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建築 >

有關建築作文合集四篇

有關建築作文合集四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築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建築作文合集四篇

建築作文 篇1

在學校裏我們很早就學了對稱軸。一開始我以為,對稱軸只會在教科書裏出現,可是前天我就發現了一根現實中隱藏的對稱軸。

晚上,我、妹妹、媽媽和大姨來到華南農業大學辦公樓前的空地運動。我繞着空地的邊緣跑了一圈,感覺空地像個梯形。它是不是等腰梯形呢?我邊跑邊心裏嘀咕着,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媽媽跑上前來問我為什麼停下來,我把自己的問題告訴了她,她笑着説:“孩子,你怎樣可以驗證這個梯形是兩邊對稱的等腰梯形呢?”我想了一下就回答:“等腰梯形兩斜邊是對等的,可是我們又沒有這麼長的尺子,怎樣去確定這兩條斜邊相等呢?”媽媽又笑了,説:“你可以想辦法去用身體量一下啊!”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興致勃勃地用腳開始丈量梯形兩邊的斜邊了,左邊的斜邊是40步,右邊的斜邊也是40步啊!看來這塊空地就是一個等腰梯形!空地兩邊各有一座建築也是一模一樣對稱地坐落在空地兩邊,中間穿過梯形的小路正是這組對稱建築的對稱軸啊!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回到家裏,我把今天的發現告訴了爸爸,他笑着對我説,對稱建築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傳統的建築模式,古人所注重的“四平八穩”也正是對於建築、結構的對稱要求的體現。等我們8月底去北京的時候,觀看了故宮就知道,對稱軸對於建築來説是多麼的重要!雖然現在很多現代建築都為追求視覺上的新奇而改變對稱的外觀,比如北京新廣播大樓、以及爸爸所參加建設的太古匯等建築,但對稱軸在主體建築上是整個建築羣的基礎!

睡在牀上,我的腦海裏浮現出故宮建築羣在一條對稱軸上延伸的神奇景象。。。

建築作文 篇2

時代在改變,小城市裏也都將立起一棟棟高樓大廈。當然,這都要歸功於那些建築工人們!

每天天還沒亮,就能聽見他們開工的聲音,等正午時,他們依然還在幹活。

烈日下,他們都盡情地揮灑着汗水。工具雖然不是嶄新的,但他們一個個都幹得起勁。在他們黝黑的皮膚上,有很多的傷痕,這是他們辛勤勞動留下的紀念。建築工人們的肩膀上都搭着一條變了色的毛巾,累了,就擦擦汗,接着幹,工地上還時不時地傳來他們的談話聲與歡笑聲……

他們如此辛苦地工作,但卻沒有和我們一樣享用豐盛的一日三餐。平時他們的午餐,都是自家帶的米飯和醃製的鹹菜,但他們吃得都很香,飯菜雖然不多,但他們謙讓着,從不你爭我搶。偶爾户主給他們送來飯菜,他們都是婉言謝絕。

吃過午飯,他們又接着去幹活了。

他們有的在樓上砌牆,有的在樓下往上遞運磚塊,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看着很輕鬆,但聽爺爺説,那可費勁了,可我從他們的臉上絲毫看不出艱辛,雖然累,但他們卻快樂着,對於他們來説,這也許是一種幸福吧!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望去,他們依然在工作。

躺在牀上,我的思緒飛回了兩年前……

那次,鄉里的老房子需要翻修,爺爺請來了一羣由農民工組成的隊伍,開始工作。

不久,老房子翻修好了,煥然一新,爺爺可高興了。在付工錢時,爺爺想多付一些,可他們依舊婉言謝絕了。其中一位年紀稍長的工人,用他粗糙的手,把多付的工錢遞迴給了爺爺,笑了笑,露出一口的白牙,説:“雖然我們不是很富裕,但我們只收取對等的報酬,多餘的錢我們是不會收的!”

他們沒有華麗的衣服,沒有豐盛的一日三餐。他們,建築工,城市的創造者,平凡而又偉大。

建築作文 篇3

今天下了一場很讓人惆悵的秋雨,我們冒雨來到了位於百花園區域的.信陽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一切都顯得那麼神祕。當我看到那些瓶瓶罐罐、青磚石瓦時,就沉浸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之中了。

走進二樓的信陽城,我彷彿穿越時空的隧道,來到了古時候的信陽。城裏熱鬧非凡,有理髮店、雜貨鋪、染坊、照相館等等,還有唱皮影戲的呢,真是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我好奇地看看這,摸摸那。突然,我發現一個人盯着我。我仔細一看,原來是個蠟人,嚇了我一大跳,這蠟人做得也太逼真了點吧!

接着,我們來到了茶韻天香展館。在這個充滿茶文化的展館,我知道了茶葉是怎麼製作成的。要經過篩選——攤晾——揉捻——理條——初烘——精選——存放七道工序!製作茶葉原來這麼複雜呀,看開我們不僅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呢!

博物館一行,讓我感受到了信陽人民的聰明才智,見識到了勤勞的信陽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的智慧結晶。

建築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滄州市。在這近140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成就了幾代滄州人的夢想。

提起滄州,也許大家並不陌生。沒錯,這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發配的地方,是清代才子紀曉嵐的故鄉。還有滄州的鐵獅子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呢!它是由山東的李雲帶領幾十名能工巧匠精心鑄造的,身高一點五米,體重約四十噸,氣勢磅礴又栩栩如生。鐵獅子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們智慧的結晶和高超的技藝,它使我們滄州人乃至民族的驕傲。

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家鄉的面貌開始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一座座高樓大廈平地而起,道路寬闊平坦,從大運河到渤海灣,從苦澀的海水道甘甜的飲用水……滄州的變化真是今非昔比。家鄉的金絲小棗和鴨梨馳名中外,小棗又紅又甜,掛在樹上像一顆顆紅瑪瑙。鴨梨黃橙橙、金燦燦,讓人看着就“垂涎欲滴”。

吳橋雜技在全國享有盛名,有“雜技之鄉”之稱。就像在人們中間流傳的那樣“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

標籤: 四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nzhu/djgy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