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

林金炎老師是一位從鄉村中學走來的草根教師,林老師和他的學生快樂幸福地撿拾那些美麗的教育貝殼,採擷感人而清新的教育花絮。在暑假期間,我有幸閲讀了林老師的《教師成長那些事》這本書,全書分為“上篇:教育成長,悟出那個哲理”、“中篇:學生成長,記錄那些事”、“下篇:專業成長,尋找‘好我’”三個部分,林老師以他的一枝妙筆寫出了一篇篇精彩動人的故事,更以他的專業知識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學理和啟示。

作為一線老師,每天都要跟學生打交道,面對不同脾氣性格的孩子,尤其是相對來説不太聽話的孩子,作為老師心中必須有愛,這樣才能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就像林老師所提倡的要感謝學生,而不是征服學生,林老師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一個個鮮明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在林老師的教育生涯中,他用一顆感謝學生的心,一顆愛學生的心,一顆與學生平等的心,征服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學生。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有時候作為老師還是放不下架子,向學生示弱,總是覺得很困難,而且會擔心學生越來越不把你放在眼裏,其實,當老師真正放下身架,深入到學生當中去,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之上,不要用自己教師的身份去壓制學生,而是在最關鍵的那一刻放下老師的架子,心平氣和的找出問題的原因所在,這才是真正做到愛學生,也正是所謂的化干戈為玉帛。

當然,光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還不夠,還要有過硬的專業水平。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學習力是衡量一個現代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能力之一。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作為一名教師,更應有終身學習的習慣。不僅需要積極閲讀一些教育書籍、雜誌,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論水平,而且還應積極參加教育專家為教師舉辦的專題講座,學習好的育人經驗,促進自身教育理念的轉變和理論素養的提高,並利用業餘時間撰寫教育論文,積累教育資源,豐富教育經驗,全面提高自身的教育素養。

用愛來對待我們的學生,努力加強我們的專業知識修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結合書中所學,關注學生,用愛心、用智慧、用耐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2

數學名師孫維剛説過—教學工作沒有那麼複雜,你只需要搞清楚三個問題就可以了。

一、學生在哪裏?

二、我要把學生帶到哪裏?

三、我準備怎麼把學生帶到那裏?

説起來很簡單,落到實處就是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要進行有效教學,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即背學生。這需要我們在平時教學、測試、練習過程中不斷積累對學生基礎的認知。據學生的情況,我們確定在課堂中教給學生什麼知識和能力--即背教材、背目標。據教學目標我們合理利用教材,簡化學習任務,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能力—即背教學設計。當我們選擇“怎麼教”時,一定要做好情景預設,利用多種方式順利讓學生學到知識。

進行課堂有效教學就是能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3

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尼采

時光匆匆,一年過去了,站在講台的這些日子彷彿就在昨天。這一年的時間,從開始的迷茫到初步掌握教學工作,回頭看看自己,猶如是一個一年級的孩子,慢慢長大、慢慢適應。

作為一名教師,無論教什麼、無論教多久,永遠要保持一個學習的狀態。在工作中總是會碰到新問題,那麼如何不斷強大自己去解決新的問題?學習了羅樹庚老師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一書給我很大啟發,他用"可以看懂"的語言娓娓道來。

01

人是逼出來的

人的本性喜甜厭苦;喜寬鬆厭嚴厲。故步自封是對自己的溺愛,何不突破自己,挑戰自我?從入職到現在,參加過許多培訓,每次培訓中聆聽名師的講座、課堂或者個人分享,每個名師背後都有無數個不眠之夜,無數次地修改教案,無數次地磨課。甚至有的名師細緻到查閲多種教材,進行深度分析對比,常常對一個數學概念"耿耿於懷".何不學學他們,逼一逼自己,回頭看看,這也是一次成長。

未來已經到來,

只是尚未流行。

02

信息技術、智慧教育不僅僅改變我們的教學手段,更關鍵能轉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與思維方式,能重構出一種嶄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

參加新教師培訓的時候,導師當時就介紹了"希沃授課助手",我們通過它能控制PPT,還可以快速移動、全方位地展示學生的作業情況。在今年四月,參加了衢州市移動終端教學應用聯盟的培訓,四堂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展示課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利用移動終端也就是平板,及時瞭解教學的難點,幾秒鐘的時間動態收集學生認知結果,這是我們常規課堂所不能達到的。

所以,像羅樹庚老師所説;當下,對於年輕教師實現彎道超越的重要路徑是用現代技術追趕大師。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大數據的教育下,多多學習新技術、與時俱進,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03

教學需要"糖衣炮彈"

鹽很重要,但我們不能因為重要,就直接用勺子舀着吃。同樣,知識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直接灌給孩子們。我們要給知識包上一層甜甜的糖衣,讓孩子們喜歡這枚包着糖衣的炮彈。

常常羨慕這樣的老師,説話幽默,童心未泯,和孩子們在一起像活寶,深受孩子們的喜愛。我第一年接手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抓住一年級小朋友們的心?從同辦公室的周老師那學習了一些,從物質的獎勵、真心的誇讚到有趣的課堂。努力把自己變成一枚糖衣炮彈,創設有趣的情境,它猶如一把領着孩子進門的金鑰匙。例如現在流行的數學繪本中,有趣的情境可能是一個闖關遊戲,可能是一艘"智慧號"的太空飛船,也可能是帶着我們在"="的鐵軌上,搭乘算式的列車……

因此,努力做一個有趣的教師,多吸取養分,創設更多有趣的情境,給教育裹一層甜甜的糖衣。

一路前行,我們需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只為尋找更好的自己。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加油!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4

成長對於孩童來説是重要的,因為長大是多麼自豪的一個字眼呀!對於成年人來説,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將至,年華不再;那麼對於擔負着建設下一代重任的教師來説,自己的專業成長標誌着什麼呢?以前這個問題我從未考慮過,只覺得教師不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嗎?成長不就是“教學相長”嗎?

