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的讀書心得

教師的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的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的讀書心得
教師的讀書心得1

《孩子,你慢慢來》,書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龍應台的文筆細膩,全書藴含了一位偉大的母親的愛的氣息。

這是一本記錄作者龍應台的兩個孩子的成長的散文,簡單的文字,淺顯的語言,母親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書中表露無疑,作者並沒有長篇大論的談論關於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個母親在敍述發生某件事情時,母子間的反應和對話,十分的生活化。龍應台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我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領孩子認識世界,鼓勵他們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地成長。她隨時隨地耐心地教孩子認識自然萬物——天上的雲、路上的車……這些文字是那麼地樸實、細膩,簡潔地還原着一幅幅歲月畫面,沒有議論、抒情、感慨,只是簡潔的描述,讓讀者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後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需要母親慢慢地走。作者有時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灣的幼稚園理解一點中國文化的傳統教育?怎樣跟孩子解釋“神話、迷信、信仰”的不一樣?作者所有的愛都在細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愛,必須對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緣於平等——從孩提時代起,就告訴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所以,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才不會簡單地去粗暴指責,才能逐步培養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正直、誠實、優雅和擔當……

這是孩子的成長手記,也是極好的啟蒙日誌。温情的教孩子看這個世界,鼓勵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靜、潛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樹一樣正直”。平常瑣碎的句子,也因為有愛而動人。長長的成長之路,要慢慢的讓孩子吸收豐富的營養,培養他們珍貴的品質——善良、同情、誠實、優雅和職責,收穫友誼和愛。

孩子對於女人究竟意味着什麼,那漫長的孕育之苦,隨着一個小生命的出現化成無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體將帶着女人的烙印,延續着她的情感,他們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境體驗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覺得那個生命是完全屬於自我的,是自我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寶貝,他將是她的全部。我細細的看過她寫的每一段親身體會,當我再經歷的時候,感覺是那樣真實,她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而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

“孩子,你慢慢來!”給了我很多啟發,是啊,你慢慢來,慢慢的等你長大!

作為一名母親,有了寶寶以後,我看見別的孩子,會有一種忍不住的關心,一種出自母性的表現,不像以往的我,對別家的孩子提不起興趣,因為那時自我還沒有成為母親,對小寶寶的感情也是從自我的寶寶身上開始培養起來的。

當大人覺得對於小孩該學習什麼,該瞭解什麼,總會把自我的意志強加於小孩的身上、腦海中。可曾問過小孩的意願?也許小孩的身心發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沒有自我的意識;也許動作很慢,但總有做好的時間,不要看到慢騰騰,就強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有時會很生氣,有時也會對學生很大聲。我是否能夠細聲細氣地和學生交流,讓學生能愉快地理解我的提議。我是否能不批評學生,而換一種方式來教育學生。尊重學生間的差異,不一樣的學生運用不一樣的、適合他們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上充滿歡樂。教師要帶給他們歡樂,而不是無窮的壓力。讀了這本書,我覺得教育不是賽跑,教育學生應當慢慢來,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多給學生一點耐心,教育是慢的藝術,我們必須與家長一齊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長。我想對所有的教師們、家長們説一聲: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教師的讀書心得2

本學期,我們數學教師讀的是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這本書。吳非,這個大名聞而久之。那是因為他的《不跪着教書》,一次我在翻閲一本雜誌時,偶然的看到對吳菲老師的《不跪着教書》的報道,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主要是被題目深深吸引了。書中倡導的理念是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正好本學期學校為我們數學教師準備的是吳菲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我因為欽羨作者而渴望讀這本書。當我拿過這本書時,心裏有點忐忑了。自己教了十五六年書了,已經不再年輕。可是我還是希望傾聽這位名師的教誨,所以虛心的一頁一頁的翻讀。剔除了午休,課間見縫插針的讀。一星期時間,一頁不落的看完了。心裏滿滿地全是收穫,回到家想把這些收穫梳理一下,與老師們共勉。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深刻的交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吳非老師在《致青年教師》第一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中有一段話我很喜歡也很贊同:“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手裏。他的‘亮度’在於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髮光,一直照耀着學生面前的道路;教師的進德修業應當一直到教育生命終止。”

是啊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髮光。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於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於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照耀學生前面的道路。

