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農業產業脱貧調研報告

農業產業脱貧調研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農業產業脱貧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業產業脱貧調研報告

xx年是鄖縣建特色產業促農民增收的主題活動年、完成“三個確保”的關鍵年,又是深入開展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年。為推進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探索產業扶貧的新路子,自3月份以來,縣扶貧辦組織專班,採取聽取彙報、實地查看、走訪座談等形式,對全縣產業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成效及做法

近年來,鄖縣搶抓重點村建設機遇,以整村推進為平台,突出農民增收核心,強力推進產業扶貧。xx年全縣“果菜藥桑”特色產業基地面積已達到67。87萬畝。其中已啟動的 05個重點扶貧村突破 6萬畝,人平達 。3畝,其中柑桔8萬畝、木瓜4萬畝、桑園 。5萬畝、蔬菜 。2萬畝、中藥村0。8萬畝、茶葉0。5萬畝;養殖小區 個,為農民脱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因地制宜,合理規劃。

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是產業扶貧的基礎性工作,只有科學規劃,才不至於讓農民的苦幹變為白乾,才能讓農民儘快看到希望,得到實惠。全縣在實施產業扶貧時,進行反覆調查、充分論證、科學規劃。堅持把重點村致富產業建設與全縣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化經營和退耕還林有機結合起來,圍繞“果菜藥桑畜”等特色產業,突出柑桔、木瓜、胡桑三大主導產業,按照多鄉一業、數村一品和規劃進村入户的要求,辦示範樣板,發展畜禽養殖等特色經濟板塊。現在基本上形成了丹江庫區柑桔帶、退耕還林和二高山地區木瓜帶、低山丘嶺桑蠶帶、城郊鄉鎮和國道沿線蔬菜帶的產業格局。。

(二)整合資金,傾斜使用。

產業扶貧,資金是關鍵。鄖縣整合財政、扶貧、發改、林業、移民和畜牧等各類資金,集中捆綁、傾斜使用,強力推進產業扶貧進程。一是加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比重。啟動實施的重點村,在整村推進項目建設中,其中安排到重點村的財政扶貧資金至少40%用於產業發展;二是互助資金全部扶持。xx年鄖縣被列為全省扶貧互助資金試點縣後,在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和胡家營鎮土地溝村等3個村開展了村民生產發展扶貧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把互助資金項目的投向全部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切實解決了貧困户想發展又缺資金的難題,真正使致富產業扶貧到户。如:黃土樑村貧困户尚智雲去年6月份借款3000元,養殖 000餘隻雞,9月底全部出售,還清借款後,三個月內淨賺 500餘元。三是小額信貸重點扶持。把扶貧到户貼息貸款的投向重點放在興建致富產業上。重點村推進到哪裏,貼息貸款就安排到哪裏,有效緩解了產業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了產業建設的步伐。xx年度扶貧到户貼息資金32萬元(貸款金額640萬元),共發展產業基地9600畝,發展牲畜 萬多頭、家禽8000多隻。四是幫扶資金集中扶持。將中直、省市縣對口幫扶資金集中用於發展產業。近年來,社會幫扶資金600餘萬元,其中用於產業扶貧近500萬元,xx年中國恆天集團幫扶鄖縣xx年時間就發展胡桑 000餘畝;胡家營鎮土地溝村探索出“支部+協會”的模式,把黨在農村的政治優勢與專業協會的經濟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目前,該村種植桑樹xx年養蠶 500餘張,產值達60多萬元,年收入過8000元的養蠶大户達30餘家。

二、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縣產業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部分產業有了一定的規模,但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制約該縣產業化發展因素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

(一)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帶動力弱。

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雖然有 家,但真正上規模、上檔次農產品加工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經濟實力弱、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結構單一、品牌意識不強、輻射面狹窄、產品加工轉化率較低,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銜接不緊,“公司+基地+農户”的格局未完全建立,產業發展多由政府包辦代替,企業自建基地意識不強。

(二)產業發展技術含量不高。

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業科技推廣不深入,農民習慣於傳統種植,產業發展產前服務的多,產中、產後服務的.少,種植栽培管理粗放,產量普遍較低,優質品種比例較小,市場競爭力低,農民把握市場信息和駕馭市場經濟能力較差,盲目、被動地應對市場,很容易出現生產環節快速發展,產品銷售環節過剩或短缺的現象,使農民增產難以增收,農民增收顯得十分脆弱。

