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彙編15篇)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彙編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彙編15篇)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説到這一天大家都不陌生,對,母親節,今年我想給孩子們過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早幾個月前,我和同辦公室的老師就計劃着要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感恩體驗——讓我來當你的媽媽!

前一天臨放學,我給孩子們佈置任務,一人帶了一枚生雞蛋,用塑料袋裝好。孩子們一頭霧水,不知道我葫蘆裏賣的什麼藥,第二天孩子們都很聽話,每個人都拿了一個,上面寫着自己的名字,有的還畫上小花,我告訴孩子們今天的'任務就是保護雞蛋,孩子們別提多高興了!可是他們大多是粗心的父母,第一次當父母!操場上,我看到一個孩子,我問他你的孩子呢?他説在教室,我去上個廁所就回去;還有沒進校門就已經不小心把雞蛋打碎了。當然也有十分貼心的父母,我們班的余文琪把包雞蛋的塑料袋系在了紅領巾上,讓我覺得又好笑,又被她的愛心所打動;另一個小男生劉繼東則是把小小的雞蛋用衞生紙包成了一個大大的球,他是多麼害怕這顆小小的雞蛋破碎啊!有的用盒子裝着,走到哪裏拿到哪裏。課間,孩子們的遊戲時間,孩子們都沒有玩,我好奇地問他們,你們怎麼不玩啊?!他們告訴我,“老師,我們要保護雞蛋啊,沒辦法玩,要是一跑起來就會用力過猛,害怕把雞蛋弄碎了。”看來孩子們是體會到了當父母的不易,我暗自竊喜。

因為下午要開家長會的緣故,孩子們的保護計劃就只有半天,但讓我有些失望,班裏的18個孩子們的雞蛋碎了,我有點生氣,他們似乎沒有把這當做是一次特殊的體驗,而是覺得好玩。我對孩子們説,你們今天就是這枚雞蛋的主人,甚至説就是他的媽媽爸爸,你們有沒有想過,媽媽十月懷胎是多麼的不易,她如果累了,能把你從肚子裏拿出來休息一會嗎?她如果向你們今天一樣不小心,你還能來到這個美麗世界嗎,還能坐在這裏安心的學習嗎?你手裏的雞蛋就是你的媽媽,你的孩子,如果你連一上午都保護不好它,你又可曾想過媽媽是多麼的辛苦和不容易呢?!説到這注意到孩子們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默了,我讓孩子們拿出紙筆,寫一寫今天保護雞蛋的感受,然後再寫一寫對爸爸媽媽説的話,孩子們寫的很認真,通過這次有意義的母親節活動,我想孩子們真的長大了。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2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槓槓去維繫,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説起了呢?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標準,但總覺得對於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該有關乎於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有效率的,也應該是有靈魂的。”

今天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着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着閆學老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着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着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温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願,説誰都會説的套話,説違背心意的話,説所謂的標準答案,説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經驗,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本面前,建構自己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着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於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閲讀文本的“非常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裏流溢出來的”,如花開花落,似雲捲雲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一定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衝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想象力”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於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鐘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髮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己: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於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數量上的多,更在於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盪漾其中”。

讓我們一起來做幸福教師吧!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3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於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麼好玩。於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的關注便又上“心頭”。一些對教育負有強烈“使命感”的教師認為:教學只有有效,才不枉費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應該追求絕對的有效。

在課堂裏,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會自尋樂趣,如當教師講故事講到“小熊打了個噴嚏”時,孩子們往往不約而同地集體模仿“阿嚏——阿嚏——”起來;教師教孩子手工打結,男孩竟然將結打在前排女孩的後腦勺上,接着,便響起了“小兔子、長耳朵、跳跳跳”的童謠……其實,成人在宂長的會議中,有時也免不了會説個笑話、遞個零食等。成人如此,更何況孩子。

