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

美術這門學科是一門激勵人興奮的學科,沒有語文學科的詩詞海洋;沒有數理化學科的試題海洋;也沒有英語學科的語法海洋;更沒有政治學科的理論海洋。美術是具有趣味性的學科,它要通過實踐來掌握知識,它通過想象力和造型力完美地相結合。而對於初到美術海洋的學生們,對於美術方面的知識似懂非懂,如果把太多理論注進他們的腦袋裏,他們會對美術產生厭惡和憎恨,如果把美術知識化為遊戲和故事,並且還能讓他們親自接觸實物,他們會對美術非常感興趣。所以美術教師要處理這些細節,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應準備好備課準備教具。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

羅曼·羅蘭曾説過:“藝術的偉大意義,基本上在於它能顯示人的真正感情、內心生活的奧祕和熱情的世界。”北師範大學的楊景芝教授曾説過:“兒童時期的繪畫活動是他們進行的遊戲,也是用來進行交流、表達認知、抒發情感的工具。”面對低年級孩子,這時候的美術課對於他們是新鮮的,而在我的美術課堂教學過程該如何引導他們,讓孩子們的.情感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像以往的美術教學中在條條框框的規則中抑制了他們的細想感情成了我思索和考慮的問題。於是我在美術課堂中美化教學環境,感受課堂樂趣。千篇一律的課堂環境令學生有些環境疲勞,學生對於只要是能走出教室的課堂都十分興奮,比如音樂課,體育課,計算機課等,因此我想,如果給美術課堂也換個氣氛,是否課堂效果會更理想呢?於是在《大嘴巴》這一課中,我請幾位學生上台拿着課前做好的教具情境表演,很快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接着,我把學生分成小組,探索“大嘴巴”的製作方法,小朋友把製作好的教具一點一點拆開尋找答案,這就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樣不僅讓課堂生動有趣,也趁機讓他們在快樂中完成作業。這一課,我收到了甚好的教學效果,孩子們開始期待下一堂的美術課了。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2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

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

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

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3

本課的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通欣賞圖片、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和組成部分及形狀。學生根據想象,運用不同的繪畫製作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生活、大自然的情感,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設計的興趣。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鼓勵學生運用繪畫或製作的方法表現窗外的景色。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啟發學生想象表現窗外的景色。

針對本課的目的'、重點、難點和學生個性特點,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過程。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出示學校和所上班級的窗景照片,使學生產生學習慾望。

2、講授新課,激發想象,享受創造。

首先讓學生通過班級的窗景照片瞭解窗子的結構。再請學生談除了常見窗子的樣式,你還見過哪些樣式的窗子。課件出示窗子的樣式,開拓學生的視野。接着啟發學生想象,創造景色。我請學生談透過窗子經常能看到的景色。再通過欣賞課件出示景色圖片“四季的變幻、日夜的更替”啟發學生進行想象,想象透過窗子想看到的景色,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最後學習製作方法。通過分析範畫,引導學生分析運用的表現方法有a、繪畫b、剪貼。明確作品中運用不同方法採用的技巧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3、作品展示體驗成功

4、拓展延伸,審美提高。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4

剪紙教學是美術教學中要求極高的一門獨立的藝術,要上好它由於工具的限制,對國小生來説難度很大,但是有很多學生對剪紙有很大的學習興趣。並且兒童剪紙活動不僅能促進兒童的身心發展,同時也讓兒童在活動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和發展了兒童的創造力,而且還讓兒童感受了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同時他們手部動作的靈活性與精確性有較大的提高。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在學校的校本研究開發過程中,我擔任了剪紙課的教學工作。

這個學期,我校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從剪紙知識最基礎的內容開始,擬訂了以下的主要教學內容:動物、植物、人物剪紙等。

在整個教學活動裏,我始終以引路人的身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創作的.熱情。特別鼓勵學生課餘堅持練習。對於高年級的學生,提高要求,讓學生課餘自己看剪紙書籍,學習剪紙,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剪紙水平,又陶冶了性情,豐富了課餘生活,還培養了學生毅力。

在整個教學活動裏,我們都十分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展示她們的作品,只要有一些細小的進步,就及時肯定。經常鼓勵學生用自己

的作品來扮靚自己的小房間、美化教室、饋贈同學,給各班其他愛好者當小老師,進行展示和宣傳。通過我的努力,孩子們能真心喜歡上 中國民族特色的剪紙藝術,能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項修身養性的藝術活動。能感受到中國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更加熱愛自己的中華民族。