不斷修煉自己的品德,把對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相對於專業、業務的學習,吳非先生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自身品德、素質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筆墨來論證它。《教師應當比一般人“會學”》讓我疑惑了很久,讀了一遍沒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讓教師學什麼,所以又細細品讀。原來他説的不僅是知識技能上的學,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學!還有《教師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長》也改變了我們“燈下黑”的老觀念。還有如《教師心中要有陽光》、《你為什麼不快樂》、《我們將留給學生的記憶》、《教學樓裏有多少個洗手間》都是在告訴我們,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之大,在學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要向學生表明我們的愛憎》等文章告訴我們教師不是“聖徒”,否則便是苛責教育。一開始自己覺得這樣的觀念會不會是矛盾呢。後來也就瞭解了,這不是矛盾,説到底,都是要求教師一定要修煉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對學生的要求也給自己一份。

如果我們想讓學生努力學習,我們自己首先就不能懈怠。説到按時完成作業、提前預習、課前研究、愛讀書,這些要求我們老師自己都能做到嗎?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要沒做到,總會給自己找藉口。孩子的藉口是“忘了”,大人的藉口是“太忙”,然而竟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沒辦法再責備。孩子們我認為是很好的,雖然偶爾忘寫作業,但一學期下來也超不過那麼幾次,我不喜歡跟他們沒完沒了。因為我知道,孩子們每天不論遇到什麼事情,他們都會學習。但是人一長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難保證每天雷打不動地去學習,把學習留到了明天,那我們又有什麼權利去要求孩子。雖然沒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大方得體,我們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體。我看到很多喜歡整理東西、整理自己的老師,他們的班都很乾淨,他們的學生儀表得當。對別人大方的老師,他們的學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説什麼樣的老師帶什麼樣的班,真是一點不假。所以,要想改變學生,先從改變自己開始。王力宏的歌裏都是這樣唱的,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不求做到最好,但求做到更好!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教師的讀書心得3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説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推薦轉學時,她想:必須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那裏,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樣説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情緒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能夠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裏,孩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取想學的課目,也能夠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齊。音樂課,孩子們不僅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着腳跳來跳去,感受着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理解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裏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説反話,老師説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説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説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透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明白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説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明白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着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狀況説一説,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理解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羣眾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透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4

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受益匪淺。其中“教給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一建議給我印象深刻。

盧梭的“寓教於樂”總讓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在快樂中學習呢?縱觀今天揹負着“升重點,考大學”沉重包袱。

孩子們,他們哪還有心思去玩,哪裏還有時間去樂呀!

“一個人在求學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時間”,雖然減負已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但我們仍能聽到許多學生埋怨的聲音,細問起來,原來,每天做完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回家還得完成家長的若干作業。鄰居家的小男孩,放學回家很少出門活動,就連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關在小房間裏做媽媽佈置的什麼《江蘇正卷》、《課外補充閲讀題》等習題集,碰到難題(特別是些聯繫生活談感受的題目)必過來問我,細看一下整本習題集,無非是些常見的題目,好些題目與學校統一的練習冊雷同,甚至一模一樣,而真正能開發智力的題目寥寥無幾,孩子就在這樣每天練了又練的習題中荒廢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時光。“最寶貴的財富”也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

在社會要求學校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我們也呼籲各位家長給孩子減負。現在正是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年紀,正是他們好動好玩的年紀,如果每一位家長都能正確對待他們稚嫩的問題,欣賞他們童趣十足的舉動,多給他們“最寶貴的財富”,我相信每個童年在記憶中都會是五彩繽紛的。

教師的讀書心得5

暑假,安心的讀一讀平時沒有來得及讀的書吧!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所學校也可能缺少很多東西,可能在許多方面都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有能為我們經常敞開世界之窗的書,那麼,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

凡是崇尚讀書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頑強的民族,全球最愛讀書的民族是猶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4本。酷愛讀書,使猶太民族成為一個優秀的民族,產生了無數傑出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熱愛讀書的國家,必定是不斷向上的國度。

考察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人們的讀書習慣與思維方式,我想到了赫胥黎,他曾經預言過文化的滅亡,他説:“無人想讀書,無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為滑稽戲”。赫胥黎的預言也許可能不幸言中。

