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1

作業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減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此後減負是各地教育教學組織必須落地的“雨點”。陳老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直播課,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為龍港的小數老師們答疑解惑,為老師們的今後的作業設計指明瞭方向。

一、種下“發散”種子

陳加倉老師在課上指出,“不按照常規思路,積極創新,從不同角度分析,通過不同途徑和方式解決問題,培養髮散思維能力。”他結合幾道例題給我們生動講解了如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比如一道題老師應多鼓勵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解答,並在比較中優化,從而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潛能。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其實不僅僅是對學生提出了挑戰,更是對老師們提出了新的挑戰。老師在備課時,也應跳出舒適區,不拘泥於教材給出的`“答案”,更應善於摸索,鑽研和總結方法和規律,成為帶領學生學習的“先行者”。

二、培育“創新”之花

如何給學生布置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建構能力。陳加倉老師的“題組練習”給予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在對比中加深理解,突破知識混淆點。比如,2.4+7.6×5,2.4×5+7.6×5,這樣的兩道題給學生呈現,不少學生會得出相同的答案,就是混淆了運算順序和乘法分配律,老師結合講解,學生就能很清楚地區分和辨別兩者之間的區別。

三、結出“數學”果實

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承載了育人的重要使命。陳加倉老師的“主題研學”作業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趣、好玩、有用。他通過讓學生主動嘗試對常見的“國旗”作畫,不僅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了許多數學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精神。今後的作業設計,我們不應只讓數學知識侷限在課本和作業之內,更應綻放在日常生活之中,真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以致用。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2

昨天,學習了陳老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才讓我真正意識到優秀的作業設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更喜歡數學。也使我們一線教師更加堅信:“課堂指向核心素養,課後指向更精準的作業評價,使學習目標與學習評價精準接軌,這其實就是學習過程教學評的有效性”;而作為一線教師作業評價的變革恰是直接顯現“雙減”效度的關鍵一環。

對照自己的作業設計,發現學生對數學學習最多就是逆來順受的被動式學習,時間長了,終會消磨光孩子的學習激情,淪為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這樣的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失去了國小老師的全程監督,很有可能會不適應國中的學習模式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我們得想辦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陳老師的講座給我指出了一條道路,那就是趣味題和思維題。首先要認識到的就是這些題目的量不多,一節課也就一題而已;其次一點,這些題不要太難,要能夠讓學生們跳一跳,夠得着。這些題目不是如今校外培訓班中上的那些特別困難的奧數題。我們佈置的趣味題和思維題,和奧數題的不同之處就是這些題目帶有童話色彩,不是那種乾巴巴的數學信息,且和本課知識有掛鈎。比如陳老師舉的例子:圓形池塘裏的老鼠和池塘邊盯着它的`那隻小貓的故事。就是在學習了圓周率的知識的時候的一道趣味題。你看,配合上情境,學生們肯定能學得開心。學生們開心了,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就來了嗎?感到很驕傲的是,我自己堅持幾年的每日一題,和陳特想到一塊去了。當然,在趣味性上,我還要繼續尋找合適的素材,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孩子不排斥,而是期待數學、愛上數學。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3

作業是教學過程中一個組成部分,是課堂學習的知識技能及時鞏固的重要途徑;是學生解決問題、創新實踐、思維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課上聽講基本只能達到會用”,要使學習的知識形成技能,轉化為能力,還必須通過複習、完成作業等活動才能實現。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比較大的,有些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很遲。這是個大問題。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作業設計的問題。

昨晚聽了陳特關於“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的分享,收穫滿滿。接下來講講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超過了一定時間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如果導致睡眠不足,還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狀態和效率。

二、要設計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不同,作業的效果也就不同。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作業應該具有情境化,注重學習知識和技能,要圍繞一定的主題來完成,注重作業的開放性。越開放的題目,就越能夠激發孩子探索精神。

三、設計趣味性作業

國小生由於受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制約,動機興趣就會直接影響學習活動,促使他們思維處於積極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慾。設計具有童趣和親近性的作業,能使學生有極大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四、設計生活化作業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所以應把數學作業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經常佈置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作業,讓所學的知識得到應用拓展與延伸。

五、設計探究性作業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知識,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於鞏固知識,導致作業機械重複。為此,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探索性作業。其他還可以設計“多題解”作業、題組練習、變式練習、操作體驗類作業等。

總之,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既要設計科學,又要設計合理。在“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我們還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4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範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作出了規定。

現今,孩子的課業壓力是非常大的,絕大部分的孩子寫作業都要寫到晚上九,十點甚至更晚。這是孩子面臨作業時的大問題。

在“雙減”政策下,要想解放孩子,最關鍵是要解決的作業設計問題。因此温州市國小數學公益講堂開展了一場關於“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的設計的講座。觀看後受益匪淺,具體的心得有以下幾點:

  一、要設計好作業的時間。

學生做作業時間不是越長越好。從研究上來説,完成作業時間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時間越長越好。但凡超過了一個拐點以後,學生可能作業做的時間越長,學習效果就越不好。還有作業做到太晚,孩子的體力跟不上,意識越來越差,以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休息時間,孩子第二天聽課也不專心了。為了避免進入一個死循環,我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把握好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

二、作業佈置要遵循因人而異,要儘可能地做到作業分層。

作業的分層包含了作業量的分層,作業難度的分層(AB層),我們也可以設計一些讓學生自由選擇的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後作業的佈置可以按照日常,雙休,長假時間的長短進行設計;根據不同年段學生設計不同的作業類型。

三、採取激勵制度的方法。

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做好作業,我們老師要千方百計表揚學生,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勇於挑戰。採取鼓勵激勵的方法讓孩子挑戰更高難度的分層作業,讓孩子在這個挑戰過程中取得成就感,能夠變得更加自信。

四、設計“生動活潑”的作業,讓學生做學習的成功者。

設計作業不僅僅是隻設計單一的書面書寫作業,還可以設計一些有趣的.的作業。比如具有遊戲性的作業(24點);製作性的作業,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時鐘,立體圖形);調查性的作業(統計表,統計圖);生活性的作業(人民幣,測量);創造性的作業。

五、陳特教在作業設計方面提供了6條思路及建議:

1、佈置“一題”研究作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2、佈置“多解題”作業,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

3、佈置“題組練習”在對比練習中加深理解,培養學生主動建構能力一題多變,一題多問。

4、佈置“變式練習”克服學生思維定式,培養學生思辨能力。

5、佈置“操作體驗類”的作業。

6、佈置“主題研學”作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以上幾點都是很有啟發的建議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腳踏實紮紮實實,從生活中尋找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總的來説,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全面地思考作業的相關要素,需要從作業目標、作業時間,作業難度、學生水平差異等全方位進行作業設計,以此來實現作業設計整體質量的提高。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分層作業、有趣作業、個體差異作業的設計,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業設計;教師還要認真批改作業,加強面批面改,做好學生的答疑輔導。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5

7月24日中央發佈了雙減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執行。雙減又稱“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目標:

1、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並將負擔提升到未成年保護法的'高度。

2、減輕家庭教育負擔。

3、將教育迴歸到學校。

4、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

並規定,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建立作業校內公示制度,加強質量監督,嚴禁給家長佈置或變相佈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

對於學生作業量給出了明確的標準,國小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國小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國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要求教師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6

雙減”政策的落地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給廣大學生和家長釋放了利好的信號,同時也給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我深深感受到身上的壓力與責任並重,同時也認為,要想真的落實好“雙減”,減負的同時又做到增效,必須要劃好學校學習的“雙槳”-----向課堂和作業要質量。

一、課堂教學提質量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學生知識的接受、方法的提煉、語言的淬鍊、思維的碰撞以及價值觀的養成,皆在40分鐘的課堂中得以發生並收穫。可以説,課堂的效率決定了學生學習的質量、作業的質量與速度以及思維的提升。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紮紮實實、盡心盡力的備好每一堂課,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因材施教,課堂上充分的尊重學生,給予並鼓勵學生有表達與思辨的機會,不做“填鴨式”的教學,做到“以點帶面”、精講精練,重方法的引導與提煉,輕知識的傳授與説教。

二、課間交流潤心靈

《三國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學習之事亦是如此。課堂學習是雙向發生,教師是引導者,學生為主體,並非教師備好課就一定能上好課,如果學生不配合或狀態不好,再好的課也會沒有質量。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成長曆程,他們的感受、認知、思考方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如果不關注學生個體,皆如對待生產線出來分毫不差的產品一般,那教育就會顯得冰冷而沒有温暖。基於此,我在課堂上不僅是教授學生,同時更注重與學生的心靈交流,努力與他們處在平等的位置,去傾聽他們,與他們打成一片。而且我特別重視課間交流,課間10分鐘看似很短,但是能夠做到按時下課,將這些時間留給學生,留給自己與學生輕鬆的交流,在輕鬆的氛圍中瞭解他們、走近他們,學生的心暖了,他們的勁就更足了,課堂就會更專注了。

三、作業佈置有指向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佈置作業時完全可以更簡單。比如,今天學習了分數乘法的筆算,完全可以佈置n道計算回去讓學生去練習,但是,如果都是這樣的話,學生的收穫不大。所以,作業的佈置一定要動動腦筋,不能太簡單,要讓學生明白作業佈置和練習是有指向的,而不是單純的讓學生熟悉一項技能,掌握一門知識。我們要讓自己佈置的作業是生機的、多元的,讓學生不是為了完成作業而作業,而是通過作業的`過程提升能力。比如,在教授筆算時,我除了佈置筆算練習外,還增加了讓學生跟自己的父母去講算理的過程,並要求他們來錄視頻或音頻,這樣的作業,讓學生與家長增強了互動,又在互動中鞏固了知識,提升了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課後輔導抓本質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明白的一點就是,無論你的課堂多麼高效,跟學生的交流多麼和諧,作業佈置多麼有指向,並不意味着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很好。所以,課後輔導對於學生也是至關重要的。我認為,給學生的課後輔導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學會診斷“抓本質”,重知識的梳理和方法的提煉,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比如,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我關於比的題目,我在跟他交流中,明白了其 他是對比的意義還不夠理解,所以我先幫他把比的知識進行了一些梳理,結合除法以及分數與比之間的練習,讓他更好的明白,最後,我沒教他這道題,他説他已經會了。

