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經濟管理 >

農業機械化的第四師鄉村振興戰略作用論文

農業機械化的第四師鄉村振興戰略作用論文

摘要農業機械化是新農村建設的基礎。該文簡要地分析了農業機械化對於農業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富裕、農村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具有的積極作用,指出了農業機械化是農村現代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技術基礎。

農業機械化的第四師鄉村振興戰略作用論文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人為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村生產力提高的關鍵途徑,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因素,農機與農藝融合的有效途徑,在提升農民活力上有着重要意義,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1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農業機械化對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前提仍然是農村經濟的發展,即物質保障與農村生產力發展,而農業機械化是這兩者實現的必然選擇。生產力發展對於生產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當前農村勞動力普遍處於缺乏狀態,農業生產對於機械化的依賴正越來越高,通過提高生產工具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力發展成為當前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第四師擁有耕地面積13.4萬hm2,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2.1萬kW,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4691台,其中87.6kW以上的拖拉機856台,大中型配套農機具9223台(套)稻麥聯合收割機456台,玉米聯合收割機206台,水稻插秧機832台。農業機械作為先進生產工具的集中體現,是農業現代化及新農村建設的標誌之一。農業機械化大幅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大型農業機械將秸稈還田和免耕法結合後,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為農作物產量及品質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師2017年保護性耕作面積1.5萬hm2;機械深鬆面積1.2萬hm2;農業機械化在提高效率和速度的同時,也使農業生產能夠一體化、規模化、商品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利用好先進農業生產工具,對於農業生產質量及土地產出的提升是顯著的,推動了農業生產更快更好的發展。

2農業機械化是農民富裕的重要手段

三農問題核心之一就是農民增收,經過長期發展,農業機械化作為農民生活寬裕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正在不斷顯現。農業機械化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農作物循環利用也有了技術保障。農業機械化擴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農業機械化作業,極大的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使農民生活更為從容,生活條件得到顯著改善,解放了大批剩餘勞動力。如:我師62團、64團2017年引進葡萄埋藤機、開溝施肥機96台架,實現機械埋藤2200hm2,開溝施肥作業面積1466hm2,引進葡萄彌霧機10台,噴施葡萄作業面積1533hm2,實現了葡萄機械化作業,有力推動了葡萄生產的規模化,降低了葡萄生產成本,節省了職工勞動強度,增加的職工收入。這些勞動力進入第二和第三產業後,發揮了巨大作用,既為全師勞動力市場提供了大量資源,又大幅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業機械化還提供了更所更新的崗位,針對農業機械開設的各種維修、交易市場等,提供了大量就業新途徑。2017年我師利用農閒時間和科技之冬活動,對擴大農機手進行技術培訓,共舉辦9期農機駕駛員培訓班,培訓農機駕駛員577人,舉辦科技之冬培訓10期,培訓農户2000餘人。在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等活動的開展中,農民能夠學到很多的新知識、新技術、新能力,這些知識都將轉化為農民致富的重要技能,極大的提高農民的生活寬裕度。以農業機械化為基礎,農機大户和合作組織的形式正在逐步興起,將成為一批農村居民致富的新途徑。

3農業機械化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的開展

農業機械化是農村生產、農村進步、農民文明的.重要標誌。農業機械化極大降低了農民的勞動強度。2017年我師農業機械化程度達98.4%,主要糧食、油料經濟作物實現全程機械化;甜菜實現全程機械化,玉米播種、機械抽雄、收穫穩步推進。玉米揉搓式脱粒機、衞星自動導航等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農民有更多時間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改善自身的生活狀況,加快農民走出去的步伐,農民也能學到更多來自於現代社會的文明,摒棄各種不良風俗。農業機械化帶來的直接效果,能夠提高農民對科學技術的認識,使農民主動加深了對科學和技術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豐富了精神文明,提高了農村文明程度。農業機械化使城鄉統籌發展更為有利,農民通過對科學技術的認識,主動融入到現代文明中,逐步縮小了城鄉文明差距,隨着農村大批勞動力在第二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城鄉文明將朝着更為協調、統一的方向發展。農村精神面貌的提升以及經濟的發展,也帶來了農村公共文化衞生事業的不斷髮展,農民能夠通過更多途徑獲取各種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鄉風文明建設。物質文明的改善是精神文明提升的前提,農業機械化為農村帶來的生產力提升、收入增長都使農民有了更多的時間、精力、經濟條件去提升自身精神文明,推動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

4農業機械化有利於提高村容整潔度

生態文明的發展、生態環境的改善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農業機械化為農村村容整潔、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傳統耕作方式肥料深埋深度不足造成的環境污染經過農業機械化的深耕深鬆後,能夠更有效的進入農作物根部使農作物吸收,不僅大大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還有利於保護環境。傳統耕作下的秸稈焚燒不僅有火災危險,還大面積污染空氣,農業機械化,使秸稈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利用。2017年四師秸稈還田面積9.67萬hm2,秸稈還田使我師土壤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固土保水更有利用降低水土流失。秸稈還能用於深加工為各種生物能源,或者成為畜牧業飼料來源,蓄糞經過機械無害化處理後,不僅避免了污染,還是重要的有機肥,使農村生態系統循環利用更為深入。“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為落實好殘膜污染治理工作,師、團投入600餘名工作人員,對全師的殘膜污染現狀進行了取樣調查,摸清了我師殘膜污染現狀。62團、66團、70團、71團甜菜、玉米生育期揭膜工作全面推廣;63團、64團、67團購置殘膜回收機具600餘台,秋季殘膜回收紮實開展,有效的杜絕了新增農田殘膜污染。通過加大對殘膜回收機械等環保機械補貼力度,目前全師有各類殘膜回收機械696台(套)。年均完成機械回收殘膜面積約2.8萬hm2(春季播種前摟膜和秋季機械回收殘膜),人工回收1.7萬hm2(甜菜、制種玉米生育期揭膜)。農業機械化大幅提高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改善了農村面貌,使農村更整潔,更有利於農民生活,生態環境得以維護,生態系統循環更有活力,農民在認識到生態環境改善所帶來的好處之後,會自覺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推動農村生態文明的良性循環,不斷改善農村面貌。

作者:張廣超 單位:第四師農機技術推廣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ngji/we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