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5篇)

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敍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想看看大家都在寫什麼樣的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教學隨筆(精選15篇)

教師教學隨筆1

水、空氣、巖石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質。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認識了水和空氣的特性。本課將帶領學生進入巖石的世界。巖石和水、空氣等物質不同,它有自己的特點。本課將啟發學生對巖石已有的認識以及觀察、分類方面的已有經驗。讓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和描述各種巖石的特點,通過自選標準給巖石分類,認識巖石的基本屬性,以及巖石是多種多樣的。

本節課主要有兩個活動:一、觀察、描述巖石。二、給巖石分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充足,時間緊湊,教學內容間的邏輯性強,但是整體的教材安排比較難以創新,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貫穿於整節課之中,是我着重思考的問題。

本節課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具體如下:

1.導入雖有趣,但還不夠深入。

浮石的導入,與學生的元認知發生了衝突,很好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整個課堂充滿了趣味性。但是,卻不免有些讓人產生疑問:“這節課是要上浮力嗎?”導入能夠起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導入將學生的思緒拉去了與本課內容完全不同的地方,那或許就是畫蛇添足了。

2.導入部分使用的浮石片段和後面的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巖石展示,有些重複的地方。

教材中學生使用的巖石是自己從各地找回來的,而本節課由於是公開課,因此我選擇了提前準備好巖石,因此,如何讓學生意識到地球上的所有角落幾乎都有巖石的存在,特別是我們周圍的環境中其實也有許多各種各樣的巖石,再結合課堂快結束時讓學生説説自己對於巖石還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讓學生非常直接地意識到:即使是身邊非常常見的“石頭”,其實也有許多可以研究的地方,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但是如此一來,的確有點略顯重複。

教師教學隨筆2

隨着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台。在我不到兩年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有過困惑,有過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現把自己平時的一點心得拿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給予指導與幫助。

一、讓課件成為渲染課堂氣氛較有效的武器

課件圖片能發展人的思維,能給人以最大限度的聯想,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潛移默化地發展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圖片,或配樂課件,甚至一段錄像,不僅能調節課堂氣氛,給人輕鬆愉快的感覺,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桂林山水》一課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二、讓學生積極參與故事的發展意識。

當今,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交流構成課堂主陣地,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對國小生來講,如果能採用一種調動其積極性有效的教學方法,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東郭先生和狼》這一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去理解課文的真諦,同學們將課堂上學到的動作將課文進行表演,課堂的內容以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靈。

三、適當安排繪畫,增添課堂情趣。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例如:在《荷花》這一課中,我先自已畫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讓學生通過圖,先了解荷花是什麼樣子的,對它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要不然單從課文上簡單的文字來理解,他們對此還是茫然。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把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從傳統模式轉變過來,溝通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學科的聯繫,把語文學習中的讀與唱,畫,演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培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全面提升學生的素養。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後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教師教學隨筆3

《燕子》一文語言清新,文脈清楚,多數學生一讀就懂,然而要深入體會文章所藴涵的情感,需要學生在老師引領下,藉助文本語言在讀中有所感,有所悟。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趕集”一詞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遙遠,就算知道“趕集”的意思,但要結合它體會春天的爛漫無比,對學生而言是難點。於是,我藉助多媒體展開教學,收到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師:趕集是什麼意思?

生:是指過去的人們約定在某一天一起上街買東西或賣東西。

師:請同學們看錄象,看看趕集究竟是怎麼回事?

師:説説你看到了什麼?

生1:趕集這天,大街上的人非常多,非常熱鬧。

生2:趕集這天,大街上人山人海,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

師:文中説誰來趕集了?為什麼這麼説?請同學們再看錄象。

生1:趕集這天,大街上的人非常多,非常熱鬧。春天來了,青草、綠芽、各色鮮豔的花也是非常茂盛的,把春天打扮的爛漫無比。

生2:春天裏的花草樹木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使春天顯得熱熱鬧鬧的,就像趕集時的歡樂熱鬧的大街。

生3:還有,人們趕集是陸陸續續趕來的,而春天裏的花草也是陸陸續續發芽、開花的。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還有誰也來趕集了?

