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師讀書筆記,歡迎閲讀與收藏。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就應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揚禮貌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進出校門、校園內看見老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徵得同意,方可進入;用心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後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用心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為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並問聲“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樣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説起過:有的老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後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象,心裏總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老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為什麼”我一臉茫然,怎樣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説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説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願意理解,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都是有所幫忙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校園內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係。此刻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迴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説:“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就應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到達育人的最終目的。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2

年後,在拜年的舟車勞頓後,坐下來,翻開以前曾經心血來潮搞來的雜誌《江蘇教育》,讀了卷首語《教師的智慧哪裏來》。讀後感悟頗多,教師要搞好教育教學,教育智慧是並不可少的,可是教育智慧並非天生的,也不是能從書上生搬硬套的,而是教師在學習教育理論、總結教育經驗、參加教育實踐、反思和積累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這篇文章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哲理性,而且條理清晰,極具説服力和感染力。更重要的是對我們新教師,指導的價值和意義非同小可。

文章一説:“教師的智慧是‘學’出來。向有經驗的同行學習,向前輩們學習,照着他們的樣子,搬着他們的‘妙招’,又何妨?慢慢的就把自己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這對初為人師的我們是忠言卻不逆耳,是良藥而不苦口。畢竟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我們,必然多少有些生澀,工作上也會遇到不順利,單憑自己摸索不僅進展慢而且效率低。所以學習老教師,尤其是優秀教師的先進教學方式和工作方法顯得極為重要,而且是一種必需。因為牛頓説過:自己之所以看得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為新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不妨仿效此法,一舉兩得。

文章二説:“教師的智慧是‘讀’出來的。讀書可以使人明智,亦可以使人明理。讀書使教師高尚,使教師文明,使教師能言善辯,使教師才華橫溢。”我時常覺得讀書的日子是美好的,每每讀到一本好書,都感覺是在和良師交朋友,與益友聊天;讀書的日子也很充實,讓我心平氣和的與知識面對面、心貼心,感受着收穫的快樂和富足。所以,當我成為一名教師,成了“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後,我更加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當然讀書本身也是放鬆身心,感悟生活的方式,午後一杯茗茶,一本書,開卷有益。

文章三説:“教師的智慧是‘思’出來的。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也就不會有所創造。一名教師如果不經歷觀察學生、瞭解學生、研究學生,並尋根究底的思考,就會不斷的產生新思想,這些新思想會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吸引着學生,影響着學生。”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很好的表達了“學”和“思”的辨證關係,也説明了思考的重要性。作為教師,不僅要學會自己思考,產生新方法、新理論,創造新成績,也應該教會學生觀察和思考。這樣才能實現師生互學互進,達到教學相長,因為經過思考回答出來的問題要比沒思考之前有價值得多。

文章四説:“教師的智慧是‘寫’出來的。這個尤其是我們現在許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薄弱環節!寫作理應成為教師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寫作是一種自我釋放,也是一種自我傾訴;是心靈舒展,也是靈魂的昇華。”作為教師,用得最多的是筆,寫教案、寫板書、寫反思、寫隨筆。這一系列的寫作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也記載了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堅實腳步。但單純的“寫出來”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寫得精彩,寫得有智慧,讓別人和自己受到鼓舞和啟發。同時,寫作的過程也是教師讀書、學習、思考、提煉和昇華的過程,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總結與反思,它會讓我們變的睿智和深邃。

總之,教師的智慧是從書中讀出來的;是從練中凝出來的,是從思中悟出來的,是從寫中釋出來的。但歸根到底,教師的智慧源於自己內心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夢想的追求,有熱愛、有追求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智慧。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3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老師去講太高深的知識孩子云裏霧裏,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啟蒙階段教師傳遞知識的準確性,每一個讀音、用詞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學生,我覺得這更考驗教師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日常説話通常是自然而然的,出了問題自己都意識不到,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4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好的書當然是要精心細讀,細心品味。讀好書有如品嚐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才能充分吸收。

最近我仔細拜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書中作者將自己的教育生活以簡潔樸素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故事,書信的形式娓娓道來,讀起來倍感親切。書中介紹的一些方法,有時能輕而易舉地解決我遇到的一些困惑。看完此書使我感受到了幼兒教育工作的多姿多彩,同時也使我對幼兒教師這份平凡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