由此,教師意識到從孩子的特點出發,為孩子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一些教師免不了又在有效和有趣之間斟酌:有趣是需要的,但是否還是應該在有效的前提下考慮有趣呢?於是,從教學目標出發,我們便嚴謹地在完成目標之餘發現孩子的興趣。

不久前我觀摩了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兒歌《魚遊》。該活動以“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為句型,引導中班孩子通過創編兒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是在活動中,孩子們口裏唱着“兩條小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三條小魚水裏遊,手拉手地跳個舞”……情緒卻有點低落。我總覺得現場缺少點什麼。

忽然我的腦海裏蹦出了幼教前輩李慰宜老師的口頭禪:“好玩!”對,缺的就是“好玩”!

我的徒弟何潔建議在這句兒歌后面再加一句“呦——呦——,在發愁”,將句型變成: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呦——呦——,在發愁。

短短的一句重複,將原本已朗朗上口的兒歌變成了節奏感靈活的時尚説唱。結果,孩子們創編兒歌的'智慧,在“呦呦”聲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激發。

因為發現了孩子的樂趣所在,教學便變得生動與完美。但是必須承認,教師可以把握教學的有效,卻無法掌控活動的有趣。往往教師覺得好玩的,孩子卻大多提不起精神。

一天,文文老師頭上戴着一個大大的蝴蝶結髮夾進了中班教室,一個男孩皺着眉説:“你怎麼這麼搞笑的樣子來上班啊!”我在一旁説:“這不是挺可愛的嗎?”周圍的幾個男孩竟然一起搖頭:“不!搞笑!”

可見,儘管我們努力地靠近,孩子們的心思我們還是未必全懂。

何潔對此卻另有一番思考:我通常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裏,尋找有效的教育契機,如看見孩子們嬉鬧着玩“摸瞎”,我就會思考還可以怎樣讓孩子玩得更開心。

接着,何潔便設計了一個閲讀活動“太陽和小魚”。

這是一個太陽公公小時候的故事:頑皮的太陽寶寶落到海底睡覺去了,大地一片漆黑,人們想盡辦法都沒有把太陽寶寶請回天空。這時,一條小魚游來了,它什麼也看不見……

在接下來的活動環節中,孩子們開始幫助小魚找太陽。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4

一直想聽聽孩子們的心裏話,以更好的反思自己,同時這能作為工作一年來的總結,剛好上週中心校來抽考(競賽),卷子中的作文是以老師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抽考是班級人數的20%,於是在星期天我就佈置了這篇作文。想聽聽所有孩子的心裏話。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們的作文寫得出奇的好,不管在結構上還是內容上可謂超常發揮,這更讓我堅信了作文不是生拉硬逼能擠出來的,作文應能反應孩子的心聲,要多注重對孩子的引導和啟發,要讓孩子去親身感受,他們才能有興趣寫,有內容可寫。

龍頭鳳尾

批改這次作文我是從頭笑到尾的`,作文中沒有出現缺頭少尾的現象,特別是有兩個學生化用了《金色花》中的最後一個小節,“親愛的馬老師,這便是我所要同您所説的話了。”瞬間為孩子們能學以致用而感到欣慰。

還有一個孩子開頭就讓我笑呆了:“教我們語文的馬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新老師。您給我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象,我永遠忘不了您。”乍一看,有問題,在仔細讀讀何嘗不是對我的認可和表揚呢。

到底有多漂亮

對我的外貌描寫更是五花八門,讓我哭笑不得,以至於改完作文我都要趕快找個鏡子照照,那個孩子描寫的更接近我的長相。有的孩子化用《燕子》的第一段來寫我:“一對彎彎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張櫻桃小嘴,再加上高挺的鼻子,就湊成了馬老師的一張瓜子臉。”其實我想説我不是瓜子臉,而是向日葵臉,看來在孩子眼中我就是標準的漂亮呀。