讀書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教育問題。

如關於美國的教育,我們都是聽人介紹的,從翻譯的西方的教育家教育專著我們瞭解了眾多的教育理論,從到過美國的人寫的書裏我們知道了一些美國的課堂的皮毛。發達的美國教育真實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傳承到今天,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就應該全部否定嗎?全國幾千萬的教師真的需要洗心革面、浴火重生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嗎?真要這樣,要改革的只能是新課程。

很有幸,在20xx年寒假中,我在書店裏發現了一本書。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愛德華·休姆斯駐紮惠尼中學一年,“蹲點”採訪,親身體驗了學生、家長、教師們值得回憶的歡欣、希望、憂慮、壓力,寫成了《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惠尼中學成長紀實》。這本書真實記錄了當代美國高素質中學生的生活。書中描述的校園百態,不僅是美國教育的現狀,更是中國應試教育的翻版。也正是從這本書中我才知道:美國有全國統考,排列學校名次,根據名次得到政府的撥款和師資補充。美國也有應試教育。一名學生説:“4是個神奇

數字。我們都想得到4.0的平均分。我們都靠4小時的睡眠過日子,而且,我們可能需要4大杯拿鐵咖啡才能熬過這一天。”這樣的辛苦就是為了“打開信封的那一眼”。你的信箱裏收到的是塞滿了新生須知、厚厚的“耶魯歡迎您”的信封,還是令人心寒,薄薄的裏面只有一張紙-----“親愛的申請人,我們很遺憾地??”。惠尼中學的學生認為,為了最後這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讀這本書,你會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這所學校的學生所面臨的考試和升學壓力,一點兒也不遜於我們現在的高中。每個人都想考出高分,以便申請著名大學。

我想這才是當今真實的美國教育。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以後,把中國不能出現大師的“板子”主要打在教育身上,以為中國的教育出了問題。我認為,中國的教育的確有問題,但是教育承擔全部責任有點冤枉。教育不能遊離於國情、國家的體制機制之外。記得李希貴校長在一篇文章中舉了一個例子:在美國,一個地區的警察局長做得好,將一個治安混亂的地區治理的穩定有序,成效顯著,他會去一個治安較差的地區繼續做警察局長,以發揮他的作用。在中國則不然,人們在某一個崗位上努力地工作,目的是職位的升遷、環境的改善、待遇的提高。從上到下,我們的輿論一直在營造這樣的環境。如此規劃人的發展軌跡,如何出得了大師呢? 讀書與工作結合,也是最有效的讀書方式。讀書—思考—實踐—讀書,周而復始,無論是學校發展還是個人發展都是很好的途徑。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合適的閲讀書籍,通過讀書反思現實的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驗證書中的道理,在讀書中借鑑先進經驗,這種讀書與工作結合,學以致用的讀書形式是最有效的。

總有人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不是缺少時間,而是缺少讀書的好習慣。比如晚上抵禦住電視劇的誘惑,就可以讀很多的書。

作為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工作的常態就是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師生,瞭解發現問題,分析研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前提是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有思考問題的大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和素質,不是憑空

產生的,是在不斷地學習、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的。讀書學習就是最基本的方式。

暑假,靜心讀書吧!

教師的讀書心得6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學著作《給教師的提議》,感觸很深。最終明白當一個教師是多麼不容易,異常是當一個好教師尤其不容易。一個好教師不僅僅要有高深的學問,還要有許多教學技巧,教師要不停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促使學生不停地提高與發展。

這本書裏有幾條提議對我影響很深,雖然我還是一名學生還沒有走上教師的崗位,但我想這對我以後的發展都會有必須的作用,它教會我怎樣去做一個好教師。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穫卻不大。《給教師的提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議:那就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儉教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十分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教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説:“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並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當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當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我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我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恆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我們僅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就是“興趣的祕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於興趣,我們當教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説,誰都明白,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此刻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我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那裏,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提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趣味,何為趣味?就是:學生帶着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我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説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説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那裏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那我們教師應當想辦法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説“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僅有不會教的教師。”

再者呢,書中還很多寫了閲讀的好處,在談到後進生的時候,如果教師只讓他們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這樣是異常有害的,這樣只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壞習慣,讓他們變得更加遲鈍。而改變他們學習落後的最有用方法就是擴大他們的閲讀範圍,儘可能地讓他們多看些書。教師要挑選一些適合他們的書籍,這些書籍要引人入勝,要讓學生儘可能自我去發現這些書與周圍事物和現象的聯繫,讓他們發出更多的疑問。隨着閲讀量的擴大,這會對他們的智育起到很大作用。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書越多,他們的思考就越清晰,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教師要激發學生對閲讀科學書刊的興趣,這在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

