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關於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的調研文章

關於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的調研文章

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就地消化農副產品,促進農產品流通,培育更多更好的龍頭企業,無疑為農民創業開闢了廣闊的天地。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繼農村家庭承包經營之後,農村經濟體制和經營方式的又一次創新,目前已在名地全面啟動,開成了一股又一股熱潮。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生產的科學性,產業化經營是必由之路。近年來我區結合自身的具體實際,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作了一些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從整體來説,農業產業化推進的比較緩慢,農業的比較效益不太高,農民增收的幅度還不夠大,主要存在着以下幾方面的制約因素:

關於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的調研文章

一是確立市場意識困難。產業化經營首要的條件就是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而傳統農業慣有的自給性和封閉性制約了產品市場化,使農户的經濟行為缺乏現代經濟主體的競爭性,加之農民懼怕市場風險,習慣了種什麼賣什麼,種多少賣多少的生產經營方式,不願意或極少去考慮市場的要求,產品仍以傳統的糧豬型為主,制約了新產品、新市場的開發與發展。

二是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脆弱。農業產業化經營對農業的基礎設施有着相當的要求。從總體看,農業依然處於基礎設施脆弱,後勁不足的狀態。其一,雖然國家從九八年開始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但主要還是傾向於大江大湖和城市防洪堤建設,真正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經費還是比較少;其二,我區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基本上還沒有擺脱靠天吃飯的局面;其三,由於農田長期施用化肥、農藥土壤結構破壞嚴重,地力下降,農業自然生態系統失調。今年國家雖然啟動了測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動”,但對於基層來講由於設備落後,又無資金,所以此項工作還處於宣傳階段;其四農村教育和科技落後,農村文盲和半文盲比例還不小,科技人員嚴重不足,科技手段落後,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份額僅為35%左右;其五由於對農業的投入不足,因而農業物質技術裝備還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的要求。

三是產業化集約經營程度不高。農業產業化只有在市場化和集約化這兩個前提下才能得以順利進行。集約化經營的過程是確立主導產業和實施產業區域化佈局的過程,就是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和生產要素重新組合的過程,是產業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礎。集約化經營成難主要體現在產品結構難調整,基地建設難組織。這在一定意義上成了產業化的“瓶頸”,我區現雖已初步形成興橋、長塘的'優質稻生產帶,興橋、樟山的奶牛,禾埠、曲瀨的韭菜花,白塘、長塘的無公害蔬菜,興橋肉牛,長塘生豬等產業帶,但在規模上、集約化經營上還比較弱小,有待於進一步做大做強。

四是社會化服務配套不完善。在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區雖湧現出了許多民間流通組織、專業協會、農民合作社,但由於有些服務組織帶有某些行政色彩,且趨利性比較強,在服務過程中,難免加重農民負擔。而且,這些組織的服務功能還不完善,達不到加入成員的一些要求,有些成立不久就“夭折”了。

以上因素嚴重製約了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影響着農業的壯大和農民增收,要改變這種狀況,筆者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對策:

第一、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幫助農民牢固樹立市場意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出現和形成,從本質上講是農業對市場經濟所做的一種適應。因此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樹立明確的市場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面向市場,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兩個一號”文件精神,通過廣播、電視、農經網、農民熱線118等大力向農民宣傳市場經濟意識,鼓勵農民通過積極調整農業產業內部結構,拓寬產品經營渠道,以達到既增產又增收的目的。

第二、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確立區域性主導產業。要從本地的自然資源條件出發,根據本地區位特點分析自己的淘汰優勢和區位優勢,在比較優勢的基礎上來定位農業產業化的主導產品規劃和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者的主導產業和生產基地。首先,要發展完整的農户經濟,通過推廣農業科技和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種養大户,在農户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在鄉鎮範圍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專業特色,然後向一鄉一品、幾鄉一品拓展,實現户有主營項目,村有骨幹品種,鄉有經濟強項,區有特色主導產業。其次,選擇好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啟動點。對經濟實力強,龍頭企業具有一定規模的地方,一方面應加快龍頭企業的技術改造,促進上規模、上檔次,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提高龍頭企業的外向度;另一方面應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打破地域界限,跨區域建設農產品生產基地,在原料地設立分廠,實現優勢互補。對於暫時無條件建設龍頭企業的地方,應充分發揮本地優勢,根據資源狀況,種養習慣和市場要求,搞好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形成集約化、規模化的生產優勢,通過借船出海、借梯上樓,把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對於生產無需加工的,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名、優、特產品的地方,應積極搞好市場建設,促進商品流通,使更多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

第三、選擇適當的經營模式,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比較效益。考慮到區位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大中城市的依附性,在經營模式上還應選擇主導產業帶動型——主導產業+農户和現代農業綜合開展區帶動型——綜合開發組織+農户,利用主導產業的牽動力,將農户和市場鏈接,不斷提高農業比較效益。

第四、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共同體。從整體上講,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是市場行為,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但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一是要尊重企業與農户的經營自主權,堅持主體獨立,自願合作,利益聯動,共同發展的原則,不能違背生產者、經營者的意願,更不能靠行政命令強行湊合。二是企業與農户要按照股份制原則興建龍頭企業,力求達到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三是企業與農户要通過合作組織建立穩定的產銷關係對農户實行利潤返還。四是企業與農户要簽訂購銷合同,按優惠價格或保護價收購農户的產品。五是龍頭企業或一體化經營組織,依據基地和農户的要求,提供全面、優質、高效的服務。

第五、建立完善社會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有效的利益保障。農民的市場風險意識和防禦市場風險能力都比較弱,因此,建立和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應在三方面着力,即發揮政府調控職能,建立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建立和完善市場支持體系;建立和完善科技支持體系,加快農業實用技術開發,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

第六、政府或有關職能部門應當努力為農業產業化營造發展環境。一是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為龍頭企業排優解難,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要充分發揮我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優勢,鼓勵和推動全民創業,放手發展民營和個體龍頭企業,從種養大户中培育發展出一批新的龍頭企業,在全民創業中不拘形式和類型,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大則大,宜小則小,一切以有利於羣眾增收和農業發展為前提。三是加大農業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引進國內外大型農產品加工和營銷龍頭企業,引進民營資本和外來資本對現有龍頭企業改制改組,優化股權結構,把農業產業化變成承接東南沿海及國際產業和資本轉移的重要基地。四是財政等部門應儘可能安排更多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對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項目,給予前期經費補助,對新辦農業產業化企業享受税收優惠政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jq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