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5篇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5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妨讓我們認真地完成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業生產工作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5篇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

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視頻會議相關文件精神,我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目標,立足一個“早”字,積極抓好春季農業生產工作,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促進了全區農業工作順利進行,現作總結如下:

一、切實做好春耕備耕工作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認識抓好春耕備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春耕備耕作為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緊迫任務,迅速行動起來,切實抓好各項關鍵措施的落實。20xx年我區種植業以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為方向,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優化作物品質,增加市場競爭力,增加種糧效益。積極組織貨源,積極準備春耕農用物資,全區化肥、農藥、農膜、種子等物資已基本到位。

二、加強在田作物管理

我委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查苗情、查墒情,加強分類指導,科學制定技術方案,促進全區夏熟糧油苗情轉化升級。對農户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對於因凍害等原因造成的長勢較差、脱力落黃的小麥、油菜田,要早施用返青接力肥,促進苗情轉化。對長勢正常的田塊,要適期施用拔節孕穗肥和油菜薹花肥。抓好病蟲草害防治。返青期是田間雜草高發期,對雜草較重的田塊要在氣温回升後,抓住冷尾暖頭,根據田間草相,選準藥劑,掌握適期,突擊開展春季化除,控制雜草危害。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組織防治,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三、加強農業生產領導

我委把春季農業生產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重要位置,強化責任落實,層層分解任務,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任務全面完成,為全年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2

20xx年,在鎮黨委、政府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鎮農業農村工作在20xx年取得成績的基礎上,又有了跨越性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躍上新台階,高效農業亮點頻現、精彩紛呈,設施農業面積位居全區之首,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前所未有,農業後勁明顯增強,農民居住、農村環境明顯改善,農業基礎地位明顯加強,“三農”工作邁上了新的發展平台。

一、以增強農業發展後勁為目標,以農業開發、基礎設施投入為途徑,大力推進全鎮農田水利建設與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今年我們充分抓住機遇,爭取上級項目傾斜,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大規模實施土地整理開發、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村橋涵路道配套改造步伐,為我鎮農業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水利是農業發展的命脈,繼20xx年全長13。54千米的仰化乾渠防滲渠工程順利建成後,今年5月份乾渠下游及保祥、建新支渠防滲渠又建成投入使用,徹底解決了全鎮農業生產、農業增效的用水瓶頸,為我鎮農業持續的穩產、增產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證。

國土開發整理工作,投入與推進力度前所未有。20xx年7月啟動建設的省投土地整理(保祥、澗河)項目,到20xx年底工程基本結束。項目不僅徹底解決北半邊四個村的用水問題,它還同時解決了二十多個村民小組的羣眾出行問題,目前每個自然村村村通上水泥路,使兩村近6000多口人受益,極大地改善和方便了兩村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為兩村羣眾的增收致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土地整理增減掛鈎工作同樣成績突出。由於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獎懲分明,嚴加督辦,鎮村兩級聯合組織人力、機械對土地整理及掛鈎項目加大推進力度,全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入庫項目2個,項目新增耕地50畝;增減掛鈎項目入庫項目48個,拆遷農户217户,新增耕地272畝,全面超額完成了區委、區政府下達我鎮的國土管理目標任務。20xx年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土地增減掛鈎工作先進鄉鎮”。

二、以穩產、增產為目標,以農業機械化作業推廣為手段,糧食生產工作穩步推進。

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發展糧食生產工作放在農業農村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一方面穩定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另一方面大力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xx年在去年推廣機插秧面積超萬畝的基礎上,機插面積達到1。98萬畝,佔水稻插秧總面積的85%,與此同時,秋小麥機播面積推廣比例超90%,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由收到種的全程機械化作業。農機化技術推廣工作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與讚揚。順利完成了夏秋兩季秸稈禁燒與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糧食高產創建工作獲得上級好評,實驗單產達700公斤以上。農機工作繼去年被省市表彰為“先進工作單位”之後,20xx年,依託鎮農機站成立的農機合作社又被國家表彰為示範合作社。

三、以打造高效農業第一強鎮為目標,以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為抓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規模肉雞、生豬生產工作。

發展高效農業,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建設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我鎮是農業大鎮,近年來,我鎮大力推動土地流轉工作,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截止目前流轉土地約8600餘畝,其中:設施蔬菜流轉4000畝,高效養殖流轉約2500畝,優質稻麥種植約2100畝。以土地流轉為前提,一方面緊緊依靠科技優化品種結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一方面通過農業招商,發展設施農業和規模化養殖,高效農業發展精彩紛呈,成為富民強鎮的一大抓手。

1、設施蔬菜連片開發:20xx年根據我鎮區位及特色優勢,黨委、政府傾全鎮之力重抓農業招商,高效農業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反季節蔬菜、規模肉雞養殖、無公害生豬生產等特色鮮明的五大產業集羣。隨着沭陽胡道之老闆於今年九月投資2600萬元佔地1018畝蘇躍蔬菜科技園項目的建成投產。我鎮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面積已達3900餘畝,加上其他蔬菜種植方式,全鎮累計蔬菜總鋪地面積達8000畝以上,真正成為全區名副其實的蔬菜之鄉。

2、規模肉禽養殖,總量迅速擴張:20xx年,我們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大力發展肉禽產業。全年共引進和建設規模肉禽類養殖項目10個。其中投產8個,分別是佔地84畝、雞舍1。6萬平米的宿遷市志峯肉雞養殖合作社;佔地45畝、禽舍1。2萬平米的宿遷市紅紅養雞場;佔地50畝、禽舍面積8000平米的宿遷市新橋肉鴨養殖有限公司;以及陽光肉雞、康盛肉雞、弘河肉雞、永信肉雞、軒隆肉雞;協議項目2個,分別坐落在新橋和同意村內。禽舍總建築面積達98000平方米,協議投資總額2。18億元,超額完成區政府下達我鎮的肉禽養殖目標任務。

3、推進生豬養殖鏈條化,產業模式全區獨樹一幟。以佔地56畝、建築面積1XX平方米的宿遷市環山良種豬繁育基地落户仰化並投產為標誌,經過本人與農業條線全體人員兩年的不懈努力,以宿遷市華忠種豬場提供種豬、環山良種豬繁育基地提供苗豬為產業龍頭,以淮陰正大(仰化)生豬養殖有限公司提供技術為產業支撐,一個由種豬-苗豬-肥豬繁育養殖,技術服務-飼料配送-訂單收購,渾然一體的產業鏈模式在仰化正式形成。全鎮生豬養殖一路攀升,形成了以鎮西豬場、鎮東豬場、念成豬場等大型生豬養殖場為產業主力軍的獨具特色的仰化生豬產業鏈,帶動了全鎮360多户專業養豬。預計年出欄生豬可達到12萬頭,生豬存欄在35000頭左右。

4、肉牛養殖異軍崛起,品牌效應顯山露水。今年5月,通過南上北下,鎮村幹部的共同努力,成功的引進了投資3000萬元的宿遷市劉老澗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和投資XX多萬元的肉牛宰割、鮮肉銷售一條龍的宿遷市富利來食品有限公司,10月初,該公司已從東三省購進了1000頭肉牛進場,正式投產。為實現規模擴張,打造品牌效應,11月宿遷市金牛肉牛養殖有限公司又成功落户我鎮,該項目佔地地40畝,是一個新的集肉牛養殖、屠宰、肉品銷售綜合型養殖企業。宿豫肉牛第一養殖大鎮和肉牛宰殺銷售基地初現雛形。

以上高效農業項目的落户建設與投產,符合國家扶持政策,適應了農業規模化、設施化、技術化發展的要求,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的產出率,壯大了農業發展的實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拉動帶動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也為我鎮高效農業上檔次、上品位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20xx年繼11年被區表彰為“高效農業”“農業招商”“土地流轉”工作先進鄉鎮之後,又被市政府表彰為“市高效農業先進鄉鎮”“市十大特色農業基地鄉鎮”榮譽稱號。

四、以改善民生、打造生態仰化為目標,認真抓好各項惠民政策與惠民工程的實施,新農村建設工作紮實推進。

1、順利完成植樹造林任務,打造仰化十里生態綠色長廊。20xx年,我鎮結合世行貸款建設防滲渠的契機,在仰化乾渠上種植了500萬棵杭白菊,並根據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原則,見縫插綠、做到應栽盡栽。栽植女貞、垂槐、紫薇、紅葉李、大葉黃楊、黃槐等花灌木及綠籬等各種景觀樹近8萬餘株。打造了仰化十里生態綠色長廊,這一舉措一方面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仰化鎮的農業品味和對外形象。

2、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改善羣眾生活條件,加快改水、改廁、改圈步伐。今年配合區能源辦在建新、孟灣、大同、同意、卜圩等村實施新能源建設(沼氣池)工程,計劃建造沼氣池330門,現已全部建成。

3、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開展“春雷行動”、“夏季風暴”;順利完成“三夏”“雙秋”工作,強力推行秸杆集中堆放、還田利用工作,嚴禁露天焚燒,農村衞生條件得到大幅度改善、人居環境得以大幅度提升。

4、配合省新農村五件實事的實施,進一步做好農村道路及橋涵配套建設工作。新增水泥路里程21。3km,新建六塘河三叉河大橋、郭圩大橋兩座,其他農橋涵洞35座。

五、以共同富裕為奮鬥目標,以項目幫帶、結對幫扶、扶貧貸款為途徑,多措並舉、確保了脱貧目標的完成

抓好扶貧工作,實現全鎮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央和各級政府的要求,也是鄉鎮黨委政府的主要責任,因而做好扶貧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20xx年扶貧工作,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項目幫帶、結對幫扶、扶貧貸款。

項目幫帶,即貧困户入股分紅。去年落户我鎮的隆潤蔬菜項目總投資2個多億。農户(含貧困户在內)以地入股,財政獎補資金貧困户入股分紅169萬元。同時該項目還帶動約450餘户貧困户就業,直接和間接帶動解決貧困人口約1700餘人。類似的高效農業項目帶動的貧困户約有680餘户。

結對幫扶,建立扶貧工作的長效保證機制。全鎮所有的鎮村幹部和中國小教師“手牽手”一對一每人幫扶一名貧困户。通過結對子,全鎮共有293名貧困人口得到長期有效幫助或救助。

扶貧貸款,着眼培育低收入羣體自身的“造血”功能。選擇貧困户中有勞動能力、致富願望、遵紀守法、信用觀念好、收入處於中等以下水平的貧困農户,發放小額扶貧貸款。20xx年區下達我鎮300萬元小額扶貧貸款指標,目前已全部發放完畢,預計可帶動89户、近400人口脱貧。

脱貧攻堅工作連續兩年獲得市區表彰。

回首20xx年農業農村工件,概括地説,糧食及農產品產量穩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得到空前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農田水利建設得到大力推進,農業發展後勁及農業生產支撐能力得到明顯加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改善。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黨委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鎮廣大幹羣共同努力的結果,是農業條線團結奮進、奮力拼搏的結果。

展望新的一年,我們一定要更加緊密的團結起來,拓寬思路、務實苦幹、奮力趕超,以打造“宿豫高效農業第一強鎮”為奮鬥目標,以更加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加速“強鎮富民”的宏偉目標早日實現而努力奮鬥。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3

一年來,在局領導班子的堅強領導和全體同志的幫忙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種植業職能,以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穩定地膜玉米麪積為重點,大力推廣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及新優品種,科學制訂農業階段性發展規劃,不斷提高指導農業生產的潛力和水平,圓滿完成了縣上下達年產12萬噸的糧食生產任務,總產到達13、1萬噸,完成計劃任務的109%,保證了糧食生產安全。

下面,就我個人今年工作狀況總結如下:

一、政治理論學習,全面提升自身素質

無論何時何地,我始終把學習作為幹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並且努力做到學以致用,不斷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春訓期間,認真反覆學習了郭縣長在全縣三幹會上的講話,深刻領會其實質,把它作為幹好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落實到為農服務的全過程中。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重點抓好業務知識的學習,對業務方面不懂的地方,虛心向老同志請教,並且努力做到活學活用,如今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二、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業政策,在工作中加以落實

一是以小麥良種統繁統供為中心,重點做好示範田建設工作。按照年初市上下達的計劃任務,透過廣泛宣傳、座談討論、實地察看、核實面積等,最後在全縣7個鄉鎮10個村確定10個田塊為今年的統供示範田塊,總面積2187、45畝,將統供良種及時、足量供應到位,為明年上級檢查,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二是做好今年地膜玉米麪積的彙總工作,為下一步資金兑付做好準備。

