2,全程用於馬鈴薯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共投入36台機具用於機械化作業;平涼市扶持成立了榮鑫農機專業合作社,並依託合作社建立了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同時開展作業服務,全年完成各類作業面積773.3hm2,經營收入83.26萬元。

2存在的問題

2.1個別示範點工作認識不夠到位,影響效益發揮

一是對全程機械化示範工作理解認識還不到位,工作缺乏系統性和主動性。二是示範點技術人員不足,一些環節的技術指導工作不力,影響了項目實施質量。

2.2機收仍是玉米全程機械化的瓶頸,缺乏主推機型

各示範點引進了目前國內較為先進的玉米收穫機具,基本解決了收穫環節作業機具,但是應用效果還不太理想,如籽粒損失率、果穗損失率、籽粒破損率及苞葉剝淨率等主要指標均比機具產品標準規定值高,機具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問題。薄弱環節機具裝備未全面解決,特別是適用全膜雙壟溝播玉米種植模式的莖穗兼收型玉米聯合收穫主推機型缺乏,機收技術瓶頸尚未完全突破。

3發展對策

2016年,甘肅省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抓點示範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甘肅省農牧廳關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實施意見》,積極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繼續抓好馬鈴薯和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建設。在2015年建立的示範點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區域佈局和配套機具結構,擴大示範面積,加大試驗示範力度,鞏固提高深鬆整地、精量播種及馬鈴薯機收等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解決高效植保、玉米機收及秸稈處理等薄弱環節的機械應用難題。同時完善技術模式和操作規範,總結共性經驗在全省推廣。二是因地制宜,開展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試驗示範。在中藥材、果業等經濟作物優勢產區建立全程機械化示範點,引進關鍵環節機具,重點示範推廣中藥材種收和果業機械中耕、除草、施肥、植保、修剪、採摘等關鍵環節的農機化技術,探索一系列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制定中藥材、果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指導意見,在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點環節上進行突破。三是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四是加強宣傳、擴大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ye/l5w07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