曾經,在我的腦海中無數次閃過這樣的想法:幼兒教師是個辛苦而又不被人理解的職業:每天早上七八點到幼兒園開始忙碌,接待家長、組織活動、開會、學習、看午睡……一直忙到了下午四五點鐘,有時還要加班佈置環境,晚上還要做一些文案工作,做得很苦,做得很累,卻有時得不到家長的認同和理解。有些家長甚至會經常抱怨老師沒有很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有時僅僅是為了孩子的褲子穿反了或者是鞋帶沒有繫好。

但當我仔細閲讀了吳放老師的《和孩子一起跳舞》後,我的想法就徹底變化了。換個角度看待問題,我發現其實我們並不是這麼辛苦、緊張而又忙碌的工作着,我完全可以讓孩子們的所思所想,讓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成為我快樂工作的動力。原來,快樂的工作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孩子還是孩子,我還是原來的我,原來痛苦和快樂只是一個想法的轉變,只是那麼一點點的改變。

當我驚奇的意識到後,我真的發現,我的工作中處處充滿着歡樂和甜蜜。有時,當我午餐過後,拿着書在孩子旁看時,不知不覺中,我的身後躲着幾個小傢伙笑着給我敲背呢;有時,當和孩子們一起到大型玩具處玩耍時,孩子們不時傳來叫我一起來玩的親熱叫喚聲;有時,當家長們從我手中接過孩子的衣服真誠的對我説謝謝……這些讓我興奮不已,原來快樂地工作可以是這麼簡單!

讀了這本書,真的是受益匪淺,我一定會懷着“我孩子一起跳舞”的情懷投入到以後的工作中。最後,用書中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保持一顆童心,學會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5

自從參與縣國培辦《教師閲讀與專業成長》課題後,不知不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回味一下,順手寫寫不成熟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次是讀了語文教師成長叢書《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讀完後,讓我對語文教師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教師身上的關鍵詞:詩意、智慧、敏鋭、灑脱、儒雅、激情、幽默、嚴謹、悟性、良心。也從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弄明白: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條根。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語言這條根,也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失去了個性也就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事物的價值大多附着在其個性上。在這本書中認識很多的語文名師,深深被他們的教學思想吸引。

從這本書,走進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的"方寸田園"。通過反覆深讀,觸摸到詩意語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詩意語文的生命真義。詩意本是語文之基因,與生俱來,本體生成。用詩意語文育詩意之學生,實乃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為語文教師的終極之追求。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其根本取向在於"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總體生成",也透視他的"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

從這本書,認識了史建築老師,他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裏遨遊。他認為,好的語文課之所以姓"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緊緊抓住了文本語言這條主根。有了這條主根作為依託,再聯合其他提供養料和水分的側根、鬚根,才構成了枝繁葉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撐。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這一支撐,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語文課的個性與己任卻有着不同程度的虛化和缺失,我們見到了許多這樣的課:大肆渲染地導入,費盡口舌地繞彎子,遲遲走不進文本,剛走進文本,卻來了個"蜻蜓點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本,架空分析,虛浮鏈接,"外圍戰"打得不少,"巷戰"打得不多,有時像歷史哲學課,有時像主題班會,有時像曲苑雜壇,有時像正大綜藝,就是不像語文課,"少、慢、差、費"帶來的貧瘠且不説,還"肥水不流外人田"。

從這本書,還認識了孫建鋒老師,在讀孫建鋒老師的教學文本過程中,覺得他富有才氣、幽默風趣。你看他在"心靈獨白"中的用語:"我有點像羅文""學生是我的老師""處女課""我是一片茶葉"等等。特別是在孫建鋒老師的文本中字裏行間躍動着一種靈氣和心動的聲息,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一種生命的情懷釋放"與"心靈的真誠召喚"。其中那些不斷跳入你眼簾的妙語佳句,緊緊牽動着你的眼球,傳達出讓你"心動"的語文教學真義,使你有一種啟迪心靈的震撼和豁然開朗的愉悦,也使你在閲讀的沉醉中頓然醒悟:"這不就是享受語文"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由於語文名師較多,也沒有逐一羅列他們的思想了。總之,《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對全國卓有影響的語文名師的教學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視,可謂寫盡了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的美麗。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隱蔽教學心靈和內在教學情感的自我封閉模式,注重教學主體意識的坦誠表現,率真誠實地呈現自己的教學心態,吐我教學之情,言我教學之志,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智慧個性與姿容、敏鋭的教學視角與感悟,傳達了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心靈體驗和理性思考,抒寫了對語文教學現象和課程改革真義詮釋。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6

一、什麼要記讀書筆記呢?