三、認真做好農業統計及上報工作

一是學習有關統計知識和方法,做到準確無誤。剛開始做統計時,感到整天與數字打交道,比較繁雜,還有點不適應,後經一段時間的學習和熟悉,很快就進入了主角。二是準確統計,及時上報。在統計過程中,我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一些階段性農業數字及時製表統計、彙總,力求到達數據真實,資料翔實,能較全面客觀地反映我縣種植業生產狀況,並按照要求及時上報上級業務部門,同時,做好上報狀況記錄,以便查詢。

四、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生產動態,用心應對自然災害

今春對田間作物生產狀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全面掌握田間生產動態,完成調查報告一篇。夏收結束後,根據領導安排,設計製作了農户種植結構狀況調查表,發放到機關全體同志,對我縣種植業狀況作了一次較全面的調查,構成分析報告一篇。個性是在我縣遭遇7、26冰雹大風襲擊後,我們立即組織有關農技專家、科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查看災情,研究討論,及時提出了開展生產自救6條技術措施,並下發到各鄉鎮,指導鄉鎮做好生產自救工作,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設計製作了《XX農業》宣傳彩頁

今年在籌備第14屆農高會期間,我主要負責設計、製作了《XX農業》宣傳彩頁,在整個製作過程中,無論是從圖片選取、文字説明,還是從色彩搭配、藝術效果上,我都能反覆比較,仔細斟酌,爭取到達效果。力求把《澄城農業》展示好、宣傳好,擴大對外影響,使全社會更多的人都能關注、支持澄城農業的發展。

六、做好信息宣傳工作

今年9月14日在《XX日報》上刊登簡明新聞一篇,宣傳我縣實行良繁母豬保險工作。

總之,一年來,我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點成績,但與領導和工作的要求還有必須的差距,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發揚成績,克服不足,從以下幾方面作起:

1、認真宣傳貫徹落實上級部門的農業政策、方針,在穩定糧食供應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努力提高單產水平,重點做好小麥良種統繁統供工作的實施。

2、結合具體工作狀況,做好對外宣傳報道,全年完成各類宣傳報道5篇。

3、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預測預防工作,及時制訂減災抗災技術措施,降低損失。

4、抓好幾項實用技術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探索新時期農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新渠道。

5、樹立大局意識,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4

**年,在省、市糧食局的正確領導和指導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自身糧食工作職能,切實履行工作職責,通過系統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目標任務,取得了驕人成績。現將20xx年工作總結和20xx年工作重點彙報如下:

1.全力做好糧食收購工作

今年我市國有糧食企業收購總量25.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1.65萬噸,同比增加7%。其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小麥13.43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3.63萬噸,同比增加37.2 %。

一是強化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為組織好今年糧食收購工作,組建了四個巡查組,機關每個人包保1個企業。各委託收儲企業法人代表與糧食局簽定了《嚴格執行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承諾書》,繳納執行糧食收購政策保證金。

二是宣傳政策,做到家喻户曉。採取統一模式製作《收購質價政策公示牌》,在庫點醒目處張貼,公佈委託收儲庫點名稱、地址和監督投訴電話,廣泛宣傳最低收購價格、質量標準,讓農民賣“明白糧”。

三是籌措資金,滿足收購需要。做到及早與中儲糧、農發行溝通聯繫,最低收購價鋪底資金及時預撥到位;在資金兑付中,設立資金結算窗口,保證農民當日賣糧當日能拿到現金,杜絕了“打白條”現象。

四是執行政策,維護糧農利益。各最低收購價收購庫點嚴格執行省局“三個絕不允許”規定,要求各庫點堅持做到以質論價,按規定增扣量,嚴格檢斤驗質,沒有出現拒收符合標準糧食、壓級壓價等情況,使農民賣“放心糧”。

五是優化服務,方便農民售糧。每個鄉鎮都設有最低價收購點,設置了樣品展示台,提供大型糧食清理篩、烘乾機、整曬場地、休息場所、茶水和防暑藥品,主動延長收購時間,及時驗質、作價、過磅、結算,隨到隨收,實行大户預約和困難户上門收購服務,讓農民售“舒心糧”、“滿意糧”。

2.加強糧食調控能力建設

一是適時的輪換儲備糧。糧食儲備庫抓住有利時機,及時輪換地儲小麥、粳稻,全部實現了順價銷售,根據市場小麥價格行情,到省內、外主產區增設收購點,確保輪入的地方儲備小麥質量達標。

二是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全市確定了5個糧油加工和24個放心糧油供應店(櫃)作為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增強了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

三是加強市場監測力度。形成了覆蓋全市的價格監測體系,重點對原糧、成品糧和食用油市場購進、批發、零售價實行動態監測,重大節日隨時監測通報,為保供穩價提供數據支撐。

3.加快烘乾中心建設步伐

一是思想認識先導,規劃制定科學化。按照xx市政府在全市推進糧食烘乾服務中心建設要求,已建成5個糧食烘乾服務中心,日烘乾能力達694噸,逐步形成了“規模適度、運轉高效、糧農滿意、政府放心”的糧食烘乾服務體系。

二是倡導社會資本,建設主體多元化。鼓勵糧食購銷企業與種糧大户合作建設烘乾中心,此舉既解決了種糧大户新糧無法整曬的困難,又增加了企業糧食來源。

4.實施“互聯網+”助推糧食流通現代化

一是建立智能導航系統。在每個庫區設立led顯示系統、觸摸查詢系統、地磅稱重系統,及時提供信息動態發佈、事務流程指導、庫區地圖導航等功能,售糧農民只要提供身份證,就可以實現從稱重、蜕皮、卸糧、付款一站式全程優質服務。

二是建立糧情監測系統。在糧庫內設立數字式測温系統和蟲害監測系統,全方位、實時跟蹤監測儲糧温度、濕度、蟲害等情況,杜絕了存糧安全事故的發生。

三是建立可視化監測平台。在市局設立終端平台,對全市已聯網的庫點實現遠程可視化監控,及時瞭解收購現場秩序,掌握進倉糧食的數量、質量等情況,實時監測糧庫糧食的進出情況。

5.提升糧食監管工作水平

一是開展“放心糧油店(櫃)”創建。按照糧食流通管理領導小組安排,組織市場監督管理局、衞生、物價等成員單位對全市28家放心糧油店進行全面檢查,投入近10萬元對4家“放心糧油店”進行提檔升級改造。

二是對成品糧油市場進行集中整治。聯合市場監督管理、衞生、物價等部門多次開展了“成品糧油市場規範建設”活動,重點對市區糧油批發市場開展整治。對個別索票索證不全、環境衞生較差等問題發出《整改通知書》,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三是開展依法定等誠實守信經營。根據全市糧食經營者的獎懲情況,結合企業信息變動情況,及時採集上報並錄入《江蘇糧網》行政執法平台,組織相關人員按照評價標準統一打分,使企業按照a、b、c、d四個等級對號入座,對劃分為不同等級的糧食企業,實行不定期巡查,直到整改到位,促進涉糧者守法、誠信經營。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5

**年以來,xx鎮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天府科技衞星城、國際空港自貿區”的城市定位,全面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構建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農業經濟實現持續增長。我鎮農業農村工作總結和明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工作總結

(一)“天府紅提園”提檔升級

改造避雨大棚260畝;開展葡萄促成栽培技術培訓3期450人次,使葡萄採摘期在原有基礎上提早20天左右;完成葡萄種植技術培訓5期556人次;引進葡萄新品種8個、推廣新技術3項。

(二)四個示範基地建設

1、白果蔬菜基地:依託農發局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提檔升級白果村蔬菜基地建設,輻射新街村、雙壩村,已打造完成3000畝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

2、地瓜種子基地:依託地瓜協會和地瓜合作社,制定統一的生產技術規程,在松柏村、三新村、梨園村、景山村統一技術培訓,發展示範户,全鎮已發展地瓜種子種植3000畝以上。

3、油橄欖基地:景山村採取家庭農場模式已種植260畝。梨園村完成240畝油橄欖栽植。

4、二荊條基地:在三新9組建核心示範片100畝,核心示範片採取統一種苗、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等方式。目前,全鎮種植面積達20xx畝。

(三)規範發展“農村三大經營主體”

培育農村市場經營主體,尤其培育帶動我鎮特色產業發展的現代農莊、家庭農場及農民專合組織。重點扶持紅提、二荊條辣椒、地瓜種子、健綠瓜果、沼氣、紅芽香椿、新農夫蓮藕、漁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民專合組織;規範家庭農場,引導完善相關手續。目前,我鎮有規範的國家級合作社1個,市級合作社1個,縣級合作社3個;市級示範家庭農場4個。今年新培育家庭農場2家,新成立合作社2家。

(四)幸福美麗新村工作

**年建設幸福美麗新村5個:雙壩村、三新村、白果村、松柏村、景山村,重點打造幸福美麗新村示範村雙壩村、三新村。雙壩村制定了蔬菜農場、胭脂桃園、荷塘映月、芬芳花園等為主題特色的產業規劃。白果村完成城市紅提公園概念規劃,正積極申報省級示範農業主題公園;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紅提節辦會新模式,成功舉辦第十屆紅提節,促鄉村旅遊業發展。三新村制定並落實獎補政策,促進觀賞魚產業發展。松柏村完成秋季馬鈴薯300畝基地建設。

(五)經濟相對緩慢村工作

三新村、松柏村、雙壩村、梨園村、景山村經濟相對緩慢村按照年初計劃正在積極推進中。

(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

(1)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制定了我鎮三資管理實施方案;監督各村(社區)建立民主理財制度,細化財務支出審批程序。(2)每月與村(社區)及銀行做好對賬工作。(3)完成村(社區)財務審計中問題的整改和現場核查工作。

(七)農民增收工作

前三季度完成農民人均純收入18100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6%。

(八)涉農安全工作

全鎮共開展各類涉農安全培訓40多期,培訓人員5000餘人次。

1、畜禽產品安全

對獸藥飼料經營户進行監督檢查28次,未發現有違禁藥品銷售現象。對214162羽家禽進行補免。發放消毒藥物384瓶,消毒面積累計達293181平方米。

2、農產品安全

全鎮共檢測蔬菜、水果農藥殘留3731批次,合格率為100%。檢查農資經營户52次,未發現經營違禁農藥的現象,進銷台賬基本規範。簽訂農產品安全目標責任書43份。

3、農機安全

與各村(社區)簽訂農機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與農機操作人員簽訂“雙超”責任書和承諾書40餘份。參加農機安全生產道路運輸整治工作。發放農機安全生產資料300餘份。年檢期間,對駕駛人員進行農機安全生產培訓2次。對維修網點和農機經營户進行了安全生產檢查4次。

4、水上及水產品安全

完成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4次,共抽查10個品種,未發現使用違禁藥品。對塘堰、水庫、溝渠進行了汛前排查,對場鎮易淹易澇地區的排洪設施進行了疏通,要求各水庫務必製作醒目的安全警示標誌,確保垂釣者、兒童等人身安全。檢查各村(社區)防汛物資儲備情況,對401名防汛人員登記在冊,保證安全度汛。

5、沼氣安全

農村户用沼氣池的利用情況調查,共檢查4352口,正常使用2288口,全年停用493口,半停半用425口,報廢436口,已填埋710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排除了安全隱患。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6

20xx年土肥站在局黨委和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切實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抓好測土配方施肥、重金屬污染修復治理等項目建設工作,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提升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現將一年來工作總結如下。

一、項目建設工作情況

(一)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圍繞“夯實土肥基礎工作、強化示範樣板帶動、加強配方肥推廣應用、大力推進測土配方施肥信息化服務”等中心工作,全面完成各項指標任務。

20xx年完成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00.2萬畝,其中早稻16萬畝,中稻10萬畝,晚稻30萬畝,玉米8萬畝,油菜2萬畝,蔬菜7.2萬畝、烤煙22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應用面積達農作物種植面積的65%以上。推廣配方肥1.86萬噸,其中水稻配方肥8400噸,玉米1500噸,油菜13100噸。免費為14萬户農户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指導服務。選擇烤煙、水稻、水果等15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示範樣板,示範面積21200畝。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應用示範,示範面積1010畝促進了配方肥推廣應用。強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信息化服務,全縣張貼測土配方施肥指導單元圖267張,覆蓋全縣26個鄉鎮,其中在仁義鎮農企合作示範鎮實現了施肥指導單元圖全村覆蓋,依託縣域測土配方施肥專家系統平台的網絡化應用,有效地促進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普及力度。截止目前項目總增產1.72萬噸,總增產節支7753.18萬元。

