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1

我參加了國小體育學習培訓。在培訓學習期間,我集中並認真系統地學習了國家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隨着開放的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也發生了變化,體育與健康課程正從育體向育體與育人有機結合的方向轉變,新課程標準頒佈以來,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國小體育教師,我們一直在積極摸索、思考,自己應定位在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怎樣讓學生學得更加快樂,一直是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聚焦話題,通過對《體育新課標》的認真學習和積極實施,頗有些感悟與收穫。

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體育又有了新的熟悉,對體育教學又有了新的思考。體育不是簡單的技能教學,更不是健康知識的説教。而應該是在身體練習的基礎上輕鬆地學、快樂地練、主動地思考。我們只有多思、多總結,不斷探索新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學習不斷進步自身的素質以適應社會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通過學習重新認識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深刻內涵,通過老師的舉例,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組織,有了重新的認識和理解。在看、聽、討論中,使過去的體育課非常的單一,課堂上教師就是全權代表,教什麼,學什麼,學生沒有主動權,學生與教師之間是很被動的。我們和老師一起學習和研討,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我們體育教師的觀念轉變,把適應新的課程方法和理念應用到我們的教學中,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達到我們的追去的"讓學生在樂中求學,在學中取樂"。

在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新理念、新觀念、新思路,特別是“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傳統的'體育與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對比,從課程的內容、目標、設計到體育課實際中實施都是在圍繞着“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於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採用新穎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於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發展體育能力和個性,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

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雖然身體很累,但留給我的收穫卻是無窮的,頭腦是充實。通過學習,我收穫了很多平時很難了解到的經驗和教學方法,通過學習讓我更深的認識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的樂趣,也對教好新教材充滿信心。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為做一名優秀的體育老師而努力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我們應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設計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運動內容,採取有助於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意識。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運動精神的本領,養成不斷求知的習慣,形成終身學習必備的素質。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2

我們處在一個知識的時代,我們面臨的教育對象豎家與民族的未來,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這神聖的職責。“做一個現代人務必取得現代的知識,學會現代的技能,感覺現代的問題,並以現代的方法發揮我們的力量。時代是繼續不斷的前進,我們必得參加在現代生活裏面,與時代俱進,才能做一個長久的現代人”,“我們做教師的人,務必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

教師要不斷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不斷的掌握廣泛的文化科學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斷的思總結,在理論的指導下膽實踐、勇於探索,“我們確不能懈怠,不能放鬆,必須要鞭策自己,發奮跑在學生前頭引導學生,這是我們應有的職責”。

一名教師,就應是教學能手,更是科研先鋒,這樣的教師,才能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職責。教師就應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立足課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進行用心探究,以構成規律性的認識。一名教師“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實,才能使教師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東西,能夠從平凡的、極其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徵、新的細節,這是創造性的勞動態度的一個重要條件,也是興趣,靈感的源泉。”教師只要增強自己的科研意識,把自己的課堂、班級當成自己的“實驗室”、“試驗田”,並投入精力去做,就必須能使自己變科研的局外人為局內人,變可能性為現實性,實現經驗型向科研型的轉變。當我們的教師走上了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就會得到教師職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時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展示了新的期望。

本人認為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培養自己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動的不二法門。網絡學習在確定樹立教學風格,構成教學思路,預計教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認識和潛質,積累有意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中,根據已有經驗對各種可能性進行猜想和假設,教學情境準備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興發揮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動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激情是教育智慧性行動的點金石,沒有激情的教師即使再有智慧,再機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學中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

因此,只有透過教師不斷的學習,才能展現自身智慧行動潛質,表現他的機智和光彩。時代的呼喚,事業的使命,教育的職責,激勵着教師們長期精心耕耘,終身學習,在教育這方熱土,一位位教師,桃李芬芳,碩果累累,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敬重,這真是教師職業的魅力所在。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3

八月的天空,驕陽似火,期待已久的暑期培訓已悄然進行了兩天。在這兩天的學習中,專家們那豐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論,讓我深深地歎服;而他們在自我專業成長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達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內心。對於教育我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對於人生我又有了新的起點與目標。