寒假裏,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肖川同志寫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書中的內容簡約但卻精闢,使我經歷了一次思想的洗禮;書中的觀點通俗而又深刻,讓我的境界得以一次昇華。作者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我上了關於教育學習、專業成長、人生幸福的一堂課,發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淺。

通過這本書,讓我的看法徹底改變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幸福人生=自己的專業成長,你想要多美滿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讓自己的專業成長多少,這二者呈正比關係。近幾年來,一片改革的呼聲總傳誦着“新課改不僅減輕學生的壓力,也替老師分憂”,可我們感到不僅沒有減負、減壓,反而壓力與負擔是與日俱增,是我們真的已經不合時宜了嗎?讀了此書後才明白,原來在人們即使擁有了金錢、愛情、知識、領導力等等,也不能感覺到生活的100%圓滿,那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們對待工作的心態。只有我們的心態是積極的,我們才會感到生活達到了圓滿,我們才會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謂積極的心態?就是接受現實,悦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個人只有擁有樂觀的心態,才有進取的人生態度,也才能跨出邁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錯,“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過去的`我總為自己不斷地繁忙而抱怨着。從未帶着一種期盼,帶着一種滿足,帶着一種忙不完的快樂。設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帶着一種期盼,帶着一種努力,帶着一種忙不完的快樂與滿足,那麼幸福會時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責備,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動和感恩;那麼幸福就會向你靠近幾分了。來吧,讓我們一起去發現身邊的幸福:

在課堂中我們會得到幸福。因為只有在教學中我們才能夠體現出做一個教師的真正價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髮揮,教學研究的能力被提高,這樣才會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閲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閲讀中尋找無窮的幸福。這時的我們才會真正感到幸福。

在學生中我們會尋找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寫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在愛心中我們會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進步已經很大——雖然有錯題,但是他們已經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們會發現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剛剛還被老師批評的痛哭流涕但一轉身卻依然一臉燦爛地幫着分發各種作業本,因為他知道老師的嚴格也是愛;蹲下身子,會發現孩子有時還很勇敢——雖然因為調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淚……蹲下身子,仰望我們的學生,欣賞我們的學生,在讚美中給學生播撒幸福,我們也會因學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時我們確實無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係,常常以為“工作就是為了生活”,卻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工作,既然我們抓到了這樣一副牌,與其抱怨這副牌怎麼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們這副牌。也許在不斷動腦出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收穫另外一種幸福。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5

從事教師職業十多年就會產生教師職業的倦怠,怎樣走出職業倦怠,突破高原期,實現第二次成長呢?聆聽了專家名師的講座,讓我茅塞頓開,對未來又充滿了期待和嚮往。現將幾點收穫體會總結如下:

一、要讀書。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僅僅能恪守職責、有崇高的事業心已經不夠了,時代呼喚具有更多專業特長的專家型的優秀教師。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師教育發展的方向。教師要以合理的知識結構為基礎,具有專門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並能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教育教學領域中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就是教師素質的提高過程。沒有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歷史使命就無法完成。

近幾年來,在教師專業發展問題的相關研究和探討中,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倡導教師行為行動研究者、教師成為解放性行動研究者,主張教師從被動地專業發展向主動地進行其教學行為內涵上的專業化轉化。教師的專業化更加註重教師在現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教學行為內涵和品質上的表現,教師個體內在的專業性的加強也更需要教師主體的自我認識、自我更新,以求勝任研究型或專家型的教師角色。如果沒有教師個體自覺主動地通過讀書進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學經驗反思,以及自身素質完善,就無法真正達到教師教育和培訓的預期目的,也很難實現教師專業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

教師要做一名哲學的思考者。帶着問題去思考教育;帶着嘗試去解決問題;帶着反思去總結問題;帶着結論去驗證問題。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訓為特點的在崗培訓已經成為國際教師教育的趨勢,其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專家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麼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十反思=成長,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公式。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一種有關教育教學的個人的`思考內省,它是教師自我更新發展意識的體現,也是教師自主改革的體現。教師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的過程。過去的教師處在被研究的地位,現在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成為反思性的實踐者,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的主體,而且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把自己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自己的教學觀念和實踐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教學效果。反思可以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體現在教育活動的始終。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既可以在備課時思考是否遇到什麼困惑,是否對教材進行了二次開發,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估計是否合理,是否為學生創設了實際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能否聯繫社會實際生活,實現知識與態度相統一,過程與方法相統一,即課前反思;也可以在上課過程中思考學生在課堂上實際參與的熱情與程度如何,師生或生生互動是否積極有效,課上是否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如何利用課上的資源改變原有的教學設計進程等,即課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課之後思考課堂教學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問題,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地方或有什麼困惑,課堂上的一些事件對日後的教學有何意義等,即課後反思。反思本身並不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於發現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相關的反思工作,就會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變得更具理性色彩,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三、要研究。

