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行業 >

葉聖陶作文教學理論

葉聖陶作文教學理論

葉聖陶對作文教學非常有見解,下面一起去看看小編為你分享一下葉聖陶作文教學理論,歡迎大家於閲讀

葉聖陶作文教學理論

一、明確語言與思維的關係,努力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

像有一派心理學者所説,思想的根據是語言,脱離語言就無從思想。就咱們的經驗來考察,這種説法大概是不錯的。咱們坐在那兒悶聲不響,心裏在想心思,轉念頭,的確是在説一串不出聲的語言——朦朧的思想是不清不楚的語言,清澈的思想是有條有理的語言。咱們心裏也有不思不想的時候,那就是心裏不説話的時候。思想所根據的語言當然是從國小會的最熟悉的口語。現在咱們想心思,轉念頭,都是在説一串不出聲的口語。這也是作文該寫口語的一個理由。心裏怎麼想就怎麼寫出來,當然最為親切,不但達意,而且傳神傳情。

——《講解》,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12頁

語言是一種工具。工具是用來達到某個目的的。工具不是目的。……我們説語言是一種工具,就個人説,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就人與人之間説,是交際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和語言是分不開的,想心思得靠語言來想,不能憑空想。可以説,不憑藉語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

有人認為只要思想內容好,用來表達的語言好不好無所謂。有些人甚至認為語文是雕蟲小技,細枝末節,不必多注意。既然這樣,看書無妨隨隨便便,寫文章無妨隨隨便便。文章寫出來半通不通,不認為不對,反而認為只要思想內容好,寫得差些沒有關係。實際上,看書,馬馬虎虎地看,書上的語言還不甚瞭然,怎麼能真正理解書的內容?寫文章,馬馬虎虎地寫,用詞不當,語句不通,怎麼能説思想內容好?文章寫不通,主要由於沒有想通,半通不通的文章就反映半通不通的思想。

有些人認為只要學好了語文,思想內容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因而就想專在字詞語句方面下功夫。這個想法也不對。……既要在語文方面下工夫,也要在實踐方面下工夫。兩方面的工夫都要認真地做,切實地做。

——《認真學習語文》,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38-139頁

人從會説話起就開始動腦筋,想心思,能養成良好習慣,終身受用不盡。如果我們通過語文課,訓練學生從小就好好動腦筋,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説話能力,這對他們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都有極大的好處。我們常説某人的語文水平跟不上知識水平,就是指思維能力和説話能力跟不上。

——《怎樣教語文課》,見《重讀葉聖陶·走入新課標》第59頁

在基本訓練中,最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訓練,不要只顧到語言文字方面,忽視了思維的訓練。各門功課都和思維的訓練有關,特別是語文課是着重訓練思維的。語言是和思維分不可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固定形式。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説清楚。我常説某人説話寫文章沒有條理。沒有條理,就因為他沒有養成很好的思維習慣,亂七八糟地想了,也就亂七八糟地説了寫了。所以教語文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訓練思維的材料就是課文。一篇篇的課文都是作者動了腦筋寫出來的。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就要學習作者是怎樣動他的腦筋的,看作者是怎樣想和怎樣寫的。教師一方面給學生指點和引導,一方面督促學生練習,這就是訓練。語言的訓練,要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去領會,去比較,這從國小階段起就應注意。小孩從小就學會説話,説一些簡單的話是不會違反語法的,但是説一些複雜的話,就不免要犯語法上的的錯誤。我們給學生一些語法訓練,目的就在使他們由不自覺達到自覺,即使説複雜的話也能百分之百的準確,不犯語法錯誤。

——《怎樣教語文課》,見《重讀葉聖陶·走入新課標》第63——64頁

須認定國文是發展兒童的心靈的學科。文字所以表聲音,聲音所以達情思,那是人人知道的。沒有情思,就沒有發出聲音的必要,更何須文字?可見情思為聲音的源泉,而文字為聲音的符號。