更誇張的孩子在作文中是這樣誇我的:“語文老師笑的時候非常美,就像花兒盛開的時候一樣美。“我們語文老師長得就像千金大小姐,不,千金大小姐也不能和我們老師比,就如美女與野獸,你猜猜誰是美女,誰是野獸,答案就是語文老師是美女,很好笑吧。”看完瞬間我都想哭,孩子你們家都是這麼夸人的嗎。

共同的心聲

孩子們用他們稚拙的話語表達了對老師的感謝,“謝謝老師,你們辛苦了。我忘不了您,馬老師!下個學期我會等着你。”總是説嬌生慣養的孩子們不懂事,但當他們説出這句話時,我們一個學期的勞累和付出都是值得的,願感恩之心能伴隨這些幼苗們茁壯成長。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5

吃完晚飯,跟同事在校園裏散步,聊起了各自班裏的故事,她説有個靦腆的孩子問了她一道題,她耐心的解答之後,孩子特別開心,自己也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滿足感。

是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僅僅因為孩子偶爾關切的話語,解決一道難題的喜悦,保持一節課的認真。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們會覺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新學期,我們班新轉來一位女同學,許是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孩子對周遭的一切都是排斥的,休息的時候,她總是一個人坐在自己座位上,從不見她主動與人交流。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裏。在調座位的時候,我特地把她跟班長安排在一起,並私下囑咐班長帶着她熟悉校園,下課做遊戲的時候也叫上她。小姑娘感受到周圍的善意,便慢慢變得合羣了。

一次作文課,我要求同學們給自己所愛的人寫信,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人,讓人意外的是:她竟然給我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這樣説:老師,謝謝您,是您的關心使我儘快的融入班級,您是我最好的老師,我喜歡您!我的眼睛濕潤了,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舉動,竟換來孩子這麼大的善意。我承認,我的心絃被她觸動了。

也許有的人只聽到老師的反覆叮嚀,只看到老師的嚴肅面容,只感受到老師的輕鬆自在。其實不然,“醉後方知酒味濃,為師方知為師難”,站上了三尺講台,我才真正理解了“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這句話的含義,因為,老師們是最容易感動的一羣人,一個精緻的手工,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抹暖心的微笑,都能令我們動容。在與學生的相處中,老師無時不用心,無時不用情,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個眼神,都是自己產自內心的一種表露。我們時刻牢記着: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努力。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感動。

孩子的微笑,我們的回報。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6

在同學們的作文本里,我是努力積極,小宇宙爆棚的百變女神。這個小小的作文本里,寫滿了我從小到大都不曾擁有過的殊榮。我哪有孩子們形容的那麼好,相反我倒是心生慚愧。

論專業課,我覺得我應該是那種沒有什麼功底的人,充其量我只不過比孩子們多讀了幾本書,多認了幾個字,我所知道的知識,教室裏的孩子們淌過歲月的河流,懂得只會比我更多。我常常覺得我是那種看起來假裝很有學問的樣子,其實內裏底氣是不足的。所以每當讚美聲紛至沓來時,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激。翻至四月詩人,打開還是那樣工整的`小楷,不論什麼話題都能扯我身上。

他寫我的背影太深情;他寫我讓他的喜怒哀樂都有了意義;他寫是我將他帶到了詩歌的國度,是我告訴他詩和遠方還有苟且其實一點都不對立……他是我們班的四月詩人,總喜歡在《老師我想對你説》裏,寫些無厘頭的詩,年少的哀傷和明亮,不知如何下筆寫評語時,我會回贈他一首小詩。四月詩人總覺得是我影響了他,可是我又何嘗不是受他的影響。因為他,我才體會到詩歌更深層次的含義。不久前看見詩人喜歡的女生在朋友圈裏曬了張圖,圖裏的女生在異國的街道,寂靜又美好。

那一刻我就八卦地腦補了一下詩人受傷的表情,既而,我就在心裏暗暗地祝福詩人,希望詩人學業事業一路開掛,時過境遷,即使青春的愛戀不再,詩人也能大方瀟灑地跟昔日地女神揮手寒暄……