教師即研究者是國際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賴於教育科研。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麼,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到從事科學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上來。這是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師應積極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獲取自身專業化發展,實現自身生命價值。可以這樣講,沒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沒有科研意識的教師是沒有生命力的機械的教師。從這一意義上來講,教育科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內在驅動力。教學即研究,一旦教師樹立了這樣的理念,那麼他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在研究中發生,在研究中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必然是帶來觀念的改革。

課題是開展教育科研的載體,也是開展科研的方向。課題從哪裏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做有心人,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學現象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課題確立之後,我們就要從教學的現實出發,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借鑑最新的理論成果去開展課題研究。即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這是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基本進程。這一進程是一個具體實踐與理性思辨交織的探究過程:科研取得了成績固然需要我們去思考,從而發掘規律;而研究失敗了,或者遇到了問題和困難,更需要我們去思考,尋找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辦法。另外,教育敍事研究也是當前備受專家推崇和教師認可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所謂教育敍事就是記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故事。教育敍事研究是一種事實性、情境性、過程性的研究,基於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生活,能追憶、提升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

教師既是課程的消費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這就要求教師應以研究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實踐;不同的學生也需要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育,這也需要教師具備較濃的科研意識;還有,教師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能力提高和專業情意的發展,都離不開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師使自己逐步由經驗型向科研型,由教書匠型向專家型轉化的孵化器。通過研究,我們才能轉變教育思想,構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不是有了知識就能做好一名教師。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過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己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己的價值。到那時就會發現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複,而是創造;教育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6

説起讀書,自己也很慚愧,因為讀的書不多。對於學校開展的讀書活動,自己也多半是為了完成最後的讀書筆記,所以才不得不讀書的,雖然自己也知道讀書的好處,而且也知道自己也確實需要讀點書,但總是靜不下心來讀一本書。

可是最近一段時間,我讀了淘繼新寫的《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的報告,感觸頗深。陶繼新,是《中國教育報》資深記者,近幾年來陶繼新先生總在大聲疾呼 “走進經典,與大師同行”,《讀書與教師生命成長》就是他在全國很多城市作的關於讀書的報告,前一段時間也就是暑假裏,曾在利津講過,沒能參加實為遺憾。沒成想在網上搜到了,我如獲至寶。報告中,他從《論語》中內含的教育原理開始,分十個專題論述了教師為什麼讀書?讀什麼書?怎樣讀書?報告用生動的語言向人們論述了讀書是我們教師生命成長的必需,是授業、解惑的基石,是完善人格的要求,也是珍愛生命對自己負責的具體表現。“取法乎上”乃讀之“眾妙之門”,通過讀書,可以拉長生命,學會取捨有道,學會在這充滿憧憬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一個個讀書者的故事引人入勝:生於憂患的孔範今教授,心如止水的杜維明教授,淡泊名利的李秀偉,遊刃有餘的劉振東,養學深厚的於漪……他人高尚的操守與道德修養,近乎完美的人格,以及讀書教學相得益彰而形成的淵博學識,嚴謹治學的態度,憂國憂民的大家風範,讓人折服,令人崇敬,成為我們學習效仿的楷模。

以前,我曾經認為,憑自己掌握的這點知識,教個國小應該沒問題,可是現在我總有一種誠惶誠恐的感覺。人物遠慮,必有近憂。社會在飛速發展,教育在不斷進步。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研究型的教師”,“要從經師向人師轉變”已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必然。如何實現這一轉變呢?加強學習是做科研型教師的必由之路。

以前講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得備一桶水,現在的教師應該具備源頭活水,作為當今教師,還應掌握教育規律,熟悉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有較高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教學藝術,會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這都需要加強學習。

教師要成為一名合格教師,必須要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理論學習的習慣、積累經驗的習慣。尤其現在,教師必須讀書,這是生存的需要。

我們必須讀書,讀書就存在讀什麼和怎樣讀的問題。我們平時讀書盲目性太強,造成了時間和精力的極大浪費。另外讀書的面太窄,認為只有與我們學科知識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有關的書才對我們有用,這是十分錯誤的。我們應做到有選擇的去讀,選擇那些能喚起我們進一步閲讀和寫作衝動,能夠讓我們親近書籍和人類精神生活的有價值的'書去讀,而且讀的視野要寬一點,專業書籍要讀,中國古典名著、世界名著、一些好的詩歌散文也要讀。陸游説得好:“功夫在詩外”,這是高度凝鍊和智慧的表達。有些真正有價值的書我們不僅要讀,而且要反覆讀,精心研讀,就像西方虔誠的信徒用一生來讀“聖經”一樣。我們每個教師都需要讀幾本常讀常新的好書。

讀書,讓我們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讀書,讓我們與大師對話,與哲人交流;讀書,讓我們增加善念和憐憫;讀書,讓我們擴大智慧和見識;在讀書中,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全面提升教師品味教師的讀書習慣會影響學生一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説:把每一個學生領進書籍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

當今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改進,知識面在不斷拓寬,我們面對的學生都是具有挑戰性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有句話叫“因睿智而精彩”,課堂需要教師的智慧,智慧不是知識或常識,不是聰明或經驗,智慧如水一般滲透,如光一般普照。教育智慧、教學智慧、交談的智慧來自長期不斷的讀書、學習、實踐,在實踐中注重體驗與感悟,並善於積累而成。當我們教育無力時,不要更多地抱怨學生不開竅,而是因為我們用“舊鑰匙”開“新鎖”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讓我們都來讀書吧,讓讀書成為我們一生的幸福。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7

