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5篇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為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為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5篇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

現在的學生寫作文很少打草稿了,寫出來的東西自然詞不達意,甚至有些面目全非了。對此,筆者很是頭疼。

寫作文先打草稿然後謄抄在作文本上,這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幾次三番的作文課下來,對於作文打草稿竟有些失望了。在我口乾舌燥、唾液四濺的近一節課後,發現學生打草稿的越來越少,很多學生竟是全然不顧我的苦口婆心,置我的千叮萬囑於耳外直接“畫”在了作文本上。於是,學生們寫作文的過程一片忙亂,借橡皮塗改液的,交頭接耳詢問遺忘字詞的,間或聽到“嗤……”撕紙的聲音……

針對這種情況,我思考了良久。我們的作文有打草稿的必要嗎?我認為,作為國小生作文還是有打草稿的必要的。國小生剛剛接觸作文,從開始寫話到現在每篇要求400字以上,可是説是一個打寫作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學生寫作水平整體上不是很高,需要通過各種方式方法,比如寫作技巧、寫作思路、選材等方面的錘鍊寫作能力才能夠提高,而打草稿正是鍛鍊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學生作文初稿寫完以後,可以多方面的'進行查找問題,字、詞、有無語病,整體結構等等,可以通過小組間探究進行有效的修改、潤色,而這樣的過程正是作文水平不用斷提高的過程。現在國小生不願意打草稿,一下子越過了這個階段,對寫作水平的提高拋棄了很重要的一條途徑。

經過多次觀察,發現學生不喜歡作文打草稿有幾種原因:

一、沒有認識到打草稿的重要性,認為打草稿與否無所謂,漸漸地都不願意打草稿了,長此以往形成寫作文不打草稿的習慣。

二、為了追求速度,尤其是書面考試的時候時間緊,總想着快點結束好乾別的事情,不願意去打草稿。

三、相互攀比。大家都不打草稿,我為什麼還要打草稿?

四、平時我們的要求不嚴,導致學生們作文不打草稿習慣的養成。

……

在國小階段不打草稿很容易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為了減少和杜絕學生不打草稿作文的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打草稿的重要性。只有從思想上認可了,學生才心甘情願的想去打草稿。

二、通過硬性手段,比如教師自己或者安排小組長檢查修改草稿後再謄抄,“逼”着學生去打草稿。

三、通過進步作文展示,讓學生感受到打草稿作文的進步,激發學生打草稿的習慣。

……

學生作文不打草稿,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縱容的,我們科任教師只有自我繃緊打草稿這根“弦”,學生才能按着作文提高的路子越行越寬,越寫越好。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2

金水區優勝路國小校本課程《寫遍校園》自xxxx-xxxx學年第一學期開發實施至今已有4個學期了,學生們在課程中不僅培養了認真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高了寫作水平,深入瞭解了優勝路國小美麗的校園和可愛、可敬的校友,還自主創辦了校級刊物《優勝週報》。《優勝週報》的出現,不是被創造,不是做花俏,而是教師、學生享受課程的成果,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

一、分析調查數據,及時修訂課程綱要。

五年級上學期,教師針對四年級下期實施《寫遍校園》時遇到的活動時間不夠、學生參與度逐漸下降等一些問題設計了調查問卷,期望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對校本課程的訴求和建議,分析具體數據,力求“寫遍校園”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提供教師有效的發展機會和空間。通過分析80份《調查問卷》發現:90%的學生感覺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是“輕鬆愉快,使人充滿信心”;61.4%的學生很關心周圍發生的事情;20%的學生喜歡童話體裁,22.6%的學生更喜歡科幻小説體裁的文章;5.7%的學生希望成為記者,18.6%的學生希望成為兒童文學作家,24.3%的學生希望成為編劇,31.4%的學生希望成為科幻小説作家。數據顯示,學生樂於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但對於每節課寫校園作文又感到一些乏味,大多數是完成任務式的喜悦。學生期待職業體驗式的學習環境,對文學的創作保持着高度的熱情,希望接觸更多體裁的創作練習。我們將《調查問卷》所反映的問題與我們觀察分析學生的種種情況相結合,對五年級上期“寫遍校園”的課程綱要進行的大幅度的調整、修改,使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願望,激發五年級學生的創作潛能,突破教師在課程實施上遭遇的“瓶頸期”。

教師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五年級上期的課程目標修訂為:

1、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提升捕捉生活信息的能力;

2、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

3、學生嘗試多種體裁的寫作,實踐理想職業。結合學生的職業體驗需求將課程內容調整為:班級時訊、校園時訊、“漫話”校園人物、“漫畫”校園人物、校園人物專訪。

二、利用校外資源,激發學生創作熱情。

我們邀請的《大河報》的攝影記者白州峯記者做了一期《新聞,新聞攝影以及新聞背後的故事》的講座。學生聆聽了90分鐘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講座,知道新聞的特點和意義,瞭解了新聞記者的工作經歷,激發出對從事文字工作的興趣。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學會從身邊的`生活尋找素材,學會觀察身邊的好人好事,學會動腦、動筆和動心,爭做社會的有心人。

