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教師培訓方案三篇

教師培訓方案三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培訓方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培訓方案三篇

教師培訓方案 篇1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中國小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xx〕4號)(以下簡稱《“國培計劃”通知》),農村中國小教師短期集中培訓,是教育部、財政部“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以下簡稱“中西部項目”)的三個重點之一。《“國培計劃”——中西部農村骨幹教師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國培計劃”通知》附件2)對短期集中培訓,明確提出實施要求:“遴選高水平師範院校、綜合大學和教師培訓機構,採取集中培訓方式,對農村中國小學科教師進行短期培訓,着力解決農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面臨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專業能力的發展。”同時要求“採用集中培訓和遠程跟蹤指導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

  (一)培訓目標

通過短期集中培訓和校本實踐研修,為義務教育農村學校培訓一批中國小教師,使他們在實施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和教師培訓上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培訓目標如下:

1.通過專題學習和實踐反思,明確課程改革與發展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新要求,能夠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學生輔導、學業測評和指導青年教師中調整師德行為。

2.通過專題學習和崗位實踐,瞭解學科教學最新動態與發展趨勢,並能夠在學科教學中選擇運用,改進課堂教學及其研究行為。

3.通過技能訓練和崗位實踐,掌握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方法,能夠用信息技術有效設計學科教學方案。

4.通過案例研討和行為跟進,掌握有效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準確診斷和切實解決學科教學問題,提高課堂教學實施和評價能力。

5.通過實踐反思和問題交流,初步掌握教學研究理論和學科教學研究方法,能夠進行學科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

6.通過專題學習和觀摩實踐,初步掌握學習型組織建設和組織實施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能夠引領指導縣域學科校本研修活動。

  (二)培訓時間

每學科集中培訓15天,並進行不少於1個月的校本實踐研修和遠程跟蹤指導。

  (三)培訓對象

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縣級骨幹教師(含教研員、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專職教師),具備中級教師職稱(國小高級、中學一級)和網絡學習能力,年齡在50週歲以下。

  (四)培訓內容

本着示範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的宗旨,短期集中培訓的內容主要圍繞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要求,針對中國小教師特點和教育教學實際需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於學科、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瞭解學科教學改革發展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着力解決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幫助骨幹教師研究總結教育教學經驗,進一步提升中國小骨幹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以及對於青年教師的指導能力。

——領域與模塊

培訓內容包括三個領域六個模塊:

1.師德修煉

模塊一:新觀念——學科教學工作與師德塑造(建議1天)

2.學科教學

模塊二:新知識——課程改革與學科教學新動態、新發展(建議1天)

模塊三:新技術——學科教學設計及學科教學與教育技術整合(建議4天)

模塊四:新策略——有效課堂教學及學科教學問題診斷與解決(建議4天)

3.校本研修

模塊五:新技能——學科課例研究方法及學科教學研究技能(建議2天)

模塊六:新能力——學習型組織領導及校本研修設計與實施(建議3天)

——學習支持

培訓任務承擔機構建設基於網絡環境的研修支持平台,拓展培訓課程,共享學習資源。

開發具有多樣性,實用性強,具有一定拓展應用性的學習資源,充實課程內容,創新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提高集中培訓的針對性、適應性和實效性。

教師培訓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提高教師素質,樹立良好師德形象,關注教師需求,促進教師進步,推進學校發展”為目標,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為依據和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突破口,牢固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教研”的觀點。以提高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能力為重點,努力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教育教學改革、滿足學校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

二、培訓目標

1、緊緊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過校本培訓,使廣大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教育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為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奠定基礎。

2、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素養,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水平,提高教師獲取、處理和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逐步養成上網查找教育資料的習慣,具有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

3、解決教師教學實際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和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會教學的過程。

三、培訓內容及措施

1、教師職業道德、有關法律法規、學校規章制度培訓;以學校集體學習和教師自學為主要學習形式,以時事政治、教師職業道德、有關法律法規、學校規章制度等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習活動,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塑造良好的'師德形象。