新時代的教師要從技術性的熟練者向反思性的實踐者轉變。他們必須是“工匠性”與“專家性”兼備的專家。作為匠人,教師的世界是由“熟練的技能”、經驗、“直覺或祕訣”構成的;而作為專家,教師的世界則是由“科學的專業知識”、技術、反思與創造性探索構成的。二者的互相結合才能形成教師真正的力量。

新時代的教師也要從空洞的理論家向理論的實踐家轉變。所謂好教師,不是沒有問題的教師,而是敢於挑戰的教師。僅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僅有空洞理論的教師,僅靠單打獨鬥的教師,都不是教育實踐家。只憑借自上而下規劃或指標的設計,也難以造就教育實踐家。

新時代的教師更要從知識的灌輸者向內心的傾聽者轉變。課堂上教師的中心活動是傾聽,傾聽學生內心的聲音,傾聽教材所藴含的聲音,傾聽教師自身內在的聲音,使得教師能夠完全的接納學生,接受教材的課題、接受內部的聲音。

現代社會訊息萬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學生一直在變,每一代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和特點,教師更不能停滯不前,兩耳不聞窗外事。如何不被這個時代淘汰,如何能更瞭解學生更貼近學生,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成長。

教師的人生就是持續學習的人生。向自己的'學生學習、向教材學習、向周圍的同事學習、向社會學系、從自身的經驗中總結學習。正式這樣學習的過程和步伐,造就了一位成熟的教師。教師的成熟都是通過自身認真工作,體味工作中積累得來的。

會考和大學聯考正在不斷地教育改革,教育改革風暴不斷向教師襲來。我們每一位教師回到自己的本職崗位,努力養成教師的自我修養,找到一線教師的尊嚴,獲得教師的自我滿足感和自豪感。教師的本職工作不僅僅是教學,更重要的是學習。教師要同時具備匠人和專家的雙重屬性,盡全力將工作做好,或用最先進的知識和最高的智慧來工作。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8

近期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肖川同志寫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一書。書中的內容簡約但卻精闢,使我經歷了一次思想的洗禮;書中的觀點通俗而又深刻,讓我的境界得以一次昇華。作者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我上了關於教育學習、專業成長、人生幸福的一堂課,發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淺。

通過這本書,讓我的看法徹底改變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師的幸福人生=自己的專業成長,這二者呈正比關係。近幾年來,一片改革的呼聲總傳誦着“新課改不僅減輕學生的壓力,也替老師分憂”,可我們感到不僅沒有減負、減壓,反而壓力與負擔是與日俱增,是我們真的`已經不合時宜了嗎?讀了此書後才明白,原來在人們即使擁有了金錢、愛情、知識、領導力等等,也不能感覺到生活的100%圓滿,那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們對待工作的心態。只有我們的心態是積極的,我們才會感到生活達到了圓滿,我們才會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謂積極的心態?就是接受現實,悦納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個人只有擁有樂觀的心態,才有進取的人生態度,也才能跨出邁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錯,“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來吧,讓我們一起去發現身邊的幸福:在課堂中我們會得到幸福。因為只有在教學中我們才能夠體現出做一個教師的真正價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髮揮,教學研究的能力被提高,這樣才會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給自己留一點時間閲讀,與偉人、名人對話,提升自己的才華,錘鍊教育的智慧,在閲讀中尋找無窮的幸福。這時的我們才會真正感到幸福。學生中我們會尋找幸福。雖然孩子們淘氣貪玩,反覆叮嚀的話兒不聽,糾正幾遍的錯誤,接連又犯;桌椅擺放歪了,作業又忘了寫了……但我知道,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錯?孩子各有差異,怎能整齊劃一?我會悄悄地告訴自己:少一點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批評,多一些微笑——讓學生在我們的理解中成長,讓我們在自己的寬容中幸福。

掩卷而思,有時我們確實無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間的關係,常常以為“工作就是為了生活”,卻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們選擇了這份工作,既然我們抓到了這樣一副牌,與其抱怨這副牌怎麼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們這副牌。也許在不斷動腦出牌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收穫另外一種幸福。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9

如果可以用生命的豐富性來比喻色彩,書就是透射五光十色的水滴;如果世界的浩瀚可以形容為無邊無際,那麼書就是照耀萬物的陽光。教育是一本書,用有聲的文字證明文明的進步,以不斷生產的思想體現精神的昇華。

教師是一支筆,只有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藴,才能描繪出博大精深的知識,只有具備深厚的人文積澱,才能勾勒出事物複雜的關係。因此,教育就是知識的教育,教育就是創造的教育,教育就是教師與書籍的教育!

作為一名國小老師,我熱愛讀書,喜歡與書相伴,在文字中享受陽光的温暖,在陽光中收穫生命的真諦。

回首多年的教學、閲讀,使我單調寂寞的.生活變得豐富而生動,在書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書的底氣。讀名師的書,看他們的成長,艱辛的奮鬥,追求的幸福,可以激發自己的奮發有為。

閲讀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可以讓我始終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教育規律,始終牢記教育的基礎在於人格的塑造。閲讀使我反省,所以我總是問自己:今天的課有什麼新內容?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新內容?今天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閲讀《論語》,我學會了處人事、求學問的原則。讀《簡愛》,我感受到了善良、單純和堅韌的性格。讀到《窗邊的小豆豆》,我被校長的耐心和智慧所感動。在正常的教學中,我會學着用他的微笑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和他們一起歡笑,和他們一起思考。

閲讀,讓我深刻理解了做一名教師的方式,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台、縮手縮腳的新教師成長為一個有教學自信、樂於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快樂的教師。雖然我不能説閲讀和學習是我生活中唯一的幸福,但我可以説閲讀改變了我的生活,給我帶來了成長的喜悦!