首先,它可以幫助記憶。知識越豐富越好。知識的豐富是由積累而形成的;讀了就忘,知識是豐富不起來的。必須記住,讀書筆記便是幫助記憶、積累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俗話説:“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就説明記筆記能幫助記憶。

其次,記筆記也是積累知識的一種好方式。古人説:不動筆墨不讀書。就是説,閲讀時必須記筆記,才能積累知識。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就是一部讀書筆記式的作品。

第三,記讀書筆記還能幫助提高閲讀能力。分析能力,綜合歸納的能力以及文字表達能力,是一種手腦並用、閲讀和寫作結合的綜合訓練。

從以上三點看,同學們都應重視學會寫讀書筆記。

操作指導

二、怎麼寫讀書筆記呢?

首先,應瞭解讀書筆記的類型。讀書筆記一般有批註、摘錄、提綱、心得四種。寫讀書筆記時,應根據寫筆記的目的、書的類型及自己的習慣,確定寫什麼樣的讀書筆記。

批註筆記。是邊讀邊把自己的看法、疑問等或在書上劃出表示重點、次重點、疑問等等的符號,或在書的天頭、地腦作些評語和註釋。這種讀書筆記簡單易行,但首先得書是自己的,別人的書,不能亂畫;即使是自己的書,下批註時也應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對不對?怎麼表述才簡明,然後才寫。因書上的空白處不多,想到就寫,寫了又感到不合適,那就把書劃得亂七八糟了。

摘錄筆記。就是將書中的精彩觀點、新穎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來,以備將來選用。這種讀書筆記是大量的。做摘抄筆記時,最好讓每段摘錄自成一段。後面還應寫上摘自什麼書,多少頁,該書的作者是誰,出版者是誰,哪一年出版的,都應寫在摘抄的後面,以備將來查驗、核對。兩段摘錄之間留下較大空白,這樣做一是使摘錄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於將來翻閲、運用時可以作批記。

提綱筆記。就是將讀過的書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內容要點及寫作方法等等,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寫出來。

心得筆記就是閲讀後,將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想等寫出來。

不同的讀書筆記有不同的作用,應根據實際去選擇、確定。

其次,不論寫什麼樣的讀書筆記,有幾點是共同的,也是應注意的。 ①必須認真地讀懂原作。這是寫好讀書筆記的前提。提綱筆記、心得筆記要以讀懂原作為基礎。就是摘抄筆記,也應細讀原文。否則,你的摘抄就可能斷章取義,就可能抄破了句。

②態度要嚴肅、認真、細緻。嚴肅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為了達到個人目的,故意斷章取義;認真,指應該認真閲讀,認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點、重點、精彩的地方,不能馬虎從事;細緻,指摘抄原文後一字一句校對,不能有誤差,連原書作者、出版者、出版時間等也要記得詳細,不要怕麻煩。因為這時的任何粗心,都會在以後付出更大的代價。如多少年後,你想引用這段名言,卻因沒記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處,那時恐怕連書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時記得細緻,就不會有這種麻煩了。 訓 練

請你寫一則摘抄筆記。可以寫名言警句,也可寫一段有趣的材料,但必須做到:

①原文的抄錄連標點也不能錯。

②在抄錄的下面一行,寫明:“摘自×××”著,書名是什麼?多少頁?哪裏出版?什麼年月出版的?