首先,鄭老師的專題講座猶如雪中送炭,及時地給正在研究自主教育的我指點了迷津。自主教育正是我最近一段時間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果的一個問題,聽了鄭老師的講座,我茅塞頓開。他的一靠感情二靠制度三靠文化的自主教育管理理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仔細琢磨,認真思考,通過復摸索,不斷實踐,研究出更多的有效的可以共享的自主教育管理模式。

除此之外,鄭老師所講的“以人為本,信任學生,依靠學生,激勵學生,發展學生”也讓我感觸頗深,尤其是“信任學生,依靠學生”這兩點,很多的時候,我們教師都會自覺不自覺包辦了教育中關乎學生的一些事,對學生的能力和自覺性往往會持懷疑態度,長久以往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被動性,削弱了他們的自信心,而學生的個性也會在這不自主中難以凸顯出來。“充分給學生位置,有位才能有為;充分給學生放權,有權才能做事”,鄭老師的這一觀點和做法給喜歡一手操辦班級事務的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其次,鄭老師“詩意棲居做人師”的教育理想深深地打動了我,能把教師這一職業和詩意放在一起,我覺得這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既讓我佩服,也讓我向往!正如鄭老師本人詩意的人生追求一樣,他的講座亦是別開生面地詩意盎然。在教育的路上,我明白了原來我們也可以這樣幸福。

“好的教育靠欣賞,靠喚醒,靠期待。”“植物總是朝着有陽光的方向生長,孩子永遠向着讚美的方向發展。”如何看待教育如何對待工作如何看待學生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日日在做卻並不在乎實效的問題,我們的心不知何時已變得麻木,我們的身體不知何時已疲憊不堪,“愚者以為幸福在遙遠的彼岸,而聰明的人卻總能把周遭的事物營造成自己的幸福園地。”讓我做一個教育的智者,去除那些浮躁與不安,趕走那些虛華與不平,在鄭老師的感染下,愛教育,愛工作,愛家庭,愛生活,愛學生,淡定地享受育人的快樂!

今天的學習讓我充實,明天的學習值得期待!仰望星空,名師們身上那種從不停止追求教育理想的精神正在閃爍!俯瞰地,我們正把初長的根鬚努力植進貧瘠的土地!在和名師共舞的時刻,讓我們一路歡歌!

5、國小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做合格的國小老師培訓心得體會

我在20xx年來到了xxx國小,隨着實習的結束,我也正式從一名學生,成為了一名新任的國小教師。現在,我非常幸運的在xxx國小xx班擔任自己最擅長的.英語科目的教學工作。

在工作之前,我也在實習中認識到了自己不少的問題,儘管在學校老師們的帶領下我們這些新教師都重新的學習了一遍,但是我們還是有太多的不瞭解和不明白。這些不明白需要太多的實戰經驗去解決。但是我們並不能用學生去做實驗,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在工作前努力的提升自己。就像那句老話:“想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有一個池塘!“並且在這次的學習後,我更是認識到,自己的這個”池塘“,必須連接”海“,自己必須要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升!

x月x日,我們有幸參加了學校準備的培訓課程。在這次的課程中,我們和其他的新任教師一起去學習、討論。並且在培訓老師的輔導下,學會如何去做好自己老師的職責。

這次的培訓中,我們聽了xx以及xxx等老師的課程。他們給我們講解了教學的心理,以及對課堂的把握技巧。他們在實戰中累積下來的技巧,真的讓我們很受用。而且在真正的參觀了他們的課程之後,我才明白,就算是聽起來很完善的技巧,也必須要根據時宜的進行靈活的改變,這樣才能更好的將課堂的節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之後,對課堂的節奏方面我們也學習了很多,尤其是在備課方面。過去的老師們常説“一節有準備的課,比一節有紀律的課更有意義。”除了在培訓中我們學習的備課技巧,我們還和其他同行的新老師貌同討論,並在之後聽取骨幹老師們的意見。在這裏,我就差不多在思考之後該如何去做好自己第一堂課的教學。為此,我聽取了很多的意見,對自己的第一堂課的備案做了很多的修整,希望自己能給未來的同學們留下好印象,也能給自己帶來信心。