三、珍視學生感受,靈活調整課程內容,班報誕生。

有了第一次活動的良好收效,教師鼓勵學生體驗記者職業,在第一時間瞭解校園中正在發生的、已經發生的事件,將見到的一些事情用簡練的語言描述出來讓同學們瞭解校園的近況,就會拉近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同學的距離,更加深入熟悉我們的學校,令自己的校園生活更加的豐富多彩。一百多字的新聞稿對於五年級的學生易如反掌,讚揚四位同學到醫院探望生病中隊長的新聞稿《探望“老班長”》,反應同學之間打鬧問題的《“貓”抓人事件》,記敍為一年級新隊員佩戴紅領巾的《領巾飛揚》,都取材於學生的校園生活,真實記錄了學生的喜怒哀樂,傳遞着積極向上的校園正能量。看着這一篇篇飽含學生創作熱情的新聞稿,我們的心情不僅僅可以用“好”來描寫,更多的是為同班同學之間的真摯友情、高年級學生對低年級學生的呵護之情所感動。為什麼不用一種形式延續學生對於校園的關注、對於校園的熱愛呢?課堂上,教師想到了用創辦班級報紙的方式繼續學生之間正能量的傳遞。經過孩子的積極討論,我們確定了以xxxx年入學的六班現在的五六班諧音做主題的《石榴報》,這張班級報紙內容涵蓋有班級時訊、校園時訊、校園活動、校園人物、校園故事等主題,學生們根據同學特長選出了報紙主編、攝影記者、排版,併為六大板塊起了既好聽,又極具特色的名稱,介紹校園《金色優悦》,反應班級事件的《追事》,推薦校園人物的《詩淇墨語》,推廣課間有益遊戲的《校園遊戲》,刊登優秀文章的《羣星之城》。石榴象徵着團圓,豐收於金秋時節,我們的《石榴報》也在瑟瑟寒風中,伴隨着片片落葉,紅紅火火地呈現在師生面前。預備前、課間時,張貼《石榴報》的班級展覽前總會有三三兩兩觀看的學生,人羣裏時而會傳出切切私語聲、咯咯的笑聲。病癒出院的班長專注地看着《探望“老班長”》,看一遍不過癮,甚至搬來了凳子,站在凳子上看報,再一次近距離地感受同學的關愛。的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當學生在“寫遍校園”中實現了夢想的同時,教師也與學生分享了成功的歡樂。

四、體驗職業夢想,激發創作熱情,《優勝週報》誕生。

xxxx年3月底,在優勝路國小美麗的校園裏一場“我愛春天師生籃球賽”正在激烈的進行着。賽場下一部分學生觀眾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們沒有為一次次精彩的投籃歡呼吶喊,而是舉起相機拍照,拿起採訪本緊張地記錄着比賽進程,他們參與校本課程“寫遍校園”的孩子們。這些學生已經不滿足於報道班級新聞,希望能夠捕捉到更多的新聞點,由此,教師抓住了看籃球賽的契機,鼓勵學生報道校園新聞。xxxx年4月17日,《優勝週報》首刊!至今,尚顯稚嫩的《優勝週報》已經出版四期。

正如優勝路國小劉輝校長應孩子們的約稿,為《優勝週報》撰寫的卷首語《優勝小週報多彩大視窗》中提到的“優勝小週報,多彩大視窗,孩子們放飛着綺麗的夢想,勾畫着五彩的藍圖,在成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這注定是滋養童年伴隨成長的終身精神財富。”在這短短的兩個月中,學生們學會了文字錄入、上傳郵箱稿件,學會了用攝像機的鏡頭“説話”,學會了組稿、改稿,學會了用專業的平面設計軟件CDR排版。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3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書桌看着課文和教學參考書。

課文是一篇童話,寫的是青蛙為了看到大海,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簡單不過了,應該是揭示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的人生哲理。

剛想到這兒,兒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發上的語文書,隨手翻了起來。我不禁一瞧,呵,讀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傢伙,看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什麼感受來。

半晌,我忙完了家務活,來到兒子跟前,指着課文的插圖中地蒼鷹、青蛙和松鼠,問:“坦坦,你認為這三個人中你最佩服誰?”小孩子最喜歡對故事裏的人物作評判,這也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會説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傢伙卻語出驚人:“松鼠!”我詫異了,無論是教參還是我自己的對文章的理解,應該都是要讓我們孩子學習青蛙的腳踏實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頂點。想到這裏,我又問小傢伙:“為什麼你佩服松鼠呢?”“因為我想做一個松鼠一樣的老師。”孩子眨巴着眼睛説。

我鑽進書房,又捧着書靜靜地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也覺得童話留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有人生哲理的啟迪,似乎還透露着一種高境界的為師之道。童話中的青蛙就像我們的學生一樣,想翻越學習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領略知識大海的美景,而蒼鷹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師。