生(略)

師:這麼多美麗的事物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把春天裝扮得光彩奪目、生機勃勃!

師:你能用你知道的詩句來描繪這“趕集”似的春景嗎?

生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生2: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生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生4: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

師:春天是美好的,她帶給我們無窮的詩情畫意,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這如詩如畫的春天。

這是我在上《燕子》一課時的片段,感覺學生對“趕集”一詞體會較深,朗讀也較投入,學生學習興致教濃厚。如果從綜合性學習的角度看,這是課文與學生積累古詩、運用古詩的銜接。

教師教學隨筆4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潛力。結合有關的教學資料,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決定、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在國小數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的一些教學情境,我覺得十分適合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用心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潛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繫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齊,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構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到達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用心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潛力,使學生用心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羣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潛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用心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5、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持續着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構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潛力,用心調動學生主動、用心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教師教學隨筆5

幼兒園科學教育在豐富幼兒科學知識和經驗的同時,也豐富着幼兒的情感體驗。科學教育活動向幼兒展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聲音、色彩以及事物相互關係的變化等,都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為了保護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索問題的興趣,在活動中讓幼兒通過看一看、做一做、摸一摸、練一練、等多種方式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到初潛的知識技能,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一、創設嘗試氛圍,激激發嘗試願望。

豐富的材料是幼兒嘗試的物質基礎,在每次活動前,教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如“玩水”活動,首先選擇好玩水的場地,準備各種玩水容器和玩具、大塑料盆、積木、玻璃球、小鐵塊等,然後讓幼兒觀察這些物品,自由操作。由於材料充足,孩子們玩起來隨心所欲,有利於幼兒從中發現問題,尋找答案,拓寬思路。願望是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當幼兒願意嘗試時,就會產生愉快情緒,爭着去“試一試”。

二、豐富嘗試內容,把握嘗試時機。

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多,面很廣,但都是周圍生活中粗淺的知識和自然規律。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嘗試活動時,要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嘗試問題,把我嘗試時機,使內容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1.注意觀察,適時引導。觀察的着眼點應該放在幼兒是否大膽嘗試、樂於嘗試,對不願意嘗試的幼兒,教師要用嘗試的語言來激發他們“你來試一試”“你一定能成功”“你再想想”“你再來試一試”!等親切自然的話語,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喜歡嘗試活動。

2.組織幼兒討論,深化嘗試力度。每次嘗試後,要讓幼兒充分討論,讓他們各自説出在嘗試中的發現和感受,“先試後講”,教師的講解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

三、強化嘗試意識,培養嘗試精神。

在活動中,設疑嘗試困難,尋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做中學”讓幼兒有機會親歷探究全過程,使他們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表達、交流的探究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建構基礎性的科學知識、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思維。

教師教學隨筆6

當初因為參加講課比賽,感覺課堂上的學生離我那麼遙遠,感覺課堂好像是我一個人的舞台,學生只不過是我為了證得一張證書的工具,於是,從講課比賽舞台退出來之後,自己悄悄地進行了課堂的教學改革,試着把課堂還給學生,嘗試着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於是,在那以後的日子裏,我的課堂上學生激情飛揚了,被壓抑,被奴役的性靈得到了釋放,課堂上有了學生燦爛的笑容,我也曾享受着這樣的快樂而幸福的生活着。有見地的領導也被這樣的課堂感染着,於是喜歡上了這獨屬於我的課堂。這只是因為我們對青春生命的尊重和對未來年輕生命的擔當。