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只有熱愛教學和學生,我們才能保持激情,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

回首這些年,是書與我一起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時光;正是書籍帶給我智慧和力量,在老師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地給我“加油”。

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讀書在一個人特別是教師的生命中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如果要把它比之為水,比之為空氣,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如果要用身體裏的某種元素來打比方,就乾脆稱之為血液吧!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0

大學畢業後,我參加了20xx年臨泉特崗教師招聘考試,通過招聘考試後我很幸運的成為一名特崗老師。現在已經整整工作1週年了,有些心得體會在此分享。

能夠成為一名特崗老師,原因有很多:

一是我自己很喜歡教師這個職業。

二是因為特崗報名不要報名費,我家庭貧困,2個孩子一起上大學,幾年大學讀下來,家裏一貧如洗。也許對一般的人來説那幾個錢算不了什麼,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説是個很大的誘惑。

三是我是師範類的大學生,正好家鄉招老師,為了更好的照顧年邁的父母,我回來了。

很多人不清楚特崗的含義,我爸媽認為是政府考慮就業問題國家特設的崗位,政府好啊;可是有的外人認為卻特崗就是臨時工,開口就問你,你有沒有編制啊?難道這個編制就那麼重要嗎?以至於後來我都不説我是特崗的了。難到特崗就受歧視嗎?不過學校領導和同事們還是對我非常關心的,我一去學校就帶三年級語文課,外加六個年級的體育課。還清晰記得走上講台的第一堂課,台下幾十雙眼睛在看着你,那是農村裏的孩子特有的純真的眼神(只有貧困地區才有特崗教師),他們給了我勇氣,我認真的完成了第一堂的教學。下課後我發現自己已是汗流浹背,許是緊張,許是激動,許是興奮……

不知不覺中,一年已經過去了,我的學生已經上四年級了,今年教師節收到很多學生的問候,那種感覺是無法用金錢和物質來代替的,覺得好像是自己孩子在給你帶來問候。

在一年的學校生活中,我感覺自己沒有長大反而還幼稚了,身邊的同事是那樣的真誠,學生又是那樣的天真,我就是生活在一片淨土之中。平時有什麼生活中的問題有校長和主任的照顧,教學方面有教導主任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教導,同事們也相處的非常融洽。平時相處最多的也是學生。我們班的學生非常活潑可愛,雖然有時鬧得我很頭疼,很苦惱,但依然不減我愛他們的心,珍惜與他們相處的時光。跟學生相處很愉快。剛開始,因為是新教師,也是初次走上教育崗位的教師,我的心茫茫然,很怕上不好課,也怕教不好、管不好學生。可是現在,我不這樣想了,我的心也不再茫然,而是有了明確的方向。我們班的學生很體貼,他們並沒有因為我是新教師就對我有牴觸情緒,反而很開心,很快便接納了我。我現在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學生要更加懂事用功,同事們都萬事如意。

經過這一年的學習我受益匪淺。我深知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強烈衝擊下,學習對一個教師而言已不再有階段性的界定,已成為教師的“終身大事”。初為人師,無論從教學還是教育的角度出發,都應有“求知若渴”的積極心態。我們新教師雖具有較新且全面的專業知識,但也應繼續拓寬自己的視野,在知識的縱橫領域上下功夫。“學生一碗水,教師一桶水”的觀念已不在適應現代教師的要求。課下,我積極與學校前輩交流學習,使自己的眼界邊的更加開闊,在他們那裏,我學習了很多的教學方面的知識。此外,我參加中心校和縣教育局舉辦的活動,在活動中,我收穫許多實用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利用這些好的的教學方法,將學生都培養成一個個優秀的學生,更要將他們培養成一個個合格的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知道自己身上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我要説年輕就是我們的資本,我們有着不甘落後的進取心,我會充滿激情地奮鬥、開拓、進取,將青春揮灑在自己熱愛的教育熱土上,我無怨無悔。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1

看完了覺得學到的最大的就是——不斷進取的決心和信心!原來每個老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困難,之所以他們有今天就是他們不斷努力不放棄的結果。曾經的我和他們一樣,找尋不到自己的位置,讀完以後,我突然知道我可以做什麼,這個並不難,但你一定要堅持!

合上書本,從未有過的衝動湧上了我的心頭:應該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好把如此優秀的書籍推介給更多的教師朋友。因為直覺告訴我,許多像我一樣徘徊在理想和現實十字路口的一線教師非常需要這樣真實、樸素的`教育故事的薰染,需要這樣的成長足跡的指引,需要這樣的震憾和精神衝擊,或堅定自己成長的信心,或重喚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投入!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2

今年暑假我利用假期休息的時間讀了教育發現叢書中的《教師成長密碼》一書,感受頗深,現整理總結如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已經開始由傳統的知識性教學轉向現代化的發展性教學。這種課堂環境的重組和優化,大大推進了課改的深入,為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了有益的條件。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許這是古代的老師職能作用,現在的教師應該迅速的轉變觀念。專家認為,在新課程中,教師頭腦中要有兒童意識,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一切為了兒童的學習。不能光考慮教師怎麼教,還要考慮兒童怎麼學?要用體現兒童特點的教學方式,關注兒童的生活,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通過與兒童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也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一變化是課堂環境改變的基礎和推動力。