今後,我們將繼續深入研究剪紙課程,繼續開發國小剪紙活動課程,使學生對剪紙學習產生更濃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體驗成果的快樂。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5

1、在前兩個環節設計中利用多媒體展現的照片和圖片,確實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突破了本課的難點。而且,這次的課件是我自己製作的,這對我而言是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一大提高。使我感受到多媒體教學有利於美術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多媒體將圖形、圖像、文本、視頻、聲音等,經過處理後再生動地表現出來。它的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的特點,使往日呆板的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慾望和情緒,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本課的層次性很清晰。特別是能通過分析範畫,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瞭解到可以採用不同的表現方法進行創作,解決本課的重點。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必須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應注意使學生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3、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學習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教學評價不到位。特別是最後的總結性評價簡單、倉促。課後反思使我認識到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4、通過這次教學,還使我看到在平時“學生如何合作?”訓練不到位。在課堂中,出現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有的小組兩三個人同時搶着發言和製作,你説你的,我説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和製作,其他人一言不發,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組藉此機會閒聊、説笑甚至幹別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習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從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和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入手,養成合作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6

時間過得很快,這一學期已經過去。在這學期呢,因為有匯賢要典,所以我們的工作做得很好。

在這一學期呢,我主要是帶3—6年級的美術課程,在學期的剛開始呢,我們就制定了這一學期課程的內容,就是這一節課具體該做些什麼。在備課前,我們就看一下這節課要上什麼課,然後根據之前定的內容來進行備課。這種提前規劃好之後所做的`事情,可以讓我們依據內容來進行,不會到時候手足無措,亂了陣腳。這一學期呢,我教學生的是手工,因為我們沒有導學案,只能按照草案進行。我是用多媒體的方式來進行,先讓學生自己觀看,然後看完之後再自己動手製作,實在是不會了,或小組和對子討論之後還不會,再來問我。這樣以來,學生更加認真的學習,在遇到不會的時候,他們也互幫互助。假如今天上完這節課了,在下次在這個班上課的時候,我會用抓鬮的方式,讓幾位同學來展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如果都不會了,我會給他們加以指點,然後再進行這一課的內容。這樣學生更重視學習了,上課更認真聽講了。

在這學期,和上學期相比,比以前更能掌握課堂了。也能帶動學生好好學習。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7

通過這篇反思文章,能讓我們看出這位教師上美術課的精彩。美術這一科目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會覺得它並不是主科,可以不用上那麼認真。而從這篇反思裏讓我們瞭解到"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為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為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為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説,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説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説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為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為,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但在美術課堂教學這條道路中,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8

現在使用的國小美術教材浙教版從三年級起就設有中國畫課,可國小生一般都沒有國畫基礎,要搞好國小的中國畫教學,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就很有必要。國畫是視覺藝術,是要求通過眼鏡觀察、用心感悟才能學會的的技藝,而且,觀察能力是一切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基礎,學生只有對事物進行細緻的觀察後才能形成信息反映到頭腦中。因此,我在國畫教學中就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重點,讓他們在觀察中探索、學習。

通過幾年的教學探索,我總結了“筆墨練習→臨摹作品→實踐創作”這條行之有效的的教學方法。

“筆墨練習”,是指用筆用墨的練習。通過正確掌握毛筆的中鋒、側鋒、逆鋒、順鋒、點飾等筆法,通過墨色的濃淡、乾濕的變化及相互滲透暈染,通過簡單物象的表現及組合的反覆練習,使學生逐步瞭解筆墨練習的含義,掌握用筆墨造型的基本方法。用筆、用水是學生學習水墨畫的難點,用墨、用色也是比較難掌握,這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在學習,雖然難學,但是配以兒歌,也就變得簡單多了。配合學生水墨畫教學的兒歌有許多,這在前面案例中有所體現,不再贅述。在一系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兒歌配合訓練中,學生掌握了工具材料的正確使用,學會了畫水墨畫的方法。通過兒歌配畫、繪畫背誦結合的教學活動,學生無論是在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水墨技法的運用和鞏固也是相當有效。

“臨摹作品”是大多臨摹國畫大師齊白石等人的作品,這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借鑑大師的繪畫技巧,以提高自己的繪畫表現能力。國小階段的中國畫教學,一般都是以臨摹形式出現的簡單物體居多,如蔬菜、瓜果、動物、山石樹木等。我一般指導學生先畫什麼,該怎樣下筆去畫,再畫什麼,又該如何表現,並在對開宣紙上清楚地演示作畫全過程,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正確的臨摹方法了。