在土肥水基礎工作上,一是強化了田間試驗管理,明確了專人負責田間試驗,共開展蔬菜“2+x”田間試驗4個,玉米“3414”不完全試驗1個,晚稻配方校正試驗2個。加大配方的自修訂,主要的大配方(基肥)有早稻的15-13-13,中稻16—12-14,晚稻16-9-12,烤煙10-20-13等。做好了全縣土肥水調研,選擇100户農户開展農户施肥跟蹤調查。對全縣主要農作物開展最大、最適、最低以及配方肥建議調查摸底,切實掌握了全縣農作物施肥狀況。為下步進一步優化施肥結構、科學平衡施肥,實現化肥施用零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項目

20xx年xx縣重金屬污染耕地應急性修復面積50700畝,項目資金1235.3萬元。根據土壤基礎數據,選擇中輕度重金屬污染(0.3-1.0mg/kg)耕地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耕地應急性修復,項目計劃落實施用生石灰面積50700畝,優化水份管理50700畝,施用商品有機肥34000畝,種植綠肥16700畝,噴施葉面阻控劑50700畝。根據項目實施有關要求,結合實際,我們選擇敖泉鎮、方元鎮、浩塘鎮、和平鎮、雷坪鎮、歐陽海鎮、仁義鎮、樟市鎮等9個鄉鎮46個村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應急性修復,實施面積51471畝。對區域內晚稻生產區集中開展施用生石灰、優化水分管理、施用商品有機肥、種植綠肥、噴施葉面阻控劑等應急性修復技術措施。至20xx年7月1日起,共完成了商品用機肥、生石灰、葉面阻、控劑優化水分管理、種植綠肥等技術措施的物資及服務的採購,累計完成物資採購8546.0855噸,安排水分管理人員371人,採購資金1159.9848萬元。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一是成立了分管農業工作的副縣長任組織長的xx縣重金屬污染耕地應急性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9個技術指導小組,各項目鄉鎮同時也成立了領導小組,落實工作地方政府主體職責。二是制定工作方案,確保工作順利開展。制定了《xx縣20xx年重金屬污染耕地應急性修復實施》,出台了《重金屬污染耕地擴面修復項目考核辦法》,對各鄉鎮項目實施情況進地考核,建立獎優罰劣制,項目工作的前三名,分別獎勵2萬元、1.5萬元、1萬元。通過落實項目考核措施,調動了地方政府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僅落實好了各項工作措施,而且極大地調動了鄉鎮幹部的工作靈動性。三是開展產品抽檢,確保產品質量。商品有機肥抽檢28批次,生石灰抽檢18批次,阻控劑抽檢10批次,綠肥14批次。四是加強宣傳培訓,增強思想意識。累計組織各級培訓場次101次,培訓人員4968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5000餘份。特別是在8月17日至8月21日,我們組織縣鄉村三級培訓,講政策、講意義、講技術。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農民不僅明白了項目實施的意義,也掌握各項技術措施。五是規範產品採購,確保程序到位。在物資採購中,我們嚴格按照《關於20xx年長株潭耕地重金屬污染修復產品與服務技術質量要求的指導意見》組織項目物資招投標,所有物資採購一律按公開招標評標法進行,兼顧了企業利益,保證了產品質量和工作的有序開展。六是加強物資發放登記,確保物資落實不走樣。所有物資一經招投標,第一時間通知項目鄉鎮組織物資調運發放工作。採購的物資統一運到村,鄉鎮幹部、農技術員、村組幹部協同發放物資,領用農户在產品發放表上填寫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物資台帳經公示後,建檔造冊保存。通過落實鄉鎮主體責任,調動基礎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整個物資發放過程秩序井然,農民沒有不滿情緒。

二、耕地質量管理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意識。20xx年,我縣切實加強耕地質量建設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利用各種媒體廣泛開展對《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湖南省非農建設用地補充耕地項目驗收辦法》、《湖南省地地開發整理條例》、《湖南省耕地質量評定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全年出動宣傳車輛12台次,人員67人次,印發各類資料3.2萬餘份。

二是加強耕地質量管理,切實開展耕地質量評定工作。按照《湖南省耕地質量管理條例》、《湖南省耕地質量評定辦法》、《湖南省非農建設用地補充耕地項目驗收辦法》及《xx縣耕地質量管理辦法》,我縣着力抓好佔補平衡補充耕地建設與管理,農業局會同國土部門切實加強佔用耕地補充耕地項目的實施,嚴格按照《條例》和“兩個辦法、兩個通知》文件精神執行相關耕地質量與建設工作。具體包括: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核,耕地劃補方案的制定和審核,耕地補充項目選址論證,耕作層剝離回填方案制定,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和驗收等方面工作。20xx年,對火田村、潭沙村、掃村、茅慄村等5個村新開耕地進行了質量評定,面積129.24公頃。

三、耕地質量監測

建立了我縣耕地質量評定數據庫,建立並完善仁義岸村部級土壤肥力定位監測點和5個省級、10個市級大田肥力定位監測點建設,及時調查取樣跟蹤土壤肥力變化情況,建立了大田監測數據庫。

四、土壤墒情監測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要求,根據省站土壤墒情監測技術操作規程,結合本縣農業生產特點,20xx年,我們選擇了10個土壤墒情監測點,(其中旱土5個、水田5個),堅持每月監測土壤墒情2次,並及時發佈《湖南省xx縣土壤墒情簡報》,全年共發佈土壤墒情簡報12期,發佈墒情信息資料6000餘條。通過開展土壤墒情監測,基本掌握了我縣主要土種水份狀況與降水量間的關係及動態變化情況,為我縣的農業生產抗旱節水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五、其它工作

做好各類信息表格填報,嚴格按照省市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填報各類土肥水專業報表、項目進度月報等報表。紮實完成了各類總結、技術資料、工作動態簡報的編寫、上報和發佈等工作。

六、20xx年工作計劃

1、做好20xx重金屬污染修復項目申報工作。

2、加強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實施力度,繼續完善專家系統網絡數據的應用管理。

3、抓好大田肥力定位監測和土壤墒情監測工作。

4、加強耕地質量管理。

5、出版《xx耕地》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7

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工作,在農業生產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同時也有不足之處,下應對今年的工作做一下總結,並查找不足。

今年我們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提產量,帶頭建設產糧大場”為中心的前提下,用心開展了農業生產工作。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

1、帶頭優化種植業結構,○擴大高產作物面積,選用高產優質品種,主要運用推廣種子公司推廣的高產優質品種XXXXXX等。

2、帶頭推廣農藝措施,嚴格標準化管理,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今年年初我們帶領廣大水稻種植户早動爭主動,早扣棚提高地温,早播種提高秧齡,早插秧提高標準,並帶領農户出去參觀學習,取長補短。

3、帶頭應用新技術,運用新機械,今年採取沿線地塊寬窄行插秧,水田航化面積90%以上。

4、推廣新品種,在高產攻關上做示範,切實起到優農業領頭人的作用。今年主要做的試驗項目有:3414肥料應用試驗、水稻渠首綜合增温技術試驗等,以點帶面,實現高產攻關目標。

5、用心深入到羣眾中去,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把羣眾的疾苦作為工作的方向,千方百計為羣眾排憂解難,帶動羣眾致富,促進共同富裕。以資金、機車、人力、科技幫扶,解決生產季節實際生產困難。並且在日常生活和節假日期間,慰問走訪困難職工,幫忙解決生活困難。

在總結過程中查找不足

政治理論知識仍然需要繼續學習,加強自身的思想根基。繼續加強新時期X員禮貌禮儀新形象,從我做起。繼續加大,加深科技服務實踐,幫扶廣大職工共同富裕。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8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具體指導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20xx年工作目標思路開展工作,及時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提高廣大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20xx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76萬畝,其中玉米12萬畝,穀物(高粱、穀子、糜子等)16萬畝,豆類18萬畝,薯類26萬畝,油料作物2萬畝,其它作物2萬畝;糧食總產量6.9萬噸,其中玉米2.48萬噸,穀物(高粱、穀子、糜子等)1.32萬噸,豆類0.91萬噸,薯類2.08萬噸,其它作物0.11萬噸;種植業總產值預計達3.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達到8201元。

二、主要工作

(一)農村能源建設

完成2個養殖小區沼氣工程(金明寺白家印則村和王家砭豪則溝村兩個養殖小區)建設,每個小區新建100立方米沼氣池,配套120平方米彩鋼暖棚豬圈、20立方米蓄液池和1輛抽渣三輪;推廣利用太陽能熱水器300台,涉及全縣8個鄉鎮13村,現已安裝運行;完成5個村級服務網點建設任務,每個點新建一個20立方米蓄液池,配套一輛抽渣三輪車和部分沼氣配件;全年累計培訓沼氣技術人員300人次,學員基本掌握了沼氣的基礎知識和安全使用技能。

(二)農業科技服務工作

一是推廣玉米優良品種16萬公斤,品種為大豐3號、大豐30、晉單65、萊科818、永玉3號,種植面積10萬畝;推廣穀子優良品種4500公斤,品種為晉谷21、晉谷29、長生07、汾選3號,種植面積4500畝;馬鈴薯優良品種90萬公斤,品種主要為紫花白,種植面積7000畝。

二是繼續開展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採集土樣50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75萬畝,配方肥面積 25萬畝,用量 0.26萬噸。建立萬畝示範區1個,千畝示範片2個,百畝示範方7個,示範區每畝平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個百分點,全縣總節本增效2250萬元。培訓扶持650個科技示範户,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村級示範方300個。

三是圍繞我縣主導產業,積極開展普及性農民培訓,在全縣各鄉鎮舉辦培訓班共156期,培訓農民11500人次。

四是培育職業農民100人,經過自願申請、資格審核、公示等環節最終認定初級職業農民73人,並頒發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

(三)農業行政執法

組織開展了3次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共出動執法車62次,執法人員120人次,辦理農藥案件1起,糾正違規經營3起,沒收種子12公斤、農藥8公斤,發放農資宣傳資料18000餘份。通過農資市場專項整治和日常監管,假劣農資得到有效控制,市場經營秩序明顯好轉,農民合法權益得到保護。

積極組織開展氧樂果等15種農藥情況調查及農藥藥害、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調查等工作。全年累計培訓執法人員16人次,通過培訓,提高了執法人員執法水平和辦理案件的能力。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

一是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制訂《20xx年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結合“科技三下鄉”活動,對全縣10個農資市場、10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蔬菜水果農藥殘留進行了專項整治。

二是開展“三品一標”認證和監督工作。完成XX市縣興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8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對縣學峯農民紅棗專業合作社等10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企業進行無公害農產品技術指導,並啟動使用紅棗、小雜糧無公害農產品標誌16萬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共送檢樣品1510個(蔬菜1100個、水果410個),監測合格率在98%以上,確保蔬菜水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範創建。新創建1個監管示範鄉鎮(通鎮)和2個監管示範基地(縣華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縣瑞種植專業合作社)。監管示範鄉鎮初步完成5個標準化基地建設、1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試點企業建設。

(五)農業產業化建設

1.我局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建設,今年申報省級龍頭企業1個,市級龍頭企業2個;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50個,家庭農場15個,其中縣級示範家庭農場11個;市級一村一品百強示範村2個,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個。截止目前,我縣共有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6個;省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2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70個,其中市級示範社27個,省級示範社4個,國家級示範社2個,國家級示範加工社1個;全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1個(坑鎮赤牛坬村),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42個,一鄉一業示範鄉鎮2個(螅鎮、朱家坬),市級一村一品百強示範村2個,市級休閒農業示範點6個。

2.完成山地蘋果栽植2698畝,主要分佈在上高寨、方塌、興隆寺等11個鄉鎮,品種為長富二號;推廣葡萄新品種8個,栽植面積59畝,力爭一年栽植,二年掛果。

(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建設

1.旱作農業科技推廣項目:推廣全覆膜玉米4萬畝,涉及方塌、王家砭、劉國具、上高寨等10個鄉鎮79個村,4350個農户。因受旱情影響,核心區總產8425.6噸,平均畝產526.6公斤,較大田露地增產105.32公斤,增產率25%;輻射區總產11659.9噸,平均畝產485.83公斤,較大田露地增產64.59公斤,增產率15.3%。

2.高產創建:在金明寺、官莊、方塌等五個鄉鎮20個行政村,建立馬鈴薯高產創建1.01萬畝,因乾旱影響,平均畝產1688公斤,較大田增產270公斤,增產率19.1%。在金明寺鎮元團峁溝村落實馬鈴薯高產創建核心攻關田160畝,平均畝產1720公斤,較大田增產302公斤,增產率21.3%。