讀書筆記是人們在讀書時為幫助記憶而寫的一種應用文體。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者都很重視做讀書筆記。做讀書筆記既是消化書本知識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積累有用的材料,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書筆記,它不重在於你寫了多少篇,寫的怎麼樣?關鍵是你是否在讀書時善於做讀書筆記呢?明確做讀書筆記對你來説有什麼意義?你的目標是什麼?因此,我們在檢查教師讀書筆記的時候,不僅檢查教師寫了多少篇?更重要地是看教師讀書筆記的內容,所表現出來的讀書反思、讀書方法、讀書經驗和讀書目標等。

讀書筆記不是把一本書的要點記下來就算。先記下這本書有多少篇,內容主要講什麼的。再記下其中的要點是什麼,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意見。還摘出其中精彩的話,説出自己的看法,最後提到改正書中文字的脱誤。從“三讀其辭而悲之”看,“三”字虛數,表示反覆讀。可見韓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話,不是看過就算,是要反覆讀的。這就是韓愈寫的摘要的讀書筆記。裏面確實摘記了要點,但還要寫出自己對這些要點的看法,包括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還要對全書的內容作概括的説明。那就不光把一本書讀過就算,讀後還要思考,從全書的內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話都要考慮,直到對書中的錯字都不放過。從這裏,我們既可以學習怎樣寫摘要的讀書筆記,還可以學習他是怎樣讀書的。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7

我重讀了劉知新主編的《化學教學論》一書,對化學課程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大幫助,

化學教師讀書筆記。現對自己的一些想法與做法書寫如下:

  一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也稱為“求知慾”。

化學教學要使學生做到“要學——學會——會學”,其中要學是前提,而學習興趣是“要學”的先導。學習興趣對於學習效果,智力發展和未來的成就都有重大影響。人們把學習興趣看成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如果學生有了興趣,那他就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克服學習中的困難。

  二啟發積極思維

讓學生被動地記憶、重複、模仿來獲得知識,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有計劃、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在學生有準備的基礎上(如經過預習),把教學過程變成一連串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知識和能力發生有機聯繫,

提出問題就是給學生設疑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這是啟發思維的關鍵,也是培養能力的開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開展積極的思維,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培養能力。

如在講解化學計算題時,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啟發學生運用概念、原理、公式等去理解計算題的關鍵所在,以便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加強學科內的綜合訓練。

  三建構知識結構

學生有時反映,“化學不好學,學不懂,記不住,不會用”。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化學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繫。化學變化的實質是物質構成的變化,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物質結構的理論和化學反應規律的知識,去指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教師要弄清重點、難點,進而訂出規劃,具體落實,使知識連貫成索鏈,環環相扣,先後有序。這樣,在教學中就能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循序漸進,步步深入,就能從整體出發來深刻地理解局部,將局部的知識納入有機聯繫的知識整體中,有的放矢,促進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有效地發展學生智能。

  四嚴格進行智能訓練

要實現知識和能力的相互轉化,關鍵在於實踐。嚴格訓練便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形式,它是實現知識轉化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訓練必須講求實效。訓練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應該根據這一目的來確定訓練的內容和方式。如果離開了這一點,任何訓練便都失去了意義。因此,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練有實效。練不在“多”而在“精”,要以少勝多。針對問題進行反覆多次的訓練,幫助學生提高。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8

1、激情不老

這應該成為為師品格的重要追求。馬克思説,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對象世界的一種本質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師的激情就是要點燃學生的情緒,照亮學生的心靈。對教育的激情,應該從現在的外在表象化為內在的精神氣質。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改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

2、讀書一生

好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三塊組成,即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古典文學修養和哲學修養的不足,決定了我要以為學生生命奠基為追求,必須讀書學習進行自身的彌補和進修,要像永不幹硬的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和納取。

3、寧靜致遠

一個好教師不全是靠培訓成長起來的,更不是靠檢查、評比造就的。教師很苦很累,比如各類名目繁多的學歷進修,課改通識培訓,市級的、省級的甚至國家級的教學比賽壓得教師喘不過氣來。教師自由發展的空間,已被剝奪殆盡——整天忙着讀人家的“書”,自己的“書”卻沒有讀。這種過重的外在負擔將導致“膚淺後遺症”。因此,與其忙忙碌碌,不如圍繞自己的特色鑽研下去,深化,細化,創造屬於自己的心靈財富,在浮躁的現實中尋求一份屬於自己的寧靜心境,並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標默默地努力,靜靜地成長。

4、以寫促思

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閲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因懂得這些,雖工作辛勞,文筆稚嫩,但我仍堅持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活,讓忙碌的我不斷與寧靜的我進行對話,讓衝動的我不斷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讓實踐的我不斷接受理論的我的提升。