“實踐創作”有助於對所學國畫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與鞏固,它是繪畫技能與創造才能的綜合體現。創作前,我要求學生認真仔細地反覆觀察一些事物形象,如帶學生去郊外觀察河邊的垂柳、秦淮河岸邊的小船、池塘的荷花,看遠山的延伸以及山外有山是如何婉蜒連接的等等,並且要求學生直接用筆墨畫一畫。平時還要求學生畫一些家養的`可愛有趣的小狗、小雞、金魚等,以提高學習興趣和為創作收集更多更廣的資料素材。然後,我再引導學生構圖,黑的山、白的晝、濃的煙、淡的霧、輕的雲、重的山等,這些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國畫知識與技能,將自己的觀察與豐富的想象,十分生動的遷移到水墨作品的表現中。果然不少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創作出內容豐富、童趣盎然的少兒國畫作品。如《豐碩圖》、《絲瓜》等等,這些畫形象簡單生動,別有情趣。

由此證明:“筆墨練習→臨摹作品→實踐創作”,不但對國小美術的中國畫教學將起到積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國畫這一我國特有的民族文化藝術為更多的人從國小習,找到了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9

你在童年的時候玩過泥巴嗎?你手中的泥巴會聽你的話嗎?《塑個小動物》是<美術>第三冊第13課的內容。為了讓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內容,我把課題改為《泥巴真聽話》!一看課題就好象已經注入了活動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們就連我們自己都很想知道泥巴怎麼會聽話呢?因此把泥巴作為本課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們天生愛玩愛動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泥塑製作的方法,陶冶審美情操,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願望。

孩子們對玩沙玩泥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作為生活在山區的孩子,泥巴對他們來説並不陌生,對泥土的可塑性及用途有一些瞭解,所以我課前就佈置學生在家親自動手用水和泥巴先嚐試玩泥巴的感覺。在教學中我先利用課件展示各種美觀的泥塑作品,使學生知道泥塑是由什麼做成,並讓學生在欣賞中開眼界、激情趣,誘發學生的創造慾望。然後教師現場製作泥塑,把一塊普通而又平凡的泥巴變成一個可愛的小動物,以“這泥巴可真聽老師的話”來引出新課。

首先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揉一揉,親身觸摸泥巴,體驗對泥巴的感覺,然後引導學生初步瞭解泥巴的特點,並探究出水放多了泥巴會沾手,水放少了泥巴就太硬的特性。

讓學生動手製作泥塑,我給學生出示一些主題:如水果、蔬菜、玩具、點心等,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技法大膽想象,明確主題,構思製作出新穎而又別緻的泥塑作品,教師可巡視指導。最後展示學生製作的每一幅作品,不管最終的效果如何我都給予鼓勵。然後讓他們自評、互評或師生共同評價,特別是讓學生對自己製作比較精美、有創意的作品談談製作的過程,方法和體會。目的是鞏固本課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0

我在本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前提下,根據學生及教學的實際情況,突破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千人一面的死板式教學,大膽創新,勇於實踐。下面,我就針對美術第三冊教材中的《捏泥巴》這節課進行了反思,談一談自己的收穫與體會。

這節課我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導入,欣賞陶瓷藝術作品,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身“捏泥巴”這一活動對學生來説是一項熟悉的遊戲,在小的時候大都隨意的捏過這樣或那樣的東西,因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盎然,情緒十分激動。在教學中,我提出質疑:陶製品是如何製成的呢? “我親自演示給同學們看。”我用按的方法,把橡皮泥變成了扁的。”“我用搓的方法,把橡皮泥變成了細條,就象麪條一樣。”“我用捏的方法,把橡皮泥變成了一朵花。”學生看完老師的示範作品之後,讓學生給大家總結出泥塑的方法,進而,我在黑板上進行了板書,泥塑方法——1、揉。2、按。3、搓。4、捏等方法。使深奧的字便的具體形象,學生對其含義也迎刃而解。

接着,我又佈置了本課作業——捏容器。提出要求:“比一比,賽一賽,看看哪組捏的容器多。”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大膽探索與創新。在下課之前,我還安排了讓學生下座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1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情況,我深刻地體會到以下幾個方面須多加思考:

1、 對於國畫初級班的同學,應多突出線造型的作品。內容上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相關文檔:黨員思想彙報