日子就這樣如小河流水一樣,慢慢地往前。天高雲淡的生活,石中清流滴滴,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翩,疏林如畫。但風,但雨耐不住這樣的寂寞,於是心生醋意,一陣風來,一陣雨來,讓雲兒暫時找不到了自己的歸宿,也衝昏了自己的頭腦,度過了一陣渾渾噩噩的日子,但,風和雨是經受不住歲月的推敲,天高雲淡才是生命的常態,飽經風霜讓天更高,讓雲更淡,更成熟,刪繁就簡,才頓悟了生命的真意,才了悟生命的真實!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混合色調才是通融的人生。嚴嵩不一定就是壞蛋,海潤不一定就是好人,“知行合一”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又是一次講課比賽,雖然幾經曲折,但還是站在了講課比賽的舞台上,不同評委的口味,不同的教學理念,迥異的教學思想,衝撞着我這隻屬於學生激情飛揚的課堂,於是,在幾分清醒,幾分醉中,我又茫然了,回來思索了良久,甚至一小段時間內對這屬於學生的課堂缺乏了興致,我要提煉屬於自己精彩的課堂,反覆觀看全國名師的視頻,反覆鑽研教材,不厭其煩的向我的同事請教我不懂得地方,對一個問題的處理都要思索再三,這一切,讓我在一段時間內,感覺課堂上的我激情飛揚,自信滿滿,天下英雄舍我取誰!學生間或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也有時和我一起隨聲附和着講課的話語,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原來屬於學生探究的快樂沒有了,學生互相討論問題的熱情沒有了,學生對知識頓悟的眼神沒有了,課堂又回到了灌輸知識的藩籬中,午夜夢魂,心生愧意,耳畔總會想起領導多次對我的話語“學生精彩的課堂,才是真正的課堂,不要在乎其他,堅持走自己的路子。”在黑暗前的黎明到來之前,又出發了!或許我會笑,或許我會哭,但這一切都不重要,有觀眾的舞台是精彩的,有喝彩聲的舞台是喧鬧的,但沒有觀眾的舞台確實真實的!

説來,講課比賽與同事相比我很失敗,我羨慕同事的成功,但我不嫉妒,因為做好自己永遠比嫉妒別人更重要。上帝賦予每個人的都是均等的,做好自己才是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執着了六次講課比賽,卻沒有一次自己滿意的成績,省講課比賽的舞台或許對我永遠是遙不可及的夢,但我依然會走好屬於我的每一步,或許僅僅只是相夫教子,夫唱婦隨,僅僅是和同事之間平平淡淡的生活着,嬉笑着,但我依然快樂着!

教師教學隨筆7

本週我進行了一節公開課的展示活動《曬襪子》,此活動其實是一節託班下學期的生活活動,主要的知識目標是讓幼兒在遊戲化的情境中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是一模一樣的。在正式開展之前,我對其做了三次調整。

  一、我的第一次嘗試

1、第一次活動我把它定在託班,活動的目標為:

(1)幼兒通過觀察瞭解兩隻襪子是一樣的

(2)幼兒能大膽主動地進行找襪子游戲,並體驗到集體遊戲的快樂。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

整個活動比較亂,幼兒的注意力也比較分散。在他們剛剛坐在地墊上,就有一個小朋友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往外面看,這時有兩個小朋友也陸續跑了過去;不過,當我念兒歌的時候,大多數小朋友的注意力還是被吸引過來了,也跟着一起邊念邊做動作;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他們觀察並説出自己襪子的一些特徵時,基本上只有一兩個在迴應我,其他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地墊,有的在地墊上面爬,有的則偷偷地跑到後面的大玻璃旁,還有的眼睛就盯着我看,不説話,場面有些混亂;到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幫襪子找朋友,大多數小朋友都在拿着襪子"找",不過,只有二三個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真正在找跟其相同的襪子,其他的都以拿到襪子給老師晾起來為樂趣,結果沒幾對襪子真正找到朋友。

3、我的思考:

(1)由於孩子們是第一次到音樂教室,也是第一次在整塊的地墊上活動,所以,他們非常地興奮,對教室內的一切都很感興趣,想去玩一玩,試一試,看一看。因此,在他們剛坐在地墊上的時候,會有一些孩子跑到教室內的大玻璃旁看外面的風景,在地墊上爬來爬去。

(2)託班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有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還不太能主動説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感。所以,在讓他們説出自己襪子的顏色時有一部分孩子只是看着我而不説話(3)託班主要依託有趣生動地情境來開展遊戲。而我在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基本上就沒有創設什麼有趣的情境來吸引他們,而直接讓他們觀察自己的襪子。這也是他們注意力分散的一個原因

  二、我的第二次嘗試

1、針對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的表現和現場的情況,我決定做如下調整:

(1)由於剛上託班的幼兒年齡還比較小,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在活動中往往還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在第二次活動時,我選擇了小班的孩子。

(2)由於第一次活動時的情境性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也增加了一些情境性和情感性的目標:

A、在幫媽媽洗襪子的情境中聯繫搓、夾、卷的精細動作

B、知道一雙襪子有兩隻、並且一模一樣

C、在活動中情緒愉快,喜歡幫媽媽做事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活動的第二環節--幼兒探索並嘗試如何洗襪子,並能把洗好的襪子夾起來,當我問到,"我們洗襪子的時候首先要幹什麼"時,只有一兩個孩子迴應我,其中有一個説:"放在洗衣機裏",我便用"洗衣機壞了"引導他們想起用手洗,接下來我再問:"我們把襪子弄濕,然後要放什麼?"大多數的孩子都一臉茫然,只有一個回答出"用洗衣粉",我便順着往下引導,"用洗衣粉洗好了,有許多的泡泡,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沒有一個孩子知道,我只好把答案告訴他們:"在水裏漂一漂"。在整個幼兒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多數都是我在告訴他們應該怎樣去做,基本上都是以我為主導,而沒有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起到拓展他們思維的目的;在孩子們拿襪子嘗試着自己洗的時候,都一起跑到我的跟前來搶我手裏的一盆襪子;在活動的第五個環節,引導幼兒卷襪子時,有的把襪子包起來,有的就一隻一隻地卷,有的沒有對齊就開始捲起來了,什麼卷法都有,有點亂。

3、專家領導的點評+我的思考

(1)整個活動我的情緒不是很高漲,比較低沉,沒有把氣氛調動起來

(2)孩子們沒有洗衣服或襪子的經驗準備,所以在活動的第一環節探索如何洗襪子的過程中,才會出現教師一言堂的情況

(3)教師在分發教具材料時的考慮不是很周到,如:讓孩子們拿襪子去洗或晾的時候教師應該一個一個地拿給孩子,而不是讓所有的孩子來拿一個盆裏裝的襪子,這必然會出現擁擠,搶奪的現象。

(4)教師的教具材料擺放的不是很科學,衞生。如:直接把放襪子的收納盒放在地上。

(5)在情境的設置上還不是很連貫。

 三、我的第三次嘗試

1、我的調整:

(1)由於第一個環節孩子們沒有洗襪子的知識經驗,所以直接改為以一首兒歌來調動他們的興趣,幫助其儘快融入到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中(2)在材料的分發上,主要以教師在遊戲的情境中直接分發為主(3)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一雙襪子就是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這個目標時,我在他們觀察我的襪子這個環節,設置為只把一隻鞋脱了,讓幼兒先觀察説出其顏色,圖案等特徵,然後再讓他們猜測另一隻襪子的顏色,及圖案。

(4)在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我以兒歌的方式先示範,引導其學會如何卷襪子。

2、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都在積極地洗襪子、晾襪子、並且在觀察襪子的時候,有的孩子還不自覺地一遍遍的説着兩隻一模一樣的襪子就是一雙襪子,可見,第二個目標完成的很好,孩子們真正理解了一雙襪子的含義,在活動的最後,當孩子們看到收納盒裏整齊地放着他們卷好的襪子時,都興奮地叫了起來,臉上充滿了自豪和成就感。