這次的培訓其實很短,不過寥寥數天。在參觀完老師們的課堂後,我們更是感覺到自己現在的水準並不能打到老師們的水平。但是,相對的,我們在這裏的收穫也是非常的豐盛!即使現在還不行,但是我們也會慢慢的進步。現在還是要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前進,為自己的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4

把“愛”帶回家

華師學習有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次培訓的6天中,我們在華師聆聽了9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明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思考。

一、做個有愛的老師

1、教育的前提是愛。

“在教鞭下有瓦特,在冷眼中有牛頓,在譏笑中有愛迪生。”在報告中幾位教授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從上師範到教師招考,再到現在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提到這個詞,可是聽了他們的報告後對這個詞更加深了理解。“每一個問題兒童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是沒法選擇家庭的,他們來的這個世界來到這樣的問題家庭本來就是不幸的,如果我們老師再不拉他一把,那麼這個孩子的未來會怎樣呢?我們往往能包容自己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他們犯了錯誤我們總能忍耐,總能想到引導的辦法,而對於班級中的問題兒童,我們往往會缺乏耐心,和同事們抱怨他們的種種不是,卻很少真正的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想出解決的辦法,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對他們的愛和包容,席居哲在報告中出示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説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是啊,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更多的是的導向左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老師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將助孩子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2、老師的愛要公平

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要愛的公平,我們往往會青睞那些學習好、有禮貌、愛表現的孩子,可是對其他的孩子來説就是不公平的,每個孩子都有所長,但是老師那些帶有傾向性的愛的舉動,會深深的影響到其他孩子對自己的判斷。老師與每個學生的距離是原點到圓心的距離。如果不能青睞到每個學生,那就和所有的學生保持相同的距離,一視同仁,那麼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老師的愛,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二、做個有目標的老師

海倫·凱勒:“一個人,當他有了想飛的衝動,他就再也不會滿足在地上爬。”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每天有做不完的瑣事,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從早讀到晚自修,長年累月,心情難得清閒,有時學生不聽話還憋着一肚子氣回家,回家後,把氣瀉灑到家裏人身上,事後,自己也後悔,這樣的工作路程能走多遠?學校如何可持續發展?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又怎樣指導學生明確目標?

哈佛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了年跟蹤研究的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佔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佔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佔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羣,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我們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們更是在創造着未來,要看到我盲作的重要性,以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工作,走得更好、更遠,做好能做的事。

三、做個愛學習的老師

肖家芸老師在《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提出要做個有實力的.老師,這個實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要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走在上海的街頭,到處可見形色匆匆的人們,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這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學校、酒店、地鐵、飯店、景點,隨處可見一羣羣的外國友人,從酒店的接待到飯店的服務員都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今社會隨着教育本身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拓寬學生視野。王建教授的講座《教師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豐富自己。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要不斷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顏的是對教育專著瞭解甚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學理念,做一個專家型的教師,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提升和發展。

四、做個會思的教師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思。可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卻不知道要思些什麼?華師的王建教授送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一)思越具體越容易

(二)1、目標2、問題3、原因4、改進

(三)連續若干次同一問題思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思:

方法一:學會寫教後記,教後記應該包括學生和自己在教學中各自的表現;

方法二:觀摩教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聽課;

方法三:觀看優秀課的錄像,可以自我觀看,同事共看,專家看;

方法四:記錄上課中的關鍵事件,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

方法五:每學期給自己拍一節課的錄像,多揣摩自己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重點、難點的突破,以此為鏡,效果很好。

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教學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學會思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

五、做個懂孩子的教師

你是個懂孩子的教師嗎?我們其實經常從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王濤教授帶給我們幾則不同的對話,讓我感觸頗多: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

孩子傷心地哭了。

o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o孩子哭道:我不要另外一隻!