在方塌、興隆寺、王家砭等五個鄉鎮30個行政村,建立大豆高產創建1.03萬畝,平均畝產157公斤,較大田增產21公斤,增產率15.4%。在方塌鎮謝家溝村落實大豆高產創建核心攻關田200畝,採用雙溝覆膜、集雨保墒等技術,綜合管理,適時收穫,平均畝產147公斤,較大田增產11公斤,增產率8.1%。

3.高產集成技術推廣:在方塌、王家砭、朱官寨等五個鄉鎮推廣小雜糧高產集成技術4.8萬畝。其中,穀子2.4萬畝,平均畝產186公斤,較大田增產32公斤,增產率17.2%,核心示範470畝,平均畝產203公斤,較大田增產49公斤,增產率31.8%;綠豆1.3萬畝,平均畝產68公斤,較大田增產8公斤,增產率13.3%,核心示範290畝,平均畝產77公斤,較大田增產17公斤,增產率38.3%;紅小豆1.1萬畝,平均畝產79公斤,較大田增產12公斤,增產率17.9%,核心示範470畝,平均畝產89公斤,較大田增產22公斤,增產率32.8%。

4.旱作農業技術綜合示範點建設:在縣王家砭鎮豪則溝村建立了旱作農業技術綜合示範點,示範點設立50個農作物品種展示、5個試驗研究、120畝規範化栽培、36畝高產攻關田和新技術新品種新產品示範等五個功能區。示範點引用了集翻地、鋪膜、播種為一體的改良農機具,示範展示了穀子膜側栽培、玉米全膜覆蓋栽培等農業新技術,應用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和太陽能殺蟲燈、粘蟲黃板等綠色防控技術。

農作物品種資源展示:收集展示50個品種,其中:穀子25個、大豆25個。根據測產結果,25個穀子品種中,畝產200公斤以上有1個品種,晉谷21;畝產180-200公斤有12個品種;畝產150-180公斤有7個品種;畝產151-200公斤有9個品種;畝產150公斤以下有5個品種。25個大豆品種中,畝產達到150公斤以上有1個品種,汾豆79;畝產140-150公斤有10個品種;畝產140公斤以下有14個品種。

試驗研究:共安排5個試驗,分別是:食用豆新品種示範,選擇綠豆新品種中綠8號、芸豆品芸2號、龍芸4號,進行標準化種植,每個品種種植2畝;豆象防控技術試驗1個;綠豆細菌性疫病藥劑防治試驗、穀子品種多點對比試驗、耕地質量提升試驗各1個。

規範化栽培:共計120畝,其中全膜玉米50畝,平均畝產526.6公斤,較大田露地增產105.32公斤,增產率25%;雙溝覆膜綠豆70畝,平均畝產149.6公斤,較大田露地增產23.8公斤,增產率19%。

高產攻關:按作物種植區安排高產攻關田塊,其中谷子膜側栽培10畝,平均畝產201.9公斤;雙溝覆膜綠豆8畝,平均畝產126.3公斤。

(七)新品種示範展示工作

玉米新品種示範展示:

方塌謝家溝建立了玉米新品種示範展示田,面積22畝,示範品種為榆單88、晉單65、秦單8號、陝科9號、大豐30、五單2號等10個品種。根據測產分析,上述10個品種,具有推廣優勢的品種有榆單88、陝科9號、大豐30和五單2號。

馬鈴薯新品種示範展示:

方塌謝家溝梯田地中建立了馬鈴薯新品種示範展示田,面積12畝,示範展示品種為種薯18、種薯948-a、莊薯3號、青薯9號、隴薯7號、冀張薯8號6個品種。技術員嚴格按照試驗田操作規程,科學規劃、合理種植。 根據測產分析,6個品種中青薯9號畝產最高,莊薯3號畝產第二。

穀子新品種示範展示:

金明寺鎮秦馬礆村建立了穀子新品種示範展示田,面積180畝,品種為長生07、汾選3號、晉谷21。技術員嚴格按照試驗田操作規程,科學規劃、合理種植。 根據測產分析,長生07畝產最高,需擴大示範種植面積。

(八)植保植檢工作

1.加強農作物有害生物的預測預警工作,為指導大田綜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結合我縣實際,選派專人對紅棗、馬鈴薯、優質小雜糧等主要農作物進行定點監測,確定棗象甲、棗食心蟲、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玉米紅蜘蛛、綠豆蚜蟎等主要有害生物為重點監測對象,定時定點調查記載,分析掌握其發生規律,及時準確發出情報信息,並把防治技術及時傳遞到千家萬户,有力地指導了大田防治工作。

2.規範檢疫執法,加強植物檢疫宣傳。深入貫徹檢疫法規的同時,認真細緻地對番茄、菜豆、黃瓜、馬鈴薯等作物進行了檢疫,特別對番茄潰瘍病、菜豆象、黃瓜黑心病、馬鈴薯甲蟲、梨等檢疫性有害生物進行嚴密重點監測。同時利用植物檢疫宣傳月系列活動,向廣大農民朋友宣傳法律法規、植物檢疫防控、檢疫性有害生物識別等相關知識。共開展巡迴宣傳諮詢活動8次,發放宣傳資料10000份,張貼標語50 條。

(九)開展土地確權登記工作

1.動員培訓,加大宣傳

我局先後對測繪公司技術人員、各鄉鎮幹部、村幹部及部分村民進行業務培訓,培訓主要內容包括測繪業務培訓、土地確權登記信息管理系統軟件培訓、測繪公司入村前等培訓,共培訓20xx多人次。

利用縣電視台、廣播電台、縣農業網進行土地確權登記相關知識進行宣傳報到,並就《致全縣農民朋友的一封信》進行廣播宣傳;發放宣傳頁4000頁,張貼確權登記標語5條。為確權登記工作的順利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測繪招標及測繪公司工作情況

根據省、市相關要求,擬定測繪招標相關內容,經縣發改局批准、公開招標等環節,最終確定XX市信泰盛乾工程測繪有限公司等六家測繪公司對我縣承包土地進行測繪。7月下旬,各中標公司陸續入場開展工作。截至目前,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入到測繪指界階段。共完成入户調查380個村,測繪指界28個村。

(十)全球農業文化遺產推進情況

1.在遺產地保護區域內,全面推廣有機紅棗生產技術。通過樹幹刷白、性誘劑防治等多種措施對遺產地有機紅棗進行了保護,紅棗喜獲豐收,年產達60萬公斤。

2.加強遺產地保護與發展的宣傳工作

在榆高速路旁租賃巨型廣告牌1塊進行古棗園宣傳;給來遺產地參觀者發放《縣泥河溝情況簡介》5000份;設計生產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標誌(giahs)禮品盒3000套。宣傳縣紅棗,打造千年油棗品牌,舉辦了“申遺成功週年文藝晚會”等文藝活動,極大豐富了遺產地棗農的業餘生活。

3.積極推進工程保護措施

縣古棗樹三面環山,石坬裸露,在遇強降水時易形成山洪,對古棗樹沖刷十分嚴重,因此,對古棗園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今年經多方爭取,共投入70萬元,在核心保護區內新修地下地上排洪渠80米、圍牆200米、護坡160米、修復水毀橋一座等當務之急工程。

三、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技術力量薄弱,基層農技服務體系不夠健全,農民年齡結構偏大,嚴重影響着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力度不大,認識不到位,尤其是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質量安全意識水平低;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不健全,尤其是鄉鎮監管站發揮作用不強,影響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全面開展;

(三)農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農產品營銷服務網絡不健全等問題都明顯制約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農業配套資金嚴重不足,制約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20xx年工作思路

(一)繼續抓好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推廣地膜覆蓋技術,因地制宜推廣全膜雙壟溝播、雙溝覆膜、壟溝種植、平地覆膜等技術,實現高產;

(二)做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以高產創建產量為目標,繼續為示範區農户提供施肥數量、肥料品種、施肥方法等指標,促進科學施肥,實現節本增效;

(三)做好上級下達的太陽灶、熱水器、節柴灶等推廣任務;

(四)繼續加大農業技術、沼氣使用技術、紅棗高產技術等技術培訓;

(五)做好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監管工作,積極扶持我縣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六)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推進集體產權改革,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和流轉機制;

(七) 繼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八)加強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開展農資大檢查;

(九)繼續加大蘋果及葡萄的栽植面積;

(十)20xx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土地確權登記工作。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9

一、農業農村工作回顧

今年以來,各鄉鎮及各涉農部門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建設國際稻米城,爭當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排頭兵”的戰略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及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災救災,一手堅定不移抓農業發展,克服了特殊困難,頂住了特殊壓力,實現了農業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主要體此刻“三穩、三提升、三改善”

三穩:

——糧食作物穩定增產。經過實施糧食高產創立工程,確保了糧食主產縣的地位不動搖。全縣共落實水稻面積59.62萬畝,較去年增加3.53畝,糧食總產量達4.77億斤,較去年增加0.04億斤,實現了連續五年超歷史。

——畜牧水產穩步發展。全縣註冊養豬企業共發展到23家,成立了養豬合作社5個,建立種豬場6個(其中一級資質2個,二級資質4個),建成萬頭以上規模豬場20個,年出欄100頭以上的專業户196户(其中:1000頭以上的有48户)。預計全年生豬出欄60.2萬頭,其中:供港7.3萬頭,分別比去年增長20.2%、25.86%;生豬產值預計可達9.3億元,較去年增長41.3%。肉類總產量51280噸,以生豬為主的畜牧業產值達11.28億元。全縣共完成水產養殖面積65600畝,同比增長1.7%。其中珍珠養殖面積達6000畝,完成水產品產量XX0噸,同比增長37.9%,水產品總產值到達2.6億元,同比增長30.9%。

——農業效益穩鍵增長。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預計達22.28億元,同比增長39.25%,農民人均收入3720元,同比增長101元,增長2.8%。

三提升:

——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升。萬年珍珠集團順利重組,貢米、生豬二大產業集團發展迅速,其中萬年貢米集團年產20萬噸大米生產線已開工建設,生豬產業集團4個萬頭豬場正在新建。萬年貢米集團已成為省上市指導公司,珍珠集團成為市上市指導公司,萬年生豬集團的上市準備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萬年貢米集團可望實現產值13.85億元,同比增長19.4%;生豬產業集團預計出欄生豬58萬頭,實現產值10.8億元(數來於生豬集團,其計算的產值超過農業局上報的全縣生豬產值);全縣各類農業企業已發展到250家,新增6家,萬年貢米集團、萬年生豬產業集團、萬年珍珠集團、鳳珠實業公司、喜果綠化公司5家企業成功入選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企業入圍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評選名單;雷竹、油茶、吊瓜、食用菌、蔬菜五大新型產業基地初具規模。雷竹種植面積已達1萬畝,油茶麪積2萬畝,吊瓜面積3000畝,食用菌面積5萬平方米,大棚蔬菜基地近1000畝。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註冊73家,新增8家;農村經紀人已達478人;14個專業村被列入省“雙十雙百雙千”工程“一村一品”專業示範村;新獲綠色食品標誌2個,全縣獲得綠標的農產品已達11個;五家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項目建設實施單位已完成計劃投資額的77.6%,預計12月上旬能夠

全部進行項目驗收。

——民生工程保障水平明顯提升。認真落實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發放早稻良種補貼等各種涉農補貼3384萬元,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覆蓋面100%。大力實施陽光工程和雨露計劃,培訓新型農民3300人。紮實推進了12個扶貧開發重點村的扶貧工作,扶貧搬遷移民400人;保障城鎮低保對象2885户、9460人,發放低保金1263萬元,人均補差達140元;保障農村低保對象4529户、10835人,發放低保金675萬元,人均補差達50元,發放城鄉低保對象副食品補貼157.9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386萬元,極大地緩解了困難羣眾看病難問題。開展了五保對象普查活動,全縣共核定五保對象2521人,下發五保金380萬元。水庫移民扶持政策全面落實,撥付移民項目資金172.5萬元。

——森林防火防控水平明顯提升。應對災後森林防火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全縣各級投入前所未有的人力精力,採取前所未有的斷然措施,打贏了一場科學防火的人民戰爭。(1)高位推動。將原森林防火指揮部升格為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總指揮、縣長為總指揮、分管副縣長為指揮的森林防火指揮部,進一步加強了森林防火的領導。同時,縣政府專門從財政安排了60萬元經費,用於購置滅火裝備,切實提高防火專業隊伍防火滅火本事。(2)四級聯防。建立了縣、鄉、村、組四級森林防火聯防長效機制,縣裏成立了一支3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專業消防隊,實行軍事化管理,集中食宿,24小時在崗待命。每個鄉鎮、村委會、村小組按營、排、班的民兵建制形式,分別成立了一支40人以上的半專業森林消防隊,2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應急隊,1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巡邏隊,構成了四級聯防、羣防羣控的良好局面。(3)全縣動員。從各縣直單位抽調了1409名幹部在全縣143個村(居)委會、1268個自然村和居民小組開展“千名幹部進村入户”活動,廣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防火期間,以縣長令的形式印發了7萬餘份《萬年縣森林防火禁火令》、印刷了7萬份《森林防火基礎知識小冊》發放到全縣每個農户手中,並在全縣中國小校廣泛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小孩教父母”

