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科技 >

蹭科技概念的營銷,千萬別上當

蹭科技概念的營銷,千萬別上當

甩一甩暗物質洗髮水洗出的“濃密”秀髮,穿上能“修復鬆弛”的石墨烯內衣內褲,坐在“想瘦哪裏瘦哪裏”的納米按摩椅上——是不是很享受?據新華社報道,為你打造如此“高科技”生活的不是科學家,而是一些想象力超級“豐富”的商家。他們給產品貼上“高科技”“新科技”的標籤,吹噓神奇效果忽悠消費者。

蹭科技概念的營銷,千萬別上當

網絡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打着“暗物質”旗號的“高科技”產品與療法陸續出現,而事實上,對暗物質的作用科學家們尚在探知階段,怎麼可能這麼快便作用於人們的.生活?

“最偽科技”營銷噱頭乃至消費騙局的出現,不外乎以下幾點原因。比如,消費者對這些高科技知識知之甚少,面對商家的忽悠往往容易中招;商家利益薰心,眼睛裏只有錢,不擇手段利誘與矇蔽消費者;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足,對商家的一些虛假宣傳,不能做到及時發現、查處。

要規避“最偽科技”的消費陷阱,加強科普很重要。對最新最潮的科技概念和科技產品,科普工作應該走在前面,比如可以通過學校、媒體、社區等,增強公眾的科技素養。

對這種“蹭概念”的行為,市場監管有必要“插一手”。應抓住媒體報道的相關線索,對不法商家進行依法懲治,同時應加強執法,藉助整治虛假廣告等,遏制商家的不實宣傳。

再者,從消費者角度而言,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不斷加強學習很有必要,對商家藉助高科技概念搭售的產品,也需理性對待,可以多加核實,或者求助權威部門等,以免上當受騙。

科技無罪,但現有條件下,諸如暗物質、量子、石墨烯等這些高科技玩意兒,尚未進入各領域服務於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當然可以藉助科技產品來實現,但實事求是顯然是底線。對商家來説,為一時、一己的利益而傷害公眾的權益,乃至社會利益,實在是念歪了生意經,也是在挑戰法律和秩序。無論如何,炒概念不能成為最容易賺錢的途徑之一。

標籤: 上當 千萬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keji/m450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