韓愈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響了我們教師一千多年。現在重新審視這句話,它的侷限性愈來愈明顯。讓我們先來看看童話中的蒼鷹老師。他對青蛙學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問題,他謹記“師道尊嚴”,用平實的語言“傳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於是青蛙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一雙像你一樣有力的翅膀,也沒有四條善跑的長腿,怎麼上得去呢?”而此時,蒼鷹老師又用平實而又冷漠的語言“解惑”青蛙:不過你不登上山頂,怎麼能看到大海呢?其後,他便展翅飛走了,不再關注他的學生。而此時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顯然,像蒼鷹這種僅僅“傳道授業解惑”而不關愛學生,不關注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老師,早已追趕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對未來教師角色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的職責現在越來越少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互相影響,討論、激勵、瞭解、鼓舞。”讓我們再來看看童話中的松鼠老師。青蛙學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極富激勵性的語言中,重拾自信,更絕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對於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麼,因此設計了“跳一跳,夠得着”的青蛙的“最近發展區”──一級石階。“你想看海嗎?”“這石階你能跳上去嗎?”當青蛙毫不費力的跳上一級石階後,他又用極具誘惑力的聲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貴的是我們的松鼠老師並未就此“功成隱退”或退在一邊閒眼觀看,讓青蛙獨自登山。“就這樣,青蛙跟着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爬,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啊!大海就展現在它們眼前。”他和他的學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領略美景,共同成長!

反觀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學生已失去越來越多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他們往往是孤獨地艱難地走在求學的道路上,肩負着老師拋給他們的知識背囊,稍有鬆懈,便會引來監工式的老師的苦口婆心的説教。然而我們的松鼠老師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自信和興趣,然後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在勇攀新課程高峯。

孩子,我也想成為一名松鼠式的老師。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4

一輪學生帶到畢業,真的有點淡淡的不捨。又開始教一年級了,拿到班裏學生的資料,馬上看了起來,我要在最短的時間裏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在我看來這一點很重要。一看到“曉陽”的名字,便印象深刻,曉陽姓李,媽媽和我一樣也姓邵,而且名字和我兒子只有一字之差。真巧啊!

第一次見到孩子們,是開學前的親子活動,我們在學校的門廳迎接着孩子的到來。我仔細觀察着每一個孩子,孩子們個個都很可愛,我要儘快把名字和每張小臉對上號。一個瘦瘦的小不點闖進了我的視線,他幾乎是拽着媽媽走進學校的,滿臉的興奮,看到我大聲地喊:“老師好!”看來對學校生活很期待,這是個好的開始。我問:“歡迎你,小朋友!告訴老師,你叫什麼名字啊?” “老師好,我叫李曉陽。”孩子很有禮貌,説話聲音很響亮,看來幼兒園教育的非常好!媽媽在一邊,一直臉上帶着微笑,滿意地看着兒子。“哦,我知道了,你媽媽姓邵吧,和老師一樣,你一定記的住怎麼稱呼我。”“恩,邵老師好!”當我説出這句話的時候,媽媽和小傢伙默契地相對一笑,然而又對我剛才的言語有點奇怪。小傢伙拉着媽媽的`手,向二樓教室走去,一邊走,一邊問:“媽媽,老師怎麼知道你姓邵啊。”“老師很了不起啊,她還知道曉陽很想上學,要做好孩子呢。”

上午的活動很精彩,每個孩子要和爸爸媽媽一起用丙烯顏料在T恤上,合作完成一套親子裝,完成後,我們要把自己的作品穿在身上,上台秀一秀。我忙着組織大家,兼職攝影師,不時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並沒有太多時間關注曉陽。

不過他已經有點與眾不同了,照片裏那個扭過頭去的孩子就是曉陽。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5

最近,學生的隨筆中都出現了我的身影。每當批閲“我自己”時,我總是要細細地讀到每一句話,心情很緊張,我的孩子會寫些什麼呢?我在他們的心目中是怎樣的一個形象呢?

不知是奉承還是拍馬屁,我的學生把我寫得都讓我有點難為情了。我不禁要問自己:我有那麼好嗎?我沒有那麼好。我的'白頭髮很大原因不是為他們愁的,我疲倦的面容也不是為他們而操勞的,我的腰痠背痛也不是為他們而累的……

隨着年齡地增長,我的肝火不旺了,而多的是耐心和温柔。這一點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變化,我已經脱去了年輕那會的衝動和焦躁,面對我現在的學生,我真的是由衷地喜歡。不管他是個怎樣的孩子,我都一視同仁。但我還沒有做到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讓我很放心的、內向的,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我可能真的關心太少了,而相對調皮的、成績不理想的,我與他們的交流就多一點,關愛也多一點。而我在他們的眼中仍是很關心他們的,看到他們這樣寫,我很慚愧。

孩子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我的期望,我要好好地對待孩子的每一句話,成為孩子心中的好老師。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6

怎樣的課才算是一堂好課?教師恰到好處點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體性,時間分配拿捏到位,課堂教學有效且高效等等。當我們的課堂用條條槓槓去維繫,用分分秒秒去評價時,“生命”價值的實現是否就顯得無從説起了呢?當然,我並不否認這些標準,但總覺得對於語文課堂來講,“有效”如何來定位?如何來表述?應該有關乎於心靈深處的東西。因為“課堂教學,不僅應該是有效率的,也應該是有靈魂的。”

