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農業 >

學農日記範文集合6篇

學農日記範文集合6篇

時間如快馬般匆匆,一天又過去了,想必大家都學習了不少新知識,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記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日記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農日記6篇,歡迎大家分享。

學農日記範文集合6篇

學農日記 篇1

11月6日週一

窗外,涼風習習,風景順着風向後移動。我正坐在開往大關山學農基地的大巴里。雖然以入秋了,不可能像前兩個季節有很多的農活幹,但同學們氣勢高漲,都對這次學農活動充滿了期望。

我放下行裝,打量這將伴我五日的基地。低矮的教學樓給我們留下了樸素的第一印象,又不禁讓人聯想到那勤儉的農民伯伯。

結束開幕式和午餐後,大家在下午準時出發,去果園勞動。當我們還天真的以為去摘果子時,教官把一把把耙子塞到了我們手裏——沒錯,這次我們要幹一樣我們從沒接觸過的勞動:挖溝。

來到果園,教官向我們講述用耙子挖溝的要領。同學們個個信心十足,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不幹不知道,一干嚇一跳!竟然,竟然耙子這其貌不揚的工具使起來竟這麼難!與其説我在搞耙子,還不如説是耙子在搞我。

幸虧,後頭有“半個農民”——陳老師在把關:“你們看,先把耙子放在人的左邊,右手在前,左手在後,然後舉高……”掌握訣竅後,我可不在怕那堅硬的石頭了,幹得不亦樂乎,還得到了表揚!

11月7日週二

“嘀嘀嘀嘀!”樓下響起了起牀號。

“嘩啦!”伴隨起牀號的是我們急促地套上衣服的聲音。

你可能會問:“你們昨天干了那麼累的活,今天怎麼還那麼高興?”這你就不懂了,今天有我們最最最最……最最喜歡的“定向運動”。

饕餮一頓大餐,我,陳運開等人的“2班第一小分隊”戴上地圖和指南針出發了。

開門順利,我們在教學樓旁找到了第一號指定點——“點”指的是被放在指定區域的牌子,我們的任務是依靠地圖和指南針找到被放在大觀山附近的這些“點”,抄下“點”上的數字。

自言自語中,竟陰差陽錯地撞到了第三點。經過費時又費力的大規模地毯式尋找,無果。最後只好驚動“聯合國”——好幾分隊人一起找,終於找到了隱蔽巧妙的一塌糊塗的第二點。

隨後,除了在亂看地圖的陳運開的誤導下走錯了幾條路外,就還算順利。

當我們滿懷期望地回出發點的時候,得到了一條壞消息:第八點錯誤。

啊?第八點我們問的是一個釣魚的居民啊,怎麼會錯呢?

原來那是個老師派去的“特務”!哎,真是一個教訓哪!

學農日記 篇2

今天的天氣比以往都熱。今天是學農的第三天了,不知道又會有什麼有趣的活動呢?好期待哦!

我們戴着一頂頂遮陽光的帽子,在陰涼的樹蔭的庇護之下走着陡峭,坑坑窪窪的石子路。我們走啊走,前面的發光的洞越來越大。穿過樹林,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株株茶樹,樹上點綴着黯淡的綠和幾抹新綠。老師教我們應該怎樣採茶葉和一些採茶葉的注意事項。説到這,你一定知道了吧!對了,今天的活動就是採摘春茶——採茶葉。我們按照野炊時的的小組進行採茶葉活動。蔡哈一定要遵守一芽一葉的準則。我找到了葉和芽是連一起的一組。我用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夾住茶的葉還有芽,用力一掐,將截下來的芽和葉放在手裏。對了,忘記説了,我是左手拿芽和葉,右手採茶葉的。當左手盛到一定程度,就把他們扔進組長——魯哲爾。他背上繫着的籃子裏。有時在取茶葉,掐茶莖時會流出一股粘粘的濃汁。我們這邊摘光了,又跳到其他地方繼續採摘,樂此不疲。

最後我們班的幾個小組進行評比,姜文豪那一組採的茶葉最多,我們的名次連影子都沒了,好鬱悶哪!

學農日記 篇3

迎着和煦的春風,踏上鄉間小路,帶着滿滿的好奇心,為期4天的學農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4月8日上午,經歷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青島市中學生學農實踐基地。提着行李箱的我們,初次踏入8個人的寢室。大多數的同學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自出門,過獨立生活。懷着對各種事物的好奇心和獨自出門的新鮮感,我們在學農期間的課程也隨之到來。

學農的課程十分豐富,涉及到了各個方面。有面藝、廚藝、茶藝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有果樹管理、種馬鈴薯、種豌豆跟農業勞作有關的課程;還有野炊等野外實踐課程。

我們班的課程項目有野炊、面藝、釀酒、果樹修剪、種馬鈴薯和廚藝。

在這些活動中,我記憶最深刻的當屬野炊了。

野炊,顧名思義就是去野外生火。馬老師為我們準備了地瓜和花生,讓我們自己用鍋和磚頭,木頭將它們烤或煮着吃。我們分了4個小組,我在1組。我們的小組長單煦給我們分配了任務,我和佳姐壘灶,劉書昀和李欣欣撿乾草,孫滿江接水刷鍋,單煦和吳長春、金炳成、孔祥生去找木頭。我本以為壘灶台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情,不就是找幾塊磚頭隨便堆一堆嘛,太簡單了。但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這壘灶的學問可大了。既要看好風向還要保證鍋再壘灶上的穩定性。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灶台終於壘好了。我們將乾草放在灶底,點燃,加柴。我們準備煮花生,烤地瓜。煮花生的過程還好,就是加水加柴。但是烤地瓜就比較複雜了。我們將地瓜用較細的木棍串起來,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那裏的火比較旺盛,地瓜會容易熟透。即使我們前期的準備工作比較熟練,但是還是遇到了麻煩。因為在山上風力比較大,我們離灶台又近,導致我們的雙眼都被濃烈的煙霧薰出了眼淚。雖然過程十分的艱辛,但是我們的地瓜和花生都非常的好吃。

野炊過後,每個人的臉上都流露除了勝利過後燦爛的笑容,因為如此,我們的地瓜和花生在我們的嘴裏也覺得格外香甜可口。

通關這次的學農實踐活動,我增強了獨立自主的能力,提高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學到了許多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相信我們一定會帶着這股韌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拼搏向上!

