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從三組案例能夠看出教師對教學節奏的不同把握有哪些

從三組案例能夠看出教師對教學節奏的不同把握有哪些

幼兒園教學活動成功的關鍵在於:教師運用教學技巧及教學智慧駕馭活動進程,推進活動有效實施的能力。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中不同節奏的掌控尤為重要。

從三組案例能夠看出教師對教學節奏的不同把握有哪些

【案例一】在大班手工製作活動《小小創意蛋糕師》中,教師甲是這樣導入的:“今天是老師的生日,我們一起唱個生日歌吧。”歌后問:“過生日要吃什麼?你們想不想送給老師一個生日蛋糕呀?”……“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做蛋糕師,製作各種各樣的蛋糕好嗎?現在我們先看一些蛋糕的圖片。”而教師乙則讓幼兒伴隨着《生日快樂》的音樂步入活動室,並深情地説:“一聽到這首歌,老師就想起過生日吃蛋糕的快樂情景,你們都給誰過過生日?”……“不同的人過生日送的蛋糕一樣嗎?請小朋友看大屏幕,一起欣賞多姿多彩的創意蛋糕。”在小朋友的驚訝聲中教師乙充滿激情地説:“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個小小蛋糕創意師吧,製作出富有創意的蛋糕送給自己想送的人,好嗎?”

【評析】教師乙的導入節奏明快,問題簡單明瞭,分三次提出,且層層遞進。在喚起幼兒對生活經驗的美好回憶中,激發起幼兒製作創意蛋糕的興趣。教師甲的導入呆板、俗套,過於噦嗦且沒有節奏,重點也不突出。

【案例二】在小班遊戲《感知運用方位詞》中,教師甲和教師乙都在場地上投放了平衡木(橋)、紙箱(山洞)、樹和蘑菇等材料,但在講解遊戲規則時兩者卻大相徑庭。教師甲先用了五六分鐘的時間給幼兒講解遊戲規則,如:要求幼兒“不要掉到橋下,鞋子會濕的。”“不能到山洞外邊,會有危險。”……然後將幼兒分成兩隊進行遊戲。而教師乙則運用了實物路線圖示法,他一邊出示實物路線圖一邊説:“小兔子們,大樹下面長了很多小蘑菇哦,你們參照着老師繪製的實物路線圖去採蘑菇好嗎?”待幼兒觀看完實物路線圖後,教師乙説:“現在媽媽要帶你們去採蘑菇了哦,採蘑菇時要從獨木橋上走過,從山洞裏鑽過,走到大樹下面,採兩個小蘑菇放進小籃子裏,再從山洞旁邊走回來,記住了嗎?”幼兒答:“記住了。”“好!提上小籃子一個跟着一個走,出發吧!”教師乙用手勢示意幼兒自然分成兩隊開始遊戲。

【評析】教師甲過多地講解遊戲規則,一方面致使幼兒等待時間過長,降低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對幼兒限制太多,束縛了幼兒在遊戲中的自主性。其實,在講解遊戲規則時,教師應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儘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幼兒理解遊戲規則。教師乙的做法值得借鑑,實物圖示有助於幼兒較快地理解教師的提示語言和要求,使幼兒自覺地融入到遊戲之中,活動節奏自然流暢。

【案例三】在大班體育活動《好玩的易拉罐》中,教師甲每發現一種玩法就讓全體幼兒停下來跟着學,然後再放開玩。這樣反覆了多次,佔用了約二十分鐘時間。由於幼兒已相當疲累,在接下來的活動中他們的積極性不僅難以調動,而且出現了違背活動紀律的現象。而教師乙則是先留出十分鐘時間讓幼兒自由探索着玩,並和個別幼兒交流,肯定其好的玩法。然後用五分鐘的時間組織幼兒交流展示,並引導幼兒學習其中較好的玩法。在個別展示中,教師乙觀察到幼兒沒有發現幼兒“用易拉罐做障礙進行跨跳”的玩法,便説:“老師還有一個與你們不一樣的玩法,想不想知道老師的`玩法呢?”從而引導幼兒學習這一玩法。

【評析】在一些教學活動中,教師容易犯諸如教師甲之類的錯誤——為了推廣某個幼兒好的方法(發現)或維持秩序而不時打斷全體幼兒的探索,干擾幼兒的注意力與思維,使幼兒失去活動興趣而影響目標的實現。教師乙的教學環節安排和節奏適當,幼兒自由探索充分,集體交流有效,適時引入自己的玩法導入第二環節,也比較自然流暢。

節奏猶如一個活動的旋律,追求明快和諧、自然流暢,這全憑教師的調度和掌控。要想成功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節奏意識和節奏掌控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002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