好吧!我想象力有點豐富了……轉眼初見已成昔日,同學們總會想方設法在文章裏寫起我,不起眼的我,就這樣在孩子們的文字裏被美化,被崇高,被愛戀……我本是拿這份職業餬口的,何曾想,熬過平淡日子裏的一蔬一飯,它竟慢慢成為我的英雄夢想。

回首向來蕭瑟處,有風有雨還有你。

我承認,你也影響了我。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7

現在的學生寫作文很少打草稿了,寫出來的東西自然詞不達意,甚至有些面目全非了。對此,筆者很是頭疼。

寫作文先打草稿然後謄抄在作文本上,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幾次三番的作文課下來,對於作文打草稿竟有些失望了。在我口乾舌燥、唾液四濺的近一節課後,發現學生打草稿的越來越少,很多學生竟是全然不顧我的苦口婆心,置我的千叮萬囑於耳外直接“畫”在了作文本上。於是,學生們寫作文的過程一片忙亂,借橡皮塗改液的,交頭接耳詢問遺忘字詞的,間或聽到“嗤……”撕紙的聲音……

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了良久。我們的作文有打草稿的必要嗎?我認為,作為國小生作文還是有打草稿的必要的。國小生剛剛接觸作文,從開始寫話到現在每篇要求400字以上,可是説是一個打寫作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寫作水平整體上不是很高,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比如寫作技巧、寫作思路、選材等方面的錘鍊寫作能力才能夠提高,而打草稿正是鍛鍊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作文初稿寫完以後,可以多方面的進行查找問題,字、詞、有無語病,整體結構等等,可以通過小組間探究進行有效的修改、潤色,而這樣的過程正是作文水平不用斷提高的過程。現在國小生不願意打草稿,一下子越過了這個階段,對寫作水平的提高拋棄了很重要的一條途徑。

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學生不喜歡作文打草稿有幾種原因:

一、沒有認識到打草稿的重要性,認為打草稿與否無所謂,漸漸地都不願意打草稿了,長此以往形成寫作文不打草稿的習慣。

二、為了追求速度,尤其是書面考試的時候時間緊,總想着快點結束好乾別的事情,不願意去打草稿。

三、相互攀比。大家都不打草稿,我為什麼還要打草稿?

四、平時我們的要求不嚴,導致學生們作文不打草稿習慣的養成。

……

在國小階段不打草稿很容易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為了減少和杜絕學生不打草稿作文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打草稿的重要性。只有從思想上認可了,學生才心甘情願的想去打草稿。

二、通過硬性手段,比如教師自己或者安排小組長檢查修改草稿後再謄抄,“逼”着學生去打草稿。

三、通過進步作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打草稿作文的進步,激發學生打草稿的習慣。

……

學生作文不打草稿,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縱容的,我們科任教師只有自我繃緊打草稿這根“弦”,學生才能按着作文提高的路子越行越寬,越寫越好。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8

現在還清楚地記得,初為人師的那陣兒,我覺得講語文很有意思,而批改作文卻是令人頭痛的事。學生的習作語言淡而無味、顛三倒四,讀起來彆彆扭扭,讀完了不知所云。偶爾發現一些可圈可點的精彩句段,也被先前的一片蕪雜淹沒,叫人頓失情趣。面對一摞摞如山般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學生作文,卻得硬着頭皮看下去,機械地寫着幾乎雷同的評語,真是苦不堪言。

一次,我一如平常邊漫不經心地批改作文。邊同一位老教師發着批作文的牢騷。在我嘮嘮叨叨之後,他卻淡淡一笑説:“換一個角度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標準……把我們的眼光放低些,設身處境地想想孩子們的閲歷和程度,説不定他們比我們當年還強呢?”我一時語塞,無言以對。愣了一陣,心慢慢靜了下來,覺得他説得很有道理。繼續往下批閲,突然,一個有趣的'開頭吸引了我:“星期天,大伯讓我去果園幫他給樹褪皮。”我只知道樹需要保護,哪有破壞樹的?我禁不住急切地看下去,原來給老柿樹、老楝樹褪皮後,它們會重新煥發青春,再結出累累碩果。沒想到從學生作文中還能增長見識,真有意思!