o父親:不許不講道理。

再看另一個父親遇到同樣的問題怎樣回答的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

o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o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o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

o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

o孩子:我每天餵它。

o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我們總是習慣從的角度與孩子進行談話,也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問題找原因,其實只要我們放低姿態,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原來我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可能在孩子的心裏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換位思考做個懂孩子的老師,那麼孩子也會不由自主的跟隨你。

六、做個細心的老師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在陳效民教授的報告中,播放了一段課件《與日本孩子共進午餐有感》,這段課件是一個台灣的教育工作者,帶他們的學生到日本一所國小的所見所感,我們都被深深的感動了,從吃飯中看到了他們很多的好習慣:

1、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要輪流到食堂去廚,一個個辛苦、賣力而開心的工作着,希望同學們能享受到自己付出辛苦的午餐。午餐結束後自發的整理桌椅、分類餐具

2、有禮貌

在台灣學生沒落座之前,一個個端坐在餐桌前,等待我們的到來。

3、分類的意識

將包裝牛奶的細繩和瓶蓋分類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再把這些分類收集的垃圾,分別倒入分類的垃圾桶中。

4、杜絕浪費

日本孩子很努力的將自己盤中的飯菜全部吃光,用餐結束後,幾個孩子用猜拳的方式,決出最後的勝者,可以享用所有師生剩餘的牛奶,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喝下多餘的牛奶,沒有任何的浪費。

一頓飯可以有這麼多的學問,我們卻沒有仔細的考慢。生活中學習中處處有德育的契機,要做個細心的老師。

“你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了寂寞的我!”正如這首歌所唱的,這幾天的培訓,再次燃燒了我對教育的激情。我要把教授們對教育教學的這份投入與愛,帶回到我的課堂,用科學的方法讓這份偉的師愛繼續傳遞,繼續延續!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5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次培訓的6天中,我們在華師大聆聽了9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明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思考。

一、做個有愛的老師

1、教育的前提是愛。

“在教鞭下有瓦特,在冷眼中有牛頓,在譏笑中有愛迪生。”在報告中幾位教授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從上師範到教師招考,再到現在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提到這個詞,可是聽了他們的報告後對這個詞更加深了理解。“每一個問題兒童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

孩子是沒法選擇家庭的,他們來的這個世界來到這樣的問題家庭本來就是不幸的,如果我們老師再不拉他一把,那麼這個孩子的未來會怎樣呢?我們往往能包容自己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他們犯了錯誤我們總能忍耐,總能想到引導的辦法,而對於班級中的問題兒童,我們往往會缺乏耐心,和同事們抱怨他們的種種不是,卻很少真正的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想出解決的辦法。

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對他們的愛和包容,席居哲在報告中出示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説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是啊,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更多的是成人的導向左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老師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將幫助孩子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2、老師的愛要公平

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要愛的公平,我們往往會青睞那些學習好、有禮貌、愛表現的孩子,可是對其他的孩子來説就是不公平的,每個孩子都有所長,但是老師那些帶有傾向性的愛的舉動,會深深的影響到其他孩子對自己的判斷。老師與每個學生的距離是原點到圓心的距離。如果不能青睞到每個學生,那就和所有的學生保持相同的距離,一視同仁,那麼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老師的愛,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二、做個有目標的老師

海倫凱勒:“一個人,當他有了想飛的衝動,他就再也不會滿足在地上爬。”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每天有做不完的瑣事,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從早讀到晚自修,長年累月,心情難得清閒,有時學生不聽話還憋着一肚子氣回家,回家後,把氣瀉灑到家裏人身上,事後,自己也後悔,這樣的工作路程能走多遠?學校如何可持續發展?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又怎樣指導學生明確目標?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了年跟蹤研究的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佔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佔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佔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羣,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我們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們更是在創造着未來,要看到我們工作的重要性,以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工作,走得更好、更遠,做好能做的事。