最終,書中還提到了不要把打個分數作為檢查知識的唯一標準。在檢查學生作業時,教師習慣於給學生評分,有的分數很高,有的就會不及格。作者提議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如果你給學生打了不及格,它很有可能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傷害,以致於他們覺得自我很沒用,從而自暴自棄,放棄自我的學習。評分是一種很有分量的手段,教師給學生的評分應當包括學生一段時間的勞動,要包括學生的回答、對同學的回答的補充、書面作業、課外閲讀和實際作業。要讓學生明白教師的評分方法和評分時間,這樣學生就能夠明白自我是逃可是教師的眼睛的,他們就會根據教師的要求去做自我該做的事情,這樣教師對他們的評分也會使自我很滿意,也就不會出現不及格的情景。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提議》,感覺受益菲淺。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我各方面本事的同時,還應當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我親身經歷了,才明白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應對着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僅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僅有一次,我期望我帶給自我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

教師的讀書心得7

1、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長此以往,滴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2、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自學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説,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説,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鏈接,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在教師引導下自學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借鑑課本想法撞擊思維火花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最後獨立學習是基礎,合作才能開展。

合作學習

強調個體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但我們並不是否定合作、交流、對話的學習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需要合作者有平等交流的能力和基礎,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是高水平有效力合作的基礎,是在合作中人人都可以有不同收穫的起點。如果合作的個體沒有形成自己的基本認識、沒有自己的問題、沒有基本的可以交流的觀點,合作就可能流於形式或只是低層次的交流,缺乏合作者之間智力的交鋒帶來的相互提高。

現代人本主義教育觀在強調個人“個性化和創造性地佔有”人類精神財富的同時,也強調合作交流對於個人成長的作用。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共處是社會和人生和諧的必需。許多問題並不是個體頭腦中的第一閃念就可以自動解決的,為了尋求最佳解決方案,就需要多向合作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培養這樣的品質:討論、傾聽、答問是合作學習;爭辯、交際、對話是合作學習;策劃、主持、協調、評價也是合作學習。合作的主體和客體是變換的,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共同解疑、共享成果、促進思維。合作的過程是個體對獨立學習的再認識、再提高,是對獨立學習成果的反思、融化、應用。合作是另一個性化學習的起點,獨立學習──生成問題──合作交流──獲得結論或形成──新的問題──獨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庫。獨立學習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使學習者的學習狀態呈螺旋上升。合作學習應該是1+12的學習方式。

我的感想

現在社會是學習型社會對於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要向學生釋放知識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豐富的庫藏。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我們的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們歡迎百科全書式的教師。如果教師一問三不知,學生會非常失望的。因此,教師應該儘可能地博覽羣書,具備課程開發的能力、增強對課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內需。因此,終身學習的觀念永立在心頭。

教育者首先應當是思想者,教師如果不能成為思想者,或者不想成為思想者,他就喪失了成為知識分子的資格,他也就不可能有所發現,同樣,他的教學行為也就不可能具有創造性。在這種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學生也會認為自己的思維沒有價值,教育因此也就是低效甚或是無用的,學校只會培養精神侏儒,只能培養馴服的思想奴隸。古今真正能成就一番事業的知識分子,無一不具備懷疑和批判精神。“勤讀多思”,才是學習型教師的基本特徵。

我想我還沒有準備好真正成為一名學習型的教師,但是我一定以這個為目標努力讓自己適應時代的要求,轉變自己。

教師的讀書心得8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書中提到:“讀書是節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試問,從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呢?俗話説:“活到了,學到老”,作為一名新時期的教師,我更應當主動地學習。因為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蘇霍姆林斯基也説:“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書呢?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許多偉大的真理,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絲毫不顯過時。我想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

教師的讀書心得9

暑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給我很多收穫,書中的很多建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有參考意義,本書收集了各種案例,涉及各個方面,講述怎樣教育孩子以及在課堂上發生意外後的處理方法,還有在教學中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學生和教育學生的一些方法,收穫多多……