突然間,我有了批作文的興趣,竟慢慢走進學生所描繪的世界……細細閲讀竟發現好多獨特思維和視角。比如蘋果裏有五角星,楊樹上結滿了毛毛蟲……我不再用應付和挑剔的眼光對待學生的作文,而興致勃勃地去欣賞,果然有了一種全新的感覺。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9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閲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為聖旨,把它理解為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偽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為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為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為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説説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説:“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説道:“我們從來都説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為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説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脱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説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為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為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為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脱離實際。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説:“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説出理由。他説:“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説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説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0

新學期開始,我們又迎來新一界的一年級新生。看着他們一副副稚氣的模樣,穿起整潔的校服,十分可愛。一年級的學生有自己的個性,有獨特的風采,看着他們的小臉,真讓人疼愛。

一年級的學生象一張白紙,老師您在上面畫晴天,它會出太陽;老師您在上面畫陰天,它會起風雨。

有老師説,一年級的學生不好教,沒形成學習習慣,太調皮了。於是,一套套訓練方法出爐了:排隊排不好,一節課學排對;上課吵鬧,改為靜坐課;走樓梯吵鬧,一節課改為學走樓梯……形形式式的訓練,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身為教育工作者,本人以前對此類教學方法沒什麼異議。可是,以上方法應用在本人女兒身上,觸動了作為家長的我。我不禁想對同行説:先了解學生,再製定方法吧!

事情是這樣的,女兒在一所省級學校讀一年級,學生們對新環境很好奇,包括對同學和校園裏的一草一木。在開學第二週上午第四節,同學在老師帶領下在課室門口排好隊,到五樓上專科課。聽女兒説排隊的'時候有幾個男孩特別愛説話,在走樓梯時學生們看到牆上掛的蝴蝶標本都情不自禁發出驚訝的讚美聲。大概就是這些不安靜,惹得老師很生氣,於是讓他們一班人從五樓到一樓,又從一樓到五樓一直走到下課時間過了十分鐘還不能結束。

中午,女兒給我打了電話,哭得很傷心。她認為老師不公平,排隊紀錄好的與不好的同學一起罰,走樓梯走得腳都發軟,累了不敢説,尿急了不敢説,下午不要去這個學校上學了。

聽了這番話,我的心很酸,女兒的話也代表一部分孩子的心聲。作為老師,對着這些小不點肯定是想一步到位,利用開學一、二週時間,把孩子訓練好。可是,老師,您在孩子的心裏會是怎樣的呢?

這個問題,我在腦海裏思考,一年級的學生一般很喜歡錶揚,要是老師在排隊前先進行獎罰的説明,如:能安靜排好隊的同學,老師下課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上樓梯時,會有很多掛畫和標本,可是我們現在不看,下課時再看,要是能作到,老師下課又獎一個紀律好的印章蓋在書上。要是拿到十個印章,可以換一封表揚信,拿到三封表揚信可以換個神祕禮物。我相信,孩子是喜歡錶揚多於批評,對於個別調皮者,可以下課再做其思想工作。

教育的方法是多樣的,要是我們在定方法前先了解學生的特點,收到的效果可能會更好。希望看到此貼的老師們談談看法,交流體會。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1

今天早上,7:10的時候,班裏已經來了很多學生。他們在自由地小聲讀書。

我叫停他們説,人的基本的語言能力包括,聽、説、讀、寫。在早讀老師沒有佈置任務之前,我們應該注重練習自己的朗讀的能力。只有平時積累,到關鍵時候才能展現出來。比如,很多人想參加升國旗活動,在選主持人的時候,有些人就因為普通話問題而不能被選上。這個時間,沒有必要急着背記東西,相反,應該練習自己的口才。