——《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見《重讀葉聖陶·走進新課標》第1頁

二、端正態度,説老實話(修辭立其誠)

寫作必須把它看成一件尋常事,好比説話一樣,但是又必須把它看成一件認真事,好比説話一樣。

——《中學國文學習法》,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26頁

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要求學生説老實話,決不容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

——《大力研究語文教學,儘快改進語文教學》,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55頁

説話作文必須老實,又必須説得明白,寫得明白,如果説虛假的話,那是不道德。如果説些不明不白的話,詞不達意,人家沒法領會你的意思,説就等於白説,寫也是白寫。

——《作文必須老實》,見《重讀葉聖陶·走進新課標》第226頁

吟詩作文,原是胸中有所得,才提起筆來。現在先由若干要嵌入的字,然後就那些字找話來説,即使説得很像一番話,與“修辭立其誠”差得太遠了,無論如何只能認它為遊戲文字。

——《國文常識試題》,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10頁

寫作決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了意思才動手寫作。沒意思,沒需要,硬找些話寫出來,這會養成不良的寫作習慣,而且影響到思想方面。

——《中學國文學習法》,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26頁

真誠的作者寫一篇文章,決不是使花巧,玩公式,他的功力全在使情意與文字達到個完美的境界;換句話説,就是使情意圓融周至,毫無遺憾,而所用文字又恰正傳達出那個情意。如范仲淹作《嚴先生祠堂記》,末句原作“先生之德,山高水長,”李泰伯看了,教他把“德”字改為“風”字;又如歐陽修作《醉翁亭記》,開頭歷敍滁州的許多山,後來完全不要,只作“環滁皆山也”五字:歷來傳為寫作技能方面的`美談。(用心遣詞造句)

——《論國文精讀指導不只是逐詞逐句講解》,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71-72頁

三、端正文風

今後必得認真改造思想,認真鍛鍊思想方法。即使不為寫文章,只為在社會主義社會裏做個具有積極作用的人,這些努力也必不可少,何況要寫文章給公眾看?……今後必得切切實實改變態度和作風作任何事情都要對得起公眾。寫文章時任何事情裏的一件事情,當然要對得起讀者。經過再三考慮,確然是由衷的,使自己的真知灼見,才寫下來貢獻給讀者。否則寧可暫時擱筆,決不勉強好對付。……今後必得在實踐中特別注意,無論一個詞,一句話,一大段,都拿是不是非寫不可來衡量。……寫文章,就是憑語言跟人家打交道,語言是咱們能夠使用的惟一的工具,所以絲毫馬虎不得。

——《怎樣改進文風》,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707-708頁

寫文章,運用的是語言,惟一的工具是語言,固然不錯。但是為什麼運用這樣的一些語言,不運用那樣的一些語言,那決定於思想和認識,那是根本。根本方面對頭了,又在語法、修辭、篇章結構等等方面留意,才會形成好文風。換句話説,光在語法、修辭、篇章結構等等方面下工夫,卻忽略了根本方面的思想和認識,那麼好文風會不會形成就很難説。因此,咱們要改進文風,第一要着眼在咱們的思想和認識,其次是端正咱們的語言習慣——就是語法、修辭、篇章結構等等方面的習慣。這就不是動筆的時候注點兒意就辦得了的,非聯繫到平時的一切實踐不可。動筆的時候當然要注意,而且要鄭重地注意,但是素養不夠,積蓄不豐富,隨你怎樣注意,成績總不會好到哪兒。惟有平時的素養夠,平時的積蓄豐富,再加上臨時的注意,才會有比較好的成績。