教師教學隨筆8

從閲讀心理看,閲讀是期待產生,期待實現,同時產生新的期待這樣一個不斷推進的心理矛盾運動過程。學生在閲讀過程中,從接受到讀物的第一個信息時,他的閲讀思維活動就啟動了。他要對這個信息進行詢問、作出猜測、產生期待。正是這種詢問、猜測、期待,成為閲讀活動得以自主、自由進行的內驅力。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閲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閲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閲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着閲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國小生還處於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於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鋭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湧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湧動起來。

對培養國小生閲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閲讀能力的培養對國小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國小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國小時期是培養閲讀能力的黃金時期,國小生能在此期間養成獨立、自主的閲讀習慣,將會對其終身有益。因此,在語文閲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閲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閲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教學隨筆9

從踏入學習教育的大學那一步開始,我就一直夢想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大學畢業的我很幸運的走進了杭錦旗實驗國小,真正的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但是“教師”這個職業對於初出茅廬的我來説或許還有些陌生、有些茫然,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是捧着一顆熾熱的心來面對這一神聖的職業,不知道在這條道路上能遇到怎樣的困難,能以什麼樣的姿態來面對這一切。但是我總相信,只要昂起頭,面對太陽,那麼所有的一切都會變得那麼明朗清晰,我每天告訴自己,我真的很棒,我是最棒的。

在踏入實驗國小之前,自己已經參加過實習,本以為自己已經很是瞭解教育,瞭解學生。可是我發現自己錯了,儘管之前自己已經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一定的瞭解。但當我開始面對這些小孩子時,我發現自己是那麼的不知所措,跟所期許的有那麼不一樣。以為擁有一顆熱忱的心,憑自己在大學了的知識和實習時掌握的教育理念方法就完全可以勝任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可當自己第一次站在講台上的時候 ,才發現所有的一切並不都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在教學的剛開始我有些茫然,有些吃力,怎麼小孩子就這麼難以管理怎麼就這麼難以理解。

記得我第一次給一年級學生上課的時候,學生真得快亂成一窩粥了,立正稍息不會,向左看齊向右轉不懂,僅僅站個隊就需要十來分鐘時間,一節課下來,真的感覺很疲憊,很空洞,我在這節課教給了學生什麼呢?然後我就開始想辦法,聽有經驗教師的課,向有國小教育經驗的老師們請教、學習如何能瞭解他們,如何能更貼近他們。特別是聽了越老師的語文課後,讓我有很大的震撼,她講示範課的班級剛好是我帶的一年級三班,在那節課上學生的表現及其的好,許多老師都感覺是,這個班的孩子就像是二年級的學生,根本感覺不出來是一年級的。可是我的課為什麼就那麼難呢?我向越老師請教了,她告訴我,你可以嘗試給孩子準備一些糖果或者獎勵的貼畫,學生們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的,這樣的話孩子們就會很聽話的。我嘗試了,真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為了得到獎勵,各個爭着表現。

在課餘時間我還主動與一些學生玩耍聊天,全方位的瞭解現階段的孩子的生活學習,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入手,通過這些方面的關注,使我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拉近了,我們有了共同的話題,使孩子們對我感興趣了,對我的體育課也感興趣了,每當放學的時候,聽到孩子們熱情高興的大喊體育老師再見的時候,我有了空前的自豪感驕傲感,我知道我做到了,我贏得了孩子們的認可和喜愛。這樣一來增加了我們之間的聯繫,也增進了我們之間的友誼,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

事實告訴我們要不斷地關注孩子的興趣與愛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真正做到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全面培養孩子。為此我不斷在充實自己的課堂內容,課餘時間積極收集編寫體育遊戲,讓遊戲與自己的教學目標相照應,既充實了課堂內容也針對性的進行了鍛鍊。經過這一學期的努力學習與嘗試,也使自己在課堂的教學中不斷完善,不斷積累着豐富的知識,為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因為我相信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只有努力追求完美的人。