“雙減”的落地,意味着社會以往對學生“揠苗助長”的態勢説再見,意味着我們要對自身教育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我們要把學生達到能力培養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學校,我會做到劃好作業與課堂的“雙槳”,為學生的學習路保駕護航,為我國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7

説到雙減,我們必須首先明確雙減的定義: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

伴隨着雙減政策而來的還有一系列的文件:有關學生作業的管理,有關學生學習時間尤其是睡眠時間的管理,有關網絡遊戲的管理,還有學校考試的管理等。我們不可以把這些管理文件彼此割接開來,它們和雙減政策是一個不可分割甚至是互為表裏的有機整體。

雙減政策是“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落實,是教育迴歸本真的一種訴求。為什麼這麼説呢?

課業負擔可以簡單理解為學生的家庭作業。首先,家庭作業大都是機械的反覆操練,是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性思維的扼殺;其次,家庭作業往往只是對書本知識的重複從而脱離生活脱離實踐,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束縛;最後,各個學科教師之間往往缺乏合理的溝通,就會出現你留你的英語作業,我留我的語文作業,最後的作業是五花八門。面對這目不暇接的家庭作業,學生只能是疲於應付。學生哪裏還有時間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哪裏還是精力去體驗去思考?

(其實,每一次週末放學後,尤其是放小長假,我看到學生們埋頭拿着筆記下各科作業時,其實我的內心是滿懷同情的。真的,他們挺不容易的。寫作業是他們的天職,這是我們已經毋庸置疑的事實。可我總覺得哪裏不太對,而我又説不上來。最後到我留作業的時候,(班主任一般都是最後留作業)我總比我計劃中的作業少一項到兩項)。我想,還是給他們一些自由的時間吧,哪怕是什麼也不做發發呆也是好的。

可見,過重的課業負擔有悖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有悖於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目標,有悖於教育規律。所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是踐行立德樹人教育方針的必要之舉。

再説校外培訓機構負擔。對於學生來説,校內校外都是學習都是培訓,就沒有生活。而沒有生活,怎麼能説是教育呢?(陶行知語)更重要是,學生沒有了自由的時間和空間,他們往往會成為學習知識應付考試獲得分數的機器,從而缺乏健全的人格和思考的能力。對於家長來説,減輕校外培訓負擔,一是減輕了家庭教育支出,這是顯性的;二是減輕了家長過度焦慮過度急切的精神狀態,這個是隱性的。所以,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也是符合民意順應民心的大好政策。

無論是課業負擔還是校外培訓,都是奔着一個目的去的:分數。有一種很流行的説法:當部分學生去參加校外培訓時,會提高他們的分數;當所有學生都去參加校外培訓時,只會提高分數線,這就是劇場效應。這也體現出了我們教育環境下內卷現象的客觀事實。

教育家於漣曾批評説:我們的教育不是育人而是育分,我們只看到學生的考分,卻看不到學生個體。不可否認,分數作為中大學聯考終結性評價的指揮棒在其中是決定性因素。所以,只有我們的評價方式轉變了,而且是變得多元了我們的雙減政策才能有效落地生根。

數學老師雙減心得體會8

“雙減”政策的目的在於讓教育迴歸本真,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教會學生學習是重點,教會學生做人是關鍵。

一、備課

要減負學生更需抓實備課,提高備課精度,注重實效。物理組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不僅增加了授課知識點的分層,也在課堂上增加了學生在哪個環節可以進行展示的的集備,充分將學生主體落實,時時不忘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課堂教學

1、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投入度,強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思想,課上引入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例和學習材料,從事例和材料中獲取知識,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促進知識的實踐轉化和綜合應用。

2、充分利用課堂,打造高效課堂,當堂學、當堂測、當日清。做優課後解惑服務,讓疑惑的'及時消化,讓消化的及時鞏固,不留疑惑至明日。

3、注重知識的結構化建立,強調從“做中學”獲取知識,將實驗室搬進了課堂,將實驗儀器放在教室內,方便學生隨時進行實驗,利用實驗解惑遇到的困難,注重了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培養,能力的提升。

三、課後

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作業原來每天15分鐘,而現在不留作業。但對學生的要求卻沒有放鬆,留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更好有針對性的提升能力,讓他們關注科技的魅力,教育他們成為一名關心國家、服務社會的人才。有效的減負,價值的高效,為國育才,強國有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k17n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