2、新課程培訓;以教研組集體備課為主要形式,以研討教材教法為主要內容,通過學習研討,促進教師過好教材關,教法關,促進教師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

3、教育教學能力培訓;以教師上研討課、觀摩課、聽課、評課和集體學習、自學為主要形式,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過好教學能力關。把教學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

4、教育科研能力培訓;以申報立項課題、撰寫教學反思、教學設計、教學心得、教學論文等為主要形式,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主要內容,樹立教科研意識,普及教科研方法。

5、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以“在學習中用,在使用中學”學用結合為基本組織形式,輔以專題培訓,以網絡應用技術,課件製作技術為主要內容,通過培訓,提高教師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和從網上獲取教育信息和資料的能力。

6、自我總結、自我反思:通過學習,使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診斷與評價、研究與分析的自我反思。一是反思教育教學理念;二是反思教育教學行為;三是反思教育教學方法、途徑;四是反思教育教學科研;、五是反思德育工作的途徑和實效;六是反思師德形象。從而實現認識上的昇華與飛躍,為開展教育實踐創新奠定基礎。每人每月按學校規定要求必須有一篇或論文、或心得、或反思、或教學設計等上交併與大家交流。

四、培訓方式

專題講座、教學反思、觀摩學習、課堂研討、經驗交流、教學論壇、課題研究、教研組學習等方式,培訓中教師要詳實記錄筆記。多媒體信息技術學習,主要進行實踐操作。

五、校本培訓的組織管理

1、學校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校本培訓工作領導小組,統籌管理校本培訓工作。包括制定校本培訓計劃,建立健全校本培訓制度,提高培訓的整體質量。

2、加強培訓的考核與管理。校本培訓實行考勤、考核制度,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成績,作為績效工資考核及教師評選先進、優秀、職務評聘的必要條件。

教師培訓方案 篇3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新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新教師的師德修養水平;理解並初步掌握課程標準;形成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新教師對學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認同度,儘快融入學校的教育文化,縮短新教師的角色轉換期。

  二、培訓對象

**年9月以後進入我校的新教師。

  三、培訓形式

教務處集中指導和教研組“以老帶新”個別指導相結合;交流座談與個體自學感悟相結合,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

  四、培訓內容

1、師德修養培訓:着眼於加強新教師對當代教師職業、教師師德規範、教師職業素質的認識,確立敬業愛崗、為教育事業奉獻聰明才智的正確思想。

2、教學常規培訓:着眼於使新教師明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流程、規範、要求和教師的基本職責,規範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

3、教學技能培訓:着眼於培養新教師將理論運用於實踐和掌握教學基本功的能力,進行備課、説課方法的訓練。

  五、基本做法與要求:

1、對新教師的培訓堅持政治、業務兩手抓,把政治思想教育和師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新教師的敬業、愛崗精神和教育教學能力。

2、為新教師配備一名師德高尚、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在教育教學各個環節對新教師進行傳、幫、帶,具體指導新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新教師在培訓期聽指導教師示範課不少於15節,並寫出聽課感想;指導教師聽新教師課不少於5節,並要對所聽的課給予點評指導。

3、學校利用星期六的時間組織新教師進行集中學習培訓,使其在短時間內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進行課堂教學,初步掌握備課、上課、作業(佈置、批改、檢查)輔導、考試等教學常規工作,養成自覺鑽研業務的良好習慣。

4、新教師要制定好個人計劃,根據學習的內容,寫好學習筆記,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新教師要加強鋼筆字、粉筆字、簡筆畫、普通話、計算機運用等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儘快掌握教育教學工作所必備的各項技能。

  六、培訓考核驗收

新教師培訓考核驗收工作由教務處、學校共同進行。考查考核內容側重於政治表現、工作態度、業務水平和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集中培訓期間的考核採用案例分析、筆記、總結並結合出勤、作業等方式進行。分散實踐培訓的考核,採用上彙報課,編寫教案、檢查讀書筆記等方式進行。

永嘉縣花坦中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6yw6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