教師教學隨筆10

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是國小美術教學中必須重視的要素。在整個國小教學階段,這時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認識興趣以一定的情境性為特徵,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瞭解國小生由於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所表現的興趣上不一樣。低年級學生,雖然課堂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活躍但是自覺性弱。高年級已經有了一定的自覺性。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着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在教學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簡單的記憶去作畫,效果不好。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就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兒童觀察和向兒童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靈手巧,這説明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

要想低年級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國小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上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專職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置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打開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

教師教學隨筆11

駿駿是我們上次轉到其他班去的,這次又重新或到了我們班。跟原先的情景差不多,他還是那副樣貌,怕羞、膽小又不愛動手。每次畫畫了,做計算操作題的時候,他總是那着筆不動手的,不管教師催了多少次,他還是依然不動。這是多它一點辦法也沒有。可是今日的表現卻使我對他的看法有所改變。

今日他的奶奶因為有事來到幼兒園,我向她反映了駿駿的這一表現。奶奶當即表示在家裏使會寫的,雖然寫得不是很好,可是真的會寫的。我當然相信奶奶地話。

同時也反思可能使平時我認為它不太會寫,就讓能幹的小朋友幫忙他,使它產生了依靠性吧。所以今日我得改變策略。我對她説:“駿駿,奶奶説你在家裏會寫的,那麼今日也要自我寫。”他看了看我,有看了看奶奶,開始動手寫了起來。我沒有一個進的催促他,當我巡迴一週回來時,我發現駿駿在本子上已經寫好了數字。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我當即表揚了他,發現他不會寫年月日,

在結束的小活動中,我表揚了駿駿,看得出來他今日十分的高興。我決定發五角星給他,發此刻紅花欄裏沒有他的照片,在我提醒他帶照片的時候,我也對其它小朋友帶照片的情景進行了排查,當我自言自語地説:“某某的照片有沒有?”時,在一旁的駿駿居然以快於我的速度找到了我説地那個人的照片,這使我很吃驚,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行為表現。我有試了幾次,發現她都在認真地幫我找尋。當然找完了我感激了他。顯然他對自我今日的表現也很滿意,上課的時候我發現他心境很好,聽得也異常認真。

教師教學隨筆12

內容提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審美原理,培養學生的審能力,引導學生學會鑑賞文學作品,學會欣賞語文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可從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和審美理解力入手。

關鍵詞: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審美理解力

語文是美好的。

語文學習是美好的。

語文是美學載體,其中既有文學形態的精美顯現,也有教學形態的審美表現。可以説,語文幾乎可以傳達世界上美學家致力研究的一切美。

因此,語文教師應在審美情感的參與下,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審美因素,把課程的理性內容、抽象概念與鮮活形象有機統一起來,把深奧的知識傳授與動情的美感體驗結合起來,在努力提高學生語文專業技能的基礎上,發展學生感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文擬就如何在語文課中塑造學生的審美心理結構,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審美想象力、審美情感和審美理解力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己之見。

一、 創設審美情境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感知開始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作家感知社會生活的結果,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作家感知的直接對象和創作的源泉。而讀者要想了解作者的作品內容和思想感情就必須通過對作品的感知。葉聖陶先生説:“文字是 一道橋樑。這邊的橋堍站着讀者,那邊的橋堍站着作者。通過了這一道橋樑,讀者才和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瞭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和。”①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文學作品的形象不是具體的感性形象,而是通過語言虛擬的間接形象。因而,審美感知與一般的感知不同,它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伴隨着敏鋭的選擇力和具有整體性的特點。審美感知力是審美主體全部審美過程的第一步。