活動,將森林防火知識、法規帶進千家萬户,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曉、人人皆知。經過以上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災高發態勢,實現了清明期間“零”火災目標。

三改善:

——新農村試點村快速推進。納入全縣試點工作範圍的自然村共100個,其中省級試點自然村74個。今年以來,我們牢固樹立“戰役意識”“民本意識”“平台意識”三種意識,緊扣提升試點村農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環境五種生活品質目標,突出重點,創新機制,強化措施,不斷提升試點工作的操作層面和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全縣共投入資金3138.32萬元,截止到11月底,全縣74個省級新農村建設點100%完成村莊規劃;建設村內主幹道107.9公里,改水3917户,改廁3319户,改房1319户,使用清潔能源1971户,其中使用沼氣户數939户,使用太陽能户數832户;各試點自然村電視和電話基本普及。全縣已構成“一村一品”試點村75個,其中貢米、雷竹、吊瓜、泡桐、蠶桑、無籽西瓜、蔬菜等種植類的專業村46個,生豬、龍蝦、漁業、珍珠、獺兔、麻羊等養殖類的專業村15個,加工、運輸、商貿、勞務、農業旅遊等各類的專業村14個;試點村農民人均“一村一品”純收入2437萬元,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1%。

——“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強勢推進。全縣上下堅持以“四化“為目標,嚴格按照“弘揚抗冰保電精神,決戰‘一大四小’工程”及“全縣總動員,會戰一百天,決勝十萬畝,綠化我萬年”的.要求,以山上綠化為依託、以通道綠化為重點、以城鎮綠化為突破口、以農田林網建設為支撐,不斷強化領導,加大投入,廣泛宣傳,積極組織動員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參與造林綠化,有力地推進了我縣“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全縣已完成新造林5萬畝,其中補植3萬畝;完成育苗1780畝,雷竹施肥1萬畝,義務植樹60萬株。今冬明春10萬畝造林任務,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實造林主體,外業規劃設計全部完成,全縣完成整地挖穴面積6萬餘畝。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萬年縣用水安全規劃》已獲縣人大常委會批准;《萬年縣江河流域綜合規劃》和《萬年縣農田灌溉工程規劃》編制工作已進入尾聲,三個規劃的編制,必將為我縣今後爭取水利項目奠定紮實基礎。姚坊電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徹底解決了我縣濱湖鄉鎮的排澇問題,這是我縣水利工程建設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在6月份的防汛過程中,該工程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併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張家山及8座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開工建設,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5座,解決存在農村安全飲水問題人口2.2萬人,改造中低產田1.25萬畝,建設標準農田5000畝,全面啟動大港橋渠系加固工程。爭取到齊埠圩除險加固工程等21水利設施建設項目列入國家或省相關項目籠子,項目資金將過億元;創新水務管理機制,成立了萬年縣水務管理委員會,向水務一體化管理邁出了重要一步;成功組建了大禹水利投資有限公司,將有效破解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瓶頸。

總的來看,全縣農業農村工作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措施紮實、成效顯著,但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業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規模不大,帶動本事不強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二是種糧比較效益下降。從XX年年9月份開始,全縣化肥等農資價格持續上漲,目前,複合肥較去年同期增長80%,尿素增長25%,鉀肥增長100%,磷肥增長90%,農藥增長10—20%,因農資價格上漲,每畝雙季稻種植成本增加了130元左右,而國家補貼為每畝136元,比去年增加了57元,農資漲價幅度遠遠超出國家惠農補貼幅度,較大程度影響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三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雖然從XX年開始實施的三年病除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完成,梓埠聯圩電排站更新改造工程順利結束,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極大改善,但我縣仍還有較多小型水庫、萬畝以下圩堤極需除險加固。同時,由於渠系配套工程嚴重不足,灌溉設施薄弱,導致渠系水利用係數偏低,水庫雖然修好了,但不能發揮應有的效益。

二、工作思路及措施

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縣“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的關鍵一年,根據當前農村發展改革形勢,按照縣委、縣政府戰略部署,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全精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統領,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着力推進農村改革、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試點村建設,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構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綜合各種因素,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目標:農業總產值到達24.06億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收入到達3936元,同比增長5.8%;糧食總產穩定在4.5億斤以上。

具體工作思路能夠概括為:創新一個機制,推進三大建設,實施五大工程。

(一)創新農業經營機制,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針對一家一户分散經營與大市場不相適應,勞力、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利用不充分,雙層經營體制“統”的層次薄弱等矛盾,重點在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進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切實轉變農業經營方式。一是依法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權能為重點,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管理和服務,鼓勵農民以轉包、轉讓、出租、互換、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鼓勵農村種養大户、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外出務工返鄉創業者等多種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二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切實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建設現代農業中具有基礎性、全局性、長期性和制度性的關鍵性舉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進加快發展。使其成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組織和完善雙層經營體制中統一經營及發展規模經營的有效載體。三是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快扭轉雙層經營體制“統”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適應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和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大力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重點經過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和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和服務機制創新,奠定農業公益性服務的基礎;研究制定扶持發展經營性服務組織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使其成為完善雙層經營體制和發展規模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

(二)推進三大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1、推進新農村建設點建設。堅持用經營的策略建設新農村不動搖,以打造有個性的特色化村莊為核心,進一步創新思路、機制和方法,強力推進,快速啟動,較好堅持新農村建設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領先地位。在選點定點上,突出“三個優先”:優先選擇國道、省道沿線和中心城鎮、旅遊景區周邊的村莊列入明年試點範圍,集中力量打造連線成片精品亮點;優先選擇一批產業發展、人居環境、鄉村文化的個性化村莊,並給予疊加點扶持其改善基礎設施和打造工作特色。優先選擇先期成立理事會、組織完成“三清”、簽訂農户分户項目協議書、籌集資金10萬元以上的村莊列為試點。在工作方法上,堅持“四個結合”:堅持把新農村建設工作同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相結合,把新農村建設工作同弘揚稻作文化相結合,把改水改廁同普及太陽能和沼氣建設結合,把推進城鎮化和實施民生工程相結合。在推進機制上,注重“五個強化”:強化結對共建機制、強化項目推進機制、強化規劃執行機制、強化投入多元機制、強化獎優罰劣機制。

2、推進“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緊緊圍繞“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三年總體目標,深入推進林業產權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推進造林主體多元化、林權交易市場化、林業經濟產業化。力爭再完成造林綠化10萬畝,森林覆蓋率到達63%,提前一年完成省裏提出的預定目標。一是推進造林主體多元化。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責權利結合的原則,在穩定所有權,完善承包權的基礎上,堅持依法、平等、自願、有償原則,積極鼓勵林地合理流轉;儘快出台具體政策,鼓勵各類法人、經濟實體和個人以承包、租賃、拍賣、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參與林業建設和綜合開發。二是推進林權交易市場化。建立林業產權交易中心和評估中心,成立網上林業產權交易平台,力爭將網上林業產權交易平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林業產權交易網,充分激活和規範全縣林權交易市場。三是推進林業經濟產業化。大力發展以楊樹、泡桐等樹種為主的工業原料林基地,進一步壯大以雷竹、油茶、花卉為主的經濟林基地,積極培育和扶持林業加工企業,加快林業產業一體化進程。力爭新建雷竹基地3萬畝,油茶基地4萬畝,林業產值突破10億元。

3、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抓好項目申報工作。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的戰略機遇,認真研究和用好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盯緊重點支持領域和項目,做好項目的策劃、規劃、立項、編制及申報工作,爭取有更多項目進入國家、省級計劃籠子,確保並爭取突破應有份額。另一方面,抓好項目實施工作。儘快完成《萬年縣江河流域綜合規劃》和《萬年縣農田灌溉工程規劃》設審;抓緊實施大港橋、羣英2座中型及11座小(一)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切實做好大港橋(含餘源)水庫灌區渠系配套加固工作,全面啟動萬畝圩堤齊埠圩除險加固和鄱陽湖二期治理第6個單項工程,大力實施以供水水源地、坡耕地水土綜合整治和崩崗治理為重點的水土堅持項目,繼續推進造地增糧富民工程和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建設標準農田4.5萬畝;解決全縣12鄉(鎮)2萬人口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三)實施五大工程,着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滯後,從根本上弱化了我縣在農業生產上的比較優勢。必須始終把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提升農業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大力實施“龍頭帶動、市場牽動、基地促動、標準驅動、內外聯動”五大工程,努力構建龍頭企業加工附加值高、帶動農户增收本事強、特色基地發展速度快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1、大力實施龍頭帶動工程。圍繞貢米、生豬、珍珠三大產集團和省市龍頭企業,做好項目扶持、技術服務等工作,力爭三大產業集團早日上市,其它龍頭企業實力更強、帶動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縣骨幹企業的具體措施和評選辦法,重點扶持50個強勢骨幹企業,促使全縣農業企業整體崛起。進一步發揮我縣資源、產業優勢,吸引縣外資本、民營資本、工商資本到我到投資、開發農業,重點引進國內外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集團,藉助外力發展一批起點高、規模大、鏈條長的大型農業項目,用一流企業、一流技術、一流產品儘快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力爭今年新增農業企業10家,其中加工型企業新增5家。

2、大力實施市場牽動工程。進一步完善農產品的市場體系,以批發市場和區域性專業市場為重點,放手發展、積極引導、逐步完善,為農產品銷售供給載體。加快培育各類中介組織和農民經紀人,發展壯大以農民為主體的農產品營銷隊伍。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加快農業信息體系建設,抓緊實現與鄉鎮站所、農產品市場、龍頭企業、農業中介組織的聯網,開拓無形市場。

3、大力實施基地促動工程。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大力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和糧食高產創立工程,切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5億斤以上。圍繞貢米、生豬、珍珠等特色農業,重點抓好裴梅的3000畝有機貢米基地、湖雲的萬畝省級水稻高產示範片、以梓埠為主的20個萬頭豬場、以石鎮為主的千畝吊瓜基地和5萬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為主的千畝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設。力爭生豬出欄70萬頭,實現產值10億元。

4、大力實施標準驅動工程。堅持把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監管力度,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監管水平。加快質量安全檢測站建設步伐,健全農業標準化體系,大力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標準化種養比重。加強監測體系建設,完善監測手段,提高監測本事,組織開展農產品例行監測和抽檢活動,公佈監測結果,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確保消費安全。嚴格農產品生產全程監管,對農產品產地環境,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實行全程監控,切實從源頭上杜絕各種安全隱患,嚴防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發生。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培育萬年生豬、萬年貢米、萬年珍珠等知名品牌,支持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大農產品註冊商標和地理標誌保護力度。力爭認定無公害產地3個、認證綠色或有機食品4個。

5、大力實施內外聯動工程。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加強與發達地區的聯繫和溝通,密切農產品經貿往來,強化信息、市場、管理、資源多方面交流、對接、聯姻,力爭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開展戰略合作,有力提升我縣農業開放度和外向度;堅持以“現代、科技、規模、高效”為標準,加強與對台聯繫,積極引進台資企業,加快贛台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力爭到,該試驗區初具規模,發揮出示範效益;積極鼓勵各類農業企業、專業大户,突破傳統地域界線,走出萬年門户,開發利用外地資源,實現農業的外向擴張。

三、第一季度工作安排

一是督促和帶領農口各部門積極跑部進廳,加強項目申報工作,力爭更多的項目落户萬年,確保完成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十百千”工程任務目標。

二是深入各鄉鎮,加強“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督查,確保10萬畝造林綠化任務得到全面落實。

三是抓好農田水利項目的實施工作,確保在汛期前所有施工項目能按時按質完工。

四是抓好森林防火和動物防疫工作。

五是抓好春耕備耕工作,力爭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開門紅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0

20xx年我鎮農業工作在以黨的十六大精神和國家十一五規劃為指導下,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以擴大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結合城郊休閒農業為方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為目標,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厚實基礎。

20xx年主要完成指標:農業總收入1.98億元,比上年增長5.9%;農民人均收入7225元,增長8.1%。新增市級品牌一家,創立一家蔬菜產品研發中心,完成1500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提前完成畜牧環境整治工作。