今天在階梯教室聆聽肖川教授的講座時,“真誠”、“深刻”、“豐富”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閃爍着光亮躍入了眼簾。沒有深奧的專業術語,沒有高屋建瓴的闡述,一改犀利的筆鋒,肖川教授用平和的言語,細膩地點評着閆學老師的一堂語文課。跟隨着這篇文章字字句句的鋪陳,我享受着一堂好課的魅力。

“真誠”,一個富有温度的詞語。我想,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都是肺腑之言,而不是虛假的“真話”。學生不會為了迎合教師的意願,説誰都會説的套話,説違背心意的話,説所謂的標準答案,説不會節外生枝的話,而是以一個擁有知識與經驗,擁有自身信念、價值觀、興趣與需要的生命主體站在文本面前,建構自己獨有的知識結構,情感體驗,精神樂園。教師不是課堂“外在的專制者”,命令、提醒、暗示學生根據教學的需要,圍繞教參的解讀,進行着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扼殺學生主體生命感悟的`教學,而是作為“內在於情境的領導者”,設計具有張力的問題,在開放的情境中與學生交流閲讀文本的“非常細膩的個性化的真誠的理解”。這些對話“都像是從你內心世界裏流溢出來的”,如花開花落,似雲捲雲舒,一切都因心靈正在舒展。

“深刻”,一個關照心靈的詞語。我想,“深刻”的東西往往會令學生記憶猶新。它不一定是一個啟示,一段深情,一則真理。“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上”,它有可能是“思維的警覺”,“理智的挑戰”,“認知的衝突”,情感的矛盾,甚至是價值觀的顛覆,肖川教授認為只要能喚起學生“驚異感與想象力”的,就體現了教學的“深刻”。反思自己的課堂,有多少是“深刻”的?的確,思維價值不高的問題,欠缺智慧的點撥,深度不夠的結語,無關痛癢的拓展,“深刻”少了根植的土壤。由於積累得不多,研讀得不深,思考得不透,四十分鐘變單薄了,膚淺了,偏頗了。在埋怨學生髮言不夠精彩,課堂氛圍缺少靈動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要反問一下自己:我的教學主題貼近學生嗎?我的教學設計觸動學生了嗎?我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了嗎?

“豐富”,一個感覺充實的詞語。我想,至於課堂上的“豐富”,不僅僅在於數量上的多,更在於形式上的多彩,精神上的博大,“讓學生的心靈盪漾其中”。

讓我們一起來做幸福教師吧!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7

今天聽寫第二單元的詞語,結果不理想,可能是十一放假剛回來上學,孩子們的心還沒有收回來,學習的狀態不好。聽寫全對的沒幾個,但是,楊玉林表現卻出乎我的意料,居然得了100分,可能大家對她還有印象,楊玉林是今年的插班生。原來在柳林的一所普通的私立國小讀書,在做自我介紹時普通話還不標準,話不多,有些內向。她的語文成績在班裏並不算優秀。

下午放學前,我在班裏狠狠的表揚了他,和以前一樣,楊玉林抿嘴靦腆笑,楊玉林的靦腆遺傳與他的爸爸。新轉來的當天,楊玉林的的爸爸對我説了很多,他很忙,每天都要上班,很晚下班。我瞭解了楊玉林在家的學習情況。原來,每個晚上,爸爸媽媽差不多都要10點以後回來,年邁的奶奶做飯,和讀五年級的姐姐一起做作業,也就是説,楊玉林的.家庭教育就是零。

當我説起家庭教育的不可缺少性的時候,爸爸很無奈,説自己國小畢業,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讀書不好也沒有辦法啊。從他的話語裏,我看出孩子的爸爸很心急,但卻一直擱着。我説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僅僅關於知識的掌握,而是一個大寫的“人”的書寫過程中的缺憾,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各個方面,我很少在學校裏面看到鬆大聲説話,大聲歡笑的。我建議為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環境很重要。像鬆這樣的狀態,需要找一個負責的人(姐姐自己也是小孩,當然擔當不起這個責任)來交流他每天的學習心得,負責人的人不需要學識淵博,可以這樣的形式,“今天學了什麼,也教教我吧,讀給我聽聽吧……”所以,也可以爸媽輪流負責。

從當時楊玉林爸爸的表情來看,我就知道他一定會是一個很負責人的好家長。從今天鬆的表現來看,果然如此!