5、慎獨養身

個人獨處,他人不知,能嚴格按照慎獨去做,沒有其他雜念,實實在在按照道德準則去做。面對榮譽,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別人的譭譽,而要自信自醒,打擊你的力量就是前進的力量。但問耕耘,莫問收穫,竭盡全力,就是勝利。可以説,慎獨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個性

教師不能沒有獨特的風格,不能沒有鮮明的個性。隨波逐流,循規蹈矩是自己成長的最大敵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應成為我們為師的座右銘。我想對自己説的是,人云亦云的儘量不雲,老生常談的儘量不談,要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風”跑。對自己的教學,不要考慮完美,要考慮最有特色。

7、愛在細節

教師要學會愛,愛在細節,因為教育就是一堆細節。比如,對待生活在當今社會環境的學生,教師缺少的不是強力和果斷,缺少的是教養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尤其對所謂的學習、心理有“障礙”的學生,要學會做“寒裏”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為學生在困難或痛苦中及時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納百川

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誰走在我的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包括學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師——敬業,博學,鑽研,激情,嚴謹,刻苦等教育傳家寶,已經成為我們“通向現在和未來美好教育境界的階梯”,把我們引領到當今課程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我心中永遠銘記他們,並在今後的工作中時時記得向周圍的教師學習。

9、合作同進

如果説以前的成長是個人奮鬥,那麼新的時代與環境,強調的卻是團隊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沒有合作之心的人,內心是焦躁而絕望的,也不會取得什麼真正的成功。你有什麼樣的情懷,就有什麼樣的處世方式;你有什麼樣的期許,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因此,強調個人發展與競爭,一定要依*環境和夥伴的合作——學會溝通、學會傾聽,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經驗,以減少由於孤立而導致的個人行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變的永遠不會變,改變的必將會改變。創新不是推倒歷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設大廈。回顧過去是有益處的,如果我們對前人視而不見的話,我們身上的獨創性不會很好地保存下來並取得快速的發展。教師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審視者、反思者、繼承者,但應當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顆海星的角色——也許這是一種理性狀態。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9

《魅力教師的修煉》一書就如何磨練出語文教學的魅力與蘇教版小語教材主編張慶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他曾經這樣説:“學習語文無非就是八個字‘讀讀寫寫,寫寫讀讀’罷了!”的確,大道至簡。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呢?我認為就應該努力做到簡明而不失品位,簡約而不失精彩,簡化而不失紮實,簡要而不失深刻,簡便而不失高效。語文教學追求的簡簡單單,其實就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返璞歸真,即是一種真實的魅力。

曾幾何時,我也和某些老師一樣為追求所謂的“潮流”,每拿到一篇課文,,還沒讀兩遍,便考慮怎樣上得精彩——做什麼樣的課件,哪裏可以表演,哪裏可以“小組合作”,哪裏可以拓展,哪裏可以有“多元解讀”,如此等等。試圖以“生動活潑”來掩飾自己對文本膚淺的理解,以花架子以求得課堂的熱熱鬧鬧。殊不知,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刪繁就簡,返璞歸真。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方法,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一、教學目標要簡明——簡明而不失品位

閲讀教學最忌浮光掠影、蜻蜓點水般地“眉毛鬍子一把抓”。每一堂課,應把握“三個維度”和閲讀教學的階段目標,依據課文的特點與單元訓練重點,徹底解決一兩個切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擬定簡而明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要簡約——簡約而不失精彩

語文教學,要教給學生的東西太多了,課時課堂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課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老師深入研讀教材和教學內容,發現那些學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東西,以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有所為,有所不為。如在全國閲讀教學獲獎的課堂教學《陶罐和鐵罐》,在教學伊始,執教者就引導學生抓住“奚落”一詞切入課文的學習,在理解“奚落”意思後,圍繞“怎樣奚落”和“怎樣對待奚落”學習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一步體會“奚落”的含義,體悟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至於課文的10—17自然段,內容簡單易懂,老師只讓學生在自瀆課文中瞭解兩個罐子各自不同的結局,其餘的不做深入分析。即抓住重點,直奔主題,又化繁為易,事半功倍。