一、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農民合作意識增強

農業企業穩步發展。20xx年全鎮農業企業產值堅持快速增長,總產值達1.18元,比去年同期增9.3%。農業企業經過QS認證7家。企業注重自身層次的提升,今年技改、廠房擴建投入資金325萬元,新建產品化驗檢測室,完善各項產品檢測設施。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三豐可味雪菜食品有限公司創立三豐蔬菜食品研發中心成功,為產品發展提升了空間;同時在西城村承包土地200畝,積極開展新品種試驗與繁育。

農民專業合作社亮點突出。經過一年來的規範化建設,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社員人數、註冊資金、帶動農户增收上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全鎮9家合作社共有社員271人,註冊資金總計227萬元,聯繫帶動農户1700多人。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幫扶社員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濱海蔬菜合作社對全年雪菜種植質量好、按要求規範操作的大户給予農資獎勵,共獎勵農資15噸;淺海紫菜養殖合作社在9月份受13號颱風影響,其中一個生產組的紫菜棚受損嚴重,其他三組農户在理事長的帶領下主動讓出部分自已的養殖棚,給受損的社員,在大災面前體現出的合作社的互幫互助;星盛合作社積極創立生態養殖園區,為解決畜牧養殖環境污染探索出路。

訂單農業進一步擴展。農業訂單緊密聯結了企業與農户,理順了企業與農户的關係,不但保證了企業生產資料的來源和品質,也穩定了農户生產的信心和收益,使企業和農户取得了雙贏。經過近幾年訂單農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農户意識到農業訂單的重要性,早早地與企業簽訂了訂單,種子供應、田間管理和收購統一由企業派專人指導,農户即省心又省事。全鎮今年共開展訂單1278户,訂單面積6500餘畝。

二、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效益農業比重增大。

效益農業快速發展。隨着我鎮經濟、交通和環境的不斷改善,農業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一是休閒觀光農業的興起。濱海垂釣觀光園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重視品牌宣傳,全年共接待遊客7300人次,收入43萬元,同比養殖收益增3.68倍。

二是新品種的快速推廣。今年推廣“杜長大”瘦肉型生豬,覆蓋率從去年的45%增加到此刻的95%,效益增加明顯。

三是設施農業快速增加。今年全鎮大棚設施栽培面積1700畝,增幅42%。大棚農產品覆蓋面越來越廣,逐步擴大到蔬菜、草莓、葡萄、柑橘等高級經濟價值作物。

糧食生產堅持穩定。全面落實糧食補貼政策,不斷改善農田設施,引進推廣優良品種,充分調動了農户種糧的積極性。全鎮今年落實糧食種植面積11300畝,後期受二次颱風影響,晚稻出現了大面積的倒伏和青枯,平均畝產仍到達了410公斤,全鎮糧食總產量4633噸。

農業規模化趨勢明顯。我鎮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引導農户開展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農業大户的示範作用,加快農業政策宣傳,規範土地流轉機制,加強對合同的監管。今年,全鎮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到達6155畝,流轉率28.8%,規模經營10畝以上農業大户303個。

三、無公害生產快速推進,農產品更加安全。

農業標準化生產穩步推進。繼續鼓勵企業無公害認證的開展,並給予必須的資金獎勵。今年經過無公害產地認證企業三家,認證面積2550畝,經過無公害產品認證企業二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標準制度化建設更加完善,推行“統一供種、統一用藥、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收購”的四“統一”標準。

疫病、蟲、草防治落實到位。為嚴防畜禽禽流感、口蹄疫的發生,全年共免疫生豬41336頭次,牛29頭次,山羊321只,雞鴨等禽類106253羽;並做好生豬出境檢疫,共檢疫生豬23000多頭;配合做好松材線蟲的防治,全部清理鎮域內死松樹;全年清剿加拿大一枝黃花草四次,共投入資金4.2萬元,清剿面積420餘畝,有效的抑制了一枝黃花草的擴散。

農產品安全監測力度加強。今年新成立農殘速測檢驗室,共抽檢上市蔬菜73次,檢測合格率100%;推行自產蔬菜上市證制度,共登記上市證153份。檢測和上市證制度的開展,有效的提升了農户安全生產的意識。與水產養殖户、蔬菜種植户簽訂安全用藥書166份。

四、農業基礎設施全面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農業綜合開發進展順利。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關係到農業生產本事的高低,直接關係到農民的經濟收入。今年共投入資金300萬元,高標準嚴要求的盧一村1500畝農田的國家極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經過驗收。落實了20xx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共計南一、岐西、唐家、岐化四個村,3800畝農田,已經過招投標,準備進場施工。

水利設施基礎明顯增厚。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和實際農業生產需要,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對水庫內塘進行全面安全檢查,繼續搞好河道保潔,恢復河道調蓄功能,改善河網水環境及河道兩岸景觀,構成水清、岸淨、景美的平原河網體系;今年完成和落實的水利設施項目有:

投資28萬元完成周一江塘加固工程;

畜牧環境整治任務提前完成。今年繼續穩妥推進畜牧環境整治工作的開展,分批分村逐一關掉。共關掉養殖場142家,其中:生豬養殖場82家,蛋鴨養殖場60家;關掉養殖棚舍面積26933平方米,其中轉混結構21047平方米,棚屋1966平方米,竹棚3920平方米。至此,提前一年完成了既定的整治任務,禁養區範圍內的畜禽養殖場已全部停產關掉或搬遷。

林業生態顯著改善。加強植樹造林,調整林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全年林相改造面積370畝,栽植楊梅13000株,香樟3000株,合歡5400株。建設以名茶、用材林為主的基地造林300畝,以柑桔為主的林業結構調整500畝,開設方橋、週一、姚家等五個村生物林帶3.2公里。嚴格執行木竹憑證採伐、憑證運輸制度,嚴禁採伐闊葉林,全年材積採伐控制在立方米以下。加強森林火險的防治,成立15支森林救火小分隊,開設防火林帶,全年火害率控制在0.1‰以下。

五、農業綜合服務更加健全,支農效果明顯提升

政策性農業保險發揮積極作用。農業種、養殖是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都很大的行業,建立風險穩定機制,是保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保障。今年我鎮參加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單位和個人共35户,其中:晚稻17户,生豬17户,鋼構大棚1户。政策性農業保險在“保大災”上發揮作用明顯。尤其是二次颱風影響,全鎮晚稻受災嚴重,參保的17户晚稻種植户共得到保費賠付67740元,有效的減輕的農户的損失,保障了農業生產。

農業科技服務逐年完善。今年繼續抓好以“綠色證書”培訓為主的農業生產技術培訓,加快農業適用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加強農業科技在促進農業增效中的作用。今年共開展水產養殖、生豬養殖綠色證書培訓二期,培訓人數71人;開展紅頰草莓種殖技術、生豬疫病防治、農民信箱操作等實用技術培訓17次,培訓713人次。抓好以試驗為主的技術推廣,開展了壇紫菜絲狀體培育比較試驗、晚稻品種種植比較試驗、紅頰草莓種植試驗等農業小項目,使農業科技能更容易、更有效、更迅速地被農户理解。

農村財務管理更加規範。經過各項措施的落實,我鎮在村級財務規範化管理方面更加完善。

一是各村招待費用得到嚴格控制,至年底,沒有一個村的招待費支出超過鎮年初規定的使用限額;

二是貨幣資金管理更加規範,平時村級現金限額都控制在大村5000元、中村4000元、小村3000元的限額內;

三是各項合同簽訂和兑現不斷規範,基建工程招標更加民主公開;四是票據管理更加規範,全部實現正規票據入帳;

四是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不斷規範和完善,各項承包、基建項目工程的招、投標工作,由村民代表民主表決,受村民監督。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1

20xx年,我場經歷了春旱、夏澇、秋霜凍的自然災害,但農業生產工作啟動早、標準高、紮實主動,以“計劃早部署、措施早到位”的原則,嚴要求、高標準地完成了小麥、大豆、玉米播種等各項工作。

我場小麥4月11日播種,大豆、玉米4月23日開始試播,4月29日結束。落實種植面積58636.04畝,其中種植小麥品種龍麥36,共計1258.47畝;大豆品種有黑河43、克山1號,共計33987.36畝;玉米品種為德美亞1號、德美亞2號,共計23390.21畝。通過全員的不懈努力,取得了畝產小麥490斤,大豆360斤,玉米1200斤的良好效益。

一、具體措施和作法

(一)未雨綢繆,備耕生產爭主動

20xx年是我場緊跟市場形式,調整種植結構之年。各級部門不斷從多方面夯實備耕生產工作。

一是大宗生產物資準備充足。精選大豆種子270.8噸,購進小麥種子100噸,玉米種子13.74噸,同時,外調豆種145.98噸。調運肥料共970.3噸,其中:二銨415.25噸、尿素353.15噸、鉀肥201.9噸。二是農機具保養檢修徹底,準備充足。春季檢修拖拉機17台、播種機具7台、鎮壓器6台。三是僱用馬斯奇奧、馬克壟上三行播種機9台套,彌補了播種機械實力的不足。四是由於春旱嚴重,為保住墒情,對去年已翻的玉米茬地採取耮地作業,白茬地實行原壟卡播種,同時抓好秋起壟地鎮壓防旱,下大力保住春水。

(二)因地制宜,大田播種全線開拔

針對春播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困難,各中隊科學組織、協調配合、合理配置機具,集中力量、時間,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全力做好春播工作任務。一是合理安排人員,明確職責分工、統一思想、強化標準,做到播行筆直、田面平整、播深一致、播量準確、播滿播嚴、地頭地邊整齊,全面提高土地利用率,確保春播緊張有序進行。二是各崗位管理人員在春耕生產中靠前指揮,突出抓好薄弱環節,業務人員深入一線,實地勘測土壤温度,提供可靠數據信息,為春播推進保駕護航。三是播種後抓住有利時機做好大豆田苗前封閉除草工作,嚴格施藥標準,提高施藥質量,3.4萬畝大豆田封閉滅草全覆蓋。

5月中下旬,我場遭遇低温天氣,個別地塊玉米種子遭受凍害,出現粉種爛種現象。面對災情,多次召開抗災自救會議,統一抗災思想,全面展開田間調查,摸清地塊種子出苗率,靈活制定補救措施。從物資準備、機械調試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安排和周密部署,要求大家堅定信心、積極面對、多措並舉、防止蠻幹。同時積極聯繫保險公司,對受災地塊逐一勘測,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5月26日開始毀種,5月27日結束,毀種面積共1335畝。

(三)厲兵秣馬,抓好夏管促增產

結合當前大田草情、苗情,我場科學組織開展噴藥除草及中耕作業,積極為大田作物的健康生長創造良好條件。

在作業過程中嚴格執行標準,專人帶班,超過四級風不作業、有露水不作業、高温不作業,搶時間增速度高標準全面推進大田除草工作。

為了促使中耕工作順利進行,我場召開中耕現場會,要求生產科和各中隊及時踏查地號充分掌握苗情,確定中耕標準,做到分工明確,措施有力。

(四)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戰秋收

我場全體員工牢固樹立抗災搶收、自救保糧意識,明確目標、迅速行動、精心組織,本着“早動手、精細收”的原則,利用晴好天氣,搶抓農時,多措並舉紮實開展秋收工作,歷時22天,完成了大豆收穫工作。

一是準備充分,考慮周全。收割機、運輸車輛、場院、田間道路等全部進入備戰狀態。二是針對秋收前期田間濕度大的實際,科學合理調度機車作業。各作業地塊都全部安排大馬力負責拉陷車,保障收穫機械正常作業,接糧車無法進地的,全部用大馬力接鬥,全力保障大豆收穫工作。為減少損失,能用膠輪收穫的全部採用膠輪收穫,膠輪不能收穫的全部採用半鏈軌收穫,半鏈軌機車無法作業的,全部採用人工輔收,真正做到不丟一壟,不棄一畝,切實把損失降到最低。三是嚴格標準、精收細收。嚴格按照農機作業標準作業,按照質量驗收和作業費結算相掛鈎的方式,確保割淨、脱盡、分淨,不跑糧、不裹糧、不漏糧。四是多渠道開展玉米潮糧銷售,啟動烘乾作業,加快玉米收穫進度,確保了玉米儲存安全,降低損失。五是加強場院管理,入場糧食按品種、水分存放,提高糧食的商品價值。

(五)多措並舉,促進秋整地快速推進

金秋時節,四場大地上20餘台農用機車齊上陣,加速推進秋整地工作,我場積極努力克服土壤含水量大等不利因素,因地制宜搶抓時機,按照整地計劃科學整地,做到應整盡整,百分之百黑色越冬,為糧食持續增產奠定基礎。