但我還是不能放鬆,家長和孩子很多時候是一起成長的,包括老師也是一起成長。所以,提醒學生,提醒家長,更需提醒自己。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8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多年,我認為做為國小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瞭解一定的文學理論

有了正確的理論,才能指導我們的實踐。文學理論是從事國小語文教育教學和研究的基礎。沒有理論的指導的文學作品教學活動顯得蒼白無力和膚淺,甚至教學中適得其反,誤人子弟。簡單地説語文教師要對文學的含義,文學作品的類型、風格、流派等知識有一定的瞭解,並做到經常關注新的文學理論信息,閲讀有關的文學理論書籍和文章。建議大家對中外文學理論名著均要有所領略。

2、掌握一定的文學常識

文學基本常識是語文教學的一個很重要內容之一,教師除了對教材中的知識熟知外,還要更廣泛的學習掌握有關的文學常識知識。如:文學作品的.題材,體裁,中外文學史,文學名著及著名作家等都要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引導他們思考。

3、具備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

現在有人提倡教師要寫“下水作文”。此提倡頗有意義。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時,如果教師能寫出一篇有質量的範文,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克服對寫作的恐懼心理,更有效地教會學生作文。同時教師也能體會創作的甘苦,與學生共切磋。因此,國小語文教師要養成寫範文的習慣,平時多動筆,並且有意識地進行文學創作。實踐證明,教師的寫作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影響很大。我發現學生對老師創作的文章特別感興趣,能很好地起到示範作用。而且,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習作練習,教師應當精心設計,通過寫作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4、養成一定的文學閲讀習慣

語文教師不讀書,不讀文學作品是當今教師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我們發現和認識到這種不利於教師素質提高,不利與教學質量改進的現象時,國小語文教師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逐步養成良好的文學作品閲讀習慣。試想如果老師都不喜歡閲讀,你怎麼奢望學生去好好地讀書呢?只要安排好個人的時間,經常到書店逛逛,購買一些好的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藏書架;還要多關心文學作品的信息:在教學中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符合兒童閲

讀的文學作品。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比任何説教來得有效。在培養自己的閲讀習慣的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從小就去關心和閲讀文學作品。

5、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水平

語文教師的職責是教授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從小打下良好的語文基礎,其中就包括對文學作品和文章的鑑賞能力或欣賞能力。如果國小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文學批評和鑑賞水平對教學,對啟發學生只會有好處。因此我們提倡國小語文教師要具備文學批評家的一些素質,以比較專業的眼光去引導學生理解文學作品。這樣學生對作品和文章的理解會更深刻,從而對優秀文學做到知其然和所以然,幫助學生從小培養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9

真的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似乎成了個性化閲讀的一個標籤。於是,很多老師奉這句話為聖旨,把它理解為想怎樣解讀就怎樣解讀。當然,這一舶來名言與我國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確不謀而和,它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把學生從“標準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讀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哈姆雷特這個人物。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他是一個極其軟弱的人,也是一個英雄的復仇者。莎士比亞有意造成一種“清醒與瘋狂、偽裝與真實的合金”,以便更充分地顯示人物的複雜性格。對於這樣一個人物,讀者自然會讀出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歌德認為哈姆雷特之所以身負復仇重擔而又躊躇,是由於他本身軟弱的關係;魏爾德爾認為哈姆雷特的躊躇原因根本不在丹麥王子的軟弱性上,而是客觀情勢妨礙了實現復仇的計劃;弗洛伊德則認為戀母情結是哈姆雷特久而未決的原因……但是,所有的文本真的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是一個詭計多端、殘害百姓的妖精形象;《狐狸和烏鴉》中的狐狸就是一個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想方設法吹捧別人的狡猾形象。這些人物形象,並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其結果只會是把學生引入歧途。

還是以上述這兩篇課文為例,還真有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讀出了新的“哈姆雷特”。

在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課時,老師讓學生説説對課文中的角色的感受。有學生説:“白骨精雖然它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對於這樣的理解,老師不是加以否定,還稱讚地説道:“我們從來都説白骨精怎麼怎麼壞,可是經過大家的討論,我們發現,它的身上也有閃光點值得學習呢!”

同樣的故事也在《狐狸和烏鴉》一課上演。在課堂上,正當教師帶領學生對狐狸的卑鄙行為進行批判時,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倒覺得狐狸很聰明,理由是狐狸善於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説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對於這樣脱離文本實際的解讀,老師的.評價是:“你很聰明,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樣的理解真是讓人不寒而慄。如果説學生的理解可以原諒,那麼老師的附和卻讓人感到可笑。白骨精的“孝心”是為了和母親一起分享唐僧肉,這種“孝”是我們生活中所倡導的嗎?狐狸的“聰明”則是用欺騙的手段獲取不正當的利益,這種“聰明”是為人們所不恥的。他們的這些行為都是極不道德的。殘害無辜的白骨精,狡猾的狐狸都是反面教材,他們永遠也成不了英雄。如果老師一定要這樣去引導,學生可能會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方法得到的東西與父母一起分享就是“孝”;“聰明”就是不擇手段,只要能達到目的。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好像走入一個誤區,解讀得越新奇似乎就越接近《課程標準》的理念。“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固然不錯,但是大家都不可能迴避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哈姆雷特到底是誰?不管我們讀出多少個千姿百態的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始終只有一個。他就是那個為父復仇的王子,他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王子,這個誰也無法改變。而我們所讀出的“一千個”也都是從這“一個”中發散出來的。這就告訴我們,哈姆雷特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