大家知道,我們正處於聲音的變聲期,更是應該注重鍛鍊自己。為什麼我們中國人説英語,總是缺少那個味兒呢?原因在於,在語言發育的.關鍵期(一歲半左右),我們沒有接觸到正宗的美式或英式英語。我們的聲帶沒有接收到相應的信號刺激。過了這個關鍵期,學起來很難。難不是不能,就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現在,我們的聲帶處在變聲的關鍵期,要注意鍛鍊聲帶。當我們試着向美的方向去讀時,我們聲帶的就服務於美,當我們迴避美的時候,聲帶就回避了向美的方向發展。當我們需要美的聲音展現時,就會感到力不從心。

説完之後,我從語調方面給學生示範應該怎樣讀。如,"中央電視台"這幾個字。我用不同的語調試讀,讓學生感受不同語調的給人的不同感覺。或許,我讀的有點誇張,學生聽得認真、開心。(開心很重要,只有開心,才可能接受你的觀點。)

同學表示聽懂了我的意思,我示意他們開始讀書。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句話:"美麗是追求來的,努力得來的"。

朗讀開始啦,趙老師也進來了,看懂了我的意思,沒有急於佈置學習任務。

尋找美的活動也開始了,我在教室過道里慢慢走着,仔細地聽着。遇到朗讀美的,或是正努力朗讀美的同學,停下來給予讚賞。這是利用榜樣的力量,引導其他同學認真朗讀。

走到王鑫成哪兒,聽他讀的特別的好聽,我給了極高的讚揚。他也很激動地講述了他國小的經歷,一直做主持。他的經歷再次驗證了,能力是在活動中發展的。

邵佳琪在讀書中一直表現很優秀,我給你讚許的微笑。

孔德亮聲音有點兒小。我問他吃飯沒有。他小聲對我説吃過了。我説沒有吃吧。此時他知道我的意思了,聲音大了許多。

張浩強近日學習認真,我伸出手與他握手,傳達我對他最近狀態的認可。我順便問了一句,最近玩不玩遊戲。他告訴我説沒有玩。我説,如果一個月不玩,我將去家訪。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2

不知從什麼時候,班級裏面有一個小女孩,幾乎每一天中午放學、每天下午放學都會説一句“老師您辛苦了”。起初還是以為她是心血來潮,受到了我的鼓勵或者表揚才説這句話,但我發現她竟然從這學期開始,每天都跟我説”老師您辛苦了!”。

剛開始我把這句話作為,對老師一種客氣方式的表達,但後來發現,在我的課上,這個小女孩非常的聚精會神,而且積極的配合我的工作,簡直是班級裏的“捧場王”,此後他每天對我説:“老師您辛苦了!”的時候,我都非常真誠地看着她,並説聲謝謝、非常感謝。

這個小女孩起初,有點兒膽小,不善於與別人溝通,也不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老哭鼻子。記得我剛接這個班的時候,又一次她生了急病,但她的父母卻怎麼也聯繫不上,情急之下,我只好騎着自行車,頂着烈日把她送回老家。由於她家是做早點的生意,早上很早就起了,媽媽還在熟睡,沒有聽到電話,看到這一幕我也感到很酸楚。她的媽媽看到我把孩子送到家以後,眼眶濕潤的對我表示感激。此後,這個小女孩兒一直都對我心存感激,覺得老師對她非常好,對於我偶爾的批評,她也是笑容以待,從來沒有任何的`消極情緒。

有一次,她的媽媽,打電話感謝我,看到孩子有如此的變化,她感到非常的欣慰。媽媽對我説,孩子説非常喜歡你,經常説喜歡語文、老師喜歡寫語文作業,而且字寫得也非常好,回家就先寫語文作業,而且背書背的也特別快!我想,這就是孩子對一個老師心存感激而帶來學習上興趣的變化,心靈上感謝方式,以實際行動表達出來。