秋整地工作開展以來,我場科學調度、統籌推進,保證秋整地工作質量到位、進度到位、面積到位。在秋整地工作中,整地標準化作為農業生產標準化的首要環節突出出來,合理確定作業區域、作業項目、作業車組和作業地塊,做到責任明確、標準統一,劃區作業,深鬆、耙地、起壟環環緊扣不脱節,土地全部黑土越冬,其中秋起壟面積40000畝。

(六)科學謀劃,雙減試驗嚴格落實

為貫徹落實公司20xx年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落實《北方公司20xx年農業生產管理指導意見》,積極探索化肥減施技術,減少耕地污染,逐漸實現由資源型向生態型轉變,按照公司要求,我場認真落實化肥減施試驗,為減量增效提供科學依據。

(七)長治久安,排查隱患保安全

安全生產工作是促進改革發展順利進行的重要一環,我場上下要把這項工作當做重要的政治任務,組織開展各項安全生產活動,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利用微信推送、懸掛條幅、電子屏播放、手繪板報等宣傳手段,擴大安全生產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使廣大職工提高安全生產意識,營造濃厚的安全氛圍。同時,對重點領域有針對性的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大防範力度,抓好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貫徹落實好公司部署要求,維護場區安全生產穩定大局。

二、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1、個別低窪地塊採取窄行密植技術種植大豆,由於夏管期間持續降雨,造成嚴重內澇,大面積植株死亡,減產嚴重。下年將窄行密植技術落實到高崗地種植。

2、20xx年秋翻地面積大,外加入夏後持續降雨630毫米,導致秋收困難重重,僱用防陷收割機收穫一萬餘畝,增加了收穫作業成本。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2

一年來,在縣農業局指導下,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全鄉上下圍繞年初既定的產業思路為主題,以“糧食增產、結構調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狠抓服務,使我鄉農業生產得以穩步發展。現結合我鄉實際,總結農業工作如下:

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夯實農業基礎

深化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調大規模,調優結構,調新品種,調精技術,調寬服務。

(一)、穩定糧食生產,確保經濟收益。全鄉的主導經濟仍為農業產業,但經濟重心逐步向二三產業轉移。今年水稻種植面積228畝;馬鈴薯種植面積4025畝;玉米2850畝,大豆550畝,藥材1750畝;發展蘿蔔、白菜、蓮花白為主的高山反季蔬菜1500畝。

(二)、引進先進技術,種植新型品種。從縣內外各地調運高產新品種,免費發放10噸“生產種薯”和53萬粒原種,覆蓋到全鄉3個村654户,種植面積達1500畝;引進抗病性玉米種、高產洋芋種等新品種,免費下發各種種植技術資料到各農户,覆蓋到全鄉5個村500多户;向15户科技示範户發放價值3930元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並現場指導示範户進行科學種、養,鼓勵示範户走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方向,帶動一方百姓走向致富之路。

(三)、加快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完成45666芽“鹽源早”優質核桃芽嫁接;組織鄉、村三職幹部、各村“第一書記”和鄉黨委班子成員到清溪鄉同心村、大田鄉新堰村、宜東鄉長榮村,實地參觀學習了精準扶貧、新農村建設等工作;按照縣產業扶貧經果林栽種方案,截至目前,已在我鄉三個貧困村栽種花椒730畝,核桃863畝,蘋果273畝,脆紅李60畝。

(四)、加強科技指導,促進農民增收。全年共辦科技專欄6期,印發技術資料20000份,發放農業法規及惠農政策選篇200餘冊;舉辦2次水產果樹和農業技術知識培訓,培訓800餘人次;從縣林業局、農業局請來農業技術專家深入坪安、沙坪、蟲林三個貧困村指導農户進行栽種。

(五)、加大監測力度,保證食品安全。鄉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站認真做好農殘檢測工作,按每月至少抽樣20樣品個的原則,對蔬菜、水果進行抽樣檢測,共抽去樣本240個;經檢測,均無不合格產品,農殘檢測合格率達100%,確保了我鄉農產品質量安全。對全鄉24個專業合作社進行不定時抽查24次;節假日排查5次,節假日期間我鄉主要針對有上市產品的合作社進行檢查,未發現違禁藥品且全鄉無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對全鄉5個村種養殖大户、基地進行不定時的抽查26次。

(六)、持續推動產業招商。圍繞產業抓招商,營造親商、惠商、利商環境。同時,利用互聯網的便捷,為大面積種植户提供網上訂貨、銷售、以及價格對比等消息。

二、發展農村經濟狀況,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因工業園區發展,我鄉移民工作逐步開展,導致農村人口、農業耕種面積等大幅變動。農村經濟總收入為6217萬元,同比增加505萬元;農業收入2248萬元,同比減少95萬元;實現農民勞務收入1135萬元, 同比減少5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916元,同比增收863元。

三、畜牧業發展良好,促進農民增收

因地制宜以大户帶動散户發展的方式,引導羣眾做大做強畜牧;全鄉生豬存欄1440頭,出欄3920頭;牛存欄550頭,出欄380頭;羊存欄5580只,出欄1820只;小家禽存欄3820只,出欄2680只;抓好春季、秋季防疫工作,防疫率100%。

四、完成惠民工程,為民辦實事

全鄉在調整種植結構的基礎上,在保證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的同時,按時按質完成了國家惠民政策工程。

1、完成糧食直補面積4076畝,補貼金額55.02萬元。

2、完成玉米良種補貼3485畝、水稻良種補貼210畝、玉米覆膜補貼3628畝。

3、完成種植業投保續保工作,玉米投保參保2168畝;馬鈴薯投保續保面積為4450畝。多方協調,幫助全鄉384户玉米受風災影響農户及時得到保險公司的理賠,為農户挽回16.8萬元經濟損失。

4、鞏固退耕還林面積6026.068畝,林業投保參保51008畝;進一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將森林防火責任制落到實處,確保了轄區內安全。

總結一年來的工作,儘管有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在一些方面還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創造性的工作思路還不多,工作做的還不夠細緻完善等。在科技高速發展的現在,未來的一年裏,我將着裏於農業種植的技術、機械化的使用、新型品種的引進等方面,一如既往的做好服務三農工作,為廣大人民羣眾服好務。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3

全面停止主伐後,我們合理的利用鐵力局24萬畝土地,緊密聯繫農業多種經營戰線實際,積極研究、探索和推動農業結構調整、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建設,調整和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業增效、職工增收。

一、注重實效,深化結構調整

一是結構調整。20xx年種植大豆189,000畝,玉米29,000畝。擴大旱改水規模,新增水田600畝,全局水田面積達到21,575畝。積極推進矮高梁種植,達到6660畝。擴大返魂草種植面積3xx畝,達到3000畝。新增種植品種紅小豆2550畝。利用馬永順林場地理優勢,新建26600平方米有機食品採摘大棚,現已投入使用。二是積極發展新品種北關農場新建水稻育秧大棚30棟,增加水稻秧苗質量。《利用伐區木樁栽培鬆杉靈芝項目》被列為伊春科技計劃項目,獲得項目款8萬元。現在九連林場、西北河營林所已經購買菌種,正在養菌階段。三是引進玉米新品種。今年引進先鋒38P05,先達203,這兩個品種從品質和飽滿程度都值得推廣。

二、突出職能,穩步發展特色種養及加工業

畜牧產業20xx年穩中有升。截止目前,全面野豬養殖1885頭,野雞0.2萬隻,養蜂4250箱。現有野豬規模養殖場兩處,分別位於鐵力林業局紅旗營林所和茂林河林場,其中紅旗野豬場現已註冊為谷豐生豬飼養有限責任公司,現生豬存欄568頭。森林豬規模養殖場一處,位於建設營林所,該場於20xx年成立鐵力市碩豐山養生態豬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項目有優良仔豬繁育,並在20xx年被百家老字號哈爾濱大眾肉聯食品有限公司認定為該公司第一家生態豬養殖基地,註冊“益靈”商標和“有機”食品標識。另外,冷水魚養殖水面252畝,其中初具規模的為忠寶林蛙養殖專業合作社。

三、狠抓管理,鞏固擴大北藥業

幾年來,我們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生態優勢,把大力發展北藥產業為經濟轉型切入點之一,積極引導種植户發展適銷對路、適宜生長的地產藥材。截止目前,種植北藥17500畝,其中平貝種植9900畝,五味子種植4600畝,返魂草種植3000畝,栽培鬆杉靈芝8000袋(其中20xx袋棚內栽培)。野生藥材改培77400畝,其中五味子改培42010畝,刺五加改培34190畝,穿山龍改培1200畝。五味子年產量300噸(幹品),平貝年產量300噸(幹品),野生藥材採集640噸。

四、積極構建現代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一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我們充分發揮松濤集團公司這一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建立現代的企業管理制度。對現有企業加以規範引導,採取出售、買斷、轉讓等方式,使其逐步向松濤集團公司靠攏。先後共建立種植加工企業6個,有效延長了產業鏈條,使其成為調整種植結構的強大引擎。二是實施品牌戰略。進一步整合北藥產品品牌,加大名、優、新、特產品開發力度,不斷提高北藥產品的品位和檔次,增加市場競爭能力。近年來,松濤公司開發生產的刺五加保健茶被國家衞生部批准為“健”字號產品,列入保健產品系列;平貝產品註冊的“清溪溝”、“宇貝”等商標,已使我局的平貝聞名省內外,這些都為優化種植結構創造了良好的契機。三是積極組建專業合作社。我們通過推行“支部+協會(經濟合作組織)+帶頭人”的方式,積極在基層組建專業合作社。截至目前,共建立奶牛養殖、有機水稻種植、平貝種植、甜玉米種植、返魂草推廣、綠化苗木栽培、黑木耳栽培、冷水魚養殖等專業協會、合作社、聯合體36個,帶動輻射職工羣眾2500多人增收致富,加快了調整種植結構的步伐。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與形勢的發展和領導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許多不足。

一是農業種植結構還需要大幅調整。職工羣眾多年以種植大豆為主,重迎茬導致的產品品種單一老化、退化現象嚴重,市場競爭力弱。儘管採取各種鼓勵和扶持政策,引導職工羣眾調整種植結構,但是由於職工羣眾認識上有誤差,致使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仍然不大。同時由於職工認識不足,全局綠色食品種植面積不大,產品附加值不高。

二是龍頭企業需要加強。全局範圍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數不多,特色農產品的流通加工企業更少,更談不上跨地區、跨行業的大型龍頭企業。即使是鐵力區域內的加工企業也是屈指可數。因此,多數種植户還是以賣“原”字號產品為主,銷售價格低且受中間商的制約,大部分利潤被中間商攫取,職工羣眾的收益不高。現有加工企業生產的多為初級產品,附加值不高、經濟效益低。沒有形成真正上檔次、上規模的大型骨幹龍頭企業。

三是服務體系需要完善。在種植業方面,種植户與加工企業和中介組織之間還沒有形成有效對接,大部分種植户與龍頭企業之間還是簡單的買賣關係,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產業化經營體制和技術服務體系。在畜牧養殖業方面,儘管我們多年來建立了相應的服務體系,但還存在基層畜牧獸醫站不健全、基層隊伍素質偏低、基礎設施差、後備力量不足、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

意見和建議:

1、建議幫助解決轉產項目資金。停止主伐後,目前我局急需經濟轉型,進行第三次創業,再上一批有較強支撐力的轉產項目,加快特色種養業的發展,以此來拉動全局經濟的快發展,建議上級對轉產項目給予資金扶持。

2、建議上級對發展接續產業的職工羣眾給予政策扶持。比如對發展特色種養業等接續產業的職工應給予一定補助,鼓勵他們加大投入,謀求更大的發展,建議上級對發展特色種養等接續產業應調整信貸結構,提供中長期貼息貸款,逐步解決企業和職工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

3、建議無息就業貸款增加額度。小額無息就業貸款增加額度,延長還貸時間,減少不必要的環節,解決職工缺乏啟動資金的難題,使特色種養業的發展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

4、建議上級部門舉行培訓班,推廣新品種,引導職工科學種養。目前職工信息來源渠道少,不瞭解市場行情,在發展上經常出現跟風現象,見別人賣什麼賺錢就種什麼,產品受市場波動影響,價格下跌,職工就受到損失,建議上級部門舉行培訓班,推廣適合當地的新品種,引導職工科學種養。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4

一、基本情景

錦江鄉位於崇州市北大門,東與崇平、廖家兩鎮相鄰,南與崇陽鎮接壤,西靠西河與濟協隔河相望,北與元通鎮、觀勝相連,面積18.69平方公里,人口16103人,轄一個白馬社區和四個行政村新華、烏尤、天民、餘塘村自然村,90個村民小組。錦江鄉