現在大家知道,要寫得好,形成好文風,須使文章具有正確性、鮮明性、生動性。就拿這三個“性”來談談吧。要是平時的思想和認識,在立場、觀點上有錯誤,在觀察、理解上有確切不周密處,臨到動筆的時候會突然變得正確、確切、周密嗎?不會的。要是平時不善於邏輯思惟,意念凌凌亂亂,思路曲曲彎彎,造成一團晦澀,一片朦朧,臨到動筆的時候會突然變得鮮明嗎?不會的。要是平時習慣於普普通通,呆呆板板,應有盡有,抓不住中心,打不中要害,臨到動筆的時候會突然變得生動嗎?不會的。可見的文章要具有三個“性”,工夫還在於平時。有平時的工夫做底子,做準備,再加上動筆的時候的斟酌推敲,三個“性”才會在文章裏表現出來。

——《改進文風》,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709-710頁

四、認真做好寫作過程中的各項工作

⒈寫前:

在實際生活裏養成精密觀察跟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準備功夫。不為寫文章,這樣的習慣本來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於寫文章太有用處了。

——《拿起筆來之前》,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58頁

平常經常留意,則敏感自然練成。何謂敏感?即不假思索,而自然來條件反射,孰精當,孰生動,乃至朱文叔先生所舉之詞之符合真實與否,搭配之合理與符合習慣與否,皆可一望而知。敏感養成,乃可隨時應用。否則臨時研求,非常吃力,吃力而又不討好。

——《向善讀善寫方面努力》,見《重讀葉聖陶·走入新課標》第118

所以我們要經驗豐富,應該有意地應接觸外物,常常持一種觀察的態度。

——《作文論》,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361頁

從前的人學作文章都注重誦讀,往往説,只要把幾十篇文章讀得爛熟,自然而然就能夠下筆成文了。這話好像含有神祕性,説穿了道理也很平常,原來這就是鍛練語言習慣的意思。

——《閲讀是寫作的基礎》,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19頁

聽人家的語言,讀人家的文章,對於鍛鍊語言習慣也有幫助。只是要特地留意,如果只大概瞭解了人家的意思就算數,對於鍛鍊我們的語言就不會有什麼幫助了。必須特地留意人家怎樣用詞,怎樣表達意思,留意考察怎樣把一篇長長的語言順次地説下去。這樣,就能得到有用的資料,人家的長處我們可以汲取,人家的短處我們可以避免。

——《怎樣寫作》,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19頁

鍛鍊語言習慣要有恆心,隨時隨地當一件事做,正象矯正坐立的姿勢一樣,要隨時隨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養成坐得正立得正的習慣。我們要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不説一句不完整的話,説一句話一定要表達出一個意思,使人家聽了都能夠明白;無論何時不把一個不很瞭解的詞硬用在語言裏,也不把一個不很適當的的詞硬湊在語言裏。

——《怎樣寫作》,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18頁

鍛鍊語言習慣要有恆心,隨時隨地當一件事做,正象矯正坐立的姿勢一樣,要隨時隨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養成坐得正立得正的習慣。我們要要求自己,無論何時不説一句不完整的話,説一句話一定要表達出一個意思,使人家聽了都能夠明白;無論何時不把一個不很瞭解的詞硬用在語言裏,也不把一個不很適當的的詞硬湊在語言裏。

——《怎樣寫作》,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418頁

⒉寫中:

寫之前要多想想,不要動筆就寫。想得差不多了,有了個輪廓了,就擬個提綱。提綱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記在腦子裏。總之,想得差不多瞭然後寫。寫好以後,念幾遍,至少兩三遍,念給自己聽,或者念給朋友聽。凡是不通的地方,有廢話的地方,大致可以聽出來。

——《認真學習語文序》,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第145頁

動筆之前,想定個簡要的提綱,寫在紙上也好,記在頭腦裏也好,這是一種習慣。寫完了,從頭到尾看一遍,馬上自己審核,自己修訂,這也是一種好習慣。寫完了,站在讀者的地位把自己的文念一遍,看它是不是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這樣做是從羣眾觀點審核自己的文,也是一種好習慣。這些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不盡。

標籤: 葉聖陶 教學 理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hang/7wre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