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但是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必須在尊重作者、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的。能夠多元解讀固然是好,但是不能牽強附會,脱離實際。作為教師,當學生理解出多個“哈姆雷特”的時候,我們在給予表揚的同時也要細加分析,這個“哈姆雷特”與文本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如果出現偏差時,教師必須進行正確引導。

在教學《凡卡》一文時,當我講到凡卡的爺爺也過着很苦的生活時,有一位學生卻説:“老師,你講錯了,凡卡的爺爺過的生活很好。”我沒有馬上指責他,而是讓他説出理由。他説:“書中寫到爺爺穿着寬大的羊皮襖,説明爺爺穿得很好;爺爺白天在大廚房地睡覺,而凡卡卻睡在過道里,説明爺爺過得很好。”他的這一番言論,令我始料不及。細細分析似乎有道理。但是我們又不能忽視文本的價值取向。作者契訶夫是要通過凡卡的悲慘遭遇表現沙皇統治下,城鄉人民過着痛苦的生活。如果我們分析出爺爺過得很好,豈不是違背了作者的本意。但是為了尊重學生,我們有馬上反駁,而是對全班學生講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後組織學生再讀課文,展開討論,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當時社會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那位學生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理解的片面性。

我們從任何文本中讀出的“哈姆雷特”都離不開文本的主旨,如果我們偏離了這個主旨,一味地標新立異,其結果只會是得不償失。一篇文章即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歸根到底還是“哈姆雷特”,永遠是作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他成不了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也成不了羅琳筆下的哈里波特。“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我們只有循着文章的思路去解讀文本,方能準確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找準文章的突破口;也只有找準了文章的突破口,才可能引領學生在語文的天堂裏尋求真知,找到真正的“哈姆雷特”。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0

寒假即將開始。雖然還要進行第二次調研考試,但是太久的複習時間,也緩解了我的內心焦慮,因為該練得都練了,該講得都講了,不能説面面俱到,但可以算橫掃一空。每天的忙碌節奏,足以説明,我跟孩子們是在同一起點出發,向着終點衝刺。今天是14號,考試嘍!考完試,緊接着就是20多天假期,心裏還是美美地激動,盼望着、盼望着,寒假要來啦!我的輕鬆、愉快假期又開始了,我在心裏暗暗做上記號:一定要把暑假中的失望,通通彌補回來。

今天一大早,我就在咱們大家庭的八大常委中,以文字附帶圖片,帶着他們一起走進我規劃的路徑,讓他們也產生“一起去的”慾望:假期的前幾天,我一定要環遊夜晚的大上海,重温自己的小吃夢,一定要勇敢地登上最高的寶塔,這次絕不會睜眼,因為只有閉眼,才能把自己的.“恐高症”罪名抹掉。這樣,兒子才不會笑話媽媽是個膽小鬼。

快快樂樂地過好寒假中的每一天,我的家庭計劃就是把自己的喜愛的小店鋪,再精裝修,裝修地美美的,讓每一個關顧的客人,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最起碼,記住:還有我這樣一個小主人,用我的獨特眼光來勾勒起她們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喜愛,那就是我特別忠實的夥伴,偷偷地告訴你們,讓你們也牢牢記住:這就是大上海故事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1

20xx年——02xx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考試落下了帷幕。本次考試的試卷批閲,我校採用的是本年級教師不批閲本級部學生的試卷。我覺得這樣的批卷方式比較客觀。特別是我在監考四年級的語文考試時候,發現他們的作文是給一位卡通人物寫一封信,但是卻沒有提醒學生署名不要署自己的真實姓名,孩子們都寫上自己的真實姓名。教導處巡視的時候,我告訴了王主任,王主任説:“我們本次閲卷本級部老師不改本級部試卷,寫真名也不影響閲卷。”想想這是出卷教師的失誤,書信的結尾署名應該讓孩子統一寫一個名字。

本次試卷比較靈活,我們六年級閲讀理解和作文佔了70分,前邊的知識積累考的也是比較靈活的。這樣的語文考試,給我們語文教師一個信號:死抄寫死背是沒有用的,要廣泛積累。本學期,我注重學生的`真閲讀,每月一本必讀書,讓學生真正閲讀,進行讀書交流,做讀書手抄報,對於學生閲讀閲讀理解能力培養大有益處,下學期我要繼續堅持。對於學生的課外古詩的背誦還要高度重視,僅僅背誦是不夠的,考試考的是默寫,以後還要讓學生每首都要會默寫。

我對我們班學生本次考試的成績是滿意的,因為我沒有佔用學生的音樂、體育、美術課的時間,我在自己的課堂完成自己學科的教學任務,也沒有加重學生負擔,讓學生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學生的平均分和優秀率還是在年級名列前茅,我們4個班之間相差也不大,總體都很好。我認為我們的學生學語文還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如此,我就很滿足了,輕負擔,高效。

xxxx,我會繼續帶領學生在閲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閲讀!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2