在學習時,我聯想到我在教學工作中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正確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思考着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 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個別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美術課時,他們感覺美術課沒有考試,思想就會放鬆開小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不認真完成,久而久之,他們的美術水平上不來,上課老是批平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愛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種對學生的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要對學生的成長以及未來一生負責,所以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只喜歡那些自己認為“可愛”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文學,就讓他成為一名文學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老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由此我也感到,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歌德這樣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

最近,我認真閲讀了安奈特.L.布魯肖的《給教師的101條建議》捧讀此書,給我很多收穫,帶給我教學上許多建議,在原來教學中的許多疑慮一下煙消雲散,裏面收入了101個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個方面,有教師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課堂上意外發生後的隨想,有轉變觀念的體會,有關愛孩子的收穫……

讀着書中的故事,我不由聯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會如故事中老師一樣對待如此的學生嗎?當意外發生時,當學生的行為已經超越了底線,我會如何呢?我會和故事中的老師一樣一笑了之,靈活的對付,還是會大發雷霆,以自己的威嚴壓載學生個性的閃現?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經在慢慢轉變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們中間,成為他們最為可親的朋友。

讀過此書,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節: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其中講到“優秀的老師,讓差生變好,讓好生更優秀。學生失敗的同時,我們也失敗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裏差生較多,每次上課他們都會思想開小差,跟不上進度,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輕者無視他們的存在,重者懲罰他們,現在想來感到很慚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強求十指一樣長呢?我們作為教師,不是隻培養參天大樹,而是讓每朵小花都開得燦爛。他愛音樂,就讓他成為一名音樂家;他愛美術,就讓他成為一名小畫家……那樣,我們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一切學生。

教育故事,就像長河裏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長遠;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經典,藴含着永遠。每天,每週,每月,記錄一個小故事,將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老師拓寬視野,提升修養。讓我們一起,記錄下身邊發生的一個個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為他人提供一個範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穫。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做為年輕教師的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教師只有再度做為學生,拿起書本,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這本書帶給我的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這不是一個終結點,而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門,使我對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教師的讀書心得10

初看《給教師的建議》這類書名,總以為是純理論的書,高深莫測,無法走近。業餘隨意翻翻,才發現不知不覺已沉浸其中。合上書本,細細品味,品出了好老師的一個基本特質:寬容。

當今競爭時代,教育的競爭是其他各種競爭的先決條件。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説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如果説老師的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那麼寬容無疑是判斷一個老師是否是好老師的重要標誌。

一個寬容的老師必須要有一顆慈母之心。母愛能產生一個奇蹟,師愛能產生一片奇蹟。著名的賞識教育創始人周虹所創造的周婷婷們,不正是用愛之溪水澆灌出的燦爛花朵嗎?擁有了愛心就會有責任心、進取心、創造性。只有愛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因為教育中充滿了愛,才沒有“差生”;因為心中有了愛,才有了還是自己班級裏的學生好;因為傾注了愛,師生才如朋友。老師的關愛,使孩子們覺得世界是那麼的美麗;老師的慈愛,使孩子們感到寒冬如此的温暖;老師的嚴愛,使學生能夠遨遊知識的海洋。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陽能撫慰心靈的湖水,生命的歌聲能喚醒一粒粒沉睡的種子。愛學生,就要像春風化雨般無聲,讓他成為莘莘學子心目中的一種看得見,摸得着的最為催人奮進的有效情愫,讓他成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賞心悦目的亮麗景緻。愛的陽光,會使一棵棵小樹苗茁壯成長;愛的教育更讓一羣羣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

老師要會欣賞學生。一個人活着,最本質的意義不是被人承認自己的價值嗎?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為他們的心是透明的。每個孩子都有好表現被承認被表揚的慾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個巨大的沉睡着的礦藏善於發現並且放大孩子們的閃光點,讓他們及早甦醒過來。要為孩子們的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進步和長處而欣喜,孩子會在不斷的鼓勵聲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長。孩子的天性好動調皮,犯的錯誤必然帶有反覆性,但我們要認識到,即使是一個犯人,也必定會有他的閃光點,何況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的老師遇見學生犯錯,總是火氣沖天,大發雷霆,訓斥甚至體罰, “恨鐵不成鋼”,試想,一個心胸不開闊情商又不高的老師怎能教出富有愛心知識豐富能力較強的學生呢?千萬不要用死的規矩來硬套鮮活的學生。“開心的工作,快樂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面對可塑性還很強的孩子,我們為什麼不能多一份寬容呢?讓我們多一份耐心,在下一個路口再等等孩子吧!