交通便利,華懷路南北貫穿全境,是通往街子、懷遠、元通、花果山等重要景點的重要節點。

二、具體工作

(一)、創新探索“緊密型土地合作”+“鬆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經營模式。

今年以來,我鄉緊緊圍繞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範線建設工作,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羣眾滿意為要求,在華懷路沿線的新華村創新探索“混合型”土地合作新模式。XX年11月16日,市委書記範毅率相關人員到我鄉新華村調研土地合作社,聽取鄉新華村黨支部書記羅述林對陳家林土地合作社創新探索“緊密型土地合作”+“鬆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經營模式的工作情景介紹,詳細詢問了土地合作社組建、運作模式及股東收益情景,對我鄉創新探索“混合型”土地合作模式、“訂單生產”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

1、陳家林“混合型”土地合作經營模式的基本情景。

錦江鄉陳家林土地承包經營權合作社成立於XX年3月,該社位於錦江鄉新華村5組,目前共有入社農户68户,入社面積220.19畝,是錦江鄉規模較大、運行較好的合作社之一。

該土地合作社創新探索了“緊密型土地合作”+“鬆散型土地合作”的“混合型”土地合作經營模式。

緊密型土地合作:農户自願將149.07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交給合作社,預交生產成本費用(誠信金),由合作社聘請農業職業經理人,採取統一種植、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統一分配。

鬆散型土地合作:農户自願將71.12畝土地入社,預交生產成本費用(誠信金),合作社按照品牌農產品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生產,實行訂單種植,為社員種子、肥料、農藥“三統購”,機耕、機防、機收、管理“四統一”服務,農户自行分配所產農產品。

2、合作社取得的成效

目前,新華村組建成立了8個土地承包經營權股份合作社,入社農户321户,面積達950畝,採取聘請職業經理人進行生產管理經理,選舉理事會、監事會做好平時日常管理工作。今年,合作社採取“大春種糧,小春抓錢”的思路,與崇州市國家糧食儲備庫簽訂優質富硒水稻種植,平均畝產(濕谷)達1200斤,銷售價格(濕谷)1.18元斤,每畝分紅590元,比未入社農户平均增收200元畝左右;目前已有7個土地合作社與新繁泡菜廠果味覺公司簽訂了小春青菜種植協議,預計每畝收益可達700元。

3、陳家林“混合型”土地合作經營模式的亮點。

①創新土地合作社利益聯結機制。將“緊密型土地合作”與“鬆散型土地合作”有機結合,更加適應農民羣眾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

②適應農村勞動力的配置、過渡和轉移。農户能夠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合作模式,比較合理地解決就地務工、就近務工、外出打工勞動力的配置、過渡和轉移。

③找準產業確保穩糧增收。採用大春種水稻、小春種蔬菜的糧經複合生產模式,較好地解決了抓經濟與抓糧食生產的問題,穩定農業生產。同時,經過合作社“找”產業、尋出路的主動發展行為,進一步穩定和壯大了合作社的發展。

(二)、順利完成蜀鴻嘉水泥製品市場及小水泥製品企業拆除還耕工作,構建優美整潔新農村面貌。

小水泥製品企業是極具錦江特色的傳統產業。由於小水泥製品企業佔地大,破壞農田,沿路設廠等問題,為規範小水泥製品企業生產,我鄉於XX年、XX年在市國土、規劃、公安、綜合執法等部門的大力協助下,對錦江鄉小水泥製品企業違法搭建進行依法拆除。

在蜀鴻嘉水泥製品市場拆除中,錦江鄉承擔了市場拆遷的主要工作。由於拆除工作涉及羣眾面廣,影響面大,我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對此項工作及其涉及的深化確權工作等進行了專題研究和分析,由鄉黨委一把手親自帶隊對各業主和項目區的羣眾進行摸底、政策解釋以及勸導和疏導工作,不分時間,不分地點,認真接待各企業業主和羣眾的來訪諮詢,並採取集中回訪,個別走訪等多種形式宣傳政策,解答政策,疏導各類問題和矛盾。同時,我鄉根據不一樣工作階段,不一樣工作情景採取不一樣方法措施。經過應對面、點對點的政策解釋和耐心細緻的勸導,我鄉努力把拆除違法佔地帶來的矛盾和問題處理在鄉鎮,化解在鄉鎮。截止目前,沒有發生業主、羣眾因拆遷和深化確權工作到市政府及上級部門無序上訪和其他過激上訪情景。經過XX年5月—7月近3個月,上千人次的集中整治,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辦的拆除和還耕任務,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同時,我鄉進一步加大對懷華路沿線(錦江段)示範線建設整治力度,對尚未拆除到位的違法建築進行再次清理和拆除。今年以來,我鄉已累計投入人力500餘人次,投入資金30餘萬元對懷華路沿線小水泥製品企業及攤點進行整治;我鄉還專門抽調4名人員配合市國土局對拆除的小水泥企業用地進行還耕和整治,使200餘畝違法佔地得到恢復。

經過市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我鄉對懷華路沿線(錦江段)不斷整治,如今的懷華路沿線(錦江段)不再是當初的“髒、亂、差”,而是環境優美整潔的田園風光。

(三)、構建完善保障改善農民民主體制機制,不斷探索農民就業和增收新辦法。

1、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引導產業與農民羣眾生產生活相結合。

規劃是產業發展的龍頭,好的規劃才能實現農業產業的長期、持續發展。我鄉在發展中確立了把錦江打造成崇州生態觀光、運動休閒之鄉的發展定位,在產業發展中把新型農民社區、發展規劃村道建設規劃、溝渠改造規劃等結合起來,實現產業發展與村域發展相結合,產業與基礎設施配套相結合。同時,在全鄉產業規劃的基礎上,各村要建立相應的產業規劃,實現產業的適度規模、產業互動和區域發展。

2、引導羣眾發展思路轉變,內引外聯促發展

錦江的地理區位優勢日益顯現,產業發展不斷加快,一方面,我鄉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強化與農發局、科技局等部門的對接,強化產業化項目信息的接收和重大產業化項目的引進;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調動鄉、村、組幹部,包括我們廣大黨員羣眾的進取性和主動性,為我鄉產業發展供給好的產業項目信息和良好的羣眾基礎。經過引導羣眾發展思路的轉變,促進新項目、新產業的不斷落户和發展;同時,也經過農業產業的發展,增加羣眾的土地收入,提高了羣眾的務工收入,帶動羣眾發展思路的轉變。

3、農業產業不斷髮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我鄉在構建完善保障改善農民民主體制機制中,牢牢樹立“抓產業發展,就是抓農村發展,就是抓羣眾增收”的思想。近年來,我鄉先後引進了成都市温江區建超花卉園藝有限公司586畝花卉苗木基地項目,深圳林盛園林有限公司花卉及特種蔬菜繁馴基地項目,崇州市國家糧食裝備庫簽訂“富硒大米”生產項目及其他花卉園藝公司項目。

今年,在政府的引導下,深圳林盛園林有限公司在天民村投資規模不斷增加,現已投入資金1000餘萬,完成基地項目建設300餘畝。崇州市國家糧食裝備庫簽訂“富硒大米”生產項目,穩步推進。成都古味覺有限公司1000畝泡青菜項目正式簽約。經過產業的不斷髮展,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四、幾點啟示

1、農業農村工作要與產業發展相結合。

我鄉在發展中確立了把錦江打造成崇州生態觀光、運動休閒之鄉的發展定位,在產業發展中把新型農民社區、發展規劃村道建設規劃、溝渠改造規劃等結合起來,實現產業發展與村域發展相結合,產業與基礎設施配套相結合。同時,在全鄉產業規劃的基礎上,各村建立相應的產業規劃,實現產業的適度規模、產業互動和區域發展。

2、農業農村設要與引導羣眾發展思路轉變相結合。

錦江的地理區位優勢日益顯現,產業發展不斷加快,一方面,我鄉要進一步加強對外宣傳,強化與農發局、科技局等部門的對接,強化產業化項目信息的接收和重大產業化項目的引進;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調動鄉、村、組幹部,包括我們廣大黨員羣眾的進取性和主動性,為我鄉產業發展供給好的產業項目信息和良好的羣眾基礎。經過引導羣眾發展思路的轉變,促進新項目、新產業的不斷落户和發展;同時,也經過農業產業的發展,增加羣眾的土地收入,提高了羣眾的務工收入,帶動羣眾發展思路的轉變。

農業生產工作總結15

通過20xx上半年農業生產管理的實際工作以及結合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的思考與總結,使我對農業生產管理有了一些認識。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農業生產管理的系統性,所謂系統性,也就是説農業生產的管理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它包括各種因素,而且是相互影響的。工業產品的生產是單一環節的簡單疊加,是流水線作業,而農業生產則不同。比如,我們今年的春水,總量很有限,那麼我們怎麼樣的去分配這些有限的水?只能從農業生產的實際出發,考慮哪些條田不放春水會有災害性的影響,這就要結合冬灌還有條田的土質以及酸鹼性、墒情等因素來決定。因此,未冬灌的先放春水,鹼性大的粘土地接着放水。同時,鹼性大的粘土地我們還要根據後面春播的墒度需求、保水性能來安排放水的先後順序,以做到適墒整地。所以説,農業生產管理是有系統性的,我們必須要“瞻前顧後”,因此,在工作中就要求我們管理人員認真做好工作記錄,以便為我們能從整體上進行全面的考慮提供依據。再比如,目前棉花生長進入了關鍵時期,60%-80%的水分與肥料要在七月的中旬到八月的中旬這段期間投入,作為農業生產的管理者,滴灌系統如何科學的運行,結合自然情況怎樣去水肥運籌,心中必須要有一個原則:根據棉花需求規律,既要做到“把握住整體”又要做到“兼顧到個體”。根據階段的泵水計劃,確定一個泵水週期以及肥料的使用,以做到科學的水肥運籌。同時,由於土質、天氣、滴灌系統內部等問題,有些個別條田必然有具體的問題。比如,缺墒、易旱、棉珠矮小、生長緩慢,這就要求我們在把握住整體的條件下(其他棉田棉花生長正常、穩健、水肥運籌良好),有計劃的對這類條田進行補水、補肥以促進棉花正常的生長。以上,都體現了農業生產管理的系統性。

二、農業生產管理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這一點是我們都很清楚的,可是要真正的落到實處,就必須要求我們對作物的生長情況就行分類,細化管理措施。例如,在打頂這項措施上,我們堅持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這是我們總體的原則。但我們還要根據棉花的品種、密度、高度、果苔數來選擇不同的打頂時間。緊湊型、高密度的就要比鬆散型、低密度的早打,以促使畝總鈴數的增加。再有,根據我們的目標產量,進行不同的水肥運籌管理。8月中旬,畝總鈴數多的條田,具有增產潛力的,我們就要繼續的施肥,那些增產潛力小的棉花,我們可以少施肥或者不施。以做到節本增效。

三、農業生產管理要有預見性,也就是説要有計劃。從整個生育期來看,棉花的需水、肥的規律如下表:棉花的需水、肥規律120%100%80%60%40%0%水氮基礎肥力決定區耗水規律吸氮規律盛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水氮常氮肥控制規管理管理區區水分補充管理區水分優化管理區氮肥優化管理區苗期蕾期花鈴期吐絮期這是棉花整個生育期的需水、肥的規律。根據這個規律我們的水肥運籌就可以有計劃。從表可以看出,棉花在7月10號-8月的中旬,需要吸收整個生育期的70%左右的水分與肥料。由此,我們要有針對性的水肥運籌計劃,來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結合天氣情況、意外因素(水電方面)以及棉花的生長狀態,在各個階段要有預見性,以保證我們的水肥運籌計劃得以實施。

四、在農業生產管理的過程中,要有靈活性。在計劃落實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生產計劃。比如,要真正的使滴灌系統達到節水增產的目的,在滴灌系統運行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到:

(1)嚴格執行灌溉制度,達到水利學設計要求;

(2)提高設備運轉效率,保證灌水均勻度;

(3)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合理分配灌水量;

(4)根據氣候、土壤狀況,靈活調整灌溉計劃;

(5)減輕職工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

綜上,在農業生產管理的過程中,要系統的去把握,針對的進行區分,準確的預見,靈活的實施。系統的把握,能使我們的農業生產在具體環節上減少失誤,從而維護連隊的穩定;針對的進行區分,準確的預見,靈活的實施,保證了棉花的正常生長,為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農業生產管理工作總結

  八連姜延付20xx.7.14

標籤: 農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9evo6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