三、教學環節要簡化——簡化而不失紮實

張慶先生也強調了“倡簡”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簡單與紮實並不矛盾。有位老師執教的教學觀摩課《七顆鑽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節課的成功靠的不是華麗和精緻,而是樸實無華、紮實有效的教學環節:瞭解七顆鑽石的故事,感知課文;研讀水罐變化,感悟愛心;續編《七顆鑽石》,擴展延伸。林老師就是在這三個步驟中,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書,讀懂意思,領悟情感、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每一步的學習中都經歷了讀進去、讀出來的過程,在紮實的學習中,學到了讀書的方法,領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這堂課的教學環節主要有三個:一是回顧課文,感知課文;二是研讀故事,感悟愛的奇蹟;三是拓展延伸,續編《七顆鑽石》。整個教學過程,以讀懂課文為主,沒有現在時髦的跳躍式講讀,沒有現在時髦的小組合作,沒有現在時髦的課堂表演,有的只是普普通通地一遍一遍地讀好課文,讀懂課文。把公開課上成了普通的家常課,上成了我們每一個老師都可以學習、都可以借鑑的課,這是一種勇敢的實踐。

四、教學指導要簡要——簡要而不失深刻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是重要且必須的:當學生出現偏差、走入歧途時,要“引導”;當學生思路不清、認識膚淺時,要“開導”;當學生遇到困難、思路卡殼時,要“輔導”。我們倡導簡單的教學指導,應努力追求魅力課堂。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0

“有效教學”有三個基本要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綜合起來講,有效教學是指教師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如何實現有效教學呢?

書中談到首先要有效備課 。備課中講到三種計劃的制定,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這種能力。具體到日計劃的制定,也提出要考慮三個要素(1)學習者,包括瞭解學生個別差異及學生需要(2)學科內容及其結構,在這裏指出教師的責任,儘管教科書中規定了教學內容,但是教師還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再度開發。還提出了教師如何利用教材?即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3)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文中指出教學目標關鍵在於教師提出的目標既不至於太抽象而令學生無動於衷,又不至於太具體瑣碎而令學生不得要領。具體教學目標應該以激勵學生熱情的學習為標準;教學方法要為教學目標服務,要考慮教學方法、組織形式及課堂管理因素組合,很輕鬆地指出教師是一個“象受歡迎的男女演員”一樣的複合型的天才。

其次,有效指導 。主要講了“有效講授”與“有效提問與傾聽”。在有效講授的論述中教了我們三種技巧,感覺很親切,很實用。象一位長者在循循教導,我瀏覽了劉教授的博客,其中對加入的條件有幾條要求很耐人尋味。這樣寫:接受我的新生活建議,1、讓讀書成為生活習慣 2、把體育鍛煉當成頭等大事 3、為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 4、不破壞、不揮霍自然資源 5、寬容他人的生活習慣,尊重文化多樣性 6、保護動物,尊重生物多樣性。感覺劉教授更加有血有肉,讀起文章來更感覺親切,似乎再聽報告一樣的感受,彷彿看到教授寫書是的情景。文中關於“保持節奏”的策略也講的很細緻。如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複雜程度相適應;教學環節的過度及不同 主題間的過度要重視,要保證過度數量不多,儘可能有條理,簡潔等。

教師讀書筆記及心得(2)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書本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餘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可以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通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

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積極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1

本書提到了77個經典的圖畫書故事,梅教授對每個故事都發表了自己獨到而經典的解讀。很慚愧,這些故事我只讀過一小部分,而且對於故事的明白也僅限於表面,在給孩子們講述時也是蜻蜓點水,照本宣科。有時自己也想思考:“這個故事是不是還有更深刻的資料呢?它還想向我們傳達一種什麼思想呢?”但是好像總是尋找不到答案,因此漸漸的我也對圖畫書失去了原有的興趣。

這些天,當我讀過梅教授的《閲讀兒童文學》之後,我才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平時被我忽略的圖畫書中竟有着如此豐富、精彩的生活,這些生活無處不影響着、改變着孩子們,從而讓他們更加的熱愛生活、珍惜生活。