寬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劇;鼓勵孩子,信心百倍;欣賞孩子,事半功倍;表揚孩子,積極進取。欣賞學生,使學生獲得一種被關注、關愛的情感滿足。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始終伴隨着理解、信任、友愛、尊重、鼓舞的心理體驗,通過老師的賞識教育,也能學會去欣賞別人,這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也許世界上最美麗、最動人的花朵,就是綻放在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我們學會欣賞學生,換來孩子們越來越多的燦爛笑容。

老師要有和學生相處的激情,要善於面對領導同事可能產生的誤解,也要善於處理社會家長有時的責難。我們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我們每天都要思考教學方法;有了激情,我們每日就要去學習;有了激情,我們每時都會去關愛學生。愛心和激情是一種巨大的動力,催促老師勤奮前行。對生活洋溢激情的老師,一定有愛心。有愛心的老師,對工作一定充滿激情。老師的愛心和激情使校園處處充滿生機與希望。社會在發展,好老師的標準也在不斷改變,讓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做一個好老師,肩負起教育這神聖使命。

走進這些教育的行家,多向教育名家取經,多吸收大師沃土中的養分。我相信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面對教學大潮,一定會讓寬容之花盛開。

教師的讀書心得11

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多讀書,勤實踐,才能真正適應我們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同時讓我深刻體會到師德修養是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習功課,如何讓自己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如何更好的得到專業化的發展是很重要的。通過閲讀本書讓我學到了:

一、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範,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説,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淨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範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國小教師的我們,肩負着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己,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應該是無私的。

四、學會開心工作。

開心工作每一天,其實這是個古老的話題,但在現實中,總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觀因素,每天總是帶着一張烏雲蓋月的臉工作着,這不關是對所在的單位無益,對本人也是一大傷害,快樂與否,實際是在於你那顆心的變動。但不管你開不開心,日子總是那麼悄然而過,不會因你的不開心而有絲毫的停頓。快樂工作每一天,那麼,明天永遠屬於快樂的我們!

教師的讀書心得12

今天,學校給我們每人發下了新的讀書筆記!統一裝訂,新穎的封面設計,上面印有我校實行新教育的核心理念:“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相信歲月,相信種子。”裏面的紙張厚實,而且印有較寬的格子。每張紙的右側用條豎線隔開,用來批註、記錄我們的心得、體會、感悟。這本筆記設計獨具匠心,包含了學校領導對我們讀書活動的大力支持。老師們手捧筆記,非常滿意,決心倍加珍惜,要認真地記錄自己的讀書收穫。我們沒有一個人在上面隨心所欲地胡塗亂抹,剛拿到手,就已經開始談論:首頁該寫什麼內容、怎麼安排最合適妥當……自從我校倡導讀書活動以來,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為教師,本是讀書人,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我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台階,書也是讓我笑對生活的勇氣的源泉。

通過讀書,我更深刻體會到了教育的民主。在孩子們眼裏,老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從讀書中,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深深體會到: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一直以來,我經常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勉勵自己做一名對孩子們負責的、受孩子們喜歡的好老師。

讀書時,常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以前總以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但是,從讀書中,我更加明確: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樂趣。

讀書,一次次使我體會過“莫名感動”;一次次在書中我進行自我審視,我也在書中看到人生百態……我只願心情伴書平和而寧靜,靈魂伴書純潔而超然。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啟迪。讀書中我深深體會到那一句至理名言: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三個時代:過去、現在和未來。我願讀書伴我行,我更願和我的孩子們一起讀書,把他們一個個培養成會讀書、會創造幸福的讀書人!