在審美中,人們總要調動以往的經驗作為補充,把過去曾經建立的某種暫時的聯繫恢復起來,從而使過去經驗中的情緒附着在當下的表象上,使審美對象融入某種程度的情緒因素。劉勰在《文心雕龍》裏説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在語文課中,首先必須要求學生將主觀情緒與審美對象所帶有的情緒色彩和諧統一併且活躍起來。比如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在分析林黛玉這個形象時,學生原有的印象是她是個心胸狹窄、好耍小姐脾氣、凡事斤斤計較的令人討厭的人。針對這一問題,我先讓學生比較林黛玉和薛寶釵兩人的家境和生活狀況,再啟發學生在記憶的海洋裏搜尋自己與主人公的哪怕一點點的相似之處並將之放大,再配合《紅樓夢》中林黛玉所寫的菊花詩、《秋窗風雨夕》、《桃花行》等詩歌,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真實而能觸動他們心絃的審美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學生心目中,林黛玉成為“不會用別人的衣裳温暖自己的人”,是一個充滿才情、敏感多愁、自尊自愛自傲的可人兒。

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感知總是整體的,主體總是將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情感、興趣、意志等融入對審美客體的感知中,這種融入越豐富、越迫切,感知力就越強。一隻破碗,不過是現代生活中的垃圾而已,但在魯迅的《祝福》中,卻是麻木愚昧的祥林嫂的道具,是她悲慘一生的見證。學生讀到這裏時,我要求學生把祥林嫂苦難生活的“碎片”與這隻破碗連接,再聯繫文章中作者對祥林嫂的三次外貌,特別是眼睛的描寫,一個經歷了再婚、喪夫繼而喪子,無人同情、無人關心、生活無着落、喪失生活勇氣的祥林嫂就完全浮現在學生面前,這時已有的經驗和情感已經自然而然地參與了當下的感知,學生的感受內容已經極大地豐富起來。

夏丏尊先生説過:“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説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説不盡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在此。”②可見,審美感知力的形成不是單純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而是從集體審美對象出發,通過生動的直觀由單一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無疑是培養學生審美感知力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教學隨筆13

我帶着對“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複習課的應用研究”這一主題的好奇及疑惑來到興化市陳堡中心國小,認真觀摩了三位老師分別執教的三、四和五年級Project1的複習課。在這三節課上我們見識到了教者紮實的英語基礎,巧妙的教學設計,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當然最突出的還是思維導圖在國小英語複習課的充分應用。從三位老師的示範課中我對Project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思考。

1、創設語言情境,在情境中運用語言。國小牛津英語教材改編後,每冊新出現了兩個Project單元,它們不同於複習單元,不僅僅有知識的總結歸納,更重要的是知識點的實際運用。因此創設情境尤為重要,在相符的大背景下將看似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和運用鞏固。

2、目標的達成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要求,切勿一刀切。也就是説,學生分組是要考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合理搭配。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評價每一位學生,懂得欣賞每一位學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化評價體系。評價要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要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正如實踐課上的評價表是一種形成性評價,旨在指導和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情感和態度。評價體系要有助於學生監控、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要有助於學生增強英語學習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

在安排和佈置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要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還要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儘量為所有的學生都創設發展各自個性和特點的空間和舞台,只有尊重學生的差異並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才能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3、重視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提高,重在過程講究實效。小組合作學習研究不僅給每一個學生説英語的機會,還可以培養學生分工合作等能力,培養自信。三位老師都在課中設計了很多小組合作,如:課程的調查、歌曲的改編、聽一聽猜一猜、學校比拼等。

4、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輔導。高品質的教學即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他們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在什麼層面上參與學習,直接影響着認知結果。但要讓學生在有序的組織中體驗學習,實現學習的目標,則需要教師的引導和調控。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5、盡心設計板書,讓板書會説話。其中陳蕾老師的板書設計採用的是簡筆畫學校配上簡單的花草,美觀又實用。

總之,在Project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創建一個整體的情境,巧妙地將已學知識運用進去。教師還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成本課目標。