三、做個愛學習的老師

肖家芸老師在《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提出要做個有實力的老師,這個實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要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走在上海的街頭,到處可見形色匆匆的人們,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學校、酒店、地鐵、飯店、景點,隨處可見一羣羣的外國友人,從酒店的接待到飯店的服務員都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今社會隨着教育本身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拓寬學生視野。

王建軍教授的講座《教師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豐富自己。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要不斷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

但是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顏的是對教育專著瞭解甚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學理念,做一個專家型的'教師,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提升和發展。

四、做個會反思的教師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反思。可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卻不知道要反思些什麼?華師大的王建軍教授送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一)反思越具體越容易

(二)1、目標2、問題3、原因4、改進

(三)連續若干次同一問題反思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反思:

方法一:學會寫教後記,教後記應該包括學生和自己在教學中各自的表現;

方法二:觀摩教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聽課;

方法三:觀看優秀課的錄像,可以自我觀看,同事共看,專家幫看;

方法四:記錄上課中的關鍵事件,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

方法五:每學期給自己拍一節課的錄像,多揣摩自己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重點、難點的突破,以此為鏡,效果很好。

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教學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學會反思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

五、做個懂孩子的教師

你是個懂孩子的教師嗎?我們其實經常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王濤教授帶給我們幾則不同的對話,讓我感觸頗多: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

孩子傷心地哭了。

o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o孩子哭道:我不要另外一隻!

o父親:不許不講道理。

再看另一個父親遇到同樣的問題怎樣回答的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

o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o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o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

o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

o孩子:我每天餵它。

o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我們總是習慣從成人的角度與孩子進行談話,也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問題找原因,其實只要我們放低姿態,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原來我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可能在孩子的心裏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換位思考做個懂孩子的老師,那麼孩子也會不由自主的跟隨你。

六、做個細心的老師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在陳效民教授的報告中,播放了一段課件《與日本孩子共進午餐有感》,這段課件是一個台灣的教育工作者,帶他們的學生到日本一所國小的所見所感,我們都被深深的感動了,從吃飯中看到了他們很多的好習慣:

1、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要輪流到食堂去幫廚,一個個辛苦、賣力而開心的工作着,希望同學們能享受到自己付出辛苦的午餐。午餐結束後自發的整理桌椅、分類餐具

2、有禮貌

在台灣學生沒落座之前,一個個端坐在餐桌前,等待我們的到來。

3、分類的意識

將包裝牛奶的細繩和瓶蓋分類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再把這些分類收集的垃圾,分別倒入分類的垃圾桶中。

4、杜絕浪費

日本孩子很努力的將自己盤中的飯菜全部吃光,用餐結束後,幾個孩子用猜拳的方式,決出最後的勝者,可以享用所有師生剩餘的牛奶,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喝下多餘的牛奶,沒有任何的浪費。

一頓飯可以有這麼多的學問,我們卻沒有仔細的考慮過。生活中學習中處處有德育的契機,要做個細心的老師。

“你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了寂寞的我!”正如這首歌所唱的,這幾天的培訓,再次燃燒了我對教育的激情。我要把教授們對教育教學的這份投入與愛,帶回到我的課堂,用科學的方法讓這份偉大的師愛繼續傳遞,繼續延續!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6

長期以來,我們作為教師都在為一個個的教育問題犯難,總是在尋找新的方法,吸收新的理念,而今天,在網上學習了之後,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將談談這次學習的心得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説話打鬧。這時如果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7

導讀:參加xx省國小教師遠程培訓幾個月來,我真是受益匪淺,從中收穫了很多。重新審視語文新課程標準,瞭解了修訂版課標的特點、定位、方向,使......