教師的讀書心得13

愛心,從我走進教育這一行中就在耳邊迴繞。名師呼秀珍在報告會上呼籲:“用愛澆灌孩子。”我的同事李婷老師在暑期班主任培訓會中談到:“用心去愛孩子。”李鎮西老師的書中也寫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這個温暖的詞語始終縈繞在耳邊,在我的事業中成長,而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則更清晰地教導我,怎樣用愛心去教育。

讓愛與教育同行。

教師的工作基礎就是愛心的傳遞。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是要善於表達這種愛,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與老師溝通。當學生們感受到了老師發自內心的愛,也會樂意與老師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與學習。

現在的孩子,已經和我們小的時候大不一樣了。網絡、電視等眾多媒介為孩子們提供了更豐富的資訊平台,他們瞭解世界的方式已經非常廣泛了。而且,伴隨着互聯網提供的更豐富的社交平台,孩子們可以完全脱離自身所處的環境,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似乎老師的作用已經有些跟不上形勢了。其實,這麼想是錯誤的。隨着信息量地增大,對於有效信息的選取工作就顯得更為重要。而老師在此時就要發揮更多的主動作用,引導學生在皓月繁星找到方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的就是教師愛心。

愛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情懷,因為有了愛,工作中才會充滿了能量,讓我們變得有耐心,夠細心,也更具責任心。

堅持有愛、不忘初心。

其實,李鎮西老師的書中的事例平平淡淡,在身邊許多老師的身影中也都見過,但久久不能忘懷的是李老師的堅持,對教育的堅持,對愛的堅持。是呀,這不是一天一時的熱情,這是要把愛融入到一生的工作中,交匯於每個學生的交流中。這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口號,就能堅持下來的。這毫不掩飾的對學生的愛,讓他也收穫着學生的愛。愛心與童心作為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使他把教育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告訴了我:教育事業不只是一種謀生的職業。

愛,是嚴厲的。

對於潛能生,愛,李老師的愛是嚴厲的。其實,真心的付出,對學生的讚美和嚴厲,尊重孩子的成功,一點點成績的鼓勵,都會讓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有了愛心,孩子們才努力爭取,因為愛中有嚴,改錯才更有教育意義。

書中的愛給了我啟示,給了我方向。書中的愛是一種能量,一種動力,也是內心的一種引導。讓愛與教育並肩走,會讓更多孩子受益,不要把學生僅僅當成是自己的工作對象,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找對方向。我要用一顆真誠的愛心,呵護我的學生,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讓孩子們在幸福中成長與收穫。

教師的讀書心得14

跟這本書相識是因為,當“綜合性學習”這個話題走進語文課本後,我感到了教學工作無從下手,以自己淺薄的專業知識有些力不從心,在教五年級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前,我在逛一個小書店時買下了兩本書,——《漢字的故事》和《漢字王國》。

《漢字王國》是一本怎樣的書呢?

非常有意思的是, 作者是瑞典人 林西莉。本書的副標題是——講述中國人和他們的漢字的故事。

一個外國人講中國的漢字,能講出什麼?我既好奇也質疑。看完後我卻不得不説,她看待中國的文化漢字有自己獨特的是視角,既充滿了想象力,又進行了刨根問底地調查,這本書就像從別處借了一雙眼睛給我,讓我重新認識中國的漢字,解讀漢字裏的故事。

今天,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的老師:

一、這本書對語文老師來説,是一本專業性很強的“工具書”。實用價值高,充滿了學術氣息。

二、這本書對於文藝青年來説,是一本清新淡雅的 “閒適書”。它不一定非得嚴謹地從頭讀起。隨便打開到哪一頁,都能迅速地讀進去,並不知不覺地被吸引着。輕鬆優美的散文筆法,闡釋着漢字的魅力。我們來看看它對與《竹》的描述。

三、這本書對父母來説,是一本親子共讀的“趣味書”。它輕鬆自如而又優美動聽的講述着漢字的故事,瀰漫着趣味性。幾百幅珍貴的圖畫和照片,充滿對漢字起源的童真般的探索,非常適合成人給孩子講解。我看到過一位書友寫在博客裏的一段話:“我這本書,其實是我半年前購買的,只是買回後,就被同事借走至今不肯還給我,我懷疑同事拿去,是給她女兒當識字和講故事的教材去了。”

四、這是一本連國小高年級學生也能獨立閲讀的 “故事書”。圖片、照片、故事,真是一筆一故事,一畫一世界啊。

這本書近年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他獲得了瑞典最高文學獎;媒體評價它令全世界華人汗顏;連中國原外交部長錢其琛也多次在外交場合提到這本書。

非常感謝老師們不止花兩分鐘來聽我絮絮叨叨,囉囉嗦嗦,也要感謝洪主任,為了完成這兩分鐘的任務,我花了兩天時間,在家裏重温了我許多久違的好書,而且邊瀏覽邊整理,把翻得雜亂無章的書櫃整理得井井有條,把丟得亂七八糟的書房做了一次大掃除,女兒説:媽媽,今天你做了一個賢惠的女人!謝謝大家!