老師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聖人”,抱着“師道尊嚴”不放的老師,學生一見就怕的老師,永遠走不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在課堂上,老師完全是“學長式”的,走下三尺講台,走到學生中去,和他們一起探討學習,共同研究問題,交流彼此思想。近日,聽了幾節同樣課題的課,其效果大不一樣。一個老師只是知識的傳播者,只是告訴學生文章講的是什麼,學生們像容器一樣,老師只起了填充的作用,學生根本沒有心靈的體驗,更沒有彼此間的合作與個體探究,所以一堂課下來,老師講的是口乾舌燥,學生聽的是昏昏欲睡,這樣的結果是老師沒有擺正師讓關係造成的。而有一個老師則像一個導演,學生在他的眼裏像一個個火炬,老師不斷地去點燃他們,他讓學生欣賞,他讓學生討論,他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師生在課堂上是平等的,老師更多是指引者,學生像車,老師往車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貨,一節課下來,學生意猶未盡,課堂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望。相比之下,我們才真正明白在課堂上擺正師生關係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我們老師要蹲下去看學生,只有把自己放到與學生對等的位置上,才能贏得學生。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深入到學生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生活圈內的事,我們應知道學生喜歡看什麼書,喜歡聽什麼音樂,他們都談論些什麼話題等等,併力求走進他們的心裏,去切實研究學生的心理髮展與變化規律。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覺得我們的教育、教學是與孩子的自身成長與發展相協調一致的。

(二)三位一體教學目標。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它與傳統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

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閲讀、探索、思考、觀察、操作、想像、質疑和創新等豐富多彩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和過程有機融合起來,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悦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所謂三位一體的新課程教學目標就是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心中始終要想着學生,人的發展是設置一切目標的依據。教學只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體驗,才是可持續的的有遠見的。

(三)靈動鮮活的課堂教學

德國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國基礎教育時不無感慨地説:“中國的教師真能講,中國的學生真能考!”這也許是對中國傳統課堂教學的最好概括。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沉悶、死寂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則聽得很乏味。恩格斯説:“思維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新課程的課堂較之傳統的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它給思維的“活”提供條件,學生得到了解放,教材變得開放了,教學過程開放了,教學時空也變得開放了。

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受到諸多的限制、支配、束縛、控制、壓抑、規定,因而變得唯唯諾諾,亦步亦趨,俯首貼耳,盲從依附。而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學生被賦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權利:獨立思考、個性化理解、自由表達的自由和權利;質疑、批判教師觀點或教材觀點及其他權威的自由和權利;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課堂教學並受到平等對待的自由和權利;因為自己見解的獨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於精神或肉體處罰以及不公正評價或對待的自由和權利等等。這些自由和權利大大地解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惟一對象,然而現在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並注重教材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繫和融合,同時鼓勵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超越。就語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師更多地引導學生進入“大歷史”的天地。

新課程的“教學過程”變得靈動活潑,它不再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再拘泥於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而是強調預設的教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和彈性靈活的成分,教學目標必須潛在和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體驗。不能讓活人圍繞死的教案轉,而是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

新課程的“教學時空”變得延展開放,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封閉、狹小,眼界限於書本的。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3

“我國中國小教師缺乏的主要是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一種堅定的對於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言蔽之,缺乏思想。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藴不夠豐富,學識積累過於單薄,缺乏對人類歷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度的理解,特別缺乏對中國歷史的洞察和對西方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度理解。其後果是,中國小教師付出的大量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上的引領,缺乏對於自身工作的高遠立意,缺乏對於“課本知識”所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説極端一點,把“教育”淺化為、庸俗化為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

以上是《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中的一段話,讀到時令我心痛和深思了良久。或許其言辭的尖鋭也刺痛了你的心,覺得所指太失偏頗。但痛定思痛,平心靜氣地想想,身處如今這樣一個浮躁功利的時代,現實其實真的在把我們的文化和思想一點點擊垮,不是缺乏,而是丟失,不是沒有,而是忘了。該如何去改變?我想,作為每一個有良知的教師,其實我們也都在努力地追尋了,懂得好好去珍惜了,力所能及地在自己的崗位上讓“‘教育’少一些淺化、庸俗化的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果的堆積”,讓我們自身擁有“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一種堅定的對於社會、人生和教育的理想和信念”。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談談我在近年教學中所作的一點探索和實踐。

人美版第五冊有一節課叫《怪獸》,當它成為一節美術課的課題時,該如何去詮釋和演繹呢?

怪獸,是一個現代孩子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

熟悉,是因為現在太多有關國外的怪獸文化,尤其是影視作品,已充斥和衝擊着孩子們的生活,甚至有些怪獸還成為了孩子們膜拜的對象。陌生,只是因為遠離得太久。孩子們不知道,在我國古代悠久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怪獸早已是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祈福事物,它遠比外國文化中的怪獸出現得早,更比那些兇猛、恐怖的外國怪獸親切可愛得多,其內涵更豐富、更具價值。

通過對教材、課標的深入研讀,我得出了這樣一個思路:本課的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出發,並着重以下兩點思想的融入:

1.拓展審美。讓學生學會對錶面看似兇猛、醜陋的事物探究其本質,看到它獨特的`美。在生活中學會不以貌取人,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2.拓展視野。現代兒童,是動畫片、遊戲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受快餐文化、外來文化影響很深。通過了解優秀的傳統文化,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摒棄外來文化的糟粕,學會沉澱,潛移默化中把人類優秀的傳統文化代代相傳,把美好祝福送給每一個人。