參加xx省國小教師遠程培訓幾個月來,我真是受益匪淺,從中收穫了很多。重新審視語文新課程標準,瞭解了“修訂版”課標的特點、定位、方向,使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材,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二、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材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哪些變化,有哪些到的進步和收穫,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寫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感謝遠程研修,提供了一次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中不足的機會;通過學習以及自己在教學中的思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學的真諦。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8

把“愛”帶回家

華師學習有感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次培訓的6天中,我們在華師聆聽了9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明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方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思考。

一、做個有愛的老師

1、教育的前提是愛。

“在教鞭下有瓦特,在冷眼中有牛頓,在譏笑中有愛迪生。”在報告中幾位教授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皮格馬利翁效應,從上師範到教師招考,再到現在的教學工作中,經常會提到這個詞,可是聽了他們的報告後對這個詞更加深了理解。“每一個問題兒童背後,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孩子是沒法選擇家庭的,他們來的這個世界來到這樣的問題家庭本來就是不幸的,如果我們老師再不拉他一把,那麼這個孩子的未來會怎樣呢?我們往往能包容自己孩子身上的任何缺點,他們犯了錯誤我們總能忍耐,總能想到引導的辦法,而對於班級中的問題兒童,我們往往會缺乏耐心,和同事們抱怨他們的種種不是,卻很少真正的設身處地的從孩子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想出解決的辦法,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對他們的愛和包容,席居哲在報告中出示了一副對聯,上聯是:“説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聯:“説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橫批:“不服不行”是啊,孩子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更多的是的導向左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如果我們老師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那麼將助孩子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

2、老師的愛要公平

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要愛的公平,我們往往會青睞那些學習好、有禮貌、愛表現的孩子,可是對其他的孩子來説就是不公平的,每個孩子都有所長,但是老師那些帶有傾向性的愛的舉動,會深深的影響到其他孩子對自己的判斷。老師與每個學生的距離是原點到圓心的距離。如果不能青睞到每個學生,那就和所有的學生保持相同的距離,一視同仁,那麼我想每個孩子都會感受到老師的愛,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

二、做個有目標的老師

海倫·凱勒:“一個人,當他有了想飛的衝動,他就再也不會滿足在地上爬。”學校工作千頭萬緒,每天有做不完的瑣事,特別是班主任老師,從早讀到晚自修,長年累月,心情難得清閒,有時學生不聽話還憋着一肚子氣回家,回家後,把氣瀉灑到家裏人身上,事後,自己也後悔,這樣的工作路程能走多遠?學校如何可持續發展?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又怎樣指導學生明確目標?

哈佛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羣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目標,60%的人目標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25了年跟蹤研究的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佔3%者,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25年來他們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佔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的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

佔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羣,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我們不只是在完成工作,也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我們更是在創造着未來,要看到我盲作的重要性,以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地面對工作,走得更好、更遠,做好能做的事。

三、做個愛學習的'老師

肖家芸老師在《班級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提出要做個有實力的老師,這個實力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要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走在上海的街頭,到處可見形色匆匆的人們,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城市,這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學校、酒店、地鐵、飯店、景點,隨處可見一羣羣的外國友人,從酒店的接待到飯店的服務員都能説一口流利的英語,“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當今社會隨着教育本身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今天的教師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拓寬學生視野。王建教授的講座《教師變革與教師專業發展》,讓我認識到教師的專業發展對教師來説是多麼重要,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人,在教育教學中不能侷限於課本上的知識,要走出課本,善於拓展知識,用知識武裝頭腦,豐富自己。教師是一個引領學生在知識海洋中獲得真知的人,要不斷提高自已的專業素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不斷完善自我,充實自我。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經過培訓後,我覺得“教師應該是一條有源頭的奔流不息的溪流”。我汗顏的是對教育專著瞭解甚少,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更新教學理念,做一個專家型的教師,才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得到提升和發展。

四、做個會思的教師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必須學會思。可是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卻不知道要思些什麼?華師的王建教授送給我們很好的建議:

(一)思越具體越容易

(二)1、目標2、問題3、原因4、改進

(三)連續若干次同一問題思

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思:

方法一:學會寫教後記,教後記應該包括學生和自己在教學中各自的表現;

方法二:觀摩教學,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聽課;

方法三:觀看優秀課的錄像,可以自我觀看,同事共看,專家看;

方法四:記錄上課中的關鍵事件,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最成功的做法。

方法五:每學期給自己拍一節課的錄像,多揣摩自己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重點、難點的突破,以此為鏡,效果很好。