學農日記 篇4

今天我們過了相當充實的一天。

上午沒我們的輔導員叫我們做滾燈,這是奉賢地區一項特色活動,也是列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足以證明了滾燈的重要性。我們也是這項遺產的“繼承人”吧!哈哈!我們做了簡易迷你版的滾燈,是用六條有韌性的包裝繩和橡皮筋組成。首先用五根繩子,一根疊一根,最終形成五角星形的滾燈的底部,然後用第六根繩子形成圈,將外側的繩子圍起來:最後,以波浪形的繩子用橡皮筋進行捆綁,形成一個五角星的頂部。如果覺得不對,可以進行檢查。看着小小的滾燈,聽着禮堂裏的視頻介紹。我很敬佩那位奉賢滾燈第一個——吳友根,正是因為有這寫=些傳承人,他們用一生的時間去發揚他們手中的財富,去找弟子傳承,才能讓中國許許多多的美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遺留千年,美名遠揚。再想到,現在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只有幾位,甚至沒有繼承人,這樣的現狀讓人堪憂。入境社會利慾薰心,人心浮躁,大家越來越注重物質財富,而不是精神上的充實,所以許多人覺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為它看起來賣不了多少錢,就選擇拋棄他,摒棄它。但其實它所含的內涵與它未來的價值不可小噓。而後,我們又學習了果木嫁接,有許多種嫁接的方法,我們學習了其中一種最簡單的一種。我們的知識又豐富了,學習不僅是書本上的,更應該有生活實際的。

下午,我們去了桃園,為桃樹除草。我們不怕苦不怕累,用鋤頭鐮刀各期對桃樹的有害的雜草。陽光明媚,雖然北風呼呼的吹,卻吹不滅我們的熱情。

今天,又是快樂的一天。

學農日記 篇5

陽光明媚,我滿懷喜悦的心情來到蕭山青少年素質活動中心。

到了目的地,我們首先進入寢室,將行李放好,拿着小椅子去參加開營式。

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桃園,開始學農的第一課,怎麼為植物剪枝、澆水、施肥。老師認真地為我們介紹具體的注意事項及需使用的工具,接着就是讓我們自己來試試。我們帶着園林剪、鐵鍬、化肥桶、挑杆和水桶,來到了一棵桃樹前,給桃樹“剪髮”,它的頭髮參差不齊,高矮不一,我有時跳起來剪,有時蹲下去剪,還有時踮起腳尖剪,最後在我的修剪下,桃樹的頭髮變得很有型了,希望它能滿意我修剪的髮型。第二項活動是給樹施肥,我先沿着樹幹的周圍挖了一個圈圈,輕輕地將肥料撒播在圈圈裏,然後我們用水桶去打了水,把水澆在施過肥的土地上,我們小心翼翼地澆着水,嘴上不停地嘮叨着:“小樹,小樹快喝水,快汲取營養,來年我們就可以吃上桃子了。”愉快的時光總是一晃而過,一天很快過去了。

第二天,我們的課程是耕種。我們拿上耙和種子來到地裏,我先把耙往地裏鋤,然後往人跟前拉耙,隨着耙的拖動地裏烏黑的泥土被拖出來了,就這樣反覆地鋤地,使土地變得鬆軟,我和沈卓爾不放過一個個大土塊,戴上手套,用手揉搓着,讓它變得比黃豆還小,我們幹得可歡了,連我們的鞋子和褲子都沾滿了泥土。鬆完土,我們把種子播種在鬆軟的土地上,然後輕輕地蓋上泥土,期盼着來年好收成。

學農是快樂的,而且讓我受益匪淺。

學農日記 篇6

11月12日雨

今天早上,我們去了田裏。

我們先去種植花卉。我們先聽老師講課,老師説:這植物可以開出藍色、紫色、黃色、大紅色等顏色的花。我們很興奮。我先把粗土放了三分之二,再把雜土放入三分之一,然後把小花放進去,放上細土,澆上水,就完成了,得了三星。

種完花,然後去挖花生。我和金悦之一組,一起挖花生。我們找了一株大的花生,我們給它鬆土,把它周圍的土鬆了,才能把它拔出來,我和金悦之拔了幾株很大的花生,得到了三顆星。

下午,我們去做絲網花,我把絲網、鐵絲、QQ線、花蕊、花杆等物做成一朵開放的花,雖然很小,但是可愛,所以得了三星。

我們還做了點心。看上去非常地簡單,只要揉成一個麪糰,再包上餡,揉成團就好了。我一開始加了許多水,不一會兒,好好的麪糰就變成了一碗“麪湯”,後來加了點麪粉,又好起來,可做出來的只是一個不明物。

明天就要走了,要好好享受今天。

標籤: 範文 學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nongye/rrlm35.html