如果把學生比喻為一條魚,那麼興趣環境就像是大海,能使學生如“魚”得“水”般地自由自在地生活,學生的興趣就會進一步發展,學生學習寫作的信心和毅力就會增強。國小習作教學中如果能充分運用興趣效應,就能解決學生怕寫習作,或習作寫不好的問題。我們知道,習作興趣不會在學生中自然而然地產生,尤其在國小階段,它需要教師去組織、調動和引導。以下我就習作教學中的興趣效應談一些自己在實踐中的途徑和方法。

一、從生活中開掘源泉,啟迪興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説:“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之不盡。”可見,生活,是習作取之不盡的創作之源。生活實踐多了,感觸多了,學生才有所悟,才有所寫。可是,眾所周知,今天的國小生是家長的“小公主”、“小皇帝”,他們參與生活實踐的機會可謂少矣!沒有經歷,就談不上感受。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開掘源泉,鼓勵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母親節或“三八婦女節時”,為媽媽做上一道香噴噴的菜餚或獻上一支康乃馨;在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的時候,給他們沏上一杯熱騰騰的茶;利用節假日看望年邁的爺爺奶奶。我又與家長取得聯繫和配合,讓家長鼓勵和適當安排學生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如:燒菜、煮飯、洗衣服、拖地板、整理房間等等,讓學生感受勞動的樂趣,豐富情感,為學生寫作開啟鮮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有趣,而且有真情實感。

二、從閲讀中獲得感悟,培養興趣。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閲讀則是習作的基礎。老師要鼓勵學生課餘多閲覽各類書籍,在校安排時間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閲讀、摘抄、講演、交流等,讓學生學習書中準確、簡練、豐富的語言,錘鍊學生的.思想,擴充學生的視野和知識。“日積月累,方能生悟”。如果説豐富生活,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廣泛閲讀則可以幫助學生克服不會寫的困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重視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通過大量閲讀豐富詞彙,獲得間接知識經驗,為習作積累必要的語言材料及寫作技巧。為此,我認為教師要做到“五要”:

一要及時向學生推薦一些淺顯易懂,圖文並茂,情節生動,符合他們口味,並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書籍。如:阿拉伯故事集《天方夜譚》,葉聖陶的《稻草人》,福笛的《魯濱遜漂流記》,高爾基的《童年》,朱自清的《背影》《春》《春天的故事》等等,讓他們快活地遨遊於書海,在生動曲折的情節和樸實自然的語言中找到樂趣。

二要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觀看自己喜歡的動畫影視節目,如《西遊記》、《少年包青天》、《舒特和貝塔》、《動物世界》、《東方兒童》,以達到開闊視野、陶冶心靈、啟迪思想的作用。

三、要鼓勵學生堅持不懈地進行讀書積累。

蘇霍姆林斯基很早前就説過:“應該把讀書筆記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閲讀基礎上的讀書筆記,既是學生對所讀讀物產生感受和認識的文字記錄,也是一種表達能力的訓練。”所以在指導學生大量閲讀的前提下,鼓勵他們認真積累好詞好句,名人名言,優秀片段,以豐富他們語言材料的倉庫。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成立辦報小組,定期出版手抄報,展示風采,激發興趣。

四、要在正常的教學程序中,定時抽出部分時間,開展輕鬆愉快的讀書活動。

作為語文科任,我利用課前的三至五分鐘時間,讓學生輪流向同學講述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最受啟發的一則故事、最重要的一則新聞、最感動的一件事、最佩服的一個人。天天如此,月月如此,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交流了感受,而且鍛鍊了學生膽量,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取得了一舉多得的效果。當然,如果是班主任則還可利用班會、晨會進行讀書活動的交流。

五、要指導學生認真閲讀,在課內課外讀物中積累寫作材料。

入選語文課本內的課文大都是名篇佳作。學習時,除了要求學生向作者學習怎樣觀察、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外,更重要的是向作者學習怎樣運用語言來表達,做好語言的積累工作。我在這方面要求學生做到兩點:一是每人備一本讀書筆記,隨身攜帶,對於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等分別整理並在班內定期交流,相互觀察;二是要求背誦精彩片段和名言警句,這樣,背的多了,作者的語言就成了學生自己的語言,運用時就得心應手。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3

在同學們的作文本里,我是努力積極,小宇宙爆棚的百變女神。這個小小的作文本里,寫滿了我從小到大都不曾擁有過的殊榮。我哪有孩子們形容的那麼好,相反我倒是心生慚愧。

論專業課,我覺得我應該是那種沒有什麼功底的人,充其量我只不過比孩子們多讀了幾本書,多認了幾個字,我所知道的知識,教室裏的孩子們淌過歲月的河流,懂得只會比我更多。我常常覺得我是那種看起來假裝很有學問的樣子,其實內裏底氣是不足的。所以每當讚美聲紛至沓來時,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激。翻至四月詩人,打開還是那樣工整的'小楷,不論什麼話題都能扯我身上。

他寫我的背影太深情;他寫我讓他的喜怒哀樂都有了意義;他寫是我將他帶到了詩歌的國度,是我告訴他詩和遠方還有苟且其實一點都不對立……他是我們班的四月詩人,總喜歡在《老師我想對你説》裏,寫些無厘頭的詩,年少的哀傷和明亮,不知如何下筆寫評語時,我會回贈他一首小詩。四月詩人總覺得是我影響了他,可是我又何嘗不是受他的影響。因為他,我才體會到詩歌更深層次的含義。不久前看見詩人喜歡的女生在朋友圈裏曬了張圖,圖裏的女生在異國的街道,寂靜又美好。