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教學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水平,學會思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

五、做個懂孩子的教師

你是個懂孩子的教師嗎?我們其實經常從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王濤教授帶給我們幾則不同的對話,讓我感觸頗多: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

孩子傷心地哭了。

o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o孩子哭道:我不要另外一隻!

o父親:不許不講道理。

再看另一個父親遇到同樣的問題怎樣回答的

o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o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

o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o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o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

o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

o孩子:我每天餵它。

o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我們總是習慣從的角度與孩子進行談話,也習慣從孩子身上找問題找原因,其實只要我們放低姿態,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原來我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可能在孩子的心裏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換位思考做個懂孩子的老師,那麼孩子也會不由自主的跟隨你。

六、做個細心的老師

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就是最差的主人。”在陳效民教授的報告中,播放了一段課件《與日本孩子共進午餐有感》,這段課件是一個台灣的教育工作者,帶他們的學生到日本一所國小的所見所感,我們都被深深的感動了,從吃飯中看到了他們很多的好習慣:

1、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要輪流到食堂去廚,一個個辛苦、賣力而開心的工作着,希望同學們能享受到自己付出辛苦的午餐。午餐結束後自發的整理桌椅、分類餐具

2、有禮貌

在台灣學生沒落座之前,一個個端坐在餐桌前,等待我們的到來。

3、分類的意識

將包裝牛奶的細繩和瓶蓋分類裝在不同的容器中,再把這些分類收集的垃圾,分別倒入分類的垃圾桶中。

4、杜絕浪費

日本孩子很努力的將自己盤中的飯菜全部吃光,用餐結束後,幾個孩子用猜拳的方式,決出最後的勝者,可以享用所有師生剩餘的牛奶,孩子們非常開心的喝下多餘的牛奶,沒有任何的浪費。

一頓飯可以有這麼多的學問,我們卻沒有仔細的考慢。生活中學習中處處有德育的契機,要做個細心的老師。

“你的熱情,好像一把火,燃燒了寂寞的我!”正如這首歌所唱的,這幾天的培訓,再次燃燒了我對教育的激情。我要把教授們對教育教學的這份投入與愛,帶回到我的課堂,用科學的方法讓這份偉的師愛繼續傳遞,繼續延續!

國小教師華師大培訓學習心得體會9

一。思想意識得以提高

參訓心得之一就是使我的思想意識有了提高。眾所周知,做一個普通教師容易,但是,要做一個好老師則很難。儘管如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既然以教育事業為生,就得竭盡心力搞好本職工作,並儘可能地體現出自己的精神價值。同時,我們作為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教學。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才能是一個真正的教師。

二。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策略有了較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比較普遍地存在着一些不恰當的方式方法,不能較好地組織教學,而是簡單地教授課本上已有的'知識或者稍微補充一點課外材料。這就是一種普遍的教學觀和教學現象。之所以這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師們缺乏對課堂教學內涵的認識、缺乏組織課堂教學策略的表現。

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策略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正確、科學、恰當地處理好一些問題,才能教學有效的教學、實現教學目標。

首先,要正圈理教師的主體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新課程理念要求“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也就是要以生為本。即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對此並沒有正確的認識、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自然就是一副師道尊嚴的架勢。這與新課程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以學定教、以教促學”。因此,教師的主體地位主要應體現為“如何導”,即課堂教學的組織、思維的啟發引導、問題的點撥、質疑和解答、學習方法的指導以及恰當的表揚與鼓勵等;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播者、灌輸者。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為“怎樣學”,即能否自主思考、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勇於質疑等,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接受者、被灌輸者。我們怎樣正確認識和處理教師的主體與學生的主體的關係,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研的關係。“教而不研終覺淺”。然而,在當前存在着比較突出的問題:只教不研或只研不教。也就是説,教與研脱節。這都不利於我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和處理教與研的關係,努力做到“在教中研、在研中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在參加教學技能培訓後,我的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接受了一次洗禮;同時,也應該點燃我思想的火花。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盡我所能,學以致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33m6v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