教師教學隨筆14

有過這樣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塊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穫;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穫;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穫。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異常是班主任的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經過多種途徑採取各種方式,持之以恆,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抓好它,這樣,才能使學生從小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從而自覺養成守規範的好習慣。“表揚”作為一種藝術,在教育過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兩人的特點就是上課不專心,小動作連篇不斷,思緒總是遊離在課堂之外;就連午睡也是影響了一大片啊。應對這種現狀,起先我採取的是批評、鎮壓的手段,可是效果可想而知。而後,對於其中的一個學生我採用了表揚的辦法,只要他有閃光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我都加以表揚,於是,從那天以後,張行健上課小動作明顯減少了不少,就連舉手發言的次數都比之前要多不少。但另一小朋友我依舊是批評方法,他的提高挺少的,甚至連做作業的態度都比以前要不好。

教師應深入瞭解待優生內心深處犯錯誤的動機和目的,不要老是盯在其犯的錯誤上,要注意批評的應是學生錯誤的行為,而不是針對人,否則,一味的批評、指責、訓斥,學生容易自我否定,自卑,甚至學會撒謊、出現逆反的敵對與反抗行為。作為教師應注意從正面、進取的角度去審視學生,要善於發現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巧妙地在表揚中少加批評,可能效果更好。

教師教學隨筆15

“愉快教學法”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要講究教學藝術、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心情愉悦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從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教學方法。

政治這門課,往往被認為只要讀讀背背成績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學生課堂上就少了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何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便成了擺在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漸認識到:要讓學生願意學習這門課程,提高學習成績,非讓學生產生興趣不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愉快教學法”作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嘗試。

一、要有融洽的師生關係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若要學生樂學,教師必須做到樂教。因為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即“親其師,才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樣,教師的要求就會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習優者不偏愛,學習差者不歧視,瞭解學生,理解差生,關心差生,多鼓勵,少批評,努力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的自卑感逐漸消失,激發起他們勤奮好學的上進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多提問,多鼓勵,多輔導,讓他們在點滴的進步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學生從教師那裏受到鼓舞、鼓勵,從而尊重教師,激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積極性,他們在聽課過程中,就能全神貫注,聽得投入,學得紮實,記得牢固,理解得透徹,同時智力得到發展,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要適當設疑布懸

亞里士多德説:“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上課時,在難點、重點或枯燥無味處,恰如其分地設置、製造懸念,使之感到驚奇、刺激,產生興奮和熱情,在興趣盎然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從而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例如,學習《法律規範經濟行為》這一節課時,先向學生介紹焦點訪談中的毒火腿、毒腐竹的案例,展開討論,一下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水到渠成地引出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則。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知識基本當堂掌握,效果很是錯,這就應了嚴裏士司多德的另一句話:“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都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又如在教授《人類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這一課時,在課前,我先製作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填寫家庭、學校內及周圍的環境狀況、成因及危害,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學習,學生的認識從感生到理性,不斷深化,教學效果很明顯。

在練習和複習課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勇氣和興趣,羸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發表獨立見解,鼓勵他們標新立異、異想天開,開放性地思維。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和系統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小到大,層層推見,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向縱深發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

這種方法主要在練習課及複習課上運用。國中生仍不減好動、愛玩的特性,好勝心、自尊心也強。教學中採取多種有趣的手段,寓教於樂,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感知清晰,樂此不疲,思維主動、活潑,記憶也比較牢固。例如,有時練習課,教師往往佈置完要求掌握的內容後,就讓學生默記,然後要求學生回答。這種老方法,對於一小部分意志力強的同學,能自覺主動地去記、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學則不專心,記不住。我便採取一系列活潑有趣的遊戲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感興趣,願意去背。一會兒我點名讓學生回答;一會兒我讓會的同學提問別的同學,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緊張而愉快地教學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又如,複習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採取點名回答、舉手回答、搶答等方法,展開競賽,同學們踴躍參加,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以上這些,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這樣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5vpg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