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氓教案

氓教案

【教學目標】

氓教案

1.知識與技能:瞭解《詩經》基本常識,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現實。

2.過程與方法:分析主人公複雜的心情和人物性格,瞭解敍事詩的特點與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賞析詩歌比興和對比手法的使用。

【教學重點】

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詩中運用的比興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討論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一、導入

在人類永恆的感情世界裏,愛情是一個説不盡的話題。 如:

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②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鵲橋仙》

③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李白《長幹行》

④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白居易《長恨歌》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裴多菲《自由與愛情》

《氓》是詩經中最長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較有代表性的棄婦詩。春秋初,封建的生產關係尚處於萌芽狀態,封建的思想意識也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統。以戀愛而言,當時男女間的交往還比較自由。《氓》詩中的女主人公與氓的戀愛、婚姻基本上是自主的,不幸的是,結婚僅三年,即被遺棄。這首詩就是她被棄回孃家後寫下的。

二、作品簡介

《詩經》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總集。記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的社會生活,原本只稱《詩》,共305篇,所以又稱“詩三百”。 相傳《詩經》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史記•孔子世家》説:“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於禮義……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認為,現存的《詩經》基本上經孔子刪汰選編而成的。

《詩經》的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風”——“國風”,民間歌謠。共15國風,160篇。

“雅”——“大雅”“小雅”,宮廷樂歌。共105篇。

“頌”——“周頌”“魯頌”“商頌”,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

《詩經》的表現手法主要為 “賦”“比”“興”:

“賦”——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直陳其事,鋪陳,排比。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作比喻。

“興”——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以上六項被稱之為“《詩經》六藝(六義)”。

三、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疏通字音(書下注釋)

愆期qiān 將qiāng子無怒 載zài笑載言 卜筮shì 于嗟jiē

徂cú爾 淇水湯湯shāng 罔wǎng極

2.重點字詞:

實詞

⑴將子無怒 願,請。

⑵來即我謀 靠近。甲骨文像一人跪坐鍋前

⑶至於頓丘 到,“於”為介詞。 ⑷載笑載言 動詞詞頭。

⑸自我徂爾 往。 ⑹女也不爽 過錯。

⑺言既遂矣 言,助詞。

⑻三歲食貧 古時指“年”。歲歲年年。

⑼總角之宴 總角,古代少年男女把頭髮紮成丫髻,叫總角。

通假字

⑴氓之蚩蚩 蚩,通“嗤”。 ⑵匪來貿絲 匪,通“非”。

⑶于嗟鳩兮 於,通“籲”。 ⑷猶可説也 説,通“脱”。

⑸隰則有泮 泮,通“畔”。

實詞活用

⑴其黃而隕 形—動,變黃。

⑵三歲食貧 形—名,生活貧困。

⑶二三其德 數—動,使動用法,使“德”有時二,有時三。

⑷夙興夜寐 名—狀,在早晨,在夜裏。

3.內容賞析:

這是一首敍事詩,它以一個女子自述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

(1)提問:這首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的情節線索是什麼?

明確:一個女子的婚戀悲劇。

情節線索:“戀愛”——“婚變”——“決絕”

(2)提問:詩文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概括每層的主要內容。

明確:第一層(1—2):追述戀愛生活。

第二層(3—5):追述婚後生活。

第三層 (6) :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3)從詩中可看出女主人公對於往事是一種什麼心情?

明確:女子在回憶往事時,心情是很複雜的。

從一二兩章詳寫他們戀愛時的幸福可看出她對氓仍懷有一些感情。

從三四五章寫他們婚後的痛苦可看出她對“氓”非常怨憤。

思前想後,對“氓”反感到極點,斷絕關係。

四、分析詩中女主人公形象

1.詩中女主人公有着怎樣的思想性格?

A.温柔、熱情——“送子涉淇”“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B.勤勞——“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C.重情——“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D.清醒、剛烈、堅強——“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戀悲劇?你認為女主人公被棄的原因是什麼?(討論)

提示:(能言之成理即可)一般認為女主人公的'婚戀悲劇是氓用情不專所致。

五、寫作技巧

1.對比手法

①提問:詩文中怎樣體現出氓用情不專的?

明確:使用的“對比”的手法。把氓婚前與婚後的對比。

婚前:忠厚——“氓之蚩蚩”

婚後:變心、兇暴——“士貳其行”“至於暴矣”

②提問:這首詩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

明確:女主人公婚前與婚後的對比。

婚前:幸福——“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載笑載言”

婚後:痛苦——“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勞累——“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精神痛苦)

③文中這兩次對比有何作用?

明確:突出女主人公的不幸命運,反映了我國古代婦女的悲慘生活。

2.詩中運用的比興手法

詩文中“賦、比、興”的分佈情況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許婚(賦)

第二章:男女戀人相思、結婚(賦)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痴情(比、興)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比、興)

第五章:補敍多年的苦楚和處境(賦)

第六章:今昔對比的怨恨和痛苦(賦、比、興)

提問:詩中哪些詩句是比興句?好處是什麼?

明確:“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作用:①結構上:

A.敍事中插入比興句,避免了平鋪直敍。

B.起過渡作用。

②內容上:

A.比興句喚起人豐富的聯想。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一般認為它

們分別比擬女子容顏的潤澤和衰老,並推測女子年長色衰是“氓”

變心的重要原因。

B.以桑樹作比,與女主人公勞動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於生活氣

息,還暗示了她的勤勞。

六、小結

這首詩以“戀愛——婚變——決絕”為線索進行敍事,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温柔、勤勞、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

標籤: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nvv7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