教師的讀書心得15

走上三尺講台已有五年有餘,回顧往昔總覺得教學上自己風格有稜角,沒有和風細雨般的課堂,也曾執着追求喧鬧課堂,卻忘卻教學的根本是對話,心平氣和的對話,一個願意講,一個樂意聽。

讀着《教師的挑戰》,一個個的課例,看似平凡的每一個觀點,每一句話都深深打動過,這不就是以往我所追求和諧的課堂嗎?

和諧一境界(傾聽)

傾聽是佐藤老師的觀點,在《教師的挑戰》中,佐藤學給出了一個特別的答案,他認為:要構築合作互利學習的關係,就要培養學生相互傾聽的能力,這首先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認真傾聽每一位兒童的心聲。在我看來這其中的傾聽包含很多的耐心和技巧。書中的山崎老師、澀谷老師和勝沼老師,雖然都是普通教師,但在佐藤學看來,他們都是兒童心聲的傾聽者。但如果細細品味佐藤老師在最後的評價中不難發現:這些老師的教學活動都是以“傾聽”“串聯”“反芻”為中心展開的。老師需要細緻地注意每一個人的態度,耐心的等,等待學生那些“奇趣”的發言,而不是“好”的發言。

我看到這些語言的時候,反覆看了幾遍。例如:一個人初看都明白“傾聽”的意義,但實施卻有些迷茫,而後邊的“相互傾聽關係”的三條建議,告訴了我平時在我的教學中有哪些已經做到了對孩子的傾聽,往哪些方向努力是正確的。特別是課堂中孩子的發言,善於傾聽的老師會通過發言瞭解學生內在品性和發言的關聯,這個發言是由那一句發言觸發的?這個發言同已知的學習內容有什麼關聯?這就是

佐藤學所説的“串聯”, 那麼師生,生生之間的傾聽與合作關係就會水到渠成。珍視每一個兒童的發言,師生之間的信賴隨機產生,此時老師也要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讓合作學習和傾聽相輔相成。

“反芻”=”我不懂”這段文字有些不懂,還沒有真正的領悟這裏面的含義。

如水二境界(尊重與信賴)

“水“能滋潤萬物,潤澤教育的核心理念即讓學生潤性澤心。佐藤學提倡的是一種寧靜、潤澤的課堂氛圍,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處於一種自然狀態,不恐懼、不緊張的心態是他們安心學習的前提。這正好符合我們目前課堂所追求的---尊重與信賴。

藤田老師歷經8個月的課堂轉變,摒棄齊聲朗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朗讀,他們在喜歡的段落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讀完課文他們互相討論着,自自然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快要下課了,他們仍然意猶未盡,想要繼續討論。佐藤學認為,濱野老師良好的教學效果來自於他對每一位兒童的尊重。能夠給學生一個輕鬆的環境,讓每一個學生自由自在地以輕輕的聲音,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討論。但事實上,人們往往只會對那些“有能力”的學生產生尊重和信任,卻很難去尊重那些“不能”的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

細節決定一切,書讀了一大半,書中佐藤學幾十年如一日地關心發生在教室裏的課堂,他用自己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着課堂上每一處細節,在《教師的挑戰》的後記中,他説:不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有意無意地漠視教室中的“小事”,但教育改革不正是由“小事”

積累起來的嗎?“小事”不正是改革成果的具體體現嗎?我理解的小事等同於細節。例如:害怕數學連書都不翻的芳樹,總是閉着嘴,躲開他人視線的良子,今天穿着繡着小花的褲子來上學了。

這裏的每一件小事都支持和促進着每一個孩子學習,對教師來説這比“大規模”改革重要得多。他所追求的是每個孩子的點滴成長。這些在別人看來似乎不值一提,在他看來卻彌足珍貴。佐藤學在書中介紹的教師是在任何學校都可以遇到的尋常教師。每一位普通教師的小小挑戰與教室中的孩子們才是開拓未來的教育改革者。

標籤: 教師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o3yg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