2、 國畫中高級班的學員,將線造型、墨色水分的變化、寫生創作結合起來,既要練習技法,更要開拓眼界,吸收對自己提高技法和鞏固興趣有益的營養。

3、 線描班的教學將想象、創作和臨摹寫生結合起來,提高運用點線面的技法和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很多家長給予了很多的支持和理解,也有一些家長對教學工作提出了不少自己的建議和想法,給自己改進工作拓寬了思路,再次一併表示由衷的`感謝。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對於老師來講,要做得事情很多,也許工作中有很多的不足,但我願意不斷完善,努力促進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2

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在西山聯校已經工作xx年的時間,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成長了不少。本學期由於學校實際工作需要,我承當了四個年級美術教育教學工作,現對半年的美術教學進行工作總結如下:

一年級學生剛來學校的時候都是沒有什麼美術學習功底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學習不是很好的學生,這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並且逐漸的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呈現形勢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創造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説:“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

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

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

應該説,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這一學期來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把自己認為正確的理念放到課堂裏,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美麗的天空》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手工禮物,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準備了兒童歌曲《童心是小鳥》和關於小鳥的卡通影片,歌曲和影片結合的範例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思考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

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3

1、學習活動設置獨特創新,且與黑白畫繪畫表現做到了巧妙結合、相得益彰。本課作業設置不是一般地隨意畫一幅黑白畫,而是畫小王撲克牌,小王撲克牌正是黑白畫的表現形式;活動設置的嘗試訓練與創作作業也不是一般地分離成單純的兩次訓練,而是將知識點的嘗試訓練與畫小王形象統一在一張撲克牌中。兩次作業由易到難,由此及彼,形成學習的層次梯度,且統一在一張整體作業中,結合巧妙,渾然一體。

2、課堂教學行為有實效,學習目標達成高效。一是通過撲克牌形象,引發對黑白畫的'認識,提示課題簡潔有效。二是通過兩件黑白畫典型範作對比,有效認知與理解由點、線、面組織成黑白灰的效果,並利用撲克牌“JOKER”進行嘗試訓練,獲得黑白畫的基本技能與方法,建立起了學習的規範。三是再通過兩件黑白畫典型範作對比,探討與發現小王人物造型的變形要求,進一步明確點、線、面的疏密處理與黑白灰的表現方式,學習難點突破有效,有效建立起創造表現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意識地突破規範,大膽創新,從而高效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100%的作業完成率與80%的富有創造性的高品質作業足以反映本課教學的高效率與成功經驗,參照以上的“作業選樣”就能可見一斑。

3、教學細節的處理還需要調整。在通過課件呈示兩件小王人物造型的典型範作時,一幅具有變形特點的人物黑白畫卻不被學生所選擇,正如學生所説:這幅畫雖然誇張變形很有趣,但人物五官不清晰,線條組織也看不清了。這説明教學課件範作或掛圖的提供應精選最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使範作的啟發性與視覺審美能更好地呈示出來,充分發揮直觀教學的意義。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4

布藝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給人以視覺上的温馨感、觸覺上的舒適感、趣味上的個性感,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藝還是一種變廢為美的工藝活動。布藝中的“布”,是各種纖維品的總稱,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時剩餘的邊角餘料,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根據材料的質地、花色、品類因材施藝,運用捆紮、填充、剪切、縫紉、裝飾等方法制作布藝作品,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其個性,發展其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等。

本課圍繞“布藝”這一主題安排了兩個相關學習活動:利用各種舊布料展開聯想,製作一件布藝小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製作一個小掛袋。活動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自由性。活動二則更多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學過程的安排,設立如下程序:創設情境——欣賞激趣——感受材質——學習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創設情境”時利用精美圖片展示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布藝製品,讓學生重新審視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欣賞激趣”環節利用實物欣賞民間布藝製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從民間工藝品的造型、色彩和裝飾方面汲取營養。

“感受材質”時讓學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質進行比較,通過觀察、觸摸、擠壓、拉扯、拆開等方法對布料的特點進行較全面的瞭解。

“學習指導”在造型和製作方法上加以指導。可通過對原材料方向的變換、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變等,設置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展開聯想。

“創造表現”環節中我加強個別輔導和經驗提示。

“交流評析”時大膽的表揚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有完成的比較好,有些想法很新穎,很獨特。

國小美術教師教學15

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國小美術教學中必須重視的要素。在整個國小教學階段,這時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認識興趣以一定的情境性為特徵,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瞭解國小生由於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所表現的興趣上不一樣。低年級學生,雖然課堂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但是自覺性弱。高年級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着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在教學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簡單的記憶去作畫,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就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兒童觀察和向兒童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説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

要想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國小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上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專職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5leg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