誠然,這些美好的想法的實現是需要過程的,但我就是這麼去做的。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首先設計了“畫動物比賽”和“變魔術”環節,教師通過把學生畫的動物進行錯位組合,在黑板上快速“變”出了一個奇怪有趣的形象,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孩子們的視線,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而這一新穎的教學形式其實是對本課學習難點的巧妙突破,學生在一個直觀生動的過程中初步瞭解了怪獸創作的基本方法:把不同特徵的動物進行巧妙組合。“猜猜它是什麼?”我的話音剛落,“怪獸”,孩子們的反應也快極了。帶着對“怪獸”更大的好奇和充滿探究的心情,孩子們滿懷興趣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接着,通過“認識中外怪獸”、“尋找怪獸特徵”等環節使孩子饒有興趣地瞭解了“鎮墓獸”等等怪獸文化,一個個爭先恐後地分析那些或頭頂尖角、耳朵大大或身形奇異、背長雙翼的怪獸。尤其瞭解到中華民族的象徵——“龍”其實也是怪獸之一後,他們不僅耳熟能詳地紛紛介紹龍的特徵,並且對怪獸產生了美好而深厚的感情,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此時,我不失時機進入了“賞析怪獸作品”環節,與孩子更加深入地探究怪獸的表現方式、變化規律,啟發兒童抓住動物形象特徵進行組合創造怪獸。隨之進行的“誰的年獸最特別”環節,一幅幅想像獨特的年獸作品紛紛誕生。因為此時的孩子,心中已經裝滿了自己的“年獸”,他們迫不及待地希望向大家展示自己或可愛或威猛的豐富多彩的“年獸”,他們都在把自己美好的新年祝福帶給大家,他們也已經從學習過程中最初熱情的好奇者成為了積極主動的創造者,從盲目的.“奧特曼迷”變成了有思想、有正義感的“龍的傳人”。

整課教學,通過運用新穎感人的教學設計,營造了愉悦寬鬆的教學氣氛,形成了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不僅深化了主題,而且使孩子的學習興趣不斷高漲,紛紛大膽想像,主動創造得以不斷引發。與此同時,我和孩子們也在這一次小小的“文化傳承之旅”中進行了最快樂和美好的精神洗禮……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4

心態決定一切,有了積極的心態相當於成功了一半!這是初為教師的我最大的感悟和收穫。

時間飛逝,轉眼間來走馬驛中學工作已經快兩年了,作為一名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從一年來的工作實踐中,我收穫頗豐,有經驗,有教訓,有挫折也有喜悦。當了兩年的教師了,雖然教學方法掌握的不多運用的還不是很嫻熟,但我已經在這三尺的講台上學到了很多。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裏,我擔任過八年級英語教學工作,還擔任了九年級一個班的班主任及英語教學工作。記得剛踏進學校大門時,我心情緊張,心裏一直在擔心,學校會安排我上什麼課呢又會是幾年級呢雖然我是本科畢業生,但是對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始終不能引以為豪,一直以來都是靠自己的腳踏實地走過來的,可是那些都是作為學生對學習的一點認識和感悟,所以擔心自己不能勝任。當我一聽説“代八年級教學”時,心情一下子就緊繃了,怎麼辦剛到一個新的環境一切都不瞭解還要中途接班,學生熟悉了以前的老師,對於我一個新來的老師肯定不會認可,完了!但回頭一想,不怕,我年輕,大膽接受挑戰,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肯定行!就這樣,我激勵自己開始了我的工作。義無反顧的踏上教師這一光榮的崗位。

收穫最大的是懂得只有努力才能提高自身素養,豐富自身文化底藴,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傾情於教育教學工作,積澱方法,摸索經驗,在實踐中歷練,才能促成自身能力的成長。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擁有出色的表現,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勤勤懇懇,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去探索,去思考,去實踐,去總結。教師,作為培養人才的人,教學素質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教學思想,掌握深厚的專業知識,擁有淵博的文化底藴,具有較強的信息素質和學習能力。作為特崗教師的我,必須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學工作,必須腳踏實地學習研究,才能在自己的教師生涯中茁壯的成長起來。

欣賞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贊予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肯定每個孩子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接受每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善意。幫助孩子揚長避短,克服自卑,樹立自信,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榮譽。

愛,予以孩子心靈的温暖;愛,支持孩子的自信;愛,打造孩子人生的豪邁。有愛才有幸福,有愛才有春天,有愛才有教育。願我們每一位特崗教師都獻出自己的愛,時時、事事、處處呵護孩子幼嫩的心靈,同孩子一起享受教育的美麗。高爾基曾説:“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話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個“愛”。我想,我作為一名特崗教師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的事業;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照搬書本,要勇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關鍵要保持寬容的心境,學習的態度,在今後的工作中遇到困難要不斷的向有經驗的同事悉心請教,同事之間相互關心、和睦相處。

