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聶耳教案

聶耳教案

一、教學目標

聶耳教案

1.聆聽《金蛇狂舞》《畢業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並在此基礎上認識作品所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進而瞭解其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

2.在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基礎上認識聶耳,知道這位革命音樂家的偉大貢獻及高尚品格。

3.初步瞭解20世紀30年代左翼音樂運動對我國新音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慢慢導入音樂創作背景,告訴學生有這樣一首歌,它誕生於民族危亡,給民眾以希望;它傳唱於烽火蒼茫,給中國以力量;它見證了新中國的每一個足跡,它伴隨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每一代人的成長。這就是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由此引入,介紹作者: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天才音樂家,是堅定的革命者;他用音樂吹響中國革命之號角,為大眾吶喊、為民族而歌。他就是人民音樂家聶耳。

然後再設計一種情境:在教室的幻燈屏幕上顯示出油畫《國歌》,同時放上《義勇軍進行曲》(器樂版)的背景音樂,教師此時再富有感情地朗誦一些激勵的話,同時對聶耳進行初步介紹及簡要評價,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介紹聶耳生平

聶耳(1912—1935年),原名聶守信,雲南玉溪人。應該告訴學生,聶耳沒有正規的音樂教育經歷,他完全靠自學成才。聶耳的一生是短暫的,他從事音樂創作的時間只有1933—1935年這三年的時間,但他給後人留下了豐厚的藝術遺產。然而,聶耳是如何由熱愛音樂的青年成長為無產階級音樂家的?接下來再一一介紹這位人民音樂家的成長足跡。

由此引出的設計意圖,主要是為下一步學生了解聶耳的學習、創作歷程做有力的鋪墊。

3.詳細介紹音樂家聶耳

具體可以給學生做如下講解:聶耳自幼喜愛音樂,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特有的興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極高的音樂天賦,尤其是音樂聽覺和音樂記憶力方面,有些音樂一經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來,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號叫“耳朵先生”,後來索性他就更名為聶耳。

告訴學生,聶耳的音樂啟蒙教師其實是他的母親。聶耳的童年是在喜愛民歌的母親的影響下和雲南豐富而又優美的民間音樂和戲曲的薰陶中度過的。在聶耳從事音樂創作之後,他更加註意民間音樂、曲調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樂作品中都有民間音樂曲調的運用,比如教材中介紹的《金蛇狂舞》。在聶耳給母親的信中,在聶耳的日記裏,以及聶耳對自己的規劃中都曾反覆提到過民間音樂素材的重要性(同時課件展示相關內容)。③然後,通過一首經聶耳整理和改編的民間音樂,讓學生感受、走近這位天才音樂家。

4.對作品《金蛇狂舞》的講解

《金蛇狂舞》是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的,樂曲旋律昂揚,熱情洋溢,鑼鼓鏗鏘有力,渲染了節日的歡騰氣氛。具體講解如下。

(1)音樂片段欣賞。請學生談音樂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適合的演奏場合是哪裏。

(2)再次欣賞。把樂曲分為幾段,問學生他們聽後各自的情緒是怎樣的。

(3)告訴學生此曲是採用“螺螄結頂”的旋法(民族器樂創作手法),上下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達到全曲高潮。同時分析這部樂曲的創作手法,帶領學生體會音樂的變化,並試着進行相關創作活動。

在具體講解時,老師可以通過圖片形象、flash動畫(如龍舟競渡時的場景)去表現螺螄結頂的手法,便於學生進行直觀瞭解。

5.介紹革命者聶耳

在介紹聶耳的“革命者”身份時,一定要講到他的`生活經歷。聶耳自幼喪父,家境貧寒,他沒有機會接受正規的音樂教育,也沒有高學歷。他當過兵、闖過上海,曾經流浪街頭、賣藝為生,但是聶耳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對音樂的熱情和追求。他對自己的現狀並不滿意,對於自己的理想有明確的追求。講到此時,可以給學生播放1959年拍攝的電影《聶耳》的片段,影片中有一段演到聶耳參加上海國立音專考試的經歷,從這段視頻中可以看出,考官對於聶耳出身的詬病和聶耳對音樂的認識,與當時主流音樂界還有一定衝突,而正是這種對音樂認識上的不同,也註定了聶耳在以後的音樂創作中走出了一條與前人不同的新路。

應告訴學生,聶耳所處的時代正值國家民族危亡之際,在中華民族遭受內憂外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中國的音樂向何處去?這是當時每一箇中國音樂工作者面臨的社會責任和重要課題。下面可以再通過一段視頻讓學生去了解當時的主流音樂觀念所面臨的尷尬與牴觸。結合這個視頻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認識到聶耳的音樂創作對當時社會現狀下民眾的影響,他創作的一系列代表中華民族呼聲、充滿感召力的藝術與思想性完美結合的革命歌曲,為革命音樂開闢出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6.對作品《畢業歌》進行賞析

(1)首先讓學生完整地欣賞《畢業歌》,然後介紹《畢業歌》是影片《桃李劫》的主題歌,影片描寫的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青年學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畢業歌》是影片中一羣青年學生畢業前歡聚一堂時唱的歌。該歌曲在影片結束時又再次響起,揭示了影片的主旨,意在號召有為青年走上抗日救亡的戰場。同時播放電影視頻以增加學生的觀影感受,隨後再讓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

介紹這首歌曲時,應告訴學生如果沒有畢業的離情感傷,沒有國難當頭、民族存亡之際的憂憤與擔當,就無法把救國的責任心和青年學生的蓬勃朝氣表達出來,整首歌曲既有革命的英雄氣概,又充滿了強烈的樂觀主義,表現出了中國革命青年的光輝形象。

(2)讓學生都學唱《畢業歌》。

(3)讓學生分組進行編排、設計,展現他們自己心中的《畢業歌》。

結語

德國作曲家舒曼曾這樣説:“如果在寧靜的海洋上的一個荒島,一個莫扎特、一個拉法埃爾也只會是一介村夫而已。”他形象地一語道破了作曲家與其社會生活環境的關係。如果把音樂看做是語言,是情感、思想的表達,那麼我們不得不承認語言的講述者、思想和情感的表達者決定了他們創作的音樂是什麼樣子。從這個意義上説,聶耳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和那個特定的民族時代息息相關。他那些鏗鏘有力的音符,正是當時社會環境下民眾心聲的真實反映和寫照。

標籤: 聶耳 教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ow3o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