(三)扶貧到户機制不健全。

目前,該縣金融部門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與扶貧部門對接不緊,由於銀根緊縮和貸款聯帶責任等原因,金融部門門檻高,貧困户可望而不可及,存在“嫌貧愛富”現象,貸款難的問題突出,直接影響了貧困户發展產業的信心。由於貧困村和老區村大多分佈在偏遠地區、自然條件極差、基礎設施落後,財政扶貧資金大部分投在基礎設施上,投到產業發展上較少,儘管全縣啟動了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可以緩解部分農户生產發展困難,但覆蓋面太窄,目前只有城關鎮黃土樑村、白浪鎮楊溝村、胡家營鎮土地溝村三個村。另外,由於農業相比其它產業而言,屬高投入、低產出、見效慢的產業,社會幫扶資金往往選擇投入成本相對低、產出利潤相對高,見效比較快的行業,加上政策引導還未完全到位,導致社會幫扶資金對農業產業的投入較少。

(四)農產品營銷體系不夠暢通。

全縣農產品銷售網絡仍不鍵全,已建立的農產品市場規模較小,高檔次農產品集聚較少,農民市場化意識不強,傳統的“家庭式”營銷模式根深蒂固,經營方式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户、單兵作戰,組織化程度較低,缺乏對市場信息的正確把握;雖然有些鄉鎮村建立了中介組織,但與千家萬户聯繫不緊,沒有與農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三、幾點建議

為了完成“三個確保”的目標任務,該縣今年明年將啟動實施83個重點村(xx年4 個,xx年42個),全縣扶貧工作面臨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要求高等特點,全縣要強抓國家扶貧開發的機遇,大力實施產業化扶貧,不斷激發產業化扶貧活力,真正讓農民有一個穩定的增收渠道。

(一)要立足優勢確立工作思路。

一是立足優勢產業建基地。圍繞全縣特色優勢產業,逐年增加產業化扶貧投入,建成柑桔、木瓜、小水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引導農民提高基地建設質量,實現基地產品的優質、高產、高效。同時,在城鄉郊區要充分利用交通優勢、市場優勢、信息優勢,繼續推廣大棚蔬菜種植。二是長短結合抓規劃。堅持以短養長、科學規劃、合理佈局,長抓柑桔、茶葉、木瓜、核桃、小水果、中藥材等,短抓煙葉、蔬菜、畜禽養殖等,,使一家一户的小產業匯聚成千家萬户的大產業,形成“數村一品、多鄉一業”產業格局。三是大力實施農村“五通”工程,繼續圍繞農村支柱產業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徹底改變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落後的狀況;四是繼續鞏固生產發展互助資金項目。互助資金項目是新階段扶貧到户的新模式,是解決貧困村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有利於扶貧資金髮揮最大效益。我們在辦好試點的同時要加強鞏固提高。

(二)要培植龍頭提升經營水平。

搞好產業化扶貧,培植龍頭企業是重點。一是堅持以“特色、精品、高效”為目標,圍繞資源開發上項目,圍繞特色農業搞加工,力爭一年扶持2—3個龍頭企業,通過3年時間,在全縣逐步扶持和培植xx年培訓農户2萬人次以上,使大多數農户掌握了 ~2門農村實用科學技術。二是培植精品名牌。始終把依靠科技攻關、培植精品名牌產品擺在重要的戰略位置,力爭形成一個支柱產業有一個名牌產品當龍頭,一個系列產業有一批拳頭產品作支撐,一個鄉鎮有一批特色精品作支柱的科技創新格局。三是推進標準化生產。以質量安全為核心,按照國家、行業、地方的質量標準建設基地,對產品的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全過程進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產業的科技含量、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打造精品名牌。

(五)要整合力量建立長效機制。

一是加大對產業化扶貧領導。實施產業化扶貧是山區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是推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產業化扶貧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效果,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親自過問、親自抓,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要廣泛深入宣傳,教育廣大羣眾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堅持領導聯繫制度,對重點扶貧企業,幫助指導發展,協調解決難題;堅持部門幫扶制度,發改局、財政、扶貧、工商、税務、金融等部門密切配合,搞好管理服務,積極為扶貧企業找信息、選項目;加大對產業示範區建設的扶持力度,以點帶面,推動產業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建立項目資金整合機制。把財政、扶貧、發改、農業等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起來,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集中使用,各記其功”的原則,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通過項目帶動,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三是建立多元聯動的長效發展機制。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企業主導、效益推動、羣眾參與、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為推進產業化扶貧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通過各種措施,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農業產業經營,形成產業化扶貧的整體合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rk1v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