那一刻我就八卦地腦補了一下詩人受傷的表情,既而,我就在心裏暗暗地祝福詩人,希望詩人學業事業一路開掛,時過境遷,即使青春的愛戀不再,詩人也能大方瀟灑地跟昔日地女神揮手寒暄……

好吧!我想象力有點豐富了……轉眼初見已成昔日,同學們總會想方設法在文章裏寫起我,不起眼的我,就這樣在孩子們的文字裏被美化,被崇高,被愛戀……我本是拿這份職業餬口的,何曾想,熬過平淡日子裏的一蔬一飯,它竟慢慢成為我的英雄夢想。

回首向來蕭瑟處,有風有雨還有你。

我承認,你也影響了我。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4

古人云:“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身為人師的我特別喜歡這句話,多年的教學實踐更讓我明白“學問無大小,能者為尊”的道理。

還記得那是一次作文課,同學們都在專心致志地寫作,忽然有一個同學站起來問我“纏繞”的“纏”怎麼寫,我毫不猶豫地將這個字寫在了黑板上。不一會兒,班上的小語拿着字典走到我的身邊,輕聲地告訴我:“宋老師,你的‘纏’字少了一點,瞧!”説着,她把字典亮在了我的眼前。我定睛一瞧,果然如此。我感激地摸了摸小語的`頭,隨機在大家面前訂正了這個字,並表揚了小語的善於發現、勇於糾錯的精神,我還風趣地説她是自己的“一字之師”。

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容不得半粒沙子;心靈是純淨的,容不得一絲錯誤。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縱使你是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面對錯誤,你無須去遮掩、逃避,而應真誠地改正,虛心地接受學生的意見,你會發現學生的世界是那樣多姿多彩。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老師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你播種什麼種子,你將收穫什麼。一個錯字,看似簡單的教學細節,實質能反應一個老師的教學理念,蹲下身子看孩子,才能讓你的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從此,在學生面前,我不再敢大意疏忽,而是利用課餘時間給自己充電,身體力行去感染他們。課堂上,我會與他們進行朗讀PK賽,在朗朗書聲中互相激勵;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在激烈的辯論中放飛思緒;讓孩子走上講台,盡情展現小老師的風采……課堂成了我們師生共同成長的舞台。

抱着學習的心態走進課堂,你就會多些民主,少些專制;你就會多些肯定,少些苛刻;多些體諒,少些埋怨。如此,我們就不會再為學生的幼稚而偷偷地笑,不會為學生“品嚐活蚯蚓”而大驚失色,更不會為學生的標新立異而全盤否定。你會發現,孩子的語言是那樣的生動活潑,孩子的思維是那樣的聰穎敏捷,孩子的生活是那樣的多姿多彩,孩子的思維笑容是那樣的美不勝收。抱着學習的心態走進課堂,我們的課堂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學生會更加陽光,我們老師會更加美麗。

國小語文老師的隨筆15

校本課程的開設,是國家課程的補充,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特長,還讓學生獲得收益。

根據六一國小的辦學理念和文化,在這一個學期,全校六個年級分別開設了禮、樂、體、御、書、數,這六門課程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繫。我們五年級開設的是“書”課程,本週五,我第一次給學生上校本課。

我講的內容是“如何寫好記事作文”。大概流程是先教方法,出示範例,最後仿寫。記事作文的寫法,要注意四個問題:首先要把事情的.六要素交代清楚。其次要圍繞中心,精心選擇材料。接着,注意事與事之間的過渡、照應等,使文章自然流暢。最後要寫好開頭和結尾。在教學中,有六要素的寫法展示,有怎樣選材的範例,有開頭與結尾寫法的介紹。最後,佈置讓學生寫一篇發生在學校裏的一件(高興、傷心、有趣、難忘)事。

下課的時候,我和別的老師交流,她説讓我把過程的寫法講詳細一點。第二節上課,我又重新補充了過程的“曲折”寫法。然後讓學生列提綱開始寫。很多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習作,並且內容充實,故事有曲折,開頭結尾也很別緻。

通過這兩節課的教學,我總結以下的收穫:成功之處在於,學生學會了選材,學會了列提綱,並且在寫作中注意去創造麴折的故事情節,讓故事更引人入勝。還有不足的地方是,在寫事情的六要素時,可以把“時間、地點、人物”省去,不必刻意去強調,只要能寫清事情的起因,這些內容就不攻自破了。強調的太多,學生容易按公式一一對照,容易把開頭寫得很長。還有,事情的過程部分是重點,應該詳細講明,怎樣把故事曲出去,又怎樣折回來不偏題。對於沒有講過的班級,這一部分要作為重點。

校本課程的開設,讓我有了鍛鍊自己的機會,同時,相信孩子們經過學習和練習,一定會大有收穫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w0kw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