以真心待學生學生能感受到,再幼小的心靈也值得我們去呵護,孩子們是可愛的、善良的、純真的,作為教師一定要用愛去融化他們,以實際行動來改變他們的學習行為,帶給學生由內而外的改變。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3

校本課程的開設,是國家課程的補充,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特長,還讓學生獲得收益。

根據六一國小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在這一個學期,全校六個年級分別開設了禮、樂、體、御、書、數,這六門課程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繫。我們五年級開設的是“書”課程,本週五,我第一次給學生上校本課。

我講的內容是“如何寫好記事作文”。大概流程是先教方法,出示範例,最後仿寫。記事作文的寫法,要注意四個問題:首先要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其次要圍繞中心,精心選擇材料。接着,注意事與事之間的過渡、照應等,使文章自然流暢。最後要寫好開頭和結尾。在教學中,有六要素的寫法展示,有怎樣選材的範例,有開頭與結尾寫法的介紹。最後,佈置讓學生寫一篇發生在學校裏的一件(高興、傷心、有趣、難忘)事。

下課的時候,我和別的老師交流,她説讓我把過程的寫法講詳細一點。第二節上課,我又重新補充了過程的`“曲折”寫法。然後讓學生列提綱開始寫。很多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習作,並且內容充實,故事有曲折,開頭結尾也很別緻。

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我總結以下的收穫: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學會了選材,學會了列提綱,並且在寫作中注意去創造麴折的故事情節,讓故事更引人入勝。還有不足的地方是,在寫事情的六要素時,可以把“時間、地點、人物”省去,不必刻意去強調,只要能寫清事情的起因,這些內容就不攻自破了。強調的太多,學生容易按公式一一對照,容易把開頭寫得很長。還有,事情的過程部分是重點,應該詳細講明,怎樣把故事曲出去,又怎樣折回來不偏題。對於沒有講過的班級,這一部分要作為重點。

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我有了鍛鍊自己的機會,同時,相信孩子們經過學習和練習,一定會大有收穫的!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4

孩子們都特別喜歡看課外書,本來不會看書的孩子也一有空就捧着書在讀,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為了鼓勵他們,我去新華書店買了一些書作為對他們的獎勵。

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激勵作用,我把書全部展示給孩子們,讓他們自己挑選最喜歡的課外書。他們歡呼,快樂寫滿了幸福的笑臉,拿起這本,又捨不得那本,看看都挺好,無法取捨。最後,他們還是每人拿了一本書走了,卻似乎少了一份興奮,沒有了先前的雀躍。

有一天,一個男孩跑上來,“李老師,你給的那本書太好看了,我媽媽説我完全着迷了。”旁邊一女生聽見了,接過話茬,“我本來也想選你那本的,可我以為我這本好看。”她雖然是笑嘻嘻的,卻是那麼的不自然,我看到的明明是一臉的不甘心。“那我們交換吧!你把書借給我,我的書借給你!”他們立即行動,可女孩的臉上依然不夠舒展。

原來選擇並不總是好事。孩子選擇最想要的`書,卻不一定成為最有效的激勵。人性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最美,孩子也一樣。

學期結束,我又買了一些書送給孩子們,這次我換一種方式。那天,我把嬌嬌叫到我的身邊,輕輕地告訴她,老師發現你看了很多書,可你寫讀後感的本領還要加強,這本書可以告訴你怎樣寫好讀後感,送給你,拿回去好好讀。他一路蹦跳回到座位,幸福之感溢於言表。我又讓欣欣過來,表揚他的作文總是還有創意,構思非常獨特,可缺少一些細節描寫,好好讀一讀曹文軒的這本書,會讓你收穫很大。就這樣,孩子們都拿到自己的書,每個孩子都感受到這本書對自己的重要性,讀得都特別投入。

今天,孩子們雖然少了一份選擇,可他們卻是最幸福的。

國小語文老師教學隨筆15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為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閲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閲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閲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閲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閲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閲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5ly4l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