兩年的教育也是兩年的學習,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自己,孩子們學習我也學習。我認識到,一個沒有經驗的新老師,要想上好每堂課,搞好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在實踐中用心摸索。面對新教材,面對新課文,一切從零開始,雖然八年級的英語知識對於我來説很簡單,但是要讓每個孩子都能掌握這些簡單知識,卻不是那麼容易。因此,我要求自己做到認認真真每一刻踏踏實實每一天。每節課前認真備課,每節課上仔細講解,每節課後有針對性輔導。按照自己的方法,結合教材的內容,踏實的把知識傳授給每一個孩子。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還是有很多地方不盡人意。班裏出現了一些學困生,主要原因父母長期在外,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影色讓我有點不知所措。還記得我剛踏入打洛國小時,看着一個個孩子純真的笑臉,聽着他們稚嫩的`一聲聲“老師好”。我才猛然意識到我已經成為了一名教師,心情不由得緊張起來,不知道今後該如何教學,該如何教育好這些可愛的孩子。

幸運的是我們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好校長,她瞭解我們這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我們雖然經歷了四年的大學教育,但剛剛踏出大學校門,對新的生活、新的責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對國小的教學也是一知半解的,尤其是我們大部分並非專業。“磨刀不誤砍柴工”,校長並未讓我們直接走上講台,而是為我們量身訂製了為期一週的崗前培訓,為我們每人選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擔任我們的指導教師。在這一週裏,我們跟班聽課,學習課堂管理方法、日常管理方式,熟悉我們即將奮鬥、生活的地方。一週後,我們登上講台,上了一堂公開課,雖然不精彩,雖然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這一週的培訓,卻讓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更有信心走進教室,走上那三尺講台。

一週的崗前培訓結束了,但學校並未停止培訓我們的腳步。每個學年,我們都會有新的任務,講課、聽課、評課。在不斷的講課、聽課、評課中,我們逐漸積累了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提升了我們課堂教學和管理的能力。今年,我們又迎來了新的挑戰——課題研究,從未參與過課題研究的我們,將在這個嶄新的舞台上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結合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針對課題面臨的問題大膽探索研究,積極實踐。

在國小教育這一領域,我還是一名新生兒,在這一過程中也免不了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學校是老師與學生組成的一個和睦的大家庭,在學校裏,我把我的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一樣關心和照顧。雖然如此,但在管理上仍有不當的地方,仍有看不到,不知道如何解決的問題。因為自己是新教師,也是初次走上教育崗位的教師,很怕上不好課,也怕教不好、管不好學生。遇到這些問題時,我虛心向學校裏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不斷積累經驗,學習管理方法。現在,我漸漸明確了方向,不再茫然。

在講每一堂課之前,我都會用心去備課,不想,不敢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播下錯誤的種子。雖然如此,但難免還是會有出錯的時候,也會把字寫錯,把句子唸錯。我深知我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在工作的過程中,我處於學習的位置,很多問題都需要自己動手去解決,然後傳授給學生,從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教師這個職業,需要我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改進的過程。從最初走向講台的不知所措,到現在在講台上的正常授課,我都一步步地走過來了。我要為自己肩上的擔子,付出我的努力,實踐我的行動。

來到打洛鎮中心國小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實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每一天也都是充滿挑戰的。汗水,堅持,努力終究會成就一個人的理想。時間如黃駒過隙,特崗教師的生活已經過去兩年多了,漸漸地習慣了作為教師這個新角色的校園生活,喜歡上我們班裏的那羣可愛的學生。在學校裏,關心他們的生活,督促他們的學習,和他們一起開心地成長。

讀書與教師成長讀書心得15

以前的自己,每天上課説是照本宣科一點兒都不為過,改着作業發着牢騷,照着教參抄教案,還不耽誤和別的老師説笑;盼着放學,盼着寒暑假,盼着能逛街的星期天。雖然有時也覺得很空虛,無聊,莫名的焦慮,但內心也早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了。如果不是閲讀《誰是最具成長力教師》一書,我恐怕會一直這樣子庸庸碌碌下去,做一輩子的教書匠。

《誰是最具成長力教師》一書全面輯錄了《教育時報》評選推出的31位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的成長案例。他們不是名家大師,都是來自於你我身邊的普通教師。31位教師的成長之路雖然各有不同,但他們之間的共有特點就是他們真實、自然,誠懇而有耐心,他們熱愛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改善與改變自己,也改變了他們的學生。他們像樹一樣,終究變得富有活力、引人注目,讓人稱道。

書中出現最多的詞語就是成長,教師成長的故事,美妙地轉化成了學生成長的故事。只有那些心地良善、不斷用心於教育理解力與生命智慧的教師,才有無數感人肺腑的教育故事,他們的教育自傳是以自己生命寫就的,同時又可以在學生那裏得到餘音繚繞的迴響。

成長是一個過程,一個由迷茫、混沌到澄澈、練達的過程;成長是一種能力,一種潛心耕耘、自我更新的能力。正是有了教師的成長,才有了學生的成長,而學生的成長,又反過來推動了教師的進一步成長。我從31位教師身上所受感動的原因,也正是因為此。

這31位教師成長的歷程中,無一例外的都體現了他們對教育事業的愛與執着,他們把自己在教育中的困惑和經驗方法,幸福與快樂進行了一些思索,一點一滴地記載下來。很值得一提的是,此書中的許多專家都曾是和我們尺碼相同的人。在他們成名之前,他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我們在成長中所遭遇過的失敗、挫折、痛苦、困惑等,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嘗受過,他們之所以與我們不同,並不在於他們的天賦比我們高,而是他們在用不同的方式打造生命。他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長年累月地堅守,默默無聞地付出。

教師,應當全面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讓每一個生命都展示出自己的精彩之處。如果學生的生命因為你的關注而改變,因為你的影響而精彩,那麼,你就獲得了成功。讓我們一起辛勤地努力,讓學生的生命因我們而精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25ne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