讓我印象頗深的是,此書中梅教授解讀的《爺爺必須有辦法》。這個故事在大班上學期的教材中也有,配合圖畫書來講解,孩子們十分喜愛。在聽完故事後,老師按照慣例又進行了總結,如廢舊物的利用啊,發展創造力啊,培養環保意識啊等等,這個故事就算完成了。而在梅教授的解讀中,這但是一個十分奇妙的故事啊。

這本書寫的不僅僅僅是爺爺。如果約瑟同意把又破又舊的毯子丟了,而不是拽住了不放,那麼爺爺有辦法又有什麼用?毯子就沒有機會在爺爺的手中變成外套,直到漸漸地變成鈕釦。故事寫了約瑟的愛惜。寫了一個孩子對於長輩的禮物和愛的珍視,這不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感情。恰好是孩子的幼稚,他們會沒有珍惜的意識,一條“毯子”被扔棄是童年很慣見的事,直到中年和晚年才悔惜,但是“毯子”不可能回來。品味着這些話,我被梅教授的獨特見解深深折服。而這樣一個珍重的教育契機,卻被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忽視掉了。

梅教授還提醒我們,在和孩子們分享這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時,必須別放下了欣賞每一幅圖裏的普普通通的温暖生活,屋裏的情景、街上的快樂,很多的眼神、很多的笑容。看見了約瑟的小妹妹了嗎?他還有一個小妹妹呢。看見面包圈和那張開了嘴巴在説話的鸚鵡了嗎?它們是這個社區裏的每一天的聲音和快樂,是孩子們每一天的太陽光和一輩子的惦念。看見屋頂上最樸實的瓦片和路上最經走磨的石頭了嗎?它們不聲不響地許多年地保護了温暖,別處的人喜悦地走進那裏,也把那裏的期望帶去天下。他們(它們)是這個故事的環境,也是這個故事的原因,要不,這樣的奇妙故事就不會得在這兒出現了。

梅教授説:“我們都是點燈人!”,其實他就是一位最好的點燈人,點亮的不僅僅僅是孩子的心靈之火,還有我們教師和所有關心孩子的人。我想這就是梅教授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我們所有教師的最親切的期望。這樣的期望是送給老師最真誠的祝福,也是送給孩子最精美的禮物。這是一本凝聚着深情和智慧的書,期望作為老師的我們,能把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我們也能把它帶給孩子。

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我暗下決心:從此刻開始,梳理那些以前讀過的兒童文學名著,靜下心來品讀那些還沒有讀過的圖畫故事,做好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點燈人”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2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裏,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裏話告訴我,向我訴説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説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着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説,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本學期,校長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今天我們怎樣做教師?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着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一、博大而熾熱的愛,在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名言説:“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是的,對於教師來説,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名師魏書生認為: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不好,埋怨別人太狹隘,常常我們自己不豁達,埋怨學生不好教,常常是我們的方法太少。眾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什麼樣的處境,只要你有奮鬥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會自覺地去改變自己把外在的壓力轉化成巨大的動力,不斷地學習,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長提升自己、充實自己。“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標示了有效教師高尚的師德境界。愛因斯坦説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勝過責任。”教育尤其需要熱情,需要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博大而熾熱的愛,就不能成就有效教師。古今中外的名師們都是在以德之教,以身示範的教育過程中站立起來的,都是在無私奉獻、無私的愛中不斷認識自我。

二、在不泯的童心面前,時刻警醒自我

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着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王國亮老師説:教師只有始懷着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劉又喜老師整天與學生一起沉浸於小發明之中,多年如一日,樂此不疲。試問他們又怎麼不會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又怎麼會不親其師信其道呢?

“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在學習與反思中,不斷髮展自我

陶行知先生早就説過:“教師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可見要成為有效教師對於學習的至關重要要有深刻認識,要把學習作為自身發展、勝任教學的需要。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深入的思考,那麼既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永遠停留在一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他給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簡潔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它清楚地揭示了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不斷的反思。反思不僅僅是頭腦內部的想一想,他是一個不斷實踐、學習、研究的過程,是自己與自己、自己與他人的深層次的對話,要想成為一名有效教師,紮實苦幹的精神和態度是基礎,而學會不斷地自我反思則是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

四、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憲政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一位特級教師總結自己的待人之道是:“念人之功,容人之過,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多麼豁達的胸懷,剖析許多名師的成長經歷,是我們前進的燈塔,沿著名師的足跡,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3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無可非議。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為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感受,它是教師個人價值觀的體現。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教師追求職業幸福的腳步當朝着精神"行走"。或許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和理想是為了西部的貧困孩子受到教育,為了西部的開發、發展,他很苦但奉獻着、快樂着、幸福着;而南方老闆的人生價值卻是低成本、短時間、高利潤,可能為"錢"活着,所以很富很累,腰纏萬貫而永不滿足,於是他很不幸福。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身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有了這種蠟燭、春蠶般的價值觀、人生觀、幸福觀,就能"一意孤行"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會真心對學生,走進"激情燃燒的歲月";就會用心靈點燃心靈;就會固守這份職業,堅守這份信念,並綻放出許多精彩與豪邁。

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為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要對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學、合理、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又不斷在動態變化提升的目標是自我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人不斷前進的不竭“內驅力”。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4

善於思考才能有創新,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們可以看到蘇霍姆林大師的教育智慧,似乎能看到他正在凝神思考,鄭重地審視着學校教育的每一細節,我覺得善於思考是他精彩人生中最具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第五條提出“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閲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思考學生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發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識記和保持在頭腦裏的知識是很多的,因為它是進行後繼學習非常重要的一種保障,許多學生卻掌握得並不牢固,要麼是不理解去死記硬背,保持得不長久,要麼是記住了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成為一種“死”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習上失去興趣,淪落為“差生”,那麼如何避免呢?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一種辦法,就是實施第二套大綱。具體地説,就是每呈現一種新的知識或材料時,要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與此相關的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進行閲讀,以使他們更好地去理解這些知識,並在閲讀的過程中產生更多的疑問,從而進一步激起他們的求知願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感受性”,教師要“盡力為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裏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一個智力背景。”這樣,他的智力背景越廣闊,他所需要識記的教材就會變得越簡單。反觀我們平常教學,不顧知識積累和學習體驗過程,只顧死記硬背結論的做法簡直就是一種摧殘。

關於後進生,如何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蘇霍姆林斯基以成功案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為了幫助一個叫費佳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自己親自編了一本書《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他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收集或編寫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並且還為他提供一套適合他閲讀的書籍,大概有一百本,後來又為他配備了另一套圖書,約有二百本,正是這種大量的閲讀,使費佳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可見,“閲讀能教會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覺性就越敏鋭,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我們每一位教師對待教育教學中的每一項工作或每一個細節若能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於思考,相信學困生在我們手下會越來越少。

讀過這本書,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勤於讀書、善於思考,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通過讀書,提升教育素養;藉助思考,使教育充滿睿智。因為只有智慧含量較高的教育才算得上是一種陽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潤,才能真正滌盪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的素養。

關於教師讀書筆記15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每個人都會有許多事不能如願以償。心理素質好的豁達開朗,沉着應對,於是成功了;心理素質差,煩惱纏繞,難以自拔,於是倒下了。就像一個木桶,它的盛水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智商),而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情商)。”好有哲理的一句話,從這句話中我明白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改變在你眼中都要看成是珍寶,對他的改變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那麼驚喜。孩子年紀小人生的路還很漫長,我們不好給以孩子過高的期望。其實,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沒有必要總去和別人的孩子比。任何比較都是有害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一個孩子都就應在他實際的基礎上發展,而不是作別的孩子的複製品。因此當他學會寫第一個字。講第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就應從孩子自身的角度出發,把他的過去和此刻拿來進行比較,哪怕是有了小小的進步和改變我們都要真誠地給孩子鼓勵和支持。不好吝嗇你的那句“你真棒”雖然他寫的這個字在你的眼裏寫得不是很好,遠遠達不到你所要求的。但是作為愛他關心他養育他的父母,更不就應有這樣消極的想法。就應用你的温暖去呵護他成長。

其實,孩子們每一天都在尋找別人的明白,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就像那些常被列在調皮鬼一類裏的孩子,為什麼他們總是在犯錯之後還是改但是來?其實他們的心並不是真的很壞!一向想和老師作對!而是我們給了他們認為不平等的“待遇”。他是這麼想的:大家都不喜愛我,連老師都説我不聽話。乾脆壞到底吧誰也不敢來惹我!這樣總比悶着好。

標籤: 讀書筆記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nmp7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